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建文教育集团两学部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_第1页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建文教育集团两学部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_第2页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建文教育集团两学部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_第3页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建文教育集团两学部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_第4页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建文教育集团两学部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建文教育集团两学部1月第一次模拟学校:姓名:班级:考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1.当孔子拜访老子并受到老子的建议与批评之后;虽然孔子也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感慨,但儒学却在道家的批评中成长起来。于是这就有了子思(孔子的嫡孙)所谓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中庸及其对儒家思想格局的重新确立。这反映了()A.诸多思想流派互相对立辩难B.儒家善于学习而成长的传统C.天人合一思想具有不同内涵D.诸子百家在思想碰撞中融合2.下表相关史料反映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情况,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3.如图为中国古代人口迁移趋势示意图。以下符合该趋势的历史时期是()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明清时期4.唐朝规定每丁每年要服徭役20天,如不能服役,则按日计算,每天交绢3尺或布3.75尺,代替徭役,这叫输庸代役。输庸代役()A.使农民负担暴增B.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时间C.简化了税收名目D.解决了政府的财政问题5.宋朝时,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不再关心祖先声望。社会上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A.婚姻择偶自由B.等级差别的消失C.门第观念淡化D.科举制快速发展6.某同学参观李贽故居,最有可能看到的字幅是()A.“天不生仲尼,万古为彻夜”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7.现有史料表明,1840-1860年之间只有扬州秀才黄钧宰在1844年称西方人的到来是一大“变局”,但是在1861年以后,许多士绅认识到了这一事件的重要意义。据统计,从1861-1900年至少有43位士人,如王韬、丁日昌、李鸿章、张之洞等人都评价了这种巨变。这表明()A.黄钧宰是研究西方的第一人B.国人对鸦片战争后的变局认识迟滞C.师夷长技逐渐成为社会共识D.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启了这种巨变8.1906年秋冬间,孙中山与黄兴、章太炎等人在日本制定了《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有《军政府宣言》等13个文件,规定了革命纲领与革命程序、国民军的建制及其奖惩制度、武装起义及其善后措施、对外政策等。该革命方略旨在()A.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明方向B.防止封建帝制在中国的复辟C.全面总结以往起义的经验教训D.充分动员工农大众参加斗争9.1938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①总结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②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④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如图是中国占世界经济比重变化图。对该图解读准确的是()A.1700-1820年工业革命扩展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B.1870-1913年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C.1950-1973年计划经济造成了中国经济停滞不前D.2003年后资源配置方式变化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11.中古西欧城市工商业的发展需要更广大的市场和更便利的经济活动空间,往往以金钱或军队支持国王强化王权,城市的工商业活动,又有助于强化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由此可知,城市的兴起()A.削弱了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思想控制B.推动了城市自治和大学教育的发展C.有助于王权的强化和统一国家的形成D.摧毁了封建庄园农奴制的经济基础121630-1680年间,英国人均糖消费量增加了4倍,零售价格却下降一半;到1750年,近100万英担的糖在英国市场销售,占进口总量的90%左右;同时,精英的食谱不再流行香料,其价格也和糖一样降了下来。这种变化表明()A.英国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B.民众饮食结构日益趋同C.商品的世界流动不断加强D.英国贵族阶层开始没落13.如表是1960~1980年美国雇佣劳动力的职业分布情况,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百分比(%)数量(千人)1960年1970年1980年1960年1970年1980年白领工人43.448.352.2285223802451882专家与技术人员11.414.216.174691114915968经理与行政人员10.710.511.27067829511138销售人员6.46.26.3422448576303办公室职员14.817.418.697621372318473蓝领工人36.635.331.7240672780731452服务业工人12.212.413.38023971913228农业工人7.94.02.8517631272741A.战后的社会运动B.科学技术的新发展C.国家的宏观调控D.社会结构的新变化法国《1875年宪法》的一条补充条款:“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当时孙中山将让位于袁世凯的情况,将政体确定为责任内阁制。这两项规定()A.因人设法,特殊条件下的特别产物B.釜底抽薪,终结了本国的君主制度C.有的放矢,剥夺了权贵的政治权利D.高瞻远瞩,确立了两国的共和制度15.下图为莫斯科保卫战后中国抗日根据地印制的海报,对其理解正确的是苏联通的两特箱的礼物A.宣传工作动摇了日本的军心B.苏德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变C.中苏两国结成友好同盟关系D.反法西斯符合各国民众利益16.1953年2月2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要求国会通过决议,不承认过去与外国政府达成的秘密协定(指雅尔塔协定)”.这表明他()A.坚持推行对苏“冷战”B.主张与苏联结成同盟C.要牵制国会的立法权D.极力地维护两极格局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于八旗和绿营的溃败,咸丰皇帝于1853年下令各省在籍官员举办团练,组织地方武装。曾国藩提拔一批出身寒微但饱受程朱理学熏陶的士人为军队骨干,还大力提倡师生、亲友、同族同入湘军,甚至同在一营。“湘军既兴,兵必自招,将必亲选,饷由帅筹,故兵随将转,兵为将有。”曾国藩以“捍卫孔孟传统的中华文化遗产”为号召,以“维护纲常名教为己任”,大力激发湘军的卫道使命感。湘军士兵来源是“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气者为上”,士兵获得粮饷丰厚远超绿营。曾国藩非常重视各种武器的配备,近、中、远程分别用小枪、抬枪和劈山炮。曾国藩还在各地设局,对过往货物抽取厘金作为军饷,又自行设厂制造军火武器,建立自己的后勤保障体系。战斗力强悍的湘军很快成为太平军难以对付的新敌人。-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二卷》材料二: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打出自己的旗号-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起义部队遭到优势敌人袭击,遭到严重损失,退至文家市集中。前敌委员会于文家市决策,改向山区寻找落脚点,一路打到永新县三湾村,部队只剩下不足千人。由于部队官兵成分复杂,政治觉悟参差不齐,军官对士兵的管理全靠命令和体罚,以致全无民主气氛,内部关系紧张。毛泽东在三湾实行改编,重建部队的军事、政治制度。对于不愿意跟共产党走的,发给路费;在连以上成立士兵委员会,参与军事和经济管理,实行官兵平等,禁止打骂和体罚;健全党的组织,党支部建在连上,在营、团设党委,加强党对军队的指挥和管理。在进军井冈山的过程中,毛泽东向官兵宣布了三项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后来又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毛泽东在三湾对部队的改编,成为此后中共创建新型军队的一个重要开端。-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八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湘军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湘军对近代中国社会的重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湾改编后的军队“新”在何处。(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三湾改编的历史意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中期,英国关于社会问题的基本观念集中体现在穆勒和斯宾塞等人的思想中。穆勒认为应该对穷人提供帮助,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如何最大程度地给予穷人必要帮助而又尽量不使其过分依赖这种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办法是实施有限救济,尤其是以不损害个人自助精神和自立意识为界限。斯宾塞则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反对政府济贫的原因。他认为,政府济贫计划与自然和社会进化规律相违背,不利于培养人们适应社会性状态的能力。-摘编自丁建定《社会福利思想》材料二20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社会民主主义者柯尔指出,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将每一个英国民众的基本生活维持在一定水平,是国家的责任。他认为,保证民众具有合理的基本收入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有二:一是把合法工资章程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行业;二是让那些贫困者可以从国家得到一些补助。他还认为,必须制定最低基本生活标准,以保障广大民众的正常生活。显然,以柯尔为代表的英国社会福利思想界,已经不把济贫法制度作为主要关注点,而是将如何发展和完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其关注的焦点。-摘编自丁建定《英国济贫法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穆勒和斯宾塞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差异,并指出其形成的共同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柯尔社会保障思想的核心观点及其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叶。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华帝国是“一具涂着香料、裹着丝绸、写着象形文字的木乃伊,它的内部循环就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在世界历史的局外,中国一向是固定静止、闭关自守的。然而,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不同的认识。他们认为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评材料中关于中国社会转型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国民素质与民主政治的关系问题的争论。梁启超强调:“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孙中山则主张:“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摘自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探讨国民素质与民主政治的关系。(说明:可以就材料中某一观点进行探讨,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当孔子拜访老子并受到老子的建议与批评之后;虽然孔子也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感慨,但儒学却在道家的批评中成长起来。于是这就有了子思(孔子的嫡孙)所谓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中庸及其对儒家思想格局的重新确立”可知,题干反映了儒家是一个善于学习,促进自我成长的思想流派,故B正确;材料只涉及儒道两家,不能体现“诸多思想流派互相对立辩难”,所以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天人合一”思想的演变,所以C错误;材料只涉及儒道两家,不能体现“诸子百家在思想碰撞中融合”,所以D错误。2.【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赐滇王印,复长其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云南地区接受了中央政府的管辖,A项正确。班固撰文在燕然山刻石纪功,不能说明对匈奴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排除B项;西晋时期,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内迁,西晋政府颁发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晋归义羌侯”,促进了西北边疆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排除C项;清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基本奠定,排除D项。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特征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3.【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人口的迁徙,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文信息。【解答】C.根据图文及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至中原地区,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动荡,中原人民南迁至江南地区,形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迁徙,C项正确。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文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文不属于秦汉时期,排除B项。D.图文不属于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C。4.【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输庸代役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输庸代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服徭役的负担,所以本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B.输庸代役即纳布帛以代替力役,使得部分农民可以以庸代役,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时间,故B正确。C.本项的说法与输庸代役无关,故排除C。D.本项的说法错在“解决了”,故排除D。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官居高位......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可知,宋代阶层流动频繁,门第观念淡化,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门第观念淡化,婚姻择偶自由在宋朝是不可能的,排除A项;等级差别的消失,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门第观念淡化,不是科举制快速发展,排除D项。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了宋金元社会的变化,要求学生结合宋金元社会变化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金元社会的变化,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四个选项项文言文的意思。ABC项都是对孔子与儒学的的肯定,而李贽是早期启蒙思想家,批判儒家思想,并挑战孔子的权威,故ABC项不符合。D项的大致意思是圣人其实与百姓没什么差别,都是通过日常行为去体现,这与百姓处理日常行为的道理一样,体现李贽的“反正统意识”观点,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7.【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材料可知,虽然1840年英国就开始侵略中国,但在1840年至1860年间,认识到这一变局的人却极少,直到1861年以后,才有更多的人认识到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研究西方比黄钧宰要早,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没有体现师夷长技成为“社会共识”,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就已经发生了巨变,排除D项。故选B项。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等人制定了《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革命纲领与革命程序、国民军的建制及其奖惩制度、武装起义及其善后措施、对外政策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策划,可见其目的是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明方向,A项正确;1906年还是清政府统治时期,谈不上封建帝制复辟,排除B项;C项不符合革命派制定革命方略的根本目的,排除C项;材料为体现对工农大众的动员,排除D项。故选:A。本题考查辛亥革命,需要考生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及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意义。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9.【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在东北抗战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②紧扣题干信息“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说明②符合题意。④紧扣题干信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说明④符合题意。①③题干信息均不能体现此两项,故排除①③。故选C。10.【答案】D【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并未发生在中国,因此1700-182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0-1913年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已经因为列强的侵略而被打破,因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站曾经发挥了积极作用,C说法与史实不相符,排除;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这一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材料相符合,正确。故选:D。本题侧重于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数据信息的解读。本题侧重于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答案】C【解析】【解析】根据“城市的工商业活动,又有助于强化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累。”可得出城市兴起支持王权并强化了各地联系,有助于王权的强化和统一国家的形成,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基督教思想,排除A项;城市自治和大学兴起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摧毁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1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由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性加强,商品的价格逐步下跌,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世界性商品流动的现象,并不是指英国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排除A;题干中所反映的是商品数量,并非饮食结构,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贵族并未衰落,排除D。故选:C。本题考查的是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本题考查的是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13.【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白领工人、专家与技术人员等“中间阶层”的比例和数量上升,这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性的人才,B项正确;社会运动与材料中的雇佣劳动力的职业分布情况变化没有关系,排除A项;国家宏观调控针对的是整体的经济政策,并不会直接影响劳动力的职业分布,排除C项;社会结构的新变化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4.【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的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要求学生结合法国第三共和国宪法的特点和临时约法的内容来分析。解答本题要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特点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征准确把握,学生要有一定的对比分析的能力。【解答】A.材料能够体现出两部法律,都存在因人设法的问题。B.材料体现不出釜底抽薪的特点。C.法国的规定并没有剥夺贵族的政治权力。D.中国的临时约法并没有真正确立起民主共和制度。故选:A。15.【答案】D【解析】海报的内容是中国抗日军民将日本法西斯打入棺材内,说明法西斯必然走向灭亡,反法西斯符合各国民众的利益,故选D;材料无法看到日本的军心是否动摇,排除A;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根本改变了苏德战场形式,排除B;C材料信息无所体现,排除。16.【答案】A【解析】“雅尔塔协定”全称《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是三国就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条件的秘密协定.雅尔塔协定建立在美国和苏联势力均势的基础上,就结束战争和安排战后世界政治等重大问题达成一系列协议和谅解.但是在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的冲突,美国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同盟.材料中美国不承认过去与外国政府达成的秘密协定(指雅尔塔协定),说明美苏对抗,所以A项符合题意,而B项不符题意;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权力部门相互制约,但是材料的主要意思不是考查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C项错误;美国真正的目的是称霸,所以D项错误.故选A.本题以雅尔塔协定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材料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本题考查美国霸权主义.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记忆运用能力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17.【答案】【小题1】特点:以地域乡情为连接纽带,地域色彩浓厚;士兵对将领绝对依赖,军队私人化;以儒学思想封建礼教为思想支柱;军队采用西式武器装备。影响: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使得清政府的统治得以延续;推动近代中国军事近代化;改变了清政府权力结构,汉族地主官僚掌握大权;成为近代军阀制度的始作俑者。【小题2】“新”在何处:军队在党的领导下,有明确的政治信仰和奋斗目标;军队内部官兵平等,具有民主性;军队纪律严明,代表工农利益。【小题3】意义: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军队的优良作风;增强革命军队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根据地创建;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解析】(1)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结合题干“大力提倡师生、亲友、同族同入湘军,甚至同在一营”湘军既兴,兵必自招,将必亲选,饷由帅筹,故兵随将转,兵为将有”及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结合题干“在连以上成立士兵委员会,参与军事和经济管理,实行官兵平等”“党支部建在连上,在营、团设党委,加强党对军队的指挥和管理”及国共十年对峙历程进行回答。(3)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结合题干“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毛泽东在三湾对部队的改编,成为此后中共创建新型军队的一个重要开端”及国共十年对峙历程进行回答。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阐述的能力,结合我国民主革命发展历程进行分析解答。18.【答案】【小题1】差异:穆勒主张对穷人实施有限救济;斯宾塞则反对政府济贫。时代背景: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社会两极分化日益严重;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小题2】核心观点: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影响:推动了二战后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为二战后“福利国家”制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有利于保障英国民众的正常生活;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推动了二战后英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解析】本题考查西方社会的保障制度。第一小问要结合西方社会保障思想的特征来解答;第二小问要结合西方社会保障思想的影响来解答。本题考查西方社会的保障制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答案】示例一:我赞成中国社会并未在明清时期发生转型,仍然处于停止状态。理由:政治:专制集权极端强化,达到顶峰。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耕文明没有实现突破和转型。思想文化:理学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科学技术:出现大量总结性的科技著作,而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综上,明清时期,中国未能与时俱进,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而趋向“衰落”。示例二:我赞成中国社会在明清时期发生转型,处于社会变迁过程中。政治: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国内市场扩大,出现了一批工商城市和新兴城镇。(3分,任答3点,每点1分。)思想文化: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萌发,突破传统观念束缚;开启西学东渐之风。综上:明清时期,逐渐实现新旧转换和更替的过渡阶段。第三种观点:两种观点各有道理,明清时期社会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理解分析材料,进而综合分析的能力。首先根据材料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