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的桃花意象_第1页
文学中的桃花意象_第2页
文学中的桃花意象_第3页
文学中的桃花意象_第4页
文学中的桃花意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有桃花·桃花桃花为桃树盛开的花朵,属蔷薇科植物。桃花原产于中国中部、北部,现已在世界温带国家及地区广泛种植,其繁殖以嫁接为主。叶椭圆状披针形,叶缘有粗锯齿,无毛。树干灰褐色,粗糙有孔。小枝红褐色或褐绿色,平滑。花单生,有白、粉红、红等色,重瓣或半重瓣,花期3月。其花语及代表意义为:爱情的俘虏。3“花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意象。

尤其是桃花意象,在文学作品当中,频频出现。桃花形色娇艳,许多墨客骚人都钟情于桃花,喜其形,爱其色,陶醉在花开的浪漫里,又心碎于花落的伤感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天意象

《礼记·月令》云:“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桃花是春天的使者,是春意的代名词。“竹外桃花三两枝”充分展示了早春的景象。阳春三月,桃花怒放,艳压群芳,占尽人间春色。桃花与春风嬉戏,一派浓浓春意。正因为桃花的盛开代表着春天的到来,所以人们为了歌咏春天,也常常歌咏桃花。桃花名正言顺地成为春天的形象代言。以桃花歌咏春天的诗词不胜枚举:

·“二月风光起,三春桃李华。”(高瑾《晦日宴高林亭》)·“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李白《杂歌谣辞·中山孺子妾歌》)·“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周朴《桃花》)·“千朵秾芳倚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白敏中《桃花》)·“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首》)·“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秦观《行香子·春光》)

当我们看到这些诗句时,一幅幅春意盎然,万物萌生、艳丽明媚的桃花春景图便浮现于脑海之中。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天总是给人以希望的。生机勃勃的春天定会激起内心的生命活力。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美人意象桃花的色彩艳丽,就像美丽的女子一样,娇媚可人。桃花的美人意象,最早见于《诗经·周南·桃夭》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清代学者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方玉润评点《周南·桃夭》:“一章体绝,开千古词赋香奁之祖。”7《天宝遗事》中记载,唐明皇和杨贵妃都爱桃花。宫中种植了许多桃树,当桃花盛开之时,唐明皇都要摘下桃花插在玉环的头上。他说:“此花最能助娇态。”桃花美人,交相辉映,花艳人更娇。用桃花来写美人的诗句比比皆是:“青帝少女染桃花,露妆初出红犹湿。”(王建《春来曲》)“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韦庄《女冠子》)“尘昏菱鉴懒修容,双脸桃花落尽红。”(李中《春闺辞二首》)“谁怜颊似桃,孰知腰胜柳。”(于滇《宫怨》)“春风破红意,女颊如桃花。”(温庭筠《碌碌古词》)“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岑参《醉戏窦子美人》)人面桃花相映红——爱情意象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桃花,常常与美丽的爱情故事相依相伴。其中,最为有名的要数“人面桃花”的故事了,故事源于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人以“人面桃花”形容女子的美貌,表达爱恋的情思。若只写桃花,则诗中不见人情;若只写人面,则诗中不见色彩。“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将花与人交织在一起。因为有美人,桃花绽放更绚烂;因为有桃花,美人才更加娇艳动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此后,人们便用“人面桃花”这一经典意象,来形容女子的美丽面容与娇艳的桃花相互辉映,也用于形容因不能与所爱慕的女子再次相见而产生的怅惘心情。如“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柳永《满朝欢》)“鸦背斜阳闪闪红,桃花人面满纱笼。”(黄遵宪《不忍池晚游诗》其七)。桃花庵里桃花仙——仙隐意象

在民间,由于桃木是避邪的工具,因而桃花也随之沾化了仙气。东晋陶潜的不朽佳作《桃花源记》,赋予了桃花隐逸和超脱的气质。“桃花源”是一个“理想世界”,是陶渊明苦苦追寻的社会理想,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已成为隐居避世的文化符号。“世外桃源”的美好理想,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它只能是诗人政治理想的幻影。唐伯虎有一首著名的《桃花庵歌》,隐者之情蕴含其中: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桃花乱落如红雨——悲情意象桃花的花期极短,被称为“短命花”。桃花为美人盛开,亦为悲情凋落。“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二)这首诗就是以桃花来写悲情的:满眼的桃花,火红灿烂,而怒放的桃花也终将凋零。借桃花易凋痛斥男子的薄情负心,表达女主人公的爱恨悲欢。“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春天即将终结,浓艳的桃花,纷纷落下,如红雨飘飞。美丽桃花的凋零引发诗人对年华易逝的感慨。王建《宫词一百首》(其一):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陆游在《钗头凤》中写下自己与唐琬的爱情悲剧: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清代剧作家孔尚任的代表作《桃花扇》,借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历史。“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在剧中不仅仅是一个道具,更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总的线索。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桃花意象的集大成者,其中蕴含了桃花的许多意蕴,用桃花意象既映衬了李香君的美貌,也暗示着李香君妓女的身份。而桃花的凋零又是李香君悲情命运的写照。“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岁月的流转给人以无限的沧桑之感。桃花年复一年的重复开落与人事衰变的不可逆转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桃花在这个意义上又有了永恒之意,昭示了自然的永恒,这种永恒反衬了人事之悲。轻薄桃花逐水流——情色意象桃花还是情色欲望的象征。古人认为桃花盛开的季节是男女结合的婚恋季节,桃花具备了原始的爱欲基因。桃花在惊蛰时开放,此后万物便开始复苏,这就使得桃花成为生命之“象”,桃花盛开是生命涌动的季节,在古人看来,桃花的开放与男女情欲的爆发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桃花带有两性结合的色彩,从此桃花与艳遇、美色结下了不解之缘。南朝独孤嗣宗《紫骝马》中有这样的句子:“照曜桃花径,蹀躞采桑津。”骆宾王《帝京篇》:“倡家桃李自芳菲,京华游侠盛轻肥。”刘禹锡的《踏歌行》:“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歌。”李益的《汉宫少年行》“晚来香街经柳市,行过倡市宿根。”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之五:“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桃花在宋代被视为“妖俗”之花,这与宋人的审美情趣是分不开的:宋人尚清雅,鄙俗艳。宋人程棨《三柳轩杂识》:“宋人程棨于《三柳轩杂识》评花品时说:“余尝评花,以为梅有山林之风,杏有闺门之态,桃如倚门市倡,李如东郭贫女。”桃花意象是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结晶,分析桃花的多重意蕴,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欣赏和品味桃花。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桃花一直在演绎着自己的故事,从未停歇过,于花开花落之间悠悠地诉说着它的情怀。无论是岁月流转,还是季节更迭,桃花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