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赠汪伦》教案_第1页
2024年《赠汪伦》教案_第2页
2024年《赠汪伦》教案_第3页
2024年《赠汪伦》教案_第4页
2024年《赠汪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赠汪伦》优秀教案

《赠汪伦》优秀教案1

[设计理念]

着眼新《语文课程规范》提出的:丰富同学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同

学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拓展同学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和"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僮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

发自身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同学跟着教师善写。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和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

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

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涮K花潭时,当地

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同学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同学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同学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读通)

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干

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

2、课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十、朗诵想象。

要求同学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曝板出示)

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

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

三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

十三、发明性写一个和同学或亲人送别的篇段,能写成诗歌形式的,就写成诗歌形式,不能

写的。仿照译句写一个片断。教师朗读上一学年一同学模仿《赠汪伦》写的一首诗:

赠外婆

吴岑岑

岑岑乘车将欲行,

忽闻窗边叮咛声。

秋时朝阳暖如火,

恰似外婆送我情。

十四、同学开始作业.

《赠汪伦》优秀教案2

教学目的:

1.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达到会背,会默写。

3.欣赏李白的诗(4浮生必背古诗中的)o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写好的书法作品:李白的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画故事引入,激起兴趣

1.出示图画,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录音:有关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和《赠汪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二、自读自学,领悟诗意

1.检察预习,你查了什么资料,了解了什么知识?

2.自读古诗,说说读懂了哪些内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连起来说说诗意。

5.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怎么写的?你从哪里体会出李白和汪伦的情

谊深?

三、感情朗读,理解背诵

配乐有感情朗读,提高兴趣,体会感情。

四、表演诗意,创造理解

表演诗中描绘的场面,创造性地理解古诗,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扩大阅读,欣赏古诗

先回忆学过的李白写的诗,感情朗读。

然后欣赏小学生必背古诗中李白的诗是老师事先写好的书法作品扩大阅读面激起兴趣,

为课后题奠定基础。

(附课后选做题举办一次书法比赛。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写成书法作品比一比谁写得好。)

《赠汪伦》优秀教案3

教学设计:

《赠汪伦》是一首千古传诵的送别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了

古诗教学新的尝试,把《大纲》要求掌握的另外6首送别诗,归纳整理,并提供相关图画及重

点词语的解释,以一带六扩展阅读,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量,并让学生自由选择学

习方式和内容,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授课地点:计算机教室

教学目标: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根据喜好选择一首送别诗,自学并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①古诗趣背复习;②《赠汪伦》诗句;③自学提示;④《赠汪伦》意境动画演示;⑤送别诗

6首;⑥学习提示。

学具(课件)

①《赠汪伦》诗句和重难点名词注释;②古诗学法概括;③扩展自学送别诗6首(图文加

重点词语解释).

学习方法:1.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生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师提供学法和学习资料,点播助学、培养能力。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利用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自学互助。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

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出示[课件一]

1.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泥融飞(燕子)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号)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鹉鸣(翠)柳

千里(黄)云(白)日嚎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3.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声语)②白发三千丈③(举头望明月)

恐惊天上人(缘愁似个长)低头思故乡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⑤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

我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学生简介李白的生

平)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一《赠汪伦》。

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学

生交流有关资料)

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在这本《中国名胜大辞典》中,我知道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

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内容简介]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

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

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

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

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

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

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

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

一《赠汪伦》。

[设计意图]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古诗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潭字:学生边说记忆方法,教师边板书,并用红色笔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两个竖,而

不是西。

[设计意图]中年级识字教学虽不是重点,但对难记的字教师必须强化,帮助学生记忆。

③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

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

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

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师:有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

么关系?(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有疑问却不知如何表述,或有些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

学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传统的要你学改变为我

要学,营造了师生之间的民主氛围,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师小结: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一情深),是啊!纵然到L花潭的水再

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设计意图]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

成诵。

4.配乐背诵出示[课件四]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

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一指读--评读)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5.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四、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

别诗,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了6首,供你们自学欣赏,请你选择其中一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

学习。

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

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别董大》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

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2.汇报学习成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设计意图]整首诗的学习采用自学一初步理解、释疑-加强理解,诵读一体悟诗情,背诵一

积累语言四大步骤,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便于进一步扩展学习。学生汇报时,其他学生边看边

听,既培养了认真倾听的习惯,又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

五、引导课外练习.

这节课先交流到这里,语文课外活动时再继续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外结合,引起学生的思考,为进一步学习

打下基础。

《赠汪伦》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认"赠"等6个生字,会写"舟、乘、汪“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珍惜友情。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珍惜友情。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古诗,导入新诗。

板书课题,教师范写"汪"字,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汪"字作为本课要写的生字,它又在题目中出现,在板书课题时就让学生

掌握写法。

(课件显示《赠刘景文》)齐读,找出两首古诗题目的共同点.理解"赠"是"送"的意思,

理解课题《赠汪伦》即李白写一首诗送给汪伦。

『设计意图』:从复习古诗入手,不仅加深对古诗的记忆胚理解"赠"就是"送"的意思,

在不知不觉的读中,学生就明白了题目的意思

2、激趣.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我国古代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刃降白为什么要写一首诗送给汪伦呢?他

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吗?大家要是把这首诗读得又准确又流我就讲个有趣

的故事给大家听.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通古诗,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充分蟋口是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基础,切忌走过场,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自

主阅读,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三、学习要认的字(课件显示生字)

1、指名读.(评读)

2、小老师带读。

3、开火车读。

4、齐读.

5、去拼音读。

『设计意图」: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要认的字,为更好地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

能力垫定了基础。

四、品读古诗,体会古诗的真情实感

1、讲故事。

古诗的背景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美酒和美景给了他无穷的灵感,写出了

很多千古名句。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

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

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

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夕隋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

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

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

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

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设计意图』:给学生讲一个简短的古诗背景故事,能让学生更易地理解诗意.为下面的教

学环节做好铺垫。

讲完故事师顺势范读。

齐读古诗.

2、品读第一行。

⑴指导看书本上的插图,问:船上的是谁?岸上的是谁?你是从哪行诗看出来的?指名答。(课

件显示:李白乘舟将欲行)

『设计意图』:T国图就是一个故事,一幅图就是一篇文章,指导学生看图,有助于学生自

主理解诗意。

(2脂名读.齐读.

(3)指导写字。(乘、舟、汪)

A、了解词语"乘舟",并给"乘、舟”另外口头组词。

B、师让学生观察了解"乘‘是"禾"与"北"的‘巧妙组合,再范写"乘"字;学生说"舟"

字的笔顺。

C、学生在书本西红、写字。

D、评价。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每节课都让学生写一写,但不要写得太多,根据本节课设计

的内容,故写三个生字。让学生观察生字??"乘",感受汉字的妙处,激发学生喜欢汉字,

主动识字的愿望。由于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故在指导书写中,师范写最难的"乘"字,生说"舟"

字的笔顺,“汪”字放手让学生观察去写,这体现了一个从难到易的教学过程.

⑷学习"欲”字,说一说记住"欲”字的方法。说说李白乘舟将要干什么?

(5)李白将要走了,他与汪伦相见恨晚,刚结下深厚的友谊就要面临分离,你说他的心情会

怎样?用上这样的心情读读这一行.(指名读,小组读。)

(6)这时李白心里会想些什么?把李白的不舍之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李白将要离开的另附不舍之情。通过不同方式反复朗读,

在听和读中让学生理解、鉴赏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个人情感。

3、品读第二行。

Q)汪伦是用什么方式为李白送SU?指名答。

(2)(课件出示:忽闻岸上踏歌声)指名读,齐读。

(3)学习"踏"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踏"字,什么是踏歌?

(踏歌是古代的一种舞蹈,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边歌边舞的一种歌舞形式。)

(4)练习.理解"闻"的意思.从这行诗看,应该选哪个?

(课件显示)闻:()A用鼻子闻B有名望的C听见

(5)汪伦用这种隆重的方式为李白送行,从这里可以感受到汪伦对好友李白的感情怎样?试着

读出你的感受。(指名读,男女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

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赠汪伦》优秀教案5

《赠汪伦》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游览泾县召B花潭时,当

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全诗语言自然质朴,

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

本课以“理解诗句,想像诗境,体会诗情”为教学重点。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性、实践性、

整体性”和"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学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新秩序,真正使同学做到"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主要尝

试有: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读,理解诗意。

2、通过关联词语和句式训练,深入理解诗句,体会表情达意的方法。

3、课内插入课外阅读资料,扩充阅读信息,破疑解难,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自由寻找合作伙伴,再现友人离别时依依惜别的局面。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5、引导同学有找、搜寻、扩展相关资料,有感情诵读古人离别诗,积累语言,积淀情感,

进行再创作。

一、系统归纳,温故引新

上课伊始,出示李白画像,接着提问从入学到现在你们都学过李白的哪些作品?课外还读过

他的哪些诗?自然引出新课.这样,便将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起来,对李白诗作了较为系统的归

纳小结。

二、学法迁移,自读自悟

首先,指导同学根据文中注释和字典讲解词义,然后运用以前学过的"连词解句意"、"调

换词序解句意”等方法理解诗句.同时把不懂的地方在文中标注出来,最后上台汇报自学情况。

抓住"踏歌”这一同学难于理解的词语通过两组节奏不同的儿童歌曲协助同学领会"踏歌”的

艺术形式。

(多种形式的唱、听、说,以达SU学科的有机整合。)

三、资料补充,突破难点

诗歌是高度凝炼的语言,要想体味其深层内涵,必需填补其中空白,空虚完善诗歌的内容。

这样才干进一步体会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因此,教师需在此处布置一段小插曲,请同学

屏幕阅读,同时配乐: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已听说汪伦是一

个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

"‘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

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哈哈大笑说:"I翩K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广

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

然后提问:"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情谊,还表示在哪里?"

(这样不只扩展了阅读,而且激发了继续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同学对李白和汪伦

之间友情的深层认识•有了这一基础再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和汪伦送我情”就容易多了。)

教师可进行如下设计: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没有,这是作者的一种假设。那么跟下句连起来,用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