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单元卷】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四)(含答案)_第1页
【核心素养单元卷】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四)(含答案)_第2页
【核心素养单元卷】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四)(含答案)_第3页
【核心素养单元卷】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四)(含答案)_第4页
【核心素养单元卷】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四)(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素养单元卷】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四)(含答案)/让教学更有效____________精品|语文学科

第三单元核心素养卷(四)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等级

得分

积累运用。(41分)

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8分)

(1)瞧,学校操场的北墙上满是爬山虎,那叶子是nèn绿的,在墙上铺得很

jūnyún_____________,没有chòngdié___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2)蟋蟀不利用现成的dóngxué___,它的shūfu

的zhùzhái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tīng一直到

wóshì_________________。

2、看图写词语。(3分)

这幅图描绘的是庐山美景,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

些含有“山"字的四字词语?请试着写出三个: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让你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图

中的庐山,你会选择哪些?请试着写出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题。(16分)

(1)下列词语中,“题”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题西林壁B.题词C.练习题D.题写

(2)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是哪一项()(2分)

它用前足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A.搬扒踏推B.推搬扒踏C.扒搬踏推D.扒推踏搬

(3)给下面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蟋蟀的出名()由于它的唱歌,()由于它的住宅。

②蟋蟀()自己一点儿一点儿地挖掘洞穴,()随遇而安。

③()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A.不光……还……因为……所以……宁可……也不……

B.因为……所以……宁可……也不……虽然……但是……

C.宁可……也不……虽然……但是……不光……还……

D.不光……还……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4)“蟋蟀在青草丛中快乐地弹琴。"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手法是()。(2分)

A.比喻B.拟人C.夸张D.排比

(5)读关于月亮的观察日记,完成练习。(4分)

2024年9月21日星期六晴

天渐渐暗了,鸟儿归(①),月亮升起来了。今晚的月亮是半圆形的,散发出皎洁的光芒。阵阵秋风送来凉爽,真的是“(②)”。

①下列各项填入日记中①处,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A.穴B.洞C.巢D.栏

②下列谚语填入日记中②处,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A.立了秋,把扇丢。B.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C.二八月,乱穿衣。D.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6)小马在水仙观察日记中写道:“我仔细瞅瞅,觉得它们一点儿也不好看,球茎像大蒜,叶子像韭菜,还没有一点儿香味。"他描写的最可能是哪一项()(2分)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叶圣陶先生经过长时间细致的观察,了解了爬山虎向上爬的秘密。

B.《蟋蟀的住宅》一文赞美了蟋蟀吃苦耐劳、不随遇而安的精神。

C.《暮江吟》中“吟”的意思是吟诵,全诗描绘的是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的景象。

D.写观察日记的时候,只有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写得准确生动。

4、按要求完成句段练习。(8分)

(1)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缩句)

(2)我拉了拉爬山虎的一根茎。(改为“把"字句)

(3)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改为感叹句)

(4)爬山虎的生命力很顽强。(改为反问句)

5、根据语境填写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6分)

(1)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所写的“___,___”。

(2)“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我从大雁南飞感受到秋天的脚步,“八月里来_____________,___”;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秋天的清凉,“立了秋,";从月夜露珠闪烁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可怜九月初三夜,___”。

二、语言实践。(5分)

写作业时,你发现同桌小军趴在桌上,他的眼睛都快贴在书上了,这样下去肯定会影响他的视力。请你劝他改正这一不良习惯。

三、阅读理解。(29分)

1、阅读江雪君的校园植物观察记录表,完成练习。(8分)

序号名称平均高度叶片形状植株数量时间地点

1山茶128cm椭圆多9月7日乒乓球台旁

2刺柏212cm条状刺少9月8日升旗台旁

3夹竹桃268cm披针很多9月9日教学楼侧面

……

18含笑213cm椭圆少9月12日升旗台旁

(1)由记录表可知,江雪君在月日观察了刺柏。刺柏生长在___,叶片是形的。(2分)

(2)依据记录表的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4分)

①从记录表中可知,江雪君的观察对象有4种。()

②在表的可见部分中,夹竹桃的平均高度最高。()

③表中可见部分的这些植物,是江雪君在学校里观察到的。()

④刺柏与含笑的植株数量肯定是一样多的。()

(3)除了做观察记录表,写日记、素描写生、摄影、制作标本等方式也能帮助我们观察植物。如果你也要观察记录校园的花草,你想用什么方式为什么(2分)

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9分)

爬山虎的脚(节选)

以前,我只(就是说仅仅是)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花费费用)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文中的括号里给出了加点字的不同含义,请联系句子用“"选出正确的解释。(2分)

(2)画“”的句子中,作者用比喻细丝,可以看出细丝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还可以用来比喻。(3分)

(3)读了第二自然段,我知道爬山虎是这样往上爬的:触墙——

——_________________。(2分)

(4)选文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2分)

A.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及叶子。

B.爬山虎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爬的。

C.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3、现代文阅读理解。(12分)

蝉出地洞

①将近夏至的时候,第一批蝉出现了。在被阳光暴晒、被踩得很结实的小径的地面上,出现了一个个小圆孔。那是地洞的出口,蝉的幼虫就是通过它爬上地面并完成蜕变的。洞的周围没有一点儿杂物,也没有推出来的小土丘。

②这些地洞宽差不多两厘米半,深约四十厘米,像一口口小井,根据土质的不同而略有弯曲,但基本上是垂直的。洞底是个死胡同,形成一个比上面略显宽敞的小穴,四壁平坦。从地洞的深度和直径来看,挖出的土应该有两百立方厘米左右。这真是个谜。另外,地洞和小穴是在干燥易碎的泥土中挖成的,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除了打洞没有其他工序,那么墙壁应该满是粉尘,极易坍塌。可恰恰相反,我发现洞壁被粉刷过了,上面涂了黏稠的泥浆,它既能使洞壁不那么粗糙,又能使幼虫在地道里来来去去也不会引起塌方而堵塞通道。

③蝉的幼虫在地下一待就是四年。在出来前的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的时间里,它仔细地挖掘清扫,加固通道,并反反复复地来到地面附近了解天气情况———但它始终在地面留下一层一指来深的土层,以便和外界隔开。直到有一天,它了解到外面的温度和湿度非常理想,适宜它蜕变,它才会挖开最后的土层来到地面。如果之前了解到天气还不理想,或者出来时会遇到危险,它都会回到洞底。所以,小穴是它休息的小窝,是它出去蜕变前的等候室,也是它的避难所。

(1)读了选文,如果让你去野外找一只蝉作研究,合适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在哪里能很快地找到蝉呢把蝉可能出现的地点用“"画出来。(3分)

(2)根据选文对蝉洞的准确描述,以下图片中符合蝉洞形状的是()。(2分)

(3)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②段横线处最恰当的问句是哪一项()(2分)

A.这么多土到哪儿去了呢B.它该怎么粉刷呢

C.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土呢D.它是怎么挖的呢

(4)地洞“略有弯曲,但基本上是垂直的”中的“基本上"能去掉吗为什么(3分)

(5)作者对蝉的幼虫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关于本文说法不正确的是()。(2分)

A.蝉的幼虫来到地面的过程很漫长,在出洞时是十分谨慎的

B.作者把蝉的幼虫当作人来写,表现了他对蝉的幼虫的喜爱之情

C.蝉的幼虫在地洞里等待时感到很烦闷

D.从侧面反映出作者不仅观察得很仔细,而且还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

四、习作天地。(25分)

“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当我们用明亮的眼睛去看,用敏锐的耳朵去听,用丰盈的心灵去感悟时,就一定会有所发现。请以“的发现"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用日记的形式写;不少于350字。

参考答案

一、1、嫰均匀重叠洞穴舒服住宅厅卧室

2、山峦起伏绿水青山崇山峻岭连绵不断蔚为壮观高耸入云

3、(1)C

(2)C

(3)A

(4)B

(5)CA

(6)A

4、(1)墙上满是爬山虎。

(2)我把爬山虎的一根茎拉了拉。

(3)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真牢固啊!

(4)难道爬山虎的生命力不顽强吗

5、(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把扇丟露似真珠月似弓

二、小军,你的坐姿不太端正,你长此以往肯定会近视的。你还是坐直身体,保持正确的姿势写作业吧。

三、1、(1)98升旗台旁条状刺

(2)×√√×

(3)我想用素描写生的方式观察记录校园的花草。因为用素描写生的方式不仅可以细致地描绘出花草的外形,还可以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