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拔高卷7-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1页
二轮拔高卷7-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2页
二轮拔高卷7-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3页
二轮拔高卷7-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4页
二轮拔高卷7-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二轮拔高卷7(本卷共1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儒家经典中,尧舜间的继承过程被称为禅让,显得彬彬有礼,体现出很高的道德水准。然而《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两条材料说,“《竹书》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竹书》云舜囚尧”。战国后的一些历史文献记载,鲧因反对舜继位而被杀。上述记载的差异最能说明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考究 B.综合多种文献记述即可得出历史真实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甄别真伪 D.历史记载必须通过考古成果加以证实【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所述为古代史料对尧舜禹禅让制度的不同记载,因此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甄别真伪,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历史认识,C项正确;ABD项表述都太绝对,排除ABD项。故选C项。2.《汉书·食货志》记载: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在陕、甘一带推广牛耕和“以人挽犁”,提倡“代田法”,进而各郡“遣令长、三老、力田及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这反映出,当时政府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以劝农来考核地方官吏C.重视边疆地区开发 D.注重推广先进生产技术【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在陕、甘一带推广牛耕和“以人挽犁”,提倡“代田法”等农业生产技术,说明当时政府注重推广先进生产技术,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抑商政策”,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了在陕、甘地区政府注重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并涉及“考核地方官吏”,排除B项;陕、甘一带不属于边疆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3.唐代河东薛元超出身名门望族,官至宰相,却称:“吾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推行“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 B.尚存在举荐做官的现象C.社会价值观念嬗变的复杂性 D.文官政治逐渐走向成熟【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所述为唐代科举制度下,人们对进士擢第极为推崇,然而,还把“不得娶五姓女”作为“三恨”之一,表明当时社会价值观念嬗变的复杂性,C项正确;唐代推行“崇文尚武”政策,排除A项;B项内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D项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朱熹盛赞并为之作跋的《程董二先生学则》规定:“读书必专一,写字必楷敬。几案必整齐,堂室必洁净。相呼必以齿,接见必有定。”每条之下均提出具体要求,如“读书必专一”要求:“非圣贤之书勿读,无益之文勿观”;“相呼必以齿”要求:“年长倍者以丈,十年长者以兄,年相若以字,勿以尔汝。书问称谓亦如之。”该学则A.旨在引导学生考取功名 B.说明文人社会地位提高C.表明程朱理学正式形成 D.重在规范言行提高修养【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材料体现了朱熹关于个人行为方面的各种规范,说明该学则重在规范言行以提高修养,D项正确;该学则是为了规范言行俄,而非引导学生考取功名和提高文人的社会地位,排除AB项;根据材料内容并不足以说明程朱理学正是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5.下图描绘的是清代A.商帮主要贸易方向 B.人口主要迁移方向C.高产作物传播方向 D.粮食主要运销方向【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山西、安徽、江浙和广州等地出发点,在国内省区间及中亚、俄罗斯等地长途转运的是晋商等商帮的主要贸易途径,A项正确;清代并未出现自山西、安徽向西藏、青海和广西等地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排除B项;高产作物传播方向由沿海向内地推广,而非图中展示的以山西、安徽为中心,向全国各地发展,排除C项;清代山西和安徽并非主要粮食产地,图中显示的并非粮食的主要运销方向,排除D项。故选A项。6.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期间,积极向道光皇帝反映沿海商人想要进行对外贸易的心愿,希望朝廷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商民的利益进行保护。这一做法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冲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C.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D.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反映沿海商人想要进行对外贸易的心愿”“对商民的利益进行保护”可知,这一做法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晚于题干中“林则徐在广州禁烟”的时间“19世纪三四十年代”,排除A项;题干中未提及对“华夷观念”的认识,排除B项;开放沿海贸易的主张与民主思想的传播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7.1901年光绪皇帝发布诏书,令各省办学堂。江苏如皋县沙元炳随即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公立小学,1903年创办了公立如皋师范学堂,随后,多地都出现了学堂。这说明A.科举废除推动教育改革 B.教育救国理念由此产生C.新式教育体系完全建立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1901年,清政府实行清末新政,光绪皇帝发布诏书,令各省办学堂,以及江苏等地创办学堂,促进了教育近代化,说明教育制度处于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变的转型时期,D项正确;1905年废除科举制,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教育救国理念由此产生,排除B项;C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故选D项。【点睛】8.20世纪初,在《申报》登载的各式广告中,宣传传统“砖木结构”的低层房屋广告被“钢石”结构的高楼大厦取代;传统的马车、独轮车广告被轮船、火车、西式马车和黄包车取代。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传统媒介的不断衰落 B.广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提升C.城市化水平有所提升 D.民众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申报》是上海的著名报纸,20世纪初,《申报》宣传的高楼大厦,是近代化城市建筑;《申报》宣传的轮船、火车、西式马车和黄包车,是近代城市交通工具,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城市化水平有所提升,故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申报》登载的各式广告,没有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对比,未体现“传统媒介的不断衰落”,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广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只提及《申报》做了各式广告,无法说明民众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故D项错误。9.1939年,毛泽东指出:“在当前形势下,不应过分强调民主民生。而要强调反投降,民主民生在国民党区域只是宣传口号,而不是行动口号。”毛泽东这一论述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突出宣传团结抗战的重要性C.抨击国民党投降卖国行径 D.阐明建设民主民生的必要性【答案】B【解析】【详解】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应该要强调反投降,即防止国民党投降卖国,其主要目的是突出宣传坚持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1937年,排除A项;毛泽东并非抨击国民党投降卖国行径,而是防止国民党投降日本,排除C项;D与材料相违背,排除D项。故选B项。10.如表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高频词汇的数量统计。其中Ⅱ是会议社会主义阶级革命经济建设发展I84335288272428II1189845535279III1791425209184173IV128356212312492A.八大 B.九大 C.十二大 D.十四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Ⅱ的高频词汇为社会主义、阶级、发展、经济、革命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当时三大改造即将完成,剥削阶级等被改造为劳动者,阶级会提的比较多,但不会是第一位,由于当时三大改造还未完成,革命思想也会提到较多,A项正确;I为中共九大,当时处于文革时期,阶级斗争思想占主导,阶级、革命等词汇提及的次数多,建设、发展的次数少,排除B项;Ⅳ为中共十二大,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当时文革结束还只有6年,革命提及的次数较多,现代化建设已开始,经济和发展是主旋律,提及的较多,排除C项;Ⅲ为中共十四大,十四大实际上是落实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提及的次数多,排除D项。故选A项。11.智者是收费教育的职业教师,普罗泰戈拉说:“对收费我采用这样的方式:一个听了我的课的人,如果他愿意,他可以付钱;如果他不愿意付钱,那他只需走进神庙,起誓承认我所讲的是有价值的。”这说明,智者的收费行为A.只是简单的谋生手段 B.维护了智力的神圣性C.是民主政治弊端体现 D.有利于公民政治教育【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智者也并非把获取报酬当作教育的唯一目的,只要学生能够学有所获,承认教师的智力劳动是有价值的,从而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有利于公民政治教育,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支付不是简单的指谋生手段,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智者的收费行为不是为了维护智力的神圣性,排除B项;不管听课的人是否愿意付钱,这两种处理方式不体现民主政治的弊端,排除C项。故选D项。12.“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的欧洲刚走出中世纪,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所发生的事情。”材料重在强调,“西方崛起”的A.基本规律 B.原生动力 C.历史时期 D.外在条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所发生的事情”可知体现了外部因素对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所以材料论述的是“西方崛起”的外在条件,不是基本规律、原生动力和历史时期,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3.1839年,英国墨尔本政府在围绕重要政策表决时仅获得下院5票的微弱多数,首相墨尔本决意辞职。而维多利亚女王不愿邀请皮尔组阁。墨尔本说,一位立宪君主随时有接受反对党领袖担任内阁首相的义务。女王只得请皮尔组阁,但皮尔要求女王撤换宫廷女官,女王大怒回绝,皮尔拒不组阁,墨尔本最终继续留任。这反映了()A.议会不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B.责任内阁制有待发展完善C.君主立宪政体受到严重挑战 D.国王权力凌驾于内阁之上【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即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女王与两党首脑墨尔本和皮尔就组阁问题进行的讨价还价,反映出其责任内阁制有待发展完善,B项正确;直到今天英国议会仍然是其国家权力的中心,排除A项;英国女王与两党首脑就组阁问题展开的争吵,并未影响宪法与君主立宪政体的稳定性,排除C项;19世纪的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权力不能凌驾于内阁之上,排除D项。故选B项。14.18世纪,欧洲一些思想家“把现代的社会生活加以理性化,并把他们的社会学理论建筑在援引自然事实的基础上”。这一理念来源于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C.近代科学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把现代的社会生活加以理性化,并把他们的社会学理论建筑在援引自然事实的基础上”可分析出,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了启蒙运动,C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中没有理性思想,排除A项;宗教改革运动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资产阶级革命中没有把他们的社会学理论建筑在援引自然事实的基础上,排除D项。故选C项。15.20世纪70年代,苏联为了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不仅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且继续坚持把科技发展的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使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这反映了当时A.美国在冷战中凸显优势 B.两极格局之下战争威胁经济发展C.突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D.冷战环境影响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苏联为了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不仅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且继续坚持把科技发展的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使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的苏联虽然在进行改革,但是为了和美国进行冷战和争霸,苏联将“科技发展的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从而使得改革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反映了冷战环境影响苏联经济体制改革,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比较冷战中的美苏谁占优势,而且20世纪70年代,美国受“滞胀”的影响,和苏联冷战并不占优势,排除A项;美苏之间并没有直接发生战争,排除B项;根据材料“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可知,苏联并没有突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6.下图是U形微笑曲线,它反映了20世纪60-70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的某种现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国际产业分工趋于良性发展B.西方发达国家占据着中游C.国际经济秩序重构任重道远D.发展中国家处于曲线上游【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70年代至今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实力及技术先进等因素,在产品研发、设计及售后服务等占据优势,获取利润丰厚;而发展中国家主要进行产品加工,获取利润空间小,这些反映了国际经济秩序重构任重道远,C项正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占据优势,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发展中国家占据中游,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20世纪60-70年代至今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实力及技术先进等因素,在产品研发、设计及售后服务等占据优势,获取利润丰厚;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0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搏节退让以明礼。———《礼记·曲礼》(1)材料反映了儒家什么样的治国理念?材料二魏晋时期,门阀大族颇重家风、家训,强调“雅有家风,政事规为”。唐代士人阶层编撰家训的风气日盛,如王方庆《王氏训诫》,柳琨《诫子孙》,唐太宗作《帝范》也可视为帝王之家的家训。家训内容多以“忠孝”教育为主,“名门右族,莫不由祖考忠孝勤俭以成立之”。唐代家训开启中国古代“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富贵、财产不再恒久,“读书便是随身宝,高官卿相在朝廷”成为人们的最高追求。(2)材料反映了唐代家训哪些特点?成因有哪些?材料三乡约又叫乡规禁约,是邻里乡人互相劝勉共同遵守的规约,最初它以相互协助救济为目的。乡约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周礼·地官·族师》曰:“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间为族,八闯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中国最早的成文乡约是北宋学者吕大钧、吕大临等兄弟制定的《吕氏乡约》(《蓝田公约》)。它的内容十分丰富,约规包含四大项: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后经南宋朱熹重新发现整理后,成为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明朝后期,乡约改而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明朝儒学士人常常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渝,不遵守乡约的百姓要受族规、乡约处罚,甚至被递解官府治罪。清朝的乡约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模式,但宣讲的内容变成了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等(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古代乡约制度的特点。【答案】(1)以礼治国;恭敬合度、退让有法;(2)特点:以士人群体为主;以儒家忠孝思想为主要内容;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成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受魏晋门阀政治的影响;科举制的实行;门阀士族的衰落(3)渊源流长;强制力逐渐增强(由民间自发约定到官方强制执行);与法律合流;内容不断丰富细化等。【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得出以礼治国;根据材料一“是以君子恭敬搏节退让以明礼”得出恭敬合度、退让有法;(2)关于特点,根据材料二“唐代士人阶层编撰家训的风气日盛,如王方庆《王氏训诫》,柳琨《诫子孙》,唐太宗作《帝范》也可视为帝王之家的家训。”得出以士人群体为主;根据材料二“家训内容多以‘忠孝’教育为主,‘名门右族,莫不由祖考忠孝勤俭以成立之’”得出以儒家忠孝思想为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二“唐代家训开启中国古代‘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富贵、财产不再恒久”得出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关于成因: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从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受魏晋门阀政治的影响、科举制的实行、门阀士族的衰落等方面分析作答。(3)根据材料三“乡约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可归纳出渊源流长;根据材料三“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闾为族,八闾为联”可归纳出强制力逐渐增强;根据材料三“明朝儒学士人常常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可归纳出与法律合流;根据材料三“它的内容十分丰富,约规包含四大项: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可归纳出内容不断丰富细化等。【点睛】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00年前后,英格兰每年的煤炭产量大约是250万吨。英国的经济能比荷兰更长久、更持续发展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英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并且较早、较大规模地进行开发利用。随着英国人口增长,到16世纪晚期,可供做燃料的森林面积缩减,英国面临一场能源危机。1640~1649年间木材价格比1450~1459年间上涨了约5倍。英国在18世纪靠大批开发煤炭这种能源储备摆脱了木材短缺的困境。煤的使用逐渐从单纯提供热能向主要提供机械能转变。——摘编自舒小昀《工业革命:从生物能源向矿物能源的转变》材料二能源转型示意图——摘编自张宁等《国内外能源转型比较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际能源转型的规律特征。【答案】(1)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人口增长;③传统能源价格上涨导致能源短缺;④英国煤炭资源丰富;⑤工业革命的推动。(2)从转型动因看,人类能源利用是在技术、经济、社会、环境和政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演变;从转型过程看,不断由低级能源向高级能源转型;从将来目标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是能源转型的主要方向。【解析】(1).根据所学可得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根据“随着英国人口增长,到16世纪晚期,可供做燃料的森林面积缩减,英国面临一场能源危机。”得出人口增长;根据“1640~1649年间木材价格比1450~1459年间上涨了约5倍。”得出传统能源价格上涨导致能源短缺;根据“可以归结为英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得出英国煤炭资源丰富;⑤工业革命的推动。(2).根据图片中的内容,可从转型的原因、转型的过程、转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概括。可得出从转型动因看,人类能源利用是在技术、经济、社会、环境和政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演变;从转型过程看,不断由低级能源向高级能源转型;从将来目标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是能源转型的主要方向。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夏衍致周扬信件周扬同志彼此都忙,又有许久不通信了。上海遭轰炸后,大家紧张得很,情势是严重的,敌人必然的还要来炸,而我们在这次工作中,也发现了许多毛病,如太平观念,思想上的麻痹,甚至有个别的贪污腐化事件,希望在这次工作中整肃一下,否则上海这个地方乃是不好搞的。中苏条约签订那一天,幸亏中央的电报抓得紧,未出毛病,但也演了一些悲喜剧。上一天晚上得到情报说,十四日上午要来轰炸,决定疏散一下水电厂附近的居民,传达下去太机械了,弄到半夜雨中大举搬家,翌晨又发了一次警报(后知发错了),停电半天,加上这一天全市无报(各报因等周总理谈话稿,至九时才出报),弄成谣言满天飞,全市紧张慌乱,幸亏当晚六时经过无线电及紧急动员了广播车,四处宣传中苏协定,才把秩序和人心稳定下来,捏了一把大汗。……夏衍,1950.2.材料为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夏衍写给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扬的亲笔信。根据信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新中国解放之初党和政府面临的严重危机及处理重大危机和突发事件、治理城市社会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答案】论题:解放初期党和政府在处理重大危机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国初期,新中国遭到了美蒋集团的经济封锁、军事打击、政治孤立,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严重的危机和层出不穷的各种突发事件,举步维艰。为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巨大困难,上海等大城市的人民政府与投机资本进行了“银元之战”和“米面之战”。到1950年春,物价趋于稳定,新生政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从信中指出的太平观念等信息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上海市人民政权已基本得到了巩固。当上海市因谣言满天飞,全市紧张慌乱时,市委、市政府立即公布了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一消息。与苏联同盟关系的建立,是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这一消息的公布和传达,在紧急状态下能够立竿见影地起到稳定人心的效果。综上所述,解放初期党和政府在应对重大危机和突发事件时能充分发挥执政党的作用,极大地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威望。【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得出论题:根据材料“我们在这次工作中,也发现了许多毛病,如太平观念,思想上的麻痹,甚至有个别的贪污腐化事件,希望在这次工作中整肃一下,否则上海这个地方乃是不好搞的”、“幸亏当晚六时经过无线电及紧急动员了广播车,四处宣传中苏协定,才把秩序和人心稳定下来,捏了一把大汗”得出论题:解放初期党和政府在处理重大危机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后进行论证:结合所学新中国面临的内外困境得出建国初期,新中国遭到了美蒋集团的经济封锁、军事打击、政治孤立,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严重的危机和层出不穷的各种突发事件,举步维艰。结合所学恢复经济的措施得出为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巨大困难,上海等大城市的人民政府与投机资本进行了“银元之战”和“米面之战”。到1950年春,物价趋于稳定,新生政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根据材料“太平观念,思想上的麻痹,甚至有个别的贪污腐化事件,希望在这次工作中整肃一下”得出从信中指出的太平观念等信息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上海市人民政权已基本得到了巩固。根据材料“幸亏当晚六时经过无线电及紧急动员了广播车,四处宣传中苏协定,才把秩序和人心稳定下来”得出当上海市因谣言满天飞,全市紧张慌乱时,市委、市政府立即公布了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一消息。与苏联同盟关系的建立,是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这一消息的公布和传达,在紧急状态下能够立竿见影地起到稳定人心的效果。最后得出结论:综上所述,解放初期党和政府在应对重大危机和突发事件时能充分发挥执政党的作用,极大地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威望。(二)选考题:共12分。请考生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0、【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民国成立后,知识界普遍认为“农村破产即国家破产,农村复兴即民族复兴”。20世纪30年代乡村建设运动的出现,不仅是由农村落后破败的现实促成的,也是知识界对农村重要性自觉体认识的产物,两者的结合,导致了领域广闻、面貌多样、时间持久、形响深远的乡村建设运动。用梁漱溟的话说,救济乡村只是乡村建设的“第一层意义”,乡村建设的“真正意义”在于创造斯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政权建设进入新阶段。从农村土地关系的改革开始,国家对乡村社会进行权力重组,将政权直接延仲到村庄内部,自上而下建立起了“乡(村)政权”“政社合一”“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治理模式。改革开放后,国家对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建立起政社分开的“乡政村治”结构,“村民自治”得以兴起。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税费改革重塑了基层治理的形态,由“单中心治里”模式逐步走向党领导下的“多元共治”模式。——摘编自王晓莉《中国百年乡村建设的历史沿羊与有效性初探)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背景。(2)根据材料,概括现代中国乡村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答案】(1)背景:知识界对农村重要性的认识;农村落后破败的现实;民族危机加剧西方文化冲击。(2)特点: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伴随生产关系变革自上而下进行模式不断创新。意义: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推动了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实现人民当家做主。【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民国成立后”、“知识界普遍认为‘农村破产即国家破产,农村复兴即民族复兴”可以得出知识界对农村重要性的认识;根据“农村落后破败的现实”可以得出农村落后破败的现实;根据“乡村建设的‘真意义’在于创造新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民族危机加剧西方文化冲击。(2)特点:根据材料“从农村土地关系的改革开始,国家对乡村社会进行权力重组,将政权直接延仲到村庄内部”可以得出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根据“自上而下建立”、“由‘单中心治理’模式逐步走向党领导下的‘多元共治’模式”可以得出伴随生产关系变革自上而下进行模式不断创新。意义:结合第一问的特点和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政治民主化进程、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2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两次世界大战其实就是一场战争的两个阶段。但“二战”也有自己的特点。在战争初期,德国横扫欧洲大陆,这羞辱和削弱了其他欧洲强国。同时,正在中国作战的新兴帝国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旧有殖民地上横行,但这也意味着日本将不可避免地和美国发生冲突。德国在战争初期的胜利还产生了另一个影响;它使希特勒相信自己是个军事人才,这鼓舞了他去实现最初的梦想并入侵苏联。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和欧洲列强(尤其是英国)不得不联合起来。因此,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有时被视为最后一场意识形态大战,一场“拯救民主”的战争,但事实却是,如果没有斯大林,盟军恐怕很难在这场战争中取胜。——摘编自安德鲁·玛尔《BBC·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在二战初期胜利产生的影响,并简要说明“两次世界大战其实就是一场战争的两个阶段”这一观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历史贡献。【答案】(1)影响:削弱了其他欧洲强国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推动了德国人侵苏联,助推了日本在亚洲的扩张。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没有真正解决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对战败国过度的压制导致德国的复仇情绪高涨,而日本也没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也是不满,因此,二战爆发与一战后遗留的问题有很大关系。(2)贡献:苏联是打败法西斯德国的主要力量,并在打败军国主义日本的战争中也起了重要作用苏联是反法西斯同盟的缔造者之一苏联帮助多国取得了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解析】【详解】(1)影响:根据“在战争初期,德国横扫欧洲大陆,这羞辱和削弱了其他欧洲强国”得出削弱了其他欧洲强国;根据“它使希特勒相信自己是个军事人才,这鼓舞了他去实现最初的梦想并入侵苏联。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和欧洲列强(尤其是英国)不得不联合起来”得出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推动了德国人侵苏联,助推了日本在亚洲的扩张。说明: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之所以说“两次世界大战其实就是一场战争的两个阶段”,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凡尔赛一华盛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