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鼻肠管命名、类型、留置原因、适应症、禁忌症、置管方法、鼻肠管尖端定位方法、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等要点_第1页
临床鼻肠管命名、类型、留置原因、适应症、禁忌症、置管方法、鼻肠管尖端定位方法、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等要点_第2页
临床鼻肠管命名、类型、留置原因、适应症、禁忌症、置管方法、鼻肠管尖端定位方法、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等要点_第3页
临床鼻肠管命名、类型、留置原因、适应症、禁忌症、置管方法、鼻肠管尖端定位方法、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等要点_第4页
临床鼻肠管命名、类型、留置原因、适应症、禁忌症、置管方法、鼻肠管尖端定位方法、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等要点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鼻肠管命名、类型、留置原因、适应症、禁忌症、置管方法、鼻肠管尖端定位方法、留置时间及并发症普外科临床上对于鼻肠管的应用,不可谓不多,尤其是对于胃手术患者,在手术中留置鼻肠管,是一种便利留置方式,同时满足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开始。经鼻肠管营养补充途径是指放置一条合适的营养管至患者肠道内(营养管可放于十二指肠或空肠内)施行管饲营养的方法。命名鼻肠管:根据导管末端所在位置进行命名,如果末端在十二指肠,就叫做鼻十二指肠管,位于空肠,就叫鼻空肠管。类型营养治疗的细口径管用于抽吸的宽口径管临床常用细口径管,相关并发症较少。留置的原因有助于促进肠道运动,维护肠道的完整性,减少菌群移位,降低能量的消耗与高代谢水平,减少胃潴留;可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加速营养目标量的实现,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降低误吸风险。适应症及禁忌症适应症:高误吸风险、胃肠动力紊乱、颅脑损伤和吞咽困难者。禁忌症: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水肿、麻痹性肠梗阻、应激状态、休克、肠穿孔和肠坏死等。置管方法不论哪种方法,均需要通过X线或者B超等确定最终位置。(1)盲插法相对方便,花费少,但是植入成功率较低;较早研究改进:有研究表示通过引导丝、增加鼻肠管硬度、将鼻肠管制作成螺旋形等可用于增加置管成功率;近期研究:使用药物被动等待置管法(先将鼻肠管置人胃内,然后使用药物,加快胃蠕动,使鼻肠管通过蠕动的方式通过幽门,进入小肠---药物:胃复安);液囊空肠导管法(原理是向鼻肠管头端注入液体,使之成为一个液囊,液囊通过胃蠕动,最终移动至小肠,后抽出液体,而达到置管的目的)。(2)内镜引导置入法内镜的直视下,使用持物钳将导管夹住,慢慢将导管放入指定位置的方法。国外报道成功率高达90%以上,国内相关报道更高,接近100%。缺点:成本高,地点受限。(3)成像技术下置入法X线透视下:主要用于儿科患者,缺点是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X线。B超引导下:将B超探头置入幽门处,在成像的基础上进行鼻肠管置入法。(4)手术胃肠手术患者通常在手术中直接留置,成功率高,方法简单。缺点是:受限于手术患者。鼻肠管尖端定位方法(1)腹部X线摄影定位法:定位的金标准,当肠管内容物较多时,会干扰鼻肠管在肠腔内的显影,此时可以注入泛影葡胺,注射后立即摄影,能明显提高判断的准确性。(2)体外测量法:最常用、最简单、直接的测量方法;有两种:1,鼻尖-耳垂-肚脐法;2,剑突测量法:指从发际线到剑突水平的距离。(3)消化液判定法:根据胃液和消化液的理化特性鉴别:1,pH值:正常胃液的pH值为3.0~5.0,小肠液为5.8~7.5,故根据消化液的pH值可判定鼻肠管尖端位置:pH值<5提示鼻肠管尖端在胃内,pH值>7则提示尖端进入肠道。2,颜色:胃液为浑浊的草绿色或褐色液体,常伴有胃内容物;小肠液为清亮、金黄色黏稠液体。(4)腹部听诊法:绕胃腔将听诊部位分为UDMRL共5个点:U为剑突下,对应胃贲门的位置;D为脐,位于胃窦与胃大弯之间;M为U和D的中点,对应胃腔中部;R为M水平线与右锁骨中线的交点,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L为M水平线与左锁骨中线的交点,对应胃体和胃大弯底部交界处。该研究在置管过程中注入气体,当鼻肠管尖端进入某一点时,该点声音较其他部位大,通过区别不同点声音的大小来判断尖端位置,最终进行腹部X线摄影判断置管是否成功。(5)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最为直观的办法,成功率高;但是麻醉状态下进行,有麻醉风险,耗材多,费用高。(6)电磁导航定位法:利用导管尖端放置电磁发射器,实时监测移动轨迹判定;(7)其他:导丝回弹实验是在置管时,确认鼻肠管在胃内后,继续缓慢置入,预计其尖端已到达幽门时,回撤导丝至胃内,检查导丝的活动度,然后再缓慢置入导丝,从而判断鼻肠管尖端位置的方法。若回撤导丝后导丝活动自如,在缓慢置入导丝过程中无阻力且导丝不回弹、不弯曲,能顺利置入至长度与鼻肠管相同时,视为尖端已通过幽门;若回撤、置入导丝过程中遇到阻力、导丝回弹,则为阳性,表明鼻肠管在胃内盘绕、未通过幽门,需要调整位置后重新置入;将亚甲蓝注射液稀释后经胃管注入患者胃腔,胃管接负压抽吸。如吸出蓝色液体则证明鼻肠管仍在胃内,未进入肠腔;若未抽吸出蓝色液体,则说明鼻肠管已进入肠腔。留置时间肠内营养4周内,优先推荐鼻肠管,超过4周更推荐空肠造瘘。并发症主要分为四类:机械性、胃肠性、代谢相关性、感染性。机械性并发症:导管堵塞、破损及移位、颅内插入、气胸、食管穿孔、机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