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密0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考点热度★★★★★内容索引核心考点1:明清时期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核心考点2:明清时期儒学的新发展核心考点3:明清时期儒学的社会教化2021年高考涉及知识点分布考点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的农业明清时期的商业明清时期的民族交融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明清时期儒学的社会教化考情考向分析(1)结合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创设学术情境和综合情境,考查这一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史实,突出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2)联系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君主专制加强、国家制度与社会变化、传统秩序面临危机和调整等方面变化的主要史实,从时空观念、历史理解角度考查变化的背景和影响。(3)结合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创设学术情境和复杂情境、考查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特点,突出考查唯物史观和历史理解。(4)联系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城市和商业繁荣的具体史实,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城市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和作用,(5)结合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史实,创设学术情境和简单情境、考查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突出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6)联系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思想领域的变化、小说与戏曲成就、传统科技的成就及中外文化交流等重要史实,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等角度认识思想、文化、科技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变化。核心考点一明清时期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一、明清时期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原因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高,有些作物一年多熟(扩种双季稻)玉米、番薯等高产作为被引进、推广;广泛种植棉花,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赋税制度成熟(明朝一条鞭法;清朝摊丁入亩是农耕社会赋役制度成熟的标志)二、精耕细作农业的表现精耕细作:在一定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采用先进生产技术措施进行细致耕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良:铁犁牛耕、曲辕犁等生产工具的进步灌溉工具的发明: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等水利工程的修建:都江堰、郑国渠、漕渠、白渠、治理黄河、坎儿井等耕作技术的进步: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耕作制度的进步:一年两熟、一年三熟考法一高产作物引进与精耕细作农业发展5.(2021福建卷)据文献记载,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间人种红薯”:江西大廣县知县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并“告以种法”。上述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A.富民思想的践行 B.新农作物的传播 C.饮食结构的改变 D.人地矛盾的加剧【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高产作物玉米、番薯经新航路传播到中国,对于中国的农作物种植、人地矛盾缓和及人口增加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B项正确;材料与富民思想的践行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饮食结构的改变无关,排除C项;高产作物引入有利于缓和人地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考法二水利工程建设与精耕细作农业发展(2021年湖北卷)中国历来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自东晋起,今湖北沿江各地堤防不断创筑和延展,相应的规章制度渐趋完善。下图呈现了清代中期湖北分段派工修筑江堤的情形,这表明湖北抢修长江、汉江堤工图(局部)A.长江水患已被根治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测绘技术世界领先 D.水利修防管理优化【答案】D【解析】分段筑堤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期,这是管理优化的表现,D项正确;“已被根治”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A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当时测绘技术世界领先,排除C项。故选D项。1.(2021年北京海淀高三期中)下图为清朝前中期人口变化示意图。造成图中所示变化的原因是
①清朝社会在长时期内相对稳定②康熙和雍正时期赋税制度变化③多种经营和经济作物广泛种植④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种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康熙至乾隆时期,国家人口出现了大规模的增长,主要是由于这一时期国家政局逐步恢复稳定,①正确,而“地丁银”和“摊丁入亩”等新的赋税政策的实行彻底废除了人头税,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②正确,同时以甘薯、玉米为代表的高产物种从美洲传入中国,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为人口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④正确,B项正确;多种经营和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属于商业繁荣的表现,与人口增长无必然联系,③错误,排除BCD项。故选B项。2.(2021年天津耀华中学高三月考)明朝中期人李诩记载了地主谭晓的事迹:用低价购买空闲的沼泽地,雇佣乡民把部分土地改造为良田;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的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材料表明当时A.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C.农业已经出现多种经营 D.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答案】C【解析】材料“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视田之入复三倍”强调的是农业的多元化经营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C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材料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的多元化经营,排除D项。故选C项。核心考点二明清时期儒学的新发展一、王阳明的心学1、内容理是万物的本源,心是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理就是三纲五常;致良知:良知就是隐蔽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知行合一:一念发动处,即便是行,用良知支配自己的实践2、评价强调了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1、黄宗羲的思想批判君主专制,宣称皇帝乃天下之大害;臣对君的关系不是奴仆而是平等的师友,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纲常伦纪;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最重要的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是非取决于学校)2、王夫之的思想提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理在气中”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认识论方面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颠覆程朱理学道在气先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3、顾炎武的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社会责任感;(面对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空疏学风)求学应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提倡经世致用。考法一明朝儒学发展的新特点(2021年辽宁卷)黄宗羲曾言:“明初以来,宗风(指佛教禅宗各派)寥落。万历间,儒者讲席遍天下,释氏亦遂有紫柏、憨山(禅宗高僧),因缘而起……而儒、释几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矣。”这反映了明朝A.灭亡原因在于学风空疏 B.儒学地位受到佛教冲击C.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 D.儒学的禅学化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儒、释几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矣”可知,明朝中后期,佛教和儒学的思想有趋同,说明儒学的禅学化趋势加强,D项正确;明朝灭亡是因为社会矛盾激化导致,排除A项;儒学的地位并未受到冲击,排除B项;当时程朱理学是主流,排除C项。故选D项。考法二王夫之的思想(2021年浙江卷6月)清初思想巨人王夫之在”气一元论”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他强调A.“心外无理” B.“宇宙便是吾心”C.“人是万物的尺度” D.“天地之化日新”【答案】D【解析】王夫之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由此强调“天地之化日新”,即宇宙间的事物都是无常的,不断在变化着的,故D正确;“心外无理”是王阳明的思想,故A错误;“宇宙便是吾心”是陆九渊的思想,故B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塔格拉的思想主张,故C错误。(2021年江苏省适应考)明代中后期出现一批要求冲破“天理”教条束缚的思想家,其中罗汝芳以人之“赤子之心”来诠释“良知”,肯定人性中正常情欲的合理性。深受罗汝芳影响的戏剧家汤显祖在作品《牡丹亭》中彰显一个“情”字。这说明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强烈冲击B.文学创作迎合市民需要C.心学的发展影响到戏曲创作 D.宋明理学统治地位动摇【答案】C【解析】由题干解释“良知”得知罗汝芳是心学代表人物之一。戏剧家汤显祖深受罗汝芳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等级,排除A;材料反映的不是文学创作迎合市民需要,排除B;D项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D。(2021湖南省适应考)清代乾嘉学者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如戴震提出“理者,存乎欲者也”,焦循也强调“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以上材料反映程朱理学A.被乾嘉学者修正 B.在清代已经衰落C.遭清代学者反对 D.不承认人的欲望【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清代乾嘉学者认为理学中的欲望应该存在于日常的生活之中,因此对于“存天理,灭人欲”进行了修正,A项正确;清代理学并没有衰落,排除B;学者们并不反对理学,只是对其观点进行修正,排除C;程朱理学是承认人的欲望,排除D。核心考点三明清时期儒学的社会教化一、明清时期乡约与社会教化1、明朝: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棣的“六谕”,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明朝儒学士人常常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不遵守乡约的百姓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2、清朝: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模式,但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二、中国古代家规、家训、乡约中的家庭伦理观的特点、原因及影响1、特点: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家长制,强调长幼尊卑,重视礼仪规范;过分重视家庭亲情,情大于法。2、形成原因:儒家思想的影响;封建政府维护社会安定和巩固统治的需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宗法观念的影响3、影响:促进了家庭和谐与团结;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巩固统治;促进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考法儒学教化功能的强化1.(2021年广东卷)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 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 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答案】A【解析】根据“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婉言矩行’等意”可知明代生员的服饰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说明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故选A;科举制是有利于社会流动的,排除B;根据服饰的差别不能说明社会等级日益固化,排除C;生员的服饰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市民文化无关,而且也不能说明市民文化突破了礼制从限定,排除D。2.(2021年全国乙卷)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1.(2021年广东四校联考)明清时期统治者构建了严格规范的“圣谕宣讲”制度,以儒家正统观念为核心,以皇帝颁发的“圣谕”为内容,在乡里定期对所有民众进行宣读与讲解。“圣谕”的内容也由明初的六条扩展到清代的十六条并有详细的解读。这一现象反映了统治者A.重视基层治理 B.开始独尊儒术C.注重政令传达 D.压制宗族自治【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统治者构建了以儒家正统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圣谕宣讲”制度,并不断丰富其内容并重视在乡里宣讲,这说明了国家对基层治理的重视,强化对基层民众的教化,故选A;汉武帝时期开始独尊儒术,故B错误,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圣谕”、乡约在基层宣讲,而不是政令的传达,故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统治者对于宗族自治的态度,故排除D。2.(2021年山西稷山中学高二月考)下表所示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这些法律条文表明法律条文出处“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汉简《二年律令·告律》“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海洋工程农民工劳务合同书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山林承包与木材销售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旅游项目搭建与运营合同3篇
- 2025年度城西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运营承包合同书4篇
- 2025年度电力设备租赁与运维服务协议4篇
- 核废料处理与安全释放技术-深度研究
- 交通流预测与控制-深度研究
- 2025年度出租车租赁车辆GPS定位服务合同4篇
- 新零售模式创新-第1篇-深度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承包合同4篇
-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
- 电力系统动态仿真与建模
- 虾皮shopee新手卖家考试题库及答案
- 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英语试题
- 价值医疗的概念 实践及其实现路径
- 2024年中国华能集团燃料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红楼梦》中的男性形象解读
-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49部分:加油站 DB50-T 867.49-2023
- 《三国演义》中的语言艺术:诗词歌赋的应用
- 肠外营养液的合理配制
-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