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新版选修1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如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待其冷却至室温时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制备混合液B.图1中X溶液为CaCl2溶液,其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C.图2中搅拌可以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D.图1中制备的凝胶珠用自来水洗涤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2、下列有关细胞和酶的固定化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能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B.与酶相比,细胞固定化更适宜采用化学结合法C.固定化酶技术就是将酶和反应物混合后,固定在特定载体上的技术D.进行酵母细胞固定时,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凝胶珠易成蝌蚪状3、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如下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①→漂洗→②→③→④→再次过滤→橘皮油A.步骤①为石灰水浸泡,石灰水能够破坏细胞结构B.步骤②为压榨,需加入NaCl使橘皮精油与水分离C.步骤③为过滤,目的是除去压榨液中的固体物和残渣D.步骤④为静置,需在5~10℃温度条件下4、下列有关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说法不正确的有几项()
①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计算;称量、熔化、消毒、倒平板。
②根据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在对应环境中寻找,就一定能寻找到目的菌株。
③稀释涂布平板法是需将不同稀释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
④灭菌是指杀灭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⑤平板划线操作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感染操作者。
⑥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梯度稀释时;要用移液管吹吸试管中溶液几次,目的是达到足够稀释倍数。
⑦平板划线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自第一次划线末端A.1项B.2项C.3项D.4项5、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正确的是()A.洗衣粉中的蛋白酶通常会将添加的其他酶迅速分解B.洗衣粉中添加的酶通常是由基因工程生产而来C.加酶洗衣粉受潮后重新晾干保存,不会影响其中酶的活性D.在50℃温水中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时,其中的酶会迅速失活6、酱的酿造最早在西汉。西汉元帝时代的史游在《急就篇》中就记载有:“芜荑盐豉醯酢酱”。唐·颜氏注:“酱,以豆合面而为之也,以肉曰醢,以骨为肉,酱之为言将也,食之有酱”。其中以黄豆、蚕豆等为原料,通过米曲霉菌发酵制成的称豆瓣酱。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蚕豆瓣可提供米曲霉菌生长繁殖所需的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B.温度、湿度和盐度等都会影响米曲霉菌的生长繁殖C.黄豆、蚕豆中蛋白质经米曲霉菌分解产生氨基酸和多肽D.制作豆瓣酱起发酵作用的微生物只有单一的米曲霉菌7、关于亚硝酸盐的叙述,正确的是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用作食品添加剂,可多加B.绿色食品不会含有亚硝酸盐C.亚硝酸盐在人体胃内易变成亚硝胺D.水煮的越久亚硝盐酸的含量越少8、下列实验流程中,错误的是()A.鲜玫瑰花+清水→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玫瑰油B.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C.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萃取→浓缩→过滤→橘皮油D.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洗涤浓度(单位体积的水中加入洗衣粉的量)的两种加酶洗衣粉的去污力(%);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洗涤浓度。
去污力(%)
洗衣粉品种。
0.2%0.4%0.6%0.8%加酶洗衣粉甲71.578.980.079.9加酶洗衣粉乙69.580.480.680.5A.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制剂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来的,并使用了包埋法固定B.若洗涤的是相同污布,则两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相似C.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比普通洗衣粉好D.所有加酶洗衣粉最适洗涤浓度都为0.4%,浓度过大是不必要的10、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错误的是A.洗衣粉中添加的酶通常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而来B.洗衣粉中的蛋白酶通常会将添加的其他酶迅速分解C.在50℃热水中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时,其中的酶会迅速失活D.加酶洗衣粉受潮后重新晾干保存,不会影响其中酶的活性11、日前微信传言手机屏幕细菌比马桶按钮上的多。两个兴趣小组分别展开如下图的实验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可知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上都存在多种微生物B.以上两组实验在接种过程中均需要用到酒精灯、接种环等C.两组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结果截然不同,原因可能是取样部位不同D.该实验对照组可以设置为取相同培养基接种等量无菌水进行培养12、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酶对苹果出汁率的影响;进行了四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画出了如下曲线(曲线序号同实验组号),其中②曲线是在10g果肉+8mg果胶酶所得到的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组中加入的酶量和果肉质量都一定大于②B.若实验②④组研究的自变量是果肉的质量,则每组实验中加入的酶量要相同C.②③两组对比研究的自变量可能是温度或者pHD.若④组和②③两组加入的果肉质量一致,则其可能是没有加果胶酶13、下列有关发酵工程及其应用表述正确的是()A.发酵工程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获得B.发酵罐培养的环境条件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不会影响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形成C.分离、提纯产物可以获得微生物细胞本身或者其代谢产物,这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D.发酵工程生产的各种各样的食品添加剂可以增加食品营养,改善食品口味、色泽和品质14、地球上的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超过70亿吨,其中40%~60%能被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他们能够产生纤维素酶。研究者从牛的瘤胃中筛选产生纤维酶的纤维素分解菌,其筛选过程如图1所示。将丙中的菌悬液转接于含有稻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刚果红处理,看到如图2所示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②过程是涂布器取乙中的菌液均匀的涂布在Ⅰ号培养表面B.甲、乙试管中的液体都属于液体培养基,主要作用是稀释菌种C.Ⅰ号、Ⅱ号培养基都属于固体培养基,配置时先灭菌后调节pHD.可挑取图2中周围出现透明圈的菌落,用平板划线法继续纯化15、为了使牛仔裤呈现“穿旧”效果;在工业洗衣机中用酶洗代替传统的浮石擦洗,是目前重要的生产手段(工艺流程见下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纤维素酶在仿旧中的作用机理与其在洗衣粉中去污的机理相似B.在上述工艺中,为重复使用纤维素酶,可选用适当的包埋剂固定化酶C.在上述工艺中,通过调节温度、酸碱度、处理时间可控制仿旧颜色的深浅D.纤维素酶催化葡萄糖残基间磷酸二酯键的水解分解纤维素16、下列关于中学“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加盐主要是为了调节水分,利于毛霉生长B.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有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C.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D.实验室制作的腐乳不宜直接食用17、我国制作泡菜历史悠久。《中馈录》中记载:“泡菜之水,用花椒和盐煮沸,加烧酒少许。如有霉花,加烧酒少许。坛沿外水须隔日一换,勿令其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泡菜之水,用花椒和盐煮沸”的目的是彻底灭菌B.“霉花”主要由酵母菌繁殖形成,酵母菌往往来自蔬菜C.“坛沿外水须隔日-换,勿令其干”的目的是保证坛内适宜湿度D.制作泡菜的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8、果胶是植物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它是由______________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19、电泳的原理是利用__________样品中各种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___________,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20、凝胶色谱法实验使用的缓冲液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缓冲液。21、以____________的速度缓慢地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配制好的________中,观察液滴在CaCl2溶液中形成凝胶珠的情形。22、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____________装置,在浓缩之前,还要进行_____________,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23、萃取过程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______________加热,这是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还要在加热瓶口安装_____________装置。24、胡萝卜素是_________________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乙醚等___________________。胡萝卜等蔬菜是提取天然_______________的原料,工业生产上,提取天然β-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从____________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__________中获得,三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发酵生产。25、防止_____________入侵,获得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物,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一方面需要为培养的微生物提供合适的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另一方面需要确保无处不在的其他微生物无法混入。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1题,共6分)26、有机磷农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常常因过量施用带来环境污染。某同学欲从土壤中分离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获得能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菌种,可在_______的土壤中取样,若需增加目的菌的浓度,需在相应的培养基中进行_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
(2)将获得的等量3种待选菌种甲、乙、丙分别接种在L含20mg有机磷的同种培养液中(其它营养物质保持充裕,条件一直适宜)。记录实验开始到有机磷被耗尽所用的时间,甲、乙、丙分别为32h、45h、16h,应选择微生物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的菌体数,既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直接计数,也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法统计活菌数目。
(4)若要长期保存菌种,我们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3题,共15分)27、材料一:玫瑰精油是玫瑰基本的药用成分。它能刺激和协调人的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同。
时具有改善内分泌腺的分泌,去除器官硬化,修复损伤细胞等功能。
材料二:据《本草纲目》记载,中药材陈皮(即晒干的橘皮)可用于脘腹胀痛;恶心呕吐的。
材料三:番茄红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它主要存在于茄科植物番茄(西红柿)的成熟果实中。人们可以从番茄果实中提取番茄红素。
回答下列问题:
(1)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油具有______的性质。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_____________。
(2)橘皮除可晒干制药外,还可用于提取橘皮精油,提取前需要将橘皮放在_________中浸泡至少10小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整个提取过程需要过滤_______次。
(3)从番茄中提取番茄红素常用翠取法,提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提取剂的_________;提取过程应采用_________加热,以防止有机溶剂燃烧、爆炸;在加热瓶口还要加_______装置,以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28、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来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酸奶等食品的历史悠久;遍布民间,一般称作传统发酵技术。根据传统发酵技术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_______和_________;最后要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这一操作的目的是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__。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由于__________的繁殖形成的。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________。
(2)在制作腐乳过程中;所需的微生物来源于____________;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_____________条件下,将优良的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腐乳在酿造后期发酵中添加适量酒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防腐②与有机酸结合形成脂③利于后期发酵④满足饮酒需要。
(3)在蓝莓果酒制作过程中,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由__________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其可在缺少糖源时将乙醇变为乙醛,然后变为醋酸。29、测定水样是否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常用滤膜法测定大肠杆菌的数目。流程如图所示,滤膜法的大致流程:用滤膜过滤待测水样→水样中的细菌留在滤膜上→将滤膜转移到伊红美蓝的培养基(EMB培养基)上培养→统计菌落数目。据图回答问题:
(1)过滤待测水样需要用到滤杯;滤膜和滤瓶;其中需要进行灭菌处理的是___________。与过滤有关的操作都要在_______________旁进行。
(2)将完成过滤之后的滤膜紧贴在EMB培养基上;这属于微生物培养中的_________操作。从物理状态角度分析,EMB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
(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某同学尝试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测定;无菌操作下将10ml待测水样加入到90ml无菌水中,稀释后的菌液通过滤膜法测得EMB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平均为124,黑色菌落数平均为31,则推测1升待测水样中的大肠杆菌数目为________个。
(4)该同学进一步思考,利用滤膜法也可能用于测定待测水样中其他微生物的数目。他取了两份水样,一份待测水样来自变酸的果酒,从中检测到两种微生物,它们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份来自明德中学屈子湖,若要通过测量蓝藻的数目来研究水华,应更换上述过滤装置中的滤膜,选择孔径________(填“更小”或“不变”或“更大”)的滤膜,而培养基配方中则必需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无机盐、碳源、氮源)。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1题,共8分)30、芦笋(2n=20)因其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如果对芦笋核基因组进行分析,至少需要研究_______条染色体上DNA分子碱基序列。
(2)培育多倍芦笋可提高营养物质的含量,与二倍体芦笋相比,四倍体芦笋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为了培育更多的雄株;工作者进行了下列育种研究:
图中由花粉培育植株乙或丙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___;与雄株甲不同,乙、丙杂交形成雄株丁的培育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填:“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分析】
图1所示的方法是包埋法,X溶液为CaCl2溶液;其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制备的凝胶珠要用蒸馏水冲洗2~3次,洗涤干净后转移到图2装置中,在用海藻酸钠包埋酵母细胞形成凝胶珠的过程中,加热溶解海藻酸钠时应小火或间断加热,防止海藻酸钠焦糊,然后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酵母细胞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图2中为了使发酵过程更充分,应该均匀搅拌以使得固定化的酵母细胞和葡萄糖溶液充分接触。
【详解】
A.刚溶化的海藻酸钠要冷却至室温;才能与活化的酵母细胞混合制备混合液,以免高温使酵母细胞失活,A正确;
B.加入CaCl2溶液进行固定化酵母细胞,CaCl2的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B正确;
C.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培养液与酵母细胞充分接触;以利于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C正确;
D.制备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去除残留的CaCl2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进行发酵;D错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固定化细胞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实验操作过程的识记、理解与运用。2、D【分析】【分析】
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比较:
。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酶的种类一种或几种一种一系列酶制作方法物理吸附法、化学结合法、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包埋法是否需要营养物质否否是缺点①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易失活②难回收,成本高,影响产品质量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反应物不宜与酶接近,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反应效率下降优点催化效率高,耗能低、低污染①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②可以反复利用成本低,操作容易
【详解】
A;固定化酶的劣势在于只能催化一种生化反应;优点是可反复使用,A错误;
B;细胞体积大;难被吸附或结合,一般采用包埋法固定,B错误;
C;固定化酶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C错误;
D;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时凝胶珠呈蝌蚪状;过低时凝胶珠易呈白色,D正确。
故选D。3、B【分析】【分析】
1;橘皮精油无色透明;主要储存在橘皮部分,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又会产生原料焦糊问题,所以一般采用压榨法提取,其提取过程为: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一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精油。2、采用压榨法从橘皮中提取橘皮精油时,由于橘皮中含有果胶和果蜡,直接压榨容易滑脱,使出油率低,而石灰水呈弱碱性,能够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因此为了提高橘皮的出油率需要将橘皮用石灰水浸泡。
【详解】
A;步骤①为石灰水浸泡;石灰水能够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A正确;
B、步骤②为压榨,为了使橘皮油易于与水分离,还要分别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NaHCO3和5%的Na2SO4;并调节pH至7~8,B错误;
C;步骤③为过滤;目的是除去压榨液中的固体物和残渣,得到含有橘皮精油的液体后进一步分离,C正确;
D;步骤④为静置;需在5~10℃下静置5~7d,使杂质沉淀,D正确。
故选B。4、D【分析】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无氧条件。
【详解】
①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计算;称量、熔化、灭菌、倒平板;①错误;
②根据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在对应环境中寻找,寻找到目的菌株的概率较大,但是不一定能寻找到目的菌株,②错误;
③稀释涂布平板法是需将不同稀释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③正确;
④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④正确;
⑤平板划线操作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⑤错误;
⑥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梯度稀释时;要用移液管吹吸试管中溶液几次,目的是为了使微生物和无菌水混合均匀,⑥错误;
⑦平板划线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自第一区域的菌种,⑦正确。
故选D。
【点睛】5、B【分析】【分析】
酶在洗涤剂等方面的应用:
1;洗涤剂:
(1)分类:按产品的外观形态可分为肥皂;合成洗衣粉和液体洗涤剂等多种类型。
(2)去污原理:去污能力主要来自表面活性剂;因为表面活性剂有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可以渗入到纤维空隙中把污垢挤出来。
2;洗涤剂中常用酶制剂的种类及洗涤原理和实例:
【详解】
A;洗衣粉中的蛋白酶通常不会将添加的其他酶迅速分解;因为添加在洗衣粉中的蛋白酶会用特殊物质将其包裹起来,在遇水后包裹物质分解,将酶释放出来,提高洗衣粉的去污能力,A错误;
B;洗衣粉中添加的酶通常是由基因工程生产而来;B正确;
C;由于洗衣粉中的酶在受潮后;包裹酶的物质被分解了,酶被释放出来,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会导致酶的活性降低,故加酶洗衣粉受潮后重新晾干保存,会影响其中酶的活性,C错误;
D;加酶洗衣粉的适宜温度是40-50℃;在50℃温水中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时,其中的酶不会迅速失活,D错误。
故选B。6、D【分析】【分析】
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食品;历史悠久,称作传统发酵技术,比如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例如腐乳制作的原理: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毛霉、曲霉、根霉、酵母菌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风味独特的腐乳。
【详解】
A;以黄豆、蚕豆等为原料;通过米曲霉菌发酵制成豆瓣酱,蚕豆瓣类似于微生物培养基,能提供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A正确;
B;温度、湿度和盐度等都会影响细胞内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米曲霉菌的生长繁殖,B正确;
C;黄豆、蚕豆中蛋白质经米曲霉菌利用;类似于毛霉利用豆腐中蛋白质,产生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和多肽,C正确;
D;制作豆瓣酱时;豆瓣上、环境中的多种微生物都参与发酵作用,类似于制作腐乳中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D错误。
故选D。7、C【分析】【分析】
亚硝酸具有防腐作用;但是亚硝酸盐会危害人体健康,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时,会中毒;当摄入总量达到3g时,会引起死亡。
【详解】
A、亚硝酸盐是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中可用作添加剂,但加入的量极少,A错误;
B、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没有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食品,与是否含有亚硝酸盐无关,B错误;
C、亚硝酸盐在人体胃内可变成亚硝胺,C正确;
D、水煮得越久,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8、C【分析】【分析】
【详解】
橘皮精油的提取过程是: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C错误。
故选C
【点睛】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A:C:D【分析】【分析】
分析题干和表格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酶;不同洗涤浓度对洗涤效果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和浓度,因变量是洗涤效果,洗涤的温度、洗涤时间、洗涤方式、洗涤材料和污物的种类及污染程度等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且适宜。
【详解】
A;加酶洗衣粉是将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的酶通过特殊物质层层包裹;与洗衣粉的其他成分隔离,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并没有运用到固定化酶技术,因为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A错误;
B;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相同浓度条件下,两种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无显著差异,因此若洗涤的是相同污布,两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相似,B正确;
C;pH会影响酶的活性;pH过高或过低时都会使酶变性失活,因此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一定好于普通洗衣粉,C错误;
D;该表格显示甲、乙两种洗衣粉的最适洗涤浓度相同;都为0.6%左右,但是不能说明所有加酶洗衣粉最适洗涤浓度都相同,D错误。
故选ACD。
【点睛】10、B:C:D【分析】【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加酶洗衣粉常用的酶制剂,加酶洗衣粉的使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义,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因素,先梳理相关的教材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
加酶洗衣粉中加入的酶多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其本质与生物体内的酶无明显差异;A正确;
洗衣粉中的蛋白酶通常不会将添加的其他酶迅速分解;这是因为加酶洗衣粉中的酶经过了特殊的化学物质的包裹,使之与其他成分隔离,这些酶在遇水后,包裹层分解,酶才能发挥作用,B错误;
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一般在40℃左右适宜;50℃热水中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时,酶没有迅速失活,C错误;
加酶洗衣粉受潮后重新晾干保存;会导致其中酶的活性降低,D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加酶洗衣粉中酶制剂的种类以及作用机理,明确酶的来源、酶的特殊处理以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1、A:C:D【分析】【分析】
由图可知;该实验是对照实验,自变量是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因变量是细菌的数目。实验过程中细菌的计数用到了稀释涂布平板法。
【详解】
A;据图可知;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可知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上都存在多种微生物,A正确;
B;微生物的接种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只有平板划线法会用到接种环,而根据图示中菌落的分布特点可知,本实验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需用涂布器,B错误;
C;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可以看出;两组实验操作均正确,但结果截然不同,原因可能是手机的取样部位和马桶的取样部位都不相同,C正确;
D;该实验缺少对照实验;可以设置取相同培养基接种等量无菌水的组进行培养作为对照组,D正确。
故选ACD。12、B:C:D【分析】【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组反应速度最快,最终的果汁体积最大,可能是酶的量多以及底物最多。②③组最终的果汁体积相同,说明底物相同,但二者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不同,说明二者酶的活性不同或酶量不同。④的果汁体积最少,可能是底物最少或没有加果胶酶。
【详解】
A;①中酶量不一定大于②中的;也可能是①中酶的活性更大,A错误;
B;若实验②④组研究的自变量是果肉的质量;则酶的量为无关变量,每组实验中加入的酶量要相同,B正确;
C;不同温度或pH时酶的活性不同;催化反应的速率不同,但最终产物的量相同,因此②③两组对比研究的自变量可能是温度或者pH,C正确;
D;果胶酶能分解果胶;提高出汁率,若④组和②③两组加入的果肉质量一致,则其可能是没有加果胶酶,使出汁率降低,D正确。
故选BCD。13、A:D【分析】【分析】
微生物发酵指的是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详解】
A;用于发酵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A正确;
B;发酵罐培养的环境条件会影响代谢的途径从而影响产物的形成;例如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发酵罐中碳氮比(碳元素与氮元素的比值)为4∶1时,菌体大量繁殖而产生的谷氨酸少;当碳氮比为3∶1时,菌体繁殖受抑制,但谷氨酸的合成量大增,B错误;
C;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发酵过程;C错误;
D;发酵工程生产的各种各样的食品添加剂可以增加食品营养;改善食品口味、色泽和品质,D正确。
故选AD。
【点睛】14、A:B:C【分析】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的原理:①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②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详解】
A;根据Ⅰ号培养基上菌落分布均匀可知;②过程是用涂布器取乙中的样品稀释液均匀的涂布在Ⅰ号培养表面,即乙中是分解纤维素菌的样品稀释液,不是菌液,A错误;
B;液体培养基的作用是让菌体增殖;而不是稀释菌种,甲、乙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样品稀释液,捕食液体培养基,B错误;
C;配置固体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故需要先调pH,再灭菌,C错误;
D;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若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纤维素分解菌将纤维素进行了分解,可挑取该菌落用平板划线法继续纯化该菌体,D正确。
故选ABC。15、B:D【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在仿旧和去污中;纤维素酶均作用于衣物,二者作用相似,A项正确;由于纤维素酶较小,不能用包埋法固定化酶,B项错误;改变温度;酸碱度和处理时间均会影响酶作用的结果,控制仿旧颜色的深浅,C项正确;纤维素酶催化葡萄糖残基之间的糖苷键水解分解纤维素,D项错误。
考点:酶的应用16、C:D【分析】【分析】
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发达的白色菌丝。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以蛋白酶为主各种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
A;加盐主要是为了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豆腐腐败变质,A错误;
B;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会导致豆腐含水量过高,不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B错误;
C;加盐腌制时;为防止污染,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C正确;
D;实验室制作的腐乳可能灭菌不彻底;不宜直接食用,D正确。
故选CD。17、A:C:D【分析】【分析】
1;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2、在制作泡菜时所配制的泡菜盐水要煮沸,以杀灭盐水中的微生物,防止杂菌污染。泡菜制作过程中,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详解】
A;“泡菜之水;用花椒和盐煮沸”的目的提升泡菜味道、减少水中的溶氧量和消毒杀菌防止杂菌污染,A错误;
B;“霉花”是指泡菜坛表面的一层白膜;主要由酵母菌繁殖形成,酵母菌往往来自蔬菜,B正确;
C;“坛沿外水须隔日一换;勿令其干”的目的是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C错误;
D;制作泡菜的过程;亚硝酸盐的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D错误。
故选ACD。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细胞壁胞间层半乳糖醛酸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待分离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不同迁移速度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磷酸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恒定CaCl2溶液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蒸馏过滤2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水浴回流冷凝2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橘黄色有机溶剂β-胡萝卜素植物岩藻微生物25、略
【解析】①.杂菌②.纯净③.营养和环境条件四、实验题(共1题,共6分)26、略
【分析】【分析】
1、培养基的营养构成:
①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②不同培养基还要满足不同微生物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其基本过程为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五个步骤。
【详解】
(1)要获得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应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故为了获得能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菌种,可在被有机磷污染的土壤中取样;同时可用含有有机磷农药的选择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来需增加目的菌的浓度。
(2)根据题意可知,甲、乙、丙分别为32小时、45小时、16小时,说明微生物丙分解有机磷农药的能力比甲、乙强;因此应选择微生物丙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选定菌种的菌体数,既可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也可选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活菌数目。
(4)若要长期保存菌种;以便进行后续各种实验,我们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点睛】
易错点:保存菌种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甘油管藏,在测定培养液中的菌体计数时最常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统计。【解析】被有机磷污染选择丙微生物丙分解有机磷的能力比甲、乙强血细胞计数板稀释涂布平板甘油管藏五、非选择题(共3题,共15分)27、略
【分析】【分析】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
(1)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
(2)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是芳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
(3)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
【详解】
(1)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玫瑰精油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
(2)橘皮除可晒干制药外;还可用于提取橘皮精油,提取前需要将橘皮放在石灰水中浸泡至少10小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整个提取过程需过滤两次。
(3)从番茄中提取番茄红素常用萃取法;提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提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提取过程应采用水浴加热,以防止有机溶剂燃烧;爆炸;在加热瓶口还要安装冷凝回流装置,以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
【点睛】
本题考查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解析】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易溶于有机溶剂玫瑰精油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石灰水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两性质和使用量水浴冷凝回流28、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酸奶的制作等知识;要求学生识记果酒、果醋、腐乳和酸奶制作的原理及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果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25℃,因此酒精发酵的条件是无氧且温度控制在18~25℃,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因此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发酵过程是否产生酒精;果醋制作的原理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糖或酒精转化成醋酸,醋酸菌是好氧菌,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30-35℃,因此醋酸发酵时应该持续通入氧气并将温度控制在30-35℃;腐乳制作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转化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转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循证医学与流行病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企业级数据库的配置和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泗阳县重点名校2025年初三9月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三江学院《Oacle数据库》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银川二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创新班)试题含解析
- 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微生物》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示范名校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房地产分销代理合同二零二五年
- 房地产抵押管理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落水管安装高空作业安全协议书
- 四川裕宁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0000吨电池级磷酸铁项目环评报告
- 盘磨机传动装置设计
- 后交叉韧带损伤的诊疗
- 满腹经纶相声台词完整版
- GB/T 918.1-1989道路车辆分类与代码机动车
- GB/T 6365-2006表面活性剂游离碱度或游离酸度的测定滴定法
- GB/T 12496.19-2015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铁含量的测定
- 核反应堆热工课件
- 英军马岛登陆作战课件
- 新生儿窒息第七版教材课件
- 多囊卵巢综合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