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专题10经济篇(国际部分)热点01硅谷银行破产引爆欧美银行业危机【热点材料】2023年3月以来,硅谷银行、瑞士信贷以及多家美国中小银行破产倒闭。硅谷银行破产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规模银行破产事件,仅次于2008年金融危机倒闭的华盛顿互惠银行。紧随其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瑞信自称发现财务报告程序存在“重大缺陷”,叠加大股东宣布不再提供更多资金援助。双重导火索下,积重难返的瑞信被推上绝路,最终被瑞银收购。这些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引发了担忧,市场参与者开始怀疑是否会出现类似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事件的金融危机。【热点透视】如果这场银行危机得不到及时控制,其可能导致全球经济陷入更深的衰退。因此,政府和中央银行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比如提供流动性支持和实施救助计划,以防止危机进一步恶化。长期而言,这场危机可能会导致对银行业的更严格监管,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结构的调整,同时也可能加快全球金融体系中的结构性变化,例如数字货币和非传统银行金融服务的兴起。【命题预测】1、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就是源于美国的金融崩溃,这场银行业的危机不能不让我们联想到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而当年的那场大危机中,美国政府的自由放任也是导致大危机愈发严重的重要原因。因此回顾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于我们去理解今天美国的银行业危机具有重要作用。因而今年的中考命题较可能从本热点切入考察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点。建议考生复习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美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重点复习罗斯福新政进行国家干预的重大历史意义。【重难专练】1.“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更是超过3000万。”材料反映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A.波及整个世界 B.对工业影响最大 C.破坏性大 D.引发政治危机2.下图是美国1922-1937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1929—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急剧下降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 D.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3.“新政”的主旨乃是在美国垄断资本主义濒于崩溃的情况下,试图对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发展。上述材料说明了“新政”的()A.背景 B.内容 C.影响 D.实质4.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以1929年为125计算,1932年为58,1936年回升到121,工人失业人数比1932年减少了一半。1937年国民总收入为1090亿美元,比1929年危机前多46亿美元。上述数据表明()A.美国经济危机程度不断加深 B.罗斯福新政成效显著C.法西斯通过扩张转嫁了危机 D.世界大战破坏美国经济5.罗斯福颁布《紧急银行法》,允许美国约一半银行无条件重新开张,四分之一银行在限制取款的前提下重新开张,对五分之一的银行进行重组,并要求其余约1000家银行关门。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A.增加对民众生活救济 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力图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30年代大萧条时期,罗斯福利用刚刚兴起的广播媒介,用“谈话”而非“讲话”的形式将自己的声音传遍全国,带进千家万户,一下子就将总统与民众的感情拉近了,从而在心理上营造了一种休戚与共的神圣感。每当听到炉边谈话,人们就仿佛看见险上挂满笑容的罗斯福,所以有人说,“罗斯福与他们的距离,不比起居室里的收音机远”。——摘编自《民国词典:“炉边谈话”——在全世界影响了一代人》材料二“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党深刻认识到……否则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作出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重大决策。四十多年来,党始终不渝坚持这次全会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所示史实分别与哪一政策有关。(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个政策出现的相似背景。(3)按照“面临的问题-采取的做法一取得的成效”的结构,举出一个其他国家在类似背景下采取行动的事例。7.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变迁”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202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特别提款权(SDR)的审查。现有SDR篮子货币构成不变,即仍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构成……SDR篮子里的货币将会继续担任全球主要储备货币。人民币的进一步国际化,离不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金融体系和市场不断完善等方面的努力。——摘编自人民网(1)依据材料一图A,归纳西属美洲白银的流动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流动产生的影响。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经济进入英镑时代”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图B,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工程建设体现的新政特征。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元崛起的条件有哪些?(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条件苛刻的援助”是什么?分析其实施产生的影响。结合图C漫画概括“美元霸权”的危害。(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演变的因素。热点02欧美掀起罢工狂潮【热点材料】2023年,欧美多国爆发的大规模罢工潮。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持续的高通胀率和生活成本上升,加上工资增长滞后,导致了工人阶层的普遍不满。在一些行业,如交通、制造业和服务业,罢工活动尤为显著。这些罢工不仅影响了日常生活,如公共交通服务中断和生产延误,而且对供应链造成了重大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的挑战。【热点透视】这些罢工可能促使欧美政府和企业重新评估工资政策和工作条件。如果欧美政府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解决工人的关切,比如提高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那么罢工活动可能会逐渐减少。然而,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罢工活动可能会持续,甚至加剧,进一步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此外,这场罢工潮可能会催生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改革讨论,特别是关于收入不平等和工人权益的问题。总的来说,这一事件将进一步加深了全球经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命题预测】1、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各国纷纷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欧美各国纷纷陷入滞涨危机,欧美各国纷纷开始走上新自由主义的道路,开始大幅度削减福利开支,各国的工人阶级开始受到影响,直到今天,随着全球经济低迷,欧美各国工人阶级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经济权益,开始纷纷罢工。这和19世纪中期,欧美社会阶级矛盾突出,最终诞生了马克思主义具有相似之处。因此中考命题有可能从本热点切入考察马克主义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相关知识点。建议考生重点复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以及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重难专练】1.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形态,对如图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A.马克思主义是对前人思想彻底否定的结果B.社会主义运动已成为全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C.巴黎公社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资产阶级统治的局面D.社会主义运动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不断实践中前行的2.用数字说明历史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典型写照。对下边文本框中五个数字解读最确切的是()※7.29万公社战士牺牲※2.98万人被枪杀※6万多人被投入监狱或被流放※存在了72天※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A.体现了无产阶级大无畏精神和伟大创造精神B.无产阶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英雄的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新生政权D.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3.《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恩格斯预言无产阶级革命必将胜利。但随着时代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兴盛起来,因而恩格斯在文章中又承认资本主义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说明马克思主义()A.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B.与时俱进的思想特质C.冲击了西方传统文化 D.思想体系已逐渐僵化4.1851年,英国第一个工会联合会诞生;1863年,法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组织诞生;1864年,在伦敦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组织“第一国际”。这表明()A.工人运动出现联合斗争趋势 B.科学理论开始指导工人运动C.资本主义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D.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了现实5.1848年的革命后,欧洲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工人和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也日益加剧。工人们意识到他们共同面临的压迫和敌人,并认识到分散斗争无法取得胜利。这反映了第一国际()A.成立的背景 B.产生的影响 C.失败的原因 D.历史的局限6.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上半叶,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运输成本显著降低,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整合起来,各种商品的价格逐渐趋同。譬如,英国利物浦和印度孟买之间棉花价格的差距,在1857年是57%,1913年则缩小到了30%。——摘编自(日)玉木俊明著《物流改变世界历史》材料二工业革命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摘编自狄更斯《艰难时世》材料三工业革命业已形成的强大生产力,锻造了有史以来最为敌对的两大阶级——工业资本家阶级和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者看来,“一些人的财富和权势的增长,使另一些人的贫困和附属地位日益加强。”工业革命造成的工人阶级的贫困化,正是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伦理起点,马克思主义指导着无产阶级运动。——摘自陈挺《马克思与19世纪英国社会主义思潮关系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技术原因。(2)材料二是对工业革命影响的不同评价,根据材料请你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利与弊。(3)材料三中的“另一些人”可以理解为“最为敌对的两大阶级”中的哪个阶级?结合所学的19世纪历史,列举“马克思主义指导着无产阶级运动”的史实证据。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中叶,美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以及劳资矛盾的不断尖锐,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和阶级基础。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一批德国革命者流亡美国,为新大陆带去了马克思主义,包括《共产党宣言》,并推动了这部作品在美国的翻译、出版。至十月革命前,美国已成为出版《共产党宣言》语种最多的国家。——摘编自张远航《〈共产党宣言〉在美国的传播》(1)根据材料一,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并概括马克思主义在当时美国广泛传播的原因。材料二科学社会主义发生第二次飞跃的代表人物即列宁,其标志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贡献,就在于他揭示了俄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规律,率先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实体,使科学社会主义获得了崭新的内容,得到了巨大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俄国出现之后,即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构想和探索。——摘编自宋士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若干历史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主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是全新的模式,它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历程。某校九年级(3)班以“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主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进来。【理论到实践】材料一【艰难的探索】材料二以下为1913—1937年俄国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世界及欧洲的排名表: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石油232121【认识的变化】材料三作家威尔斯第一次去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他第二次到苏联的时候,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家们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1)材料一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2)材料二呈现苏俄(联)工业变化趋势是怎样的?1937年苏联在位的领导人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表中1928年后苏联工业产值排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3)由材料三内容可知,威尔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学习苏联的代表事件及其是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精神”的。热点03欧盟启动全球首个碳关税机制【热点材料】2023年5月6日,欧盟正式公布《建立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令,对进口水泥、电力、化肥、钢铁、铝和化学制品(氢气)隐含的碳排放量征收碳边境调节关税。这是全球首个“碳关税”机制。2023年10月1日,该法案试运行。2025年12月31日前,受其影响的第三国可与欧盟就CBAM的具体细则和履约方式进行对话、谈判。【热点透视】CBAM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也在一定程度上挑战国际多边气候治理框架,CBAM违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气候治理原则。CBAM的实质是要求其他贸易国进行与欧盟对等程度的减排,欧盟或借此设立非贸易壁垒,建立其产业竞争新优势,并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掌握“定价权”,这或引发国际贸易新冲突点。CBAM忽视他国利益诉求和政治关切,与WTO等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缺乏有效连接,对全球气候治理框架构成挑战。【命题预测】1、全球气候治理与经济全球化:近年来,气候问题日渐突出,但是我们需要明确当今这些气候问题主要是由于工业化带来的,因此虽然气候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但是已经完成工业化的欧美国家应当对全球的气候治理负有更大的责任。欧盟的所谓碳关税实际上就是将气候治理的成本转嫁给不发达国家,这种做法不仅可能会导致全球气候治理受到影响,更可能会加剧各国的贸易保护,进而影响经济全球化。因此中考命题有可能从本热点切入考察生态问题与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点。建议考生重点复习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以及影响经济全球化因素。同时学有余力的考生可以思考气候问题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重难专练】1.霍华德说,因特网、万维网以及不断改进的集装箱等先进的运输设施为全球化的实现提供了支持。他强调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是()A.通信和交通 B.人口和财富 C.跨国公司 D.世界贸易组织2.2022年1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仲裁庭发布中国诉美国反补贴措施世贸争端案裁决,认定由于美方没有履行世贸组织生效裁决,中方在货物贸易领域每年可以对美方实施6.45亿美元贸易报复。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A.遏制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具有解决世界贸易争端职能C.促进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维护了国际社会和平与安全3.可口可乐麾下拥有1000多家罐头工厂以及一支遍布世界各地的销售队伍。经销商是可口可乐全球大军中的步兵,他们在世界各地“作战”,把可口可乐送到消费者手中。这说明可口可乐的发展得益于()A.经济全球化 B.区域集团化 C.政治多极化 D.生产机械化4.从下表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是现代人类社会()世界博览会的主题(部分)时间主题时间主题1974年无污染的进步1998年海洋——未来的财富1984年世界河流、淡水——生命的源泉2000年人类—自然—技术1990年人类与自然2008年水与可持续发展A.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B.亟待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C.能源危机的严重性突出 D.经济发展面临着共同挑战5.欧亚大陆战火重燃,局势持续紧张,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军备竞赛阴霾不散;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肆虐;全球气候治理紧迫性凸显,绿色低碳转型任重道远。面对这些问题需要()A.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B.顺应政治格局多极化C.民族独立、外争主权 D.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6.自由贸易关乎国家利益,也关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既是工业革命的始作俑者,也是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早在19世纪前半期,英国就奉行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而且在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上,大部分政治家都认为自由贸易是国家的命脉。——《早期经济全球化》材料二1930年5月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1932年德国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1933年4月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材料三(20世纪以来)这些事件以不同方式阻扼并打乱了经济全球化的正常进程和秩序,破坏了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交往。但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未因此而停止,恰恰相反,正是这些事件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战争(不论热战还是冷战)和对峙只能损害全人类的经济发展,损害人类社会的进步。——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手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现这一手段的历史背景。(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措施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根据材料二,分析表中美德应对“这一事件”措施的相同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来”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秩序的政治事件有哪些?列举一例20世纪以来促使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经济事件。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0-1990年,世界贸易总额从3120亿美元增加到31870亿美元;1998年,世界商品贸易额达到54148亿美元;2000年全球有跨国公司6.3万家,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们控制着40%的世界生产、60-70%的世界贸易和90%的国际直接投资。材料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能得到蛋糕屑。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曾说:“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材料三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992年,联合国召开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150个国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次会议使各国对可持续发展达成了共识。(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并说明其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在全球经济化趋势中,为什么会“穷国愈穷”。(3)就材料三的理念谈谈你的历史认识。
热点专题10经济篇(国际部分)热点01硅谷银行破产引爆欧美银行业危机【热点材料】2023年3月以来,硅谷银行、瑞士信贷以及多家美国中小银行破产倒闭。硅谷银行破产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规模银行破产事件,仅次于2008年金融危机倒闭的华盛顿互惠银行。紧随其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瑞信自称发现财务报告程序存在“重大缺陷”,叠加大股东宣布不再提供更多资金援助。双重导火索下,积重难返的瑞信被推上绝路,最终被瑞银收购。这些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引发了担忧,市场参与者开始怀疑是否会出现类似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事件的金融危机。【热点透视】如果这场银行危机得不到及时控制,其可能导致全球经济陷入更深的衰退。因此,政府和中央银行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比如提供流动性支持和实施救助计划,以防止危机进一步恶化。长期而言,这场危机可能会导致对银行业的更严格监管,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结构的调整,同时也可能加快全球金融体系中的结构性变化,例如数字货币和非传统银行金融服务的兴起。【命题预测】1、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就是源于美国的金融崩溃,这场银行业的危机不能不让我们联想到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而当年的那场大危机中,美国政府的自由放任也是导致大危机愈发严重的重要原因。因此回顾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于我们去理解今天美国的银行业危机具有重要作用。因而今年的中考命题较可能从本热点切入考察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点。建议考生复习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美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重点复习罗斯福新政进行国家干预的重大历史意义。【重难专练】1.“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更是超过3000万。”材料反映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A.波及整个世界 B.对工业影响最大 C.破坏性大 D.引发政治危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超过3000万”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破坏性大,C项正确;波及整个世界、对工业影响最大和引发政治危机材料均无法体现,排除ABD项。故选C项。2.下图是美国1922-1937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1929—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急剧下降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 D.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识,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会造成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人民的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这必然会产生经济危机,因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A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经济大危机是1929—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急剧下降的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欧洲战争策源地,是指1933年,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后,在欧洲中部形成的一个战争策源地,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新政”的主旨乃是在美国垄断资本主义濒于崩溃的情况下,试图对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发展。上述材料说明了“新政”的()A.背景 B.内容 C.影响 D.实质【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新政”的主旨乃是在美国垄断资本主义濒于崩溃的情况下,试图对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发展,这是说明新政的实质是维护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正确;新政的背景与经济大危机有关,排除A项;“新政”的内容有政治、经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内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新政的影响是帮助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渡过了难关,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4.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以1929年为125计算,1932年为58,1936年回升到121,工人失业人数比1932年减少了一半。1937年国民总收入为1090亿美元,比1929年危机前多46亿美元。上述数据表明()A.美国经济危机程度不断加深 B.罗斯福新政成效显著C.法西斯通过扩张转嫁了危机 D.世界大战破坏美国经济【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工业生产与国民收入的恢复,结合所学,1933年罗斯福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恢复,B项正确;美国经济危机程度不断加深,与材料反映的信息不符,排除A项;法西斯通过扩张转嫁了危机,材料信息未涉及德国、日本法西斯等相关信息,排除C项;世界大战破坏美国经济与材料反映的时间不相符,且材料是经济恢复,排除D项。故选B项。5.罗斯福颁布《紧急银行法》,允许美国约一半银行无条件重新开张,四分之一银行在限制取款的前提下重新开张,对五分之一的银行进行重组,并要求其余约1000家银行关门。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A.增加对民众生活救济 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力图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罗斯福颁布《紧急银行法》,允许美国约一半银行无条件重新开张,四分之一银行在限制取款的前提下重新开张,对五分之一的银行进行重组,并要求其余约1000家银行关门”可知,罗斯福通过颁布法律,加强了对银行业的监管,体现出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项正确;整顿银行业与民众生活救济无关,排除A项;题干材料只涉及新政的某一个方面,无法直接说明新政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排除C项;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30年代大萧条时期,罗斯福利用刚刚兴起的广播媒介,用“谈话”而非“讲话”的形式将自己的声音传遍全国,带进千家万户,一下子就将总统与民众的感情拉近了,从而在心理上营造了一种休戚与共的神圣感。每当听到炉边谈话,人们就仿佛看见险上挂满笑容的罗斯福,所以有人说,“罗斯福与他们的距离,不比起居室里的收音机远”。——摘编自《民国词典:“炉边谈话”——在全世界影响了一代人》材料二“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党深刻认识到……否则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作出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重大决策。四十多年来,党始终不渝坚持这次全会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所示史实分别与哪一政策有关。(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个政策出现的相似背景。(3)按照“面临的问题-采取的做法一取得的成效”的结构,举出一个其他国家在类似背景下采取行动的事例。【答案】(1)政策:材料一,罗斯福新政;材料二,改革开放。(2)相似背景:都面临极为困难的政治、经济形势。(3)示例:俄国,战时共产主义引发政治、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解析】(1)政策:根据材料一信息“美国30年代大萧条时期,罗斯福利用刚刚兴起的广播媒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根据材料二信息“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相似背景:根据材料一信息“美国30年代大萧条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根据材料二信息“‘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党深刻认识到……否则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引起普遍不满。故两个政策出现的相似背景是都面临极为困难的政治、经济形势。(3)事例:本问属于开放性设问,事例只要符合“面临的问题-采取的做法一取得的成效”的要求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7.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变迁”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202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特别提款权(SDR)的审查。现有SDR篮子货币构成不变,即仍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构成……SDR篮子里的货币将会继续担任全球主要储备货币。人民币的进一步国际化,离不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金融体系和市场不断完善等方面的努力。——摘编自人民网(1)依据材料一图A,归纳西属美洲白银的流动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流动产生的影响。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经济进入英镑时代”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图B,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工程建设体现的新政特征。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元崛起的条件有哪些?(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条件苛刻的援助”是什么?分析其实施产生的影响。结合图C漫画概括“美元霸权”的危害。(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演变的因素。【答案】(1)趋势:流向欧洲和东方的白银数量呈上升趋势。影响:为欧洲带来大量财富,加速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对美洲白银的掠夺,加剧了欧洲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经济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在海外贸易中占有优势(庞大的海外殖民地)。(2)特征:国家干预经济条件:一战后英镑地位下降;美国黄金储备实力雄厚;美国具有欧洲贸易竞争优势;罗斯福新政的影响。(3)援助:马歇尔计划影响:加大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促进了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危害:加大了对其他国家经济的压榨;导致世界经济不平衡性加剧。(4)货币价值;经济全球化;国家实力(经济和军事实力强大、综合国力)。【解析】(1)趋势:根据材料中西班牙所属美洲殖民地白银相关数据表可知流向欧洲和东方的白银数量呈上升趋势。影响: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影响可知为欧洲带来大量财富,加速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对美洲白银的掠夺,加剧了欧洲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原因:根据材料“英国依靠殖民地的金矿与工业革命打造了一个日不落的大英帝国......欧洲其他国家设法与英国开展贸易并引进资本,与此同时英国在亚、非、美洲的经济活动加速了英镑成为全球货币的进程。至19世纪下半叶,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已覆盖全球”可知英国综合国力强大;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经济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在海外贸易中占有优势(庞大的海外殖民地)。(2)特征:根据图B中美国政府投资建设田纳西水利工程可知为国家干预经济条件:根据材料“一战打破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战后美国凭借雄厚的黄金储备实力以及对欧洲贸易的竞争优势,使欧洲金融体系对其有了特殊的依赖。经济大危机期间,罗斯福宣布实行汇率调控的经济新政,加剧了欧洲对美元的依赖”一战后英镑地位下降;美国黄金储备实力雄厚;美国具有欧洲贸易竞争优势;罗斯福新政的影响。(3)援助:根据材料中的“二战后”“援助”“美国”“欧洲”可知为马歇尔计划影响:结合所学马歇尔计划的影响可知加大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促进了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危害:根据材料“美国利用战争和美元霸权不断榨取世界的经济血液”可知加大了对其他国家经济的压榨;导致世界经济不平衡性加剧。(4)因素:根据材料中英镑和美元地位的变化可知货币价值;经济全球化;国家实力(经济和军事实力强大、综合国力)。热点02欧美掀起罢工狂潮【热点材料】2023年,欧美多国爆发的大规模罢工潮。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持续的高通胀率和生活成本上升,加上工资增长滞后,导致了工人阶层的普遍不满。在一些行业,如交通、制造业和服务业,罢工活动尤为显著。这些罢工不仅影响了日常生活,如公共交通服务中断和生产延误,而且对供应链造成了重大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的挑战。【热点透视】这些罢工可能促使欧美政府和企业重新评估工资政策和工作条件。如果欧美政府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解决工人的关切,比如提高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那么罢工活动可能会逐渐减少。然而,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罢工活动可能会持续,甚至加剧,进一步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此外,这场罢工潮可能会催生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改革讨论,特别是关于收入不平等和工人权益的问题。总的来说,这一事件将进一步加深了全球经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命题预测】1、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各国纷纷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欧美各国纷纷陷入滞涨危机,欧美各国纷纷开始走上新自由主义的道路,开始大幅度削减福利开支,各国的工人阶级开始受到影响,直到今天,随着全球经济低迷,欧美各国工人阶级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经济权益,开始纷纷罢工。这和19世纪中期,欧美社会阶级矛盾突出,最终诞生了马克思主义具有相似之处。因此中考命题有可能从本热点切入考察马克主义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相关知识点。建议考生重点复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以及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重难专练】1.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形态,对如图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A.马克思主义是对前人思想彻底否定的结果B.社会主义运动已成为全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C.巴黎公社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资产阶级统治的局面D.社会主义运动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不断实践中前行的【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革命理论,指导着不类不断改造世界的活动,D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排除A项;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建立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但更多的国家属于资本主义国家,排除B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以失败而告终,排除C项。故选D项。2.用数字说明历史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典型写照。对下边文本框中五个数字解读最确切的是()※7.29万公社战士牺牲※2.98万人被枪杀※6万多人被投入监狱或被流放※存在了72天※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A.体现了无产阶级大无畏精神和伟大创造精神B.无产阶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英雄的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新生政权D.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公社战士”“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存在了72天”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巴黎公社运动,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7.29万公社战士牺牲,2.98万人被枪杀,6万多人被投入监狱或被流放”体现了无产阶级大无畏精神和伟大创造精神,A项正确;无产阶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俄国十月革命,排除B项;“存在了72天”说明巴黎公社最终失败,英雄的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最终未能捍卫新生政权,排除C项;巴黎公社运动属于无产阶级革命,不属于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3.《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恩格斯预言无产阶级革命必将胜利。但随着时代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兴盛起来,因而恩格斯在文章中又承认资本主义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说明马克思主义()A.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B.与时俱进的思想特质C.冲击了西方传统文化 D.思想体系已逐渐僵化【答案】B【解析】由题干材料“但随着时代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兴盛起来,因而恩格斯在文章中又承认资本主义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知,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西方传统文化,排除C项;思想体系僵化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1851年,英国第一个工会联合会诞生;1863年,法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组织诞生;1864年,在伦敦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组织“第一国际”。这表明()A.工人运动出现联合斗争趋势 B.科学理论开始指导工人运动C.资本主义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D.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了现实【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工人组织由一国走向多国,最终走向国际联合,说明工人运动出现联合斗争趋势,A项正确;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自此之后,工人运动开始有了科学理论,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关内容,无法得出资本主义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结论,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了现实,排除D项。故选A项。5.1848年的革命后,欧洲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工人和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也日益加剧。工人们意识到他们共同面临的压迫和敌人,并认识到分散斗争无法取得胜利。这反映了第一国际()A.成立的背景 B.产生的影响 C.失败的原因 D.历史的局限【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1848年的革命后,欧洲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工人和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也日益加剧。工人们意识到他们共同面临的压迫和敌人,并认识到分散斗争无法取得胜利。”可以判断这是第一国际成立的背景,A项正确;题干中未出现产生的影响的信息,排除B项;题干中未出现失败的原因的信息,排除C项;历史的局限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上半叶,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运输成本显著降低,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整合起来,各种商品的价格逐渐趋同。譬如,英国利物浦和印度孟买之间棉花价格的差距,在1857年是57%,1913年则缩小到了30%。——摘编自(日)玉木俊明著《物流改变世界历史》材料二工业革命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摘编自狄更斯《艰难时世》材料三工业革命业已形成的强大生产力,锻造了有史以来最为敌对的两大阶级——工业资本家阶级和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者看来,“一些人的财富和权势的增长,使另一些人的贫困和附属地位日益加强。”工业革命造成的工人阶级的贫困化,正是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伦理起点,马克思主义指导着无产阶级运动。——摘自陈挺《马克思与19世纪英国社会主义思潮关系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技术原因。(2)材料二是对工业革命影响的不同评价,根据材料请你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利与弊。(3)材料三中的“另一些人”可以理解为“最为敌对的两大阶级”中的哪个阶级?结合所学的19世纪历史,列举“马克思主义指导着无产阶级运动”的史实证据。【答案】(1)火车、汽船的发明和应用。(2)利: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进入到工业时代弊:工业革命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3)阶级: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史实证据:1864年,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第一国际”成立。第一国际在各国建立支部,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1871年,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建立【解析】(1)技术原因:根据材料“19世纪上半叶,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运输成本显著降低,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整合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期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来运输货物,导致这时期运输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2)利:根据材料“工业革命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进入到工业时代;弊:根据材料“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3)阶级:根据材料“锻造了有史以来最为敌对的两大阶级——工业资本家阶级和无产阶级”“一些人的财富和权势的增长,使另一些人的贫困和附属地位日益加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工人阶级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他们长期受资产阶级的剥削,导致贫困,因此材料中“另一些人”指的是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第一国际在各国建立支部,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1871年法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等。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中叶,美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以及劳资矛盾的不断尖锐,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和阶级基础。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一批德国革命者流亡美国,为新大陆带去了马克思主义,包括《共产党宣言》,并推动了这部作品在美国的翻译、出版。至十月革命前,美国已成为出版《共产党宣言》语种最多的国家。——摘编自张远航《〈共产党宣言〉在美国的传播》(1)根据材料一,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并概括马克思主义在当时美国广泛传播的原因。材料二科学社会主义发生第二次飞跃的代表人物即列宁,其标志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贡献,就在于他揭示了俄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规律,率先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实体,使科学社会主义获得了崭新的内容,得到了巨大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俄国出现之后,即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构想和探索。——摘编自宋士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若干历史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主题。【答案】(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美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以及劳资矛盾的不断尖锐。(2)列宁揭示了俄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规律,率先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实体,使科学社会主义获得了崭新的内容,得到了巨大发展。(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解析】(1)标志: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原因:依据材料“19世纪中叶,美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以及劳资矛盾的不断尖锐,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和阶级基础。”分析可知,马克思主义在当时美国广泛传播的原因是美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以及劳资矛盾的不断尖锐。(2)贡献:依据材料“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贡献,就在于他揭示了俄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规律,率先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实体,使科学社会主义获得了崭新的内容,得到了巨大发展。”分析可知,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是,他揭示了俄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规律,率先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实体,使科学社会主义获得了崭新的内容,得到了巨大发展。(3)主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美国的传播,材料二揭示了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贡献,据此可提炼主题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是全新的模式,它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历程。某校九年级(3)班以“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主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进来。【理论到实践】材料一【艰难的探索】材料二以下为1913—1937年俄国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世界及欧洲的排名表: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石油232121【认识的变化】材料三作家威尔斯第一次去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他第二次到苏联的时候,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家们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1)材料一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2)材料二呈现苏俄(联)工业变化趋势是怎样的?1937年苏联在位的领导人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表中1928年后苏联工业产值排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3)由材料三内容可知,威尔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学习苏联的代表事件及其是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精神”的。【答案】(1)贡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或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为科学);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或社会主义理论变成实践);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或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2)趋势:整体呈上升趋势;人物:斯大林;主要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极作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3)变化:从怀疑到赞赏;代表事件:罗斯福新政;理解: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解析】(1)贡献:根据材料“图1《共产党宣言》”结合所学,可从《共产党宣言》对工人运动的指导,再结合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地位意义进行分析,如《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或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为科学);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或社会主义理论变成实践);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或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2)趋势:根据“1913—1937年俄国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世界及欧洲的排名表”分析得出整体呈上升趋势;人物: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苏联在位的领导人是斯大林。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分析,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极作用(或者从国家计划角度回答,如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3)变化:根据材料“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现在资本家们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得出从怀疑到赞赏。代表事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在经济大危机中学习苏联实行了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其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理解:结合所学可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回答,如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热点03欧盟启动全球首个碳关税机制【热点材料】2023年5月6日,欧盟正式公布《建立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令,对进口水泥、电力、化肥、钢铁、铝和化学制品(氢气)隐含的碳排放量征收碳边境调节关税。这是全球首个“碳关税”机制。2023年10月1日,该法案试运行。2025年12月31日前,受其影响的第三国可与欧盟就CBAM的具体细则和履约方式进行对话、谈判。【热点透视】CBAM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也在一定程度上挑战国际多边气候治理框架,CBAM违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气候治理原则。CBAM的实质是要求其他贸易国进行与欧盟对等程度的减排,欧盟或借此设立非贸易壁垒,建立其产业竞争新优势,并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掌握“定价权”,这或引发国际贸易新冲突点。CBAM忽视他国利益诉求和政治关切,与WTO等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缺乏有效连接,对全球气候治理框架构成挑战。【命题预测】1、全球气候治理与经济全球化:近年来,气候问题日渐突出,但是我们需要明确当今这些气候问题主要是由于工业化带来的,因此虽然气候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但是已经完成工业化的欧美国家应当对全球的气候治理负有更大的责任。欧盟的所谓碳关税实际上就是将气候治理的成本转嫁给不发达国家,这种做法不仅可能会导致全球气候治理受到影响,更可能会加剧各国的贸易保护,进而影响经济全球化。因此中考命题有可能从本热点切入考察生态问题与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点。建议考生重点复习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以及影响经济全球化因素。同时学有余力的考生可以思考气候问题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重难专练】1.霍华德说,因特网、万维网以及不断改进的集装箱等先进的运输设施为全球化的实现提供了支持。他强调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是()A.通信和交通 B.人口和财富 C.跨国公司 D.世界贸易组织【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因特网、万维网以及不断改进的集装箱等先进的运输设施为全球化的实现提供了支持”分析可知,通信和交通推动经济全球化,A项正确;材料强调通信和交通推动经济全球化,未体现人口和财富方面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强调通信和交通推动经济全球化,未体现跨国公司,排除C项;材料强调通信和交通推动经济全球化,未体现世界贸易组织,排除D项。故选A项。2.2022年1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仲裁庭发布中国诉美国反补贴措施世贸争端案裁决,认定由于美方没有履行世贸组织生效裁决,中方在货物贸易领域每年可以对美方实施6.45亿美元贸易报复。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A.遏制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具有解决世界贸易争端职能C.促进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维护了国际社会和平与安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2022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宣布中国诉讼美国反补贴案胜诉,认定中国在货物贸易领域每年可对美方实施6.45亿美元贸易报复。”结合所学知识,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B项正确;材料主要讲的是世贸组织的经济职能,并没有涉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排除A项;世界贸易组织与政治秩序无关,排除C项;联合国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排除D项。故选B项。3.可口可乐麾下拥有1000多家罐头工厂以及一支遍布世界各地的销售队伍。经销商是可口可乐全球大军中的步兵,他们在世界各地“作战”,把可口可乐送到消费者手中。这说明可口可乐的发展得益于()A.经济全球化 B.区域集团化 C.政治多极化 D.生产机械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拥有1000多家罐头工厂以及一支遍布世界各地的销售队伍”、“他们在世界各地‘作战’,把可口可乐送到消费者手中”可以得出可口可乐的商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这说明可口可乐的发展得益于经济全球化,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区域集团化,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政治领域,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生产机械化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4.从下表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是现代人类社会()世界博览会的主题(部分)时间主题时间主题1974年无污染的进步1998年海洋——未来的财富1984年世界河流、淡水——生命的源泉2000年人类—自然—技术1990年人类与自然2008年水与可持续发展A.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B.亟待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C.能源危机的严重性突出 D.经济发展面临着共同挑战【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无污染的进步”“世界河流、淡水——生命的源泉”“人类与自然”“海洋——未来的财富”“人类—自然—技术”“水与可持续发展”可得出现代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共同挑战,需要全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应对,D项正确;题干无法得出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比如中国、欧盟、俄罗斯、日本等崛起,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题干主旨是强调人类发展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与亟待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无关,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煤炭、石油等能源,无法得出能源危机的严重性突出,排除C项。故选D项。5.欧亚大陆战火重燃,局势持续紧张,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军备竞赛阴霾不散;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肆虐;全球气候治理紧迫性凸显,绿色低碳转型任重道远。面对这些问题需要()A.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B.顺应政治格局多极化C.民族独立、外争主权 D.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欧亚大陆战火重燃,局势持续紧张,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军备竞赛阴霾不散;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肆虐;全球气候治理紧迫性凸显,绿色低碳转型任重道远。”可知,地区局势动荡、单边主义、全球气候问题等都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需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去克服,D项正确;反对战争、争取和平不能全面体现题意,排除A项;顺应政治格局多极化题干中未出现多极化的信息,排除B项;民族独立、外争主权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6.自由贸易关乎国家利益,也关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既是工业革命的始作俑者,也是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早在19世纪前半期,英国就奉行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而且在19世纪的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茶油订购合同协议书
- 道路共建协议书
- 邵昕离婚协议书
- 美伊退出协议书
- 酒店受伤协议书
- 酒店分成协议书
- 维护婚姻协议书
- 注册类人员引荐协议书
- 良田流转协议书
- 矿石交易协议书
- 初中 初一 心理健康 生活中的小确幸 课件
- 输液泵/微量注射泵使用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梁若瑜著-十二宫六七二象书增注版
- 安全文明环保施工现场综合规划和详细措施
-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
- 外研版三年级英语下册全册教材分析解读
- 巴蜀文化(课堂PPT)课件
- 质量部组织架构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50169-2006
- 水电站自动化运行专业术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