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并购沃尔沃的绩效评价探析案例综述》4800字_第1页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绩效评价探析案例综述》4800字_第2页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绩效评价探析案例综述》4800字_第3页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绩效评价探析案例综述》4800字_第4页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绩效评价探析案例综述》48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绩效评价分析案例综述表面上吉利并购沃尔沃实现了双方的双赢,但并购后吉利的经营状况究竟会发生什么变化,还需要通过对吉利的绩效进行分析。分析绩效主要的方法是是财务指标分析法,由于并购事件已经过去多年,所以本文主要研究吉利并购沃尔沃的长期绩效。财务绩效分析主要是通过对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从多方面研究本次并购。1.1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指的是企业在一年内盈利多少的能力,能反应一个企业在一年内的经营情况。在投入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创造的价值约高说明其盈利能力越好。本文主要从总销量、出口量、净利润、净利润收益率等分析其盈利能力。1.1.1总销量、出口量持续增加如图1.1,为2007-2013年吉利汽车销售数据的变化图,本次并购发生在2010年,并购后总销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总销量为41.58万辆,同比增长27.28%;2011年总销量为42.16,同比增长1.39%;2012年总销量为42.16万辆,同比增长为11.65%;2013年总销量为51.95万辆,同比增长为13.67%。除了2011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说明并购对吉利汽车的销量还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分析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本次并购给吉利带来了巨大的热度。“穷小子迎娶洋公主”的故事席卷全球,大家都知道了这个中国的本土品牌向国际市场迈开了一大步。或许有人看好,有人唏嘘,但同样给吉利带来了一定的流量效应,直接推动了吉利销量的增长。其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协同效应。吉利通过并购扩大了资产规模,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掌握了汽车自动化生产的经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汽车逐渐走向普通人的家庭。同时,本次并购也增加了吉利汽车的出口量。如图1.1所示,2009年吉利汽车的出口量较前一年下降了49.07%,但并购后吉利汽车的出口量迅速增长。2010年出口量为2.05,同比增长6.22%;2011年出口量为3.96%,同比增长92.65%;2012年出口量为10.19,同比增长157.34%;2013年出口量为11.88,同比增长16.58%。尤其是2011年和2012年,吉利出口量增长飞速,2012年吉利的出口量是2009年的5.28倍。显而易见,吉利并购沃尔沃确实为吉利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吉利。并且借助沃尔沃在国外市场的良好口碑与自动化、规模化生产经验使吉利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并结合了沃尔沃海外销售网络优势,降低了吉利在海外市场的风险与成本。吉利的的出口量占比也从并购前的5.91%上升到21.62%,不难看出,并购沃尔沃确实是吉利的国际化的出色一笔。图1.12007-2013年吉利汽车销售数据变化图数据来源:吉利汽车2007-2013年年度报告1.1.2净利润持续增长如图1.2,吉利并购沃尔沃后销售收入呈持续增长的趋势,2010年的销售收入为200.99亿美元,同比增长为42.86%;2011年的销售收入为209.64亿美元,同比增长为1.30%;2012年的销售收入为246.27亿美元,同比增长为17.47%;2013年的销售收入为287.07亿美元,同比增长为16.57%。销售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为20.3%。而汽车行业的销售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为11%,可见在行业发展的同时,并购沃尔沃对吉利汽车的销售收入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购后吉利的净利润同样呈增长趋势。如图1.2,2009年至2013年吉利汽车的净利润分别为13.19亿美元、15.49亿美元、17.15亿美元、20.49亿美元、26.8亿美元。净利润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7.44%、10.72%、19.5%、30.8%。其主要原因是并购后的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了吉利汽车的单位成本,提高了汽车每年的产量,促进了吉利的销售总量和净利润的增长。图1.22007-2013年吉利汽车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变化图数据来源:吉利汽车2007-2013年年度报告1.1.3净资产收益率不增反降 图1.32007-2013年吉利汽车总资产收益率变化图数据来源:吉利汽车2007-2013年年度报告整理如图1.3所示,吉利并购沃尔沃之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增反降。从2009年的18.58%持续下降,2012年降到15.51%,直至2013年才有稍微的提升。净资产收益率指的是净利润与股东权益的比值,代表了股东收益的多少,也称股东权益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下降表示公司运用现有的资金获得收益的能力下降。吉利并购沃尔沃后的净利润是持续增长的,但整体的净资产收益率却在2019至2013年间不升反降,说明在净利润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净资产也在持续增加,且增长幅度大于净利润。虽然表面上看吉利的股东的收益程度下降,盈利能力减弱;但实际上股东权益的增加,体现了公司的正向经营,说明吉利正在不断地壮大,实现了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吉利净利润和净资产的同步增加也体现了吉利收购沃尔沃此举的正确性。并购后的规模经济效应,在提升资产增值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股东财富,体现了并购后吉利盈利能力的提升。但在股东价值和企业价值共同提升的同时,资产收益率的持续下降,也体现出了吉利对资产的利用效率还不够高,因此整体盈利能力不升反降。1.2营运能力分析并购后吉利汽车的总资产周转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如表1.1,2009年至2013年的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1.34次、1.21次、1.32次、1.27次、0.88次,说明吉利并购后收入转化为资产的能力减弱,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变小。并购后,吉利汽车的总资产虽然增加了,但是销售收入增长的比率远低于总资产增长的比率。因此总资产的周转率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吉利的盈利能力。也能看出,并购使吉利付出了大量的现金资产,使流动资产大量减少,转为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越高,总资产转化率就越低。并购后吉利汽车的存货周转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如表1.1,2008年-2013年的存货周转率分别为22.08次、20.46次、20.13次、11.63次、11.01次、12.86次。除了2013年有小幅度的增长,其余年份明显下降。吉利并购沃尔沃之后虽然销量、净利润都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存活周期在并购后的两年内仍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并购前吉利的销量一般而造成的存活积压,或是国内汽车行业的萧条。如表1.1,吉利2009年至2012年的应收帐款周转率都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9.05次、13.86次、12.2次、9.57次、仅在第三年后才有所回升,说明并购造成吉利的偿债能力有所减弱。虽然吉利的销售收入及净利润有所提升,但是应收帐款也在逐年增长,且增长比率大于销售收入额增长率。这使吉利的流动性减弱,收账能力有所下降。表1.12007-2013年吉利汽车资产营运能力指标财务指标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总资产周转率(次)1.060.651.341.211.321.270.88存货周转率(次)11.1822.0820.4620.1311.6311.0112.86应收帐款周转率(次)26.0418.8719.0513.8612.29.5711.651.3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指的是企业到期偿还债务的能力,能体现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正常情况下,偿债能力强的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能强,对投资者来说,企业的投资风险更小,收益更稳定,对债权人来说,则偿还债务的能力更强。本文通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负债率来分析吉利并购沃尔沃后的偿债能力。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主要体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反应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指的是企业偿还借款的实力,主要表现为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处于动态平衡的能力。流动比率指的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值,是企业用资产去偿还负债的能力,正常值为2,流动比率偏低,则偿债能力较弱。速动比率指的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变现能力正常值为1,速动比率越高则偿债能力越强。利息保障倍数能反应一个企业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指的是企业息税前利息和利息费用的比值,利息保障倍数越大,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资产负债率能反应一个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指的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资产负债率越高,则长期的偿债能力越弱,偿债风险越高。如图1.4所示,吉利并购后的两年内流动比率分别为1.33、1.13,呈下降趋势,偿债能力下降。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吉利为了并购沃尔沃,流动负债和融资成本较之前有所增加。且并购后的一年内,生产的效率较之前提升,但大多数群众对吉利还持观望态度,导致2010年吉利的存货不降反增,导致流动比率降低,偿债能力降低。但在2011年至2013年,流动比率开始上升,从1.13到1.19再到1.29,偿债能力明显提高。这与2012年吉利汽车的销量明显增加有关,吉利汽车的存货开始减少,流动负债的比率开始下降,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明显提升,偿债能力提升,短期偿债能力增强。但是虽然流动比率在2011年之后明显呈上升趋势,但是吉利正常值2还相差甚远。说明虽然吉利并购沃尔沃提升了其偿债能力,但是仍低于正常水平,短期偿债能力较差。如图1.4所示,吉利的2009年至2013年的速动比率分别为1.31、1.25、1.04、1.08、0.78,整体呈下降趋势,只在2012年有略微的提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吉利为了并购沃尔沃支付了大量的县级,使得流动资产明显下降,导致速动比率持续下降。2013年甚至低于了1,说明吉利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差,短期偿债风险较高。图1.42007-2013年吉利汽车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变化图数据来源:吉利汽车2007-2013年年度报告整理图1.52007-2013年吉利汽车利息保障倍数变化图数据来源:吉利汽车2007-2013年年度报告整理如图1.5所示,吉利汽车的2007至2013年间的吉利保障倍数变化较大。2008年至2009年,吉利汽车的保障倍数分别为16.06和15.46,较2007年的10.11有了较大的提升,短期偿债能力较高。而2010年吉利汽车的利息保障倍数大幅下降,到了8.76。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吉利为了并购沃尔沃大量集资,利息费用增加,而吉利的息税前利润增幅远小于利息费用的增幅,因而利息保障倍数明显下降,付息压力增加。而到了2011年利息保障倍数又明显增加到11.05,且2012年略微下降。说明吉利的息税前利润较之前有所增加,偿债能力有所增强,但仍低于并购前。说明吉利并购沃尔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财务风险,使其整体其税前利润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下降。负债比较较高,偿债压力大。如图1.6所示,吉利从2007年至2013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2.78%、52.88%、62.25%、62.13%、63.21%、57.92%、51.69%。2010年之前,吉利的资产负债率大幅度提升,说明吉利为了并购沃尔沃进行了大量的债务融资,偿债能力非常差。且2009至2011年,资产负债率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增加,直至2012开始才逐渐下降。说明2012之后,吉利的长期偿债能力才有所增加,偿债压力有所减轻,这主要因为并购后吉利汽车打开了国际市场,汽车销量及利润不断增加。但资产负债率整体仍处于50%-60%之间,资产流动性较差,负债比率较高,还债压力大,有较大的财务风险。图1.6:2007-2013年吉利汽车资产负债率变化图数据来源:吉利汽车2007-2013年年度报告整理1.4成长能力分析成长能力指的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力,指的是企业能否扩大规模,提升经济实力的能力。本文主要从营业收入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这两个方面来对吉利并购沃尔沃后的成长能力进行分析。营业收入增长率是是指企业本年营业收入增加额对上年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能描述企业收益地增长,是分析企业成长能力,衡量企业市场占有率、判断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营业收入增长率越高,则表明企业发展的越好。总资产增长率又称总资产扩张率,是指企业年末总资产的增长额与年初资产总额的比值。分析一个企业的总资产增长率,可以判断其一定时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从表1.3和图1.7发现,吉利并购沃尔沃之后营业收入增长率不容乐观。并购前一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过高,主要是因为当时政府对民营企业有相应的扶持政策。2010年至2011年营业收入增长率迅速下跌,基本与行业平均水平持平,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影响,整个汽车行业不太景气。2012年,吉利的营业收入增长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说明此次并购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精力的经营规模。但2013年汽车行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整体上升时,吉利汽车不升反降,说明此次并购仍有很多融合问题需要去解决,表1.2吉利并购完成前后吉利汽车成长能力指标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营业收入增长率228.03%42.86%1.31%17.47%16.57%净利润增长率31.55%15.70%12.79%32.17%30.55%总资产增长率85%29%15%14%7%表1.3:吉利2009年-2013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同行业对比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行业平均29.87%41.38%6.23%1.35%17.58%吉利汽车228.54%42.86%1.31%17.47%16.57%图1.7吉利2009年-2013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同行业对比表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