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民版拓展型课程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民版拓展型课程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民版拓展型课程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民版拓展型课程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民版拓展型课程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民版拓展型课程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体单质中,一定有键,可能有键B.PCl3分子是非极性分子C.氢键键长一般定义为的长度D.的模型与离子的空间立体构型一致2、以下几种气体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的是。

①H2②O2③CO2④SO2⑤CH4⑥NH3

A.①③④B.②⑤⑥C.②③④D.①⑤⑥3、某小组利用下面的装置进行实验;②;③中溶液均足量,操作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操作现象Ⅰ向盛有Na2S溶液的①中持续通入CO2至过量②中产生黑色沉淀;溶液的pH降低;

③中产生白色浑浊,该浑浊遇酸冒气泡Ⅱ向盛有NaHCO3溶液的①中持续通入H2S气体至过量现象同实验Ⅰ

资料:CaS遇水完全水解。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③中白色浑浊是CaCO3B.②中溶液pH降低的原因是:H2S+Cu2+==CuS↓+2H+C.实验Ⅰ①中发生的反应是:CO2+H2O+S2−==CO32−+H2SD.由实验Ⅰ和Ⅱ不能比较H2CO3和H2S酸性的强弱4、某化工厂为了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生成的CaSO4,与相邻的合成氨厂联合设计了以下制备(NH4)2SO4的工艺流程: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将滤液蒸干,即可提取产品(NH4)2SO4B.通入足量氨气使悬浊液呈碱性有利于CO2的吸收C.副产品是生石灰,X是CO2,其中CO2可循环利用D.沉淀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aSO4+CO2+2NH3+H2OCaCO3↓+(NH4)2SO4,5、某同学结合所学知识探究Na2O2与H2能否反应,设计装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则说明Na2O2与H2反应生成水B.装置B中盛放浓硫酸,目的是除去A中挥发出来的少量水蒸气C.装置C加热前,用试管在干燥管管口处收集气体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D.装置A也可直接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3题,共6分)6、常温下,用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和浓度均相同的三种一元弱酸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图中横坐标a表示滴定百分数(滴定用量与滴定终点用量之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下,酸性:B.当滴定至溶液中存在:C.滴定当时,溶液中D.初始浓度7、某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产生足量的气体通入c中,最终出现浑浊。下列所选物质组合符合要求的是。

a中试剂b中试剂c中溶液A浓硫酸浓盐酸饱和食盐水B浓硫酸Cu溶液C稀硫酸饱和溶液D浓氨水碱石灰溶液

A.AB.BC.CD.D8、“探究与创新能力”是化学的关键能力。下列各项中“操作或现象”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操作或现象A制作简单原电池将铁钉和铜丝连接插入食醋中即可形成原电池B验证碳能与浓硝酸反应向浓硝酸中插入红热的碳,产生红棕色气体C鉴别溴蒸气和分别通入溶液中,产生浅黄色沉淀的是溴蒸气D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足量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混合后分液

A.AB.BC.CD.D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M和N;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其_______(填“>”、“<”或“=”)0。

(2)30min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40min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请在图2中画出30min~40min的正逆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以及标出40min~50min内对应的曲线_____。

(3)0~8min内,_______;50min后,M的转化率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20min~30min内,反应平衡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10、水丰富而独特的性质与其结构密切相关。

(1)对于水分子中的共价键,依据原子轨道重叠的方式判断,属于_________键;依据O与H的电负性判断,属于_________共价键。

(2)水分子中,氧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_________,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

(3)下列事实可用“水分子间存在氢键”解释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常压下;4℃时水的密度最大。

b.水的沸点比硫化氢的沸点高160℃

c.水的热稳定性比硫化氢强。

(4)水是优良的溶剂,常温常压下极易溶于水,从微粒间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写出两条)。

(5)酸溶于水可形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由于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之间的斥力不同,会对微粒的空间结构产生影响,如中H-N-H的键角大于中H-O-H的键角,据此判断和的键角大小:________(填“>”或“<”)。11、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M和N;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其_______(填“>”、“<”或“=”)0。

(2)30min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40min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请在图2中画出30min~40min的正逆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以及标出40min~50min内对应的曲线_____。

(3)0~8min内,_______;50min后,M的转化率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20min~30min内,反应平衡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12、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1)1mol该有机物和过量的金属钠反应最多可以生成________H2。

(2)该物质最多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13、以下是合成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实验流程图;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已知:阿司匹林;水杨酸和乙酸酐的相对分子量分别为:180、138、102.

(1)制取阿司匹林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2)水杨酸分子之间会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聚合物,写出用除去聚合物的有关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抽滤装置如图所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该操作时在仪器A中加入滤纸,用蒸馏水湿润后,应________(选择下列正确操作的编号);再转移液体①微开水龙头;②开大水龙头;③微关水龙头;④关闭水龙头。

(4)下列有关抽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抽滤是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得到较大颗粒的晶体。

B.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

C.当吸滤瓶内液面高度快达到支管口时;应拔掉链接支管口的橡皮管,从支管口倒出。

D.将晶体转移至布氏漏斗时;若有晶体附在烧杯内壁,应用蒸馏水淋洗至布氏漏斗中。

E.洗涤沉淀时;应使洗涤剂快速通过沉淀。

(5)用冷水洗涤晶体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取2.000g水杨酸、5.400g乙酸酐反应,最终得到产品1.566g。求实际产率_______;14、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食品香精菠萝酯()的简易流程如下:

有关物质的熔、沸点如表:。苯酚氯乙酸苯氧乙酸熔点/℃436299沸点/℃181.9189285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室I中反应的最佳温度是104℃,为较好地控制温度在102℃~106℃之间,加热时可选用___(选填字母)。

A.火炉直接加热B.水浴加热C.油浴加热。

(2)分离室I采取的操作名称是___。

(3)反应室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4)分离室II的操作为:①用NaHCO3溶液洗涤后分液;②有机层用水洗涤后分液;洗涤时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NaHCO3溶液,其原因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5、如图所示的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称量NaCl的实际质量是___。

(2)图B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

(3)图C反应的表达式为__。

(4)图D实验目的是__。16、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是白色砂状或淡黄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不溶于醇,该物质具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aHSO4,75℃以上会分解产生SO2。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和漂白剂。

制取Na2S2O4常用甲酸钠法:控制温度60~70℃,在甲酸钠(HCOONa)的甲醇溶液中,边搅拌边滴加Na2CO3甲醇溶液,同时通入SO2,即可生成Na2S2O4。反应原理如下:2HCOONa+4SO2+Na2CO3=2Na2S2O4+H2O+3CO2

(1)如图,要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SO2气体,接口连接的顺序为:a接__,__接__,__接__。制备S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实验室用图装置制备Na2S2O4。

①Na2S2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②仪器A的名称是___。

③水浴加热前要通一段时间N2,目的是___。

④为得到较纯的连二亚硫酸钠,需要对在过滤时得到的连二亚硫酸钠进行洗涤,洗涤的方法是___。

⑤若实验中所用Na2SO3的质量为6.3g,充分反应后,最终得到mg纯净的连二亚硫酸钠,则连二亚硫酸钠的产率为___(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3题,共12分)17、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SO2的性质;设计了如下装置;

实验步骤:

①先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再加入试剂;

②加热A试管;

③将铜丝向上抽动离开液面。

(1)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B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

(3)试管C无明显现象;某小组取一部分反应后的溶液,分别滴加以下试剂,请你预测能否生成沉淀,若生成沉淀,写出生成沉淀的化学式。

。加入试剂。

能否生成沉淀。

沉淀的化学式。

氯水。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氨水。

__________

___________

18、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固定装置略)。

(1)装置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加热;得到灰黑色粉末用黑色粉末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1

取灰黑色粉末加入稀硫酸。

溶解;有气泡。

2

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NaOH溶液后,在空气中,搅拌放置。

白色沉淀最终变为红褐色。

3

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KSCN溶液。

无现象。

4

向步骤3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至过量。

先变红;后褪色。

①得到的灰黑色粉末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②步骤2中“白色沉淀最终变为红褐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4中;溶液变红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褪色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上述原因的实验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

(3)上述装置,从实验安全考虑,需要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19、某小组探究清洗试管(内壁附着银镜)的反应原理;进行下列实验。

I.初步探究。

(1)将稀硝酸加入附着银镜的试管中;记录现象如下:

实验Ⅰ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银镜上出现气泡;在液面下方为无色气体,在试管口附近;试管内壁上的银逐渐溶解。

银镜上出现气泡;在液面下方为无色气体,在试管口附近;试管内壁上的银逐渐溶解。

①补全反应中的实验现象___。

②实验Ⅰ中银镜消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为消除实验Ⅰ中氮氧化物的污染;将双氧水溶液加入附着银镜的试管中。

实验Ⅱ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剧烈反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内壁上的银逐渐溶解。

剧烈反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内壁上的银逐渐溶解。

①由现象推测H2O2将Ag氧化为Ag+;但通过实验排除了这种可能。该实验方案是:在反应后的液体中,加入___。

②查阅资料发现:该实验中银镜溶解后最终产物为颗粒很小(直径在1~100nm之间)的Ag;其分散在液体中,肉眼无法识别。该同学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种可能性。他的操作及现象是:___。

③写出该实验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II.查阅资料;继续探究。

查阅文献:Ag2O+4NH3•H2O=2[Ag(NH3)2]++2OH-+3H2O

(3)探究Ag 2O在H 2O 2分解反应中的作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同时在试管底部仍有少量黑色固体。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同时在试管底部仍有少量黑色固体。

根据实验Ⅲ的现象猜想:Ag 2O在反应中作氧化剂。继续实验;在实验Ⅲ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溶液x后,固体仍有剩余。由此验证了该猜想的正确。

①在实验中加入足量的溶液x是____。

②实验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评卷人得分五、计算题(共3题,共21分)20、(1)若t=25℃时,Kw=___________,若t=100℃时,Kw=1.0×10-12,则100℃时0.05mol•L-1Ba(OH)2溶液的pH=___________。

(2)已知25℃时,0.1L0.1mol•L-1的Na2A溶液的pH=1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为___________。

(3)pH相等的NaOH溶液与CH3COONa溶液,分别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CH3COONa溶液的pH___________NaOH溶液的pH(填“>”“=”或“<”)。

(4)室温下,pH=2的H2SO4溶液、pH=12的NaOH溶液、pH=12的Na2CO3溶液,水电离出的c(H+)之比为___________。

(5)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①NH4HSO4、②NH4HCO3、③NH4Cl三种溶液,pH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数字标号填空,下同);相同温度下,NH浓度相等的上述三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6)含有Cr2O的废水毒性较大。某工厂酸性废水中含5.0×10-3mol•L-1的Cr2O可先向废水中加入绿矾(FeSO4·7H2O);搅拌后撒入生石灰处理。

①写出加入绿矾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②若处理后的废水中残留的c(Fe3+)=4.0×10-13mol•L-1,则残留的Cr3+的浓度_______________mol•L-1(已知:Ksp[Fe(OH)3]=4.0×10-38,Ksp[Cr(OH)3]=6.0×10-33)。21、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仪器名称:的名称是_________。

(2)写出中和反应制备氮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3)的作用是_____,是否可以把和的位置对调并说明理由_________。

(4)写出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请用化学方法检验产物中是否含有未反应的镁,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_________。2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类比镁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反应,认为钠和二氧化碳也可以发生反应,他们对钠在CO2气体中燃烧进行了下列实验:

(1)若用下图装置制备CO2,则发生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2)将制得的CO2净化、干燥后由a口缓缓通入下图装置,待装置中的空气排净后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玻璃直管中的钠燃烧,火焰为黄色。待冷却后,管壁附有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

①能说明装置中空气已经排净的现象是_________。

②若未排尽空气就开始加热,则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主要为_________。

(3)若钠着火,可以选用的灭火物质是_________。

A.水B.泡沫灭火剂C.干沙土D.二氧化碳。

(4)该小组同学对管壁的白色物质的成分进行讨论并提出假设:

Ⅰ.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Ⅱ.白色物质可能是Na2CO3;Ⅲ.白色物质还可能是_________。

(5)为确定该白色物质的成分,该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①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过量的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

①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分析,你认为上述三个假设中,___成立(填序号)。

②由实验得出:钠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每生成1mol氧化产物,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

(6)在实验(2)中还可能产生另一种尾气,该气体为________;处理该尾气的方法为_____。评卷人得分六、工业流程题(共4题,共36分)23、某化学实验小组从市场购买海带并设计提碘的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2包括以下步骤:a.振荡萃取b.分液c.静置分层d.加碘溶液和CCl4e.检漏。

①上述步骤的正确先后顺序是______(填编号)。

②完成步骤a时要及时放气,放气时分液漏斗下端应_____(填“向上倾斜”或“向下倾斜”),放气的目的是______。

③步骤b的具体操作是______,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沿烧杯内壁流下,当下层液体刚好放完时关闭活塞,______。

(2)浓NaOH溶液与I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加入45%硫酸溶液的作用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粗碘提纯。简述纯化I2的原理:_____。棉花的作用是______。

24、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利用MnO(含少量铁的氧化物和不溶性杂质)制备二氧化锰的两种方案流程如下:

已知:

①MnO+H2NCOONH4→+2H2OMnCO3↓+2NH3·H2O

②MnO易被空气中氧化;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其他硝酸盐相对难分解。

请回答:

(1)方案一中铁元素以_______(填化学式)被除去。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步骤Ⅱ中,真空加热主要是为了防止被氧化B.步骤Ⅲ中,氨基甲酸铵溶液的制备应在水中先通氨气至饱和,再通至饱和C.步骤Ⅳ和Ⅴ,步骤Ⅳ所得的滤液3和步骤Ⅴ生成的气体可以循环利用D.方案二与方案一相比,方案二相对比较环保(3)过滤后,步骤Ⅴ,为了得到更多进行了以下操作。请选出合理的操作(操作不能重复使用)并排序:将带有沉淀的滤纸折卷→_______。

a.将滤纸包放入坩埚后;在泥三角上如装置1朝向摆放;

b.将滤纸包放入坩埚后;在泥三角上如装置2朝向摆放;

c.加热时;不断转动坩埚使滤纸完全灰化;

d.先加热装置3中a处,再加热b处;

e.先加热装置3中b处;再加热a处;

f.将沉淀转移至在石英玻璃管中继续灼烧氧化。

(4)步骤Ⅰ,硝酸的质量分数选取50%,不能过大或者过小的理由是_______。

(5)由碳酸锰在空气中灼烧获得的结构比较疏松,步骤Ⅵ用硫酸溶解其中的后,再用合适浓度的氧化后,可得到结构相对致密的重质精品。写出其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25、硝酸铝广泛应用在显像管生产;稀土的提炼等,工业上具体流程如下:

已知:①硝酸铝白色透明结晶。易溶于水和乙醇;极微溶于丙酮,几乎不溶于乙酸乙酯。

②熔点73℃;在135℃时分解。

③硝酸和铝反应的还原产物分布如图1。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硝酸铝;请回答:

(1)从工业生产角度考虑稀硝酸的最佳浓度范围为________mol·L-1。反应2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_______。

A反应1中加入的NaOH溶液;除油污和氧化膜,所以要足量。

B没有真空,也可在水浴条件下蒸发,防止Al(NO3)3的分解。

CAl(NO3)3·9H2O干燥时;可放在如图2的干燥器中,隔板下放上浓硫酸吸水,由于吸附力较大,要用力垂直拉开玻璃盖。

D制取后的Al(NO3)3必须密封保存。

(3)Al(NO3)3·9H2O也可以和SOCl2反应,除了生成Al(NO3)3,其它产物都是酸性气体,有关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4)由铝制备Al(NO3)3的装置如图3:

①通入水蒸气的作用是提高温度和________。

②e中很难除尽尾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Al(NO3)3·9H2O晶体吸附HNO3,合适的洗涤剂是________。

③有人认为C的冷凝管是多余的,他提供的理由可能是___________。26、碘酸钾可用作食用盐的加碘剂,为无色或白色颗粒或粉末状结晶,加热至560℃开始分解,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水溶液呈中性,溶解度在0℃时为4.74g,100℃时为32.3g。下图是利用过氧化氢氧化法制备碘酸钾的工业流程:

(1)步骤①需控制温度在70℃左右,不能太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不能太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②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3)步骤⑤用冰水冷却至0℃,过滤出碘酸钾晶体,再用适量冰水洗涤2~3次。用冰水洗涤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4)产品纯度测定:取产品9.0g,加适量水溶解并配成250mL溶液。取出25.00mL该溶液并用稀硫酸酸化,加入过量的KI溶液,使碘酸钾反应完全,最后加入指示剂,用物质的量浓度为1.00mo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25.00mL该滴定液时恰好达到滴定终点。已知

①实验中可用_______作指示剂。

②产品的纯度为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求得的纯度比实际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C【分析】【详解】

A.若气体为惰性气体;则分子为单原子分子,就不存在化学键,A错误;

B.PCl3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因此PCl3分子是极性分子;B错误;

C.氢键的键长就是指X与Y原子之间的距离,一般定义为的长度;C正确;

D.的价层电子对数是3+=4,且中心O原子上含有1对孤对电子对,所以模型是四面体形;而粒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二者不一致,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2、D【分析】【分析】

由图示可知气体用碱石灰来干燥;说明气体是显中性或碱性,不能是酸性气体;由收集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方法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详解】

①H2密度比空气小;且属于中性气体,①符合要求;

②O2密度比空气大;且属于中性气体,①不符合要求;

③CO2密度比空气大;且属于酸性气体,③不符合要求;

④SO2密度比空气大;且属于酸性气体,④不符合要求;

⑤CH4密度比空气小;且属于中性气体,⑤符合要求;

⑥NH3密度比空气小;属于碱性气体,⑥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可知:符合要求的物质序号是①⑤⑥;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

碱性干燥剂只能用来干燥中性气体或碱性气体;酸性干燥剂只能用来干燥酸性或中性气体;中性干燥剂理论上可以干燥酸性、碱性、中性气体,但碱性气体NH3不能使用中性干燥剂无水CaCl2干燥;H2S属于酸性气体,同时具有还原性,不能使用酸性干燥剂浓硫酸来干燥;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主要考虑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相对大小,密度比空气小的使用向下排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使用向上排空气方法。3、C【分析】【详解】

由操作和现象可知,①CO2过量发生2CO2+2H2O+S2-═2HCO3-+H2S,②中发生H2S+Cu2+═CuS↓+2H+,③中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浑浊是CaCO3。

A.由上述分析可知,③中白色浑浊是CaCO3;故A正确;

B.②中溶液pH降低的原因是:H2S+Cu2+═CuS↓+2H+;产生黑色沉淀,溶液的pH降低,故B正确;

C.实验Ⅰ①中CO2过量发生的反应是2CO2+2H2O+S2−═2HCO3−+H2S;故C错误;

D.由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及实验Ⅰ和Ⅱ不能比较H2CO3和H2S酸性的强弱;故D正确。

故选C。4、A【分析】【详解】

A.加热蒸干会使(NH4)2SO4受热分解,应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来提取(NH4)2SO4;故A错误;

B.CO2溶解度小,而氨气极易溶于水,先通入氨气使溶液呈碱性,能吸收更多的CO2;B正确;

C.CaSO4溶解度大于CaCO3,在沉淀池中CaSO4转化为CaCO3,进入煅烧炉,分解为生石灰,同时产生能循环利用的CO2;故C正确;

D.沉淀池中微溶的CaSO4转化为难溶的CaCO3;D正确;

答案为A。5、C【分析】【详解】

A选项,若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不能说明Na2O2与H2反应生成水;因为D外的水蒸气会进入到D装置中引起变蓝,故A错误;

B选项;装置B是U形管,只能装固体干燥剂碱石灰,目的是除去A中挥发出来的少量水蒸气和挥发的HCl,故B错误;

C选项;装置C加热前,应该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方法是用试管在干燥管管口处收集气体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故C正确;

D选项;装置A不能直接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因为该装置缺少加热装置,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二、多选题(共3题,共6分)6、BD【分析】【详解】

A.由起始点可以看出,酸性:A项正确;

B.当滴定至溶液中存在:B项错误;

C.当时,溶液呈酸性,C项正确;

D.D项错误。

故选BD。7、AC【分析】【详解】

A.浓硫酸加入浓盐酸中,生成气体,生成的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根据同离子效应,析出晶体;A符合题意;

B.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反应生成不符合实验要求,B不符合题意;

C.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与饱和溶液反应生成晶体;C符合题意;

D.浓氨水和碱石灰生成通入溶液中,先生成沉淀,继续通入氨气,溶解生成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8、AC【分析】【分析】

【详解】

A.将铁钉和铜丝连接插入食醋中即可形成简单铁铜原电池;故A符合题意;

B.浓硝酸受热分解能放出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所以向浓硝酸中插入红热的碳,产生红棕色气体,不能证明是碳与浓硝酸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因为溴蒸气能和溶液反应;产生浅黄色溴化银沉淀,故C符合题意;

D.因为足量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乙酸乙酯反应;所以不能用足量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AC。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略

【分析】【详解】

(1)依据图1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可得到0-20min,M、N浓度减少量为1.5mol/L,P浓度增加量为3mol/L,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图1可知,40min时平衡发生了移动,而P、M、N的浓度没有改变,且改变压强和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则改变的条件是温度,30min时P、M、N浓度均减小则改变的条件为扩大容器体积,压强减小,反应速率减小,由图2可知40min时速率增大,则40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而生成物P的浓度在减小,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可判断该反应的

(2)由(1)分析可知,30min时改变的条件是扩大容器的体积;40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在图2中画出30min~40min的正逆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以及标出40min~50min内对应的曲线为

(3)8min时,M、N、P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设

则解得x=2,故8min时,0~8min内;

50min后;M;N、P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故M的转化率为33.3%;

(4)由图1可知,20min~30min内,为平衡状态,M、N的平衡浓度为1.5mol/L,P的平衡浓度为3mol/L,则反应平衡时的平衡常数K=【解析】(1)<

(2)扩大容器的体积升高温度

(3)33.3%

(4)410、略

【分析】【详解】

(1)对于水分子中的共价键,依据原子轨道重叠的方式判断,属于键;O与H的电负性不同;共用电子对偏向于O,则该共价键属于极性共价键;

(2)水分子中,氧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杂化轨道类型为sp3;

(3)a.水中存在氢键;导致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且常压下,4℃时水的密度最大,a正确;

b.水分子间由于存在氢键,使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增强,因而沸点比同主族的H2S高,b正确;

c.水的热稳定性比硫化氢强的原因是其中的共价键的键能更大;与氢键无关,c错误;

故选ab;

(4)极易溶于水的原因为NH3和H2O极性接近;依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氨分子和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大大增强溶解能力;

(5)的电子式为有1对孤电子对,有2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大于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水中键角被压缩程度更大,故和的键角大小:>【解析】(1)极性。

(2)4sp3

(3)ab

(4)NH3和H2O极性接近;依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氨分子和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大大增强溶解能力。

(5)>11、略

【分析】【详解】

(1)依据图1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可得到0-20min,M、N浓度减少量为1.5mol/L,P浓度增加量为3mol/L,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图1可知,40min时平衡发生了移动,而P、M、N的浓度没有改变,且改变压强和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则改变的条件是温度,30min时P、M、N浓度均减小则改变的条件为扩大容器体积,压强减小,反应速率减小,由图2可知40min时速率增大,则40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而生成物P的浓度在减小,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可判断该反应的

(2)由(1)分析可知,30min时改变的条件是扩大容器的体积;40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在图2中画出30min~40min的正逆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以及标出40min~50min内对应的曲线为

(3)8min时,M、N、P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设

则解得x=2,故8min时,0~8min内;

50min后;M;N、P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故M的转化率为33.3%;

(4)由图1可知,20min~30min内,为平衡状态,M、N的平衡浓度为1.5mol/L,P的平衡浓度为3mol/L,则反应平衡时的平衡常数K=【解析】(1)<

(2)扩大容器的体积升高温度

(3)33.3%

(4)412、略

【分析】【分析】

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OH;-COOH、碳碳双键,结合醇、羧酸、烯烃的性质来解答。

【详解】

(1)该有机物中的-OH、-COOH均与Na反应,金属钠过量,则有机物完全反应,1mol该有机物含有2mol羟基和1mol羧基,由2-OH~H2↑、2-COOH~H2↑可知,和过量的金属钠反应最多可以生成1.5molH2;

故答案为:1.5mol;

(2)-OH、-COOH均与Na反应,-COOH与NaOH、NaHCO3反应,则1mol该物质消耗1.5molNa、1molNaOH、1molNaHCO3,则n(Na):n(NaOH):n(NaHCO3)=1.5mol:1mol:1mol=3:2:2;

故答案为:3∶2∶2。【解析】①.1.5mol②.3∶2∶213、略

【分析】【详解】

(1)水杨酸和乙酸酐在浓硫酸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方程式为:(2)在除去聚合物并提纯阿司匹林的过程中;可以将阿司匹林与碳酸氢钠反应使羧基变为羧酸钠,且酯基不水解,这样使阿司匹林溶于水,聚合物难溶于水,将聚合物除去,再将阿司匹林的钠盐盐酸酸化可得阿司匹林,过程中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

.(3)该仪器的名称为布氏漏斗。布氏漏斗中加入滤纸,用蒸馏水湿润后,应先微开水龙头,不能大开,避免滤纸破损。故选①。(4)A.抽滤能为了加快过滤速率,但不能使沉淀的颗粒变大,故错误;B.颗粒太小的沉淀不能用抽滤的原因是颗粒太小的容易在滤纸上形成一层密实的沉淀,不容易透过,故正确;C.当吸滤瓶内液面高度快达到支管口时,应拔掉吸滤瓶上的橡皮管,从吸滤瓶上口倒出溶液,而不能从吸滤瓶支管口倒出溶液,故错误;D.将晶体转移至布氏漏斗时,若有晶体附在烧杯内壁,应用滤液来淋洗布氏漏斗,因为滤液是饱和溶液,冲洗是不会使晶体溶解,同时又不会带入杂质,故错误;E.洗涤沉淀时,应先关小水龙头,然后蒸馏水缓缓淋洗,再打开水龙头抽滤,不能使洗涤剂快速通过沉淀,故错误。故选B。(5)阿司匹林在冷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所以用冷水洗涤晶体可以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杂质,并减少阿司匹林因溶解而引起的损耗。(6)根据方程式分析,乙酸酐过量,用水杨酸计算阿司匹林的质量为g,实际产率为=60%。【解析】取代反应布氏漏斗①B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杂质,并减少阿司匹林因溶解而引起的损耗60%14、略

【分析】【分析】

用苯氧乙酸和丙烯醇发生酯化反应制得菠萝酯,苯氧乙酸用苯酚和氯乙酸反应制得,考虑到它们溶沸点的差异,最好选择温度让苯酚,氯乙酸,苯氧乙酸都成为液体,反应室I中反应的最佳温度是104℃,水浴加热温度太低,苯氧乙酸沸点99摄氏度,水浴温度会使它凝固,不利于分离,火炉直接加热,会使苯酚,氯乙酸,苯氧乙酸全都生成气体,不利于反应,故选择油浴。生成的菠萝酯属于酯类,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所以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NaHCO3溶液。

【详解】

(1)火炉直接加热温度比较高;会让苯酚和氯乙酸变成蒸汽,不利于它们之间的反应,还会使苯氧,故温度不能太高,水浴加热温度较低,不能让氯乙酸和苯酚熔化,故温度也不能太低,可以使所有物质都成液体,为较好地控制温度在102℃~106℃之间,加热时可选用油浴加热;

答案为:C;

(2)分离室I是将反应不充分的原料再重复使用;为了增加原料的利用率,要把苯酚和氯乙酸加入反应室1,操作名称为蒸馏;

答案为:蒸馏;

(3)反应室1为苯酚和氯乙酸发生取代反应,制得苯氧乙酸,+HCl;

答案为:+HCl;

(4)分离室II发生的反应是苯氧乙酸和丙烯醇发生酯化反应,制取菠萝酯,由于酯在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可以析出,随后分液即可,如用NaOH会使酯发生水解,故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NaHCO3溶液,化学方程式为+NaOH+HOCH2CH=CH2

答案为+NaOH+HOCH2CH=CH2。【解析】C蒸馏+HCl+NaOH+HOCH2CH=CH215、略

【分析】【分析】

(1)托盘天平的平衡原理:称量物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2)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3)图C表示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黑色氧化铜;

(4)图D表示加压气体体积缩小;

【详解】

(1)称量物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15=NaCl质量+3,NaCl的实际质量是15g-3g=12g;

(2)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图C的表达式为:铜+氧气氧化铜;

(4)图D表示加压气体体积缩小,实验目的是验证分子之间的存在间隙;【解析】12g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铜+氧气氧化铜验证分子之间的存在间隙16、略

【分析】【详解】

(1)亚硫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方程式为: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生成的二氧化硫含有水蒸气,可用浓硫酸干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用碱石灰吸收尾气,避免污染环境,则连接顺序为a接b;c接f,g接d;

(2)①Na2S2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3;

②由装置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恒压滴液漏斗;

③实验时应避免Na2S2O4和HCOONa被氧化,可应先通入二氧化硫,排净系统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Na2S2O4和HCOONa被氧化,也可通一段时间N2;排净系统中的空气;

④洗涤连二亚硫酸钠时应与空气隔离;洗涤剂可用甲醇或乙醇,洗涤过程为:在无氧环境中,向漏斗中加入甲醇或乙醇至浸没晶体,待甲醇顺利流下,重复2-3次;

⑤设连二亚硫酸钠理论产率为x;根据硫原子守恒:

2Na2SO3~Na2S2O4

252174

6.3gx

则解得x=4.35g,产率为:【解析】bcfgd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3恒压滴液漏斗排净系统中的空气向漏斗中加入甲醇或乙醇至浸没晶体,待甲醇顺利流下,重复2-3次四、实验题(共3题,共12分)17、略

【分析】(1)A试管中铜被浓硫酸氧化,生成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CuSO4+SO2↑+2H2O;(2)SO2具有漂白性,B试管中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3)滴加氯水,SO2+Cl2+2H2O=4H++SO42-+2Cl-,SO42-+Ba2+=BaSO4↓,故滴加氯水能生成沉淀;加氨水,SO2+2NH3+H2O=(NH4)2SO3,BaCl2+(NH4)2SO3=BaSO3↓+2NH4Cl,加氨水能生成BaSO3沉淀。【解析】Cu+2H2SO4(浓)=CuSO4+SO2↑+2H2O品红溶液褪色能BaSO4能BaSO318、略

【分析】【分析】

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MgCO3MgO+CO2↑;实验时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ZnZnO+CO,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CO中CO2,经无水CaCl2干燥后,在D中进行CO还原Fe2O3,E中收集CO,F中除去CO2。

【详解】

(1)装置B中锌将CO2还原,发生的化学方程式Zn+CO2ZnO+CO。结合实验目的可知在装置B处,CO2与Zn作用生成CO气体,进入后面装置进行实验,故装置C中NaOH是用来吸收CO中混有的CO2气体;

(2)①利用黑色固体可溶于盐酸并产生气体;结合“原子守恒”可知用酒精喷灯的乙组实验得到的固体为Fe;

②步骤2中“白色沉淀最终变为红褐色”是氢氧化亚铁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所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③因Fe3+遇SCN-显红色,步骤4中,溶液变红的原因为Fe2+被氧化为Fe3+,Fe3+遇SCN-显红色;溶液褪色可能的原因SCN-可能被Cl2氧化;验证上述原因的实验操作方法为取上述褪色后的溶液少量;再滴加入KSCN溶液,若出现红色,则证明上述假设成立。

(3)上述装置;从实验安全考虑,需要采取的改进措施是:若B处停止加热后,C中液体易倒吸入B中引起玻璃管炸裂,因此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在装置BC之间添加装置E防倒吸,在装置F末端增加尾气吸收装置。

【点睛】

本题考查了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试题综合性较强,注意正确理解、分析题中信息,联系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解析】Zn+CO2ZnO+CO除去多余CO2Fe(可能含FeO)4Fe(OH)2+O2+2H2O→4Fe(OH)3Fe2+被氧化为Fe3+,Fe3+遇SCN-显红色SCN-可能被Cl2氧化取上述褪色后的溶液少量,再滴加入KSCN溶液,若出现红色,则证明上述假设成立在装置BC之间添加装置E,以防至倒吸,在装置F末端增加尾气吸收装置19、略

【分析】【分析】

(1)将稀硝酸加入附着银镜的试管中,银和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Ag+4HNO3=3AgNO3+NO↑+2H2O;

(2)如果加入稀盐酸(或NaCl溶液)后振荡,没有产生白色沉淀,证明不含有Ag+,排除了H2O2将Ag氧化为Ag+的可能。②a中存在直径在1~100nm间的颗粒;属于胶体,利用丁达尔现象检验;

③根据实验现象描述可知实验Ⅱ中是过氧化氢在银催化下,发生分解,产生了氧气,化学方程式:2H2O2O2↑+2H2O;

(3)若猜想成立,则充分反应后得到银单质,加入足量氨水后,固体不溶解,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Ag2O=2Ag+O2↑+H2O。

【详解】

(1)将稀硝酸加入附着银镜的试管中,银和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Ag+4HNO3=3AgNO3+NO↑+2H2O,所以银镜上出现气泡,在液面下方为无色气体,在试管口附近出现红棕色气体;试管内壁上的银逐渐溶解,故本题答案为:出现红棕色气体;3Ag+4HNO3=3AgNO3+NO↑+2H2O;

(2)①排除H2O2将Ag氧化为Ag+的可能,如果加入稀盐酸(或NaCl溶液)后振荡,没有产生白色沉淀,证明不含有Ag+,排除了H2O2将Ag氧化为Ag+的可能;故答案为:加入稀盐酸(或NaCl溶液);

②a中存在直径在1~100nm间的颗粒;属于胶体,利用丁达尔现象检验,所以用一束光照射液体a,产生丁达尔现象,故答案为:用一束光照射液体a,产生丁达尔现象;

③根据实验现象描述可知实验Ⅱ中是过氧化氢在银催化下,发生分解,产生了氧气,化学方程式:2H2O2O2↑+2H2O,故本题答案为:2H2O2O2↑+2H2O;

(3)根据Ag2O可溶于足量氨水中,转化为银氨溶液,而银不溶于氨水,若猜想成立,则充分反应后得到银单质,加入足量氨水后,固体不溶解,实验Ⅲ中是过氧化氢和氧化银发生反应生成银单质,氧气水,其化学方程式为H2O2+Ag2O=2Ag+O2↑+H2O,本题答案为:①氨水;②H2O2+Ag2O=2Ag+O2↑+H2O。

【点睛】

本题综合考察实验的设计与评价;通过对新旧信息的加工开发,实现指定的实验设计。本题中以银镜试管的清洗为载体,考查了一系列和银有关的知识点,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解析】出现红棕色气体3Ag+4HNO3=3AgNO3+NO↑+2H2O加入稀盐酸(或NaCl溶液)用一束光照射液体a,产生丁达尔现象2H2O2O2↑+2H2O氨水H2O2+Ag2O=2Ag+O2↑+H2O五、计算题(共3题,共21分)20、略

【分析】【详解】

(1)水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H2OH++OH-,在室温25℃时,Kw=c(H+)·c(OH-)=1.0×10-14;

若t=100℃时,Kw=1.0×10-12,100℃时0.05mol•L-1Ba(OH)2溶液中c(OH-)=0.05mol/L×2=0.10mol/L,则该温度下c(H+)==10-11mol/L;故该溶液的pH=11;

(2)25℃时,0.1L0.1mol•L-1的Na2A溶液的pH=11,溶液显碱性,是由于该盐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A2-发生水解反应,消耗水电离产生的H+,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OH-)>c(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A2-+H2O⇌HA-+OH-;

(3)pH相等的NaOH溶液与CH3COONa溶液,分别加热到相同的温度,由于CH3COONa是强碱弱酸盐,醋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升高温度,盐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的碱性增强,所以CH3COONa溶液的pH增大,而NaOH溶液的pH变化比较小,所以分别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CH3COONa溶液的pH>NaOH溶液的pH;

(4)室温下,pH=2的H2SO4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H+的浓度c(H+)=10-12mol/L;

pH=12的NaOH溶液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H+的浓度c(H+)=10-12mol/L;

pH=12的Na2CO3溶液,水电离出的c(H+)=10-2mol/L,故三种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之比为10-12:10-12:10-2=1:1:1010;

(5)①NH4HSO4是强酸的酸式盐,电离产生H+使溶液显酸性;②NH4HCO3水解使溶液显碱性;③NH4Cl水解使溶液显酸性,碱性溶液的pH大于酸性溶液的pH,电离产生的H+浓度大于盐水解的酸性;所以三种溶液pH从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③>①;

三种溶液中都存在NH的水解作用,①NH4HSO4电离产生H+会抑制NH的水解作用,使c(NH)增大;②NH4HCO3溶液中水解会促进NH的水解作用,使溶液中c(NH)减小,故相同温度下,NH浓度相等的上述三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③>①;

(6)①在酸性条件下,Cr2O将Fe2+氧化为Fe3+,Cr2O被还原为Cr3+,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r2O+6Fe2++14H+=2Cr3++6Fe3++7H2O;

②若处理后的废水中残留的c(Fe3+)=4.0×10-13mol•L-1,则由Ksp[Fe(OH)3]=4.0×10-38,可知c3(OH-)=结合Ksp[Cr(OH)3]=6.0×10-33,可知此时溶液中c(Cr3+)==6.0×10-8mol/L。【解析】1.0×10-1411A2-+H2O⇌HA-+OH->1:1:1010②>③>①②>③>①Cr2O+6Fe2++14H+=2Cr3++6Fe3++7H2O6.0×10-821、略

【分析】【分析】

装置A中NaNO2和(NH4)2SO4发生反应(NH4)2SO4+2NaNO22N2↑+Na2SO4+4H2O生成氮气;从发生装置A出来的气体中可能伴有O2,会对后面实验的进行造成干扰,因此在E中反应发生前必须把O2除去,而硫酸亚铁中的Fe2+能够和氧气结合生成硫酸铁,进而除去O2;E中反应生成的氮化镁极易与水反应,因此在反应前必须把水除去(浓硫酸干燥);E中镁和氮气在加热条件发生反应N2+3MgMg3N2生成Mg3N2;B;F为缓冲瓶,起到防倒吸作用;G中硫酸亚铁可防止空气进入E。

【详解】

(1)根据图示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NaNO2和(NH4)2SO4反应生成氮气,该反应为归中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2NaNO22N2↑+Na2SO4+4H2O,离子反应方程式:2NH4++2NO2-2N2↑+4H2O,故答案为:2NH4++2NO2-2N2↑+4H2O;

(3)从发生装置A出来的气体中可能伴有O2,会对后面实验的进行造成干扰,因此在E中反应发生前必须把O2除去,而硫酸亚铁中的Fe2+能够和氧气结合生成硫酸铁,进而除去O2;E中反应生成的氮化镁极易与水反应;因此在反应前必须把水除去(浓硫酸干燥);不能将C和D对调,对调后无法除去水蒸气,故答案为:除去氧气(及氮氧化物);除去水蒸气;不能,对调后无法除去水蒸气;

(4)E中镁和氮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氮化镁,化学方程式为:N2+3MgMg3N2,故答案为:N2+3MgMg3N2;

(5)由氮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可以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可闻到刺激性氨味(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试纸变蓝),证明产物中含有氮化镁;弃去上清液,加入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镁,故答案为: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少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可闻到刺激性氨味(把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试纸变蓝),证明产物中含有氮化镁;弃去上清液,加入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镁。

【点睛】

本题涉及氮化镁的制备以及检验,明确实验原理、实验目的为解答关键,试题意在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用化学仪器及使用方法以及化学物质的分析检验的能力。【解析】分液漏斗2NH4++2NO2-2N2↑+4H2O除去氧气(及氮氧化物);除去水蒸气;不能,对调后无法除去水蒸气N2+3MgMg3N2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少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可闻到刺激性氨味(把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试纸变蓝),证明产物中含有氮化镁;弃去上清液,加入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镁。22、略

【分析】【详解】

(1)该装置为固体和液体反应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制备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说明装置中空气已经排净的现象是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若未排尽空气就开始加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可以与氧气;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所以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4)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该反应中只含钠元素;氧元素和碳元素,没有氢元素,所以可能会生成氧化钠或碳酸钠或二者的混合物;

(5)①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白色沉淀;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不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且其水溶液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Ⅰ;Ⅲ不成立,Ⅱ成立;

②根据实验现象以及实验分析,钠在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后钠元素从0价变为+1,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钠作还原剂,碳酸钠是氧化产物,每生成1mol氧化产物,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6)可与生成的反应生成所以在实验(2)中还可能产生的另一种尾气为可以燃烧,可用点燃的方法处理尾气。【解析】CaCO3+2H+===Ca2++CO2↑+H2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Na+O2Na2O2CNa2O和Na2CO3Ⅱ4Na+3CO22Na2CO3+C2NACO点燃六、工业流程题(共4题,共36分)23、略

【分析】【分析】

海带中提取I2,即将海带中的I-溶于水中,再将其氧化为I2,再利用CCl4萃取从水中提取出来。

【详解】

(1)操作为从水中分离出I2,即为萃取分液。具体操作顺序为edacb。在振荡过程中CCl4挥发导致分液漏斗中气压增大为了防止炸裂引发安全事故,需要进行放气,放气时分液漏斗下端朝上转动活塞放气。将漏斗置于铁圈上打开上端活塞静置分层,然后从下口放出下层,再从上口倒出上层。答案为edacb;向上倾斜;排除气体防止压强过大分液漏斗炸裂;打开上端活塞静置;从上口倒出上层;

(2)从图可以看出I2转变为NaI和NaIO3,那么反应按照升降守恒配平即可,3I2+6NaOH=5NaI+NaIO3+3H2O。答案为3I2+6NaOH=5NaI+NaIO3+3H2O;

(3)从图看NaI和NaIO3经稀硫酸转变为I2,即反应为6H++5I-+=3I2+3H2O。答案为6H++5I-+=3I2+3H2O;

(4)碘易升华经冷却之后便可被收集起来。该装置中I2经加热升华进入漏斗冷却为固体被收集在漏斗中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棉花为防止I2蒸汽升华至空气中。答案为I2经加热升华进入漏斗冷却为固体被收集在漏斗中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防止I2蒸汽升华至空气中。【解析】(1)edacb向上倾斜排除气体防止压强过大分液漏斗炸裂打开上端活塞从上口倒出上层。

(2)3I2+6NaOH=5NaI+NaIO3+3H2O

(3)6H++5I-+=3I2+3H2O

(4)I2经加热升华进入漏斗冷却为固体被收集在漏斗中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防止I2蒸汽升华至空气中24、略

【分析】【分析】

方案一利用MnO加入50%硝酸溶液浸取,调节pH、过滤后得到滤液1在真空加热到250℃~300℃,洗涤后得到二氧化锰粗品,多步操作后得到二氧化锰精品;方案二在MnO和水中同时通入CO2和氨气;浸取后得到滤液2,蒸发;过滤得到的滤渣灼烧得到二氧化锰粗品,多步操作得到精品。

【详解】

(1)方案一中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铁离子水解产生氢氧化铁沉淀过滤而除去,故铁元素以被除去;

(2)A.受热易分解,其他硝酸盐相对难分解,步骤Ⅱ中,真空加热主要是为了使氧化生成二氧化锰;选项A错误;

B.步骤Ⅲ中,氨基甲酸铵溶液的制备应在MnO和水中同时通氨气和进行反应;选项B错误;

C.步骤Ⅳ和Ⅴ,步骤Ⅳ所得的滤液3和步骤Ⅴ生成的气体可以循环利用;选项C正确;

D.方案一有硝酸参与;产生氮的氧化物,故方案二与方案一相比,方案二相对比较环保,选项D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