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蚌埠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高一生物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时,某同学在显微镜下找到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①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目相等B.细胞②中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单体数目加倍C.细胞③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板上D.细胞④中不会出现细胞膜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的现象2.下列能区别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是()A.间期有染色体的复制B前期中心粒周围出现星射线C.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D.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3.如图表示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①细胞a体积增大,物质运输效率下降B.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干细胞分化成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器的种类、数量会发生变化D.白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与造血干细胞相同4.下列关于细胞衰老与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衰老过程中,所有酶的活性均降低B.细胞凋亡只由基因控制而与个体生长发育时期无关C.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D.所有细胞的死亡均为细胞凋亡5.下列有关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孟德尔发现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了杂交、自交两种方式B.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的内容C.观察测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DF2出现了性状分离,该实验结果能否定融合遗传6.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最能直接说明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A.F1自交时雌雄配子有16种结合方式B.F2的遗传因子组成有9种C.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D.F1产生4种配子数量比为1:1:1:17.豌豆黄色(Y)对绿色(y)呈显性,圆粒(R)对皱粒(r)呈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其后代中黄圆:黄皱:绿圆:绿皱约为3:3:1:1,由此可推测出乙豌豆的基因型是()A.YyRr B.Yyrr C.yyRR D.YyRR8.水稻种子的有芒和无芒由等位基因B/b控制,非糯性与糯性由等位基因R/r控制。让有芒非糯性水稻自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有芒非糯性:有芒糯性:无芒非糯性:无芒糯性=6:2:3:1。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水稻存在基因R纯合致死现象B.F1无芒非糯性水稻中,纯合子占1/12C.F1的有芒糯性水稻只有一种基因型D.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9.下图甲表示减数分裂某时期的分裂图像,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只有一对同源染色体 B.甲图位于乙图的DE段C.乙图B→C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变 D.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乙图的BC段10.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和卵细胞经过变形后,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可以导致配子的多样性C.受精卵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D.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进一步增加了受精卵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11.在用显微镜观察减数分裂的细胞时,判断同源染色体的主要依据是()A.正在向细胞两极移动的两条染色体B.正在发生联会的两条染色体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D.形态大小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12.某兴趣小组以肺炎链球菌为材料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其中细胞提取物是加热致死的S型菌破碎后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混合培养后仅有①②③组培养基上会出现表面粗糙的菌落B.混合培养后出现的S型菌的遗传物质与原S型菌不完全相同C.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实质是S型菌DNA整合到了R型菌的染色体上D.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证明了DNA是S型菌主要的遗传物质13.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增殖过程中的原料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B.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的结果说明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搅拌不充分不影响实验结果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的DNA中都能找到32P14.DNA不仅具有一定的化学结构,还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其空间结构是()A.同一条DNA链上相邻碱基通过氢键连接B.两个DNA分子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C.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的双螺旋结构D.脱氧核糖与磷脂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15.在氮源为14N或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14N(相对分子质量为a)或15N/15N(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DNA为15N/15N的大肠杆菌,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提取其子代的DNA进行离心,下图①~⑤为离心后可能的结果。根据DNA复制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子一代大肠杆菌DNA应为图②,分子中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B.子二代大肠杆菌DNA应为图③,其中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4C.预计子三代大肠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b)/8D.本实验是科学家对DNA复制方式假设的验证16.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萨顿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基因就在染色体上B.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都可以在减数分裂Ⅰ后期自由组合C.摩尔根等人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摩尔根等人通过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17.人类性染色体上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Ⅰ片段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B.Ⅱ片段上的基因能发生互换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D.性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都能控制性别18.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转录过程中,可随机选取基因的一条链做模板B.在动物细胞中,转录可以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C.r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D.mR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可能不变19.如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和②DNA都需要解开双螺旋B.相较于过程①,过程③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为U-AC.过程③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a到bD.图示tRNA的5′-端与氨基酸结合后发挥转运功能20.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导致某些区域DNA构象变化,阻碍RNA聚合酶与基因结合,降低基因的转录效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NA甲基化会使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B.提高细胞内RNA聚合酶的浓度可降低甲基化水平C.DNA甲基化引起的性状改变属于表观遗传D.DNA甲基化无法引起生物体出现可遗传的表型变化二、简答题21.图1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图3分别为高等动物甲、高等植物乙细胞有丝分裂的部分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D段细胞核中发生分子水平的变化是___,同时细胞有适度生长。EF段形成的原因是___。(2)图2细胞的下一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等于___。(3)图3结构H为___,它的形成与___(细胞器)有关。22.某植物的花色由遗传因子A-a控制,现有以下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亲本:红花(甲)×红花(乙)→F1红花(丙)、紫花(丁)。(1)在红花、紫花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花,红花(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为验证红花(甲)的遗传因子组成,可利用F1中的_____花植株与红花(甲)杂交,这种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作_____。(2)若让红花(丙)的所有植株均与紫花(丁)杂交,则理论上子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_____。(3)若让红花(丙)的所有植株随机交配,则理论上子代植株中紫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用分数表示)。23.如图甲是基因型为MmNn的某动物个体的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所示的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2)图甲所示的细胞分裂过程进行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内有______个DNA分子。(3)图甲所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基因M与M、n与n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_(填时期),M与N或M与n能自由组合是因为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自由组合导致,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填时期)。(4)若图乙为图甲细胞分裂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示意图。请在图丙中画出与之同时形成的另一种类型的生殖细胞的示意图,并标出相应的基因___。(5)若甲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其中一个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Mn,那么与之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24.DNA分子结构的发现具有划时代意义,如图为一段DNA空间结构和平面结构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表明,DNA分子的空间结构呈__________结构,图乙显示DNA两条链关系为_________,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__________原则。(2)图乙中由③④⑤组成的物质名称为____________。(3)DNA上携带的遗传信息蕴藏在___________中。DNA指纹技术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识别身份,说明DNA分子具有________性。(4)若图甲所示的DNA片段中,a链上的G+C碱基占该链的比例为a,则该DNA片段上胸腺嘧啶占____。25.如图所示为遗传信息在某动物细胞中的传递过程,①~⑧表示相关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②过程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解旋酶,该过程所需的原料是______。进行④过程时,参与该过程的RNA有______种。(2)该细胞中核糖体的分布场所有______。与⑧过程相比,⑦过程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______。(3)用某种药物处理该动物细胞后发现,细胞质中的RNA含量明显减少,由此推测该药物抑制的过程可能是______(填图中序号)。蚌埠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高一生物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时,某同学在显微镜下找到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①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目相等B.细胞②中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单体数目加倍C.细胞③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板上D.细胞④中不会出现细胞膜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的现象【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①为有丝分裂前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因此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目不相等,A错误;B、细胞②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变为0,B错误;C、细胞③为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而细胞板出现在有丝分裂的末期,C错误;D、图示为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图像,为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末期图像,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将细胞一分为二,即细胞④中不会出现细胞膜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的现象,D正确。故选D。2.下列能区别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是()A.间期有染色体的复制B.前期中心粒周围出现星射线C.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D.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答案】B【解析】【分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1、前期: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2、末期:植物细胞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详解】A、动、植物细胞间期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A错误;B、前期时,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B正确;C、动、植物细胞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C错误;D、动、植物细胞后期都发生着丝粒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D错误。故选B。3.如图表示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①细胞a体积增大,物质运输效率下降B.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干细胞分化成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器的种类、数量会发生变化D.白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与造血干细胞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分化应该掌握的几点内容:(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多个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特征: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3)意义: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4)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详解】A、细胞生长的过程中细胞的数量、形态不变,体积增大,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低,A正确;B、细胞的全能性指的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和完整个体的潜能,因此,分化成各种血细胞没有体现造血干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C、干细胞分化成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器的种类、数量会发生变化,C正确;D、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白细胞的过程中,只是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中的遗传信息没有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B。4.下列关于细胞衰老与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衰老过程中,所有酶的活性均降低B.细胞凋亡只由基因控制而与个体生长发育时期无关C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D.所有细胞的死亡均为细胞凋亡【答案】C【解析】【分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过程中,大多数酶的活性降低,而与细胞衰老和凋亡相关的酶的活性升高,A错误;B、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与环境因素和个体生长发育时期也有关系,B错误;C、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体积变小,细胞相对表面积增大,C正确;D、细胞的死亡包括细胞的坏死和凋亡,D错误。故选C。5.下列有关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孟德尔发现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了杂交、自交两种方式B.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的内容C.观察测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D.F2出现了性状分离,该实验结果能否定融合遗传【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孟德尔的遗传学研究基于对豌豆植物的实验,他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方法,特别是杂交和自交,来观察和分析遗传性状在世代间的传递规律。这些实验方法帮助他发现了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属于“假说”的内容,B正确;C、观察测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接近1∶1,属于“实验验证”的内容,C错误;D、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出现了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既能否定融合遗传又能支持基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C。6.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最能直接说明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A.F1自交时雌雄配子有16种结合方式B.F2的遗传因子组成有9种C.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D.F1产生4种配子的数量比为1:1:1:1【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详解】A、F1自交时雌雄配子有16
种结合方式说明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不能说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A错误;B、F2的遗传因子组成有9种这是实验结果,不能说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B错误;C、F2的性状表现比为9∶3∶3∶1,这是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错误;D、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1∶1,说明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D。7.豌豆黄色(Y)对绿色(y)呈显性,圆粒(R)对皱粒(r)呈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其后代中黄圆:黄皱:绿圆:绿皱约为3:3:1:1,由此可推测出乙豌豆的基因型是()A.YyRr B.Yyrr C.yyRR D.YyRR【答案】B【解析】【分析】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详解】把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开计算,甲与乙交配后代黄色:绿色=3:1,是杂合子自交,圆粒:皱粒=1:1,属于杂合子测交,综上所述则乙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B正确,ACD错误。故选B。8.水稻种子的有芒和无芒由等位基因B/b控制,非糯性与糯性由等位基因R/r控制。让有芒非糯性水稻自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有芒非糯性:有芒糯性:无芒非糯性:无芒糯性=6:2:3:1。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水稻存在基因R纯合致死现象B.F1无芒非糯性水稻中,纯合子占1/12C.F1的有芒糯性水稻只有一种基因型D.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有芒水稻自交,子代既有有芒又有无芒,故有芒是显性性状,非糯性水稻自交,子代既有非糯性又有糯性,故非糯性是显性性状。【详解】A、根据F1的表型及比例得出,有芒:无芒=2:1,非糯性:糯性=3:1,说明有芒纯合个体(BB)致死,A错误;B、根据F1的表型及比例得出,有芒:无芒=2:1,非糯性:糯性=3:1,可推出亲本基因型为BbRr,故F1无芒非糯性水稻中,bbRR:bbRr=1:2,纯合子占1/3,B错误;C、F1的有芒糯性水稻只有Bbrr一种基因型,C正确;D、由于有芒:无芒=2:1,非糯性:糯性=3:1,自由组合后满足有芒非糯性:有芒糯性:无芒非糯性:无芒糯性=6:2:3:1,故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C。9.下图甲表示减数分裂某时期的分裂图像,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只有一对同源染色体 B.甲图位于乙图的DE段C.乙图B→C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变 D.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乙图的BC段【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甲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分析乙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BC段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A、甲图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B、甲图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位于乙图BC段,B错误;C、乙图BC段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C错误;D、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乙图的BC段,D正确。故选D。10.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和卵细胞经过变形后,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可以导致配子的多样性C.受精卵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D.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进一步增加了受精卵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有性生殖后代呈现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①减数分裂过程中随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而使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②减数分裂Ⅰ前期中联会形成的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导致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③受精作用过程中配子结合是随机的。【详解】A、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过程需要变形,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不需要变形,A错误;B、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B错误;C、受精卵中,细胞核的遗传信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C错误;D、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进一步增加了受精卵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D正确。故选D。11.在用显微镜观察减数分裂的细胞时,判断同源染色体的主要依据是()A.正在向细胞两极移动的两条染色体B.正在发生联会的两条染色体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D.形态大小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的形态大小结构基本相同的一对染色体。【详解】AD、同源染色体的定义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的形态大小结构基本相同的一对染色体,正在向细胞两极移动的两条染色体,可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姐妹染色单体,同时此时的染色体形态大小都相同,但是其为姐妹染色单体,AD错误;B、正在发生联会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B正确;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不属于同源染色体,C错误。故选B。12.某兴趣小组以肺炎链球菌为材料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其中细胞提取物是加热致死的S型菌破碎后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混合培养后仅有①②③组培养基上会出现表面粗糙的菌落B.混合培养后出现的S型菌的遗传物质与原S型菌不完全相同C.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实质是S型菌DNA整合到了R型菌的染色体上D.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证明了DNA是S型菌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提取物分别加入蛋白酶、酯酶、RNA酶和DNA酶,以除去相应的分子,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详解】A、R型菌菌落表面粗糙,混合培养后4组的平板培养基上均会有R型菌,A错误;B、混合培养后出现的S型菌是由R型菌吸收S型菌DNA转化而来,故S型菌与原S型菌的遗传物质不完全相同,B正确;C、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说明S型菌的DNA整合到了R型菌的DNA上,肺炎链球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C错误;D、R
型菌转化为S型菌证明了
DNA
是S型菌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B。13.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增殖过程中的原料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B.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的结果说明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搅拌不充分不影响实验结果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的DNA中都能找到32P【答案】A【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原理: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它们地作用。实验原因:艾弗里实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2)实验过程:①标记噬菌体: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或放射性同位素32P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DNA含有32P标记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用DNA含有32P标记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③短时间培养后,搅拌、离心。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详解】A、噬菌体增殖过程中模板是由噬菌体提供,原料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A正确;B、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的结果说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B错误;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搅拌不充分会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没有分离,导致沉淀中放射性含量较高,影响实验结果,C错误;D、由于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如果一开始是用32P标记的一个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只有两个能找到32P,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32P的量与初始噬菌体的量有关,但不管初始噬菌体的数量有多少,子代噬菌体的DNA中不可能都能找到32P,D错误。故选A。14.DNA不仅具有一定的化学结构,还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其空间结构是()A.同一条DNA链上相邻碱基通过氢键连接B.两个DNA分子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C.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的双螺旋结构D.脱氧核糖与磷脂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详解】A、DNA分子单链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磷酸和另一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形成的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相邻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A错误;BC、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的双螺旋结构,而非两个DNA分子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B错误、C正确;D、脱氧核糖与磷脂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不是磷脂,D错误。故选C。15.在氮源为14N或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14N(相对分子质量为a)或15N/15N(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DNA为15N/15N的大肠杆菌,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提取其子代的DNA进行离心,下图①~⑤为离心后可能的结果。根据DNA复制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子一代大肠杆菌DNA应为图②,分子中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B.子二代大肠杆菌DNA应为图③,其中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4C.预计子三代大肠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b)/8D.本实验是科学家对DNA复制方式假设的验证【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复制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复制一次后,两个子代DNA分子都是15N-14N,在离心管中分布的位置全部在中带。【详解】A、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复制一次后,两个子代DNA分子都是15N-14N,在离心管中分布的位置全部在中带,应为图②,A正确;B、根据半保留复制特点,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复制后,子二代大肠杆菌含15N的DNA分子有2个,占全部4个DNA分子的1/2,B错误;C、由于1个含有14N/14N的DNA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a,则每条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2;1个含有15N/15N的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则每条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2;将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三代,共得到8个DNA分子,这8个DNA分子共16条链,其中有2条链含15N,14条链含14N,因此总相对分子质量为b/2×2+a/2×14=b+7a,所以每个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b)/8,C正确;D、上述实验结果能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本实验是科学家对DNA复制方式假设的验证,D正确。故选B。16.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萨顿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基因就在染色体上B.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都可以在减数分裂Ⅰ后期自由组合C.摩尔根等人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摩尔根等人通过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详解】AD、摩尔根是第一个把一个特定的基因(控制眼色基因)和一条特定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的人,从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错误;D正确;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B错误;C、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但没有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错误。故选D。17.人类性染色体上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Ⅰ片段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B.Ⅱ片段上的基因能发生互换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D.性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都能控制性别【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I片段上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同源区段Ⅱ上存在等位基因,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减数分裂时该染色体片段位置可发生交叉互换;Ⅲ片段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遗传,患病者全为男性。【详解】A、Ⅰ片段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该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A正确;B、Ⅱ片段为X、Y的同源区段,该片段上的基因在同源染色体联会能发生互换,B正确;C、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是伴Y遗传病,患者都是男性,C正确;D、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并非都能控制性别,但其遗传往往与性别相关联,如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不控制性别,D错误。故选D。18.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转录过程中,可随机选取基因的一条链做模板B.在动物细胞中,转录可以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C.r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D.mR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可能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2、tRNA具有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3、密码子的特点:(1)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2)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详解】A、转录过程中只能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模板链)作为模板,另一条链(非模板链)不能作为模板,A错误;B、动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动物细胞中转录不发生在叶绿体中,B错误;C、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密码子,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C错误;D、大部分氨基酸有多个密码子与之对应,mRNA的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可能不变,D正确。故选D。19.如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和②DNA都需要解开双螺旋B.相较于过程①,过程③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为U-AC.过程③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a到bD.图示tRNA的5′-端与氨基酸结合后发挥转运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过程①为DNA复制;过程②由DNA形成RNA,为转录过程;过程③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链,为翻译过程。【详解】A、过程①为DNA复制,过程②由DNA形成RNA,DNA都需要解开双螺旋,A正确;B、过程①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T、T-A、C-G、G-C,过程③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C-G、G-C、U-A,B正确;C、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为:从短肽链到长肽链,故过程③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a到b,C正确;D、图示tRNA的3′-端与氨基酸结合后发挥转运功能,D错误。故选D。20.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导致某些区域DNA构象变化,阻碍RNA聚合酶与基因结合,降低基因的转录效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NA甲基化会使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B.提高细胞内RNA聚合酶的浓度可降低甲基化水平C.DNA甲基化引起的性状改变属于表观遗传D.DNA甲基化无法引起生物体出现可遗传的表型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DNA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是会抑制基因的表达。【详解】A、DNA甲基化不会使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A错误;B、DNA甲基化水平与RNA聚合酶的浓度无关,提高细胞内RNA聚合酶的浓度不会降低甲基化水平,B错误;C、DNA
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引起的性状发生改变,这属于表观遗传现象,C正确;D、DNA甲基化引起的表型变化可遗传给后代,D错误。故选C。二、简答题21.图1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变化关系;图2、图3分别为高等动物甲、高等植物乙细胞有丝分裂的部分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D段细胞核中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___,同时细胞有适度生长。EF段形成的原因是___。(2)图2细胞的下一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等于___。(3)图3结构H为___,它的形成与___(细胞器)有关。【答案】(1)①.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②.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2)1∶2∶2(3)①.细胞板②.高尔基体【解析】【分析】分析图1: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CE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表示G2期,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EF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FG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析图2:染色体散乱排布在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分析图3: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结构H为细胞板。【小问1详解】细胞的增殖周期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过程,图1中AD段是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等物质准备。据图可知,EF段之后每条染色体有1个DNA,故EF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该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小问2详解】图2细胞染色体散乱排布在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其下一个时期是中期,中期仍含有染色单体,故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小问3详解】据图可知,图3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结构H能将细胞分为两部分,为细胞板,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22.某植物的花色由遗传因子A-a控制,现有以下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亲本:红花(甲)×红花(乙)→F1红花(丙)、紫花(丁)。(1)在红花、紫花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花,红花(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为验证红花(甲)的遗传因子组成,可利用F1中的_____花植株与红花(甲)杂交,这种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作_____。(2)若让红花(丙)的所有植株均与紫花(丁)杂交,则理论上子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_____。(3)若让红花(丙)的所有植株随机交配,则理论上子代植株中紫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用分数表示)。【答案】(1)①.红②.Aa③.紫④.测交(2)红花:紫花=2:1(3)1/9【解析】【分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小问1详解】一对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故在红花、紫花这一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红花,红花(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为验证红花(甲)的遗传因子组成,可采用测交的方法,即利用F1中的紫花植株与红花(甲)杂交。【小问2详解】亲本甲、乙基因型均为Aa,故F1红花(丙)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2/3Aa,紫花(丁)的基因型为aa,让红花(丙)的所有植株均与紫花(丁)杂交,若1/3AA×aa,则子代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若2/3Aa×aa,则子代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1/3aa,因此理论上子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红花:紫花=(1/3+2/3×1/2):2/3×1/2=2:1。【小问3详解】红花(丙)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2/3Aa,若让红花(丙)的所有植株随机交配,产生的雌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2/3A、1/3a,则理论上子代植株中紫花植株aa所占的比例为1/3×1/3=1/9。23.如图甲是基因型为MmNn的某动物个体的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所示的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2)图甲所示的细胞分裂过程进行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内有______个DNA分子。(3)图甲所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基因M与M、n与n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_(填时期),M与N或M与n能自由组合是因为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自由组合导致,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填时期)。(4)若图乙为图甲细胞分裂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示意图。请在图丙中画出与之同时形成的另一种类型的生殖细胞的示意图,并标出相应的基因___。(5)若甲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其中一个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Mn,那么与之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答案】(1)初级精母细胞(2)4##四(3)①.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Ⅱ分裂后期)②.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Ⅰ分裂后期)(4)(5)Mn、mN、mN【解析】【分析】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因而该动物个体为雄性,甲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图乙只含2个染色体,且不是同源染色体,同时着丝粒已分裂,因而乙是减数分裂完成产生的精细胞。【小问1详解】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因而该动物个体为雄性,甲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小问2详解】图甲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则该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4个核DNA分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所含核DNA分子数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细胞分裂进行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有4个核DNA分子。【小问3详解】基因M与M、n与n为相同基因,它们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M与N或M与n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的。【小问4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若图乙为图甲细胞分裂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示意图(为甲上部分染色体组成),则与之同时形成的另一种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艺术品拍卖合同:古代书画拍卖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美容美发行业美容院美容师团队建设合同3篇
- 2025年度打桩劳务分包合同工程量清单编制规范4篇
- 2025年度宠物训练及行为矫正服务合同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航班机上面包供应合作协议4篇
- 2025年舞美租赁及舞蹈室租赁定制化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私人游艇转让合同包含船舶交易融资支持协议3篇
- 2025年二零二五民办学校教师国际交流聘用协议4篇
- 2025年度大连生猪养殖户与批发商买卖合同4篇
- 2025年度棉花运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4篇
- 常见老年慢性病防治与护理课件整理
- 履约情况证明(共6篇)
-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设备机房出入登记表
-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50篇-含答案
- 医用冰箱温度登记表
- 零售学(第二版)第01章零售导论
- 大学植物生理学经典05植物光合作用
- 口袋妖怪白金光图文攻略2周目
- 光伏发电站集中监控系统通信及数据标准
- 三年级下册生字组词(带拼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