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真题重组卷(二)(16+3模式)(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解析版)_第1页
期末真题重组卷(二)(16+3模式)(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解析版)_第2页
期末真题重组卷(二)(16+3模式)(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解析版)_第3页
期末真题重组卷(二)(16+3模式)(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解析版)_第4页
期末真题重组卷(二)(16+3模式)(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真题重组卷(二)(测试范围:《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测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2022·广东梅州·高二期末)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统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指的是分封制,分封制的基础是宗法血缘关系,是贵族世袭,属于贵族政治,而郡县制下官员由皇帝任免调遣,不世袭,属于官僚政治,D项正确;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是地方制度,但分封制下诸侯权力较大,易造成地方割据,不利于中央集权,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两者都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分封制在西周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背景下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统治,但后来不利于中央集权,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排除B项;郡县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排除C项。故选D项。2.(2022·江西省广昌县第一中学高二期末)学者们认为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轮番而治 B.对君主的制约 C.三权分立 D.对权力的监控【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以英国为例,内阁权力受议会制约,议会通过对内阁不信任案时,内阁需全体辞职。君立立宪制是对王权的一种制约;两党制之下,在野党成为执政党的有力监督者,两者都体现了权力的制约这一基本精神,因此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对权力的监控,D项正确;轮番而治是为了对权力进行监控,排除A项;限制君权是对权力监控的表现,排除B项;三权分立是美国的权力运行机制,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2022·江西赣州·高二期末)下图新年画表现了当时陕甘宁边区(

)A.自给富足的家庭生活 B.公私合营的制度变革C.革命动员与妇女生活的联结 D.家庭妇女脱离农业生产束缚【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图片信息“合作社”“妇女们变工自纺自织自己穿”“合作社帮助买花买车买机子”并结合所学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集合民资民力,采取合作社的形式,支持边区工业的建设,适应了当时民族民主革命形势的需要,是革命动员与妇女生活的联结,C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自给富足的家庭生活,排除A项;材料并非是公私合营的制度变革,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时期,排除B项;家庭妇女并未脱离农业生产束缚,排除D项。故选C项。4.(2022·广东·罗定实验中学高二期末)王安石新法实行17年间,全国新开垦了大批土地,兴修了水利工程1万多处,灌溉田亩30多万顷,形成了“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堰陂塘,悉务兴复”的喜人景象。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A.采取重农措施 B.有效地推行了募役法C.得到百姓支持 D.使国家经济全面振兴【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堰陂塘,悉务兴复”结合王安石变法可知,采取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等一系列农业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可以看出变法采取了重农措施,A项正确;募役法(免役法)规定原本百姓按户等轮流到州县当差役的方法,改为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农民的支持,排除C项;“全面振兴”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5.(2022·江西省广昌县第一中学高二期末)隋唐科举制不问门第“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不论家庭出身和品级等第,只要通过科举博取功名,就能跻身官僚阶层。这样的选官制度,与魏晋南北朝时期那种,士庶天隔”的九品中正制有天壤之别。据此可知,科举制(

)A.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B.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C.利于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D.消除了社会阶层的固化【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科举考试以才能选官,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主要作用是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排除A项;B项也是科举制的影响,但与材料强调扩大封建统治基础不符,排除B项;D项中消除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6.(2022·安徽·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期末)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途”的形成(

)A.保证了政府公共行政的稳定性 B.缓和了美国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C.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工作效率 D.有效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美国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且后者比例逐渐上升,逐渐占据绝大部分,这种做法有利于使政府行政避免受到政党政治的影响,保证公共行政的稳定性,A项正确;“两官分途”并不能消除党派之间的利益矛盾,排除B项;“两官分途”主要是为了保证公共行政的稳定性,并未直接影响行政效率,排除C项;“两官分途”与加强联邦政府行政权力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7.(2022·河北·魏县第五中学高二期末)中国近代某考试法规定:“文官考试,由铨叙局负责……中华民国男子,凡年满21岁,有3年以上国内外公/私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学历与毕业文凭……由国务院派人甄录试验及格者,均可报考。”上述考试法出台于(

)A.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B.北洋军阀政府时期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D.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题干中法律规定出自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法草案》,B项正确。题干中考试法出台于北洋军阀政府时期,排除ACD项。故选B项。8.(2022·河北·魏县第五中学高二期末)据《尚书·酒诰》记载,周公对卫康叔说,商汤畏惧天命,施行德政,所以得了天下;商纣王自以为天命在兹,安闲逸乐、不恤民众,因而堕废天命,被西周取代。据此可知,西周(

)A.深受儒家“以德治民”思想的影响 B.以“天命”为君主集权的理论基础C.以保民和德政为执政合法性依据 D.政治活动中神权迷信的影响力增强【答案】C【详解】材料“商汤畏惧天命,施行德政,所以得了天下”表明西周执政理念中以保民和德政为执政合法依据。C项正确;当时儒家尚未产生,排除A项;西周尚未实现君主集权,排除B项;西周与商代相比,迷信色彩减弱,排除D项。故选C项。9.(2022·四川雅安·高二期末)罗马法规定,一旦在盗窃、抢劫、侵辱等诉讼中被判罚,该被判罚人便是不名誉的,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其诉讼资格的减等,他既不能在今后的诉讼中为自己指定代理人或代表人,也不能替别人充当代理人或代表人。这一规定(

)A.体现了司法程序的严密 B.保证了社会诚信和公平C.证明了罗马法系统完备 D.强化了人们的守法意识【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罗马法规定一旦被判罚人被判有罪,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人们守法,有利于强化人们的守法意识,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司法程序,排除A项;该规定并不能完全保证社会诚信和公平,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罗马法体系完备,排除C项。故选D项。10.(2022·福建三明·高二期末)下面两幅图分别为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的目录:1954年宪法目录1982年宪法目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与1954年宪法目录相比较,1982年宪法目录的调整A.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 B.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C.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D.保障了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答案】C【详解】根据两部宪法的目录可知,1982年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放在第二章,说明的是国家对人权的保障和尊重,C项正确;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排除A项;依法治国是在1997年十五大上提出的,排除B项;材料与保障经济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1.(2022·广东揭阳·高二期末)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越王墓,是2021年中国关于秦汉时期考古的重大成果。专家指出,在同一城区内同时发现保存较为完好的王宫及御苑、王陵等系列汉代遗存和1千多件青铜鼎及漆木器陪葬,在中国考古史上实属罕见。这表明(

)A.广州市汇集了多种民族的文明B.广州考古遗址与中原文化同根C.秦汉南方与中原得到同步发展D.古代南方的手工业水平最先进【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越王墓展示的宫殿、陵寝和大量陪葬品具有鲜明的汉代文化特征,表明广州考古遗址与中原文化同根,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多民族文明汇集,排除A项;秦汉时期,南方开发落后于中原地区,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两汉时期南方手工业水平是最先进的,排除D项。故选B项。12.(2022·福建莆田·高二期末)1625年,荷兰人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等主张,成为当时国际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逐步为各国统治者所接受。这反映了(

)A.制定条约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前提 B.近代国际关系法体系得以最终形成C.近代国际关系发展的法制化趋势 D.《战争与和平法》解决了国际争端【答案】C【详解】《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成为当时国际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近代国际关系发展的法制化趋势,C项正确;材料反映国际法是国际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A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项表述太绝对,排除。故选C项。13.(2022·河北·魏县第五中学高二期末)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部分外交战略:1955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两个中间地带论1974年“三个世界”划分论1978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针由此可知(

)A.我国积极构建外交话语权 B.国际局势决定了外交政策C.外交相对处于弱势的地位 D.外交政策服务于经济建设【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部分外交战略”可知,新中国外交战略的变化,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两个中间地带论、“三个世界”划分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针中可以发现,新中国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战略,是在积极的构建外交话语权,为经济建设创建国际环境,A项正确;国际局势决定了外交政策,说法不当,外交政策是有国家利益决定的,排除B项;外交相对处于弱势的地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外交政策服务于经济建设,说法不够全面,排除D项。故选A项。14.(2022·河北石家庄·高二期末)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之时,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曾说,基金需要苏联的参与,如果他们没有加入,就如战舰上一门没有被绑住的大炮一样危险。美国邀请苏联参加这次会议意在A.维持金本位制 B.在体系内约束苏联C.借鉴计划经济 D.维系长期合作关系【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基金需要苏联的参与,如果他们没有加人,就如战舰上一门没有被绑住的大炮一样危险”可知,美国邀请苏联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其目的在于在体系内约束苏联,B项正确;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美国的目的是在体系内约束苏联,排除C项;美国邀请苏联参加这次会议有利于双方合作,但不属于美国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15.(2022·广东湛江·高二期末)秦统一后,秦政府颁发“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遂系田亩于户籍。汉代定户律,各地八月“案户比民”,将各户占有的土地及其他财产记人户口登记册内。汉户籍三年一造,谓之“大比”每年征赋前的校核谓之“小案比”。据此可知,汉代A.经济发展使人口激增 B.赋税比秦代有所加重C.承袭秦制又有所创新 D.重视保护小农的利益【答案】C【详解】秦朝颁令“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即命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按照当时实际占有土地的数额,向封建政府呈报,政府依此征收田租,而汉代将各户占有的土地及其他财产记入户口登记册内,作为征派赋役的依据,体现了汉代对秦朝户籍制度的继承与创新,C项正确;ABD三项表述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项。16.(2022·山西吕梁·高二期末)英国学者诺尔曼·金斯伯格曾说道:“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制度从物质上促使劳动和资本有力地结合在一起,并控制工人阶级的必然反抗和革命潜力。”可见,该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制度A.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B.放松了政府的经济管控C.维持了市场的综合平衡 D.扩大了国有资本的规模【答案】A【详解】据题意可知,该学者认为福利国家制度能够控制工人阶级并消弭他们的反抗,说明福利国家制度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A项正确;该学者主要是认为福利国家制度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并不能说明放松了政府的经济管控和维持市场的综合平衡,更不能说明扩大国有资本的规模,排除D项。故选A项。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大题,满分52分)17.(2022·云南普洱·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夏商周的统治基础是内外贵族的联合,重要的辅助大臣都由宗亲贵族担任。官员世袭作为古老的选官方式,并未随社会进步销声匿迹,汉代“任子”、唐宋“恩荫”、清代“荫典”均为其遗存。汉代以察举、征辟选官,荐举选拔标准有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然而,举荐者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凭意志取人成为定式,举荐者与被举荐者之间往往体现为官宦之亲、门生故吏等特殊关系。隋唐五代的科举选官,受选地域由城市趋向广大乡村,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同时,限制条件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隋唐以后,科举考试选官逐渐成为主流的官员选拔方式。——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近代西方国家参考和借鉴中国科举制度,制定了近代文官考试选拔制度。西方文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文官政治中立,不参与党派活动,文官自身更不能组织党派或政治组织,使政府工作在政党轮流执政时可以稳定运行。文官考试重视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原则,重视业务素质与能力,还制定不同职务的具体选拔标准。晚清选官制度,虽模仿西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这一切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皇权统治需要,而不是整个社会需要。在官员选拔中,满族贵族始终保持特权地位。中国自古就是儒家思想与教育体系和选官制度合而为一,晚清时期儒家经典依然是选官考试的主要内容。——摘编自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与近代西方在文官选拔上的差异。(12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官员选拔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5分)【答案】(1)特点:①多种选官制度并存;②由重视家族血缘到重视德才兼备;③选官标准逐渐完善;④选官范围不断扩大;⑤选拔方式上逐渐以考试为主,减少官员个人意志的影响。(答出4点)差异:①晚清文官选拔重视考察儒家经典,西方文官选拔重视考察国家管理的实际能力。②晚清文官选拔过程存在身份的不平等,西方文官选拔过程重视公正和平等。③晚清文官选拔服务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西方文官选拔服务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文官政治中立。(答出3点)(3)基本原则:①公平公正。②德才兼备。③根据时代发展适时调整。(答出2点)【详解】(1)特点:①根据“任子”“恩荫”“荫典“汉代以察举、征辟选官,荐举选拔标准有三……”可得出多种选官制度并存;②根据“一日德不当其位,二日功不当其禄,三日能不当其官”得出由重视家族血缘到重视德才兼备;③根据“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得出选官标准逐渐完善;④根据“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得出选官范围不断扩大;⑤根据“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得出选拔方式上逐渐以考试为主,减少官员个人意志的影响。(2)差异:①西方:根据“中国自古就是儒家思想与教育体系和选官制度合而为一,晚清时期儒家经典依然是选官考试的主要内容”得出重视儒家经典考查,脱离实际;根据“文官考试重视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原则,重视业务素质与能力,还制定不同职务的具体选拔标准。”得出西方文官选拔重视考察国家管理的实际能力;②根据“在官员选拔中,满族贵族始终保持特权地位”得出晚清文官选拔过程存在身份的不平等;根据材料“文官考试重视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原则”得出西方文官选拔过程重视公正和平等;③根据“但这一切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皇权统治需要”得出晚清文官选拔服务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根据“西方文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文官政治中立,不参与党派活动”得出西方文官选拔服务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文官政治中立。(3)基本原则:①综合材料可得出公平公正;②结合所学可得从德才兼备;③结合所学可得出根据时代发展适时调整。(答出2点)18.(2022·辽宁大连·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13世纪起,随着成吉思汗崛起及蒙古的数次西征,包括阿拉伯人、波斯人在内的西亚和中亚地区大批族众迁往中国西北,逐步成为回族的主要来源。到清代,中央政府在当地建立军府行政管理制度,设置常设、移设和添撤卡伦,负责稽查游牧事务,防止内外部人员私自越界。同时还会同理藩院的内设机构徕远司等共同处理回部及越界纠纷等事宜。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原先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清政府指令新疆地方官员会同理藩院予以妥善安置……道光初年,沙俄当局在中国新疆边境“私盖房间”、“霸取牲畜租赋”,针对沙俄侵略活动,理藩院代表清朝政府多次和俄国萨那特衙门交涉。——摘编自袁剑《西北地区外来移民管理》材料二

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将近一个世纪后,19世纪末由民间运动发展为一股要求限制移民的政治势力,渗入到美国移民政策中,成为国家政策。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1897年到1917年,国会又迫于“限制移民联盟”的压力,要求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后来这一条也成为了法律。1921年,美国又出台了《1921年移民法》,这部新的移民法规定,除了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还对各国每年的移民数额进行限制,即每年各国移民美国的人数是1910年人口普查时该种族在美国人口的3%。这就意味着,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摘编自瞿茜、李其荣《论二战前美国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对西北地区外来移民管理的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排外主义”的特点并分析排外主义形成的原因。(9分)【答案】(1)作用:有利于巩固西北边防,维护国家主权;缓和民族矛盾,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新疆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升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任答3点)(2)特点:存在时间比较长;由民间运动发展为国家政策;通过立法形式推进;运用文化手段推行;对非西欧移民的限制更加严格。(答出其中2点即可)原因:传统的种族主义思潮影响;19世纪末排外主义势力发展;移民文化与美国文化存在差异;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社会矛盾激化。(任答3点即可)【详解】(1)作用:根据材料“到清代,中央政府在当地建立军府行政管理制度,设置常设、移设和添撤卡伦,负责稽查游牧事务,防止内外部人员私自越界。同时还会同理藩院的内设机构徕远司等共同处理回部及越界纠纷等事宜。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原先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清政府指令新疆地方官员会同理藩院予以妥善安置……道光初年,沙俄当局在中国新疆边境‘私盖房间’、‘霸取牲畜租赋’,针对沙俄侵略活动,理藩院代表清朝政府多次和俄国萨那特衙门交涉”,可从巩固西北边防,维护国家主权;缓和民族矛盾,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新疆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升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分析。(2)特点:根据材料“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将近一个世纪后”可知,存在时间比较长;根据材料“19世纪末由民间运动发展为一股要求限制移民的政治势力,渗入到美国移民政策中,成为国家政策”可知,由民间运动发展为国家政策;根据材料“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1897年到1917年,国会又迫于‘限制移民联盟’的压力,要求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后来这一条也成为了法律”可知,通过立法形式推进;运用文化手段推行;根据材料“即每年各国移民美国的人数是1910年人口普查时该种族在美国人口的3%。这就意味着,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可知,对非西欧移民的限制更加严格。原因:根据材料“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将近一个世纪后,19世纪末由民间运动发展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