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仁爱科普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3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甲)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乙)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是()(2分)A.余闻之/也久B.非复/吴下阿蒙C.并自为/其名D.借/旁近与之2、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A.指黄河有大大小小九道弯。B.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B.他出生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线条的色彩演绎人生。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从大众的生活和语言中取材,同时经过了诗意的提炼,富有一种质朴、淳厚的美。B.本诗讲的是土地改革运动后农民重获土地的景象。C.本诗透露出三黑的无奈与现实的悲凉。D.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5、“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对这句话中加点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写出了作者因为自己的见识浅薄而很自卑的心理。B.写出了闰土的见多识广和作者对他的钦佩之情。C.写出了闰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在作者心里简直就是神童。D.写出了乡村孩子比富家少爷博文广见。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妈妈凝视着手中的照片,脸上露出微笑。B.同学们审视着国旗冉冉升起。C.他注视着试管中的液体慢慢地改变颜色。D.老师上课前扫视了一圈教室。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圆圈圈地羊圈圈养B.挣脱挣开挣钱挣扎C.牲畜畜产畜牧畜力D.相处处理处分设身处地8、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粉骨碎身浑不怕。()A.全,全然。B.浑身。C.也。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9、按拼音写汉字。sìnüèpánjùyángliǔpántuǐ________________yángshāohànyāndàngyàngzāishù________________10、你知道有哪些成语是表现无私奉献的吗?把你所知道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11、填一填。
懂事的____漂亮的____兴奋的____聪明的____和气的____12、猜字谜。
手把山扳倒____
姑娘出嫁____
走上面____
独生女____13、写出近义词。
庄重—____疲惫—____顽强—____评卷人得分三、文言文阅读(共8题,共16分)1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凡先生之游,____。所至厄塞①,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②;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③中发书而对勘④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⑤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⑥;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注释】①厄塞:险要的关口。②曲折:详细情况。③坊肆:街市中的客店。④对勘:核对校正。⑤足:值得。⑥诸经注疏:各种儒家经典著作及注释疏证。
(1)解释加点字词。
所至厄塞______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
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______
(3)读完本文,你得到的启示有______15、文言文阅读理解: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想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____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去后乃至______相委而去______尊君在不______陈太丘与友期______
(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3)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他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4)友人的错误是什么?请用原文词语回答。(不超过四个字)
(5)你认为元方的做法有无不妥之处吗?请说明理由。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分别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②见往事耳。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文:______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______
(3)写出文中流传至今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通过____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
孙权:______;
吕蒙:______。
(5)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17、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课文选自《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
(3)翻译句子:
孰为汝多知乎?
(4)阅读本文获得的启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穷尽的,我们要不断学习。
B.要勤于思考;大胆向权威质疑,求得答案,探求客观事理。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实事求是。
D.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18、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俄而雪骤骤:______即公大兄无奕女即: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为什么“公大笑乐”?19、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①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②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____曰:“此织断,能复续乎?”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辍(chuò)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②喧:因分心而遗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方:______②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乃:______(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一处用“/”标出来。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划波浪线的句子。
(4)结合文段,说说给你的启示?20、请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世说新语》注: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孰为汝多知乎?②何故异昨日之言邪?(2)【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____,【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____。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____。评卷人得分四、连线题(共5题,共15分)22、请将下列城市和其市花进行匹配。
桂花紫荆花山茶花梅花白玉兰。
____香港。
____南京。
____上海。
____重庆。
____杭州23、正确搭配词语。
飒飒地____飞舞。
高大的____腿。
快乐地____响。
长长的____松树24、对对碰;不同的地区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请将下列的剧种;剧目与相应的地区填空。
①安徽____A;豫剧a、《小拜年》
②河南____B、越剧b;《天仙配》
③东北____C;川剧c、《花木兰》
④浙江____D;二人转d、《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⑤四川____E、黄梅戏e、《变脸》25、我是连线小能手。
金黄的____铜器暖哄哄的____蜡烛。
可怜的____火柴香喷喷的____火炉。
小小的____女孩明晃晃的____烤鹅。
闪亮的____铜把手亮晶晶的____星星26、词语连线搭配。
鲜艳的____花香。
醉人的____青草。
绿油油的____歌声。
动听的____花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A项应是“余/闻之也久”;C项应是“并/自为其名”;D项应是“借旁近/与之”。只有B项正确,故选B。【解析】B2、B【解析】“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九曲:这是虚指,开容黄河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故选:B。3、A【解析】A.有误,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常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形容“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不恰当。B、C、D正确。故选:A。4、C【分析】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解析】《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以深情的笔触、生动的描写,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A、B、D正确,本诗表达了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获土地后那种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故选:C。5、D【解析】这句话中的“并不知道也没有知道”表达的是“猹”这个东西只有闰土这样的乡村孩子知道。故这句话写出了乡村孩子比富家少爷博文广见。故选:D。6、B【解析】A、C、D正确。B.有误,审视:仔细看;认真端详。用在这里不合适。故选:B。7、D【分析】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解析】A.不同,圈:quān环形。划界。juàn养家畜的棚栏:羊圈。juān关闭:圈起、quān、juàn”。B.不同,挣:zhēng尽力支撑或坚持:挣扎、挣开。故分别读“zhèng、zhèng。C.不同,畜:chù禽兽、畜力、畜牧、xù、chù”。D.相同。都读“chǔ”。故选:D。8、A【分析】考查了诗词的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解析】出自于谦的《石灰吟》。翻译:即使粉身碎骨也完全不害怕。故选:A。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9、肆虐盘踞杨柳盘腿杨梢旱烟荡漾栽树【分析】【分析】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盘踞:指非法占据;霸占;比喻某些植物或某些自然现象长期在某地肆虐。杨柳:泛指柳树。盘腿:坐时两腿弯曲交叉地平放着。旱烟: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烟制品。将多种晒烟经回潮压片切丝而成。荡漾:形容起伏动荡,歌声荡漾。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10、救死扶伤舍己为人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分析】【分析】有关奉献的成语有很多。例如:呕心沥血;蜡炬成灰泪始干、鞠躬尽瘁、默默无闻、孜孜不倦、辛勤劳碌、无私奉献、舍己为人、救死扶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忠报国、一心为国、功高盖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替天行道等等。
【点评】分类积累成语故事、格言和诗句,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对写作很有帮助。11、孩子玩具同学们猴子阿姨【分析】【分析】: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的+名词”括号里应填名词。比如:懂事的(孩子);漂亮的(玩具)、兴奋的(同学们)、聪明的(猴子)、和气的(阿姨)。
【点评】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这道题就是“形容词+的+名词”,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学生还应对这类词进行积累,增加词汇量。如:辽阔的(版图)、火红的(枫叶)、洁白的(纸张)、真正的(狮子)、清脆的(铃声)、清新的(空气)。12、扫又喜又怕土婵【分析】【分析】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手把山扳倒”是“扫”,左边是手,右边是一个翻着的山;“姑娘出嫁”是“又喜又怕”合适生活常识;“走上面”是“土”字;“独生女”谜底是:独生女就是单个女孩,即婵。
【点评】分心特殊语言形式,就不难猜出。13、稳重疲倦坚强【分析】【分析】庄重的意思是(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疲倦,指十分劳累,困倦。顽强一般指强硬或坚强、不屈服。近义词:坚强倔强固执顽固刚强坚定刚毅坚毅反义词:薄弱柔弱虚弱懦弱胆小。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三、文言文阅读(共8题,共16分)14、略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句意:到了险要的地。厄:困苦;灾难。
句意: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对着书进行核对校正。则即坊肆: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字词:以;用;载,装;随,跟随。句意:用二匹马三头骡子装载着书跟随自己。
(3)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启示;通读全文,本文主要讲了先生游玩不忘学习的事,通过“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明确启示是我们学习要严谨,实事求是;“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明确启示是我们要温故而知新,抓紧闲暇时间,勤奋学。
答案:
(1)到打开。
(2)用二匹马三头骡子装载着书跟随自己。
(3)①温故而知新;②抓紧闲暇时间;勤奋学;③学习要严谨,实事求是。
译文: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二匹马三头骡子装书。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对着书进行核对校正。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没有值得什么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看书仔细认真的查看。
重点字词:
(1)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外出旅行。先生;指顾炎武。
(2)厄塞:险要的地方。
(3)曲折:详细情况。
(4)或:有的。
(5)即:靠近;引申为走向。坊肆:街市中的客店。对勘:核对校正。
(6)径行:直接行走。
(7)无足:没有值得。
(8)诸经注疏: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
(9)熟:仔细认真。【解析】困苦、灾难;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用二匹马三头骡子装载着书跟随自己。;①温故而知新;②抓紧闲暇时间,勤奋学;③学习要严谨,实事求是。15、略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才.
②句意为: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③句意为: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假字;同“否”.
④句意为: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引:牵,拉;顾:回头看.句意为:友人很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走进家门,连头也不回.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及形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阅读短文;了解内容可知,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元方;从文中元方的语言描写来看,他是一个聪明,有才智的孩子.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注意有字数限制.阅读短文,了解内容,从“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句话在概括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
答案:
(1)①才;②丢下;舍弃;③同“否”;④约定.
(2)友人很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走进家门,连头也不回.
(3)元方;聪明;有才智.
(4)无信无礼。
(5)示例:没有;陈元方对友人的无信无礼,据礼抗辩,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他懂得“信”的重要,懂得“礼”的重要,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期:
1;约定(陈太丘与友期)
2;期望(期在必醉)
3;期限(失期;法皆斩)
4、满,周(期年之后)【解析】才;丢下、舍弃.;同“否”.;约定.;元方;聪明,有才智.16、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古今异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句意: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博士:古义: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句意:了解历史罢了;古义:历史;今义:以前发生过的事情.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孰若:哪里比得上;句意为: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
②中重点词语有:即:就;句意为: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3)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成语的积累.解答这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做个有心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4)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表现孙权关心下属,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蒙乃始就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
孙权:关心下属;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
(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启示:要多读书,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见识.
答案:
(1)①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学位的最高一级;②历史;以前发生过的事情.
(2)①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3)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4)孙权:关心下属;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
(5)启示:要多读书;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见识.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涂”通“途”;道路,仕途.亦作当权.
词类活用。
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状语后置;名词作动词.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之:主谓取独.【解析】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学位的最高一级;历史;以前发生过的事情;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关心下属,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17、略
【分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本文出自《列子》.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像把手探进热水里.汤;热水.
②句意为:距离人近.去;距离.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语:孰;谁.知通智,智慧.句意为: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4)本题考查文本主旨.
A.正确.
B.有误;本文并无质疑权威,探求真理的主旨.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答案:
(1)《列子》(1分)
(2)①汤:热水(1分)②去:距离(1分)
(3)谁说你见多识广呢?(3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4)B(2分)
译文: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文言实词“汤”的用法:
①热水;开水.
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②药汤;中药用水煎煮取汁服用的称“汤剂”;
臣待汤药;未尝废离(《陈情表》);
③汤汤(shāngshāng):大水急流的样子.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解析】列子;热水;距离;B18、略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把握;注意一词多义及词类活用;通假字的运用.
句意:忽然间;雪下得紧了.骤:迅速.
句意: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即:就是;便是。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注意首先重点字词的把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未若:不如;因:随;顺着.句意: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根据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明确“公大笑乐”的原因是: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答案:
(1)骤:迅速.即:就是;便是。
(2)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3)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意思对即可.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若:
<动>
(1)(____.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____“.本义:顺从)
(2)同本义[beobedientto]
若,顺也.--《____•释名》
万民是若.--《诗•____•阙宫》
天子是若.--《诗•大雅•烝民》
有孚禺若.--《易•观》
钦若昊天.--《书•____》
不逢不若.--春秋•____《左传•宣公三年》
(3)又如:若时(顺应天时);若淑(温顺而善良)
(4)如同;像[like;asif]
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尚贤中》
肌肤若冰雪,____若处子.--《庄子•逍遥游》
关山度若飞.--北宋•____《____•____》
天涯若比邻.--唐•王勃《____》
若不复知有延熹、建宁之事者.--明黄道周《节寰袁公(____)传》
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邪.--明•宋濂《看松庵记》
(5)又如:视若分敌;若明若昧(好像清楚又好像不清楚);若出一辙(若出一轨.像从一个车辙里出来的.比喻言论;行动、遭遇等完全一样);若如(如;像);若卵投石(同“以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败);若涉渊水(若涉渊冰.比喻处境艰险)
(6)择菜[trimvegetables]
若,择菜也.从艸、右.右,手也.--东汉•____《说文》
(7)引申为选择[choose]
《晋语》____曰:“夫晋国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此谓使谁先择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训择,择菜引申之义也.--清•____《____》
(8)同,相当[beequalto]
彼与彼年相若也.--____《____》
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孟子》
(9)及;到[arrive]
病未若死.--《____》
(10)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match]
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礼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西汉•刘向《____》
(11)诺,应允,后作“诺“[promise]
已若必信;则处于度之内也.--《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
步骑之所蹂若.--《文选•司马相如•____》
(12)对付,处置[treatwith;handle]
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
指的是称谈活话的对方。
(13)中国古代海神名;也称为海若.
《____-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解析】迅速;就是、便是19、略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他的母亲正在织布.方:正在。
②句意为:孟子突然停止;又继续背诵下去.乃:于是,就。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题要先解析句意;再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应符合古人朗读习惯.本句句意为: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用来告诫他.节奏应划分为: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的重点词有:此:这;织:布匹;复:还;乎:吗.句子翻译为:这匹布割断了,还能继续织下去吗?
(4)本题考查主旨的理解.通读文本;理清文意,本文主要写的是孟子母亲用织布的事来教育他怎样对待学习,从她的语言中可知,学习是不能半途而废的,要专心致专.从孟子母亲的教育方式来谈感受也可.
答案:
(1)①正在②于是;就(一个1分,共2分)
(2)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2分;多划不得分)
(3)这匹布割断了;还能继续织下去吗?(“此;复、乎”1个1分,扣完为止)
(4)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不应当因环境嘈杂而分散注意力;作为小辈要善于理解长辈的教导,父母教育孩子要用适当的方式,言传身教,事半功倍.(能从一个角度理解,言之有理即可2分)
译文:
孟子小时候;在他背诵的时候,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孟子回答说:“有所遗忘,(后来)又想起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说:“我把这块(匹)布剪断了,还能继续织吗?”用这来告诫孟子.从这件事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综合阅读的能力.在平时学习中,需要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用法;还要用现代汉语准确的翻译语句和课文;还能对内容准确理解.长期这样做的话,就能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解析】正在;于是,就20、略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句子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农家乐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奶牛牧场养殖废弃物处理与无害化承包合同3篇
- 2025年度大蒜电商平台农产品溯源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服务合同模板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互联网+教育平台合作运营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农场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合同4篇
- 2025年度电商虚拟货币交易员劳动合同模板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合同4篇
- 2025年度女方离婚协议中子女教育费用承担合同4篇
- 2025年度出国留学行李打包服务合同4篇
- 2024年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6讲 阻燃纤维及织物
- 同等学力英语申硕考试词汇(第六版大纲)电子版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递等式计算100道及答案
- 2024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各年级教师用书七年级(上册)
- 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高考真题试卷(含答案)
- 湖南省退休人员节日慰问政策
- QB/T 5998-2024 宠物尿垫(裤)(正式版)
- 4P、4C、4R-营销理论简析
- 《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检查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