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长城和运河》教案 (一)_第1页
2024年《长城和运河》教案 (一)_第2页
2024年《长城和运河》教案 (一)_第3页
2024年《长城和运河》教案 (一)_第4页
2024年《长城和运河》教案 (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长城和运河》教案

《长城和运河》教案1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为壮观,

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

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TB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

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

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7、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8、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9、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0、指导朗读。

(1—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1、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2、指名读,生评议。

13、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E殳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痛: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

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TB分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

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长城和运河》教案2

教学目标:

L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把课文中的插图制成幻灯片或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

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自读故事,初步感知。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自渎课文,勾画、批注

三、理清脉络,精读感悟

一、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3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

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

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5祖先该怎么理解?

6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7.指导朗读.

二.精读第二部分

L导读.

2.讲读.

Q)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

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匕戚: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

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ft®:

f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匕瞰: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将第TB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2指名读,生评议.

3齐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1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2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3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4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5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

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学生收集整理。

板书设计

长城不朽诗篇

15、长城和运河

劳动人民的智慧

运河动人诗篇

课后反思

《长城和运河》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趣

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师出示课件,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杭州

教师检杳学习效果。

(1)出示I司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

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

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

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

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降: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了什

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T卖,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

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

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配乐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L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汇报并质疑。

3、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长城和运河》教案4

[教学要求]

L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同学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俺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象巨龙,一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不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

2.教师检直纠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Q)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发明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时,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

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发明: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螂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俺的眼前.

俺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Y(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月

5自身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诗篇.一不朽"有哪

8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10"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12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泻"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4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5指名读,生评议.

16齐读.

五.安排课堂作业

L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L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局部.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局部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局部,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⑵匕陵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局瘫构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身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一致?

6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7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

8同座可分两大局部互读,互楼U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局部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11读两局部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俺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安排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长城和运河》教案5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充分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预习的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

二、小组准备: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分配给你们的任务准备一下,练一练,3到5分钟的时间,一会展

不给大家。

三、小组展示:

1、教师评价各组6号听写生词情况。

2、同学们,通过预习,你觉着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怎么样,从课文中哪里看出?下面请

同学们读一读有关语句,谈一谈你们的认识和感悟。

一组同学感情朗读1自然段,谈对万里长城的认识及自己的感受。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

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二组同学感情朗读2自然段,谈对京杭大运河的认识及自己的感受。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

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3、这是课文中介绍的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谁能结合你课下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万里长

城和京杭大运河的了解。

三组同学介绍的万里长城。

四组同学介绍京杭大运河。

4、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如此伟大的工程,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多么自豪啊!谁能通过朗读把

你的自豪感表达出来?

五组同学感情朗读。

六组同学比赛感情朗读。

5、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如果能够感情背诵就更好了。

七组感情背诵。

八组展示第一节的默写。(先背诵,后检查写的对错)

九组展示第二节的默写。(先背诵,后检查写的对错)

十组展示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图片,写的一段话。

十一组展示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

十二组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诗歌(课前板书,展示时自己读后再组织大家读)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两项伟大的工程——长城与运河。其实我们的

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那真是举不胜举。我们的祖先太伟大了。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多么的自豪!

让我们再来一起自豪的背诵一下这首诗。下课!

《长城和运河》教案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3)

指名理解词语(4)齐读出示的词语(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

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

1、2节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

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你从哪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引

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

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引读:运河

像(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你能把这两句

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一?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6)

朗读全文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曲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奇迹(像巨龙)动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市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运河一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长城和运河》教案7

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学习语文

开学第一课一《长城和运河》,要让学生了解万里长城之雄伟、京杭大运河之壮丽、中

华民族祖先之聪慧,我便带了学挂图、生字卡片走进了室:

师:在我们,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穿行与东西,另一个像绸带,连接着大陆南北,

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生齐答:长城、运河。(通过预习,孩子们早已知道了她们的名字)

师:看看图,结合你的预习内容,说说长城或者运河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出示学挂

图,指导观察,意在让孩子们感受到长城与运河雄伟、壮丽的特)

生:长城很长!

生:运河也很长!

……(对于孩子那简单的回答我并不满意)

师:能不能说得具体一些呢?

生:长城像一条巨龙穿行在大地!

生:运河像一条飘落在大地的绸带!

……(请了几个孩子,都是拿课文中的原话来回答!对于长城的雄伟、运河的壮丽并没有自

己的体会。不禁有些失望!)

我想:也许是初读课文吧,学生对文本内容还不能彻底的感悟!于是乎,我和孩子们一起品

读了课文!学完课文后:

师:谁来说说,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奇异。(还是有些失望)

师:奇异具体表现在哪里?请大家看看图,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生:长城接连不断,连绵起伏,像一条长长的龙。

师:你讲得真生动!她……还像什么?(生兴高采烈地看图)

生:像一条游动的蛇。

生: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大街!

师:太短了!(学生敞开思路,各抒己见。)

生:像一条游动的大蟒蛇。

生:像一条穿行在大地的高速公路。

生:像飞机划过天空留下的一条白色的丝带!

……(这时,孩子门的脸神采飞扬!我想:这时他们才是真正体会到的长城之奇异!)

师:你们的想象太精彩了!但我觉得还是像"巨龙"好,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理由!

生:(沉思,翻开书本,再次阅读文本,观察插图,寻找理由,这无疑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反思

我们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农村,许多孩子并没有见过长城和运河。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只有宽

阔的街道、田间的小河……而这些与长城和运河又差之千里,学生对长城和运河的直观感受唯有

从书本的‘插图中去获取!但是插图又未能尽显其风姿,学生从单纯的语言文字中又很难体会到

其雄伟、壮丽,更难以激发真正的喜爱之情,更别说是产生互动,故学中感觉十分之遗憾!我们

的材中有许多类似的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的学内容,我们师不妨宽容一些,不要急着加以否定,

让孩子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学语文,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进行表达!可能把长城比

作街道、高速公路并不合适,但是在孩子们的世界里,那是感受新事物的又一方式!

在我们的学中,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想想,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十分和谐、愉悦

的氛围中,让学生自谈、自探、自创、自得、自乐。在课文学活动中,让他们在敢想敢说的空间

里长大,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自然会水到渠成!

《长城和运河》教案8

一、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用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

民族自豪感。

二、学习重点:

我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三、学习难点:

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四、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作者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看?

3在作者的眼中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4.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5.文中运用了什么问句形式和修辞手法?

(三)自主学习,多元选择

1.速读,了解课文,圈点疑难。(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2.细读,疏通文意,小组内讨论交流。(读通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和语气。

3.研读,深入分析,总体把握(分析理解课文)分析解决问题。

4.创读,独特感悟,情感升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课文,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个人朗读:挑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或一句话,为什么喜欢?

2.根据课文中的,插图说一段话

3.组之间赛读:声音、动作、表情、各组学生的注意力。

4.比赛背课文

(五)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

那些人间奇迹?(布达拉宫、故宫、苏州园林、兵马俑)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点明中心主旨)

(六)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完成快乐导航剩余部分,组长批改,及时矫正。

《长城和运河》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法泳J,有感情地读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

现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结合自己直找的资料说说)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句,结合上下文或理解其意思。

(3)思考: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看?

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2、检查自学效果。

Q)出示词语,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

(3)结合自己的读书理解说说作者的观察点及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

是什么样的?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部分内容。

2、比较句子:

一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看插图或动画体会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

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TB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四、布置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⑵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

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

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4、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5、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6、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

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

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

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

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6700千米1747千米

像巨龙像绸带

连绵起伏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伸向天边

人间奇迹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

《长城和运河》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同学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趣

1、师:俺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课件,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时,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

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发明: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凝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f奇异的景象出现在俺的眼前。

俺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自身的话说

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

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第二局部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局部,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

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痛: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

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局部结构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身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

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局部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

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配乐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汇报并质疑。

3、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L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交。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奇迹长城一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一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像绸带)

《长城和运河》教案11

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驾驶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

2、男女分角色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要求比较一、二部分有什么共同之处。交流,介绍

这种方法在诗歌中叫做"反复"

精读课文

过渡引入: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呢?

学生起齐读相关部分。你从哪儿看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引读——(奇异的

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o这景象很奇异,这一句该怎样读?指好这一句。

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交流。出示有关长城的'图片。

远远望去,长城像什么在大地上?指导说话(长城像巨龙一样盘旋在大地上。……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相机板书: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引说: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它是一指导说话。指好这两句话。

试背。

启发思考:读了这两句话,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理解"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

过渡:万里长城是这样的雄伟、壮丽,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运河的奇异表现在哪儿?

引读:运河像……及时板书: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风景秀美)你从那些词可以看出?

及时板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一,南到一,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介绍:"京杭大运河"是运河的全称。再读这两句,试背,思考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作者把“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你知道

吗?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可见中华民族的祖先一?师生对答末两句。

指导朗读全文。先欣赏配乐朗诵,再让学生练习朗读。

练习背诵

结合板书,回顾课文内容,尝试背诵。

课堂练习

P11第四题指导说话。

附板书:

2长城和运河

长城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山海关)西(嘉峪关)

运河绸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北(北京)南(杭州)

《长麻口运河》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品析两个小节的词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基本常识,体会它们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

彖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难点:通过诵读感悟,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搜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2、同桌间互相检查、订正。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感知课文。

录音机范读,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感,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a、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呢?

b、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学生从课文里找出相关的句子。

欣赏描写“长城"奇景的句子,指导有感情朗读。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观,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⑴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这句话中,"巨龙"是指什么?为什么用巨龙来比喻长城呢?长城有

多长?

(2)穿行在大地间的长城有什么特点呢?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引

导学生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3)在作者眼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看到这样的景象,你的心情会怎样?(激动、兴奋)

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读诗的前四句。(教师指导朗读,要读出惊喜的语气来。)

(4)出示地图让学生找找山海关到嘉峪关所跨越的省市,深化学生对长城"长"的特点的体

悟。

⑸课文里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这里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拟人)这里为什么

说是不朽呢?你是怎样理解不朽的?

3、了解长城的建筑、作用、规模等方面的资料,增强民族自豪感。

这样一座前看不见头,后看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需要多少人去建筑?又需要多少条石和城语?

当时,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

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你们说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是不

是人间"奇迹”呢?这奇迹是谁创造的呢?(我们的祖先)面对如此勤劳、智慧的祖先,你们想对他

们说什么?(赞美祖先)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来赞美咱们的祖先。齐读最后两行诗。(带着敬佩和自豪

的语气)

三、自学课文第二节

1、同学们,长城留给我们的是高大、雄伟、壮观的景象,而京杭大运河会给我们带来怎样

的一种感受呢?请同学们各自读课文第二节,然后结合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在小组交流

讨论,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举钿问。

2、学生分小组自学。老师适当进行个别点拨。

3、全班结合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着重体会运河如"绸带漂落大地"的美景,了解运河的

基本常识。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开凿运河所付出的艰巨劳动。

4、朗读第二节。

(1)各自练习朗读。

(2)指名感情朗读。

(3)同桌间互相品读。

四、总结深化

1、指导学生熟读’背诵课文。

文章两部分的读法完全一样吗?(第一部分应该略显庄重,第二部分应略显欢快)

Q)从形式和内容上把握这首诗歌的层次和特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长城"、"运河"是中国的两大奇迹,本文仅仅是赞美了它们吗?

总结:"长城"、"运河"是我们祖国的两大奇迹,但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如故宫、圆明

园、秦始皇兵马俑、三峡工程等。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和搜集相关的文章及资料。

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长城(雄伟、壮丽)

人间奇迹运河(秀丽、动人)劳动人民创造

课后反思:《长城和运河》一文中所描述的两大中华奇迹,本班多数学生只是闻其名,并没

有观光过,所以,对长城的雄伟壮丽,运河的秀丽动人无法感受到,对于它们修筑的历史背景,

修筑过程及其作用更是一无所知。所以我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图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

凭借有关长城与运河的资料,美读成诵,让学生感悟长城的雄伟壮丽,运河的秀丽动人。

《长城和运河》教案1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及相关词语。

3、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4、了解长城、京航大运河的简单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读文,感悟;学习相关生字词。

教学准备

有关运河和长城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运河和长城的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简介运河和长城的有关知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相互

防御,在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匈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方长城予以修

缮,连贯为一,俗称"万里长城"。明代18次修筑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约6700

千米,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2、板书课题2、长城和运河

二、指导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录音示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感受范读的语调、语感。

2、学生反复练习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将课文读清楚、读明白、读薪人

3、对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检有自读

(1)指名分两部分读。及时正音。对生字可从字的音、形、义等方面去识记,让学生口头

组词,体会字词意思。

驾(驾驶)(驾御)(驾车)折(折纸)(曲折)(打折)

嘉(嘉奖)(嘉宾)(嘉峪关)谱(谱写)(歌谱)

(2)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3)分角色指名读课文。多种形式指名读课文,直至读通顺、读流PL读明白。

指好有关句子

我德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旗的眼前:像/

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

的诗。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三、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

嘉:区别于"喜",将下面的"口"改为"加"第九画横要长。

朽:左右结构,右边是横下竖折折钩,横和木旁的横平齐

蜿:区别于"碗",第十三画是横折钩。左窄右宽。

边指导边示范。

学生在练习册上描红练写。强调握笔姿势和坐姿。

《长麻口运河》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正确流flk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比喻句。

4、增强民族自豪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