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36∕T 927-2016 赣莱文化建设指南_第1页
(高清版)DB36∕T 927-2016 赣莱文化建设指南_第2页
(高清版)DB36∕T 927-2016 赣莱文化建设指南_第3页
(高清版)DB36∕T 927-2016 赣莱文化建设指南_第4页
(高清版)DB36∕T 927-2016 赣莱文化建设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09-28发布2016-12-01实施I前言 II引言 1 1 14建设原则 2 2 2 6 6附录A(资料性附录)餐饮文化演变 8附录B(规范性附录)餐饮文化礼仪规范 本标准提出单位:江西省餐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本标准归口单位:江西省商务厅。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西省标准化研究院、江西省烹饪餐饮饭店业协会、南昌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新余市山水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南昌孝谦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江西秋润贸易有限公司、南昌海邦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吴贤明烹饪技能大师工作室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喻洪、徐芳、刘超、冯欣、刘涛、包东昌、曾东航、郭伟、易志军、李山莺、陈文武、唐杰东、万志芸。江西作为国家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省份,地处江南鱼米之乡,优势明显,农业资源丰富,为赣饮食文化的成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饮食文化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的基本社会形态与文化积淀。赣饮食文化是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赣文化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城市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为建设我省和谐餐饮文化,继承、繁荣和发展赣饮食文化,对于城市进步和文化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大力推进赣饮食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我省饮食文化内涵,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健康、生态与城市环保日益受到重视,和谐餐饮成为现代餐饮业建设的主题。《赣菜文化建设指南》地方标准的制订将指引我省和谐餐饮文明建设,提升赣饮食文化整体认知、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加快推动我省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本标准体现赣饮食文化基于和谐、绿色、生态、环保等和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1赣菜文化建设指南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7306-200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餐饮业要求GB/T31285-2014品牌价值评价餐饮业SB/T11046-2013建设节约型餐饮企业规范DB36/T849-2015中餐前厅服务规范赣菜餐饮是以赣菜为经营主体,集赣菜加工、销售和服务性劳动为一体的生产经24建设原则4.2公平公正4.3诚信友好地位。饮食文化与每个民族文化共生共融中轮回,其积5.3赣菜文化5.3.1江西自古以来是农业大省,赣菜基于农耕5.3.2赣菜兼具吴、楚、越的特点融合成赣菜香36.1菜系文化6.1.1豫章菜豫章菜是南昌及周边地区民间菜的升华,以地方风味为主,博采众长,吸纳兼容省内各设区市风味菜的精华。豫章菜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赣菜的特色魅力,是赣菜的典型代表。豫章菜依时令重选料,讲究火候,适众口原汁原味,咸鲜透辣。烹饪方法擅长烧、焖、炖、蒸、煨、炒等。其代表菜有米粉蒸肉、藜蒿炒腊肉、民间瓦罐汤、啤酒烧麻鸭。6.1.2浔阳菜浔阳菜发源于浔阳(今九江地区),以浔阳菜为代表,兼纳环鄱阳湖地区及赣西北各地美味佳肴而组成。浔阳菜以咸鲜为主辛辣为辅,并具有“烧菜味重,炒菜味淡”的特点。浔阳菜选料广泛,主料突出,注重刀工,制作精细,在烹饪中突出“原汁原味”,以蒸、炒、焖、炖、烧为主。其代表菜有鲶鱼焖豆参、东坡肉、瓷土煨鸡、水北豆腐等。6.1.3赣南菜赣南菜以源于赣南地区的客家菜为主,兼纳赣西南各地的美味佳肴而组成,以地方特产原材料为主,在烹饪技法上讲求火工,以蒸、炒、烧、炖、焖、汆为主。在质地上讲究原汁原味、油厚不腻、口味浓郁、咸鲜兼辣。赣南客家菜既有粤菜的鲜美和湘菜的辣,更具备客家人独特的酿菜系列。其代表菜有四星望月、赣南小炒鱼、蝴蝶鱼饺、客家酿豆腐等。6.2菜式文化6.2.1赣菜的菜式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既有各种筵席菜,也有适应家庭便宴和百姓聚餐的菜肴。6.2.2江西宴席菜肴有以鱼为主的鱼席,也有以咸鲜兼辣的地方风味菜肴,并配以时令蔬菜、水果。6.2.3家庭宴会菜式,习惯用全鸡、全鸭、全鱼制作的菜,如清炖全鸡、啤酒烧鸭、红烧鲤鱼等。6.3烹饪文化赣菜自古就有“嘉蔬精稻,擅味八方”的美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烹饪文化。在烹饪技法、制作要求精细,注重刀工处理,有近二十种刀工技法。同时注重火候,以烧、煨、蒸、煎、炖、炒为主。6.4选料文化6.4.1在原料选取上,崇尚绿色、生态、健康理念。6.4.2取料以地方特产原料为主,配制上讲究精选严实,刀工精细,突出主料,分色配料。6.4.3江西生态环境很好,取自本土的原料绿色健康,如鄱阳湖的藜蒿、井冈山的竹笋、军山湖的大闸蟹、余干的辣椒等。6.5味型文化6.5.1赣菜菜品味型丰富,称得上多姿多彩,其大致可划分为原汁原味型、复合味型和特殊味型三大类,其中有以三杯味、家乡味、酱香味最为突出,以咸鲜透辣为主要特色。6.5.2与川菜的麻辣、湘菜的香辣、徽菜的酸辣不同,赣菜的辣是鲜辣、辛辣,辣味适中,南北皆宜,具有广泛的适应群体。6.5.3在质感上,讲究原汁鲜味,酥、烂、脆,味浓鲜辣。46.6特色饮食6.6.1赣菜主要由南昌、九江、赣州及环鄱阳湖地区等地方流派构成。赣菜选料广泛、主料突出、注6.6.2赣菜风味菜点有:四星望月、民间瓦罐煨汤、莲花血鸭、余干辣椒炒肉、藜蒿炒腊肉、赣南小瓷土煨鸡、上汤腐竹煲、井岗烟笋炒肉丝、三杯鸡、天师板栗6.7赣菜企业文化企业作为社会结构体系(家、国、天下)中新型的家的型式,以家文化为依托。赣菜企业文化植根6.8厨师文化6.8.1职业道德——对国家a)作为职业厨师首要的一条就是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国家;b)格守中华民族普遍认可的社会公德和优良传统美的,要遵守国家已制定的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对职业b)成为拥有精湛厨艺的手工艺者;c)提高技能、精益求精,坚忍不拔、守护传统;——对顾客c)抱着认真的态度保证每一个菜品;——对师父b)坚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祖训;——对同行5b)习他人之长,以补已之短;b)对自己要诚信,以诚实的心态对待生活、习艺、工作、c)敢于承担自己的失误,做到:“遇事责任在我,做人吃亏是福”。江西,文人荟萃,演绎了赣菜的经典文化与品位,代表文人菜有陶渊明的“菊花火锅”,文天祥留下的“文山肉丁”,欧阳修笔下的“金桔酸甜肉”,王安石的“家乡豆腐”,白居易感怀思乡的“明月鱼”,汤显祖情有独钟的“冻米丸子”等等。近代陈毅将军在赣南打游击留下的“火烧拌辣椒”,一代6.9.4药膳文化6.9.5豫章十景宴“豫章十景”是南昌市(古称豫章城)著名十大风景名胜,历史悠久,景色秀丽,闻名遐迩。2001胆创新制作出“豫章十景宴”。“豫章十景宴”----滕阁秋风、徐亭烟柳、东湖月夜、苏圃春晓、南68绿色江西饮食文化8.1绿色江西8.1.1江西,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因省内最大的河流赣江而简称“赣”。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江西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年均温度16.3-19.5度,年均降水1341-1943毫米。该气候对于发展以双季稻为8.1.2江西北部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形成一个整体向北倾斜的盆地平原地形,全境拥有以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五大河流为主的大小河流2400余条。8.1.3江西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空气清新,平均空气质量指数达41,属优等级别;地表水水质稳定达标率达到80.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多百分点。8.1.4江西生态优良的水土,不仅衍生农林、渔兽、矿产等物种资源,而且滋养着朴实智慧的“老依”8.1.5赣菜恪守正统的向心力和主流性,能适应大统一的格局,与主流一脉相承,赣菜是在赣文化的素、人文因素突显赣文化所特有的元素,如袁枚笔下的“粉蒸肉”,情系姐弟的“三杯鸡”,浔阳楼的“鲤鱼跳龙门”,南昌的“藜蒿炒腊肉”,弋阳的“豆豉干蒸鸡”临川的“红烧牛肚”,景德镇的“志与肉”,赣南的“小炒鱼”,南丰的“银鱼炒藕丝”,萍乡的“勺子肉”和“熏腊肉”等等,都已走出8.1.6赣菜文化的材质与包容。生态的水土造就了精良的食材,而家乡的食材决定了“文人菜”的不江西有机文化的核心是有机领域的匠人精神,根本上是一种8.2.1江西新农人78.2.1.1江西新农人范畴a)种植和养殖过程中是否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化学添加剂,饲料,激素和抗生素。b)是否使用转基因种子和转基因产品。c)农场负责人在生产第一线的时间。d)农场规模合理,是否符合中小农户定义。e)种植(养殖)密度是否合理。f)愿意公示农场基本条件,生产过程和投入品。g)愿意接受行业互评和消费者监督评议h)生产环境相对干净,没有明显的污染a)农场地理位置,种植面积,水源b)是否用农药,如果用,使用品种,时间和使用量c)是否用肥料,如果用,使用什么肥,用量和来源e)是否除草,怎么除。f)是否用机械,用什么机械g)种植品种,种子来源,育种流程h)是否用其他生产资料,比如大棚,地膜等i)初级加工过程公示a)每周少吃一天肉可以降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c)将每周一作为餐饮业的素食日、无肉日。8(资料性附录)餐饮文化演变A.1饮食的文化与传承A.1.1文化演变文者,纹也,美善也,天地万物之垂象;化者,易也,去恶也,物事生克之常道。A.1.2饮食文化传承A.1.2.1有巢氏时代“茹毛饮血;A.1.2.2燧人氏到皇帝时期,基本解决燃料、食材和器皿等技术问题;燧人氏钻木取火,此进入石烹熟食时代;A.1.2.3伏羲氏时代“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A.1.2.4神农氏时代“耕而陶”,发明耒耜,教民稼穑,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从而奠定了中国农业及饮食文化的基础;陶具的发明让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酒、蓝、醯(醋)、酪、酢、醴等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A.1.2.5炎黄时代,“黄帝作灶,死为灶神。”釜的诞生,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A.1.2.6甑(蒸锅)的发明使人们懂得了烹和调,更有益人的健康。“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与品,有效改善了当时的饮食状况;A.1.2.7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A.1.2.8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稷(小米,五谷之首)、黍、(又称粟)、麦(大麦)、菽(豆类)、麻(麻子,又叫苴)。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属细粮,较珍贵;A.1.2.9汉代时期的饮食文化较为丰富。通过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西汉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较硬;无角的如犬,叫膏,较稀软。)东汉时期还发明了植物油,有杏仁油、奈实油、麻油,但稀少昂贵;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A.1.2.10唐宋时期则可谓饮食文化的高峰。“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十A.1.2.11宋朝以后,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黄河流域小麦大辐增产,面成为北方主食。燕米基本被淘汰,麻子改作榨油,豆料也不再作主食,成为菜肴;A.1.2.12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A.1.2.13清代加入满蒙饮食的特点,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其中的山八珍、海八珍、禽八珍、草八珍,四八珍中32种名贵原料,选材精细、烹饪娴熟、技艺高超。A.2饮食之道9DB36/T927—2016A.2.2“食为天”,以吃饱为目的,维系生存;A.2.3“食之礼”,宴席中的礼仪A.2.4“食之欲”,食材上对鲜特的猎奇;技法上对刀工、烹制、装盘的竞技;追求“色、香、味、A.2.5“食之本”,五行生克为用,五味调和为贵,清淡无味是本。追求的是“养生和愉悦”身心健A.2.6饮食文化的中和之美A.2.6.3和谐餐饮、和谐服务、和谐环境,推崇的正是“中和之美”的饮食文化标准。A.2.7饮食文化中的“道”A.2.7.1本乎天地,合乎阴阳,五味生克,中和至矣,概味之道。A.2.7.2尊重生态自然,平衡阴阳和谐。尊重自然界中生物链的自由优胜劣汰,如果人类成为了万物A.2.7.3主张中和调制,推崇饮食文化中“养”和“悦”的元素。节制“过咸、过鲜、过酸、过辣”,A.2.7.4继承返璞归真,保护低碳生态,包容各系文化,体现食中愉悦,是赣菜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宗(规范性附录)B.1用餐服务礼仪B.2用餐礼仪B.2.1席位文化d)主人折柬相邀;i)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j)席间敬酒上菜,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主人;k)宴席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1)位次排列o)女宾入座后,男宾方可入座;●中餐圆桌确定B.2.2器皿文化B.2.2.1筷子文化表达降福避灾的愿望,由此形成了在日常生活中、餐桌B.2.2.2筷子礼仪b)夹菜时,不要将筷子在空中游弋与来回移动;c)用餐时不用筷子来叉取食物,也不用用舌头来舔食;d)席间的时候,不要用筷子去推敲碗、盘和杯子,或者用筷子指点他人;e)如果有事情要离开,应该把筷子放在筷子架上,轻轻离开。B.2.3.1筷子距离甲旁边图2筷子使用示范图B.2.3.2勺子子在食物中“立正”;h)用勺子取完食物后,要立即食用或是把食物放在自己碟子里,不应再把食物倒回原处;i)若是取用的食物太烫,则不应用勺子舀来舀去,也j)小勺握法:右手拿住勺柄,不抓住柄尾。汤勺握法:右手抓住汤勺长柄。k)中餐的盘子有很多种,稍小点的盘子叫碟子,主要用于盛放食物,使用方面和碗大致相同;1)用餐时,盘子在餐桌上一般应保持原位,且不要堆在一起;m)食碟的在中餐里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暂放从公用的菜盘中取来享用之菜肴;n)使用食碟时,一般不应取放过多的菜肴在食碟里,那样看起来既繁乱不堪。不吃的食物残渣、o)中餐的碗可以用来盛饭、盛汤,进餐时,可以手捧饭碗就餐;q)吃饭时,饭碗的高度大致和下巴保持一致;r)用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托住碗的底下,大拇指就放到碗的边缘。B.2.3.5汤盅s)汤是单独由带盖的汤盅盛放的,表示汤已经喝完的方法是将汤B.2.3.6水杯B.2.3.7牙签u)牙签也是中餐餐桌上的必备之物。它有两个作用,一是用于扎取食w)剔牙后,不要叼着牙签,更不要用其来扎取食物。B.2.3.8刀叉x)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用手轻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y)使用叉子将食物左边固定,再用刀子将食物切成一小口的B.2.3.9餐巾a)主人敬主宾;b)陪客敬主宾;d)陪客互敬。a)斟酒一般要从位高者开始,然后顺时针斟;如果不需要酒了,可以把手挡在酒杯上表示不用。b)敬酒时机一般由主人先进敬酒,宾客方可敬酒。重,可以使自己的酒杯较低于对方酒杯,侧身饮酒。敬酒重表d)敬酒注意礼尚往来,主人亲自向你敬酒干杯后,要回敬主人。回敬的时候,要右手拿着杯子,B.2.5离席礼仪B.2.5.1用餐后,须等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B.2.5.2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上拖拉座椅。B.2.6注意事项B.2.6.1用筷禁忌a)掷筷:在餐前分发筷子时,未经理顺随手掷在桌上;b)叉筷:筷子一横一竖交叉摆放,或者两头不对应;c)挥筷:夹菜时,筷子在菜盘里挥来挥去、上下乱翻,遇到别人也来夹菜时没有避让;d)迷筷:拿着筷子犹豫不决夹哪道菜;e)架筷:用完筷子不将筷子放在筷架上,而架在碗碟上;f)探筷:用筷子在碗盘里翻找;g)滴筷:在夹汤汁多的菜肴时用筷子抖掉汤汁;h)插筷:把筷子竖插在食物上面或者饭碗里;i)敲筷:用筷子敲打碗盘或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