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新科版选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52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战国时期被“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冲击的制度是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井田制D.世卿世禄制2、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在经济方面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是A.“燔诗书而明法令”B.“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C.“为田开阡陌封疆,平赋税”D.“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3、1881年日本内务省颁布《劝农局处务条例》规定:除本局业务外,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故称之为临时事业。为此明治政府推行的政策是A.殖产兴业B.废藩置县C.文明开化D.大兴教育4、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取消了原有的部落组织形式,建立了十个实际上是按区域划分而不是基于氏族血缘关系的新部落。这项改革()A.激化了雅典的社会矛盾B.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C.大大削弱了贵族的政治力量D.使债务奴隶重新获得了自由5、下图反映的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改革时的一项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A.发挥公民监督的作用B.体现人民的权威C.防止政治野心家颠覆民主政权D.确保民主政权长存6、改革和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对各国改革和革命的评价正确的是。
。改革和革命。
评价。
A.日本明治维新。
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B.德意志统一。
清除贵族统治;确立民主共和。
C.中国戊戌变法。
缓和国内矛盾;实现君主立宪。
D.俄国十月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建立现代国家。
A.AB.BC.CD.D7、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A.只有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谐社会B.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C.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D.诸侯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8、康熙二十五年,广东成立了专营外贸的“外洋行”,将外贸与内贸区分开来,洋商与一般商人区分开来。外洋行是清廷政治权力与对外贸易商业资本相结合的产物。从此,外洋行成为专门经管外贸的机构,洋商(行商)也成为一种专门的行业。此种交易形式A.旨在保证政府税收和对外防范B.是清廷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表现C.加剧了欧洲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反映了传统朝贡贸易格局的变动9、史学界认为,就近代化大门的开启来看,中国和埃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A.都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产生了近代化要求B.都与西方列强同时了近代化历程C.经济、政治两方面近代化都同步展开D.都是在西方侵略的刺激下开始近代化的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10、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
(1)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发展和完善:公元前5世纪,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东晋统治集团,很重视流民问题,采取的重要措施,就是在辖区的大江南北流民比较集中的地区,以流民原籍的地方机构名称,设立侨州郡县,管理单立户籍的侨流人口,晋元帝“大兴三年,立怀德县“于建康,安置随司马有渡江的琅琊国人,这是最先侨置的地方机构。其后侨置徐、充、冀、青等诸州郡县安直侨人,保持其原来籍贯,另立户籍,给以优待特权,不受当地政府管辖。侨州郡县只是加上一个“南”字,如在京口设立南徐州。这使地方行政区划,陷入混乱之中。早在东汉末年,中原人民为逃避天灾战祸,大量流移奔往他乡。西晋中期以后,中原地区长期陷入战乱之中,北方人民被迫逃亡,但是他们在流移中却继续遭受迫害,晋惠帝元康末,略川、天水等六郡民数方家,“就谷于汉川,入蜀布散梁州及三郡界,益州制史罗尚以武力迫令限期返回故里、逼得流民走投无路、流民移徙到新的地方,又常与当地人发生矛盾、在土著豪强的欺凌下,仍然得不到安宁。设置侨州郡县安抚流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设置者的愿望.——摘编自景有泉《东晋南朝时期侨州郡县的设置及其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东晋统治者设立侨州郡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东晋统治者设立侨州郡县。12、材料1901年;清政府发布上谕,云:“人才为政事之本,作育人才,端在修明学术。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行切实整顿外,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于是,各地督抚纷纷遵旨办理,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书院改学堂的热潮。大多数书院的课程发生了重大变化,增加了西学;新学的比重,削减了旧的分量。书院从科举中剥离出来,向近代学校形态过渡或直接转化为新学堂,被纳入了新教育的体系中。
——摘编自马晓艳(近代化理念下教育体系的转型——以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为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进行书院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进行书院改革的意义。1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问眸)
材料:张居正指出当时的五大积弊:“曰宗室骄恣;曰庶官瘝旷,曰吏治因循,曰边备未修,曰财用大匮。”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张居正创制了“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的情况,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提高内阁实权,罢免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员,选用并提拔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防御蒙古鞑靼入寇边关,张居正派戚继光守蓟门,李成梁镇辽东,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敌台”3000余座。他还与鞑靼俺达汗之间进行茶马互市贸易,采取和平政策。从此,北方边防巩固,在二三十年中,明朝和鞑靼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使北方暂免于战争破坏,农业生产有所发展。张居正还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他认为,赋税的不均和欠额是土地隐没不实的结果,所以要解决财政困难的问题,首要前提就是勘核各类土地,遂于万历八年十一月,下令清查全国土地。在清查土地的基础上,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推动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摘编自《张文忠公全集》和《明史食货志》(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和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改革的影响。14、(22分)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汉•贾谊《治安策》
材料三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所揭示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为此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4分)
(2)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2分)
(4)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二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4分)
(5)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4分)15、材料公元1149年,金朝第四位皇帝完颜亮即位后推行改革。完颜亮废除管理中原各地的行台尚书省,取消双轨制,使政令统一于朝廷。在中央官制上,撤销中书、门下二省,只保留尚书省,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军事上,废除最高军事机构都元帅府,设枢密院,受尚书省节制。完颜亮还废除了原辽、宋地区分别举行科举考试的南北选,统一科举。改革中的另一项重大行动,就是把政治中心从上京南迁到燕京(今北京)。完颜亮还为南下攻宋做准备。大规模的备战劳民伤财,民怨沸腾。后来完颜亮在攻宋中失败,被部将所杀。公元1149年,金朝第四位皇帝完颜亮即位后推行改革。完颜亮废除管理中原各地的行台尚书省,取消双轨制,使政令统一于朝廷。在中央官制上,撤销中书、门下二省,只保留尚书省,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军事上,废除最高军事机构都元帅府,设枢密院,受尚书省节制。完颜亮还废除了原辽、宋地区分别举行科举考试的南北选,统一科举。改革中的另一项重大行动,就是把政治中心从上京南迁到燕京(今北京)。完颜亮还为南下攻宋做准备。大规模的备战劳民伤财,民怨沸腾。后来完颜亮在攻宋中失败,被部将所杀。——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完颜亮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完颜亮改革的影响。16、[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17年,李大钊被任命为北大图书馆馆长,他从英美图书馆管理中吸取管理经验。开始对北大图书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针对北大图书馆缺乏西方文学、哲学和科学方面的外文资料,他不遗余力地去购买。1918年3月,李大钊发表声明,鼓励教授捐赠自己收藏的多余书籍。当时中国没有专业的图书馆教育,李大钊收集西方图书馆的材料.,汇编成一本手册来训练图书馆工作人员。他把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从8小时延长到12小时,并安排图书馆整个夏季都开放。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北大图书馆在短短几年之内就转变成一个新型的现代图书馆。在以后的数十年里,其他大学纷纷效仿。1917年,李大钊被任命为北大图书馆馆长,他从英美图书馆管理中吸取管理经验。开始对北大图书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针对北大图书馆缺乏西方文学、哲学和科学方面的外文资料,他不遗余力地去购买。1918年3月,李大钊发表声明,鼓励教授捐赠自己收藏的多余书籍。当时中国没有专业的图书馆教育,李大钊收集西方图书馆的材料.,汇编成一本手册来训练图书馆工作人员。他把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从8小时延长到12小时,并安排图书馆整个夏季都开放。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北大图书馆在短短几年之内就转变成一个新型的现代图书馆。在以后的数十年里,其他大学纷纷效仿。——摘编自姚晓锋《新文化运动和北大图书馆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大钊改革北大图书馆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大钊改革北大图书馆的意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详解】
禅让制属于夏朝之前实行的首领承让的制度,A错误;王位世袭制不受到军功的影响,B错误;井田制属于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不符合题意,C错误;世卿世禄制属于贵族按照血缘关系享受的特权制度,“有功者显荣”以军功作为受封的标准,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影响,是对该制度的最大冲击,故D项正确。2、C【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涉及的知识主要是商鞅变法的内容,根据材料的问题设问主要针对的是经济方面对于旧贵族的打击。A选项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文化和法律方面与设问方向不符合,故错误;B选项的内容主要是地方政治举措——郡县制的推广,不符合材料设问方向,故错误;C选项涉及内容是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制和推行新赋税制度,是经济的举措,同时承认新兴地主的利益打击传统贵族的利益,符合题意故正确;D选项的内容虽然也和经济有关,但是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非打击贵族,故D选项错误。3、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等内容得知该条是明治维新经济方面殖产兴业的内容,故A选项正确;废藩置县是明治维新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内容,与材料无关,故B选项错误;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思想文化方面向西方学习社会文化及习惯的措施,与材料无关,故C选项错误;大兴教育是明治维新在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与材料内容无关,故D选项错误。4、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克利斯提尼的改革。将部落“按区域划分而不是基于氏族血缘关系”表明,克利斯提尼改革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削弱了贵族的政治力量,故答案为C项。5、C【分析】从图片和“克里斯提尼改革改革”中可知;材料中图片指的是陶片放逐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陶片放逐法可以防止政治野心家颠覆民主政权,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片指的是陶片放逐法。6、A【分析】【分析】
【详解】
依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1871年德意志统一后建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B选项错误;戊戌变法最终失败,君主立宪政治并未实现,C选项错误;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的统治,D选项错误。故选A。7、C【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可知这是强调加强道德自律才能实现仁,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道德修养是成为圣人的关键,荀子认为“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意思是遵循道德才能实现“至德”的境界,由此可以看出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故C选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需要加强个人自律才能实现“仁”“圣人”和“至德”的境界,并未体现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谐社会,故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都是自觉追求道德自律,并未体现独立平等与个人道德自律的关系,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人通过加强个人自律实现“仁”“圣人”和“至德”,并未体现诸侯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故D选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8、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外洋行是专门经管外贸的机构,是清廷政治权力与对外贸易商业资本相结合的产物,这样的外贸方式可以保证政府税收和对外防范。故答案为A项。闭关锁国是乾隆年间实行的“一口通商”的政策,排除B项。欧洲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朝贡贸易格局的变化,排除D项。
【点睛】
外洋行是清代设立于广州的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又称洋货行、洋行、洋货十三行。外洋行作为清代官设的对外贸易特许商,要代海关征收进出口洋船各项税饷,并代官府管理外商和执行外事任务。9、D【分析】【详解】
中国是在两次鸦片战争后促使政府内部人士觉醒开始了洋务运动,埃及是在英国侵略下促使国内默罕默德阿里近代化改革,D正确。洋务运动并不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产生了近代化要求,A错误。二者都不是与西方同时进行近代化,B错误。中国洋务运动只是经济方面改革,没有涉及政治改革,C错误。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10、略
【分析】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划分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过去的四个氏族部落,以五百人会议代替梭伦创立的四百人会议,创立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这些措施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使各级官职向广大公民开放,为贫苦公民参加政权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证,这使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故答案为“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解析】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材料分析题(共6题,共12分)1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可知;东汉末年就存在流民问题,西晋中期以后由于流民问题影响地方治理,可得出吸取前代历史教训;根据材料中原地区大量流民南迁,可得出北方人大量南迁形成流民问题;由于流民来自北方各地,涌入南方之后,会带来民族矛盾,可知设立侨州郡县专管流民问题,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巩固统治。
(2)根据材料“设置侨州郡县安抚流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设置者的愿望”可得出能够很好地解决北人南迁造成的流民问题,有利于稳定统治,推动经济发展,增强东晋的实力;根据材料“如在京口设立南徐州。这使地方行政区划,陷入混乱之中”可得出但也使地方行政区划陷入混乱之中,影响行政效率。【解析】(1)原因:吸取前代历史教训;北方人大量南迁形成流民问题;缓解民族矛盾;巩固统治。
(2)简评:能够很好地解决北人南迁造成的流民问题,有利于稳定统治,推动经济发展,增强东晋的实力;但也使地方行政区划陷入混乱之中,影响行政效率。12、略
【分析】【详解】
(1)原因:根据“1901年;清政府发布上谕”,结合所学得出清末“新政”的需要;根据“大多数书院的课程发生了重大变化”得出传统书院教育不能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根据“增加了西学;新学的比重”得出西方近代教育思想传人的促进;根据“各地督抚纷纷遵旨办理,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书院改学堂的热潮”得出国内人士要求进行教育改革的推动。
(2)意义:根据“增加了西学、新学的比重”得出促进西学或新学的进一步传播;根据“削减了旧的分量”得出为最终废除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根据“书院从科举中剥离出来,向近代学校形态过渡或直接转化为新学堂,被纳入了新教育的体系中”得出加速了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解析】(1)原因:清末“新政”的需要;传统书院教育不能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西方近代教育思想传人的促进;国内人士要求进行教育改革的推动。
(2)意义:促进西学或新学的进一步传播;为最终废除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加速了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13、略
【分析】【分析】
(1)第一小问背景依据材料““曰宗室骄恣;曰庶官瘝旷,曰吏治因循,曰边备未修,曰财用大匮。”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创制“考成法”,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整饬军备,巩固边防;推行“一条鞭法”,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信息从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官僚和地主的既得利益;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国家的经济状况有了改善;推动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巩固了国防,增强了反侵略的能力角度思考回答。
【详解】【解析】(1)改革背景:吏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财政危机加重;蒙古贵族的劫掠。
主要措施:创制“考成法”;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整饬军备,巩固边防;推行“一条鞭法”,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背景:每个要点计,答满两个要点计;主要措施:每个要点计,答满三个要点计。
(2)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官僚和地主的既得利益,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国家的经济状况有了改善;推动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巩固了国防,增强了反侵略的能力。14、略
【分析】试题分析:(1)共同原因:材料一所揭示的现象是指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之前与反对势力进行辩论的场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态度:任何改革都会触动既得利益者,所以要想改革成功,改革者必须要将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2)变化:题目要求“据材料二分析”;所以由材料二中的“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可以概括出人伦失常,亲情失和;贪财求利,自私自利。措施:应该根据材料所提供的现象出发,找到有关私有制和分家之类的措施即可,如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
(3)实质:材料三体现的是“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表面看是汉化,实质上,鲜卑文化代表的是旧文化,而汉文化代表的是封建文化,所以实质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4)题目要求“分别指出”所以要分别叙述;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商鞅变法通过移风易俗,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孝文帝改革则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加速了民族融合进程。
(5)认识:两者都在讲移风易俗;从移风易俗的实质来讲,实际上是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但是由于移风易俗过程比较艰难,所以往往把旧的习俗全部废除,这对传统文化是不利的,所以要做到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比较;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比较【解析】(1)共同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2分)态度: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2分)
(2)变化:人伦失常;亲情失和;贪财求利,自私自利。(每点2分,共4分)
措施: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每点2分,共4分)
(3)实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2分)
(4)商鞅变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孝文帝改革:促进北魏社会的封建化;加速民族融合进程。(每点2分,共4分)
(5)认识:移风易俗,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共4分)15、略
【分析】【详解】
(1)依据材料“取消双轨制;使政令统一于朝廷”来看,完颜亮在地方废除双轨制,统一政令;依据材料“在中央官制上,撤销中书;门下二省,只保留尚书省,直接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题申报参考:健康中国视域下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研究
- 二零二五版房屋互换及社区活动组织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度农业用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合同参考4篇
- 2025年版个人与投资公司信贷合作借款合同样本4篇
- 二零二五版木工支模与智能家居安装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智能家居产业股权投资及合作生产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厨房设备节能改造与评估合同8篇
- 2025年度个人与个人草原生态补偿资金管理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新型建筑材料采购及安装施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品牌产品售后服务客户关系维护合同3篇
- GB/T 16895.3-2024低压电气装置第5-54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接地配置和保护导体
- 计划合同部部长述职报告范文
-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
- 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培训专题培训课件
- 二手车车主寄售协议书范文范本
- 2024年中考政治总复习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重点标记版)
- 2024年手术室的应急预案
- 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竖式计算练习300题及答案
- 语言规划讲义
- 生活用房设施施工方案模板
- GB/T 9755-2001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