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实践活动5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实践活动5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实践活动5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实践活动5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实践活动5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跨学科实践活动5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1.

争取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是我国政府

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承诺。为此某小组对二氧化碳的来源、

吸收、转化以及低碳措施产生兴趣,开启了“低碳行动”

项目化学习探究之旅。21任务一:探究家庭中二氧化碳的来源【设计并进行实验】同学们走进厨房,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

分别收集了燃气灶炒菜前后灶台旁的气体。设计如图1实

验,放在阳光下照射,观察红墨水水柱的移动情况。21【实验现象】红墨水水柱向

(填“左”或“右”)

边移动。【实验结论】炒菜后灶台旁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说

明燃气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左21任务二:实验室模拟吸收二氧化碳的原理【设计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Ⅰ.如图2: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

塑料瓶中注入约三分之一体积

的蒸馏水,立即旋紧瓶盖后,

振荡软塑料瓶

变瘪二氧化碳的物

理性质是

⁠二

氧化碳能溶于

水21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Ⅱ.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向试

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振荡

⁠二氧化碳能与

水反应溶液变

红21

【反思评价】(1)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甲同学认为步骤Ⅱ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

应,还有待完善,请你补充一个对比实验:

(描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H2CO3

将用紫色石

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紫色石

蕊纸花不变色21任务三:制定低碳行动方案【交流沟通】通过该项目的探究,小组同学们对低碳行动有

了新的认识,请补充完整。21低碳途径低碳行动具体措施减少二氧化碳

的排放具体做法:

(任写一条)促进二氧化碳

的吸收植树造林,利用绿色植物的

⁠作用

吸收大气中的CO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光合21低碳途径低碳行动具体措施二氧化碳的转

化和封存二氧化碳与氨气(NH3)在高温、高压下可

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H3

愉快的项目之旅结束了,同学们决定立刻行动起来,助力

“双碳”目标早日实现!212.

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围绕“碳中和”的一系列内容展开

了项目式学习活动。任务一:分析“碳中和”的思路【分析讨论】(1)同学们讨论后认为,二氧化碳占空气总

体积的

%,它主要来自动植物的呼吸和化石能源

的燃烧,因此要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种思路是将产

生的二氧化碳吸收,另一种思路是

⁠。0.03

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

21任务二:探究“海洋固碳”原理【查阅资料】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聚集地。据测

算,地球上每年使用化石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约35%被海

洋中的海水、浮游植物、藻类生物等所吸收。21【分析讨论】(2)同学们结合生物学知识,认为藻类生物与浮

游植物一样,都是通过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这一

方法属于“生物固碳”。【作出猜想】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原理是水溶解了二氧

化碳。光合21【进行实验】(3)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对猜想进行

验证。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用软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再用大小合适的橡胶塞塞紧瓶口—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原理是水溶解了二氧化碳21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②用注射器盛装100

mL水,将针头扎过瓶盖;并将水全部推入瓶中,振荡软塑料瓶

先变硬,

振荡后恢

复原状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原理是水

溶解了二氧化碳21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③取软塑料瓶中的液体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

,振荡液体变浑

浊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原理是水溶解了二氧

化碳澄清石灰水21【反思评价】(4)同学们认为步骤③中发生的反应是

(写化学方程式)。(5)小刚认为“海水固碳”的主要原理应该是二氧化碳与水发

生反应,但同学们认为他的观点不正确,理由是

⁠。

CaCO3↓+H2O

碳酸不

稳定,易分解21任务三:了解“人工固碳”技术【查阅资料】“人工固碳”就是用各种手段捕捉空气中的二

氧化碳,将其储存或者利用。(6)方法一:将捕捉的二氧化碳压缩后,压回到枯竭的油田、

天然气田、深海进行封存。同学们交流后认为,上述这种“人工固碳”法发生的变化

属于

⁠。物理变化21(7)方法二:小张同学利用化学知识,设计了一个简易CO2捕

捉器,其捕捉CO2的流程如图1所示。21①此方法中采用“喷雾”的优点是

⁠。②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丁,请写出丁与水反应转化

为Ca(OH)2的化学方程式:

⁠。③该流程虽然简单,但从节能减排的角度看,存在的不足

⁠。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

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耗能多(合理即可)

21(8)方法三:CO2的转化。一种实现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原料

二甲醚(C2H6O)的途径如图2:反应①是二氧化碳与一种常见单质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

单质为

(填化学式)。H2

21【成果分享】(9)通过项目式学习,同学们了解了“碳中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