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鲁人新版选择性必修3物理下册月考试卷9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量耗散说明自然界的总能量在不断减少B.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一定是物体吸收了的热量C.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D.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全部变成功是可以实现的2、甲;乙两图是某同学从资料中查到的两张记录水中炭粒运动位置连线的图片;记录炭粒位置的时间间隔均为30s,两方格纸每格表示的长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图中的连线是炭粒的运动轨迹B.炭粒做无规则运动的原因是炭粒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C.若水温相同,甲中炭粒的颗粒较大D.若炭粒大小相同,甲中水分子的热运动较剧烈3、不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下表所示:。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光子能量范围(eV)1.61~
2.002.00~
2.072.07~
2.142.14~
2.532.53~
2.762.76~
3.10
氢原子部分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发射出的光的谱线在可见光范围内,其颜色分别为()A.红、蓝—靛B.红、紫C.橙、绿D.蓝—靛、紫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状态①的温度比状态②的温度高B.图甲中,两条曲线下的面积相等C.由图乙可知,当分子间的距离从逐渐减小为时,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D.由图乙可知,当分子间的距离从逐渐减小为时,分子势能不断减小5、某班同学在中央公园进行的踏青活动中放飞气球,已知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假设气球在上升过程中温度不变。某同学观察一缓慢上升的气球(球内气体视为理想气体),球内气体在气球上升的过程中()A.内能增大B.内能减小C.从外界吸热D.向外界放热6、从1907年起,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光电效应中几个重要的物理量。在这个实验中,若先后用频率为的单色光照射阴极K均可产生光电流。调节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分别为时,的光电流恰减小到零。已知电子电荷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单色光光子的频率量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C.普朗克恒量为D.逸出功为7、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中,体温枪被广泛使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从而显示出物体的温度。已知人的体温正常时能辐射波长为10μm的红外线,如图甲所示,用该红外光线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时,电路中有光电流产生,光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另一种金属铷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v之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已知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则()
A.波长为10μm的红外线在真空中的频率为5×1013HzB.将阴极K换成金属铷,体温枪仍然能正常使用C.由图乙可知,该光电管的遏止电压为2×10-2VD.当人体温度升高,辐射红外线的强度将增大,饱和光电流减小8、如图是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在一个小铅盒里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钋,它发出的粒子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很细的一束射线,射到金箔上,最后打在荧光屏上产生闪烁的光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实了原子枣糕模型的正确性B.只有少数的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C.根据该实验估算出原子核的直径约为D.粒子与金原子中的电子碰撞可能会发生大角度偏转9、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排向大海,这一决定引发全球热议。据悉,这些核废水中有一种氢的同位素——氚。氚具有放射性,会发生衰变,且半衰期为12.43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化合反应,可以改变氚的衰变周期B.经过海水稀释后,氚的衰变周期会减小C.经过12.43年,2个氚原子核中一定有1个发生了衰变D.发生衰变后,氚核质量数不变,核电荷数增加1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0、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A.若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不变,当分子热运动加剧时,压强可能不变B.若气体的压强不变而温度降低时,则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一定增加C.若气体的压强不变而温度降低时,则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可能不变D.若气体体积减少,温度升高,单位时间内分子对器壁的撞击次数增多,平均撞击力增大,因此压强增大11、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小强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A.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B.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C.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大于丙光的截止频率D.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小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12、在甲;乙、丙三种固体薄片上涂蜡;用烧热的针接触其上一点,蜡熔化的范围如图甲、乙、丙所示,而甲、乙、丙三种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丁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为非晶体,丙是晶体B.甲、乙为晶体,丙是非晶体C.甲为多晶体,乙为非晶体,丙为单晶体D.甲、丙有确定的熔点,乙无确定的熔点13、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eV~3.11eV,铝的逸出功是4.2eV,则()
A.氢原子从能级跃迁到能级时,辐射出的光是可见光,用其照射铝板不能发生光电效应B.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具有显著的热效应C.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具有荧光效应D.大量处于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2种不同频率的可见光14、一定质量我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过程,ab、bc、cd和da这四段过程在p—T图上都是直线段,ab和cd的延长线通过坐标原点O,bc垂直于ab;由图可以判断()
A.ab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减小B.bc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减小C.cd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增大D.da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增大15、放射性元素铺226的衰变方程为已知的半衰期为1620年,原子核的质量为226.0254u,衰变后产生的原子核的质量为222.0175u,原子核的质量为4.0026u,已知1u相当于931MeV,对的衰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就是B.6个原子核经过1620年一定有3个发生衰变C.1个原子核发生衰变放出的能量约为4.9MeVD.衰变后比结合能变小16、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下列关于核反应方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衰变方程U→Th+x中x是电子B.衰变方程Th→Pa+y中y是电子C.核聚变反应方程中a=2D.核裂变反应方程中b=3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7、严寒的冬天,“泼水成冰”。洒向空中的热水迅速降温并结冰。热水在降温过程中,水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________;一定质量的0℃水变成0℃冰的过程中,内能_________,分子平均间距_________。(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8、天然放射现象。
(1)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____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
(2)物质发出_____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____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发出____的现象;叫作天然放射现象。
(3)原子序数___83的元素,都能自发地发出射线,原子序数_____83的元素,有的也能发出射线。19、采用如图甲所示电路可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现分别用a、b两束单色光照射光电管,得到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极间所加电压U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当灵敏电流表有示数时将滑片P向右滑动,则电流表示数一定不会_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照射阴极材料时,___________(选填“a光”或“b光”)使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
(3)若a光的光子能量为5eV,图乙中Uc2=-3V,则光电管的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___________J。(e=1.6×10-19C)20、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为0℃、压强为时体积为4L,若先保持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到127℃时压强为_________再保持温度不变,压强降到时体积为________L.21、如图为医院给病人输液的部分装置,在输液过程中,瓶中上方A处气体的压强将随液面的下降而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B处药液的下滴速度将_________(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共2题,共8分)22、根据气体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下列表格中的数据是研究氧气分子速率分布规律而列出的。按速率大小划分的区间(m/s)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0℃100℃100℃100以下1.40.7100~2008.15.4200~30017.011.9300~40021.417.4400~50020.418.6500~60015.116.7600~7009.212.9700~8004.57.9800~9002.04.6900以上0.93.9
试作出题中的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23、用连线连结起左边列出的科学家和右边列出的他所测定的物理量或证实过的物理事实。
A、布朗a;热功当量。
B、卡文迪许b;电磁波的存在。
C、焦耳c;万有引力恒量。
D、赫兹d;分子不断作热运动。
E、法拉第e;原子的有核结构。
F、牛顿f、电子电量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2题,共12分)24、(1)在“用单分子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在蒸发皿内盛一定量的水,正确操作的是________。
A.在水面上先撒上痱子粉;再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定。
B.先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定,再在水面上撒上痱子粉。
(2)实验中,油酸酒精溶液中有纯油酸3.0mL;用注射器测得1.0mL上述溶液中有5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然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所示,坐标纸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2cm。
(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①油膜的面积____________
②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mL;
③根据①、②数据,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约__________m;
(3)实验时观察到,油膜的面积会先扩张后又收缩了一些,原因是___________。25、“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画有油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数出轮廓中的方格数(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2cm),求油膜面积S(如图所示)
B.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盘上,用彩笔将薄膜的形状画在玻璃板上。
C.向浅盘中装入约2cm深的水;并撒上痱子粉或细石膏粉。
D.用所学公式求出油膜厚度;即油酸分子的直径。
E.在1mL纯油酸中加入酒精;至油酸酒精溶液总体积为1000mL;
F.用注射器或滴管将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测得60滴溶液体积为1mL。
(1)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E______
(2)根据上述数据,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______mL;(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根据上述数据及图中的面积,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m;(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在浅盘中的水面上撒上痱子粉,将1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中后,下列现象或判断正确的是()
A.油膜的面积先扩张后又稍微收缩了一些。
B.油膜的面积先快速扩张后慢慢趋于稳定。
(5)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选用油酸酒精溶液而不是纯油酸;目的是让油酸尽可能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
B.若油酸没有充分散开;油酸分子直径的计算结果将偏小。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油酸分子直径的计算结果将偏大。
D.在向量筒中滴入1mL油酸酒精溶液时;滴数少记了几滴,油酸分子直径的计算结果将偏小。
E.结束实验时;需要将水从浅盘的一角倒出,在这个角的边缘会遗留少许油酸。为了保持浅盘的清洁,不影响下次使用,可以用适量清水清洗,并用脱脂棉擦去。
(6)该实验体体现了理想化模型的思想,实验中我们的理想假设有______。
A.把油酸分子视为球形B.油酸在水面上充分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
C.油酸分子是紧挨着的没有空隙D.油酸不溶于水评卷人得分六、解答题(共1题,共2分)26、有一氧气瓶,内装有氧气0.3kg。开始时,瓶内氧气的压强为1.0×106Pa,温度为320K。因为阀门处漏气,经过一段时间后,瓶内氧气压强变为原来的一半,温度降为300K。求漏掉的氧气质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分析】
【详解】
A.能量耗散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自然界的总能量是不变的,故A错误;
B.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即∆U=20J;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W+Q=20J,即物体不一定吸收了的热量;故B错误;
C.物体放出热量,即
同时对外做功,即
根据热学第一定律
可知
即物体的内能一定减小;故C错误;
D.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在引起其他变化的前提下,可以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全部变成功,故D正确。
故选D。2、C【分析】【分析】
【详解】
A.炭粒在水中做布朗运动;该图是悬浮在水中的炭粒的运动位置连线的图片,而并非是炭粒无规则运动的连线图,故A错误;
B.布朗运动是小颗粒受到不同方向的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撞击力不平衡引起的;图片中连线的无规则是由于水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故B错误;
CD.布朗运动的决定因素为决定因素为: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对比甲;乙两个图,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乙运动的距离更大,说明乙做无规则运动更加剧烈;如果水温相同,图乙中的花粉微粒比较小;如果颗粒相同,乙中水分子的热运动较剧烈,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3、A【分析】【分析】
【详解】
计算出各种光子能量;然后和表格中数据进行对比,便可解决本题.氢原子处于第四能级,能够发出12.75eV;12.09eV、10.2eV、2.55eV、1.89eV、0.66eV的六种光子,其中1.89eV和2.55eV属于可见光,1.89eV的光子为红光,2.55eV的光子为蓝—靛,A正确。
故选A。4、C【分析】【详解】
A.由图可知;①中速率大的分子占据的比例较大,说明①对应的平均动能较大,故①对应的温度较高,故A正确;
B.由题图可知;在两种不同情况下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与分子速率间的关系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都应该等于1,即相等,故B正确;
CD.由图乙可知,当分子间的距离从逐渐减小为时;分子力一直做正功,分子势能不断减小。C错误,D正确。
本题选择不正确的,故选C。5、C【分析】【详解】
AB.理想气体的内能由温度决定;气球在上升过程中温度不变,则气球内的气体的内能不变,AB错误;
CD.气球在上升过程中温度不变,根据玻意耳定律有
由于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则气球缓慢上升过程,气体额压强减小,体积增大,根据
由于气体内能不变,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W取负值,则Q取正值;即气体从外界吸热,C正确,D错误。
故选C。6、C【分析】【详解】
AB.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因为U1>U2
则Ek1>Ek2
AB错误;
C.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联立有
C正确;
D.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联立有
D错误。
故选C。7、C【分析】【分析】
【详解】
A.根据
可得红外线的频率为
故A错误;
B.根据
由图丙可知金属铷的截止频率为5.1×1014Hz;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等于金属的截止频率,而红外线的频率小于金属铷的截止频率,故不会发生光电效应,体温枪不能正常使用,故B错误;
C.当I=0时的电压为遏止电压,由图乙可知,该光电管的遏止电压为2×10-2V;故C正确;
D.若人体温度升高;辐射红外线的强度增大,饱和光电流将增大,故D错误。
故选C。8、B【分析】【详解】
A.根据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假设,从而否定了J.J.汤姆孙的原子枣糕模型,A错误;
B.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绝大多数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粒子偏转角度超过B正确;
C.根据该实验估算出原子核的直径的数量级为C错误;
D.电子质量远小于粒子质量,粒子与电子碰撞时不会发生大角度的偏转;D错误。
故选B。9、D【分析】【分析】
【详解】
AB.氚的半衰期与外界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AB错误;
C.半衰期是大量放射性原子衰变的统计规律;对个别的放射性氚原子核没有意义,C错误;
D.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知,β衰变放出一个电子;新核的电荷数增1,即原子序数增加1,D正确。
故选D。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0、B:D【分析】【详解】
A.若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不变;当分子热运动加剧时,单位面积上的碰撞次数和碰撞的平均力都变大,因此这时气体压强一定变大,选项A错误;
BC.若气体的压强不变而温度降低时,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气体的体积减小;则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一定增加,选项B正确,C错误;
D.若气体体积减小;则气体的数密度增加,温度升高,单位时间内分子对器壁的撞击次数增多,平均撞击力增大,因此压强增大,选项D正确。
故选BD。11、B:D【分析】【详解】
A.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得
加反向电压时,电子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动能定理可得
联立可得
可知入射光的频率越高,对应的截止电压越大;甲光;乙光的截止电压相等,所以甲光、乙光的频率相等,故A错误;
B.丙光的截止电压大于乙光的截止电压;所以丙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则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故B正确;
C.截止频率仅对发生光电效应物体的材料有关;与入射光无关,故选项C错误;
D.丙光的截止电压大于甲光的截止电压,根据可知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小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故D正确。
故选BD。12、A:B【分析】【详解】
ABD.由题图丁可知:甲;丙有固定熔点;乙无固定熔点,所以甲、丙为晶体,乙为非晶体。故AB错误,D正确。
C.由题图甲;乙、丙可知:甲、乙各向同性;丙各向异性,结合以上结论可知,甲为多晶体,丙为单晶体,故C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AB。
【点睛】
注意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分方法,晶体中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区别点。认真审题,选不正确的。13、A:D【分析】【详解】
A.氢原子从能级跃迁到能级时,辐射出的光子能量为
由题可知该光子属于可见光;用其照射铝板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A正确;
B.氢原子从能级向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子能量为
该光子的能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可见光光子的能量,所以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不具有显著的热效应,故B错误;
C.氢原子从最高能级向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子能量为
该光子的能量小于可见光光子的能量,所以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不具有荧光效应,故C错误;
D.由题可知,氢原子从能级跃迁到能级时,辐射出的光子能量为
从能级跃迁到能级时,辐射出的光子能量为
这两种光子属于可见光光子;所以大量处于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发出2种不同频率的可见光,故D正确。
故选AD。14、B:D【分析】【详解】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
AC.在p—T图上都是直线段,ab和cd的延长线通过坐标原点O,说明ab过程和cd过程是等容变化;故AC错误;
B.由图可知,bc过程中;直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直线斜率越来越大,则气体体积不断减小,故B正确;
D.由图可知,da过程中是等温变化;温度不变,压强减小,气体体积不断增大,故D正确。
故选BD。15、A:C【分析】【详解】
A.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即就是选项A正确;
B.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数的原子核衰变不适应,则选项B错误;
C.1个原子核发生衰变放出的能量
选项C正确;
D.衰变后放出核能;则比结合能变大,选项D错误。
故选AC。16、B:D【分析】【详解】
A.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x的质量数为A=238-234=4
电荷数为Z=92-90=2
所以x为氦原子核即α粒子,故A错误;
B.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y的质量数为A=0,电荷数为Z=90-91=-1
所以y为电子故B正确;
C.根据质量数守恒得a=3+2-4=1
故C错误;
D.根据质量数守恒得b=235+1-144-89=3
故D正确。
故选B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热水在降温过程中,水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
[2]0℃水变成0℃冰的过程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所以水放出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减小;
[3]0℃水变成0℃冰的过程中,体积要变大,则分子平均间距增大。【解析】减小减小增大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可勒尔射线放射性射线大于小于或等于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正向电压增大,光电子做加速运动,若光电流达到饱和,则电流表示数不变,若没达到饱和,则电流表示数增大。
(2)由题图乙知b光的遏止电压大,由eUc=Ek知b光照射阴极材料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
(3)由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
可知光电管的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5eV-3eV=2eV=3.2×10-19J。【解析】①.减小②.b光③.3.2×10-1920、略
【分析】【详解】
[1]体积不变,根据查理定理得:
代入数据得:
[2]温度不变,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代入数据得:【解析】①.1.465②.5.8621、略
【分析】【详解】
[1]瓶A中上方气体的压强为外界大气压与瓶A中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差,瓶A中的液体面下降,液体产生的压强就减小,所以瓶A中上方气体的压强会增大;
[2]进气管处的压强为大气压强,不变化,进气管到滴壶B之间的液柱高度不变,所以滴壶B中的气体压强在瓶中药液输完以前是不变的,所以药液的下滴速度将不变。【解析】增大不变四、作图题(共2题,共8分)22、略
【分析】【详解】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如图所示:
横坐标:表示分子的速率。
纵坐标:表示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解析】见解析23、略
【解析】五、实验题(共2题,共12分)24、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