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鲁科五四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鲁科五四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鲁科五四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鲁科五四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鲁科五四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鲁科五四新版选择性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76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图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的影响的是A.B.C.D.2、下列关于地方时和区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方时与经度密切相关B.哈尔滨的地方时比北京的地方时要晚C.西经155°采用西11区的区时D.同一纬线上的各地所用区时相同3、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要素发生变化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综合性B.区域性C.整体性D.差异性4、下列关于降水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A.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各月湿润,雨量较多B.回归线两侧和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C.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D.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较多5、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图中甲乙气压带控制区的天气状况是()

A.甲:风和日丽B.乙:雷鸣闪电C.甲:狂风暴雨D.乙:晴朗干燥6、图中字母和箭头所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

A.a代表岩浆岩B.④表示高温熔化作用C.①表示变质作用D.若b代表沉积岩则③代表外力作用7、图为某年连续两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2日到3日()

A.①地气压升高,持续晴朗B.②地经历暖锋过境,阴雨连绵C.③地吹偏东风,风力减小D.④地下沉运动为主,气流辐散8、下图为南极洲及贴近南极大陆的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

图中所示的洋流()A.流向呈现季节性的变化B.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C.逆时针绕南极大陆流动D.顺时针绕南极大陆流动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贯穿亚欧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镇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材料二“一带一路”路线图。

(1)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马六甲海峡附近常年受_______带控制,风浪较小,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

(2)“一带一路”的最西端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最东端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最东端地区有世界典型的________自然带,该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10、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乙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表示三大岩石中的__________岩,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内力或外力)作用。

(3)图中③箭头表示___________;当岩浆活动释放出大量气体会导致④作用_________(增强或减弱),其对过程①会产生__________(增强或削弱)影响。

(4)图中甲、乙两处地质构造更适合修建隧道的是______________处。11、影响——决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周期:一个____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12、锋与天气。

(1)冷锋与暖锋。

图甲为____,它的显著特点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强势气团____________气温状况____________气压状况____________天气状况____________

图乙为____,它的显著特点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强势气团____________气温状况____________气压状况____________天气状况____________

(2)准静止锋。代表性天气准静止锋名称梅雨____贵州冬无三日晴____天山北坡持续雨雪____华南冬季降水____13、生活中许多现象都与地球运动有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每年国庆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________点;此后,直射点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填“南”或“北”)。当太阳直射点从B移动到C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特点为________。

(2)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位置C时;节气名称为_______;当直射点由C向D运动过程中,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_______。

(3)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D位置时,我国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中白昼最短的是______;下列诗句符合此时节气的是_______。A.春江水暖鸭先知B.秋阴不散霜飞晚C.雪花三尺如玉盘D.白雨跳珠乱入船(4)从图可知;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是______。

(5)当黄赤交角变大时,α的度数会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温带的范围会_____(填“变大”或“变小”)。14、读南美洲附近海洋表面盐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ABCD四海区盐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________。

(2)C海区较B海区盐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3)D海区较A海区盐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4)E海区盐度与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的盐度相比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5)安第斯山脉是纵贯南美洲西部的高大山脉,南段山脉以东为草原和荒漠,南段山脉以西为森林,产生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15、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方便对外______联系和运输;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河网密布区,耕地破碎,乡村规模相对较______;河网稀疏区;耕地连片,乡村规模相对较大。

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______带状分布;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2)AB两个聚落哪个更容易发展成为城市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6、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成因。(_____)A.正确B.错误17、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不会因为某个地理要素的变化而变化。(_____)A.正确B.错误18、寒潮属于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其对农业造成的危害在冬季最大。(_____)A.正确B.错误19、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均与副热带高压有关。(_____)A.正确B.错误20、中南半岛夏季风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_____)A.正确B.错误21、河漫滩平原发育于山前地带。____A.正确B.错误22、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____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分析】

【详解】

受坡向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阳坡一侧热量条件更好,山地同一自然带在阳坡分布的海拔较高,因而山地同一自然带,赤道地区两坡高度差别不大;北半球南坡是阳坡,海拔较高;南半球北坡是阳坡,海拔较高。故选B。

【点睛】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

(1)判断阳坡和阴坡;南北半球。

一般情况下;同一自然带的海拔,山地阳坡高于阴坡。若知阴阳坡的南北方位,还可以判断出南北半球。如图该山地自然带南坡高于北坡,因此南坡热量条件好,为阳坡,位于北半球。

(2)判断山体所在热量带。

通过基带的自然带确定所处热量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如图中,最底层自然带是落叶阔叶林带,可知此山体位于暖温带地区。2、A【分析】【分析】

【详解】

不同经度的地点地方时不同;每隔经度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因此地方时与经度密切相关,A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哈尔滨位于北京以东,东边地方时比西边早,因此哈尔滨的地方时比北京的地方时要早,B错误;西十一区的中央经线为165°W,155°W与西十一区中央经线相差10°,超过了7.5°,因此155°W不位于西十一区,不会采用西十一区的区时,C错误;一条纬线跨经度360°,跨时区24个,因此同一纬线上的各地所用区时有12个,D错误。故选A。

【点睛】3、C【分析】【分析】

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要素发生变化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详解】

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要素发生变化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对。综合性、区域性不能体现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特点,A、B错。差异性体现的是地理环境的不同特点,D错。4、B【分析】【详解】

南;北纬40度-60度的大陆西岸各月湿润;雨量较多。故A正确。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故B错误。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故C正确。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故D正确。叙述错误的是B,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降水的形成及分布规律熟悉并掌握。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的总称,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影响降水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5、D【分析】【详解】

根据纬度位置和风向,甲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冷暖气流辐合上升,性质冷湿,多温和湿润的天气,A、C错误。乙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被迫沉积,多晴朗干燥的天气,B错误,D正确。故选D。6、D【分析】【分析】

【详解】

读图可知,c由岩浆转化而来,应为岩浆岩,a应代表沉积岩或变质岩,A错误;岩石通过高温熔化作用应变成岩浆,而图中④箭头并没有指向岩浆,B错误;图中①箭头由岩浆指向c(岩浆岩),应表示冷凝作用,不表示变质作用,C错误;若b代表沉积岩,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图中③箭头指向沉积岩(b);因此③应代表外力作用,D正确。故选D。

【点睛】7、A【分析】【详解】

由图可知;10月2日①地气压为1040-1045hPa,3日①地为1045-1050hPa。①地气压升高,且为高压中心,持续晴朗,A正确;②地经历冷锋过境,B错误;③地吹西南风,C错误;④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以辐合上升运动为主,D错误。故选A。

8、C【分析】【详解】

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图中洋流沿着南极大陆沿岸环流一圈,为南极环流。南极环流是在极地东风作用下形成的,海水自东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C正确。南极环流没有季节变化,A错误。南极环流属于寒流,对沿岸没有增温增湿的作用,B错误。南极环流是逆时针环绕南极大陆流动,D错误。故选C。

【点睛】

南极环流,从寒暖性质看,属于寒流;从成因看,南极环流属于风海流,是在极地东风(南半球风向为东南风)作用下形成的,海水自东向西流。南极环流流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呈逆时针方向。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东西跨度较大;自然景观变化主要是森林-草原-荒漠-森林的变化,该景观变化主要是水分因素不同造成的。马六甲海峡附近纬度低,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风浪较小,由于终年高温多雨,该地区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

(2)“一带一路”的最西端地区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区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远近和饲料供应。

(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最东端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中国南方地区,其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最东端地区多为有世界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该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是该地处于最大的大陆与最大的大洋之间,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点睛】

亚洲季风气候的分布、成因及影响总结:(1)分布亚洲大陆的南部和东部,是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由低纬向高纬,依次分布着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的南部;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中国、朝鲜、日本等国的北部以及俄罗斯的东部太平洋沿岸地区。(2)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其位置有关。从东亚来讲,处在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北部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寒冷干燥的偏北风,也就是冬季风;夏季,亚洲的内陆升温快,气压低,太平洋升温慢,气压高,于是湿热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也就是夏季风。冬季风风力强劲,影响范围较大,受其影响,东亚大部分地区冬季低温少雨;当夏季风盛行时,东亚的降水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东部沿海地区高温多雨。(3)影响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就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造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季风影响的地区易发生旱涝灾害。【解析】水分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市场饲料(气候)水稻种植业温带落叶阔叶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处岩层下凹;其地质构造应是向斜。

(2)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都能转化为岩浆,而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经冷却凝固作用而生成,故排除掉岩浆岩;该地位于地壳内部,经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变质而成,c表示变质岩。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3)图中①表示太阳辐射;②表示地面辐射,③箭头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当岩浆活动释放出大量气体会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其对太阳辐射会产生削弱影响。

(4)修建隧道适合在背斜,图中甲是背斜,乙是向斜,故更适合修建隧道的是甲处。【解析】向斜变质内力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强削弱甲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回归年12、略

【分析】(1)

根据图示;图甲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冷锋过境前当地受暖气团控制,此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由于受到冷空气的影响,出现降温;气压升高、阴天大风等天气,可能有短时强降雨;过境后当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转晴。根据图示,图乙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形成暖锋。暖锋过境前当地受冷气团控制,此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暖锋过境时由于受到暖空气的影响,出现升温、气压降低、多出现连续性降水但强度不大等天气;过境后当地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转晴。

(2)

我国准静止锋主要有4个:6月份,我国江淮地区受势力相当的冷暖气团影响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受准静止锋影响该地形成梅雨天气;冬季冷空气遇到云贵高原阻挡形成的昆明准静止锋;冷空气南下遇到天山阻挡形成的天山准静止锋;以及华南地区冬季南下冷空气偏弱形成的华南准静止锋。【解析】(1)冷锋暖气团冷锋冷气团较高降温较低较低升高较高天气晴朗阴天大风;可能有短时强降雨天气晴朗暖锋冷气团暖锋暖气团较低升温较高较高降低较低天气晴朗多出现连续性降水强度不大天气晴朗。

(2)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13、略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地球运动的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详解】

(1)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轨迹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为春分,3月21日左右;B为夏至,6月22日左右;C为秋分,9月23日左右;D为冬至,12月22日左右。我国国庆为10月1日,太阳直射点最接近C。此后直射点向南继续移动。地球公转速度规律为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所以直射点从B移动到C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特点为先变慢后变快。

(2)读图可知当直射点位置位于C时;直射赤道,为秋分;当直射点由C向D运动过程中,直射点在向南运动,北半球昼长变短,夜长变长。

(3)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D位置时;为冬至,北半球纬度越高,昼长越短,我国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中,北京纬度最高,白昼最短。“春江水暖鸭先知”描述春季景色,A错误。“秋阴不散霜飞晚”描写秋季,B错误。“雪花三尺如玉盘”描写冬景,C正确。“白雨跳珠乱入船”描写夏景,D错误。故选C。

(4)从图可知;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是回归线之间(23°26ꞌN--23°26ꞌS)。

(5)α的度数为回归线度数。回归线度数等于黄赤交角,所以当黄赤交角变大时,α的度数会变大。此外,回归线度数与几圈度数互余,黄赤交角变大,回归线度数变大,热带范围扩大,极圈度数变小,寒带范围扩大,所以温带的范围会变小。【解析】C南先变慢后变快秋分日昼变短,夜变长北京C23°26ꞌN--23°26ꞌS(南北回归线之间)变大变小14、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南美洲附近海洋表面盐度分布示意图为主要资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

(1)根据图中海水等盐度线可判断B>A>C>34‰,而D<34‰;所以四海区盐度由高到低排序为BACD。

(2)C海区和B海区位于同一纬度;且附近都无河流注入,可排除纬度和河流因素。C地有秘鲁寒流经过,海区温度低于B地,蒸发弱,盐度低。

(3)D海区和A海区位于同一纬度;同样可排除纬度因素的影响。但D海区位于近岸处,有陆地河流注入,盐度被稀释,所以D海区盐度低于A海区。

(4)E海区盐度较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的盐度高。因为E地纬度接近南纬60°;北半球同纬度地区陆地广阔,有较多河川径流入海,稀释海水。

(5)安第斯山脉南段受到盛行西风影响;南段山脉以西地区为迎风坡,降水多;南段山脉以东地区为背风坡,降水少。

【点睛】【解析】BACDC点附近有寒流经过,C处水温更低,蒸发弱,盐度低D位于近岸处,有陆地河流注入,稀释盐度高北半球60°附近陆地广阔,有较多河川径流入海,对海水有稀释作用山脉西侧为迎风坡降水多,东侧是背风坡降水少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1)联系和运输小带状。

(2)B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6、×【分析】【分析】

【详解】

东亚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所以错误。

【点睛】17、×【分析】【分析】

【详解】

陆地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