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教版高二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沪教版高二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沪教版高二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沪教版高二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沪教版高二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版高二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日本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三湾一海”沿岸地区,其中的“一海”是指()A.朝鲜海峡B.濑户内海C.黄海D.日本海2、读图;回答7~8题.

我国主要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变化可能是由于()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B.上游地区植树造林C.中游大面积围湖造田D.近十年降水持续偏多3、读地球表面海陆起伏曲线图;据此回答4~5题。

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陆地面积约为海洋面积的30%B.全球陆地近一半海拔在大陆平均值内C.海洋平均深度数值远远大于大陆平均海拔数值D.大陆架的海水深度是全球海水平均深度的4、符合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特点的是()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5、“地球一小时”活动,只需要将不必要的灯在3月27日20:30~21:30熄灯一小时。2015年3月27日,一场全球3000多个城市参加的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从新西兰起,经大洋洲进入亚洲,环绕地球一周,最终在北美洲结束。中国作为进入关灯的第5个时区的代表性国家,携北京、上海、香港、澳门、大连、南京、杭州、长沙、哈尔滨、长春等城市继续了这场全球关灯接力。当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从新西兰(东12区)开始时()A.北京(116°E)人正在家里看晚间电视剧B.伦敦(0°经度)市民正在准备午餐C.纽约(74°W)时间是3月28日3时30分D.圣弗朗西斯科(122°W)夜幕沉沉6、22、下列地图图幅相等,则正确的是A.中国地图比世界地图比例尺小,内容较为详细B.日本地图同中国地图比范围小,比例尺大C.合肥地图的内容较日本地图更为简略D.世界地图比例尺最小,内容最详细7、下图为中亚部分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L为湖泊。关于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东高西低,起伏大B.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起伏和缓C.东部是山地,西部是平原D.东南部是高原山地,西北部是平原丘陵评卷人得分二、双选题(共9题,共18分)8、下列世界遗产与所在省区对应正确的是()A、大足石刻——四川B、黄龙——安徽C、龙门石窟——河南D、丽江古城——云南9、下图为“我国某城市1980年和2010年工业结构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1980年相比,2010年该地区工业生产优势特征表现为(2)该城市工业结构变化产生的积极效应主要有A.传统工业转移,区位优势消失B.重视科技投入;发展循环经济。

C.禁止煤炭开采,大力开发水电D.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10、读“江苏省常年各月雾霾日数变化”图;完成19—20题。

(1)往年6月份是江苏省雾霾多发的时间,其原因可能是(2)下图中有利于雾霾天气形成的地点是。

A.大气对流运动微弱B.企业排放废气增多C.夏季风势力强劲D.地面燃烧秸秆11、威尔逊山天文台,距洛杉矶市大约32千米;欧洲南方天文台在南美的观测点,可以全天候、不间断地进行天文观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两天文台的正确叙述有(2)图中两处阴影区域为大渔场,其成因为A.均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B.两地沿海地区终年温和湿润。

C.两地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D.两地沿海均有寒流经过12、读青藏高原自然和经济要素关联图,据青藏高原区域特征,图中数字表示的含义是()

A.①处填“纬度高”B.②处填“高原、高寒”C.③处填“河谷”D.②处填“仅有河谷地带有”13、读北半球某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的地理坐标是(2)该日以后几天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70°NB.80°NC.150°WD.30°E14、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图”,(如图)回答问题。1.下列关于我国耕地分布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东多西少B.南多北少C.西多东少D.北多南少2.专家警示,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必须保持20亿亩的耕地底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下列措施适宜的是A.大面积围垦沿海湿地B.提倡农村住房公寓化C.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D.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禁止建设用地15、图为北美与欧洲西部地区的简图,两地共同濒临的大洋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16、区域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四川盆地—绿洲农业B.宁夏平原—灌溉农业C.洞庭湖平原—水稻种植业D.长江三角洲—大牧场放牧业评卷人得分三、多选题(共9题,共18分)17、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论生产力发展水平如何,整个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都是有限的B.目前,世界人口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C.按照目前情况发展下去,未来地球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D.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可作为调控世界人口增长的重要参考依据18、【题文】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区有()A.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B.亚洲“四小龙”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D.英国中部工业区19、【题文】以下关于工业集聚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B.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C.与获得利润的多少无关D.增大能源消耗20、如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据图回答21-22题.

图示区域位于()A.北半球中纬度B.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右偏C.南半球中纬度D.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左偏21、关于商业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商业区用地面积虽少,但它是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B.商业区通常位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C.中心商务区内部没有水平方向的分区,只有垂直方向上的分区D.商业区人口数量昼夜差别不大,居住人口最稠密22、【题文】第一次技术革命出现的工业部门是()A.棉纺织工业B.钢铁工业C.化学工业D.汽车工业23、读图回答问题;完成23-24题。

A、B、C、D四条洋流中属于补偿流的有()A.AB.BC.CD.D24、2015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水十条》,计划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图为2015年我国十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图.读图,回答25~26题.

我国水质状况的地区差异是()A.南方优于北方B.西北内陆优于东部沿海C.浙闽片河流优于西南诸河D.自南向北水质逐渐变差25、“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如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依据图文材料,回答25~26题。

古代中国的商船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中国的商船一般选择夏季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出发,冬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返回B.夏季航行到索马里附近海域时发现此处水温较低,且海面上有大量捕鱼的渔船C.当他们顺风由中国泉州南下到新加坡时发现当地正午日影位于北方D.返航时途经加尔各答可以大量购置棉花,带回国内评卷人得分四、填空题(共3题,共15分)26、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图“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____工程和____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____工程。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工程。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________,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____。27、(10分)读下图“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和“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比较表”,回答下列各题。(一般,广义的生物量是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含能量,可用于指某种群、某类群生物的(如浮游动物)或整个生物群落的生物量。狭义的生物量仅指以重量表示的,可以是鲜重或干重。)。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kg/m2.a)4520(1)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的变化规律是从____向____递减。(4分)(2)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导致地球上()(单项选择)(2分)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成渝经济区以成都;重庆两市为中心;面积约16.8万平方千米,人口近1亿。图1为我国成渝经济区所在区域略图。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我国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90年代中期以来,逐步扩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图2为重庆市部分年份工业产值构成图。

(1)图1中①处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著名地貌景观为____,该处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有____。(2)重庆酸雨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____。(3)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有____。评卷人得分五、判断题(共2题,共12分)29、自然资源的高效与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30、日界线的东侧是东十二区,西侧是西十二区。评卷人得分六、材料题(共3题,共9分)31、A县位于我国中部的安徽省西部地区,人口65万,土地面积3667平方千米,土层厚度约0.1米~0.8米之间,2009年粮食产量约56万吨。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材料一:安徽省省区及周边范围图(图10)。材料二:见图11、图12。(1)比较淮河以南和以北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差异。每空一项,填写字母(12分)。以北地区以南地区气候类型地形类型耕作制度A.温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平原E.高原F.平原、丘陵G.两年三熟H.一年两熟I.一年一熟(2)A县海拔500米以上的区域占全区面积的比重约为____,旱地的坡度____(填大于或小于)水田。该县农村生活能源构成的特点是。(6分)(3)结合材料分析,A县可能出现生态问题,该生态问题可能造成的危害有哪些?(6分)(4)试对A县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6分)32、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水,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读图回答问题。(10分)1.读图1判断,该海域位于____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____。按照寒、暖流的分类,该洋流是____流,它对沿岸气候能够起到、____的作用。(4分)2.图1虚线所示的洋流朝____(方向)流动。在图2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区中,图1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____海区。(2分)3.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并按时针方向说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动的方向。(2分)4.为什么在有些大陆沿岸海区会发生涌升流现象?在图2所示①、②、③、④四海区中最可能出现涌升流的是哪一海区?(2分)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材料1: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1)图中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热带沙漠气候。(2分)(2)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3分)(3)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悉尼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分析】日本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面积较小;岛国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岛国多优良海港,进口原料,出口产品,形成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所以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其中的“一海”是指濑户内海。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2、B【分析】解: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B;河流上游植树造林;起到涵养水源和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使水土流失减少,导致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减少,故正确。

C;中游大面积围湖造田;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和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

D;图中不能反应我国近十几年降水量持续偏多的情况;不符合我国实际,说法错误;且如果降水量持续偏多,径流量大,会导致河流侵蚀和搬运作用增强,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读图;根据图中输沙量的图例可知,从1980年到2010年之间,我国河流的输沙量在波动下降,河流的含沙量多来自于上游,表明河流上游地地区实施植树造林,上游水土流失减少,导致河流含沙量减少,使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减少.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读图联系我国实际即可.【解析】B3、C【分析】解:试题分析:直接结合选项和图示内容分析即可;海洋平均深度约为4千米,而陆地平均高度约为1千米,故C项正确。

故选:C。

地理统计图表的阅读方法多种多样;就本题图而言,阅读时要抓住三点:一是找准横坐标和纵坐标各表示什么,这是读图的前提;二是找出图中表示的各种要素(各种变量);三是结合学过的知识,正确分析。

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提取有效信息即可判断,注意读图读图的对应坐标。【解析】C4、A【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水稻土为主,河网密集,土地分散;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正确的是A项。【解析】【答案】A5、D【分析】【分析】当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从新西兰(东12区)开始时;时间是3月27日20:30,北京(1160E)时间是3月27日16:30,故A项错误;伦敦(00经度)时间是3月27日8:30分,故B项错误;纽约(740W)时间是3月27日3时30分,故C项错误;圣弗朗西斯科(1220W)夜幕沉沉,故D项正确。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时区与区时的计算6、B【分析】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判断。图幅相等时,实地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中国地图比世界地图比例尺大,内容较为详细,故A错;日本地图同中国地图比范围小,比例尺大,故B对;合肥面积小于日本,则合肥地图的内容较日本地图更为详细,故C错;世界地图比例尺最小,内容最简略,故D错。故选B。【解析】B7、D【分析】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和记忆性知识点;图示地区为中亚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AC错;东南是高原山地(帕米尔高原;天山等山脉),西北是平原丘陵(图兰平原、哈萨克丘陵),C错,D正确。故选D。

【解析】D二、双选题(共9题,共18分)8、C|D【分析】本题考查旅游景点的位置。大足石刻位于重庆;黄龙(风景区)位于四川;故选CD。【解析】【答案】CD9、【小题1】BD【小题2】CD【分析】略

略【解析】。【小题1】BD【小题2】CD10、【小题1】AD【小题2】AB【分析】雾霾多发时,一般大气比较稳定,空气的水平运动较弱,且此时大气尘粒较多。6月份江苏省受准静止锋控制,大气水平运动弱,此时稻田收割完毕,燃烧秸秆使大气中烟尘较多,故雾霾多发。所以AD对;夏季风势力强,大气水平运动强,故不容易形成雾霾,企业排放废气不受时间的控制,表现不出月份的波动性,故BC错。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D。

据图等压线图可知:甲乙两地等高线比较疏,说明气压差小,故风力较小,污染物不容易扩散,故宜产生雾霾。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B。【解析】。【小题1】AD【小题2】AB11、【小题1】CD【小题2】AB【分析】本题考查区域特征。欧洲南方天文台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A错误;威尔逊山天文台气候炎热干燥,B错误;两地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沿海均有寒流经过,CD正确。故选CD。

本题考查渔场的成因。甲为纽芬兰渔场,成因是寒暖流交汇,A正确;乙是秘鲁渔场,成因是上升补偿流,B正确,CD错误。故选AB。【解析】。【小题1】CD【小题2】AB12、BC【分析】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特征。题干说明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青藏高原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冰川冻土广布;植被稀少且以耐寒的草原和高山草甸灌丛为主;动物耐寒且种类少;该区以高寒农牧业为主,人口和城市及农业区集中分布于河谷地带。综上所述,①处填“海拔高”,②处填“高原、高寒”,③处填“河谷”,BC正确,AD错误。故选BC。【解析】BC13、【小题1】BC【小题2】CD【分析】本题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根据图示:该地出现极昼现象,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为25°,子夜的太阳高度为5°。根据公式:H正午=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H子夜=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计算得出:当地纬度为80°N;该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6点,当地地方时为12点,所以该地的经度为150°W。故BC对,AD错。故选BC。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根据上题分析,该日太阳直射15°N,没有信息表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北京高楼正午日影的变化没法判断,A错;上海日出东北但是昼长的变化无法判断,B错;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是夏季,故江苏地区昼长夜短,长江流域农作物长势喜人说法正确。故CD对。故选CD。【解析】。【小题1】BC【小题2】CD14、B|C【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土地资源。1.结合图示反映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北方地区。2.A项大面积围垦沿海湿地将导致湿地面积大量减少,而破坏生态环境;不适宜;D项“禁止建设用地”显然不恰当。故选BC项。【解析】【答案】1.AD2.BC15、B,D【分析】【分析】北美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两大洲都临大西洋和北冰洋。选BD正确。

【点评】考查世界地理方位及区域特征。16、BC【分析】略【解析】BC三、多选题(共9题,共18分)17、AD【分析】【解析】试题分析:由于自然资源是限制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整个地球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故环境人口容量具有有限性,A正确;环境人口容量是一地所能养活的最高人口数量,故人口规模不可能超过环境人口容量,B错误;按照目前人口迅速增长的现状,未来人口数量可能出现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的危机,故需要根据环境人口容量对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作出调控,C错误,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解析】【答案】AD18、CD【分析】【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工业区的区位因素。世界传统工业区有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其发展的条件主要有丰富的资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等。所以本题选择CD选项。【解析】【答案】CD19、AB【分析】【解析】工业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解析】【答案】AB20、AB【分析】解:自转速度向北递减为北半球;从数值上看应位于中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由南向北递减,位于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右偏。

故选:AB。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获取图中信息即可.【解析】AB21、AB【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商业区布局一般要求市场最优或交通最优,故一般布局在市中心,市场广阔;或位于交通通达度高的街道两侧。故选AB项。【解析】【答案】AB22、AB【分析】【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工业部门。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珍妮机纺织机的出现,瓦特改良蒸汽机,出现了棉纺织、钢铁等工业部门。所以本题选择AB选项。【解析】【答案】AB23、AC【分析】解:读图可知;A为东澳大利亚暖流;B为西风漂流、C为秘鲁寒流、D为南赤道暖流。四条洋流中属于补偿流的有A、C;南赤道暖流和西风漂流为风海流。

故选:AC。

补偿流;是由于一处海水流失所形成的海流.它的成因是海水流向海水缺失的地方造成一股海流.补偿流按方向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水平补偿流,另一种是垂直补偿流.后者亦称升降流,包括上升流和下降流.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洋流的成因,理解即可.【解析】AC24、AB【分析】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方的河流如长江;珠江水质比北方的河流要好;西北诸河的水质比东部沿海的河流水质要好。

故选:AB。

水质水体质量的简称。它标志着水体的物理(如色度;浊度、臭味等)、化学(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含量)和生物(细菌、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特性及其组成的状况。

该题目难度较小,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解析】AB25、BC【分析】解:A;中国古代商船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出发的时间为北半球冬季;可以顺着偏北风;返回时间为北半球夏季,在北印度洋顺着西南季风和洋流,到我国顺着东南风,不符合题意。

B;南半球的东南季风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到北半球偏转呈西南风;所以夏季索马里吹离岸风,形成上升补偿流,气温偏低;深层海水上泛带来的饵料丰富,形成渔场,故正确。

C;从中国泉州顺着西北风南下到新加坡时;正值北半球的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太阳位于正南,则日影朝北,故正确。

D;加尔各答不产棉花;产黄麻,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古代中国的商船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时;主要采取顺风顺水的方式,速度快,节省体力。

本题以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为切入点,考查沿途所见所闻,属于基础题,根据所处的地理环境即可解答。【解析】BC四、填空题(共3题,共15分)26、略

【分析】【解析】1.我国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南水北调;我国的能源调配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北煤南运。青藏铁路建设属于交通建设。2.西气东输工程从温带大陆性气候经温带季风气候到亚热带季风气候,沿线气候变化显著。青藏铁路工程全部位于青藏高寒地区。3.由于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故水资源南多北少;注意“供需”差异,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于西部,故能源消费东部大于西部,而我国的能源资源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故西部能源供大于求,而东部供不应求。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于西部。4.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的目的地都有上海。对上海地区的影响,可借鉴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主要从提供大量天然气,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并减少了煤炭的使用,可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等方面分析。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解析】【答案】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4分)2.西气东输、青藏铁路。(2分)3.水资源南部多,北部少;(2分)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供不应求;(2分)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比较落后。(2分)4.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分);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2分)27、略

【分析】【解析】【答案】(1)(4分)赤道(低纬)两极(高纬)(2)(2分)A(3)热带雨林分布在低纬,太阳辐射量大,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多;亚寒带针叶林相反。28、略

【分析】(1)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及水利工程的功能。读图可知;该地为长江三峡地貌景观,三峡大坝的功能主要是防洪;灌溉、旅游、发电、航运等。

(2)本题考查酸雨的形成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庆酸雨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可从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气候等方面进行分析: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重工业发达(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排放酸性气体多;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

(3)本题考查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可从资源、劳动力、市场、交通、技术、政策、工农业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矿产资源丰富;水能与水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长江航道水运便利;省会城市科技水平高;国家政策扶持;工农业基础好。【解析】(1)长江三峡防洪、灌溉、旅游(2)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重工业发达(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排放酸性气体多;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3)矿产资源丰富;水能与水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长江航道水运便利;省会城市,科技水平高;国家政策扶持;工农业基础好五、判断题(共2题,共12分)29、√【分析】【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考点: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解析】【答案】正确30、×【分析】【分析】日界线是180度经线;根据时区的划分,从0度经线开始,向东到180度经线,划为东时区,向西到180度经线,划为西时区。所以180度经线西侧是东十二区,东侧是西十二区。

【点评】时区划分。掌握时区的分布规律,了解时区划分的方法,要注意两个时区,0时区跨东经、西经各7.5°,组成一个时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东经度一侧是东十二区,西经度一侧是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区时相同,日期相差一天,东十二区早一天。早一天是早到某个日期一天。六、材料题(共3题,共9分)31、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1)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为华北平原,故地形类型以平原为主;华北平原的熟制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秦岭-淮河以南为江淮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熟制为一年三熟或一年两熟。(2)根据图示“A县土地垂直分布与土地利用状况图”可直接计算;并结合该县的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直接判断,该县的能源消费以秸秆、薪柴为主。(3)由于A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多暴雨;且该县的农村生活用能以秸秆、薪柴为主,反映植被破坏严重,故判断该县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主要的危害主要从对土地、河流、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4)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从该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合理发展,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分析。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区域地理综合分析。【解析】【答案】(1)(每空2分,满分12分)。以北地区以南地区气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