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能力专题突破09选择题排除法【方法技巧】此法常适用于地理原理、特征、分布、规律等叙述性识记类题目。因为该类题目一般具有叙述不全、半对半错、前后不照应等特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并有一定的难度。排除时先将题干与选项结合推敲,利用已有的或隐含的条件去逐步排除表述有误和不完整的选项,去伪存真,舍弃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错误选项,找到符合题意的正确结论。1.试题特点(1)试题材料或情境涉及地理要素多、要素之间有嵌套关系,四个选项相似,只是有些要素存在差别。(2)试题材料或情境比较陌生,或者是一些体现考生“学习力”的专业性的材料、“新概念”“新名词”“新说法”等。四个选项虽然区分度大,但是不能够很有把握地对照试题材料做出准确的选择。2.解题步骤(1)先判断容易的选项,再判断有难度的选项。(2)排除错误的选项。(3)选择正确的选项。【典题精炼】下垫面与大气之间通过对流(包括乱流)完成输送的热量被称之为“感热通量”。当地温高于气温,热量由地面传送给近地面较冷的空气并促其增热,感热通量为正值;反之,为负值。而下垫面由于水汽蒸发(蒸腾)而向大气传输的热量则被称为“潜热通量”。下图示意1979—2014年青藏高原平均地表感热、潜热通量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春季青藏高原感热通量值迅速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太阳辐射减弱 B.积雪融化 C.地表风速减小 D.云量增加2.推测下列青藏高原的区域中夏季潜热通量最大的是(
)A.藏南灌丛草原区 B.柴达木盆地荒漠区C.羌塘高原高寒草原区 D.昆仑高寒荒漠区【答案】1.B2.A【解析】1.当地温高于气温,热量由地面传送给近地面较冷的空气并促其增热,感热通量为正值,春季青藏高原感热通量值迅速增加是由于地温升高,最直接的原因是春季,气温回升后,地表覆盖的积雪融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降低,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地温上升,B正确。太阳辐射减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温下降,A错误。地表风速减小、云量增加主要影响气温,利于气温上升,感热通量值下降,C、D错误。故选B。2.下垫面由于水汽蒸发(蒸腾)而向大气传输的热量则被称为“潜热通量”,草原区比荒漠区蒸腾量大,荒漠区比草原区干旱,水汽蒸发量少,B、D错误。羌塘高原高寒草原区气候寒冷,蒸发弱,与藏南灌丛草原区相比,夏季潜热通量小,C错误,A正确。故选A。冰壶运动起源于14世纪苏格兰,1998年正式列入冬奥会比赛项目。比赛时两名队员手持毛刷,在冰壶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面,使冰壶能准确到达营垒的中心。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水立方”,经过科学改造,现已华丽转身为“冰立方”,承担了北京2022年冬奥的冰壶比赛项目,也是世界唯一水上项目和冰上项目均可运行的双奥场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利用“水立方”改造成“冰立方”,主要目的是(
)A.减少水分蒸发 B.降低场馆温度 C.减少建设用地 D.降低场馆能耗4.改造后的“冰立方”冰壶赛道环境需要满足(
)A.高温高湿 B.高温低湿 C.低温高湿 D.低温低湿5.改造后的“冰立方”(
)A.分区控温更精准 B.室内湿度更统一 C.分区联通更方便 D.室内风速更大【答案】3.C4.D5.A【解析】3.水立方以前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主要开展水上项目比赛,将水立方改成冰立方,为2022年冬奥会冰壶比赛项目提供场地,对已有场地进行充分合理利用,减少了修建新的建设用地,主要目的是减少建设用地,C正确。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场馆温度等均不是其主要目的,降低场馆能耗也不是其主要目的,且将水立方改造成冰立方,不一定能够降低场馆能耗。故选C。4.根据材料“在冰壶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面,使冰壶能准确到达营垒的中心”可知,冰壶赛道需要冰面光滑稳定,所以需要低温低湿的环境,以保证冰面的光滑,D正确。高温和高湿的环境均不利于维持赛道表面的光滑度,排除ABC,故选D。5.改造后的“冰立方”,在赛道区要控制低温环境,而在观看区温度适宜,推测分区控温更精准,分区的湿度控制也更加精确,而不是室内湿度统一,分区联通更加复杂而不是方便,A正确,BC错。为了保证冰壶项目的顺利开展,室内风速更小,D错。故选A。新疆尼雅河的两岸分布有天然林,属于荒漠河岸带植被,是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某沙漠公路紧邻尼雅河,于1995年建成通车,研究人员发现,公路两侧的植被分化非常明显,且呈现一种规律性变化,目前该公路面临改扩建的需求。下图为公路对地下水的阻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推测在公路的影响下,从河岸向外,植被呈现的规律是(
)A.湿地植物芦苇→耐旱耐涝的胡杨→超旱生的骆驼刺等草本植物B.湿地植物芦苇→超旱生的骆驼刺等草本植物→耐旱耐涝的胡杨C.耐旱耐涝的胡杨→湿地植物芦苇→超旱生的骆驼刺等草本植物D.耐旱耐涝的胡杨→超旱生的骆驼刺等草本植物→湿地植物芦苇7.该沙漠公路在改扩建时可以(
)A.使河流改道以保护公路路基 B.尽量减小公路与河道的距离C.适当使用透水性强的建设材料 D.填埋河道两侧的汇水沟以减少桥涵数量【答案】6.A7.C【解析】6.由公路对地下水的阻隔示意图可知,在公路的影响下,从河岸向外,水分的多少情况发生变化,从河岸向外,水分越来越少,主要在水分影响下形成的植被分布规律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从河岸向外,水分逐渐减少,分布的植被耗水量逐渐较少,耐旱性应逐渐增强,超旱生的骆驼刺等草本植物比耐旱耐涝的胡杨耗水量更少,更耐旱,故推测植被呈现的规律是湿地植物芦苇→耐旱耐涝的胡杨→超旱生的骆驼刺等草本植物,A正确。其他选项排列顺序与事实不符,B、C、D错误。故选A。7.第一小题和材料都说明,公路的修建会影响水分条件,使公路两侧的植被分化非常明显,就像公路把地下水流通的通道隔断了一样,地下水很少部分能通过公路路基,供给公路另一侧的植被,故若该沙漠公路改扩建,则应考虑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适当使用透水性强的建设材料,C正确。其他选项提出的点有些不符合实际情况,不太可能实现,有些和题目没有多大联系,A、C、D错误。故选C。穹状沙丘是一类外形浑圆,平面图形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的沙丘,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馒头,缺乏落沙坡,个体空间分布不规则。穹状沙丘发生在沙源相对较少和复杂风况的环境下,受风况复杂程度的影响,穹状沙丘可由新月形沙丘演化而成,当比较复杂的、各个方向的风吹来后,新月就慢慢被“填满”,并越堆越高,变成馒头形的穹状沙丘。下图为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的巨型穹状沙丘(子图为输沙量玫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形成穹状沙丘的风向特征是(
)A.与沙丘走向一致 B.与沙丘走向相反 C.与沙丘走向垂直 D.风向多变不单一9.图示时段,穹状沙丘的移动方向为(
)A.西南 B.东北 C.东南 D.西北10.推测穹状沙丘移动速度与高度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反比 D.不确定【答案】8.D9.A10.B【解析】8.读材料“穹状沙丘发生在沙源相对较少和复杂风况的环境下”、“当比较复杂的、各个方向的风吹来后,新月就慢慢被“填满”,并越堆越高,变成馒头形的穹状沙丘”可知,形成穹状沙丘的风向各个方向都有,多变不单一,D正确。其他选项不符穹状沙丘的形成,A、B、C错误。故选D。9.读图结合图示方向可知,此时西南向为阴影部分,表示沙丘陡坡。一般情况下,迎风坡受风的影响,沙子渐渐堆积,坡度较缓,因此此时吹东北风。穹状沙丘的移动方向与风向一致,故移动方向为西南,A正确。其他选项方向表述与题目所给材料不符,B、C、D错误。故选A。10.当比较复杂的、各个方向的风吹来后,新月就慢慢被“填满”,并越堆越高,变成馒头形的穹状沙丘。当穹状沙丘高度较高时,受重力影响,不易受风的影响出现移动,移动速度会降低,故测穹状沙丘移动速度与高度呈负相关,B正确。其他选项与推测不符,A、C、D错误。故选B。图为2022年1月1日20时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天气系统M(
)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地区洋面 B.给途经地区带来大风和暴雨天气C.中心常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 D.移动路径受控于东澳大利亚暖流12.该日,霍巴特(
)A.天气晴朗,紫外线强 B.天气寒冷,降雪量大C.大风扬沙,污染严重 D.多云转阴,吹偏北风【答案】11.B12.D【解析】11.图中天气系统M中间气压低,是低压,有热带气旋,位于南半球,不是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地区洋面,A错误。热带气旋给途经地区带来大风和暴雨天气,B正确。中心常用遥感卫星,通过遥感图像大致定位,C错误,移动路径受地转偏向力和大陆影响,东澳大利亚暖流基本对其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12.该日是1月1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是黑夜,不会天气晴朗,A错误。1月1日是南半球夏季,天气不寒冷、没有降雪,B错误。霍巴特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不会大风扬沙,C错误。该日,据等压线判断,吹偏北风;霍巴特位于低压槽附近,可能有暖锋过境,多云转阴,D正确。故选D。鲍鱼生长对水温要求苛刻,最适宜水温在12℃至25℃之间。2004年开始,山东荣成和福建莆田合作开展鲍鱼南北转场、冬夏对调养殖合作,鲍鱼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一只2.2厘米鲍鱼苗半年内可长到4.5厘米,鲍鱼生长期由24个月缩短至18个月,成活率近90%,产量大幅提高,同时改善了品质尤其是口感。下图为山东荣成和福建莆田地理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鲍鱼南北转场、冬夏对调养殖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消费市场 B.提高鲍鱼产量 C.降低生产成本 D.增加鲍鱼收益14.鲍鱼转场采取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A.海运 B.航空 C.公路 D.铁路15.鲍鱼从福建转场至山东的时间可能是(
)A.2月 B.4月 C.8月 D.10月【答案】13.D14.A15.B【解析】13.2004年开始,山东荣成和福建莆田合作开展鲍鱼南北转场、冬夏对调养殖,避免了海水温度过低或过高影响鲍鱼生长速度。这种“候鸟式”养殖,缩短了鲍鱼养殖的周期,提升了养殖收益,D正确。没有扩大消费市场;成本提高了;提高产量不是主要目的,A、B、C错误。故选D。14.山东荣成和福建莆田地理位置图可知,临海,可以走海运,鲍鱼转场采取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海运,运量大,运费低,A正确。航空成本高,运输物品体积小,B错误。公路、铁路还要保证鲍鱼成活的问题,C、D错误。故选A。15.福建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特点是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夏季气温更高,5-6月为梅雨时节,7-9月是台风季,故临近夏季且在梅雨到来之前转场山东更有利于鲍鱼的生长。B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A、C、D错误。故选B。2005年,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敦德布拉克洞穴内发现了关于滑雪的岩画——考古学家推测其绘制时期为公元前1-3万年的旧石器晚期。岩画清晰反映了阿勒泰居民脚踏毛皮滑雪板,手持雪杖进行狩猎的过程(下图)。新疆阿勒泰地区因此被认定为“人类滑雪起源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敦德布拉克洞穴岩画历经上万年得以保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烈 B.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C.洞穴内部,气象要素稳定 D.降雪多,长期积雪覆盖17.阿勒泰地区的雪板滑雪起源早,但现代滑雪运动发展却较慢,其主要制约因素是(
)A.雪质 B.位置 C.市场 D.积雪期【答案】16.C17.C【解析】16.该地区气候干旱,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风化、风力侵蚀等会比较强烈,不利于岩画保存,故A错误;敦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所在汗德尕特蒙古族乡地势以山地为主地形呈盆地状,北高南低,其中北部山区海拔1000~2500米,南部汗德尕特河中下游海拔800~1000米,境内最高点位于胡尔埂山,海拔2500米,最低点位于达布勒哈特河谷,海拔700~800米,敦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位于河谷地带,海拔并不是很高,故B错误;洞穴内部,空气流通较弱,气温、湿度等变化小,气象要素稳定,有利于岩画保存,故C正确;此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有降雪,很多区域夏季积雪会融化,而且雪的相态变化会破坏岩画,故D项描述错误。综上,答案选C。17.新疆北疆阿勒泰的雪,密度适中,雪质蓬松,雪色皎洁雪质好,更适宜人类滑雪,故A项错误;阿尔泰山呈现的是西北-东南走向,因而巨大的山体将大部分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阻挡在了外面,再加上阿尔泰山形态丰富,坡度适中,这里风力不大,但雪量大,适合滑雪,而且附近交通便利,容易到达,不偏僻、距离客源市场较近,故B项错误;现代滑雪属于高资金投入的运动,在欧洲等经济发达地区开发状况好、发展迅速,在我国由于人们的经济水平和个人喜好等国内现代滑雪市场需求小,发展相对缓慢,故C正确;阿勒泰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寒冷气候,冬季平均温度可以达到-20℃,零下的时间更是长达半年之久,一年之中,差不多有5个月都在下雪。,雪期长,不是制约因素,故D项错误。综上,选C。为了揭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对降雨响应特征,研究人员在某地选取薏仁地、花椒地、金银花地、山豆根地进行土壤水分监测,得到了小雨、中雨、大雨、暴雨4种降雨事件中各植被土壤水分补给特征(如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降雨事件惹仁花椒金银花山豆根有效补给量/mm补给效率%有效补给量/mm补给效率%有效补给量/mm补给效率%有效补给量/mm补给效率%小雨4.953.33.234.87.151.94.549.3中雨1166.37.947.61060.28.752.4大雨1549.310.534.512.139.81548.9暴雨24.823.320.419.226.424.820.919.6均值13.948.110.53413.944.212.342.618.在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特征时,下列关于实验样地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样地坡位、坡向、坡度要有显著差异 B.样地坡位、坡向、坡度需要基本一致C.样地面积大小,土壤质地要基本相同 D.只考虑植被条件,与其他因素无关19.实验数据表明,在不同降雨事件中(
)A.小雨对土壤水的补给效率最大 B.中雨对土壤水的补给量最小C.大雨对土壤水的补给效率最小 D.暴雨对土壤水的补给量最大20.在农业活动中,可适当减少灌溉量的是(
)A.薏仁地 B.花椒地 C.金银花地 D.山豆根地【答案】18.B19.D20.A【解析】18.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地理事物的影响时,通常采用控制变量法。本题研究的是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特征,故要保证对该研究有影响的其他因素一致,采用得到准确的研究成果样地坡位、坡向、坡度均会对该研究有影响,应保持一致,A、D错误,B正确。样地面积大小对该研究影响较小,故不需要基本相同,C错误。故选B。19.结合表格可知,中雨对土壤水的补给效率最大,A错误。小雨对土壤水的补给量最小,B错误。暴雨对土壤水的补给效率最小,C错误。暴雨对土壤水的补给量最大,D正确。故选D。20.由表格可知,各植被土壤水分补给均值最大的是薏仁地,表明同等降雨条件下薏仁地的土壤水分较多,可减少灌溉量,A正确,排除B、C、D选项。故选A。4.减轻了水土流失,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河流含沙量减小,水质变好。某研究小组对我国某山地调查研究时,制作了该山地的垂直带谱表。发现其植物群落乔木层林木的树高和胸径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现出“单峰型”分布格局。下图示意某山地的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1.与该山地所在地区地理位置最接近的是(
)A.横断山区 B.秦岭 C.两广丘陵 D.冈底斯山22.西坡各植被类型乔木层林木的树高和胸径的最大值分布(
)A.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