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源性能测试与分级评价标准》编制说明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2/0F/39/wKhkGWeQW6qAVcpxAANjCPCd2Y8291.jpg)
![《移动电源性能测试与分级评价标准》编制说明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2/0F/39/wKhkGWeQW6qAVcpxAANjCPCd2Y82912.jpg)
![《移动电源性能测试与分级评价标准》编制说明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2/0F/39/wKhkGWeQW6qAVcpxAANjCPCd2Y82913.jpg)
![《移动电源性能测试与分级评价标准》编制说明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2/0F/39/wKhkGWeQW6qAVcpxAANjCPCd2Y82914.jpg)
![《移动电源性能测试与分级评价标准》编制说明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2/0F/39/wKhkGWeQW6qAVcpxAANjCPCd2Y829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移动电源性能测试与分级评价标准》
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2022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新发布的移动电源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在
抽查的产品中,移动电源抽查不合格率为35.4%。本次抽查检验9个省(市)95
家企业生产的99批次产品,发现35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35.4%,
较上次抽查上升10.4个百分点。该产品近3年抽查不合格率分别为19.8%、25.0%、
35.4%。市场监管总局重点对产品的转换效率、发热要求、无线电骚扰等16个项
目进行了检验。经检验,不合格项目集中在转换效率、常温下的有效输出容量、
热滥用、过充电和无线电骚扰这5个项目上。
一般来说额定容量越大的移动电源价格也会更贵一些,企业虚标容量,消费
者花费更多的钱买到的却是名不副实的产品,经济利益也会受损。这其中部分产
品是厂家为了抬高销售价格故意在输出容量上作假标高,还有一部分产品在外包
装上标称的其实是内部电芯的容量,不是实际的输出容量,一些制造水平不高的
企业因转换效率低,实际输出容量远低于电池电芯容量,因而不愿意标明真实的
额定容量。
充电宝是由电池组、电路和外壳等组装而成的非固定式充电产品。据了解,
2020年我国智能手机用户超过9亿人;而据有关行业统计,2019年,我国移动
电源产量也接近9亿个。
便携式储能电源、露营用移动电源、户外电源是一种替代传统小型燃油发电
机的、内置锂离子电池的小型储能设备,具有大容量、大功率、安全便携的特点,
可提供稳定交/直流电压输出的电源系统。其电池容量在100Wh-3000Wh,配有AC、
DC、Type-C、USB、PD等多种接口,支持移动用电场景下的手机、笔记本电脑、
无人机、冰箱等多种产品的充电,可匹配市场上主流电子设备,同时匹配光伏板
使用可以实现储能装置的充电。便携式储能行业兼具成长与消费属性,产品在使
用体验与维护成本上具备明显优势。其应用场景适用于户外出游、应急救灾、医
疗抢险、户外作业等离网用电需求,构筑起小型微网系统,护航电力化进程。从
2021年便携式储能销量分布来看,美国是全球第一大便携式储能市场,占比约
47.3%,日本市场占比约29.6%,二者合计占比超过75%。中国是全球便携式储能
的主要产地,占全球90%的产量和出货量。
作为共享经济的主要产物,移动电源近年来迎来爆发式增长,然而随着市场
2
的日益饱和,移动电源的产业乱象日益浮现。2023年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启动
产业质量提升“灵渠”计划,以深圳移动电源产业集群为试点,以解决产品质量
问题为导向,从产品、企业、产业自下而上,打扶并举,进行质量帮扶和整治规
范,着力解决移动电源生产企业质量提升的意愿、能力和动力问题,赋能产业高
质量发展。
移动电源在2023年纳入CCC认证监管范围,将GB31241-2022和
GB4943.1-2022标准作为基本安全性要求,但当前CCC仅解决了当前移动电源产
业的安全性问题,未解决转换效率、虚标输出容量、能量等问题。国内、国际都
还缺少针对移动电源产品性能分级检测与评价标准,让消费者能通过产品外观上
的分级标识可获取到显示性能质量层次的产品信息,直观传递给消费者关于产品
质量和性能等级,提升购买及使用体验。在符合强制性CCC认证标准的基础上,
让消费者根据自身使用需求或消费定位层级,选择不同性能等级的产品,将消费
者对产品品质的需求有效转换为产业质量提升的动力,以引导该行业有序竞争,
引领移动电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部署和要求,探索建立产品质量分级评
价制度,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倡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牵头,深
圳普瑞赛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瑞赛思”)组织头部企业、行业组
织、消费组织、质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校等制定《移动电源性能测试与分级评价》
团体标准(以下简称“质量分级标准”)。
1.2主要工作过程
2023年5月18日,普瑞赛思邀请移动电源企业代表、检测认证机构、行业
协会、消费组织等相关单位出席移动电源质量分级启动会,调研产业关于移动电
源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建设的需求意见,初步收集了相关技术建议,汇总形成分级
标准需求记录。随后普瑞赛思对标准大纲、测试项目和标准框架编制,以及组织
成立标准工作组成员单位和技术专家代表,并提前邀请部分核心参编单位进行标
准草稿审议研讨会。标准起草小组对本标准的适用范围、要求、试验方法、检验
规则、结果描述等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确定了标准的基本内容,形成标准草案。
在编制过程中,标准起草小组对标准中引用的标准进行了查新,对标准中使用的
试验方法进行了规范。
2023年6月30日,普瑞赛思完成标准草稿的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部分,召
开第一次标准技术审查会,邀请了45家行业组织、技术机构、科研院校和头部
企业参加,会后完成意见修订,计划分别从市场流通环节和移动电源制造企业共
收集22款样品,启动测试验证工作。
2023年7月18日至8月10日,由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牵头,深圳市质
3
量协会、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深圳普瑞赛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
中心深圳分中心协助,针对移动电源开展消费者需求调研。本次调查通过公众号
线上调研问卷投放的方式,共收集412份有效样本,受访者年龄段集中于18-50
岁。近九成受访者对于移动电源产品进行质量分级持支持态度。其中,超八成受
访者表示质量分级将影响其选购产品。普瑞赛思结合消费者重点关注的产品安全
和性能领域,优化了标准测试项目。
2023年8月22日,普瑞赛思与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协同,完成了16
款数字设备用移动电源和6款便携式储能分级指标测试验证工作,并对数据进行
了汇总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完成了修订分级指标和评分规则。
2023年9月1日,普瑞赛思组织召开第二次标准(暨终稿)技术审查会,
依据会议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形成《移动电源性能测试与分级评价》标准
(征求意见稿)。9月12日开始对标准公开征集意见,为期一个月。
2023年10月16日标准正式发布。
1.3标准归口单位、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由深圳普瑞赛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普瑞赛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深
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莱茵
技术监护(深圳)有限公司、苏州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
有限公司、深圳市正浩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倍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品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德兰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绿联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移族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欣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中电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
限公司、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安克创新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惠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工
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
公司、上海化工院检测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重庆能研理工研究院
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本标准起草人:许辉勇、刘天鹏、王建雄、郎鹏、王雅斌、张晔、沈寄萌、
谭振斌、肜茜菲、韩宇、罗斌、张海月、唐家翔、彭军、黄顺、柯协、周健、张
文昌、朱金保、陈龙扣、桂登宇、张章、宋光守、雷健华、周俊才、饶岩洁、吴
丹、庞业海、万猛、冯庆威、向晶、汪英杰、项中毅、张蕊、刘佳、杜思红、张
锐、高思佳、王道龙、潘教龙、李晓鹏、周兴锋、孔令坤、梅自强、刘惟凡、符
静、陈泽彦、朱丽娜、匡猛、郭强、孙亭亭。
2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解决的主要问题。
2.1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
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4
2.2标准主要内容
《移动电源性能测试与分级评价标准》标准编制说明内容包括:范围、规范
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试样条件、一般要求、便携式移动电源试验、便携式
储能电源试验、分级评价程序、附录A检验项目和顺序。
2.2.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移动电源的性能质量试验方法及分级评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移动电源(PortablePowerSupply),质量不超过18kg,包
含锂离子电池或电池组,具有交流或直流输入、输出的可移动式电源,包括便携
式数字设备用移动电源(俗称充电宝)、便携式储能电源(俗称户外电源)等产
品。
2.2.2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定了本标准在有关的技术要素中需引用的现行国家标准4个,参考文献标
准包括现行相关国家标准8个,行业标准1个,国际标准1个。
2.2.3术语和定义
规定了相关名词、参数、实验结果等。
2.2.4试验条件
规定了测试方法的试验环境、仪器设备精度要求、样品要求及数量。
2.2.5一般要求
规定了移动电源的外观及标识要求,整机产品应满足GB4943.1的相应要求。
组成移动电源的锂离子电池或电池组应满足GB31241的相应要求。
2.2.6便携式移动电源试验
规定了便携式移动电源的性能质量测试的具体方法、结果判定和分级指标要
求。
2.2.7便携式储能电源试验
规定了便携式储能电源的性能质量测试的具体方法、结果判定和分级指标要
求。
2.2.8分级评价程序
规定了便携式移动电源和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分级评价规则,通过分值权重计
算产品性能质量总得分数,并进行产品质量分级评价。
2.2.9附录A检验项目和顺序
规定了便携式移动电源和便携式储能电源的检验项目对应的样品编号和测
试顺序。
2.3主要依据
编制过程主要参考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的检测项目和指标并结
5
合用户的实际使用需要。
2.4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该质量分级标准的推出,探索建立市场认可的质量分级及认证制度,用
标准来协同消费者对品质的需求和产业能实现的品质供给,用第三方的专业评价
和认证建立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相互信任,将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需求有效转换为
产业质量提升的强大动力,推动移动电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对高
品质产品的需要。
2.4.1消费者需求调研及洞察
该质量分级标准,有别于传统团体标准仅是从个别厂商、产业联盟、质量技
术机构等从单一角度开发,缺失消费者需求牵引,导致标准实际应用不足,引导
该行业有序竞争和引领移动电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不足,对产品质量提
升效果大打折扣等问题。
影响消费者的需求选择,通常是由消费者对于移动电源产品的实际使用需要
和核心关注体验,厂商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品类和质量定位,以及消费者对产品的
技术质量认知等几个方面构成。质量分级标准开发过程,主要结合通过消费者核
心关注体验调研,对消费者需求形成洞察,并通过提升消费者对产品技术质量的
认知,引爆以消费者需求牵引,让消费者清晰容易辨别高质量移动电源产品和技
术带来的使用体验益处,愿意为高质量买单,厂家愿意向高质量产品对标的趋势。
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是质量进步的强大驱动力,消费者对品质的选择将决定
企业对质量的追求。为了解消费端对移动电源产品开展质量分级评价的态度,最
关心的产品质量点,有效识别和解析市场需求,使技术工作更贴合消费需求。
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面向消费端开展了关于“移动电源开展质量分级活动”
的调查。调查采用网上问卷形式,被调查对象主要为20-50岁内的消费者,调查
内容主要包括:①移动电源产品质量分级评价对消费者产品购买选择的影响、分
级评价的呈现形式;②移动电源消费行为调查;③移动电源消费习惯调查三个方
面。调查结果显示:近9成受访者对于移动电源产品进行质量分级持支持态度,
其中超8成受访者表示质量分级评价将影响其选购产品,且愿意加价5-20元购
买质量分级达优质的产品,调研结果支持了开展分级评价的消费者基础,消费者
愿意加价购买,体现出“优质可以优价”减轻了企业在生产中增加成本导致市场
竞争力弱的顾虑。
调研结果显示安全性及性能为购买产品时考虑的主要因素,识别出10项性
能中消费者最关注的考虑因素前4项性能,为开展自愿性认证检测项目的选择提
供了依据。
6
安全性及性能为消费者主要购买移动电源时的考虑因素,分别占比27%及21%。
选择“性能”为购买时主要考虑因素的受访者认为容量及便携性比较重要,其次
为是否支持快充。
通过“产品外观标识”的调研把质量分级的呈现形式,以及是否能携带上飞
机、高铁(主要依据容量/能量标识是否清晰),高低温适用环境区分等使产品质
量分级技术规划在产品外观设计上落地,质量和技术语言转化成消费者看得懂的
标志和标识,更人性化和贴近消费者需求。
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对容量虚标、安全问题、自充电时间、耗电高等问题容
忍度更低,便携性和安全性是消费者认为产品最应该改进的地方,超6成受访者
不清楚移动电源产品外壳标注的有效输出容量、额定容量、转换效率等数据含义,
这些信息为后续产业质量提升,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改进及在消费端开展移动电
源产品的质量普及教育提供了方向。
另外问卷中关于购买渠道、价格、产品使用场景(用途)、购买后遇到质量
问题的解决方式等调查,为后续质量分级在销售端的实施推广、消费者对质量问
题投诉处理和自愿性认证的后监督、消费者参与产品质量点评等提供了依据。
2.4.2质量提升的创新设计
长期以来,政府对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只是采用国标或行标作为产品进入市场
7
的门槛类标准进行质量监管。强制性CCC认证保的是产品质量安全的底线。质量
达标后,60分、70分、80分、90分、100分甚至120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
度绝对是不一样的,相应的质量投入也绝对是不一样的。如果市场上质量更优的
产品无法被识别被购买,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企业也因为增加的成本降低了在市场
上的竞争力,结果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因企业创新和高标准研发、
生产不能获得相应的市场回报,最终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趋于下行,甚至爆发严
重的质量事故。
该标准旨在推进移动电源产业发展需求与标准技术供给的衔接,促进监管部
门与头部企业、行业协会、消费组织、质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校“政产学研用”
五方联动,构建以需求牵引、以产业主导、以技术支撑、以监管规范的移动电源
产品质量分级评价体系。
综上,标准开发牵头单位及参编机构不仅考虑技术规范支撑,更是结合推广
及应用,通过消费需求牵引、“政产学研用”五方联动、国内质量分级与国际质
量推优双循环结合,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移动电源行业建立质量分级标准,
开展质量分级评价是一次重大的质量创新。
3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的分析与验证
本标准所有测试项目和指标要求设计,是基于符合CCC强制性标准GB31241、
GB4943.1满足基本安全性基础上,通过聚焦评估对消费者核心关注的性能指标,
同时兼顾保证基本安全性要求进行设计,参照标准GB/T35590、SJ/T11893-2023、
UL2743等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消费者调研数据,对移动电源的容量/能量、
能效、车载环境高温暴露、静音性能、抗跌落及振动等性能质量方面进行评估并
分级,部分项目结合移动电源的使用场景和特性、填补当前行业和国标的空白。
结合市场调研的消费者核心关注的产品性能质量,针对便携式移动电源制定
了4个测试项目及分级:有效输出容量、转换效率、高温暴露、自由跌落。
结合市场调研的消费者核心关注的产品性能质量,针对便携式储能电源制定
了7个测试项目及分级:有效输出能量、能源效率、能量保持能力、高温暴露、
振动、噪声、自由跌落。
3.1便携式移动电源
3.1.1有效输出容量
3.1.1.1试验方法
本项目参考了国标GB/T35590-2017《信息技术便携式数字设备用移动电源
通用规范》中4.3.1章节有效输出容量:常温有效输出容量、高温有效输出容量、
低温有效输出容量的测试方法,考虑到消费者的实际使用环境可至北方区域,增
加了超低温(-20℃)有效输出容量的测试要求。并提出对有效输出容量测试结
8
果进行分级的要求。
3.1.1.2主要技术指标验证
通过试验测试结果确定了分级指标,具体见表1、表2。
表1有效输出容量分级指标
分级要求
项目
12345
105%额定容量≤100%额定容量≤
常温有效115%额定容量≤
有效输出容量<有效输出容量<//
输出容量有效输出容量
115%额定容量105%额定容量
105%额定容量≤100%额定容量≤
高温有效115%额定容量≤
有效输出容量<有效输出容量<//
输出容量有效输出容量
115%额定容量105%额定容量
低温有效90%额定容量≤80%额定容量≤70%额定容量≤60%额定容量≤
100%额定容量≤
输出容量有效输出容量<有效输出容量<有效输出容量有效输出容量
有效输出容量
100%额定容量90%额定容量<80%额定容量<70%额定容量
-10℃
低温有效90%额定容量≤80%额定容量≤70%额定容量≤60%额定容量≤
100%额定容量≤
输出容量有效输出容量<有效输出容量<有效输出容量有效输出容量
有效输出容量
100%额定容量90%额定容量<80%额定容量<70%额定容量
-20℃
表2有效输出容量测试结果
低温有效输出容量低温有效输出容量
项目常温有效输出容量高温有效输出容量
-10℃-20℃
合格数1181510
不合格数5816
最大值113.43%119.77%105.69%107.75%
最小值72.18%51.96%72.95%70.19%
等级17031
等级21272
等级33632
等级4//25
等级5//00
3.1.2转换效率
3.1.2.1试验方法
本项目引用了国标GB/T35590-2017《信息技术便携式数字设备用移动电源
通用规范》中转换效率的测试方法,并提出对转换效率测试结果进行分级的要求。
3.1.1.2主要技术指标验证
9
通过试验测试结果确定了分级指标,具体见表3、表4。
表3转换效率分级指标
分级要求
项目
12345
转换效率88%≤η86%≤η<88%84%≤η<86%82%≤η<84%80%≤η<82%
表4转换效率测试结果
项目转换效率
合格数5
不合格数11
最大值87.45%
最小值61.62%
等级10
等级23
等级30
等级41
等级51
3.1.3高温暴露
3.1.3.1试验方法
模拟产品偶然被遗忘在汽车里的遭受车载高温气候负荷环境,参考引用
GB/T28046.1-2011,GB/T28046.1-2011的车载环境温度,评估对移动电源的
安全及容量性能衰减影响,该实验设计了高温暴露剩余容量和高温暴露恢复容量,
提出了测试方法和分级的要求。
3.1.3.2主要技术指标验证
通过试验测试结果确定了分级指标,具体见表5、表6。
表5高温暴露分级指标
分级要求
项目
12345
90%额定容量≤80%额定容量≤70%额定容量≤
95%额定容量≤
高温暴露高温暴露剩余容高温暴露剩余容高温暴露剩余
高温暴露剩余容/
剩余容量量<95%额定容量<90%额定容容量<80%额定
量
量量容量
95%额定容量≤90%额定容量≤80%额定容量≤70%额定容量≤
100%额定容量≤
高温暴露高温暴露恢复容高温暴露恢复容高温暴露恢复高温暴露恢复
高温暴露剩余容
恢复容量量<100%额定容量<95%额定容容量<90%额定容量<80%额定
量
量量容量容量
10
表6高温暴露测试结果
项目高温暴露剩余容量高温暴露恢复容量
合格数88
不合格数88
最大值101.90%110.77%
最小值34.06%19.77%
等级132
等级212
等级321
等级421
等级502
3.1.4自由跌落
3.1.4.1试验方法
本项目参考了国标GB/T35590-2017《信息技术便携式数字设备用移动电源
通用规范》中4.7.5章节自由跌落的测试方法,并增加了1.5m高度跌落的要求
(依据GB31241-2022,结合考虑日常人员使用手持高度),提出对自由跌落测
试结果进行分级的要求。
3.1.4.2主要技术指标验证
通过试验测试结果确定了分级指标,具体见表7、表8。
表7自由跌落分级指标
分级要求
项目
12345
产品跌落高度产品跌落高度
产品跌落高度产品跌落高度
1.5m,功能正常,1m,功能正常,
自由跌落1.5m,功能正常,1m,功能正常,/
有裂痕但无破有裂痕但无破
无裂痕,无破裂。无裂痕,无破裂。
裂。裂。
表8自由跌落测试结果
项目自由跌落
合格数14
不合格数2
最大值/
最小值/
等级18
等级22
等级32
等级42
11
等级50
3.1.5质量分级评价
便携式移动电源产品按标准项目完成测试后,依据测试结果指标,按照评分
规则对测试项目符合等级结果结合分值权重计算产品性能质量总得分数,依据表
9对产品进行性质量分级评价。
表9性能质量分级评价划分表
分值区段S分级评价代表性能质量含义
95≤S≤100★★★★★(五星)卓越,形容性能质量比优越等级有提升
90≤S<95★★★★(四星)优越,形容性能质量比优秀等级有提升
80≤S<90★★★(三星)优秀,形容性能质量比优良等级有提升
70≤S<80★★(二星)优良,形容性能质量比良好等级有提升
良好,表明产品不仅符合GB4943.1和GB31241,还满足基本性
60≤S<70★(一星)
能测试项目的最低等级要求
注:分级评价的基本性能测试项目,应至少符合表16中的基本安全要求和6.2有效输出容量(常温)分
级评价指标中等级3要求。
便携式移动电源产品如符合此标准中的质量分级为一星等级(即分值在60
≤S<70),则要求产品必须满足有效输出容量(常温、45℃高温和-10℃低温)、
转换效率、高温暴露和自由跌落测试的最低等级要求。此标准中的最低等级要求
可视为满足现行的国标、行标的指标,且高温暴露填补了现有标准的空白。
当消费者在购买使用有标识★(一星)产品时,代表产品已具备CCC安全要
求保障的基础上,并经评价验证符合如下性能质量:
充电宝中实际容量大于标称的容量,可充电量足(续航长);
能在-10℃低温正常为电子设备充电;
移动电源充电/放电过程中的电量损耗小,电池能量利用高;
充电宝如遗漏在车内遭受高温或类似环境中,不产生安全爆炸风险,虽
对充电宝的容量衰减有一定影响,但电池容量保持70%以上,充电宝还
能继续使用;
如使用过程中意外跌落1m高度,在保证安全性前提下,不至于充电宝
损坏。
当消费者在购买使用有标识★★★★★(五星)产品时,代表产品已具备
CCC安全要求保障的基础上,并经评价验证符合如下性能质量:
充电宝中实际容量比标称的容量大于105%,可充电量足(续航长),厂
家配置电池容量高;
能在-10℃或-20℃低温正常为电子设备充电;
移动电源充电/放电过程中的电量损耗小,电池能量利用高;
12
充电宝如遗漏在车内遭受高温或类似环境中,不产生安全爆炸风险,虽
对充电宝的容量衰减有一定影响,但电池容量保持100%以上,对充电宝
几乎无影响,产品能继续正常使用。表示厂家采用配置了容量高且材料
体系耐高温的电芯;
如使用过程中意外跌落1.5m高度,在保证安全性前提下,不至于充电
宝损坏。
3.2便携式储能电源
3.2.1有效输出能量
3.2.1.1试验方法
本项目参考了行业标准SJ/T11893-2023《便携式锂离子储能电源技术规范》
中4.4.1章节:标称输出能量、高温输出能量、低温输出能量的测试方法,考虑
到消费者的实际使用环境可至北方区域,增加了超低温(-20℃)有效输出能量
的测试要求,并将结果判定优化为对标称有效输出能量的比较,最后对有效输出
能量测试结果进行分级。
3.2.1.2主要技术指标验证
通过试验测试结果确定了分级指标,具体见表10、表11。
表10有效输出能量分级指标
分级要求
项目
12345
105%标称输出能102%标称输出能100%标称输出能
110%标称输出能
常温有效输出能量量≤有效输出能量≤有效输出能量≤有效输出能
量≤有效输出能/
(23℃±2℃)量<110%标称输量<105%标称输量<102%标称输
量
出能量出能量出能量
90%标称的输出85%标称的输出80%标称的输出
95%标称的输出
高温有效输出能量能量≤有效输出能量≤有效输出能量≤有效输出
能量≤有效输出/
(40℃±2℃)能量<95%标称能量<90%标称能量<85%标称
能量
的输出能量的输出能量的输出能量
80%标称的输出70%标称的输出60%标称的输出
低温有效输出能量90%标称的输出
能量≤有效输出能量≤有效输出能量≤有效输出
(磷酸铁锂体系)能量≤有效输出/
能量<90%标称能量<80%标称能量<70%标称
能量
(-10℃±2℃)的输出能量的输出能量的输出能量
90%标称的输出80%标称的输出70%标称的输出
低温有效输出能量95%标称的输出
能量≤有效输出能量≤有效输出能量≤有效输出
(其它体系)能量≤有效输出/
能量<95%标称能量<90%标称能量<80%标称
能量
(-10℃±2℃)的输出能量的输出能量的输出能量
超低温有效输出能85%标称的输出80%标称的输出70%标称的输出60%标称的输出/
13
分级要求
项目
12345
量(磷酸铁锂体系)能量≤有效输出能量≤有效输出能量≤有效输出能量≤有效输出
能量能量<85%标称能量<80%标称能量<70%标称
(-20℃±2℃)
的输出能量的输出能量的输出能量
85%标称的输出80%标称的输出70%标称的输出
超低温有效输出能90%标称的输出
能量≤有效输出能量≤有效输出能量≤有效输出
量(其它体系)能量≤有效输出/
能量<90%标称能量<85%标称能量<80%标称
能量
(-20℃±2℃)的输出能量的输出能量的输出能量
表11有效输出能量测试结果
低温有效输出能量超低温有效输出能量
项目常温有效输出能量高温有效输出能量
-10℃-20℃
合格数6250
不合格数0416
最大值110.15%106.52%108.46%0
最小值100.24%54.45%00
等级13150
等级21100
等级31000
等级41000
3.2.2能源效率
3.2.2.1试验方法
本标准制定了能源效率测试及计算方法,为创新性测试评价指标。基于下面
主要考虑。首先,随着消费者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普遍关心产品充电消耗几度
电,实际能被利用的有多少度电;第二点,国际社会对于节能环保的要求逐年提
高,要求产品的能源转换效率要尽可能的提高;第三点,能源效率相对于行业标
准的转换效率,对于消费者更容易理解和比较。综上,能源效率,是市场、消费
者和新能源环保的趋势。
能源效率是将产品有效输出能量与产品的充电消耗能量进行比值取百分比。
测试与3.2.1常温有效输出能量测试结合进行。
3.2.2.2主要技术指标验证
通过试验测试结果确定了分级指标,具体见表12、表13。
表12能源效率分级指标
分级要求
项目
12345
14
分级要求
项目
12345
能源效率90%≤η85%≤η<90%80%≤η<85%70%≤η<80%60%≤η<70%
表13能源效率测试结果
项目能源效率
合格数6
不合格数0
最大值78.61%
最小值60.05%
等级10
等级20
等级30
等级44
等级52
3.2.3能量保持能力
3.2.3.1试验方法
本项目参考了行业标准SJ/T11893-2023《便携式锂离子储能电源技术规范》
中4.4.2章节的能量保持能力测试,进行了以下调整优化:
A.测试环境温度23±2℃修改为40±2℃;
B.放置时间由28天修改为7天;
C.结果判定修改为:
1:试验测得的存储后有效输出能量应不低于标称输出能量的85%,且
2:能量保持能力为存储后有效输出能量与存储前有效输出能量的比值,其
比值百分比满足结果进行分级的要求。
综上,能达到缩短测试周期,得到有效评价的目的。
3.2.3.2主要技术指标验证
通过试验测试结果确定了分级指标,具体见表14、表15。
表14能力保持能力分级指标
分级要求
项目
12345
转换效率98%≤ρ95%≤ρ<98%92%≤ρ<95%88%≤ρ<92%85%≤ρ<88%
表15能力保持能力测试结果
项目转换效率
合格数6
不合格数0
15
项目转换效率
最大值99.20%
最小值92.60%
等级11
等级23
等级32
等级40
等级50
3.2.4高温暴露
3.2.4.1试验方法
由于便携式储能电源经常作为户外电源随着车载出行使用,产品在汽车环境
中可能是常态,经常处于车载高温气候负荷环境中,参考引用GB/T28046.1-2011,
GB/T28046.1-2011的车载环境温度,此项目是对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安全及能量
存储性能衰减影响评估。试验考核产品的高温暴露剩余能量和高温暴露恢复能量,
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级。
3.2.4.2主要技术指标验证
通过试验测试结果确定了分级指标,具体见表16、表17。
表16高温暴露测试分级指标
分级要求
项目
12345
90%常温有效输85%常温有效输80%常温有效输
95%常温有效输出能量≤高温暴出能量≤高温暴出能量≤高温暴
高温暴露
出能量≤高温暴露剩余能量<露剩余能量<露剩余能量</
剩余能量
露剩余能量95%常温有效输90%常温有效输85%常温有效输
出能量出能量出能量
97%常温有效输95%常温有效输93%常温有效输90%常温有效输
99%常温有效输出能量≤高温暴出能量≤高温暴出能量≤高温暴出能量≤高温暴
高温暴露
出能量≤高温暴露恢复能量<露恢复能量<露恢复能量<露恢复能量<
恢复能量
露恢复能量99%常温有效输97%常温有效输95%常温有效输93%常温有效输
出能量出能量出能量出能量
表17高温暴露测试结果
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365-2024电工术语电磁兼容
- DBCO-C3-amide-PEG6-NHS-ester-生命科学试剂-MCE-2122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入股合同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巴士驾驶员雇佣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自动售卖机智能物流配送与仓储服务合同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餐饮品牌形象授权租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水电工程合同纠纷处理合同
- 2025年度时尚主题饭店出租运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信用贷款合作协议书
- 施工现场施工防外部干扰制度
- 【课件】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件)
- IT系统灾备和容灾解决方案项目设计方案
-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六三制)全册课件【完整版】
- 马蹄焰玻璃窑炉设计技术培训-课件
- 2023年主治医师(中级)-眼科学(中级)代码:334考试历年真题集锦附答案
-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网建设部分)
- 新加坡小学二年级英语试卷practice 2
- 小学五年级英语20篇英文阅读理解(答案附在最后)
- 2023年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23800-2009有机热载体热稳定性测定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