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考模拟调研语文试卷(一)含答案_第1页
2025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考模拟调研语文试卷(一)含答案_第2页
2025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考模拟调研语文试卷(一)含答案_第3页
2025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考模拟调研语文试卷(一)含答案_第4页
2025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考模拟调研语文试卷(一)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考模拟调研语文试卷(一)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什么是卫星遥感?“卫星遥感”这个词,大家不免有些陌生,但这项技术在现代生活中随处都能用到,例如突发洪涝灾害时候,防汛领导部门可从监测结果图像和统计图表看出水淹区域,测算水淹面积,指挥抗灾。这背后起到强大作用的就是卫星遥感。卫星遥感是航天遥感的主要组成部分,把遥感设备安装在卫星上,遥感卫星就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在深入了解遥感卫星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遥感技术。遥感的概念很通俗,就是遥远的感知,这个词来源于英语“remotesensing”,指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在科学意义上的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通常是将一个小型装置安放在承载工具上,在不直接接触被研究目标的情况下,感测目标的信息特征,再经过传输、处理后,从中提取出我们需要的内容的过程。遥感技术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神秘武学一样,是“顺风耳”也是“千里眼”,还能“隔空取物”,为人类生产、生活做贡献。遥感要完成艰巨的“隔空取物”任务主要依靠电磁波谱的帮助。在动物中,蝙蝠依靠发出的超声波来判断前面障碍物的距离和方向。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一种叫声,这是一种超声波信号,我们人类是无法听到的,因为它的音频很高。这些超声波信号在蝙蝠的飞行路线上碰到其他物体,就会立刻反射回来,被蝙蝠的耳朵接收。在接收到返回的信息之后,蝙蝠可以判断障碍物的种类,在振翅之间就完成了回声定位,再从容不迫地决定自己是躲避还是追捕。至此,你明白了吗,电磁波就是遥感技术的“超声波”,当卫星搭载遥感器在轨道上运行时,遥感器将利用实时发出的电磁波对地面进行探测,接收信号合成数据,进而完成“隔空取物”!

(摘编自中国航天博物馆《大国航天:卫星·探月》)材料二:进入21世纪以来,遥感技术日益成为备受国际科技界关注的热点。从应用的领域来看,科学家们通过对现状的调查,总结出遥感科技主要应用于三大场景:一是陆地遥感,二是海洋遥感,三是气象遥感。其中,科技难度系数最大的当属海洋遥感。目前,我国海洋遥感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我国在2002年才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而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完成了这项任务。我国十分重视海洋遥感技术的发展,在海洋卫星研究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目前,正在准备发射第二颗海洋卫星,将来还要研制和发射一系列海洋卫星,这将大大缩短与世界先进国家在海洋遥感技术上的差距。我国海洋卫星遥感技术,已经在海洋环境监测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我国将在遥感技术之上,建立我国独特的海洋遥感科学,使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海洋遥感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是发展中的海洋大国,海岸线长,海洋国土辽阔,同时也是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为此需要各个学科领域的科技人员协同努力,共同促进遥感的更大发展。(摘编自《高新科技的开发》)材料三:2024年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武汉大学的李德仁院士凭借在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获此殊荣。1982年,李德仁院士在德国波恩大学进修期间,首创了从验后方差估计导出粗差定位的选权选代法,这一方法被测量学界称为“李德仁方法”。随后,他在斯图加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创立了误差可区分性理论和系统误差与粗差探测方法,解决了测量学的一个百年难题。回国后,李德仁院士加快研究步伐,带领团队持续开展基础理论和重大技术创新。1991年,他提出“3S集成”(GNS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RS退感、GIS地理信息系统)理论,获得国际认可。该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就像是一个超人的三种超能力:遥感(RS)就像是超人的“千里眼”通过卫星、飞机甚至无人机上的传感器,我们可以从高空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和数据。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就像是超人的“定位器”。通过GPS、北斗等卫星定位系统,我们可以精确地知道地球上任何一个点的位置。地理信息系统(GIS)就像是超人的“高能大脑”。它可以将从“千里眼”和“定位器”获得的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可视化,将复杂的地理信息转化为我们容易理解的地图或3D模型。这三种“超能力”结合起来,就形成了现代遥感地理体系。它让我们能够全方位、多角度、高精度地观测和理解我们的星球。其中被动式遥感,以可见光遥感为代表,被动接受地物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主动式遥感,以微波遥感为代表,主动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的信号。(摘编自郭菲《李德仁院士:推动中国测绘遥感从大国到强国的科学家》)1.下列对材料一中面线语句的图解,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A.⑤①③④⑥②B.⑤①③⑥④②C.②⑤①③④⑥D.②①③⑤④⑥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遥感”或“卫星遥感”对于大家来说也许陌生,但其应用却随处而见,如对洪涝灾害、海洋灾害的监测。B.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科技界十分关注遥感技术,而在所有应用场景中,海洋遥感科技被公认为难度系数极大。C.李徳仁院士在国外时的主要成就是测量方法的突破,归国后主要贡献是建立以“3S集成”理论为依托的现代遥感地理体系。D.“3S集成”理论中,遥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三者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了全方位、高精度的观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的一项是()A.遥感这种远距离探测能在不接触目标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主要依电磁波的助力。B.卫星上的遥感器能接受地物发射的可见光遥感电磁波及微波遥感电磁波两种。C.我们获得地物的图像及数据以后,还需要全球导航卫显系统对地物进行定位。D.复杂的地物信息转化为易理解的3D模式是由于GIS有存储、分析和可视化功能。4.如何恰当评价我国海洋遥感科技的发展?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5.中国科学家对于遥感技术的研究,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答案】1.C

2.B

3.B4.①我国海洋遥感技术起步较晚,但已发挥重要作用。②我国海洋遥感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③我国海洋遥感技术正在加速发展,未来可期。5.①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奋起直追,坚持不懈,行则必达。②研究与应用紧密结合,让科技快速转化为生产力。③各学科领域的科技人员协同努力,共同促进,追求卓越。④鼓励创新,重视人才培养,为科学家保驾护航。【解析】【导语】材料一是对“卫星遥感”技术的通俗解读以及其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强调其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介绍了遥感技术依靠电磁波实现远程信息采集的过程。材料二分析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重点提及我国海洋遥感技术的起步较晚、面临的挑战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提出促进遥感技术发展的意义和方向。材料三通过描述李德仁院士在测绘遥感领域的成就,展现其推动中国从测绘遥感大国迈向强国的贡献。【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图表,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②是蝙蝠发出叫声。⑤是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信号碰到了几棵大树。①是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信号碰到了几棵大树后反射。③是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信号碰到了几棵大树后反射到蝙蝠耳边。④是蝙蝠根据反射回来的信息分析判断。⑥是蝙蝠分析判断后决定避开几棵大树。按照面线语句的含义,应该是②⑤①③④⑥排列。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B.“在所有应用场景中,海洋遥感科技被公认为难度系数极大”错误。材料二第一段“遥感科技主要应用于三大场景……其中,科技难度系数最大的当属海洋遥感”可知,海洋遥感只是这三大场景中难度系数最大,不是“所有应用场景”选项说法扩大范围。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运用的能力。B.“发射”错误。根据材料三第五段“其中被动式遥感,以可见光遥感为代表,被动接受地物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主动式遥感,以微波遥感为代表,主动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的信号”可知,“光遥感电磁波”是被动接受地物发射或反射,微波遥感电磁波是主动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的信号。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①根据材料二第二段“我国在2002年才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而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完成了这项任务”和“我国海洋卫星遥感技术,已经在海洋环境监测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知,我国海洋遥感技术起步较晚,但已发挥重要作用。②根据材料二第二段“目前,我国海洋遥感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可知,我国海洋遥感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③根据材料二第三段“目前,正在准备发射第二颗海洋卫星,将来还要研制和发射一系列海洋卫星,这将大大缩短与世界先进国家在海洋遥感技术上的差距”“海洋遥感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此需要各个学科领域的科技人员协同努力,共同促进遥感的更大发展”可知,我国海洋遥感技术正在加速发展,未来可期。【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①根据材料二第二段“目前,我国海洋遥感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我国在2002年才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而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完成了这项任务。我国十分重视海洋遥感技术的发展,在海洋卫星研究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目前,正在准备发射第二颗海洋卫星,将来还要研制和发射一系列海洋卫星,这将大大缩短与世界先进国家在海洋遥感技术上的差距”可知,我们要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奋起直追,坚持不懈,努力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②根据材料二第二段“我国海洋卫星遥感技术,已经在海洋环境监测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知,研究要应用紧密结合,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让科技快速转化为生产力。③根据材料二第三段“为此需要各个学科领域的科技人员协同努力,共同促进遥感的更大发展”可知,各个学科领域的科技人员要协同努力,共同促进科技发展。④根据材料三第一段“2024年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武汉大学的李德仁院士凭借在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获此殊荣”可知,要鼓励创新,重视人才培养,为科学家保驾护航。(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雪葬叶平最干净最寂寞的是冬天的山,万物的梦都沉入冬天的深处。一连数日,天上都飘着小雪。天苍地茫,冰山冻水,一派寂静,河流之上,原野之间,只有一只朱鹮[注]在缓慢飞行,翅膀的犁铧翻卷着雪的浪花,在凝固的天空留下一道无痕的伤口。天黑静了,她还在飞,飞得坚执而悲凉,是不忍心看到孩子饥饿的样子,她想找到一点拯救孩子性命的食物吗?是体弱的爱侣被严寒夺去了生命,她要陪伴那颗孤独的灵魂,在雪夜里与他相会吗?她在寻找,她在盼望,她在祈祷。没有谁能帮她,也无法帮她,生命就是这样,大孤独和大悲痛只能自己体验和消化。此时,她使尽最后的力气,用哑语向上帝倾诉——我从这片雪野卷过的疾风中,能聆听到我骨骼发出的声响,一只饥饿的鹰翻腾着,在与看不见的对手搏击,那是我的影子。在那山谷和河流的交汇处,是我留下的暗示和符号,如果一只野兔拼命地奔跑,身后看不见任何追击,那是我的意念,当我出现的刹那,你会在死去的记忆中,真切而恍惚地看见我,是岩石上稀世的壁画,是太空坠落的陨石,是雷电最后的释放,是被梦幻碰碎的某一粒逃窜的晶体,在宇宙子宫里的又一次复活。我向你保证,不管发生什么,我永远是上帝你的女儿,天空是我成长的摇篮,九十度地往上冲刺,三百六十度的旋转下降,我有磁性的双翅,可以平衡风雨雷电的突袭,在生与死的边界随时定位。起风了,大雪袭来。骨骼在撕裂,她还在奋力飞翔!雪更大了,翅膀在下沉,她还在飞翔!她终于飞不动了,终于变成一片雪花随风飘去,最后赴向大地怀抱。黑夜见证了这个过程,白雪收藏了她生命的全部密码。又一只朱鹮死在了冬天的尽头。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她清洗着陪伴自己一生的羽毛,可能知道是最后一次了,她洗得特别细心,特别千净。然后,找到一丛厚厚的枯草,静静地睡着,等待死神到来。她的神情很安详,很宁静。在大脑死亡之前,她很快检索了一遍自己生平:39岁,算是朱鹮家族中少有的寿星了。上帝是多么眷顾自己啊!那么多风雨雷电,那么多生存搏杀,自己都幸运逃脱,而身后有多少同伴、好友,包括亲人,都没能走完这么长的路程。这是多大的奇迹!那么,还做过什么亏心事吗?好像没有,真的没有。唯一的罪过是吃了许多昆虫、鱼虾,可这是上帝的安排,算是身不由己。这个瞬间,不要说有仇敌来索命、冤魂来讨债,哪怕是人格上的一点点污斑,都会死得非常难看。所有生命经历的每个细节都被上帝记录在案,无法涂改、补救或抛弃,必须背进坟墓和来生,倘若还有时间,唯一的出路是,放下所有安想,用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众生和万物。可以想象,在得到检索结果后,她心里是多么宁静。此时,挥洒她翅膀的天空一片洁白;记录她行踪的大地一派静谧。此刻,亲人们正在梦乡,不告别,也不回家,免得惊吓他们。死神还没赶到。她明白这是上帝的美意,让她说出想说的话——是的,我有话想说。我想告诉你们——我没有见过地狱的模样,却找到了通往天堂的大门。原谅我!我要把灵魂一分为二,一半永远留在这里——我的种族赖以生息的最后家园。另一半随我去寻找陶渊明梦中的桃花源,我将在千古的宁静里修心悟道,顺便为子孙探测未来的生存空间。我想告诉你们——像爱我一样爱那些无名的生命,他们都是上帝的儿女,与我们血肉相连的同胞。请把我曾经享有的荣光和尊严分给他们一点,请把他们正在经受的痛苦和恐惧减少一点。原谅我,不能陪伴我可怜的同胞,见证你们一路之上的悲伤,感谢你们给了我那么多那么好的祝福!使我获得独秉的高贵气质、价值观念及本色的生活方式,这是我在这个星球上立足的根本,谁也不能替代,不能超越!最后想委托你们——不要把我的照片放在人类都能看到的地方,我害怕,他们以保护的名义,让我的灵魂沾上肮脏的气味,也增加你们对这个世界的失望。此时,挥洒过自己翅膀的天空一片洁白;记录着自己行踪的大地一派静谧。此刻,亲人们正在梦乡,不必告别,免得惊吓他们,就这样悄悄地独自走吧!只有一点不安,天亮后,关于死亡的消息会被风吹遍世界,遗像会出现在所有荧屏和报刊上。谁让自己是一只珍稀名鸟呢?一生都在热闹、赞美中度过,尽管并非所愿,但还是出尽风头。许多生命活得平淡清静,死得悄然无声,唯独自己。连死也轰轰烈烈,不得安宁,且不论灵魂是喜欢喧嚣还是宁静,仅只是浪费这么多资源,已是着羞愧、汗颜,再让那些势利、轻佻的眼睛,不情愿地围观一县毫无美感的僵尸,更是尴尬难堪,无地自容!这就是名鸟必须付出的代价,索性让时间去耻笑并审判好了。于是,我不再恋生,心中唯有一种美妙的轻松,飞向敬畏又悲壮的尽头……我看到河边浮雪的草地,像一张铺着厚厚棉被的大床,不由自主地喃喃自语——这里甚好!似一片最后离开冬天的树叶,飘然落地,静美如诗。雪,随即席卷而来,她的身体很快被茫茫的白色严实地覆盖,这世界上最干净的遗体,也只有雪来埋葬。不久后她将和雪一起融入生养自己的泥土……一块石头,一块收藏了她全部信息的石头,鲸鱼般从雪海跃出,那就是上帝赐予她的墓碑吧!身负几行只与她简单的一生有关的文字。时间之上,那些俯身的云朵和贴身的草根,都懂得如何读懂它们……春回大地时,一株白玉兰将静静绽放!(有删改)[注]朱鹮:世界珍稀濒危鸟类。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鹮委托同胞不要把自己的照片放在人类都能看到的地方,这是因为不希望死后成为焦点,害怕破坏内心的宁静,显示出她的淡泊。B.文本以一只珍稀濒危鸟类朱鹮为主人公,讲述了她生命的最后历程,独自飞行,奋力对抗恶劣环境,力竭时刻,她平静地回顾生平。C.“亲人们正在梦乡,不告别”反复出现,这种克制蕴含着朱鹮对亲友深深的爱恋和安静离开的坚定,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情感的张力。D.作者巧妙地借用朱鹮这一形象,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使读者在感慨朱鹮命运的同时也能获得关于生命和人性的启示。7.关于文中朱鹮用哑语向命运倾诉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的影子”“我的意念”“上天的女儿”等句子体现了朱鹮对自我的肯定与赞美。B.所选意象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用饥饿的鹰、奔跑的野兔衬托朱鹮飞翔的迅猛。C.连用比喻,把自己比作壁画、陨石、雷电等事物,写出了朱鹮对自我价值的高度肯定。D.“九十度地”“三百六十度地”“随时定位”体现了朱鹮对飞翔技术的自信与自豪。8.文中画线处说“可以想象,在得到检索结果后,她心里是多么宁静”,又说“她只有一点不安”,请谈谈你的理解。9.叙述朱鹮的故事时,文本从第三人称外视角转成了第一人称的内视角,这产生了怎样的叙述效果?请简要分析。【答案】6.A

7.B

8.①宁静:朱鹮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确认自己没有做过亏心事,没有人格上的污点,所以内心坦然、平静,这种宁静体现了她对自己生命历程的无愧和无悔。②不安:她深知自己作为一只珍稀名鸟,不能死得安宁、悄然无声,死后会浪费资源、让人围观等使其感到不安,无地自容。③宁静与不安的交织,展现了朱鹮复杂而真实的内心世界:宁静源于对自身的肯定,不安则出于对外部世界可能做出的反应的担忧,两者共同反映了朱鹮在生命尽头对自身和外界的思考。9.①使得塑造形象更完整。采用第三人称外视角能客观展现朱鹮的外在形态和动作,如飞行、挣扎等;第一人称内视角则深入呈现其内心世界,如思考、情感等,内外视角结合使朱鹮形象更完整丰满。②丰富叙事层次。第三人称外视角提供了客观的观察和描述,第一人称内视角则补充了主观的内心活动,两种视角的变化增加了叙述的层次,使整个叙事更加立体、丰富,提升了文本的艺术感染力。③深化主题和引发思考。外视角的客观描述与内视角的主体意识表达相互补充,视角变化使读者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朱鹮作为濒危物种的无奈与坚强,以及对生命、尊严、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引发读者对生态环境、生命价值等问题的深入思考。④增强氛围,引发读者共鸣。外视角通过描绘环境营造出孤寂、艰难的氛围;内视角让读者直接感受其情感,从而增强真实感和代入感,引发情感共鸣。【解析】【导语】本文通过描写一只珍稀濒危鸟类朱鹮生命尽头的独特经历,展现了其在严寒环境中的孤独挣扎及平静离世的过程。作品讲述了朱鹮奋力与恶劣自然环境抗争,最终在生命尽头反思一生、表达对生命与自然的敬意,以宁静和安详的态度接受死亡。作者借此表达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之美的敬仰。【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A.“这是因为不希望死后成为焦点,害怕破坏内心宁静,显示出她的淡泊”错误。根据原文“最后想委托你们——不要把我的照片放在人类都能看到的地方,我害怕,他们以保护的名义,让我的灵魂沾上肮脏的气味,也增加你们对这个世界的失望”可知,原文中朱鹮不想让自己照片被公开的原因是害怕人类以保护的名义让她的灵魂沾上肮脏气味,增加同胞对世界的失望,也怕死后不得安宁。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B.“用饥饿的鹰、奔跑的野免衬托朱鹮飞翔的迅猛”理解不当,作者用与饥饿的鹰搏击,来表现朱鹮勇于战斗的精神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①朱鹮临死前检索自己的一生,“还做过什么亏心事吗?”“好像没有,真的没有。唯一的罪过是吃了许多昆虫、鱼虾,可这是上帝的安排,算是身不由己。这个瞬间,不要说有仇敌来索命、冤魂来讨债,哪怕是人格上的一点点污斑,都会死得非常难看”可知,朱鹮回顾自己一生,确认自己没有做过亏心事,唯一的罪过是吃了许多昆虫、鱼虾,但这是自然法则,是无可厚非的。她的人格上没有任何污点,内心是满足与宁静的,自己的一生无愧无悔。这是“宁静”的含义。②根据后文“天亮后,关于死亡的消息会被风吹遍世界,遗像会出现在所有荧屏和报刊上。谁让自己是一只珍稀名鸟呢”可知,朱鹮是一只珍稀濒危鸟类,她忧虑死后引发的轰动和资源浪费,自己的照片被放在人类都能看到的地方,死后成为焦点,自己得不到宁静而感到羞愧和无地自容。这是“不安”的含义。③“宁静”和“不安”的出现,向人们展示了朱鹮内心复杂而真实的想法:宁静源于朱鹮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对自身的肯定,她问心无愧,自然坦然面对死亡,内心是满足与宁静的;不安是因自身珍稀身份,她忧虑自己死后会引发的轰动和资源浪费,体现她的谦卑与内心的无奈。因此她的内心才会矛盾且复杂。“宁静”和“不安”反映了朱鹮在即将死亡时对“自我”与“外界”的思考。【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叙述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①通过第三人称外视角,更客观地呈现朱鹮的情况,不加入过多的主观情感或评价,从而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如“此时,她使尽最后的力气,用哑语向上帝倾诉”和“起风了,大雪袭来。骨骼在撕裂,她还在奋力飞翔”写了朱鹮在恶劣环境下努力飞翔、拼命挣扎的情形。第一人称内视角能够更好地揭示朱鹮的内心世界,让读者通过角色的眼睛看到场景,通过角色的感受感受情感。如“只有一点不安”写朱鹮深知自己作为一只珍稀名鸟,不能死得安宁、悄然无声,死后会浪费资源、让人围观,她为此感到不安,无地自容。第三人称外视角和第一人称内视角的结合,使朱鹮形象更完整丰满。②第三人称外视角能够客观的对朱鹮进行观察和描述。如“天黑静了,她还在飞,飞得坚执而悲凉”写朱鹮在黑夜下海拼命飞翔的姿态。第一人称内视角以自我视角出发,讲述朱鹮的心路历程和对事物的看法等。如“那么,还做过什么亏心事吗”写了朱鹮的内心活动。第三人称外视角和第一人称内视角的转变,丰富文章结构层次,使文章叙事丰富、立体,增加文章的感染力。③第三人称外视角真实展示处境。如“她在寻找,她在盼望,她在祈祷。没有谁能帮她,也无法帮她,生命就是这样,大孤独和大悲痛只能自己体验和消化”写朱鹮作为濒危物种,缺少同伴,自己独自成长的无奈和坚强。第一人称内视角展示了朱鹮的内心想法。如“我想告诉你们——像爱我一样爱那些无名的生命,他们都是上帝的儿女,与我们血肉相连的同胞”这是朱鹮对生命的思考。“只有一点不安,天亮后,关于死亡的消息会被风吹遍世界,遗像会出现在所有荧屏和报刊上。谁让自己是一只珍稀名鸟呢”写朱鹮深知自己作为一只珍稀名鸟,死后会浪费资源的无奈和对尊严的思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我看到河边浮雪的草地,像一张铺着厚厚棉被的大床,不由自主地喃喃自语——这里甚好!似一片最后离开冬天的树叶,飘然落地,静美如诗”是朱鹮对自然的欣赏和赞美。第三人称外视角的客观和第一人称内视角的主观意识相结合,让人感受到朱鹮作为濒危物种的无奈与坚强,缺少同伴,自己努力挣扎。她在生命的尽头思考生命、尊严、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内容引发读者对生态环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思考。④第三人称外视角真实描绘自然环境,体现朱鹮的生活环境。如“天黑静了,她还在飞”和“起风了,大雪袭来。骨骼在撕裂,她还在奋力飞翔”写朱鹮在恶劣的环境下艰难飞翔,渲染了氛围。第一人称内视角让读者更容易沉浸在故事中,产生情感共鸣‌。如“我想告诉你们——像爱我一样爱那些无名的生命,他们都是上帝的儿女,与我们血肉相连的同胞。请把我曾经享有的荣光和尊严分给他们一点,请把他们正在经受的痛苦和恐惧减少一点”写的真情实感,让读者沉浸其中。第三人称外视角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氛围;第一人称内视角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飧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节选自《战国策·中山君飨都士》)材料二: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梁武帝末年,频幸同泰寺,亲讲佛经,百寮皆大冠高履,乘车扈从,终日谈论苦空①,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及侯景率兵向阙尚书郎以下多不解乘马狼狈步走,死者相继于道路。武帝及简文卒被侯景幽逼而死。梁孝元帝在于江陵,为万纽于谨②所围,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挚。庾信作《哀江南赋》,乃云:‘宰衡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庙略。’此事亦足为鉴戒。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节选自《贞观政要·慎所好》)材料三: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而任下,贵成而不劳。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怀其仁诚之心,法宽刑缓,囹圄空虚,而天下一俗,莫怀奸心。末世之政则不然,上好取而无量,下贪狼而无让,民贫苦而忿争,事力劳而无功,智诈萌兴,盗贼滋彰,上下相怨,号令不行。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上多求则下交争。不直之于本,而事之于末,譬犹扬堁而弭尘,抱薪以救火也。故圣人事省而易治,求寡而易澹;不施而仁,不言而信,不求而得,不为而成;块然保真,抱德推诚;天下从之,如响之应声,景之像形:其所修者本也。(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注]①苦空:指佛教主张的一切皆苦、凡事俱空。②万纽于谨:人名。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及侯景A率兵B向阙C尚书郎D以下E多不解F乘马G狼狈H步走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飨,指宴请、犒劳,与《鸿门宴》“旦日飨士卒”的“飨”意思相同。B.暂,指不久,时间短,与《琵琶行》“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暂”意思不同。C.一度,指坚持法度,与现在指一次、一阵或表示曾经发生过意思不同。D.响,指回声,与《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的“响”字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中山君通过司马子期与二人的表现悟出,君主对臣下的施与是否恰当,对人心的影响截然不同,有人不满叛变,有人诚服效忠。B.太宗用器与水的关系比喻国君的行为对百姓有决定性影响,并以历史上君主的史实佐证,然后引用庾信《哀江南赋》的句子,论证很深刻。C.材料三认为应无为而治,如能遵循规律任用百官,该责罚百官便责罚,君主便不必操劳,这与《谏太宗十思疏》“文武争驰,在君无事”类似。D.材料二、三均谈到了君上与臣下的关系,都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材料二多用散句,娓娓道来,材料三多用整句,富有气势。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2)法宽刑缓,囹圄空虚,而天下一俗,莫怀奸心。14.材料二的“如鸟有翼,如鱼依水”与材料三的“譬犹扬堁而弭尘,抱薪以救火也”运用了相同的论证方式,所论述的道理一致吗?【答案】10.CEG

11.D12.C

13.(1)我们的父亲将死时说:“中山君如果有了危难,你们一定要为他效死。”所以特来为您效死。(2)法律宽厚刑罚轻缓,监狱空虚,而天下风俗却纯一,没有谁怀着奸诈之心。14.不一致。①“如鸟有翼,如鱼依水”论述的是圣人之道对于君主提高自身修养的必要性(或圣人之道对于君主治国的必要性)。②“譬犹扬堁而弭尘,抱薪以救火也”批判的是君主治国时舍本逐末的错误方法。【解析】【导语】三则材料均围绕治国理政展开,材料一以中山君得失为例,表明君主施恩与结怨的影响;材料二唐太宗借古喻今,强调君主喜好对国家的导向作用;材料三对比神农之治与末世之政,指出君主应无为而治、注重根本。这些内容体现古人对治国智慧的深刻思考,为后世君主提供了宝贵借鉴。【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到侯景率兵攻向京城,尚书郎以下的官员,大多不会骑马,狼狈不堪地徒步逃跑。“及侯景率兵向阙”做时间状语,在C处断句;“尚书郎以下”担任后面句子的主语,在E处断句,表示强调;“多不解乘马”是“状语+谓语中心语+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在G处断句。故选C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中山君宴请国都里的士人。/第二天犒劳士兵。B.正确。不久、时间短/突然。句意:不能片刻没有(尧舜之道、周孔之教)。/就像听到仙乐耳朵突然清明了。C.正确。句意:坚持法度而不动摇。D.错误。用法不同,名词,回声/名词作状语,像回声一样。句意:天下人跟随他,就像回声应和声音一样。/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像回声一样应和。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该责罚百官便责罚,君主便不必操劳”错误。原文是“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这句话的意思是“顺应事物规律任用百官,充分发挥其作用,使他们各尽其责而自己不必亲自操劳和费心”。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且”,将要;“有事”,有危难;“死”,为……效死。(2)“囹圄”,监狱;“一俗”,统一的风俗;“莫”,没有人。【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①由原文“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可知,唐太宗用“如鸟有翼,如鱼依水”来强调自己所好的尧、舜之道、周、孔之教对于君主的重要性,就如同鸟有翅膀、鱼离不开水一样,是从正面论述圣人之道对于君主提高自身修养进而治理好国家的必要性,是一种正向的强调作用。②由原文“不直之于本,而事之于末”可知,此处是用扬起尘土想要消除灰尘、抱着柴草去救火这两个行为来比喻君主治国时不注重根本、舍本逐末的做法,是错误的,是从反面进行批判,以此告诫君主应抓住治国的根本,所以二者所论述的道理不一致。参考译文:材料一:中山君宴请国都里的士人,大夫司马子期也在其中。由于羊羹没有分给自己,司马子期一生气便跑到楚国去了,还劝楚王攻打中山。中山君逃亡,有两个人提着武器跟在他身后。中山君回头对这两个人说:“你们是干什么的?”两人回答说:“我们的父亲有一次饿得快要死了,您赏一壶熟食给他吃。他临死时说:‘中山君有了危难,你们一定要为他而死。’所以特来为您效死。”中山君仰天长叹,说:“施与不在多少,在于正当人家困难的时候;仇怨不在深浅,在于是否伤了人家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国,因为一壶熟食得到了两个勇士。”材料二: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古人说:‘君主好比是容器,百姓好比是水,水或方或圆在于容器,而不在于水。’所以尧、舜用仁义统治天下,百姓就跟着行仁义;桀、纣用暴力统治天下,百姓就跟着行暴力。下边的人做些什么,都是跟着上面人的喜好。梁武帝晚年,经常驾临同泰寺,亲自讲解佛经,百官都戴大帽穿高靴,乘车随从,整天谈论佛经义旨,没有心思关注军国典章制度。等到侯景率兵攻向京城,尚书郎以下的官员,大多不会骑马,狼狈不堪地徒步逃跑,死在路上的人一个接一个。梁武帝和简文帝最终被侯景囚禁迫害而死。梁孝元帝在江陵时,被万纽于谨领兵包围,他还在不停地论《老子》,百官都穿着军装听讲。不久江陵城被攻破,君臣都被俘虏。庾信作《哀江南赋》,就说:‘宰相把战争当作儿戏,官吏把清谈当作国家的谋略。’这件事也足可作为鉴戒。我现在所喜欢的,只有尧、舜的准则,和周公、孔子的礼教。我认为就像鸟有翅膀,像鱼依靠水一样,失去它就必然死亡,不能片刻没有啊!”材料三:君主治理天下的方法,应该是处于无为之事,推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妄动,统一法度而不动摇;顺应事物规律任用百官,充分发挥其作用,使他们各尽其责而自己不必亲自动手操劳。从前神农氏治理天下,怀着慈仁真诚之心,广施恩泽,推行宽松的政令,用刑轻缓,牢狱空空,而天下风俗统一,没有人怀有奸诈之心。到了末世的政治就不是这样了,君主喜好贪求没有限度,下面的人贪婪残暴没有谦让,百姓贫苦而忿怒争斗,劳而无功,智巧奸诈由此产生,盗贼滋长蔓延,上下互相怨恨,号令无法推行。上面多事下面就多诈,上面多烦扰下面就多不安定,上面多贪欲下面就多争夺。不端正根本,而在末节上用力,就好像扬起尘土来制止灰尘,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所以圣人事情少而容易治理,需求少而容易满足;不施行仁义而百姓自然仁义,不说话而自然有信用,不追求而自然得到,不作为而自然成功;安然地保持真性,怀抱着德推行诚;天下的人归顺他,就像回声应和声音,影子跟随形体:这是因为他修养的是根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共2小,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雷后龟堂独坐[注]陆游丈夫自重如拱璧,安用人看一钱直?箪食豆羹不虚受,富贵那可从人得?读书万卷行愧心,幽有鬼神为君惜。龟堂乐处谁得知?红日满窗听雪滴。[注]兔堂,陆游晚现年室名,取龟在三义,龟贵,龟闲,龟态。木诗作于嘉泰二年(1202),诗人七十八岁。此前朝廷中韩、赵两股势力斗争,诗人饶幸躲过一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用比反问,强调大丈夫当自自重,无须他人用钱财衡量其价值。B.三、四句表示即使是粗茶淡饭也不可随便接受,富贵又怎能从他人那里求取呢?C.五、六句写出诗人无法施展才华愧对万卷之书,又暗含读书当知行合一的告诫。D.“谁得知”言简意深,在自得其乐的境况中流露出淡淡的缺少知音的寂寥。16.宋代沈义父在《乐府指谜》主张:“结句须放开,含有不尽之意。”请结合“红日满窗听雪滴”对此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5.C

16.①沈义父的意思是诗歌的结尾应该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与回味的空间。②“红日满窗听雪滴”描绘了冬日阳光普照,积雪消融,滴落有声画面,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抒发了安居乡野、远离朝廷纷争、全身避祸的庆幸和问心无愧、自足自乐的恬淡安然。③以景物描写绾结全诗,宕开一笔写景,看似没有回答上句的“乐处谁知”,又似乎这就是答案,含蓄蕴藉,寓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解析】【导语】这首诗体现了陆游晚年的坦然自得和独处的乐趣。诗人不仅重视自我价值的坚守,还反思读书与实践的关系。末尾以“红日满窗听雪滴”含蓄点题,透露出悠闲的生活感受,亦隐含寂寞之意,表现了隐居生活中的矛盾心态与豁达情怀。【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无法施展才华愧对万卷之书”错误。诗句表达的是诗人对未能将读书与实践相结合的愧疚,而非无法施展才华。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首先理解沈义父“结句须放开,含有不尽之意”的含义,沈义父说的是在文学创作中,结局应当开放,留下一些未尽之意,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再理解诗句内容,“红日满窗”的景象,“雪滴”的声音,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场景:红日高照的窗前,诗人静静地聆听雪滴落下的声音。前句表达诗人在龟堂的快乐,之后诗人运用景物描写来收束情感表达,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结合诗歌背景,这种静谧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自足自乐的恬淡与安然,也体现了他安居家中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表达了诗人远离朝廷中两股势力斗争,饶幸躲过一劫的庆幸和问心无愧。上句“龟堂乐处谁得知”,提出了问题,后句没有正面回答上句的疑问,而是通过“红日满窗”“雪滴”的景物描写,表达此时诗人多样的心情,也从侧面回答了上句的问题,使得诗歌具有“此时无情胜有情”的艺术效果,显得意犹未尽,含蓄蕴藉,耐人寻味。(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类比的手法,指出若君主“德不厚而思国之理”就好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均达不到目的。(2)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词人与妻子天人永隔已久;而“_________________”又流露出妻子离世后自身处境的悲凉。(3)在古代诗文中,常常将女子的秀发比喻成云,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②.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③.十年生死两茫茫

④.无处话凄凉

⑤.绿云扰扰

⑥.梳晓鬟也(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茫、鬟、鬓、度。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共2小,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被砌成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地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墙,可谓

A

。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亭子间”“茅草棚”“琼楼玉字”和“摩天大厦”,我都尝试过。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的好感便

B

。如今这“雅舍”,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留空隙,雨来则渗如滴漏。“雅舍”还是有个性的,有个性就可爱。18.请在文中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面波浪线的地方把四川的房子当成人来写,使用了拟人的修辞。请以“菊”为主体仿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使用拟人;语意完整,表达流畅。【答案】18.A应有尽有/一应俱全B油然而生19.花开时的菊,常常被围上一圈篱笆,上面覆上一层银色清霜,看上去铁骨铮铮,硬气得可敬。【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结合前文“火烧过的砖,常常被砌成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地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和“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墙”可知,此处是指这房子应该有的全都有了。可填“应有尽有”或“一应俱全”。“应有尽有”指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齐全,一样也不短缺。“一应俱全”指一切齐全,应有尽有。B处,语境是说住的久了,对房子的好感产生,可填“油然而生”。“油然而生”是指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要从内容、格式、手法等方面综合分析被仿句。内容上,被仿句写了房子的特点,仿写句子要写出“菊”的特点。格式上,例句格式是:XX(背景条件)的(主语),常常被XX(现状),XX(现状),看上去XX(特点),XX(特点)。修辞上,“看上去XX(特点),XX(特点)”是拟人句。写出“菊”的特点,参考例句格式即可。菊花的姿态高雅清秀,挺拔高耸,高贵而不失清秀,正如一位英勇的士兵,坚忍不拔‌。特点可以用“铁骨铮铮,硬气得可敬”或者“坚忍不拔‌,硬气得可敬”来形容。仿写句子可以是:花开时的菊,常常被围上一圈篱笆,上面覆上一层银色清霜,看上去铁骨铮铮,硬气得可敬。(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如果说春是“生”的季节,

。立夏之后,气温迅速升高,雨水明显增多,生命进入了旺盛的生长期。立夏之时,许多农作物和果蔬也逐渐进入成熟期,部分早熟品种已经可以收割或采摘,是人们尝新的好时机。尝新源自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古人在立夏这一天要祭祀祖先和神明,并供奉时令鲜果和蔬菜,这些承载着古人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过上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

,但我国大部分地区还都保留着立夏尝新的习俗,意在庆祝初夏的丰收。有的地方品尝苋菜、蚕豆、黄瓜等“地三鲜”;有的地方品尝樱桃、杏子、枇杷等“树三鲜”……立夏尝新不仅是一种传统饮食文化习俗,

。俗话说,“应季而食身体好”,新鲜食材不仅能满足味蕾的享受,还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更能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可谓一举多得。20.下列句子中的“可以”与文中加点的“可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你已经完成了任务,今天可以提前下班,早点回家休息吧。B.只要坚持锻炼,身体体质可以得到提升,精力也会更充沛。C.这部新上映的电影口碑可以,剧情和演员表现都相当出色。D.这篇文章写得非常不错,观点新颖,论证合理,可以读读。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简明消晰,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0.B

21.①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