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第6课有教无类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说明有误的一项是(B)A.闻斯(就)行诸 赤也惑(糊涂)愠(怨恨,生气)色B.忠(尽心竭力)矣 违(违反)之不愤(郁结)C.不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一隅(角落)无益(好处)D.不思则罔(欺瞒) 不学则殆(危急)美目盼(转动眼睛的样子)【解析】违:离开。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A.eq\b\lc\{\rc\(\a\vs4\al\co1(闻斯行诸,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B.eq\b\lc\{\rc\(\a\vs4\al\co1(赤也惑,敢问,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eq\b\lc\{\rc\(\a\vs4\al\co1(思而不学则殆,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eq\b\lc\{\rc\(\a\vs4\al\co1(其斯之谓与,陈子禽谓子贡曰))【解析】B都当糊涂讲。A诸:①之乎,②众,各个。C殆:①危急,②接近于。D谓:①说,②对……说。3.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C)A.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B.以思,无益,不如学也。C.素以为绚兮。D.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解析】都当“把”讲,B来,D用。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例:求也退,故进之。A.起予者商也。B.曲肱而枕之。C.己欲立而立人。D.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解析】例句和C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动词的正常用法,B名词用作动词,D形容词的使动用法。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B.“夺情”指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C.“乞留”指百姓恳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看法,许多官员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D.“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依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解析】“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继承地位的不肯定是最年长的儿子。6.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化思想的根本原则:全部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可以接受教化。这在古代具有特别重要的主动意义。B.对于子路和冉有问的同一个问题,孔子却作了不同的回答,这是因为二人的状况不同。这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生动体现。C.“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可见孔子并不希望弟子们全盘接受他的思想,而是要独立思索,大胆创新。D.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赞扬,这也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实例。【解析】“大胆创新”不符合孔子的思想。二、文本精品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7.下列加点的词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D)A.闻斯行诸(“之于”的合音)B.赤也惑,敢问(英勇)C.陈文子有马十乘(古代四马拉一车为一乘)D.犹吾大夫崔子也(像)【解析】A项,“之乎”的合音;B项,谦辞,表示冒昧地恳求别人;C项,读shèng,古时计物,以四为乘。8.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D)eq\b\lc\{\rc\(\a\vs4\al\co1(①闻斯行之,②旧令尹之政)) eq\b\lc\{\rc\(\a\vs4\al\co1(③如之何其闻斯行之,④违之。何如))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解析】①中“之”,代词,这件事;②中“之”,结构助词“的”。③④中的“如”与“何”构成固定词组,意思是“怎么样”。9.下列句中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C)A.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B.三已之,无愠色C.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D.赤也惑,敢问【解析】“至于”在这里是同义复合词,意思是“到”;在现代汉语里,一是作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二是作介词,表示另提一事。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孔子对子路和冉有的不同看法,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化思想。B.孔子对令尹子文与陈文子的做法赐予了否定。C.孔子认为,为人“忠”与“清”都还不能称得上“仁”。D.孔子这里所说的“仁”,不仅包括“忠”与“清”,还包括“知其不行而为之”等方面的主动的人生看法。【解析】孔子对二人的做法并未完全否定,只是说他们还达不到“仁”的境界。三、课外延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昔者舜冠何冠乎?”孔子不对。公曰:“寡人有问于子,而子无言,何也?”对曰:“以君之问不先其大者,故方思所以为对。”公曰:“其大何乎?”孔子曰:“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其任授贤而替不肖。德若天地而静虚,化若四时而变物。是以四海承风,畅于异类,凤翔麟至,鸟兽驯德。无他,好生故也。君舍此道而冠冕是问,是以缓对。”虞、芮二国争田而讼,连年不决,乃相谓曰:“西伯,仁人也,盍往质之。”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路,花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虞、芮之君曰:“嘻!吾侪小人也,不行以入君子之朝。”遂自相与而退,咸以所争之田为闲田矣。孔子曰:“以此观之,文王之道,其不行加焉。不令而从,不教而听,至矣哉!”孔子曰:“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不得闻既得闻之患弗得学既得学之患弗能行。君子有五耻:有其德而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而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余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均而人功倍己焉,君子耻之。”鲁人有独处室者,邻之釐妇亦独处一室。夜,暴雨至,釐妇室坏,趋而托焉。鲁人闭户而不纳。釐妇自牖与之言:“何不仁而不纳我乎?”鲁人曰:“吾闻男女不六十不同居。今子幼,吾亦幼,是以不敢纳尔也。”妇人曰:“子何不如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鲁人曰:“柳下惠则可,吾固不行。吾将以吾之不行,学柳下惠之可。”孔子闻之曰:“善哉!欲学柳下惠者,未有似于此者。期于至善而不袭其为,可谓智乎!”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未之闻患/不得闻/既得闻之患/弗得学/既得学之患/弗能行。B.未之闻患不得/闻既得/闻之患弗得学/既得学之/患弗能行。C.未之闻/患不得闻/既得闻之/患弗得学/既得学之/患弗能行。D.未之闻患/不得闻既得/闻之患/弗得学既得/学之患/弗能行。【解析】原文标点:未之闻,患不得闻;既得闻之,患弗得学;既得学之,患弗能行。12.下面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舜:上古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建有虞国,故又称虞舜,五帝之一,是中华文明的始祖之一,是由五帝时期向夏商周三代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一位圣君,以贤德孝行著称。B.卿、大夫:西周时期周王及诸侯所分封的臣属。一般状况下,大夫的地位高于卿。C.西伯,即周文王,姬姓,名昌,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其父死后,他继承西伯侯之位,故又称西伯昌。在位四十二年后,正式称王,史称周文王。D.柳下惠,即展禽,春秋时鲁国的大夫,“柳下”是他的食邑,谥惠,故称柳下惠。传闻他遇到一位无家可归的女子,因怕他冻死,便让她坐于自己怀中,再用衣服把她裹起来,整夜都没有越礼的行为。【解析】卿的地位高于大夫。1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A.文章第1、2自然段写孔子和鲁哀公的对话,孔子对鲁哀公不问治国之道而只问舜戴什么样的帽子这样的小事感到很生气,但迫于国君的权威又不好斥责,因此默默无语。B.第3、4、5自然段写“虞芮二国”起初争夺土地,后来看到在文王治理下的国家民风淳朴,礼让有加,从而受到感化,赞扬了文王的治国之道。C.第6自然段写的是“君子有三患”,强调“闻、学、行”之间的关系,并以君子的“五耻”作为激励。D.第6、7自然段写的是一位鲁人为了避嫌不允许独居的女子与其共处一室,主要强调的是避开产生误会和嫌疑,孔子对这一做法是持赞扬看法的。【解析】表述不精确,“很生气”“斥责”等词语不对。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君之问不先其大者,故方思所以为对。译文:因为您不选择重要的问题,所以我刚才在思索怎么样回答您。(2)君舍此道而冠冕是问,是以缓对。译文:您舍弃了他的这些治国之道不问而只问他戴什么样的帽子,所以我回答的比较慢。【参考译文】鲁哀公向孔子问道:“之前舜是戴什么样的帽子啊?”孔子不作答。鲁哀公说:“我有话问你,你为什么不回答呢?”孔子回答说:“因为您不先拣着重要的问题问,所以我刚才在思索怎么样回答您。”鲁哀公说:“那什么是重要的问题呢?”孔子说:“舜作为一国之君,他的执政理念不是屠杀而是珍惜生命,他秉承任用有才能的人替换没有才能的人的用人原则。他的仁义德行如天地一般广袤而又清欲寡心,他的教化遍布各地犹如四季一般使万物都得到了变更。因此,普天之下没有不接受他的教化的,甚至包括动植物在内,并且引来了凤凰,招来了麒麟,就连鸟兽都被他的仁德所感化。这没有其他的缘由,就是因为他有好生之德,珍爱生命。您只问我他戴什么样的帽子却不问我他的治国之道,所以我回答得比较慢。”虞、芮两国为了争田地而打官司,打了几年也没有什么结果,他们就相互说:“西伯是一位仁人,我们为什么不去他那里评评理呢?”他们进入西伯的管辖之地后,看到耕者之间相互谦让田地的界限,路上的路人相互让路。进城后,看到男人和女人分道而行,老年人没有一个提着重物的。进入西伯的朝廷后,看到士同别人谦让,让他人做大夫,大夫与别人谦让,让他人做卿。虞国和芮国的国君说:“唉!我等真是小人啊!是不配进入西伯这样的君子治理的国家的。”于是,他们就同时远远地退让,都把所争夺的田地作为闲田。孔子说:“由此看来,是没有能超越文王的治国之道的了。不用下吩咐百姓就听从,不用引导百姓就听从,这已然达到了最高境界。”孔子说:“君子有三种忧虑:没有听说的学问,担忧自己听不到;听到以后,又担忧自己学不会;学会以后,又担忧自己不能得以施行。君子有五种耻辱:身居其位却不能有所建言,君子会感到羞愧;能说会道却不能有所作为,君子会感到羞愧;得而复失,君子会感到羞愧;有富余的土地而百姓却不富足,君子会感到羞愧;大家都完成同样的任务,而别人的功劳却比自己高一倍,君子会感到羞愧。”有一位鲁国人一个人在家,邻居是一位寡妇,也是一个人在家。一天夜里,狂风暴雨把寡妇的房子破坏了,她便跑到这个鲁国人门口,希望他能让自己进去躲避风雨。而鲁人关着门不让她进。寡妇就站在窗外对鲁人说:“你为什么没有半点儿怜悯之心而不让我进去呢?”鲁人说:“我听说男子和女子假如不到六十岁是不能在一个房间里共处的。现在你我年龄都不大,所以我不敢让你进来。”寡妇说:“你为什么不能像柳下惠一样呢?对一个无家可归的女子进行爱惜,国人是不会说他淫乱的。”鲁人说:“柳下惠能那样做,而我却不能。我将用我的不行以去学习柳下惠的可以。”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好啊!没有人像他这样想要学柳下惠却做得这么好的人。期盼自己在不承袭别人行为的前提下努力做到最好,这样的人可称得上是智者了。”四、高考热点15.一个年轻人的父亲病愈出院,他想给医院写一封感谢信,并制作一面锦旗,但锦旗和信的内容均有不得体之处,请找出并作修改。(限五处)锦旗上书“杏坛高手,救死扶伤”。信中写道:“鄙院医生医术超群,医德高尚,令人钦佩。他们的优质服务让病人宾至如归,有了战胜病魔的志气。在这里我谨代表令尊对他们表示诚心的感谢!并祝他们财源广进!”【答案】①“杏坛”改为“杏林”;②“鄙院”改为“贵院”;③“宾至如归”改为“放下心理负担”;④“令尊”改为“家父”;⑤“财源广进”改为“华蜜康健”或“再创佳绩”。16.下面是某地楹联学会、书法家协会“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三副对联,请仿照示例,写出其他两副对联的下联或上联。示例:上联:四十载励精图治,开放国门,开放胸怀,和谐还自包涵起;下联:亿万人致富思源,振兴民族,振兴经济,华蜜已随改革来。(1)上联:大道延长连富道,崇道崇仁,四秩峥嵘追一梦;下联:初心在抱得民心,同心同德,九州崛起搏双赢。(2)上联:沐四十载熏风,思当日伟人南海画圈,荡滚滚春潮,绘复兴画卷;下联:承五千年甘露,看今朝盛世中华筑梦,延悠悠国脉,谱改革篇章。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经过这些古诗词的点化,一个个地名分明__①__,而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意涵。你能看到它的姿态趋向,是属于动词的;__②__,是属于形容词的;而这些地方在我们心中引发的憧憬、赞美、感伤等种种心情,不用说又涂抹上了叹词的属性。__③__,也是它自身内涵的渐次袒露。吟咏之间,意味无穷。【答案】①超越名词的简洁指代功能__②看到它的样貌色泽__③伴随着词性的不断叠加五、读写创新18.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作文。1919年5月,中国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气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宏大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一百年后,崇尚一切随缘,不苛求活法的“佛系青年”火遍网络。鲁迅先生曾经说:“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索?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佳作赏读】以奋斗之姿呈现青春风采一百年前,“五四”爱国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气担起历史和时代的责任,用热血和生命立志救国,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蔡元培、李大钊、闻一多……国难当头之时,作为青年一代,他们未曾退缩,而是以天下为己任,击水中流,最终引领国家走向辉煌。诚如李大钊所言:“青年人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人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建环境,折服历史。”立足当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芒果供货协议书
- 道路保通协议书
- 深圳交通所合作协议书
- 签订直赔协议书
- 婚礼没登记离婚协议书
- 自用管线协议书
- 工地劳动合同和协议书
- 父母和孩子复婚协议书
- 电缆施工协议书
- 架子工承包合同协议书
- GB/T 6974.3-2024起重机术语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
- 福建师范大学《生活中的科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通达信公式编写教程
-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期末复习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 消防应急预案电子版
- 【甲子光年】2024自动驾驶行业报告-“端到端”渐行渐近
- 江苏省常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
- 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带答案【考试直接用】
- 甘肃省兰州市城七里河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小学期末毕业测试语文试卷
- 《装饰材料与施工》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中小学生民法典主题班会-民法典宣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