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初三语文期末练习卷(建议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50分)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4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默写,(1)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2)欲说还休,却道“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3)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4)傍晚时分小明遥望山野,满目皆是浓浓秋意,让他不禁想起《野望》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不可知其源②.天凉好个秋③.长风破浪会有时④.树树皆秋色⑤.山山唯落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易错字词:源、皆、唯、落晖。(二)古诗文阅读(22分)【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丙】追和陶渊明诗引(节选)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①耳,置家罗浮②之下。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先生平生独喜为诗。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③。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吾今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④,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有删改)【注】①儋:即儋州。②罗浮:即罗浮山。③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是苏轼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意思是平实中透着文采的华丽,清淡中透着丰富的意味。④悛(quān):改变。2.【甲】诗题中的“乐天”指的是__________(人名)【丙】文中提到了“渊明”,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_________》。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葺茅竹而居之()(2)参考下面的诗句,画线句中加点词“桑榆”的意思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A.桑树和榆树B.指日落时余光所在处,谓晚暮C.比喻晚年D.喻指隐居田园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相与步于中庭。5.【乙】文中苏轼“____________”的行为,说明他把张怀民当作心意相通的朋友。【丙】文中,苏轼评价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他称得上是陶渊明跨越时空的知音。6.【甲】与【丙】中,刘禹锡和苏轼面对相同的处境——“□”(【丙】文中的一个字),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排解苦闷,前者“____________”,后者读诗写诗,二人体现出相同的人生态度,即____________。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用“闻笛赋”表达对物是人非的感慨,用“烂柯人”抒发对友人的怀念。B.【乙】【丙】两文融多种表达方式为一体,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辛酸与悲凉情感。C.【丙】文中苏轼居陋室、饭蔬食仍“喜为诗”,其心境与【乙】文的“闲人”相近。D.【甲】【乙】【丙】三篇诗文都抒发了作者虽然“处江湖之远”,却忧国忧民的心声。【答案】2.①.白居易②.饮酒3.①.居住②.C4.(我们)一起在院中漫步5.①.寻张怀民②.诗品高妙③.人品高洁6.①.谪/迁②.(暂)凭杯酒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困境7.C【解析】【分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甲】诗题中的“乐天”指的是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此诗作于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的途中,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丙】文中提到“渊明”,即晋代文学家陶渊明。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桃花源记》。【3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1)句意:建造茅竹之屋居住。居:居住。(2)“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句的意思是:不要说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晖照样可以映红满天。比喻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积极进取。桑榆,桑榆:指桑、榆二星。太阳下到桑榆二星之间,天色便晚了,喻人至晚年。“乃欲以桑榆之末景”句的意思是:想要用自己的晚年。桑榆,也指晚年;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句子。重点词:相与,共同,一起;步,散步;于,在。【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乙】文中结合“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句可知,苏轼“寻张怀民”的行为,说明他把张怀民当作心意相通的朋友。【丙】文中,结合“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句可知,苏轼评价陶渊明文采卓然、孤傲高洁,说明他称得上是陶渊明跨越时空的知音。【6题详解】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甲】文中“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与【丙】中“东坡先生谪居儋耳”,句可知,刘禹锡和苏轼面对相同的处境——“谪”。【甲】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结合“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句可知,作者采取喝酒振奋精神的方式,对比了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诗人的自我激励的情绪达到了顶点。【丙】文“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可知苏轼读诗写诗,来度过贬谪的痛苦岁月。刘禹锡和苏轼的行为,都体现出相同的人生态度,即:在困难面前,有坚定的信念,乐观豁达的精神。【7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法的分析。A.“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B.【丙】文作者苏辙,是苏轼的弟弟,为苏轼的诗写评论,表达对苏轼品格的赞美,对苏轼遭遇的理解与同情之意,并没有表现出辛酸与悲凉的情感;D.三篇诗文都写到了作者“处江湖之远”时乐观、豁达的心情,并没有表现出“忧国忧民的心声”;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柏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丙】东坡先生被贬谪居海南,将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挑着担子过海,建造茅竹之屋居住。每天吃的是番薯芋类。
先生平生只是喜欢作诗。这时我也贬到了海康,子瞻来信告诉我说:“我对于诗人没有特别爱好的,只好陶渊明诗。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似质朴其实华美,看似清瘦其实丰腴。但我对于陶渊明,难道是只爱他的诗吗?对他的为人,我实在有些感想。我半生做官,触犯世人,这就是深深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多少学习一点陶渊明的行为的原因啊。”唉,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整衣戴冠拜见乡里小儿。但子瞻作官三十几年,被狱吏困辱,却始终不能悔改以致陷此大难之中,竟想在晚年将精神寄于渊明,这谁能相信呢?二、现代文(35分)(一)(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体育“饭圈①化”当休矣①在日前进行的2023年全国跳水锦标赛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陈芋汐夺冠,全红婵获得亚军。赛后有观众现场质疑裁判对全红婵压分,网上各种版本的“黑幕”更是层出不穷,引发网民关于体育“饭圈化”的热议。②“饭圈”现象起源于娱乐圈,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偶像必须无往而不利。一旦偶像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一些人就会认为必有“黑幕”,一些非理性的声音会瞬间甚嚣尘上。“饭圈”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则是侵扰偶像隐私,影响其正常生活。③体育“饭圈化”存在已久。此前,多位知名运动员就曾公开呼吁抵制这一现象。这一次,作为全红婵的师兄,跳水奥运冠军何冲也批驳“全红婵被压分”的说法,表示“饭圈化的思维和言行十分可怕”。④体育“饭圈化”有百害而无一利。首先,公众的关注点发生偏移,对于运动项目本身的关注减少,只聚焦场外情况,发出莫须有的恶意猜测,这不利于运动项目的推广和可持续发展。其次,给当事运动员以及相关人员造成困扰,增添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降低自我反省和学习的能力,长此以往不利于提高竞技水平和良性竞争。更深层次的危害则是打击了我国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社会各界努力打造的“公开、公平、公正”以及“道德、风格、干净”的赛事环境被视而不见。⑤因此,刹住体育“饭圈化”之风,为体育事业发展营造风清气爽的舆论环境十分必要。⑥运动场上,没有常胜将军。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难以预知结果,拼的是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言弃的坚毅品质。我们每个人都有支持和喜爱某位运动员的权利,但这种支持和喜爱应该出于理性,而且必须有一定的边界。两年前,中国奥委会曾经发布声明,号召社会各界尊重运动员个人权益,理性追星,避免不当言行,坚决杜绝“饭圈”乱象向体育领域蔓延。作为体育爱好者,我们要理性地看待运动员的表现和输赢,助力运动员茁壮成长。⑦与此同时,一些网络平台在类似事件中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相关话题的传播和发酵,不能“作壁上观”,坐收流量红利。⑧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运动员很难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外界的过度追捧和盲目讨伐,容易让人产生错误认知。作为运动员,也要能守住初心,保持“人间清醒”,继续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行。【注】①饭圈:网络用语,“粉丝圈子”的简称。8.第②段中加点词“无往而不利”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9.下列对论述要点的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A.第②段阐释体育“饭圈化”的两大显著特征。B.第③段表明运动员对体育“饭圈化”的态度。C.第④段论述体育“饭圈化”有百害而无一利。D.第⑤段阐明了刹住体育“饭圈化”的必要性。10.下列两个事例中,A更适合作为事实论据补充进原文第③段,理由是____________。A新晋乒乓球男单冠军王楚钦说,粉丝的等候和跟拍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日常生活,希望粉丝能尊重运动员隐私,给一些私人空间。B.国乒运动员樊振东表示,不会接受粉丝礼物,希望粉丝来赛场为运动员加油,也希望大家有分寸感,把握住应有的礼貌边界。11.联系全文,第⑥、⑦、⑧段顺序是否可以调换?请简述理由。【答案】8.无论参加什么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标。9.A10.A和B都表明了知名乒乓球运动员反对体育“饭圈化”的态度,王楚钦比樊振东更直接地针对“侵扰隐私”表态(或:樊振东的态度既没有针对“隐私”,也没有针对“黑幕”),与第③段何冲批驳“黑幕说"的态度,合起来呼应了上文关于“饭圈”特征的论述,使论述更全面。11.不能。第⑥、⑦、⑧段分别从体育爱好者、网络平台和运动员的角度,论述如何刹住体育“饭圈化”(或:为体育事业发展营造风清气爽的舆论环境);第⑥-⑦段之间构成了从主到次的关系:第⑧段是对第⑥、①两段论证的补充。【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第②段“一旦偶像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一些人就会认为必有‘黑幕’,一些非理性的声音会瞬间甚嚣尘上”可知,“无往而不利”在文中的意思是无论参加什么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标。【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A.第②段阐释“饭圈”现象的起源,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第③段的论点是:体育“饭圈化”存在已久。A中“粉丝的等候和跟拍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日常生活,希望粉丝能尊重运动员隐私,给一些私人空间”论证了此观点。B中“不会接受粉丝礼物,希望粉丝来赛场为运动员加油,也希望大家有分寸感,把握住应有的礼貌边界”与此论点没有关系。【11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第⑥段“作为体育爱好者,我们要理性地看待运动员的表现和输赢,助力运动员茁壮成长”、⑦段“一些网络平台在类似事件中应及时采取措施”、⑧段“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运动员很难做到……”分别从体育爱好者、网络平台和运动员的角度,论述如何刹住体育“饭圈化”;第⑥-⑦段之间构成了从主到次的关系:第⑧段“作为运动员,也要能守住初心,保持‘人间清醒’,继续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行”是对第⑥⑦两段论证的补充。(二)(1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看不见世界,就让世界看见我”(节选)郭帅①一个盲人为什么要去登珠峰?②张洪的回答是:“我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见我。”③2021年5月24日,失明25年的张洪从珠穆朗玛峰南坡成功登顶,成为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登顶珠峰的盲人登山者。④登上珠穆朗玛峰的那一刻,张洪没反应过来。他看不见,只是埋头向前,跌跌撞撞,感觉脚下的雪坡平缓了,雪层更厚了。半个多小时后,他的头突然撞在前面夏尔巴①向导的背包上。站稳以后,向导转身拍他:“张洪,你登顶了。”⑤站在世界之巅,张洪回想起他拉练的情景……⑥从海拔6100米的罗布切东峰下撤时,暴风雪突如其来。风雪肆虐中,他和教练没有配合好,头磕在冰壁上。张洪对着强子爆发了:“那么危险的训练,到底有没有必要?”暴风雪中,两个“钢铁直男”陷入了冷战。⑦支离破碎的昆布冰川是张洪的又一道门槛:这里有看不到底的冰裂缝,这里有高高耸立的冰壁,这里还有随时倾泻而下的悬冰川……强子会告诉他,这个裂缝大概是20厘米,或者50厘米,或者1米。但不管强子说的是多长,张洪总是跨到自己的极限——1米以上。这源于他的本能,跨度越大,就越安全。强子很恼火,为什么要做无用功浪费体能?跨度太大,张洪可能就跨到下一个冰裂缝里了。⑧在珠峰,信任关乎生命安全。然而,盲人对环境和他人的信任有多难?强子蒙着眼睛在碎石里走了一圈。原本5分钟的路程,他深一脚,浅一脚,走了20分钟摘掉眼罩后,他说:“我以前以为这里面缺少了信任,其实,在他的世界里,可能这个信任已经给到了最多,或者给到了极限。”⑨5月21日,张洪团队向珠峰发起了挑战。⑩在距离峰顶只有100多米时,每小时50公里的风速,外加降雪,氧气瓶的调节阀被冻住了,准备的氧气不足以供团队所有人继续攀登。在8700米的夺命海拔地带,如果没有氧气辅助,一般人可能连10分钟都挺不过。生死关头,强子决定,包括他和两位摄影师在内的五个人下撤,把足够的氧气留给张洪和状态最好的三个夏尔巴向导,让他们继续冲顶。⑪突如其来的变故,一度让张洪心生退意。在一次次拉练和集训后,强子已经成了张洪在高山上最默契的眼睛,“我们一起来的,我们一起爬,一起下。”但强子却说:“我以后还有机会,对你来说,可能一生就这一次机会。”他往顶峰的方向轻轻推了张洪一把……⑫海拔8790米处的希拉里台阶,是登顶的最后一道拦路虎。这是一条宽度仅30厘米左右的山脊,两侧都是万丈悬崖,山脊远看像一片刀刃,通常只允许一人通过。张洪登顶前12天,两位世界知名的登山者在这里遇难,他们已经征服了七大洲最高峰中的六座,珠峰是最后一座。⑬到达希拉里台阶时,张洪已经走不动了。冰爪在岩石表面直打滑,他只好蹲下,一只手抓住路绳,另一只手当“眼睛”,先摸自己的脚尖,然后顺着脚尖往前一寸一寸地触摸,寻找安全的落脚点。确定了落脚点,再用手去寻找身体的支撑点,最后把脚迈出去。⑭有次,张洪迈出去的右脚还没着地,突然听到夏尔巴向导大吼:“不……不……停下……”,那只脚一旦跨出去,他落下的位置就是2000多米的悬崖。⑮步步惊心。⑯近两个小时之后,。(有删改)【注】①夏尔巴:一个生活在喜马拉雅南坡的族群。12.依据提示,梳理张洪对教练强子的态度变化轨迹。13.选择一个角度,分析第⑦段画线句语言的表现力。支离破碎的昆布冰川是攀登珠峰前的又一道门槛:这里有看不到底的冰裂缝,这里有高高耸立的冰壁,这里还有随时倾泻而下的悬冰川……14.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的()A.第⑩段运用具体数字,真实地再现了登山过程中的自然条件。B.第⑫段叙述知名登山者遇难的情况,表达作者对他们的敬意。C.第⑬段通过动作描写,体现出盲人登山者胆小而谨慎的特点。D.第⑮段独句成段,强调了希拉里台阶是张洪难以逾越的关卡。15.下面哪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更好?请阐释理由。A.张洪登顶了。B.世界看见了张洪。【答案】12.(1)在昆布冰川拉练时,不完全信任强子(的提示)(2)信赖强子(的提示)(3)具体展现张洪在拉练过程中面临的巨大困难,表明其勇于挑战自我的顽强意志,以及教练团队的支持与成全,是他成功登项的主要原因。13.示例:画线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门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昆布冰川的险峻地势,衬托出张洪不畏艰难、勇于挑战极限的高大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张洪的敬佩之情。14.A15.答案示例:
内容上结构上语言上A交代张洪通过希拉里台阶后的结果。与第③段张洪成功登顶形成呼应。简洁明了,戛然而止,给人回味的余地。B点明张洪登顶珠峰的意义,表达作者对其勇于挑战、自强不息精神的赞美。
呼应文章开头张洪所说的话/标题。运用比拟手法,形象生动,增添了文学性。【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第(1)空:结合第⑦段“但不管强子说的是多长,张洪总是跨到自己的极限——1米以上。这源于他的本能,跨度越大,就越安全。强子很恼火,为什么要做无用功浪费体能?跨度太大,张洪可能就跨到下一个冰裂缝里了”可得,在练习跨越冰裂缝时,张洪总是不按强子的指导进行练习。据此可概括为:在昆布冰川拉练时,不完全信任强子(的提示);第(2)空:结合第⑪段“在一次次拉练和集训后,强子已经成了张洪在高山上最默契的眼睛”可概括为:信赖强子(的提示)。第(3)空:详写这些情节用意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展现登顶过程的艰难险阻:通过详述张洪在攀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如冰裂缝、悬冰川等,生动地展现了登顶珠峰的艰难险阻,张洪作为一个盲人,面对重重困难仍不放弃,坚持完成登顶珠峰的壮举,彰显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毅力和坚韧精神。②突出张洪和强子之间的信任关系,从最初的争吵到最后强子为张洪放弃登顶机会,这些细节描绘了两人之间从矛盾到默契,再到无私奉献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对于张洪成功登顶至关重要。可见,教练团队的支持与成全,是张洪成功登顶的主要原因。据此概括回答即可。【13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结合第⑦段“支离破碎的昆布冰川是张洪的又一道门槛:这里有看不到底的冰裂缝,这里有高高耸立的冰壁,这里还有随时倾泻而下的悬冰川……”可知,这段话使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和排比。比如将“昆布冰川”比作“门槛”,同时又列举了冰裂缝、冰壁、悬冰川等意象,突出了攀登珠峰的艰难险阻。语言节奏感强烈,通过反复使用“这里有……”以及“支离破碎的昆布冰川是攀登珠峰前的又一道门槛”等表述方式,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使得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沉浸感。这段话对昆布冰川的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攀登珠峰的艰辛和危险,同时也凸显了张洪面对困境的勇气和决心,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方式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力。同时也表达了对张洪勇往直前的敬佩和赞美,文章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据此概括回答即可。【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B.有误,第⑫段叙述知名登山者遇难的情况,体现了登山的危险。C.有误,第⑬段通过动作描写,体现出盲人登山者谨慎的特点,不是胆小。D.有误,第⑮段独句成段,强调了希拉里台阶的难以逾越,衬托下一段张洪登顶的艰难。并非是“张洪难以逾越的关卡”。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选择B作为文章的结尾更好。内容上,文章主要讲述了张洪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登顶珠峰的故事,强调了人类毅力和坚韧的精神。B项“世界看见了张洪”正好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了张洪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和尊重。同时,这句话也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表达了只有勇敢地面对困境,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结构上,B项也与题目和开头第②段的“我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见我”相照应。而且在表现手法上,B项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即把张洪当作物来写,增添特有的情味,语言更加生动,情感更加充沛,能启发读者想象,使文章更生动。相比之下,A项“张洪登顶了”虽然表达了张洪成功登顶的事实,但缺乏对主题的呼应和升华,显得较为平淡。因此,B选项作为文章的结尾更好。三、综合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九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明清小说面面观”即将开始。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来筹备下列活动。活动一:知识竞赛16.小豪设计了一组判断题,并附上了答案(如下)。其中一题的答案有误,请找出并说明理由。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或“×”表示。A.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在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B.《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合称“四大名著”。(√)C.《智取生辰纲》出自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水浒传》。(×)D.《儒林外史》中的“外史”表明本书是史官撰写正史的资料来源。(×)选项: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活动二:人物建档17.小明设计了一张经典人物形象的档案卡片(如下)。安安从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的角度,建议他增加一个条目,说明范进和其他人物的关系。请你把这个条目补充完整,并具体说明补充的理由。人物关系:理由:18.《水浒传》和《儒林外史》人物展板完成了,请你依据提示,撰写展板的主题词。赞_______梁山聚义,_______文人书生________。活动三:情节探究19.大平对《儒林外史》的情节设计感到不解,“为什么作者把王冕的故事放在整本书的第一回呢?”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开篇表明作者对理想儒士的情感倾向B.直接表明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C.与后文热衷功名的周进等人形成对比D.借助王冕的故事来隐括整本书的主题20.在《水浒传》和《儒林外史》中,有一些看起来特别夸张的故事情节。请你从下面选一个人物,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做好读书交流的准备。(80字左右)A.鲁智深B.严监生【答案】16.①.B②.《儒林外史》不属于四大名著17.(范进是)胡屠户的女婿(或,与胡屠户是翁婿),胡屠户对这个女婿前倨后恭,表明包括胡屠户在内的各色人等构成的社会环境,是制造范进悲剧的主要原因18.①.英雄豪杰②.嘲/讽③.儒林现丑19.B20.答题示例1:《水浒传》有些情节看起来夸张,实际上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例如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夸张地写出他武功之高强,展现了鲁智深嫉恶如仇的正义形象。答题示例2:严监生是吝啬鬼的代表人物,这个特点在他为了二茎灯草不肯断气这个情节得到充分的展示,作者用夸张的情节塑造人物,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类贪吝儒生的批判态度。【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积累能力。①空,B;②空,理由:古代四大名著包括《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不包括《儒林外史》。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要求选出一个与范进关系较为紧密的人物,并阐述其对范进的表现,据此揭示小说的主题。依据全书内容可知,与范进关系最为亲密的应是胡屠户,也就是他的丈人。二人是翁婿关系。胡屠户在书中,主要表现在对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有明显的不同。中中举前,他对胡屠户是颐指气使,对这个女婿是前倨后恭,从而揭示了范进悲剧性结局的原因,也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18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主题分析概括能力。依据“赞”可知,①空应填写“赞”的对象。依据“《水浒传》”和“梁山聚义”,颂扬的对象应是那些梁山英雄们。据此,①空可填写“英雄豪杰”。②空,依据前面的“赞”可知,这是一个表示颂扬的动词,依据“《儒林外史》”这部名著的内容可知,本空可填写“讽讽”或“嘲”。③空,依据全书内容和主题可知,本空可填写讽刺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丑态的词语,如“儒林现丑”。【19题详解】本题考查故事情节作用的理解辨析能力。B.依据《儒林外史》第一回命内容可知,本回用一个知名人物王冕树立读书人的楷模。王冕的行为举止是作者所崇尚的知识分子应,他与下文儒林士人周进、严监生、匡超人等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突出王冕这一楷模形象。本辉内容并不能揭示科举制度的罪恶,没有体现出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之意。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夸张手法在名著中运用的能力。要求从鲁智深和严监生这两个人物中任选其一,先列举相关情节,然后分析其作用即可。答案不唯一。示例1:《水浒传》有些情节看起来夸张,其实对了突出人物形象有明显表现力。例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一情节,夸张地表现了鲁智深力气大的特点,突出了武艺高强的艺术形象。示例2:《儒林外史》中有些情节看起来夸张。例如,严监生就是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在刻画严监生的时候,作者运用了夸张地写法,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最后还是赵氏知道他的想法,把两根灯芯挑掉一根,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样的情节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他吝啬无比的性格特点。四、写作(60分)21.题目:我,被看见了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答案】例文:我,被看见了一袭淡蓝色的旗袍,一曲悠扬婉转的“睡莲”,似泉水叮咚,似娇瓣初绽。也许你以为这个优雅的演奏者是我,那可就猜错喽!我正是她怀中抱着的,最亲密无间的伙伴——中阮。如果说古琴是清冷寡言的御姐,琵琶是多才多艺的才女,那我便是一个萌态可掬的萝莉!你或许不曾看见过我的“芳容”,但只要你瞧见了我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一定再难以忘记我的面容。我有着高挺的“鼻梁”,有着长长的“发髻”,琴头和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力安全教育在高校实训室的推广实践
- 二零二五年高端酒店厨师聘请合同(含厨艺培训与团队建设)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海运货物保险合同样本(含附加险种)4篇
- 清泉镇畜禽养殖污染源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 2025年苏人新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3语文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浙教新版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粤人版必修3英语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浙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全国甲卷高考化学试卷(真题+答案)
- 汽车修理厂管理方案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小学生口算天天练
- 三年级数学添括号去括号加减简便计算练习400道及答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300题及答案
- 澳洲牛肉行业分析
- 老客户的开发与技巧课件
- 计算机江苏对口单招文化综合理论试卷
- 成人学士学位英语单词(史上全面)
- KAPPA-实施方法课件
- GB/T 13813-2023煤矿用金属材料摩擦火花安全性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