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化学3年高考2年模拟(实验设计与评价-综合性实验)_第1页
2023版化学3年高考2年模拟(实验设计与评价-综合性实验)_第2页
2023版化学3年高考2年模拟(实验设计与评价-综合性实验)_第3页
2023版化学3年高考2年模拟(实验设计与评价-综合性实验)_第4页
2023版化学3年高考2年模拟(实验设计与评价-综合性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实验设计与评价综合性实验

第一局部三年高考题荟萃

2023年高考题

1.(2023江苏高考7)以下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选项是

A.用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

B.用量筒量取20mL0.5000mol和一勺2s0」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mL,配制成0.1000molL

TH2sol溶液

C.实验室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D.实验室用图3所示装置除去CL中的少量HC1

解析:此题属于根底实验与根本实验操作的考查范畴。

A.pH试纸用水湿润后将冲稀待测溶液。

B.0.5000mol•H2s0」溶液与水混合,混合溶液的体积不是两者的简单之和。

C.收集试管带塞子将无法收集到氨气。

D.根据溶解平衡原理,CL在咆和食盐水溶解度很小,而HC1极易溶解。

此题以pH试纸试用、常见气体制取、溶液配制、除杂中的实验操作为素材,考查学生

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和实验原理的应用能力,试图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关注化学实验操

作的真实性。

答案:D

2.(2023江苏高考10)以下图示与对应的表达相符的是

/Y•苜催化反应

•催化所

生成物

反废8悯

iAU9,CC

图5图6国7图8

A.图5表示某吸热反响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响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6表示0.1000mol•L-,NaOH溶液滴定20.OOmLO.1000mol・L7cH£00H溶液

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C.图7表示KN0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C时KMh的不饱和溶

D.图8表示某可逆反响生成物的量随反响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响物转化率

最大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响热效应、酸碱中和滴定、溶解度由线、平衡转化率等角

度的理解能力。是根本理论内容的综合。高三复习要多注重这一方面的能力训练。

A.图5表示反响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是放热反响。

B.图6中当NaOH未滴入之前时,CH3COOH的pH应大于1。

C.图7通过a作一条辅助线,与KNO:,的溶解度曲线有一交点在2点之上,说明a点溶

液是不饱和溶液。

D.图8表示某可逆反响生成物的量随反响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曲线并没有到

达平衡,所以反响物的转化率并不是最大。

答案:C

3.(2023江苏高考13)以下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选项是

A.向饱和FeCL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0H)3胶体

B.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参加适量新制氨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室温下向苯和少量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参加适量NaOH溶液,振湖、静置后分液,可除

去苯中少量苯酚

D.L一上+广,向盛有KL溶液的试管中参加适量CCL,振荡静置后CCL层显紫色,

说明KL在CCL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解析:此题属于常规实验与根本实验考查范畴。

A.饱和FeCL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可制取Fe(0H)3胶体。滴加

过量氨水,就会产生Fe(0H)3沉淀。

B.溶液X中应先滴KSCN溶液,不呈红色,再滴入适量新制氨水,溶液变红,才能说明

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苯酚与NaOH溶液反响可生成水溶性的苯酚钠,可与苯分层,实现别离除杂。

D.溶解平衡IJ一L+I中,参加适量CCL,有利于溶解平衡L一向右移动,

L溶解在CCL中显紫色。

【备考提示】常见物质的制冬、别离提纯、除杂和离子检验等都是学生必备的根本实验

技能,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反复训练,形成能力。

答案:C

4.12023浙江高考8)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变色硅胶枯燥剂含有CoCL,枯燥剂呈蓝色时,表示不具有吸水枯燥功能

B.“硝基苯制备”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水浴,但水银球不能与烧杯底部和烧杯壁接触

C.“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储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

蒸镭水洗净后,必须枯燥或润洗前方可使用

D.除去枯燥CO?中混有的少量S0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Ch溶液、浓硫

酸的洗气瓶

解析:A.错误,无水CoCL呈蓝色,具有吸水性

B.正确,烧杯底部温度高。

C.正确,滴定管和移液管需考虑残留水的稀稀影响。

D.正确,利用S&的复原性,用KMnO」酸性溶液除去。

答案:A

【评析】此题考察实验化学内容。

化学是以实验为根底的自然科学。实验是高考题的重要内容。要解好实验题首先必须

要认真做好实验化学实验,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的操作与原理,好的实验考题就是应

该让那些不做实验的学生得不到分;让那些认真做实验的学生得好分。从题目的分析

也可以看出,实验题目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光靠讲学生是会不了的。必须去做实验学生

才能会真正领悟。

5.(2023安徽高考10)以下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

过量的Fo粉中参加稀HNOs,充

A溶液呈红色稀HN03将Fe氧化为Fe计

分反响后,滴入KSCN溶液

BAgl沉淀中滴入稀KC1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AgCl比Agl更难溶

A1箔外表被HN03氧化,

CA1箔插入稀HNOB中无现象

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

1)试纸变蓝色浓氨水呈碱性

石蕊试纸上

解析:Fe粉与稀硝酸反响生成物是Fe*但过量的铁会继续和Fe”反响,将其复原成Fe2',

即溶液中不存在Fe”,所以滴入KSCN溶液不可能显红色,A不正确;Agl的溶度积常数

小于AgCl的溶度积常数,所以Agl沉淀中滴入稀KC1溶液不可能产生AgCl沉淀,B不

正确;A1箔插入桶HNO:,中,首先硝酸会和A1箔外表的氧化膜反响,然后再和单质铝发

生氧化复原反响,硝酸被复原生成NO气体单质铝外表的氧化膜是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的,

所以C也不正确;氨水在溶液中会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显碱性,当遇到红色石蕊试纸时

会显蓝色,因此只有选项D正确。

答案:D

6.(2023广东高考23)以下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选项是

A、实验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浓H2sol

B、实验II:酸性KMn(h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III:微热稀HNO,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单质澳能与NaOH溶液发生氧化复原反响,所以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会逐

渐消失,A不正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首先将蔗糖脱水生成单质碳,然

后单质碳被浓硫酸氧化而被复原成SO?,S6具有复原性可是酸性KMnG溶液褪色,所以B正

确:在加热时稀硝酸与铜发生氮化复原反响,硝酸被复原成NO,NO与空气被氧化生成NO-

NO2是红棕色气体,C不正确;装置IV属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而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D

正确。

答案:B、D

7.(2023天津)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参加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选

项是

操作现象结论

A滴加BaC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so广

B滴加氯水和CCL,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原溶液中有r

C用洁净钳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响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有Na',无K'

D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NHJ

解析:能与BaCk溶液反响生成白色沉淀的除了so;以外,还可以是SO/-、COr、以

及Ag+等,因此选项A不正确;CCL的密度大于水的,而单质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溶

液显紫色说明有单质碘生成,所以只能是原溶液中的I被氯水氧化成单质碘的,即选项

B正确;因为在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响时,需要透过蓝色的钻玻璃漉去黄光,而在实验

中并没有通过蓝色的钻玻璃观察,所以不能排除K',选项C不正确;由于氨气极易溶于

水,因此如果钱盐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响且不加热时,产生的氨气不会挥发出来,红色

石蕊试纸就不会变蓝色,所以选项D也不正确。

答案:B

8.12023重庆)在实验室进行以下实验,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能住到的是

A.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珀期、温度计、硫酸铜晶体)

B.蛋白质的盐析(试管、醋酸铅溶液、鸡蛋白溶液)

C.钠的焰色反响(钳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

D.肥皂的制取(蒸发皿、玻璃棒、甘油)

解析:此题考察常见的根本实验原理及仪器的使用和选择。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

测定所需要的实验用品是:托盘天平、研钵、珀烟、用烟钳、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

枯燥器、酒精灯、硫酸铜晶体,不需要温度计A不正确;醋酸铅属于重金属盐,会使蛋白

质变性而不是盐析,B不正确;焰色反响时需要伯丝,伯丝需要用盐酸洗涤,所以C是正

确的。制取肥皂需要利用油脂的皂化反响,甘油属于多元醇不是油脂,油脂水解生成甘油,

因此选项D也不正确。

答案:C

9.(2023重庆)不就鉴别AgNO」、BaCl2>K2s(h和Mg(N(h)2四种溶液(不考虑他们间的相互

反响)的试剂组是

A.盐酸、硫酸B.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C.氨水、硫酸D.氨水、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此题考察物质的鉴别和试剂的选择。物质的鉴别一般可用其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如

颜色、状态、气味及溶解性等。四种物质均属于无色无味的溶液,因此利用其物理性质

无法鉴别,只能利用其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检验。盐酸、硫酸均与K2s反响生成刺激

性气体S02,盐酸、硫酸也均与AgNd反响生成白色沉淀,但硫酸可与BaCh反响生成白

色沉淀。氨水、氢氧化钠溶液均与AgNOs、Mg(Nd)2反响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和氢氧

化镁,氢氧化银不稳定,会分解生成黑色的AgO但如果氨水过量氢氧化银会溶解生成

银氨溶液,由以上不分析不难看出选项D是无法鉴别的,故答案是D。

答案:D

10.(2023四川)以下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操作和现象结论

向装有Fe(N(h)2溶液的试管中参加稀H2sCh,在管口

AHNO3分解生成了NO?

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向淀粉溶液中参加稀H2s0",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

B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参加新制Cu(0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向无水乙醇中参加浓H2sOu,加热至170C产生的气

C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

体通入酸性KMnO,溶液,红色褪去。

D向饱和Na2c中通入足量C02,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3

解析:在酸性溶液中NOT具有氧化性,被Fe?一复原成NO气体,N0气体在管口遇空气氧

化成加2;没有加碱中和酸,不能说明是否水解:无水乙醇中参加浓H?SO.i加热时有可能发

生氧化复原反响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所以不一定是乙烯。

答案:1)

11.(2023上海10)草酸晶体(HCOi・2出0)100℃开始失水,101.5C熔化,150℃左右分

解产生比0、C0和C02。用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获取某些气体,应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

置是(图中加热装置已略去)

解析•:根据草酸晶体的性质不难得出答案是D。

答案:D

12.(2023江苏高考10,15分)高氯酸镀(NILC10J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分,实验室

可通过以下反响制取

NaC104(aq)+NH4Cl(aq)=NH4CIO4(aq)+NaCl(aq)

⑴假设NIhCl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上述反响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进行,其原因

是。

(2)反响得到的混合溶液中NH’ClOi和NaCl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0和0.15(相关物质

的溶解度曲线见图9)。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NHClOi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填

操作名称)、枯燥。

N

a

c

o

4

3

0>

(3)样品中NHCIO,的含量可用蒸馈法进行测定,蒸馆装置如图10所示(加热和仪器固

定装置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按图10所示组装仪器,检杳装置气密性。

步骤2:准确称取样品ag(约0.5g)于蒸储烧瓶中,参加约150mL水溶解。

-,

步骤3:准确量取40.00mL约0.1mol-LH2S0,溶解于锥形瓶中。

步骤4:经滴液漏斗向蒸储瓶中参加20mL3mol•L-'NaOH溶液。

步骤5:加热蒸储至蒸储烧瓶中剩余约100mL溶液。

步骤6:用新煮沸过的水冲洗冷凝装置2〜3次,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

步骤7:向锥形瓶中参加酸碱指示剂,用cmol-L-'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NaOH标准溶液V.niLo

步骤8.将实验步骤1〜7重笈2次

①步骤3中,准确量取40.00mlH2S04溶液的玻璃仪器是。

②步骤1-7中确保生成的氨被稀硫酸完全吸收的实验是(填

写步骤号)。

③为获得样品中NH,ClOi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是

【分析】此题以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分制取和分析为背景的综合实验题,涉及理论

分析、阅读理解、读图看图、沉淀制备、沉淀洗涤、含量测定等多方面内容,考查学生

对综合实验处理能力。

【备考提示】实验的根本操作、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误差分析、物质的除杂和检验等

内容依然是高三复习的重点,也是我们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答案:(1)氨气与浓盐酸反响放出热量

(2)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冰水洗涤

(3)①酸式滴定管

②1、5、6

③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2s0」溶液的浓度(或不加高氯酸钱样品,保持其他

条件相同,进行蒸馆和滴定实验)

13.(2023江苏高考,12分)草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实验室用硝酸氧化淀粉水解液制

备草酸的装置如图14所示(加热、搅拌和仪器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实验过程如下:

用14

①将一定量的淀粉水解液参加三颈瓶中

②控制反响液温度在55〜60Z条件下,边搅拌边缓慢滴加一定量含有适量催化剂的混

酸(65%廊3与98%H2s的质量比为2:1.5)溶液

③反响3h左右,冷却,抽滤后再重结晶得草酸晶体。

硝酸氧化淀粉水解液过程中可发生以下反响:

CM2O6+12HNO.L3H2c2。4+9啦t+3NOt+9H2O

CJL2O6+8IINO3-6CO2+8NOt+IOH2O

3H2C2O4+2HNO3-*6CO2+2NOt4-4H20

(D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所需用的试剂为o

(2)实验中假设混酸滴加过快,将导致草酸产率下降,其原因

是。

(3)装置C用于尾气吸收,当尾气中n(NO2):n(NO)=l:1时,过量的NaOH溶液能将N(X

全部吸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

表示)

⑷与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相比拟,假设用淀粉水解液吸收尾气,其优、缺点

是。

(5)草酸重结晶的减压过滤操作中,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使用属于硅酸盐材料的

仪器有o

【分析】这是一道“实验化学”的根底性试题,通过草酸制备,考查学生对化学原理、

化学实验方法的掌握程度,对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实

验中的具休问题的能力。

答案:(D碘水或KI-L溶液

(2)由于温度过高、硝酸浓度过大,导致以凡2。6和H2c2。」进一步被氧化

(3)N02+N0+2NaOH=2NaN02+H20

(4)优点:提高HN03利用率

缺点:NO,吸收不完全

(5)布氏漏斗、吸漏瓶

14.(2023浙江高考28,15分)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医药中间体及紫外线固化剂,可

由二苯基羟乙酮氧化制得,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局部装置省略)如下:

OOHOO

<Q^C-CH-^^>4-2FeCl3—►<Q^C-C^Q>+2FeCl2+2HCl

在反响装置中,参加原料及溶剂,搅拌下加热回流。反响结束后加热煮沸,冷却后即有

二苯基乙二酮粗产品析出,用70%乙醉水溶液重结晶提纯。重结晶过程:

加热溶解一活性炭脱色一趁热过滤一冷却结晶一抽滤一洗涤一枯燥

请答复以下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玻璃仪器的名称:a,bo

(2)趁热过滤后,滤液冷却结晶。一般情况下,以下哪些因素有利于得到较大的晶体:

___0

A.缓慢冷却溶液B.溶液浓度较高

C.溶质溶解度较小D.缓慢蒸发溶剂

如果溶液中发生过饱和现象,可采用等方法促进晶体析出。

(3)抽滤所用的滤纸应略(填“大于〃或"小于")布氏漏斗内径,将全部小孔盖

住。烧杯中的二茉基乙二酮晶休转入布氏漏斗时,杯壁上往往还粘有少量晶休,需选

用液体将杯壁上的晶体冲洗下来后转入布氏漏斗,以下液体最适宜的是。

A.无水乙醇B.饱和NaCl溶液C.70%乙醇水溶液D.滤液

(4)上述重结晶过程中的哪一步操作除去了不溶性杂质:。

(5)某同学采用薄层色谱(原理和操作与纸层析类同)跟踪反响进程,分别在反响开始、回

流15min、30min>45min和60min时,用毛细管取样、点样、薄层色谱展开后的斑点

如下图。该实验条件下比拟适宜的回流时间是。

A.15minB.30ninC.45minD.60min

解析:[1)熟悉化学实验仪器,特别是有机合成的仪器比拟特殊。

(2)溶液浓度越高,溶质溶解度越小,蒸发或冷却越快,结晶越小;

过饱和主要是缺乏晶种,用玻璃棒摩擦,参加晶体或将容㈱进一步冷却能解决。

(3)抽滤涉及的仪器安装,操作细那么颇多,要能实际标准操作,仔细揣摩,方能掌

握。

用滤液(即饱和溶液)洗涤容器能减少产品的溶解损失。

(4)趁热过滤除不溶物,冷却结晶,抽滤除可溶杂质。

(5)对照反响开始斑点,下面斑点为反响物,上面为生成物,45min反响物根本无剩

余。

答案:(1)三颈瓶球形冷凝器(或冷凝管)

(2)AD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内壁参加晶种

(3)小于D

(4)趁热过滤C

15.(2023安徽高考27,14分)

MnO?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粗Mn()2的提纯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某研究性学习

小组设计了将粗Mn。(含有较多的MnO和MnCO.J样品转化为纯MnO?实验,其流程如下:

(1)第①步加稀H2sOi时,粗MnO?样品中的(写化学式)转化为可溶性物质。

(2)第②步反响的离子方程式

□+口。。3一+0=□MnO2+□Cl2f+□o

(3)第③步蒸发操作必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

蒸发得到的固体中有NaClOm和NaOH,那么一定还有含有(与化学式

(4)假设粗MnO?样品的质量为12.69g,第①步反响后,经过滤得到8.7gMnO?,并收

集到0.224LC02(标准状况下),那么在第②步反响中至少需要molNaC103

解析:此题通过Mn&的提纯综合考察了常见的根本实验操作、氧化复原方程式的配平、

产物的判断及有关计算。

(1)MnO?不溶于硫酸,所以加稀硫酸时样品中的MnO和MnC()3分别和硫酸反响生成可溶

性的MnSO„所以答案是粗MnO?样品中的MnO和MnCOs转化为可溶性物质;

(2)MnSOi要转化为所①,需失去电子,故需要参加NaCl。;做氧化剂,依据得失电子守

恒可以配平,所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5MnS0,+2NaC103-F4H20=5Mn02+Cl2t+

2+-

Na2so,+4H2S(h,因此反响的离子方程式是:5Mn+2ClO3+4H2O=5MnO2+Cl21+8H

+*

(3)第③属于蒸发,所以所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CL通入热的NaOH溶液中一定发生氧化复原反响,且氯气既做氧化剂又做复原剂,

NaCl()3属于氧化产物,因此一定有复原产物NaCl;

(4)由题意知样品中的MnO和MnC和质量为12.69g-8.7g=3.99g。由方程式H2s(h+

MnCO尸MnSOi+HzO+CO2t可知MnCQ的物质的量为O.Olmol,质量为115g/molX

O.Olmol=1.15g,所以MnO的质量为3.99g-1.15g=2.84g,其物质的量为

2,84g=O.O4/7K?/,因此与稀硫酸反响时共生成MnSO,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71g/mol

根据方程式5MnS0i+2NaC103+4H20=5Mn02+Cl2t+Na2S01+4H2S0l,可计算出需要

NaClOa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答案:(1)MnO和MnCOa:

(2)5Mn2++2C103-+4H20=5MnO>+C121+8H+;

(3)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NaCl;

(4)0.02molo

16.(2023北京高考27,15分)

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与可溶性钢的强酸盐能否反响生成白色BaS(h沉淀,用以下图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操作现象

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外表产生气泡

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

翻开弹簧夹,通入N2,

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

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均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

(DA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

(2)C中白色沉淀是,该沉淀的生成说明S02具有性。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o

(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响,乙认为是白雾

参与反响。

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根底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

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一

②进行实验,B中现象:

甲大量白色沉淀

乙少量白色沉淀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

________O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试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

的结论是o

解析:(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时可以氧化单质铜,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

水,方程式为2H2s0M浓)+Cu^=CuSOq+2H2O+2SO21:

(2)SQ溶于水显酸性,而在酸性条件下N03一具有氧化性可将S&氧化成硫酸,从而生

成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硫酸钢沉淀,这说明S02具有复原性;而NOJ被复原成NO

气体,由于试剂瓶中的空气将NO氧化成N02,因此会出现浅棕色气体,方程式为

2N0+02=2N02;

(3)见解析(2)

(4)①要排除空气参与反响,可在反响之前先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将装置中的空气排

出;由于铜和浓硫酸反响放热,因此产生的白雾中含有硫酸,为防止硫酸干扰后

面的反响,需要饱和的NaHSCh溶液除去二氧化硫中混有的硫酸杂质;②甲仅仅是

排除了空气,但并没有除去二氧化硫中混有的硫酸,因此会产生大量沉淀,方程

式为S0?~+Ba2+=BaS0U;而乙虽然排除了二氧化硫中混有的硫酸,但没有排尽

空气,由于在溶液中空气可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所以也会生成硫酸钢沉淀,

方程式为2Ba2++2S()2—02+2H2()=2BaSOi+4H+。但由于白雾的量要远多于装置中

氧气的量,所以产生的沉淀少。

(5)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SO?与可溶性钢的强酸盐不能反响生成白色BaS(h沉淀。

答案:(1)2H2s0,(浓)+Cu^=CuS0d2H2O+2SO2f:

(2)BaSO.复原

(3)2N0+02=2N02;

(4)①通N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的空气饱和的NaHSO:溶液

22+2++

②甲:SO4~+Ba=BaSO41;乙:2Ba+2SO2+O24-2H2O=2BaSO4+4H;白雾的

量要远多于装置中氧气的量

(5)SO/与可溶性钢的强酸盐不能反响生成BaSOs沉淀

17.(2023福建高考25,16分)

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

生成。

I.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

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成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参加过量NaOH溶液,过滤。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响的离子方程式是

1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参加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H.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

利用以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响后,测定C中生成的

BaCOs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NaOH

醉液、

依据实验过程答好以下问题: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响物外,还有:

(4)C中反响生成BaCO:,的化学方程式是

(5)以下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填标号)。

a.在参加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6)实验中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8@8.,平均质量为3.948。

那么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o

(7)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6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前后的质量

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

原因是。

解析:(1)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书写,要求根底。

Al(0H)3+0H=[Al(OH)J或Al(0H)3+0H=A102-+2H20

(2)生成的是NaAlOz溶液,通入C0气体有Al(0H)3白色沉淀生成,并且生成NaHCO?,

参加盐酸有C02气体产生、Al(0H)3沉淀溶解。学生完整描述实验现象要比拟扎实的

根本功。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把生成的(:仇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

溶液吸收。这样设问学生经常接触。

(4)C02+Ba(0H)2=BaC0314-H2O,根底简单的方程式书写。

(5)在参加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会影响测量,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保证生成的C02完全被吸收。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因为整个

装置中不需要枯燥,有水份不会影响C0?吸收。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

钠溶液的洗气装置,C瓶中是足量BaSH”,可以吸收CO2中的HC1,而不影响CO?

吸收,所以不需要除去CO?中的HC1,选cd。

(6)82(:03质量为3.948,n(BaC03)=0.0200mol,那么n(CaC03)=0.0200moL质量为

2.00g,那么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5%。此问计算比拟简单。

(7)Ba(0H)2溶液还吸收了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造成质量偏大,所以可以答复B中

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

此题取材牙膏摩擦剂的探究实验,其中第(5)17)小问出的不错,第(5)小问考查

影响实验准确度的因素探讨,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第(7)小问设置有台阶,

降低了难度,假设将“结果明显偏高增加"设置成填空可能会更好。

-

答案:(1)41(011)3+0/=瓜1(0冷4]一或人1(011)3+0H=A102~+2H20

(2)通入CG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参加盐酸有气体生成、沉淀溶解;

(3)把生成的C&气体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0巾2溶液吸收

(4)CO2+Ba(OH)2=BaCO31+H2O

(5)c、d

(6)25%

(7)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或其他合理答案)

18、(2023广东高考33,17分)某同学进行实验研究时,欲配制1.Omol・LBa(OH)2溶液,

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0H)2・8H2G试剂(化学式量:315)。在室温下配制溶

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局部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为探究原因,该同学

查得Ba(0H)2・8HQ在283K、293K和303K时的溶解度(g/lOOgHQ)分别为2.5、3.9

和5.6。

(1)烧杯中未溶物可能仅为BaC(h,理由是

(2)假设试剂由大量Ba(0H)2・81M)和少量BaCOs组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成分检

验。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孝■申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

BaCOa饱和溶液的pH=9.6)

眼旌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pH计、烧杯、试管、带

塞导气管、滴管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参加足量蒸储水,充

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

步骤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是试管中,___________。

步骤4:

(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Ba(OH)2•8H2O的含量。实验如下:

①配制250ml约0.lmol・LTBa(0H)2溶液:准确称取w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

储水,,将溶液转入,洗涤,定容,摇匀。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ml所配制Ba(0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

(填“0.020"、"0.05"、”.1980〃或"1.5")mol•广盐酸装入50nd酸式滴定管,

滴定

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盐酸Vml。

③计算Ba(0H)2・8H2的质量分数=(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

(4)室温下,(填“能"或“不能〃)配制1.0mol・LBaiOH)2溶液

解析:此题考察常见的实验步骤的设计、仪器和试剂的选择、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以及有关计算。

(1)Ba(0H)2属于强碱,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Q形成难溶的BaCOs沉淀,因此

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时Ba(0H)2就有可能转化为BaC03o

(2)Ba(OH”易溶于水,所以滤液中含有Ba?+,因此滴加稀硫酸使会产生白色沉淀

BaSO.;要想验证沉淀为BaCO”可以利用其能与酸反响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CO2气体;为进一步证明试剂是是否还有Ba(OH£・8HQ,可以取步骤1中的滤液,用

pH计测其pH值,假设pH>9,6,即证明滤液不是纯BaCOj溶液,即证明是由大量

Ba(OH)2・8H2O和少量BaCO:,组成,假设成立。

(3)①由于试样中含有难溶性的BaCOs,因此加水溶解后要过滤,且冷却后在转移到

250ml容量瓶中;

②Ba(OH)2溶液的浓度约为0.ImokL,体积是25ml,由于酸式滴定管的容量是50ml,

因此盐酸的浓度至少应该是0.1的,假设盐酸的浓度过大,反响过快,不利于

制滴定终点,所以选择点1980mol・L的盐酸最恰当。

③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是0.1980XVX107mol,所以25.00ml溶液中含有Ba(0H)2

n1QQAxVX10-3

的物质的量是上g-----------niol,所以W克试样中Ba(0H)2的质量是

0.1980xVxl0-3250

x——x315g,故Ba(0H)2・8H9的质量分数

225

250x0.1980x10-3x315xV

xl00%<,

2x25.00x卬

(4)假设配制lLL0mol・LTBa(0H)2溶液,那么溶液中溶解的Ba(0H)2・8氏0的质量是

315

315g,所以此时的溶解度约是——xlOO=31.5g/100gHO而在常温下Ba(0H)2•8H20

1000

是3.9g/lOOg夷0,显然不可能配制出1.0mol・I?Ba(0H)2溶液。

答案:(1)由于Ba(0H)z・8HQ与收空气中的CO?反,所取试剂大局部已变质为BaCOs,

未变质的Ba(0H)2・8H2在配制溶液时能全部溶解。

(2)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参加足量蒸锵水,充

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

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

步骤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试剂中有Ba?♦存在

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是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说

连接带塞导气管将产生的气休导入澄清石灰水中.明该试剂中含有BaCOo

步骤4:取步骤1中的滤液于烧杯中,用pH计测定其pHPH值明显大于9.6,说

值。明该试剂中含有Ba(0H)2o

(3)①搅拌溶解250ml容量瓶中②0.1980

有250x0.1980xIO"%315xV

③----------------------------------------------------X100%

2x25.00xw

⑷不能。

19.(2023山东高考30,14分)实验室以含有Ca?+、'e十、Cl,SO:,Bi「等离子的卤水

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水CaCL和Bn,流程如下:

烟与

|博法71(^.O――

1过法酸化、结曲

A无水CACIJ

--上燃溶液X一-港激Y_♦常泄Z

*«।育M脱水

下瓜溶液V——

(1)操作I使用的试剂是,所用主要仪器的名称是--O

(2)参加溶液W的目的是o用CaO调节溶液Y的pH,可以除去卜或+。由

表中数据可知,理论上可选择pH最大范围是。酸化溶液Z时,使用的

试剂为。

开始沉淀时的pH沉淀完全时的pH

Mg2+9.611.0

Ca2+12.2c(01F)=1.8mol•L-l

(3)实验室用贝壳与稀盐酸反响制备并收集C6气体,以下装置中合理的是

b

(4)常温下,H2sCh的电离常数K,”=1.2x10-2,7^2=6.3x10-3,心(心的电,离常数

=4.5x10,K,2=4.7x10-“。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3酸性强于H£Q,:

将SO2和CQ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假设前者的

pH小于后者,那么H2s酸性强于H2c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

于o

设计合理实验验证2s。3酸性强于HEO?(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

论)。o仪器器自选。

供选的试剂:CO2、S02、Na03、NaHCOs、KMrO、NaHS(h、蒸储水、饱和石灰水、酸性

KMnO,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常见的根本实验操作、仪器的使用、离子的除杂和实验方案设计,

综合性强。

(1)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通入氯气后可以将溶液中的Br一氧化澳单质,因为单质浪极易溶

于有机溶剂,

所以可以采用萃取的方法,萃取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由流程图可知单质溟在下层,

因此该有机溶剂的密度要比水的大且不溶于水,所以该试剂是CCli;

(2)由于S0广会与Ca2+结合形成微溶性的硫酸钙而影响氯化钙的制备,因此必需除去;

由表中数据可知pH大于11时沉淀完全,pH大于12.2时,C-+开始沉淀,所

以理论上可选择pH最大范围是U.0WpHV12.2;因为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酸

化溶液Z时,使用的试剂应该为盐酸。

(3)实验室制取C02的特点是固体和液体反响且不需要加热,由于盐酸易挥发,因此

在收集之前需要出去挥发出HC1气体,因为C02的密度大于空气中的,所以采用

向上排空气发收集C02气体。假设采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需插入到

溶液中,以防止C&气体从长颈漏斗中挥发出来,因此选项b、d正确。

(4)H2s6和H£03均属于二元酸,要想通过比拟二者的pH来验证二者的酸性强弱,必

需使二者的浓度相同,但是S02和C02气体溶于水后的饱和溶液其浓度显然不相等

(因为二者的溶解度不同),所以该实验设计不正确:要检验酸性强弱,可以采用

多种方法,例如利用水解原理(酸越弱相应的强碱盐就越易水解),也可以利用较

强的酸制取较弱的酸来检验。由于S02和C02气体均可以使饱和石灰水编混浊,所

以C02气体在通入饱和石灰水之前必需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02气体。

答案:(1)四氯化碳;分液漏斗

(2)除去溶液中的SO广;11.0WpHV12.2;盐酸

⑶b、d

(4)用于比拟pH的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参考方案如下:

方案一: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03和Na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