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36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一氧化氮(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NO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是()
A.
B.
C.
D.
2、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3、金属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五氧化二钒(V2O5)中钒元素的化合价为()A.一3B.+1C.+3D.+54、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依据是()A.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B.氧气和氮气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C.氧气和氮气的密度不同D.氧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5、绿色燃料物质rm{X}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X+2{O}_{2}overset{碌茫脠录}{=}C{O}_{2}+2{H}_{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rm{X+2{O}_{2}
overset{碌茫脠录}{=}C{O}_{2}+2{H}_{2}O}化学式为rm{X}A.rm{({??})}B.rm{H_{2}}C.rm{CH_{4}}D.rm{CH_{3}{OH}}rm{C_{2}H_{5}{OH}}6、学生在用氯酸钾加热制氧气时,忘了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rm{(}rm{)}A.反应速率变慢,生成氧气的量减少B.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减少C.反应速率变慢,生成氧气的量不变D.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不变7、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
B.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D.向蔬菜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有利于蔬菜生长。
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8、小明设计的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排水法;集气瓶充满水,倒立于水槽中,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口内即可。
B.排气法;瓶口向上,导管口在集气瓶底部,瓶口盖上玻璃片。
C.排水法;瓶口向上,导管口在集气瓶底部并盖上玻璃片。
D.排气法;瓶口向下,导管口在集气瓶底部。
9、下列关于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但可以比较原子的相对大小。
B.由于原子质量数值太小;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C.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一个碳原子质量之比。
D.原子得失电子后质量会有较大改变。
10、根据下列各粒子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离子的是()
A.
B.
C.
D.
11、科学家最近制造出了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2的新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7,这是迄今已知元素中最重的原子,关于该新原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其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ll2
B.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l65;核外电子数为112
C.其原子是碳12质量的277倍。
D.其原子质量与碳12质量之比为277:12
12、规范的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
熄灭酒精灯B.
倾倒液体C.
过滤泥浆水D.
滴加液体1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钡元素的元素符号BA
B.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
C.2H2O表示2个水分子。
D.3Ca2+表示3个钙原子。
14、在天平两边的烧杯中分别注入100g7.3%的稀盐酸;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分别向两盘中投入锌和铁使酸完全反应,若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投入锌和铁的质量可能为()
A.Zn:2g;Fe:2g
B.Zn:5.6g;Fe:5.6g
C.Zn:6.5g;Fe:6.5g
D.Zn:10g;Fe:10g
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在电解水时,若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5mL,则负极会产生____mL的____,该气体具有____性,使用该气体前要先____;电解水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16、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根据仪器图回答下列问题.
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1)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
(2)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17、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标准不同所得分类结果也不同.
。分类分类标准类别一:空气;海水。
类别二:水、氧气、氧化铜从组成物质的种类多少分为______和______rm{垄脵}烧杯rm{垄脷}集气瓶rm{垄脹}锥形瓶rm{垄脺}量筒能用于加热的仪器:
______rm{(}填序号rm{)}不能用于加热的仪器:______rm{(}同上rm{)}根据仪器能否加热来分18、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15%的双氧水(H2O2)制取氧气(装置见图)时;发现反应速度太快,气体难以收集.经科学兴趣小组研究发现,制取氧气时只要取一定质量的上述双氧水,再加入相同质量的水进行混合,就能使制气反应比较平缓,导管口气流均匀;连续,易于收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兴趣小组研究发现,用H2O2制取氧气时,H2O2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好控制在____%左右.
(2)写出用H2O2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
(3)MnO2(不溶于水的固体粉末)是H2O2制氧气反应的催化剂,实验结束后可采用____的方法;予以回收利用.
19、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氮气;③五氧化二磷;④二氧化硫;⑤二氧化碳;⑥食盐水;⑦氖气.请用这些物质的序号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
(2)属于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的是____;
(3)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
(4)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
(5)属于固体的是____;
(6)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4题,共16分)20、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氨的水溶液具有碱性.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______;
实验Ⅱ(如图中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2)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右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
理由是______.
(3)为了展示兴趣小组的工作成果;兴趣小组的一位同学在工作展示会上给全班同学表演了一个魔术节目,道具如图丙所示.
①该节目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棉花团由______色变______色;大烧杯中出现了一株美丽的“铁树”.
②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对此现象加以说明.______.
21、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rm{.}小科对物质组成和结构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归纳;绘制了一张知识网络图.
rm{(1)}图中空白处应填写:______
rm{(2)}在氧、硫、碳、铜四种元素中选择合适的元素,按以下要求各写出一个相应的化学式:由分子构成的常温下为气态物质:______;由离子构成的物质:______.22、将一冰块用细线拴住慢慢地浸入到酒精中,并保持悬置状态rm{(}如图rm{)}在冰块浸入的过程中,台秤的读数将______rm{(}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rm{)}在冰块熔化过程中,容器内液面将______rm{(}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rm{)}台秤的读数将______rm{(}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rm{).(}已知:冰的密度为rm{0.9隆脕10^{3}}rm{kg/m^{3}}酒精的密度为rm{0.8隆脕10^{3}kg/m^{3}}整个过程中无液体溢出rm{.)}23、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水rm{.}请说明下列实验中水的作用rm{.}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电解水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
NO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的略大且极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故选B.
【解析】【答案】收集气体有两种方法: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排水法适合于难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的气体;排空气法有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两种,向上排空气法适合于密度比空气大而且不与空气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适合于密度比空气小而且不与空气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
2、A【分析】【解答】A、若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时;装置内的氧气越来越多,装置内压强大于外面的大气压,水就会沿着a导管被排出,故A说法错误;
B、在给病人输氧时,氧气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这样可以通过水下气泡的多少快慢判断气体的流速.故B说法正确;
C、氧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水里面时会呈气泡冒出,现象明显,很容易判断是否有氧气输出,故C说法正确;
D;氧气经过水里多时;产生的气泡就多;氧气的流速快时,产生气泡就快,因此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分析】此题的装置作用主要是输送氧气,并对氧气润湿,与化学知识没有多大关系,但要注意的是进气的方向,与洗气是相同的,长管进气,短管排出.3、D【分析】【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五氧化二钒(V2O5)中钒元素的化合价为:2x+(-2)×5=0;
则x=+5;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4、A【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工业上氧气的制取,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而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解答】
工业上制取氧气利用了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而分离液态空气的办法得到氧气,故A正确。
故选A。【解析】rm{A}5、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其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rm{.}在化学反应中,从微观上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因此rm{x}为rm{CH_{4}}【解答】A.反应后有rm{4}个氢原子;故选项A错误;
B.反应后有一个碳原子和rm{4}个氢原子;故选项B正确;
C.反应后有rm{4}个氧原子,rm{2}个氧气分子中也有rm{4}个氧原子,因此rm{x}中没有氧原子;故选项C错误;
D.反应后有rm{4}个氢原子,有rm{4}个氧原子,因此rm{x}中没有氧原子;故选项D错误。
故选B。【解析】rm{B}6、C【分析】解: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只能导致反应速度减慢了.
故选C.
二氧化锰在“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中;不是反应物,而是催化剂,它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改变该反应的速度.
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的速率,对反应的生成物及生成物的量都没有影响.【解析】rm{C}7、C【分析】
A;一氧化碳有毒;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且一旦结合就难以分离,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所以正确.
B;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所以正确.
C;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而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有弱的氧化性,所以错误.
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做大棚中的气体肥料,所以正确.
故选C.
【解析】【答案】A;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判断.
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8、AB【分析】
A;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充满水,倒立于水槽中,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口内即可.正确;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瓶口向上,导管口在集气瓶底部,瓶口盖上玻璃片.正确;
C;用排水法收集时;瓶口不能向上.错误;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瓶口不能向下.错误.
故选AB.
【解析】【答案】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9、AB【分析】
A、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虽不是真实质量,但却可以比较原子质量的大小,故A说法正确;
B;根据由于原子质量数值很小;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故B说法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故C说法错误;
D;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可忽略不计,故原子得失电子后质量不会有较大改变;故D说法错误.
故选AB.
【解析】【答案】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
的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进行解答.
10、BD【分析】
A;该粒子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7;粒子为不带电的原子;故A不正确;
B;该粒子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0;粒子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故B正确;
C;该粒子质子数为18、核外电子数为18;粒子为不带电的原子;故C不正确;
D;该粒子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粒子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故D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粒子的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即为带电子的离子.
11、BD【分析】
A;根据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此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277-112=165;故A错误;
B;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元素原子的电子数为112;结合A选项,故B正确;
C、D选项可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进行分析,即:227=可判断C错误;D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解答.
12、AC【分析】解:rm{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rm{AC}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解析】rm{AC}13、BC【分析】
A;钡元素的元素符号Ba;所以A不正确;
B、氧化铝的化学式就是Al2O3;所以B正确;
C、化学式前面加了数字只能表示微观意义,2H2O表示2个水分子;所以C正确;
D、3Ca2+表示3个钙离子;所以D不正确.
故选B;C.
【解析】【答案】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Ba;(2)元素符合或化学式前面有数字只能表示微观意义,如:2H2O表示2个水分子,3Ca2+表示3个钙离子;氧化铝的化学式就是Al2O3.
14、CD【分析】
根据题意;盐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元素的质量:100g×7.3%=7.3g
Fe+2HCl═FeCl2+H2↑Zn+2HCl═ZnCl2+H2↑
5673265732
7.3g7.3g
根据方程式;可知盐酸完全反应时需Fe的质量为:5.6g,Zn的质量为:6.5g;因此A;B不符合题意;
当加入Zn:6.5g时;反应后的质量为:6.5g-0.2g=6.3g
Fe:6.5g时;反应后的质量为:(6.5g-5.6g)+(5.6g-0.2g)=6.3g,天平平衡;
当加入Zn:10g时;反应后的质量为:10g-6.5g+(6.5g-0.2g)=9.8g;
Fe:10g时;反应后的质量为:(10g-5.6g)+(5.6g-0.2g)=9.8g,天平平衡;
故选CD.
【解析】【答案】根据题意;盐酸完全反应,则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略
【分析】
在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体积比是1:2.若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5mL,则负极会产生10mL的氢气,该气体具有可燃性,使用该气体前要先验纯;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水氢气+氧气;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为:10,氢气,可燃,验纯,水氢气+氧气;分解反应.
【解析】【答案】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生成气体的性质分析解答.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二者体积比为1:2;氢气是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凡是可燃性的气体,点燃前都要验纯;根据电解水的反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16、略
【分析】解:(1)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坩埚钳,故答案为:A;
(2)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药匙;故填:G;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胶头滴管.故填:B.
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析】A;G;B17、略
【分析】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空气、海水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水、氧气、氧化铜属于纯净物;根据仪器能否加热来分:rm{垄脵}烧杯rm{垄脹}锥形瓶能用于加热的仪器,rm{垄脷}集气瓶rm{垄脺}量筒不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故答案为:混合物;纯净物;rm{垄脵垄脹}rm{垄脷垄脺}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空气、海水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水、氧气、氧化铜属于纯净物rm{.}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rm{.}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rm{.}根据仪器能否加热来分:rm{垄脵}烧杯rm{垄脹}锥形瓶能用于加热的仪器,rm{垄脷}集气瓶rm{垄脺}量筒不能用于加热的仪器.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有关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rm{.}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解析】混合物;纯净物;rm{垄脵垄脹}rm{垄脷垄脺}18、略
【分析】
(1)设原溶液的质量为X
则X×15%=(X+X)×y
y=7.5%
故H2O2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好控制在7.5%左右.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22H2O+O2↑.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后的残余物为水和二氧化锰,且二氧化锰不溶解于水,过滤是分离固体与液体的操作,故可通过过滤把二氧化锰分离出来.
故答案为:(1)7.5;(2)2H2O22H2O+O2↑;(3)过滤.
【解析】【答案】(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并回答.
(2)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回答.
(3)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时的残余物成分;性质及过滤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回答.
19、略
【分析】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填:②;
(2)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且是有毒气体;故填:④;
(3)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故填:⑥;
(4)氖气属于稀有气体;故填:⑦;
(5)五氧化二磷属于固体;故填:③;
(6)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故填:⑥.
【解析】【答案】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气体的性质与用途;组成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四、简答题(共4题,共16分)20、略
【分析】解:(1)酚酞试液遇显碱性的溶液变红色;遇中性液体不变色.所以酚酞试液由无色变红色.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遇浓氨水变红色;
实验Ⅱ(如图中甲所示):氨分子从烧杯A扩散到烧杯中B;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烧杯B中的现象是酚酞试液变红;
(2)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右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我认为没有必要.因为实验I;实验Ⅱ已做过对比实验.
(3)氨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遇到脱脂棉中的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棉花团由白色变红色,大烧杯中出现了一株美丽的“铁树”.
故答案为:
(1)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色;酚酞试液变红;氨气微粒从烧杯B运动到烧杯A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2)没有必要;实验I;实验Ⅱ已做过对比实验;故没有必要再做实验Ⅲ;
(3)①白;红;②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气分子(或浓氨水易挥发)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判断;酚酞试液遇显碱性的溶液变红色,遇中性液体不变色进行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如何正确的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析】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色;酚酞试液变红;氨气微粒从烧杯B运动到烧杯A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没有必要;实验I、实验Ⅱ已做过对比实验,故没有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能源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洞察分析
- 网络攻击取证技术-洞察分析
- 虚拟现实社交交互体验-洞察分析
- 2025版工业除尘器安装与环保设施运行维护合同2篇
- 艺术与哲学关系研究-洞察分析
- 新型绿色工艺在麦角化合物合成中的研究-洞察分析
- 年度能量系统优化战略市场规划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CEO企业环保与绿色发展战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环沟施工绿色施工技术创新合同3篇
- 谓词自动推理技术-洞察分析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管控研究》
- 餐饮业环境保护管理方案
- 食品安全分享
- 矿山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WPS Office高级应用与设计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
- 造价框架协议合同范例
- 糖尿病肢端坏疽
-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3)》解读课件
- 小学六年级数学100道题解分数方程
- YY 0838-2021 微波热凝设备
- 通信机房蓄电池放电试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