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共41张)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_第1页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共41张)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_第2页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共41张)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_第3页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共41张)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_第4页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共41张)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课程标准:概述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教学重难点认识城市化的成因及影响;从唯物史观角度把握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目录一

城市化的演进二

居住条件的改善三

基础设施的发展四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一、城市化的演进知识拓展城市化的概念1730—1851世界城市化兴起1851—1950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基本实现城市化1950—1990世界广大国家向城市化迈进近代城市化的演进1.含义:“城市化”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史过程。2.表现(1)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3)农村生活方式不断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基础梳理相关史料1.原因:大工厂,特别是从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越来越多地开设在那里。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在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赖特纱厂的烟囱矗立在屋上。十五年后,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太小而不够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围,几乎把旧城围绕起来。……设有商店的中心区域已经美化了,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两边有很高的砖砌的房屋。最后,在城市的最外面东南方,不久也建筑起一些四周围有花园的漂亮别墅,那里住着新的贵族,棉业豪富。

——[法]保尔·芒图著,杨人楩等译《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2.影响:逐渐摆脱自然条件的束缚工业革命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为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与消费市场;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蒸汽机是城市之母”(一)欧美国家的城市化

3.历程:①英国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思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兴起的原因?①圈地运动的推行;②工业革命的开展;③产业结构的变动;④生活观念的改变;⑤城市生活的吸引。材料1: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年份152016001670170017501801185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258.2513.517.021.027.551.0——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材料2:六十年至八十年以前,英国和其他任何国家一样,城市很小,只有很少而且简单的工业,人口稀疏而且多半是农业人口。现在它和其他任何国家都不一样了:有居民达250万人的首都,有巨大的工厂城市,有向全世界供给产品而且几乎全部都是用极复杂的机器生产的工业,有勤劳智慧的稠密的人口,这些人口有三分之二从事工业。——《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基础梳理相关史料(一)欧美国家的城市化基础梳理相关史料【思考3】英国城市化各阶段变化:18世纪中期以前,发展缓慢且水平较低;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发展迅速;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平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但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思考2】英国城市化有何特点:①阶段特征明显;②起步早,发展快;③城市化水平高。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图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英国城市化不同阶段发展进程与特点?(一)欧美国家的城市化基础梳理相关史料材料:从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工业化与城市化就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者互为因果、互相推动。工业化有力地促进了初始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发展反过来给经济增长注入强大的动力,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形成一种互相促进的机制。——高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发展》怎样看待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材料:就世界范围看,大约在几千年前,世界城市人口就占总人口的3%,1850年为6.4%,1900年为13.6%,1950年为28.2%,到1990年已上升到50%左右,如果没有工业革命,这是万万做不到的。——刘笑盈《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工业化城市化发动机加速器工业化催生城市化城市化推进工业化(一)欧美国家的城市化基础梳理相关史料3.历程:②之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反映了从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入口比例的变化情况。①取得了民族和国家独立,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④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思考4】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原因(一)欧美国家的城市化城市化特点原因发达国家起步早,发展快工业化早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发展中国家起步晚,二战后发展快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知识拓展】二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及原因?基础梳理相关史料(一)欧美国家的城市化1.近代城市化: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主要是因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而破产的农民具有半殖民地色彩,畸形发展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基础梳理相关史料中国近代主要开埠城市近代上海南京路(二)中国城市化历程②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基础梳理相关史料材料1: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很大的发展。——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材料2: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1)特点:【思考5】结合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成因(2)原因:①起步晚,发展缓慢;②具有半殖民地特征;③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大;④空间布局不均衡。①列强侵略下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②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活跃;③近代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④通商口岸的开放。(二)中国城市化历程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1949-2013)2.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发展阶段基础梳理相关史料阶段原因1949-1957起步发展阶段1958-1965调整压缩阶段1966-1978停滞徘徊阶段1978-至今快速发展阶段“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大跃进”运动,大办厂矿;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整顿经济“文革”导致国民经济建设陷入停滞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农村发展非农产业,出现大量乡镇企业;城市体制改革、户籍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二)中国城市化历程基础梳理相关史料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外开放外资企业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东北模式珠三角模式我国不同区域城市化的主要模式城市原因上海、天津、汉口、太原因开埠,建立租界,开办工厂、银行和商店而扩大石家庄、郑州、衡阳随铁路、水路和公路的兴建和畅通而新兴或发展抚顺、唐山、大冶因煤、铜和铁等矿产资源的开采而兴起北京、西安、洛阳历史悠久,格局变化不大近代中国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二)中国城市化历程【知识拓展】城市化积极影响:(1)人口转移。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2)产业调整。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3)工业发展。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4)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5)文化交流。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一)欧美国家的城市化二、居住条件的改善1.原因:(1)城市化进程的推动。(2)科技进步,特别是建筑技术的革新。(3)国家对人民居住问题的重视。(4)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基础梳理相关史料材料:1831年至1832年,英国暴发霍乱,造成约22万人死亡。1848年霍乱再次发生,其程度比1832年还要严重,死亡人数超过72万。1854年英国又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1866年,霍乱第四次爆发。——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1832年埃克塞特霍乱引发骚乱(一)居住条件的改善基础梳理相关史料2.表现:建筑技术的革新使住宅发生了巨大变化(1)19世纪中后期,美国人发明了电梯。(2)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3)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4)20世纪以来,私人卫生间快速普及。钢筋混凝土现浇技术集中供暖制冷设备1853年纽约世博会奥的斯当众表演砍断升降机缆绳私人卫生间(一)居住条件的改善基础梳理相关史料1.社区功能扩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社区的功能也从最早的慈善救济发展到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等各个方面。(二)城市服务基础梳理相关史料2.服务设施完善消费场所纷纷出现: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纷纷出现,很多购物中心将商品销售、金融服务、餐饮和娱乐休闲等功能整合到一起。公共设施增多:娱乐休闲场所、体育中心、公园、广场等设施逐渐增多,城市绿化面积越来越大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城市中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的数量越来越多(二)城市服务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三、基础设施的发展基础梳理相关史料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巴黎……也配套建设了放射状的新道路,把火车站与商业中心连接起来,给人以一种处于新的秩序、清洁、高效和美观标准控制之下的印象。超过165公里的新街道——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街旁点缀着纪念性的新教堂、市场和行政办公楼。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其精致优雅前所未见,既具有外貌的端庄,也具有内部的舒适,很快就在林荫大道两旁鳞次栉比地拔地而起。一个世纪以前的改革者所梦寐以求的城市,现在如此完整地沐浴在一种进步的神采当中,甚至城市的下水道,也在特殊设计的观光车中,向游人开放。——[美]巴里·伯格多尔著,周玉鹏译《1750—1890年的欧洲建筑》(一)原因基础梳理相关史料(1)西方发达国家19世纪以来①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②煤气灯、电灯相继出现③电报、电话逐渐普及1894年的巴黎下水管道伦敦街头的煤气灯电话电报(二)发展历程基础梳理相关史料(1)西方发达国家19世纪中后期①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②柏林、纽约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20世纪以来①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②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二)发展历程(2)中国1)近代中国①特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②表现: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③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上海杨树浦煤气公司及其安装煤气路灯◎上海杨树浦自来水公司基础梳理相关史料近代上海南京路(二)发展历程(2)中国1)新中国成立后①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②表现:A.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B.城市道路四通八达,有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公共交通工具。基础梳理相关史料(二)发展历程基础梳理相关史料【合作探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生活有哪些意义?城市管网建设为居民生活提供方便;照明设备的改善创造新的生活方式;现代通信设备的普及促进信息交流;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便利人们的出行;生活设施的改善改变人们的居住环境;总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的正常运转,对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包括良好的道路、使用的交通工具和多种多样的运输设施,燃料及充足的电力、良好的给水排水工程、热供应,必要的职工住宅区及相应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以及随之而来邮电通讯、公共交通、文化娱乐设施、学校图书馆、医疗卫生及科研技术机构等等。——高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二)发展历程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四、城市化进程的问题(1)环境污染空气污染: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厂,林立的烟囱将烟尘不断排放到大气中。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伦敦被浓厚的烟雾笼罩,当月因这场大烟雾而死的人多达4,000人,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基础梳理(一)发达国家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1878年,“爱丽丝公主”号游船在河上沉没,死亡640人,其中许多人并非溺水而亡,而是因为喝进了污染的河水,其他河流的命运大约和泰晤士河类似。——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基础梳理相关史料(1)环境污染生活用水污染:生活与工业废水直接排进河流,对城市饮用水源造成严重污染。汽车尾气污染:随着汽车的普及,城市中出现汽车尾气污染等新问题。被污染的泰晤士河(一)发达国家(2)贫富分化: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是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所引起的19C末20C初工人阶级生活环境基础梳理相关史料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钱乘旦等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巴西里约热内卢贫民窟(一)发达国家(2)贫富分化:基础梳理相关史料19世纪,城市中的工人住房拥挤昏暗,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干净水源。在威斯敏斯特的圣约翰教区和圣玛格丽特教区,根据统计学会会刊的材料,在1840年,5366个工人家庭住了5294所住宅(如果这还可以叫做‘住宅’的话);男人、女人和小孩,总共26830人,不分男女老幼地挤在一起,在这些家庭中有四分之三只有一个房间。——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材料2:在该城的某些部分…地下室的潮湿程度根本不宜于给人居住…据我所知,有许多工人家庭在这种墙上滴水的地下室住上一段时期后就与世长辞了。这些寄宿舍的恐怖景象是很难描述的:一个新从乡间来的房客往往睡在前一住客留下的尚布满传染病菌的床上,或者几个钟点以前才从这个床上抬走一具患伤寒而死的尸体。——据《1793年医师关于曼彻斯特城工人住宅的调查报告》(一)发达国家(3)交通拥堵①随着城市的发展,居住区与工作区逐渐分隔,为解决远距离出行的交通问题,人们越来越依赖汽车。②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交通拥堵成为众多城市的普遍问题。基础梳理相关史料福特生产方式的推广:到1929年,美国拥有汽车2600万辆,平均每5人拥有一辆T型车。1920年代的纽约美国1950年城市公路里程为51.98万千米,到2000年达到138.24千米,但新拓出的道路很快被汹涌的车流淹没。2011年美国单位车辆平均年拥堵时间达到38小时。(一)发达国家(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同样经历了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等问题。基础梳理相关史料(二)发展中国家寸土寸金的香港,最底层的穷人只能住“笼屋”、棺材房拥堵的北京(2)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3)工业化和城市化不同步,主要表现为过度城市化和城市化滞后。(补充)基础梳理相关史料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突出表现在城市的贫困、失业、环境污染和其他各类社会问题上。……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落后,城市的贫民窟与棚户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社会分配不公,加上就业困难、教育不足、市民和官僚缺乏社会责任心,社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传统价值观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重重,结果导致社会治安混乱;二是外来因素,即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文化背景的不同,语言、宗教、伦理、种族的混杂,使城市中原来各种规范性的礼貌和习俗受到冲击,并进而导致宗教、民族冲突的加剧和恐怖性犯罪率上升。——摘编自宋利芳《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问题及其治理》(三)城市化问题基础梳理相关史料(三)如何应对城市化问题?推动城市化健康快速发展?1833年1834年1848年19世纪60年代1903年英国《济贫法》,保障劳动者最低生活限度。英国《公共卫生法》,改善居住环境卫生,提供新鲜水等。英国发起“模范住宅运动”,建造大量的成排杂院房屋,低价出租给劳动者。美国颁布首部交通法规,提出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中共十九大推动城市群发展日本颁布《环境基本法》,建立低环境负荷、可持续发展社会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发展建设目标1993年英国《工厂法》,保障童工权益,规定工时等。2017年(三)城市化问题基础梳理相关史料(三)如何应对城市化问题?推动城市化健康快速发展?城市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是人类文明精华的汇聚之地,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光芒在此交相辉映。城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我们应当坚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城市治理的温度强调科技创新的动力支撑,增强城市治理的效度推进精细化社区治理模式,凸显城市治理的细度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拓展城市治理的维度落实法治保障,加强城市治理的力度“世界城市日”是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