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教版选修4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沪教版选修4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沪教版选修4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沪教版选修4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沪教版选修4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版选修4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以后他又多处题辞,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由此说明秦始皇A.把儒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B.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C.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D.儒家思想在思想争鸣中取得统治地位2、(题文)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A.都对自然科学有较深的研究B.都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推崇C.都曾提出了有关中庸的思想D.都是著名教育家并收徒讲学3、1665-1666年英国发生鼠疫,牛顿回到乡下。在乡下的这两年被认为是牛顿科学生涯的黄金岁月。这一时期,牛顿A.证明日光即白光,由七色光组成B.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提出光的微粒说C.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解释潮汐现象D.制作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考察行星运动4、直至今日,拿破仑的塑像仍随处可见,世界各国对拿破仑的评价不一。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称他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对“世界灵魂”解释最为合理的应是A.拿破仑靠武力征服了世界B.拿破仑曾是欧洲众多国家的主宰C.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影响了整个世界D.拿破仑具有征服全世界的野心5、(俄)普希金在《皇村回忆》中写道,拿破仑是“一个靠诡计和鲁莽上台的皇帝”,他上台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用凶恶的手举起血腥的宝剑”,“马上燃起新战争的可怕烽烟”“人间的灾星出现了”。对此评价,理解正确的是A.普希金对拿破仑发动战争的行为深恶痛绝B.肯定拿破仑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C.普希金作为诗人对拿破仑的评价不具有史学价值D.历史上对拿破仑的评价已成定论,此评价不可信6、“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材料描述的这一理论主要见于A.《共产党宜言》B.《神圣家族》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3题,共6分)7、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都是由孙中山直接领导的。A.正确B.错误8、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是二十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A.正确B.错误9、“无产阶级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马克思的观点。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0、材料:1910年,竺可桢公费留美学习,抱着“科学救国”的信念,他刻苦攻读先进的科学知识理论,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学成之后回到祖国。1920年秋,竺可桢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气象学、地理学等,此后,先后在东南大学、南开大学任教;1928年在南京北极阁筹建气象研究所并任所长,出版了中国第一本近代《气象学》。自此至1936年4月,他还全力创建北极阁气象台的地面和高空观测、天气预报和气象广播等业务,推动全国气象台站建设,培训气象人才,带头开拓气象研究,8年中发表论著约50篇。1937年1月18日,竺可桢出席远东国际气象会议,中国代表受到歧视,竟被排在末席,他立即愤而退席,抵制不公平待遇。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竺可桢在上海的家中迎来了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还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西南交通大学书院网(1)根据材料概括竺可桢对中国气象科学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竺可桢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1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中世纪的学者把政治学和道德;神学密切结合起来;认为国家是适应人的社会天性要求的产物。而人和人的天性是上帝创造的,所以上帝才是国家和政治权威的创造者和主宰。

马基雅维利1469年出生于佛罗伦萨;七岁入学,曾在佛罗伦萨大学受到人文主义学者的古典文学的训练。马基雅维利参与了当时意大利各城邦之间的战争,虽然自己喜爱共和政体但深感只有君主专制才能统一和拯救当时的意大利。他的《君主论》不再从《圣经》和上帝出发,而是从人性出发,将政治和伦理区分开。认为人与人之间经常为追求权利和财富发生激烈斗争,为防止人类无休止的争斗,国家应运而生。书中提到:“为了达到一个最高尚的目的,可以使用最卑鄙的手段”。

在人类思想史上;还从来没有哪部著作像《君主论》这样,一面受着无情的诋毁和禁忌,另一面却获得了空前的声誉。他对人性的假设无法容于基督教文化下的社会,但在他所开启的“人造国家”的理念由霍布斯系统化之后,开创出了近代的政治理论的新篇章。

——摘编自毛里齐奥·维罗利《马基雅维利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问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1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刘秉忠(1216-1274年);邢州人,1248年辅佐忽必烈。燕京发展到元朝时已经缮成为我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刘秉忠认为定都燕京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刘秉忠对新城的地址做了非常精密的测量,不仅利用了新城的自然条件而且还巧妙地利用了该地区内部的太液池、积水潭和高粱河等天然水系。他对都城的布局主要分为以下三重:新城的核心是大内也就是帝王的宫殿所在,帝王的宫殿作为中心。然后从这个中心作为中轴线,第二层是皇城、万岁山、太液池、隆福宫等。宫城的最南面是朝衙,北面是商业区域。内城的设计主要参考了中国古代都城的设计格局,参考了九经九纬的规定,设计了九条南北大街和九条东西大街,各条大街笔直宽阔。刘秉忠对大都城门的设计可谓是匠心独运,大都的外城共有11座城门,这源于周易关于天地之数的理念,使其充满了神秘色彩。

——摘编自殷佰动《中轴线——京城的灵魂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秉忠设计营建元大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秉忠设计和营建元大都的历史意义。1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刊在当年第一期《新青年》杂志的重要位置。《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改良八事这八事的核心便是文学必须采用革命性的文体——白话文。文章同时强调文学必须有感情;有思想。此文一出;便被文学史家郑振铎称为“文学革命发难的信号”,可谓是新文学运动的第一声春雷。陈独秀称之为“今日中国文界之雷音”。不久,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以声援胡适。文章说:“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

——据汪兆骞《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们》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适发起的文学革命得到陈独秀等人支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适倡导的文学革命的意义。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司马迁父子均为太史令,其父病逝前嘱咐儿子:“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秦火之后,“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这给司马迁著书以很大的方便。更重要的,是他二十多年来的漫游祖国、侍从武帝和奉使西南地区的实践经验,调查了许多古代历史传闻和故事,接触了伟大国家现实面貌和当代许多重要人物,并从许多前辈重要人物的子孙后代,得到了从未记载的许多谈话资料。最后《史记》全书有本纪十二、表十、书八、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共一百三十篇,上起传说时期的黄帝,下至于司马迁的时代,上下三千年,五十二万六千字。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司马迁著述出史学名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司马迁的历史贡献。15、拿破仑之言行经西方传教士传人中国后;其形象被人们多维解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拿破仓在位时;兵于外,不顾民间之受害卒致兵败国丧,力竭身亡然其所创之立之典章多有益于国计民生令各国有师其法而忽焉兴盛者后五十年间,欧洲之兴实为开辟以来所未有,可谓欧洲自古以来罕有之英主。

——(英)马恳西《泰西新史揽要》材料二(路易十六)不修政事;国库耗于妃妾,乃议增饷,以补国用。民心不服,正与欧罗巴列国交战,有将军那波伦(拿破仓)者,佛(法)国英雄也。百战百胜,成声大震在诸国之上。

——魏源《海国因志》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提及的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简析这些活动对“欧洲之兴”发挥的作用。

(2)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作者塑造的拿破仑形象。16、章学诚是清代的著名学者,主张将地方志纳入史书的范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地方志简称方志,是记述地方疆城沿革、古迹险要、人物、物产、风俗的著作。章学诚积极提倡编修方志,并参与或指导一些地方的修志工作,形成了一套编修方志的理论。他提出的修志主张有“乘二便,尽三长,去五难,除八忌,而立四体,以归四要”。其中所谓乘二便者:地近易核;时近迹真也。这是说要利用两个便利条件,既然是在本行政区域内的事情,就应当就近核实,以免以讹传讹。所谓尽三长者:识足以断凡例;明足以决去取;公足以绝请托也。这是说编修方志的人应该具备并充分发挥三方面的长处,“识”即是卓识,对体例有正确的认识;“明”即是对所掌握的材料具有清晰的认识;“公”即是具有公正的“志德”,谢绝一切不合原则的请托。——摘编自严昌洪《中国近代史史料学》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章学诚的修志主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章学诚的修志主张。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系列致命的霍乱流行病,使19世纪中叶的伦敦遭遇极大的恐慌。约翰·斯诺(1813-1858)是一位信守经验论的英国医生。他的开创性研究都致力于改善公共卫生。当伦敦苏活区又一次被致命的霍乱袭击时,斯诺开始使用访谈、逻辑推理、图表、地图等方式,收集这种疾病爆发和传播路径的详细数据。他“发现几乎所有的死者都住在布劳德大街的一座水泵周边”,它取水的水井打在一个离污水坑仅有1米之遥的地方,这导致供水中渗入致命的细菌。斯诺撰写了调查报告,最终说服权威机构关闭了这座问题水泵,并结束了这场霍乱。斯诺对水体传染疾病的发现,引发了伦敦市公共供水、排水系统的通盘变革。世界其他城市也纷纷效法伦敦,做出了相同的改进。今天,斯诺以“现代流行病学之父”之名传世。系列致命的霍乱流行病,使19世纪中叶的伦敦遭遇极大的恐慌。约翰·斯诺(1813-1858)是一位信守经验论的英国医生。他的开创性研究都致力于改善公共卫生。当伦敦苏活区又一次被致命的霍乱袭击时,斯诺开始使用访谈、逻辑推理、图表、地图等方式,收集这种疾病爆发和传播路径的详细数据。他“发现几乎所有的死者都住在布劳德大街的一座水泵周边”,它取水的水井打在一个离污水坑仅有1米之遥的地方,这导致供水中渗入致命的细菌。斯诺撰写了调查报告,最终说服权威机构关闭了这座问题水泵,并结束了这场霍乱。斯诺对水体传染疾病的发现,引发了伦敦市公共供水、排水系统的通盘变革。世界其他城市也纷纷效法伦敦,做出了相同的改进。今天,斯诺以“现代流行病学之父”之名传世。——摘编自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约翰·斯诺开展流行病学研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约翰·斯诺开展流行病学研究的影响。

1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1905年,李惠堂出生于香港,受英国足球氛围的影响,自幼酷爱足球,回到广东五华县后,他以院中袖子作足球,苦练不辍,球技大增。1923年,李惠堂参加第6届远东运动会,并获得冠军,国足因此被日媒誉为“铁军”。1936年,李惠堂率队出战柏林奥运会,因经费紧张,球队克服艰苦的食宿条件,沿途义赛募资,最终在柏林奥运会中0:2不敌欧洲劲旅英国队。赛后,欧媒纷纷发文称“中国队水平不亚于欧洲各国”。自此以后,欧洲多国邀请中国队访赛交流。1942年,日军诱逼李惠堂为伪满洲国“十周年纪念”作表演,他几经辗转回到家乡支援抗日,义赛募资,教济民众。1976年,在联邦德国发起的世界球王评比活动中,李惠堂与贝利、马修斯等名将一起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摘编自赵峥《战争与体育:“球王”李惠堂与全面抗战时期的足球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惠堂成长为“球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足球的贡献。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5题,共20分)19、(历史——选修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20、“我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这样我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是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试卷上写下的话。谈谈你读后的感想。21、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古代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标准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和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标准。2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杨度(1874~1931年),早年师从大儒王闿运学习“帝王之学”(辅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勋)。甲午战争后,杨度的思想逐渐趋于维新,两度留学日本,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思想,1907年回国,开设宪法讲座,为王公大臣讲授法律常识,参与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民国大总统,1915年,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提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深得袁世凯赞许,与严复等在北京发起筹安会,推动帝制。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杨度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破灭,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渐倾向革命,先是追随孙中山,为广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报,后积极营救李大钊,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成为中共特别党员,除了提供情报,还以卖字画等方式筹集资金,捐助革命事业。杨度(1874~1931年),早年师从大儒王闿运学习“帝王之学”(辅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勋)。甲午战争后,杨度的思想逐渐趋于维新,两度留学日本,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思想,1907年回国,开设宪法讲座,为王公大臣讲授法律常识,参与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民国大总统,1915年,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提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深得袁世凯赞许,与严复等在北京发起筹安会,推动帝制。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杨度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破灭,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渐倾向革命,先是追随孙中山,为广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报,后积极营救李大钊,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成为中共特别党员,除了提供情报,还以卖字画等方式筹集资金,捐助革命事业。——摘编自黄昊《杨度研究述评》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度富有传奇彩色的主要人生经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杨度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23、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古代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标准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和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标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秦始皇强调礼、等级,强调礼教足以说明他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秦始皇把法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旨在维护封建统治而非单纯的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家思想在思想争鸣中尚未取得统治地位,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D【分析】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著名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故D项正确;孔子不适合A项;B也不适合孔子;C不适合柏拉图思想。3、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65-1666年间,牛顿证明了日光即白光,由七色光组成,A项正确;1672年牛顿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世纪末提出光的微粒说,B项错误;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在1687年,C项错误;牛顿制作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考察行星运动是在1668年,D项错误。4、C【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对后世民法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项正确;征服世界的说不符合史实,排除A;B项不符合主旨的信息,排除B;有野心与“世界的灵魂”无关,排除D。5、A【分析】【详解】

材料“用凶恶的手举起血腥的宝剑”“马上燃起新战争的可怕烽烟”体现的是普希金对拿破仑对外扩张的批判。A正确;B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普希金的回忆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CD排除。故选A。6、C【分析】【分析】

【详解】

“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故选C;《共产党宣言》解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符合题意,排除A;《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的著作,排除B;《资本论》是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不符合题意,排除D。

【点睛】二、判断题(共3题,共6分)7、B【分析】【详解】

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并不都是由孙中山直接领导的。故题目表述错误。8、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是推动20世纪初政治变革的先驱,故题干说法正确。9、B【分析】【详解】

“无产阶级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列宁的观点,故题干表述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贡献:依据材料中“竺可桢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气象学;地理学等;此后,先后在东南大学、南开大学任教”、“在南京北极阁筹建气象研究所并任所长,出版了中国第一本近代《气象学》”、“推动全国气象台站建设,培训气象人才,带头开拓气象研究,8年中发表论著约50篇”等信息可概括得出竺可桢对中国气象科学的主要贡献。

(2)品质:依据材料中“科学救国”、“他刻苦攻读先进的科学知识理论”、“带头开拓气象研究”、“他立即愤而退席,抵制不公平待遇”等信息结合所学从爱国精神、刻苦学习、开拓创新等方面分析归纳他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解析】(1)主要贡献:培养气象人才;创建北极阁气象台;推动全国气象台站建设;长期坚持气象研究;撰写;编著与气象学相关的论文、著作。

(2)精神品质:爱国精神;刻苦学习的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11、略

【分析】(1)根据“上帝才是国家和政治权威的创造者和主宰”“受到人文主义学者的古典文学的训练”“只有君主专制才能统一和拯救当时的意大利”,联系意大利的社会背景分析。

(2)根据“不再从《圣经》和上帝出发;而是从人性出发”“为防止人类无休止的争斗,国家应运而生”“他所开启的‘人造国家’的理念由霍布斯系统化之后,开创出了近代的政治理论的新篇章”概括积极影响;根据“只有君主专制才能统一和拯救当时的意大利”“为了达到一个最高尚的”目的,可以使用最卑鄙的手段。”总结消极影响。

【名师点睛】

第(1)问,根据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概括归纳,进一步联系意大利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背景分析得出。第(2)问,依据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以及材料最后部分分析评价,注意要用辩证地评价。【解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中世纪“君权神授”观念对政治的束缚;意大利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意大利分裂割据的政治现状。

(2)积极:将政治学从神学束缚下解放;抨击君权神授的国家观念,推动近代政治理论的进步;有利于启蒙思想的出现。消极:鼓吹专制和独裁统治;蔑视道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根据题目要求;概括刘秉忠设计营建元大都的特点。题目作答主要需要对所给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根据材料中的“利用了新城的自然条件”“帝王的宫殿作为中心”“他对都城的布局主要分为三重”“这源于周易关于天地之数的理念”相关信息,可知刘秉忠设计营建元大都的特点为:因地制宜,重视利用自然地理条件;具有浓厚的专制集权的政治特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受到了《周易》的影响,充满神秘色彩。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秉忠设计和营建元大都的历史意义;一方面从政治统治视角,实现了对于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有效管控,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有效管理;另一方面,对于北京城的打下来发展的基础;同时,对于城市设计和中国建筑技艺也带来了极大的促进。

【点睛】

本题从刘秉忠设计营建元大都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于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析】(1)特点:因地制宜;重视利用自然地理条件;具有浓厚的专制集权的政治特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受到了《周易》的影响,充满神秘色彩。

(2)意义:有利于控制北方,促进和巩同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动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建筑技艺的发展;为后代北京城的营建奠定了基础,并为历代研究城市布局和设计提供了重要素材。13、略

【分析】本题考查胡适发起的文学革命得到陈独秀等人支持的原因和胡适倡导的文学革命的意义;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胡适发起的文学革命得到陈独秀等人支持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这八事的核心便是文学必须采用革命性的文体——白话文。文章同时强调文学必须有感情;有思想”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以白话文为核心强调文章的感情和思想、为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方式和对新文化运动破除陈旧思想的束缚提供了有力的武器等方面来回答。

(2)胡适倡导的文学革命的意义;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可谓是新文学运动的第一声春雷”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以简朴易懂的形式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推动了文化平民化和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广大民众的思想觉悟等方面来回答。

点睛:本大题基本上属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型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往往材料主题只是一根引线,需要回答的内容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得出,主要是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这一类试题必须明确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题指向教材的哪一部分内容,再看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解析】(1)原因:以白话文为核心,强调文章的感情和思想;为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方式;对新文化运动破除陈旧思想的束缚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2)意义:以简朴易懂的形式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推动了文化平民化和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广大民众的思想觉悟,推动历史的进步。14、略

【分析】【详解】

(1)根据“司马迁父子均为太史令”;“他二十多年来的漫游祖国、侍从武帝和奉使西南地区的实践经验;调查了许多古代历史传闻和故事,接触了伟大国家现实面貌和当代许多重要人物,并从许多前辈重要人物的子孙后代,得到了从未记载的许多谈话资料”等内容可知司马迁著出史学名著的原因主要和史官的家传与责任担当、史料收集与整理的便利条件、实践考察和实地调查、接触许多重要人物、掌握大量新材料等因素有关。

(2)根据“《史记》全书有本纪十二、表十、书八、世家三十、列传七十,上起传说时期的黄帝,下至于司马迁的时代,上下三千年,五十二万六千字”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司马迁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保留珍贵历史记录、丰富中华文化宝库、丰富史学思想、创新史书体例和写作表达等方面。【解析】(1)史官的家传与责任担当;史料收集与整理的便利条件;实践考察与实地调查;与重要人物或其后代的直接接触;掌握大量新材料;体力创新,通史编写,更好呈现历史面貌。

(2)著写《史记》,留下宝贵的历史记录,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在史学思想、史书体例、写作表达等方面,为中国优秀史学传统打下坚实基础;史学精神、文学水准等彪炳后世,影响深远。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第一小问政治活动;据材料一“兵于外,不顾民间之受害”得出拿破仑发动了对外战争;据材料一“然其所创之立之典章多有益于国计民生”得出拿破仓颁布了《民法典》。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一“迄今各国有师其法而忽焉兴盛者后五十年间,欧洲之兴实为开辟以来所表有”得出《民法典》的出现,推动欧美各国民法典的制定;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拿破仑捍卫和巩固了法国大革命成果,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将大革命的思想散捨到欧洲各地。

(2)第一小问形象,据材料一“兵于外,典章多有益于国计民生”可谓欧洲自古以来罕有之英主”得出拿破仓是功勋車著而又好战的英主;据材料二“有将军那波伦(拿破仓)者,佛(法)国英雄也。百战百胜,威声大震在请国之上”得出拿破仓是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解析】(1)主要政治活动:发动对外战争;颁布《民法典》。

作用:捍卫和现固了法国大革命成果;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将大革命的思想散播到欧洲各地;推动欧美各国民法典的制定。

(2)形象:材料一“认为拿破仑是功勋卓著而又好战的英主材料二认为拿破仑是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16、略

【分析】【详解】

(1)主张:根据“章学诚是清代的著名学者,主张将地方志纳入史书的范围”得出地方志属于史书;根据“既然是在本行政区域内的事情,就应当就近核实,以免以讹传讹”得出当地当代史料便于验证;根据““识”即是卓识,对体例有正确的认识;“明”即是对所掌握的材料具有清晰的认识;“公”即是具有公正的“志德”,谢绝一切不合原则的请托。”得出对方志体例要有正确认识、对史料要有判别能力;修志要公正无私。

(2)评价: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从其修志主张内容丰富、扩展史学研究范围、注重修志者品德、使修志有可行的依据、对后世修志的指导作用等角度评析。【解析】(1)主张:地方志属于史书;当地当代史料便于验证;对方志体例要有正确认识;对史料要有判别能力;修志要公正无私。

(2)评价:其修志主张内容丰富;扩展了史学研究的范围;注重修志者品德;使修志有了可行的依据;对后世修志有指导作用。17、略

【分析】【详解】

(1)原因:根据“19世纪中叶的伦敦”;结合所学得出工业革命加快英国城市化进程;根据“系列致命的霍乱流行病,使19世纪中叶的伦敦遭遇极大的恐慌”得出伦敦流行病频发,引发社会恐慌;根据“约翰·斯诺(1813-1858)是一位信守经验论的英国医生。他的开创性研究都致力于改善公共卫生”得出斯诺具有专业医学知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根据“收集这种疾病爆发和传播路径的详细数据”得出英国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

(2)影响:根据“斯诺对水体传染疾病的发现,引发了伦敦市公共供水、排水系统的通盘变革”得出加深了人类对流行病传播途径的认识,增强了防控流行病扩散的能力;根据“世界其他城市也纷纷效法伦敦,做出了相同的改进”得出推动了英国乃至世界各地城市治理变革;根据“斯诺以‘现代流行病学之父’之名传世”得出使斯诺获得人们的赞誉。【解析】(1)原因:工业革命加快英国城市化进程;伦敦流行病频发;引发社会恐慌;斯诺具有专业医学知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英国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

(2)影响:加深了人类对流行病传播途径的认识,增强了防控流行病扩散的能力;推动了英国乃至世界各地城市治理变革;使斯诺获得人们的赞誉。18、略

【分析】【详解】

(1)根据“1905年;李惠堂出生于香港,受英国足球氛围的影响”得出民族危机激发爱国情怀;西风东渐营造足球氛围;根据“他以院中袖子作足球,苦练不辍,球技大增。”得出勤学苦练球技日渐精湛;根据“球队克服艰苦的食宿条件,沿途义赛募资,最终在柏林奥运会中0:2不敌欧洲劲旅英国队。”得出率队参赛获得卓著战绩。

(2)根据“他几经辗转回到家乡支援抗日,义赛募资,教济民众。”得出参与抗日救亡活动;根据材料可得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根据“1976年,在联邦德国发起的世界球王评比活动中,李惠堂与贝利、马修斯等名将一起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得出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根据材料可得出他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解析】(1)民族危机激发爱国情怀;西风东渐营造足球氛围;勤学苦练球技日渐精湛;率队参赛获得卓著战绩。

(2)参与抗日救亡活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四、简答题(共5题,共20分)19、略

【分析】(1)本题据材料一“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据材料二“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从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保证沿海诸省安全等方面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本题据材料三“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载”并结合所学知识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