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含答案)_第1页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含答案)_第2页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含答案)_第3页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含答案)_第4页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人欲知稼稽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

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袜钮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

原,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

有力田,态药俸禄而食耳。

(节选自《颜氏家训•涉务》)

材料二: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日:“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

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

时,其可得乎?"王珪日:“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客室,人力既弱,祸难

遂兴。技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e亡隋之辙,殿篓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

以易之。然在初则多,终之实难。伏愿快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日:“公言是也。夫安人

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贞观二年,京师早,蛭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授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

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于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

之,左右遽流日:“恐成疾,不可。"太宗日:“所真移灾联躬,何疾之避?"遂吾之。自是蛭

不复为灾。

贞观五年,有司上书言:"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请追兵以备仪注。''太宗日:

“今东作方芥,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太子少保萧瑞奏言:"准阴阳家,用二月为胜。”

太宗日:“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卷必依理怛丕顾理义欲求福欲其可提至?若所行皆遵

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

(节选自《贞观政要•务农》)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

打,

若A动B静C必D依E阴F阳G不H顾I理J义K欲I.求M福N被0其P可Q得R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指依靠,与《谏逐客书》中“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的“资”字意思相同。

B.易,指容易,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以羊易之”的“易”字意思不相同。

C.慎,指谨慎,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忧解怠则思慎始而敬终”的“慎”字意思相同。

D.方兴,指正在开展、正在兴起,与成语“方兴未艾”中的“方兴”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以食为天,粮食工序又多,故不可轻视农业。晋朝中兴,江南朝廷官员南渡过江,

至今已八九世,却从来没有官员从事农业生产。

B.王珪认为,秦始皇、汉武帝并不是不想安定百姓,只是找不到安定百姓的方法.穷

兵默武,兴建宫室,致使人力用尽,于是发生灾祸。

C.安定百姓和国家,关键在于君主。君主与民休息,百姓欢乐:君主多私欲,百姓痛

苦。太宗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告诫自己不能任情纵欲。

D.大臣说皇太子在二月举行加冠礼吉祥,太宗不认同这一说法,认为百姓春耕方兴,

在二月举行加冠礼会妨碍农事,便下令改在十月举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

(2)太宗日:“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5.唐太宗说“凡事皆须务本”,请结合材料二具体阐述这一观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佛腔心召,子欲往。子路日:“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

也。'佛—以中华以,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丕目娶子縻面丕倒伴?不

曰白乎,理而不缁。吾岂地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节选自《论语•阳货》)

材料二:

周霄问日:“古之君子仕乎?”孟子曰:“仕。管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

出蹉必载质。'公明仪日:'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三月无君则手,不以急乎?”

日:“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礼》曰:'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蚕缥,以

为衣服。植待不成,粢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祭。惟士无田,则亦不祭。'牲杀、器

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出强必载质,何也?”曰:“土

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崔舍其耒拓哉?”曰:“晋国亦仕国也,未委闻仕如

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日:“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

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痛,逾墙相从,则

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爱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

也。”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①佛胖(Xi):晋国大夫赵简子的家臣,中牟城的地方官。②磷(M):薄,损

伤。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然A有B是C言D也E不F曰G坚H乎I磨J而K不L磷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涅,指染黑,与成语“涅而不渝〃的“涅”字意思相同。

B.传,指解释经书的著作,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传”字意思不相同。

C.吊,指安慰,与《屈原列传》中“及见贾生吊之〃的“吊”字意思不相同。

D.牺牲,古代供祭祀用的牲畜,与《普刿论战》中“牺牲玉帛”的"牺牲”意思相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之所以反对孔子应佛肿之召,是因为他认为孔子此次准备应召出仕属于“不由

其道

B.孟子认为古代君子愿意做官,但又厌恶不能通过正道获得,他们失掉官位就像诸侯

失去封国一样。

C.孟子认为,如果祭祀的祭品、器皿等不完备,就不敢祭祀、宴饮宾客,这种人是不

值得同情的。

D.孟子认为士做官就像农夫种田,用农夫出疆不丢弃自己的工具作比,以此解释孔子

“出疆必载质”。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佛腔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2)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

10.孔子不顾子路的反对坚持欲往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GJO句意:如果一举一动都必须依照阴阳家的话去办,不顾天理道义,而想求得福佑吉

祥,怎么可能呢?

“必依阴阳,,与,,不顾理义〃都是动宾结构,两者是并列关系,应在中间断开,故在G处断开;

“欲求福被'’的意思是“想求得福佑吉祥”,意思完整,应在J处断开;

“其可得乎'’是反问句,“其……乎”为固定句式,应独立成句,应在0处断句。

故断句的位置为:GJOo

2.A

A.“悉资俸禄而食耳”的“资”,依靠。句意:完全依靠俸禄供养。

《谏逐客书》中“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的“资〃,帮助。句意:现在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

与文中,,资,,的意思不同。

B.“然在初则易,的“易”,容易。句意:但是(这)在开始容易。

《齐桓晋文之事》中“以羊易之”的“易代替.句意:用羊来代替(牛,

C.”伏愿慎终如始”的〃慎〃,谨慎。句意:我真希望陛下自始至终都能小心谨慎。

《谏太宗十思疏》中“优解怠则思慎始而敬终”的“慎”,谨慎。句意:担心粗心大意就尽量在

开始时仔细,而对整个过程都保持小心,直到目结束。

D.“今东作方兴'’的"方兴”,正在开展、正在兴起。句意:如今百姓春耕刚开始。

“方兴未艾'’中的“方兴”,指正在开展、正在兴起。词意: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一时不会

终止。

3.B"只是找不到安定百姓的方法”说法错误。从文中“失所以安人之道也”可知,应是“没有

使用安定百姓的正确方法。”

4.(1)隋代灭亡的教训距今不远,陛下亲身经历过隋朝的弊病,知道用来改变它的办法。

(2)太宗说道:“我正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又怎么会因为害怕生病而逃

避?”(说完)马上就把它吞了。

5.①关注百姓生活,不要违背农时使用百姓。唐太宗为了不耽误农时,推迟了太子冠礼的

时间。

②作为君主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过度使用民力。秦始皇、汉武帝不克制自己的欲望,

造成了国家危机。

③要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改变造成朝代覆亡的缺点。以隋朝覆亡为例,指出了要改变造

成国家灭亡的缺点。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古人想要知道农业劳动的艰辛,这大概是使人珍惜福食、改力于业劳动的途径吧。民

以食为天,没有食物,人们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饭的话,父子之间就不能相互保全对方。

粮食要经过耕种,恸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根食)总共要经过几道工序,而后

才能放存粮仓,怎么可以超视农业而空视商业呢?江南朝廷里的官员,随着晋朝的复兴,

南渡过江,流落他乡,到现在也经历了八九代了,(这些官员)从来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

而是完全依靠俸禄供养。

材料二: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任何事情都必须掌握根本。国家以人民为根

本,人民以衣食为根本,经营农桑衣食,以不失时机为根本。要不失时机,只有君主不生

事劳民才能做到。假若连年打仗,营建不停,而又想不占用农时,能办得到吗?"大臣王

珪说:“从前,秦始皇、汉武帝,对外大肆征战,对内崇尚窘侈的客室,人力已经用尽,

灾祸于是发生。他们难道就不想安定百姓吗?只是没有使用安定百姓的正确方法。隋代灭

亡的教训距今不远,陛下亲身经历过隋朝的弊病,知道用来改变它的办法。但是(这)在

开始容易,完成它却实在困难。我真希望陛下自始至终都能小心谨慎,从而善始善终。”

太宗说:“你讲得很对。安定百姓和国家,关键在于君主,君主能与民休息,百姓就欢乐,

君主多私欲,百姓就痛苦,这就是我之所以不敢任情纵欲,而不断克制告诫自己的原因。”

贞观二年,京师大早,雄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因子看根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蛙虫(在

禾苗上面),捡了几枚螳虫卯念念有辞道:“百姓把粮食当做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是

害了百姓。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

降罪百姓了。“将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

说道:“我正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又怎么会因为害怕生病而逃避?”(说

完)马上就把它吞了。从此雄虫不再成灾。

贞观五年,主管大臣上书说:“皇太子即将举行加冠礼,在二月里举行才吉祥,请陛

下增加兵卫仪仗的规模,使礼节齐备。”太宗说:“如今百姓春耕刚开始,这样做怕要妨

碍农事。”于是下令将礼仪改在十月。太子少保萧瑞上奏说:“按照阴阳家的推算,在二

月里举行最好。”太宗说:“阴阳讲究禁忌,我从不信那一套,如果一举一动都必须依照

阴阳家的话去办,不顾天理道义,而想求得福佑吉祥,怎么可能呢?如果所做的都遵照正

道,自然会万事吉祥。并且,吉凶取决于人,怎能听信阴F日禁忌呢?农时很要紧,不能耽

误片刻。”

6、AEI句意:是的,我讲过这样的话。但不是说过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损吗?

“然”是“是的”的意思,是对上句问题“如之何?”的回答,应单独成句,“然”后断开,即A处:

“也”是句末语气助词,“也”后新开,即E处;

“乎”是句末语气助词,“乎”后新开,即I处。

7.B

A.正确。句意:染也染不黑吗?/用涅染也染不黑。

B.错误。都指解释经书的著作。句意:《传》上说。/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

C.正确。安慰:凭吊。意思不相同。句意:几个月没君主任用就去安慰他。/看到贾谊凭吊

他的文章。

D.正确。句意:牛羊不肥壮。/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

8.C”这种人是不值得同情的”错误,原文为“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

宴,亦不足吊乎”,意思是,牛羊、祭具、祭服不具备,不敢祭祀,不敢举行宴会,这难道

不应该安慰他吗?可见孟子认为这种人是值得同情的。

9.(1)佛在中牟发动叛乱,您要去,这是为什么呢?

(2)孔子几个月没有得到君主任用,就惶惶不安;离开疆界,一定会带着见面礼(以便和

别国国君见面)。

10.①古代的君子未尝不想做官。②孔子急于用世,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③孔子坚

信自己可以出淤泥而不染。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佛肿召孔子,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说:“以前我从老师这里听过:'亲自行不善的人,

君子是不会去的。'佛舲在中华发动叛乱,您要去,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是的,

我讲过这样的话。但不是说过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损吗?不是说过洁白的东西,染也染

不黑吗?我难道是只苦葫芦么,怎么能够悬挂在那里却不可食用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