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诊断与治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朱文青前言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rightventricularcardiomyopathy,ARVC),亦称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发育不良(arrhythmogenicrightventriculardysplasia,ARVD)。最早于1961年由DallaVolta描述,但作为疾病由Frantl、Fontaine等于1978年首先定名。概述本病于1995年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的心肌病分类中,定义为右心室正常心肌进行性逐渐被纤维脂肪组织所取代。早期呈典型的区域性,晚期可累及整个右心室甚至部分左心室,累及室间隔相对较少。家族性发病常见,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不完全外显。心律失常、猝死常见,尤其在年轻患者。流行病学本病确切的流行情况不详,但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并不罕见。从分布情况看,世界各地均有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年常见,约30%以上病例年龄在7~40岁之间,平均年龄29岁,最小的仅9个月,个别为老年。一组200例非缺血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例中ARVC占12%。有资料表明ARVC占不明原因室性心动过速的5%~10%。流行病学男性病例高于女性,青壮年男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3:1。可以导致心律失常、心衰和猝死。也可以以室速和心源性猝死为首发表现,是年轻人较常见的猝死原因之一。很多患者在发病早期无症状,或未及发现就已猝死,故实际患者数量远大于报道的病例。由于ARVC临床表现的特异性,引起了全世界广泛重视而开展了许多关于ARVC的研究心律失常的机制心律失常的机制推测这是由于传出神经元的激动率(firingrate)增高或突触前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能力减弱,引起局部突触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增高,从而导致β肾上腺素受体继发性下调。而Basso等认为在右心室病变部位的传导能力下降是折返发生的物质基础,心肌中大量的脂肪组织可能是心室纤颤的重要发病因素。ECGEpsilonwaves(arrows)ECG心超表现NavaA(AmJCardiol,1987)认为超声心动图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0%。M型超声检查可见右室扩大,右室与左室内径之比增大,多在0.5~1.5之间,而正常仅为0.33+/-0.06。心超表现二维超声检查则有以下特征:三尖瓣下基底部下壁舒张期局部膨出及收缩期运动障碍;右室轻、中度扩大;调节束回声增粗、增强且形态不规则;右室流出道孤立性扩张;右室心尖部肌小梁形态异常,表现为回声粗而强,构架定向不均一,排列紊乱;右室局部运动障碍,呈囊袋状或室壁瘤样改变;可有轻、中度三尖瓣反流,但无瓣膜病及肺动脉高压等;左心系统正常。心超表现心超表现胸骨旁左心室短轴CT磁共振表现MRI表现为右室扩张,常为流出道扩张,无右室扩张的ARVC罕见;由于发自心外膜下的心肌组织被脂肪、纤维组织替代,右室游离壁变薄MRI可以清楚地显示变薄的右室游离壁。SE序列可见高信号提示脂肪,低信号提示纤维化。但MRI难以区分心外膜下心室壁的脂肪变性和心外膜心包脂肪垫。ARVC的右室肌小梁肥大,肌小梁和调节束可见脂肪变性,在T1、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右室短轴和长轴像可以显示作为“心肌发育不良三角区”的右室前壁漏斗部、右室下壁和心尖部的瘤样突出。磁共振表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矛盾运动为主。也可见室壁运动普遍减弱。收缩期可见“心肌发育不良三角区”运动减弱或消失。过去认为ARVC病变很少累及室间隔,但进展性病例右室心内膜下脂肪变性可扩展至室间隔。MRI对此显示清晰。左室病变也不少见,约占24%-76%,MRI表现为左室壁变薄,室壁运动功能降低。局部心肌脂肪变性及室ARVC心肌纤维化的心肌灌注延迟扫描有无增强效果,迄今当无报道。如纤维化范围较广,MRI应有延迟增强征象。磁共振表现磁共振表现右心室造影心内膜活检心内膜活检是确诊ARVC的有效方法。利用超声或心室造影引导,于受累心肌局部行活检取样,检出率高。但由于病变较少累及室间隔,且心内膜下心肌常保持正常,无疑将会造成取样误差而漏诊。因此活检正常亦不能彻底排除ARVC,须于其他方法综合判断。ARVC累及右室游离壁多见,局部室壁变薄,室壁厚度减小,质脆而软,心肌组织减少,增加心脏活检时心脏穿孔的危险性,限制了心肌活检的应用。心内膜活检成功的心内膜活检可发现心肌缺如或减少,可见右室有斑片状、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被纤维组织、脂肪和疤痕组织所代替,偶有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及单核细胞浸润。CaruseG(EurHeartJ,1989)认为如标本脂肪或脂肪纤维病变范围>20%,结合临床可考虑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50%(特别是2个标本以上)者,即使临床表现不典型也可诊断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病理ARVC最显著的病理学特征是弥散性或节段性的右心室游离壁心肌的缺失及纤维脂肪组织的替代,好发于“发育不良三角”(包括右心室流出道、心尖和漏斗部)的室壁瘤具有特征性.在ARVC患者尸检中检出率为50%。其病变从右心室的外膜下开始,进行性累及心内膜,残存心肌局限于右心室心内膜下层及肌小梁内,为纤维脂肪组织所分隔。病理从组织形态学可将ARVC分为两型:(一)单纯脂肪型单纯脂肪型主要发生于心尖与漏斗部,心肌部分或完全为脂肪组织取代,右心室壁不变薄(4-5mm),1/2的病例有心肌的退行性变及死亡,但没有炎性浸润及明显的纤维组织。病理(二)纤维脂肪型纤维脂肪型主要发生于三尖瓣后叶下方的后、膈面室壁,左心室甚至室间隔亦有较少程度的累及,心肌为纤维脂肪组织取代,在心室壁变薄(心室壁小于3mm),可见室壁瘤及炎性浸润。病理临床表现Basso等根据病程将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分为三期:早期临床“隐匿期”:伴或不伴轻度心律失常,猝死常为该期的首发症状,占43.3%。“明显的心电紊乱期”:有严重心律失常,可出现心悸、黑蠓、晕厥等,可能发生心脏骤停;“双室衰竭期”:扩张型心肌病样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出现气促,常需要心脏移植,心腔内血栓形成,有血栓栓塞的危险(占7.1%)。治疗治疗治疗室早的处理:WichterT(Circulation,1992)认为:对于未曾发生室速,且室早Lown氏分级≤Ⅲ级者,可暂不治疗,严密观察;对于心衰合并室早或室早影响了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或既往反复发生室速的室早患者,则应予药物治疗,首选Ⅲ类抗心律失常药,Ic类也有部分效果,Ib类可能有效。治疗治疗I类抗心律失常药疗效的差异较大。异搏定和β受体阻滞剂对电生理检查(EPS)不能诱发室速的患者有一定效果;一般认为EPS能诱发室速的患者,这两种药物均无效,Ia、Ib类药物基本无效;Ic类药物的心律平部分有效,有减慢快速的心室率、稳定血液动力学和改善患者一般状况的作用,可在筛选更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时作为过渡用药。射频消融射频消融红色提示疤痕紫色为正常组织
附图1:在Carto系统Autofreeze功能下重建右室流出道以及靶点图(LL位)附图1,1:在Carto系统Autofreeze功能下重建右室流出道以及靶点图(PA位)附图1.2:在Carto系统Autofreeze功能下重建右室流出道以及靶点图(AP位)标测与消融应用ARRY球囊标测应用ARRY球囊标测应用ARRY球囊标测外科治疗外科治疗ICD高危患者可植入ICD,对室速发作频繁者ICD不适合。药物治疗不满意者可选用,尚需同时用药物或其他措施。植入ICD起搏器是预防猝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反复发作和/或药物无效VT患者,能可靠终止致死性心律失常,改善长期预后,明显优于药物或其他疗法。ICD美国Piccini前瞻性研究了55例ARVC应用ICD作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其中一级预防为45%,二级预防为89%,24%的患者有ICD适时放电。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一级预防组和二级预防组中没有差别,提示符合ARVC专家组诊断标准的患者猝死危险性大,应置入ICD进行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病程及预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自然病程尚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病的死亡率为20%。有人对15例病人进行了平均8.8年随访,发现病情在不断进展,随着病情的发展,40%的病例出现心脏增大,有的则影响左室功能。另有一组12例平均7~9年的随访资料中,无一例发展为充血性心衰。个别病例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达19年之久,不影响血液动力学,且能存活。然而多数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症状严重,且可恶化为室颤,预后不良。病程及预后Pinamonti等随访一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平均8.2年,10%发生心衰(右室为主),14%因病窦综合征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需安装永久性起搏器。首诊时是否有心衰对预后有统计学意义。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10年病死率为7%~27%。猝死为主要死亡原因,占80%,少数患者则死于心衰,而行心脏移植者在随访期中均存活。有持续性VT、多形性VT或左室异常者的猝死危险显著增高。病程及预后研究方法
结果与讨论——临床表现男34例,女24例,男:女=1.42:1;首次出现症状的年龄为8~57(33.0±14.9)岁确诊年龄为15~76(38.3±16.2)岁。
临床症状症状心悸胸闷头晕黑朦晕厥恶心心衰阳性人数4641151718113阳性率79.3%70.7%25.9%29.3%31.0%19.0%5.2%结果与讨论——心电图窦性心律时心电图:58例心率在52~90(68.7±8.4)次/分
心电图表现阳性人数阳性率肢体导联低电压712.1%电轴正常3356.9%
左偏1729.3%
右偏813.8%T波倒置3560.3%Epsilon波1932.8%右束支传导阻滞610.3%V1-3导联QRS波增宽(>110ms)4069.0%结果与讨论——心电图各导联心电图比较出现Epsilon波人数及比率T波倒置人数及比率I导联2(10.5%)0II导联3(15.8%)4(11.4%)III导联4(21.1%)11(31.4%)avR导联1(5.3%)0AvL导联01(2.9%)AvF导联3(15.8%)9(25.7%)V1导联11(57.9%)35(100%)V2导联19(100%)31(88.6%)V3导联13(68.4%)27(77.1%)V4导联9(47.4%)12(34.3%)V5导联5(26.3%)3(8.6%)V6导联5(26.3%)2(5.7%)Epsilon波结果与讨论——心电图39例心电图见室性心动过速其中36例表现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19例心电图仅有室性期前收缩17例室性期前收缩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型
2例为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心电图结果与讨论——心电图49例行Holter检查,其中有48例有室性早搏,平均数量为11165±13611个超过1000个的有35例室早数量(个/24h)<10001000-1000010000-20000>20000病例数1317810在48人中所占比例27.1%35.4%16.7%20.8%结果与讨论——心电图文献指出[5]心电图主要表现为源自右室的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轻者仅见室性早搏,Holter上常超过1000次/天;重者出现非持续性或持续性室速或室颤。本研究中几乎所有病例都有室性早搏,超过1000个/24h的有35例(73%);39例发生室性心动过速者有36例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型,来源右室。符合文献报道。[5]PetersS,etal.AnnNoninvasiveElectrocardiol.2003;8:238–245.结果与讨论——心超20例有右心室增大(34.5%),11例有右心房增大(19.0%)3例有左心室增大,2例有左心房增大43例有心室壁变薄(74.1%),39例有心室壁膨出(67.2%),16例有纤维条索影(27.6%)44例患者有病变处收缩活动减弱,12例收缩活动消失左室射血分数(LVEF)0.35~0.80(0.65±0.07)。心超下室壁病变部位室壁变薄室壁膨出纤维条索影总病例数433916右室流出道18(41.9%)11(28.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安全劳保鞋(皮)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可调铰刀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双被安全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不锈止回阀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HAMILTON滚筒式播种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齿片式锡林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西番莲花提取物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花岗石Ⅴ型块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品牌授权生产协议书范本
- 维修施工合同范本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智慧旅游认知与实践》课件-第九章 智慧旅行社
- 英国签证户口本翻译模板(共4页)
- 现金调拨业务
- 空白个人简历表格1
- GPIB控制VP-8194D收音信号发生器指令
-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 员工预支现金与费用报销流程
- 唐诗三百首(楷书)
- 01-第一章运动学绪论PPT课件
- 电动车智能充电器的设计与制作毕业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