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及保存技术规程_第1页
2025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及保存技术规程_第2页
2025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及保存技术规程_第3页
2025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及保存技术规程_第4页
2025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及保存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B/T14072GB/T16620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LY/T2193LY/T2417林木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营建技术规程DB23/T1467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附录B(示范标牌)。标牌字迹清楚规整,质量可靠,宜长期保存,若有损毁或字迹模糊须及时更换。a设置样株间距宜≥5倍树高,或者乔木株间隔≥50m,灌木株间隔≥30m。b样地设置样地以样株为中心或为顶角设置,样地设置与观测具体可参见LY/T1952。ab样株调查因子与记录c样地调查因子与记录a可用数码相机(500万像素以上)或光学相机,要求图片清晰,存储大小要求每张不小于1M(或者像素b定位整理原始调查资料并登记林木种质资源共性描述表(见“LY/T2192中的表A.1abc无性系收集品种求开设水平带或修筑反坡梯田,带面宽2m~3m,带间距离因树种不同在2m~6m间(乔木4m~6m、灌木和木本花卉2m~3m)40cm~70cm40cm~70cm宽、30cm~60cm深。林地准备要在定植前1个月至3个月内完成,同时穴内施好基肥,具体施肥种乔木树种的定植株行距为(300cm~800cm)×300cm~800cm),灌木树种(包括木本花卉)为(100cm~300cm)×(100cm~300cm)。具体应根据树种特性、立地条件等确定。e种植数量f保存期限验设计按LY/T1340执行。c种植数量d保存期限保存温度为(25±2)℃,光照强度2000Lx~3000Lx,光照时间12h▪d-1减少培养基养分水平法:低温(5±2)℃下,1/4MS或1/2MS+0.3mg/L6-BA+0.1mg/LNAA+30g/L蔗糖+7g/L琼脂。添加抑制剂型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法:低温(5±2)℃下,MS+0.3mg/L6-BA+0.1mg/LNAA+30g/L蔗糖+7g/L琼脂,培养基中添加20mg/L~80mg/LABA,或者15g/L-20g/L甘露醇。预处理:将采回的繁殖体清水清洗表面污垢,装进聚乙烯冷冻管中,冰水浴条件下加入预冷至0℃的解冻方法:在38~40又称三株优势木对比法或五株优势木对比法,以候选优树为中心,在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10-15m半A1胸径对比结果优树>对比树 优树年平均生长量 m)胸/地径cm)m)平均单果病虫害 结果比较:优树单株产量>丰产树平均产量%并计算材积),确定是否入选。散生木候选优树应是实生起源、树龄10-30年生;还应注意其周围(半径10m以内)的立地条件和栽培措施,不应有粪坑、猪圈、河流等特殊优越的土壤水肥环境,其土壤条件应废水、废气、粉尘等)能力特强的植株。B.1编号(属中文名属拉丁名12科拉丁名14树种类别场所开花结实特性观测地点特征特性□有性繁殖(种子繁殖、胎生繁殖)□无性繁殖(根繁、分蘖繁殖等)保存地海拔(保存地经度度(保存地纬度(保存地年均温保存地降雨量所属单位花粉○培养物(组培材料)○其他保存方式 B3B4C.1D.1表E.1表F.1编号(集团公司(2林业局(调查地点(4调查者(5填表人(6调查日期(7种(变种)中文名(8属中文名科中文名(种(变种)拉丁名(11属拉丁名(科拉丁名(资源类别(古 ○名经度(15纬度(16海拔(坡向(18坡位(19坡度(20胸径冠幅((23)传说年龄(年)24估测年龄(年)25实际年龄(年)26生长势(旺盛○一般○较差濒死○死亡频度(28○多○中○少古树名木重要特征描述(古树历史传说或名木来历30保护措施(未挂牌保护是否落实专人管护(32)原挂牌编号33管护单位或个人(34存在问题(建议(36照片编号(3839备注(40第一章基本情况—、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植被与野生动植物、土壤。二、社会经济条件: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基础设施。三、调查概况:汇总现状主要指标,以便了解总体概貌。第二章调查工作简介调查用图准备、组织准备、调查技术资料、用具与文具准备、宣传发动与技术培训、室内区划与外业调查、外业辅导与质量检查验收、统计汇总与成果报告编制、成果评审验收等工作过程的起止时间、具体做法。第三章资源现状—、收集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二、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三、栽培林木种质资源。第四章综合分析总体情况比较,突出优势、特色;对本省(市、县)的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现状、利用潜力进行客观分析和综合评价。第五章建议一、原地与异地保护总体设想。二、重点树种种质利用计划设想地貌按大地形确定所在的地貌,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几大类。极高山:海拔≥5000m高山:海拔为3500~4999m中山:海拔为1000~3499m低山:海拔<1000m丘陵:没有明显的脉络,坡度较缓和,且相对高差小于100m平原:平坦开阔,起伏很小。坡向地面朝向,分为9北坡:方位角338°~360°,0°~22东北坡:方位角23°~67东坡:方位角68°~112东南坡:方位角南坡:方位角西南坡:方位角203°~247西坡:方位角248°~292西北坡:方位角293°~337无坡向:坡度<5坡位分脊、上、中、下、谷、平地6脊部:山脉的分水线及其两侧各下降垂直高度15m上坡:从脊部以下至山谷范围内的山坡三等分后的最上等分部位。中坡:三等分的中坡位。下坡:三等分的下坡位。山谷(或山洼):汇水线两侧的谷地,若处于其他部位中出现的局部山洼,也应按山谷记载。平地:处在平原和台地上的部位。1土类类型表土类类型土类类型铁铝砖红壤半水成土纲赤红壤砂姜黑土淋溶黄棕壤灌淤土棕壤绿洲土暗棕壤草甸土灰黑土漂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