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58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某校同学准备利用暑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A.北京周囗店B.云南元谋C.陕西蓝田D.浙江余姚2、如图是西周社会等级示意图,其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

A.士B.卿大夫C.诸侯D.平民3、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者是()A.尧B.舜C.禹D.启4、唐诗”()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洁酒,何处不闻乐”,再现了唐朝时人们在国际性的大都会赏花的盛况。据此判断横线处人们赏花的地点应在()A.长安B.洛阳C.临安D.大都5、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本人被誉为“诗圣”。他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6、生产工具进步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主要标志;请写出以下不同时期的不同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

北京人:______;半坡人:______;

商朝人:______;秦国人:______。7、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半坡居民种植______;河姆渡居民种植______。8、【题文】扁鹊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运用。

诊断结果:

理由:9、唐太宗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史称“______”,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______”。10、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______;距今时间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1、“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的盟约。()12、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13、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与辽、西夏和金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A.​AB.B14、战国时期墨家主张实行“仁政”,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15、半坡人会制作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______(判断对错)16、由于白居易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______(判断对错)1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夏朝。______(判断对错)18、秦朝灭亡后,项羽跟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______(判断对错)19、东汉末年,佛教传人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识图题(共1题,共2分)20、阅读下列图片,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汉代讲学图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请结合材料回答:(1)识读材料一中图片,汉武帝采纳的是哪位大臣的建议?选取了哪一家的思想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结合材料二中图片,为了使这一思想学说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即位之初,诸侯国势力强大,为解除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汉武帝接受了谁的建议并采取了什么措施?评卷人得分五、材料题(共2题,共16分)21、对于文化与时代的关系,上述材料有何共同认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尽,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唐太宗(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目睹隋朝灭亡情景,有何想法?

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他为避免“覆舟”实行了什么样的政策?

(3)通过学习唐太宗的治国之道,你有何感悟?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题文中提到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毫无疑问,他们应该去云南省元谋县,因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故答案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解析】【答案】B2、C【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根据所学知识,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如图示的“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等,由此可以看出处于第二等级的是诸侯。故选C。

【解析】C3、C【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

故选:C。

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者。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解析】C4、A【分析】唐朝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长安城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人们在国际性的大都会赏花的地点是长安。

故选:A。

本题以唐诗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盛唐的社会气象。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解析】A5、B【分析】杜甫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精练凝重,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被后人尊为“诗圣”。“三吏”;“三别”是杜甫的作品。杜甫的诗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杜甫。杜甫是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隋唐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解析】B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6、略

【分析】北京人时期;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是打制石器,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是青铜工具,秦国时期,人们使用铁制生产工具.

故答案为:

北京人:打制石器;半坡人:磨制石器;商朝人:青铜工具;秦国人:铁制生产工具.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知识点.

本题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解析】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工具;铁制生产工具7、粟水稻【分析】生活于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种植水稻;生活于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以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故答案为:

粟;水稻。

本题以我国的原始农耕生活为依托;考查的是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知识。

本题以我国的原始农耕生活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解析】粟水稻8、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的科技文化相关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后世中医沿用。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明的勃兴(一)【解析】【答案】诊断结果:对9、略

【分析】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故答案为: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本题考查了唐太宗贞观之治。626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相关皇帝与地位。【解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10、元谋人170万年【分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云南省元谋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答案为:

元谋人;170万年。

本题考查元谋人。生活于距今约170万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也是在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早期直立人遗存中,最为著名的远古人类遗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解析】元谋人170万年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1、√【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的盟约。【解析】【答案】对1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判断历史史实的正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解析】【答案】对1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宋之间曾开战,但之后签订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和平局面;宋与西夏曾连年征战,后双方议和,宋夏边界贸易兴旺;金灭辽,灭北宋,又与南宋开战,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后宋金议和。据此分析可知:宋与辽、西夏和金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故选A。【解析】A14、×【分析】本题考查墨子的思想。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动以大欺小,倚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是儒家代表孟子提出的。本题是错误的,故选F。【解析】F15、√【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半坡人会制作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这个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解析】√16、×【分析】杜甫是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精练凝重,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被后人尊为“诗圣”。“三吏”;“三别”是杜甫的作品。杜甫的诗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杜甫。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隋唐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解析】×17、×【分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朝。公元前2070年,即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故答案为:

×。

本题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夏朝建立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夏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解析】×18、√【分析】秦灭亡后;从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楚汉之争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楚汉之争的时间、实质和影响。【解析】√19、×【分析】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它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因有利于对人民的统治,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供和扶植。东汉末年,佛教传人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这个表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佛教的传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佛教的传入时间。【解析】×四、识图题(共1题,共2分)20、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即位的时候儒家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选取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据材料一的四幅图片可知,汉武帝即位的时候,诸子百家的思想还比较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为此汉武帝选取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据材料二可知,为了使儒家思想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汉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在长安设立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3)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为解除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实行的推恩令。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推恩令的实施,使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解除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

【解析】(1)董仲舒;儒家学说。(2)在长安兴办太学,把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学习。(3)主父偃;推恩令。五、材料题(共2题,共16分)21、(1)据材料一“(盛唐)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强大的国力;促成了文化的全面繁荣,同时也使诗歌创作进入一个黄金时期。那种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乃是盛唐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盛唐诗歌的主流”可知,唐朝诗歌反映的时代精神是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

(2)据材料二“商业的发达;城市的繁荣,为宋词的传播提供了极佳的传播环境;市民群体的日益壮大,使宋词的消费群体进一步扩大:娱乐活动商业化,勾栏瓦舍的出现,为这种娱乐性文学的发展培育了最合适的社会文化土壤。同时,宋词这种新兴的文体,以其特有的抒情手段;文体风格和传播方式,描绘了宋代城市生活的胜景。而也是这种别具风情的城市土活,为宋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可知,宋代城市生活的繁荣促进了宋词的发展,宋词则描绘了宋代城市生活的胜景;宋词繁荣的政策因素是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3)对于文化与时代的关系;上述材料的共同认识是文化是时代的反映,时代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故答案为:

(1)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

(2)宋代城市生活的繁荣促进了宋词的发展;宋词则描绘了宋代城市生活的胜景;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3)文化是时代的反映,时代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分析】

本题考查光耀千古的唐诗;宋代的社会生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光耀千古的唐诗、宋代的社会生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小题1】(1)据材料一“(盛唐)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强大的国力;促成了文化的全面繁荣,同时也使诗歌创作进入一个黄金时期。那种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乃是盛唐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盛唐诗歌的主流”可知,唐朝诗歌反映的时代精神是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

(2)据材料二“商业的发达;城市的繁荣,为宋词的传播提供了极佳的传播环境;市民群体的日益壮大,使宋词的消费群体进一步扩大:娱乐活动商业化,勾栏瓦舍的出现,为这种娱乐性文学的发展培育了最合适的社会文化土壤。同时,宋词这种新兴的文体,以其特有的抒情手段;文体风格和传播方式,描绘了宋代城市生活的胜景。而也是这种别具风情的城市土活,为宋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可知,宋代城市生活的繁荣促进了宋词的发展,宋词则描绘了宋代城市生活的胜景;宋词繁荣的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