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36∕T 591-2010 江西省旅游生态设施规范_第1页
(高清版)DB36∕T 591-2010 江西省旅游生态设施规范_第2页
(高清版)DB36∕T 591-2010 江西省旅游生态设施规范_第3页
(高清版)DB36∕T 591-2010 江西省旅游生态设施规范_第4页
(高清版)DB36∕T 591-2010 江西省旅游生态设施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案号:28667-2010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 1 13定义术语 2 35规范内容 36评估与检查 附录A(规范性附录)江西旅游生态设施示范评分细则 附录B(资料性附录)标准涉及名词解释表 26为了防止在旅游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等过程中,各旅游相关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科学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旅游设施,促进旅游与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的协调发续发展,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旅游区和旅游产业大省的步伐,使旅游产业在家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根据《江西省旅游条例》和国家标准管理的相关技本规范旨在强化江西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意识,提升江西旅游产业大高鄱阳湖生态旅游区建设的环境绩效。本规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为依据,的建设与管理,实现省内旅游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本规范由江西省旅游局提出并负责解释。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胡希军、罗芬、陈存友、洪文艺、李文明、罗亦斌、杨鹏飞。1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旅游生态基础设施(包括生态公路、游步道、停车场、码头)、旅游生态公共服务设施(包括生态游客集散服务中心、厕所)和旅游生态接待服务设施(包括生态餐饮设施、旅馆设施、商品销售设施)建设的基本要求。本规范适用于江西旅游区(点)内的旅游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9663-1996旅店业卫生标准GB/T10001-2002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14308-2003旅游星级饭店的划分与评定GB16153-1996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T17775-2006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973-2003旅游厕所星级评定标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材料行业标准》(JC/T945-2005)《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公安部、建设部〔88〕公(交管)字90号)《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要》(旅发〔2008〕61号)《江西省旅游条例》(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赣发〔2009)10号〕2《绿色环球21》(GreenGlobe21《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adershipinEnergyEnvironm3定义术语本规范所指的生态旅游不仅是一种强调环境保护的特殊旅游产品,更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发展理念,一种贯穿于旅游开发、管理、经营之中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是旅游业实现经效益的最大化的有效途径。生态旅游资源既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也包括的地的社区参与,依赖于旅游者良好的环境来影响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以实现旅游促进环境保护和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本规范所指的旅游生态系统是生态旅游区内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旅游地的人类活动与其所依赖的自然生态环境互相交织、相互作用、相互耦合所形成的网络结构。本规范所指的设施是指符合某种需求而建立的物质性建筑载体。本规范所指的旅游设施是指为了旅游区(点)内能够更好地开展旅游活动,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其能够全面、充分地发挥其效益,并能够充分满足旅游者需求的设施。旅游生态设施Tourismeco-facility本规范所指的旅游生态设施是指旅游区(点)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学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以高新技术和生态技术为手段,最高效、最少量地使用资源和能源,最大可能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冲击,以营造和谐、健康、舒适的旅游环境,且以充分满足旅游者需求而建造的设施。3.6旅游生态基础设施Tourismeco-infrastructurefacility本规范所指的旅游生态基础设施是指旅游区(点)为满足旅游者旅行需要而提供的交通、给排水、供电、邮政和广播电视等服务,能够最高效、最少量地使用资源和能源,最大可能地减少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冲击而建造的设施。3本规范所指的旅游生态公共服务设施是指旅游区(点)为旅游者提供的休闲、娱乐和度假等活动需要的基础性服务,能够最高效、最少量地使用资源和能源,最大可能地减少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冲击而建造的设施。旅游生态接待服务设施Tourismeco-recep高效、最少量地使用资源和能源,最大可能地减少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冲击的设施。4原则4.1坚持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指导的原则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和可持续发展。4.2基于江西旅游实际的原则本规范主要立足于江西旅游设施建设与发展现状,考虑江西旅游设施的发展趋势,对使用范围广、4.3体现整体性与系统性原则本规范认为旅游设施是旅游区(点)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考虑旅游设施自身作为独4.4评价指标刚柔兼顾的原则本规范在考虑旅游生态设施柔性指标的基础上,为强调对旅游生态设施系统外最新的标准或规范,对每项旅游生态设施提出相关刚性指标,以减少因个人差异而导致的评价差异。5规范内容本规范的内容涵盖了旅游生态基础设施(包括旅游生态公路、旅游生态游步道、旅游生态停车场、旅游生态码头)、旅游生态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旅游生态游客集散服务中心、旅游生态厕所)和旅游生态接待服务设施(包括旅游生态餐饮设施、旅游生态旅馆设施、旅游生态商品销售设施)等三大类旅游5.1旅游生态基础设施5.1.1旅游生态公路45.1.1.1标准与要求的要求。5.1.1.1.2能很好地满足旅游交通和游客组织的5.1.1.2生态保护与资源节约5.1.1.2.1公路建设始终将保护好环境生态作为重点,贯彻“安全、美观、舒适、和谐”的理念,坚持“适用就是最好的”、“自然就是最美的”,充分尊重自然,合理利用原有线路,加强水土保护,避5.1.1.2.2公路建设中尽可能地利用山形、河流走向。5.1.1.2.3公路建设中应尽量减少山体开挖和对植被的破坏。5.1.1.2.4充分利用开挖后的土石方,用土方填路基,山石砌挡墙,碎石铺路面,泥土造良田等,做5.1.1.2.5禁止在公路控制线以外附近区域开山炸石,保护自然环境。5.1.1.2.6公路建设做到就地取材,多使用本土材料。5.1.1.3景观营造与绿化建设5.1.1.3.1公路建设和改造中,在沿线两侧绿化条件许可下,70%以上的路段应进行绿化,宽度各不小于5米。5.1.1.3.2沿线绿化以乡土植物为主,所占比例在70%以上。5.1.1.3.3公路沿线绿化能有效地起到边坡绿化和防护作用,尽快恢复到原来青山绿水的面貌。5.1.1.3.4公路建设与环境融为一体,能充分做到“路景相融”。5.1.1.3.5沿线风景秀丽的重点路段进行合理化改造,并能在具备条件的路段,结合原有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地设置标志性建筑和观景平台,引导游客欣赏风景。5.1.1.4配套建设5.1.1.4.1在条件许可下,公路每10公里之内设计1~2个港湾式停车区。5.1.1.4.2沿路停车区的选址,应方便游客休息和欣赏风景的要求。5.1.1.4.3公路休息区功能分区明确,包括停车区、休闲区、建筑功能区等,布局合理。饮水设施、垃圾桶等服务设施。5.1.1.5标识系统5.1.1.5.1交通标志牌设计应标准化,符合国家《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10001-2002),其承载的信息准确、齐全、规范。5.1.1.5.2旅游公路沿途有良好的旅游指引系统,可进入性强。5.1.1.5.3在条件许可下,旅游公路沿线应该设置生态文化解说牌,整体新颖有趣,内容准确。5.1.1.5.4在旅游公路的重要服务区内设立生态文化宣传教育中心,融游客休息、生态文化教育等功5.1.1.5.5设计旅游公路生态文化宣传手册,向游客宣传公路沿线重要的生态文化知识。5.1.2生态游步道55.1.2.1.1游步道建设应尽量避开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易于遭到破坏和野生动物经常活动的区域,在难以躲让的情况下应采取将游步道架空等有效措施,以利于保护资源。5.1.2.1.2充分保护现有植被,与现有植被有机结合。游步道的建设能有机地融入到原有的地形地貌5.1.2.1.3游步道排水方便,游步道材料透水性较好。5.1.2.2.1游步道符合景区的整体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建筑、民俗风貌等人文社会环境有机融5.1.2.2.2游步道在纵向上应有起伏变化,利用地形的高低起伏,或有意识地在高程上使路面错落有致。根据设计需要加入台阶、微地形,以形成良好的景观,也利于道路排水。5.1.2.2.3有意识地运用多种手法获得移步换景的效果,寻求空间上的变化。5.1.2.2.4游步道铺装设计图案的选择,应根据当地文化习惯及项目类型确定,多从美观和游客的因素上考虑,尽可能体现出特有的文化内涵,且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根据旅游区(点)游步道的位置、周5.1.2.2.5游步道布局在可达性与观赏性的基础上,应有机组织旅游区(点)内的景观资源。5.1.2.3建造材料5.1.2.3.1在材质选择上就地取材,多选用简洁、质朴、自然的本土材料,与环境相融,体现浓缩的5.1.2.3.2尽量使用天然泥土、沙石、木头、木5.1.2.3.3游步道铺面色彩总体上宜选择邻近色,尽量不选用大范围的对比色,以求与周边环境的相5.1.2.3.4游步道铺装材料的耐磨度较好。5.1.2.4安全程度5.1.2.4.1尽量避开危险区域,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当安全与景点审美发生冲突的时候,应服从于安5.1.2.4.2在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段,必须配设足够的安全设施,如防护栏、警示牌等。5.1.2.4.3铺装材料的选择应注意安全性,供行人通行时,充分考虑防滑止滑。5.1.2.4.4避免使用浅色材料和光面材料,以减少阳光反射,避免反射光线对眼睛的刺激。5.1.2.5.1在沿途设置适量的座椅、休憩平台、环卫设施、垃圾箱和厕所。5.1.2.5.2在具有夜游功能的景区路面,照明合理美观,无刺眼眩光。5.1.2.5.3诸如卵石路此类具有按摩保健功能的游路不宜过长。5.1.2.5.4游步道步伐之间的间距符合人体使用尺度的要求,其铺面单元的步行距离应不大于60cm。5.1.2.5.5游步道路线符合游客的使用习惯,如抄近路等。5.1.2.5.6游步道的面层应平整,行走方便舒适。5.1.2.5.7在条件许可下,旅游区(点)游步道建设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残障人士的游览需求。65.1.2.6.1游步道标识系统整体设置合理,特色鲜明,新颖有趣,内容准确。5.1.2.6.2游步道标识牌本身的材料生态、造型独特新颖,且与景区环境文化内涵相呼应,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5.1.2.6.3游步道指引标识牌适时、适地设置,能够准确引导游客参观游步道沿线景观。5.1.2.6.4游步道沿线管理、警示性牌示设置合理,能够正确引导游客行为。5.1.2.6.5游步道沿线旅游解说牌大小设置合理,内容新颖有趣,能够向游客展现游步道沿线特色的旅游景观,揭示旅游景观与游客之间的互相关联。5.1.2.6.6鼓励旅游区(点)采用多种形式,特色方法解说游步道沿线的生态文化资源。5.1.3.1生态保护与资源节约5.1.3.1.1停车场建设应尽量避开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易于遭到破坏和野生动物经常活动的区域。5.1.3.1.2停车场选址应因地制宜,应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环境进行建造。5.1.3.1.3停车场内的空气质量必须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以上标准。5.1.3.1.4停车场噪音排放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要求,区域内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在60dB以下。道”,以利于汽车尾气及时向上扩散,减小环境污染。5.1.3.2绿化建设5.1.3.2.1在停车场周边及车位之间辟建树冠宽大的庇荫乔木林带,利用树木作为车位与车位之间的隔离防护绿带,并起到隔离防护和减噪的作用。5.1.3.2.2停车场庇荫乔木枝下净空标准:小型汽车停放区应大于2.5m;中型汽车停放区应大于3.5m;大型汽车停放区应大于4.0m;载货汽车停放区为4.5m。5.1.3.2.3植物材料的选择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所占比例在70%以上。5.1.3.2.4选种分枝点高、枝条韧性强、冠大根深、生长迅速、抗性强、病虫害少、根系发达、无树脂分泌、无生物污染、栽培管理简便、易于大苗移栽、耐干旱和对废气抗性较强树种。5.1.3.2.5停车场不应有裸露土地,在保证停车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对停车坪进行植草绿化。5.1.3.2.6停车场绿地率不低于60%,其中遮荫乔木占地不低于20%,停车坪植草占地不低于40%。5.1.3.3.1若使用透水砖,则应符合国家《建筑材料行业标准》(JC/T945-2005)的要求,保证透气透水性,使雨水能够及时下渗,调节地面温度和湿度。5.1.3.3.2提倡采用新型材料和新型工艺,增强铺设材料的抗压、防护、植草、耐用等多方面需求,5.1.3.3.3铺设砌块的厚度应≥100mm,砌块孔隙中种植土的厚度以不小于80mm。5.1.3.3.4为使草皮免受车辆和行人的践踏碾压,种植土上表面应低于铺装材料上表面10~20mm。5.1.3.4.1在全年最高温月份,与停车场室外温度相比,车室内温度不得高于10°C。75.1.3.4.2在全年最高温月份,与离停车场边界10m以内附近场地温度相比,停车场室外温度不得高5.1.3.5.1生态停车场的建设以交通安全为第一位,转弯半径和车位尺寸必须符合《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公安部、建设部(88)公(交管)字90号)要求。5.1.3.5.2停车场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不能遮挡车辆行驶时的视线,避免对停放车5.1.3.5.3停车场应具备阻止汽油、柴油等燃料泄露的相关设施,防止燃料污染地表。5.1.3.6标识系统5.1.3.6.1停车场标识系统整体设置合理,特色鲜明,新颖有趣,内容准确。5.1.3.6.2停车场标识牌本身的材料生态、造型独特新颖,与景区环境文化内涵相呼应,与周围环境5.1.3.6.3停车场标识牌生态文化主题上,应侧重介绍生态停车场的科学原理、特点、效果等生态文5.1.3.6.4停车场管理、警示性牌示设置合理,能够正确引导游客行为。5.1.4生态码头5.1.4.1生态保护与资源节约5.1.4.1.1码头建设应尽量避开如湿地保护核心区、水源地、野生动物栖息地等生态环境脆弱、资源5.1.4.1.2充分保护码头周围现有植被,与现有植被有机结合。码头建设融入原有的地貌中,减少对5.1.4.1.3码头区的建筑、铺装等材料尽可能地采用本土材料。5.1.4.1.4码头区域的生活污水必须经过统一处理后方可排放,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5.1.4.2景观营造与绿化建设5.1.4.2.1码头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5.1.4.2.2码头建筑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或具有时代感,造型充分彰显出旅游区(点)的特征。5.1.4.2.3码头建筑具有风景建筑的特点,具有较好的观赏性。5.1.4.2.4利用多种设计手法对环境进行美化,点缀得体。5.1.4.2.5临水区域选择耐水湿树种,池边水中配置水(湿)生植物,富有自然水景气氛,但植物配5.1.4.2.6码头区域的绿地率不得小于20%。5.1.4.2.7码头的绿化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且所占比例在70%以上。5.1.4.3.1码头选址合理恰当,能充分展示水中和岸边景观,且便于观景。5.1.4.3.2码头功能分区合理,布局恰当,能满足如售票、收票、出入口、内外广场、等候空间等使8达到2~3米。为一体。化等生态文化知识。本规范内各自的生态设施评价标准。排放标准》(GB8978-1996)。态文化知识宣传资料。周围环境融为一体。5.2.1.4.4游客中心位置合理,分区明确,外观与景观环境相协调,设施齐备,服务项目能满足游客需要。95.2.1.4.5鼓励旅游区(点)采用多种形式,特色方法在集散服务中心向旅游者讲解当地的自然与人5.2.2生态厕所5.2.2.1生态保护与资源节约5.2.2.1.1鼓励旅游区(点)内的厕所参评星级旅游厕所。5.2.2.1.2厕所室内的通风、采光条件良好。5.2.2.1.3厕所室内无粪便、尿液、杂物等造成的视觉污染。5.2.2.1.4厕所室内使用了除臭装置,厕所室内氨气低于0.3毫克/立方米,硫化氢低于0.01毫克/立方米,厕所内外无臭味。不得使用卫生球、清洁剂、香薰等方法去除异味。5.2.2.1.5厕所内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5.2.2.1.6厕所屋顶尽可能覆土绿化,墙体尽可能垂直绿化。5.2.2.2景观营造与绿化建设5.2.2.2.1厕所建筑材料尽可能选用本地材料和森林产品,如岩石、原木等。5.2.2.2.2厕所设计灵活,造型别致,具有个性化特征。5.2.2.2.3厕所建筑与周围外部风景格调相互融合,浑然一体。5.2.2.2.4重视“厕所文化”的根植与培育,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符号进行打造,内部悬挂特色风景5.2.2.2.5厕所周围尽可能地进行绿化,植物景观良好;内部能正确恰当地运用植物进行装点。5.2.2.2.6厕所周围能充分利用多种手法对环境进行美化,且美化得体。5.2.2.3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5.2.2.3.1采用新型节水设施。5.2.2.3.2地下设有净化槽、沼气等微生物处理粪便系统,污水及粪便处理后产生的液肥和净化水可5.2.2.3.3洁具采用泡沫封堵技术,采用循环水型厕所、免水冲型厕所或微生物型厕所,减少厕所冲5.2.2.3.4对粪便就地无害化、就地减量化、就地资源化。5.2.2.3.5粪便在达到环境许可的条件后,方能排入周围环境,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5.2.2.3.6条件许可下,对排放物内含的有机物、肥效成份、水分等实施回收利用。5.2.2.3.7尽可能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为厕所提供电力以及热能。5.2.2.4人性化程度5.2.2.4.1建设体现出人文关怀,尤其是对特殊人群如低幼龄、高龄、残疾人士的使用,尽量采用无5.2.2.4.2厕所内配有便利设施,如放包挂件、放手机平台等。5.2.2.4.3厕所内无苍蝇、蚊虫。5.2.2.4.4厕所内配有专用手纸,一次性纸质坐垫。5.2.2.5标识系统5.2.2.5.1厕所的标识系统整体设置合理,特色鲜明,新颖有趣,内容准确。5.2.2.5.4厕所文化宣传得当,5.3.1.5.6积极采用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减少煤、气、油的使用。5.3.1.5.7公共区域夏季温度设置不低于26℃,冬季温度不高于20℃。5.3.1.5.8水、电、气、煤、油等能源费用占营业收入百分比达到先进指标。5.3.1.5.9在水、电、气、煤、油等主要耗能设施的设计与建造中坚持绿色低碳理念。5.3.1.6环境保护5.3.1.6.1严格遵守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规范,并通过持续改进,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5.3.1.6.2积极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5.3.1.6.3不使用可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积极选择使用环境标志产品。5.3.1.6.4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固体废弃物实施分类收集,储运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危害;危险性废弃物及特定的回收物料交有资质机构处理、处5.3.1.6.5避免过度包装,必须使用的包装材料尽可能采用可降解、可重复使用的产品。5.3.1.6.6积极采用有机肥料和天然杀虫方法,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5.3.1.6.7餐饮设施污水排放必须经5.3.1.7绿色餐饮5.3.1.7.1坚持优先使用本地商品,形成绿色低碳采购服务规范或制度,探索构建餐饮材料能源消耗登记清单。5.3.1.7.2有食品质量控制与保障体系,原料购进、检查、验收制度及记录齐全。5.3.1.7.3有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5.3.1.7.4定期针对采购、库管、烹调等关键技术岗位人员进行专业培训。5.3.1.7.5积极采用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原料,提供营养平衡食谱。5.3.1.7.6定期对菜单、食品加工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5.3.1.7.7餐厅设有无烟区和无烟包间。5.3.1.7.8餐厅内通风良好,无异味。5.3.1.7.9倡导分餐制,菜单中明示提供大、中、小例服务。5.3.1.7.10禁止提供一次性餐饮设施。5.3.1.7.11引导低碳消费、绿色消费、节约消费,提供创新性低碳服务。5.3.1.7.12不以野生保护动植物为食品原料。5.3.2生态旅馆设施5.3.2.1生态餐饮设施5.3.2.1.1生态餐饮设施的评价按5.3.1生态餐饮设施评价规范执行。5.3.2.2降耗管理5.3.2.2.1倡导旅馆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根据客人需要适当提供。5.3.2.2.2根据顾客意愿减少客房棉织品换洗次数。5.3.2.2.3简化客房用品的包装。5.3.2.2.4改变洗涤品包装为可充灌式包装。5.3.2.2.5充分利用现有先进技术,提倡无纸化办公。5.3.2.2.6有鼓励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措施。5.3.2.2.7制定旅馆节约规划和实施计划,逐步推行合同能源管理。5.3.2.2.8积极鼓励旅馆申请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认证。5.3.2.3绿色客房5.3.2.3.1设有无烟客房或无烟楼层。5.3.2.3.2装修干净、整洁,家具和棉织品整洁、舒适。5.3.2.3.3自然采光充足,有可调节光源。逐步采用新型半导体节能灯照明,淘汰白炽灯。5.3.2.3.4相对湿度保持在40%~65%,温度可根据客人需要调整。5.3.2.3.5有良好的通风系统,配备空气清洁设备,封闭状态下无异味。5.3.2.3.6门、窗、墙壁隔音良好,室内无噪音。5.3.2.3.7提供洁净饮用水,禁止提供一次性瓶装水。5.3.2.3.8放置有益人体健康的绿色植物。5.3.2.3.9采用节水型的卫生设施,逐步推广新型节水设施。5.3.2.3.10采用具有环境标志的装修材料,客房室内空气质量达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要求。5.3.3旅游生态商品销售设施5.3.3.1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规定下,确保维修、翻修、改建及新建材料和更换的车、船、设备都是符合生态效率和可持续利用的具有环境标志的物质。5.3.3.2确保企业出售的所有工艺品、纪念品和土特产均不包含受国家二级保护以上物种制品。5.3.3.3企业应以不给当地文化、社会或文化遗产物质带来负面影响的方式经营,并优先照顾当地社5.3.3.4确保旅游商品销售企业产生的噪声不对周边居民和来往游客造成影响。5.3.3.5采取有效方式处理和排放污水,使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最小化。5.3.3.6尽量做到固体垃圾最小化、重复使用和回收利用,确保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达到最低。5.3.3.7对员工的企业文化培训中,包括企业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相关环境6评估与检查6.1江西旅游生态设施的评定,采取业主自愿申请,主管机构评定的办法。由业主向辖区内县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由旅游生态设施评定机构组织,会同质监、卫生、园林、环保等部门共同评审。6.2江西旅游生态设施评定委员会负责全省旅游生态设施示范评定管理和等级标志牌的设计制作,并每年组织人员对全省旅游生态设施示范点进行抽样检查。6.3本标准应形势发展需要进行完善和修订。项目均设置为100分,强制性禁止或反对项目以及推荐性项目实行单独扣分和加分。各项设施的总得分A.1旅游生态公路评分表表A.1旅游生态公路评分表计分说明:2、如果项目不完全具备该项目的评分要求,则酌情给分。3、评定机构评分需达到70分以上,才符合生态设施的要类型分值自评得分机构评分1□不存在安全隐患□4生态保护与资源节约公路建设始终将保护好环境生态作为重点,贯彻□5公路建设中尽可能地利用山形、河流走向□5公路建设中应尽量减少山体开挖和对植被的破坏□5土造良田等,做到资源的再利用□5禁止在公路控制线以外附近区域开山炸石,×□5口8□6□6公路建设与环境融为一体,能充分做到“路景相融”□5赏风景√4在条件许可下,公路每10公里之内设计1~2个港湾式停车区□4□4□4□410001-2002),其承载的信息准确、齐全、规范□4□4□3口3旅游公路沿线应该设置生态文化解说牌,整体新颖有趣,内容准确□3识□3鼓励旅游公路采用形式多样,方法独特地向旅√3自评得分表A.2生态游步道评分表计分说明:1、满分为100分。2、如果项目不完全具备该项目的评分要求,则酌情给分。3、评定机构评分需达到70分以上,才符合生态设施的要类型分值自评得分评定得分2生态保护与资源节约源□6原有的地形地貌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6□3□7√3√3因素上考虑,尽可能体现出特有的文化内涵,且与周围环□5根据旅游区(点)游步道的位置、周边景观等特点,√3内的景观资源□5□6□6与周边环境的相融□2□2安全程度□6□5铺装材料选择应注意安全性,供行人通行时,□5√2在沿途设置适量的座椅、休憩平台、环卫设□4□3□3□4□4□2√2游步道标识系统整体设置合理,特色鲜明,新颖有趣,内容准确□4呼应,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3观□3游步道沿线管理、警示性牌示设置合理,能够□3□3鼓励旅游区(点)采用多种形式,特色方法解说游源√3自评得分A.3旅游生态停车场评分表表A.3生态停车场评分表2、如果项目不完全具备该项目的评分要求,则酌情给分。3、评定机构评分需达到70分以上,才符合生态设施的要类型分值自评得评定得分分3生态保护与资源节约□6□5□6□6√3位与车位之间的隔离防护绿带,并起到隔离防护和减噪的作用□5停放区应大于3.5米;大型汽车停放区应大于4.0米:4.5米□4植物材料的选择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4口4□5停车场绿地率不低于60%,其中遮荫乔木占地不低于20%,停车坪植草占□6若使用透水砖,则应符合国家《建筑材料行业标准》(JC/T945-2005)的要求,保证透气透水性,使雨水能够及时下渗,√3√3铺设砌块的厚度应≥100毫米,砌块孔隙中种植土的厚米□3□3降温效果在全年最高温月份,与停车场室外温度相比,车室内温氏度□在全年最高温月份,与离停车场边界10米以内附近场□6安全程度生态停车场的建设以交通安全为第一位,转弯半□4停车场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不能□4口3停车场标识系统整体设置合理,特色鲜明,新颖有趣,内容准确□3呼应,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3□3□3自评得分1、满分为100分。2、如果项目不完全具备该项目的评分要求,则酌情给分。3、评定机构评分需达到70分以上,才符合生态设施的要类型分值自评得分评定得分4生态保护与资源节约□8的地貌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6□6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码头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6码头建筑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或具有时代感,造型充分彰显出旅游区(点)的特征□6□6√5临水区域选择耐水湿树种,池边水中配置水(湿)生植物,富有自然水□6□6□5码头选址合理恰当,能充分展示水中和岸边√4□6□6口6□6码头标识系统整体设置合理,特色鲜明,新颖有趣,内容准确□5□4□4□4□4自评得分计分说明:1、满分为100分。2、如果项目不完全具备该项目的评分要求,则酌情给分。3、评定机构评分需达到70分以上,才符合生态设施的要类型分值自评得分评定得分5生态游客集散服务中心生态保护与资源节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集散服务中心内的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9集散服务中心建筑材料尽可能采用本土材料和具√7□集散服务中心的绿化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且所占□8□6集散服务中心的项目设置应根据不同旅游区旅□6等口6□4□4□4□3321集散服务中心应提供旅游区(点)旅游生态设施规□4□4□3总体档次相适应的□3√4自评得分2、如果项目不完全具备该项目的评分要求,则酌情给分。3、评定机构评分需达到70分以上,才符合生态设施的要类型分值自评得分评定得分6生态保护与资源节约√□7□7×厕所内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7√4厕所建筑材料尽可能选用本地材料和森林产□6□5口5√3物进行装点□5√2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6的液肥和净化水可多级利用□5□5□5染×√4√3□5√3□□3厕所的标识系统整体设置合理,特色鲜明,新颖有趣,内容准确□4口5□5厕所文化宣传得当,展示旅游区(点)内正确、□5自评得分计分说明:1、满分为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