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古汉语词汇构成及古今词汇的纵向比较词由语素组成,可以是单个的字,也可以是结构意义上由两个及以上的字组成的“词”。词的构成可以从词的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来认识:词的形式是语音,内容是语义。从词的形式——语音结构上来分:可以把词分为单音词(即单音节词)和复音词(即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从词的内容——语义结构上来分:词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第一节单音词与复音词一、单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叫单音节词,简称单音词。如:日、田、竹、履、曰。古代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中,绝大多数是单音节词。许多在现代汉语中不能单独使用的语素,在古代汉语中都是能够独立运用的单音词。(一)单音词与汉语的字、词关系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它与汉字所记录的语言单位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在古代汉语书面语中,一个字基本上记录一个单音词。因此,在古代语言学家笔下的“字”,相当于单音词。实际上,字和词并不是等同的。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表意单位,它以音为义的载体,音和义在约定俗成的原则下结合起来,便形成口语的词。字是词的记录符号,它用字形来记录词,从词那里承受到音与义,因而形成一个形音义的结合体。正因为字和词并不等同,因此在古代汉语中,字与词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第一,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例如,《史记·陈涉世家》:“若为庸耕,何富贵也?”这两句话是八个字,也是八个词。“朝令夕改”,四个词构成一个短语,也是四个字。也就是说,在多数情况下,字和词在单位上是统一的。因此,古人从来都把一个字当作一个词。古代的注释书和字书、韵书上所说的“字”,实际上指的就是词;而他们所说的“词”,则专指虚词。这样,在阅读文言文时,字和词常常会不自觉地变成了同一个概念。第二,虽然汉字是为了记录词而产生的,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字各有其发展规律,就汉字与单音词的对应关系来说,字和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尽管汉字的造字初期是一词造一字,字词的对应关系应当是很整齐的,然而到了后来,由于词的分化派生、字的孳乳借用,异词同字和异字同词现象渐渐多起来。1.异词同字现象——即一个字记录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例如:A.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观看、观赏)形貌昳丽。(《战国策·齐策》)(华美)B.丽土之毛。(徐光启《甘藷疏序》)(附着)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魏风·硕鼠》)(第二人称代词“汝”,你)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诗》)(女子)异词同字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词义引申的结果。词义经过辗转引申,一些间接引申出来的远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有些甚至语音发生了变化或者有了自己的记录符号,成为独立的词。如“观”,从见雚声,本义是观看,读guān,动词;引申出“用来进行观看活动的建筑物”之义,名词,并且语音发生了变化,读guàn,已经成为新词。二是字用过程中的同音借用。这是造成异词同字即一字记多词现象的主要原因。如“女”,本义指女子,假借为第二人称代词;“丽”,本义是美丽,假借为“附着”义。因假借而造成的异词同字现象很多。2.异字同词现象——即一个词有不只一个记录符号,各个符号间多是异体字关系,也有的是分化字关系。例如: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B.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絶壁下。(苏轼《石钟山记》)——这两句中,“暮”与的“莫”是同一个词。“莫”的字形是日在丛草中之状,《说文》:“莫,日且冥也。”就是“日暮”的“暮”的本字,后来“莫”字用作了否定词,而标志时间的字都加“日”字,就把这个本来已有“日”的字重加了一个“日”变成“暮”,所以“莫”与“暮”虽写两形,却记录同词,是分化字关系。A.将军身被坚执鋭。(《史记·陈涉世家》)B.公受珠,内所着披袄中。(崔銧《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事》)C.遂开门纳衆。(《资治通鉴·唐纪》)D.纍官故不失州郡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E.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袁枚《黄生借书说》)——A的“被”与B的“披”、B的“内”与C的“纳”、D的“故”和E的两个“固”也都反映异字同词现象。“被”与“披”都当“穿”讲,二字古代通用,至于作爲副词当“本来”讲的“固”,更是常常写成“故”字来代替。同词异字和异词同字现象告诉我们,即使作为单音节的词,单位虽是一字一词,实质却不完全是一对一的关系,把字词的关系简单化,就会发生望形生义的毛病,对文言文的词义理解也会产生相应的错误。(二)单音词与古代汉语中的双音短语在上古汉语书面语和后代仿古的文言文中,单音词一直占主导地位。即使有些双音节单位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同形,很容易被作为双音词看待,但实际上并不是双音词,而是单音词的组合。这些组合,许多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同形,因此,很容易被误解为双音词。例如: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句中的“所以、出入、非常”与现代汉语双音词同形,但并不是双音词,而是两个单音词的组合,因爲其中的两个音节各有其词性与词义。“所以”,所,特殊代词;以,介词;应译爲“所用来……的原因”。“出入”指出关和进关。“非常”指不寻常的。非,否定副词;常,形容词。②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顔色憔悴,形容枯槁。(《楚辞·渔父》)——形,指形体;容,指容貌。③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战国策·齐策》)——“其实”,它的果实。其,指示代词,它的;实,名词,果实。④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无,否定副词;论,动词。古代汉语中还有一些双音结构,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连词同形,非常容易被误解为双音虚词。实际上,这些双音结构并不是双音词而是两个有各自的词性和作用的单音词。这些常见的双音结构有:然而:然,代词;而,转折连词。应译爲“(虽然)如此,但是(却)。如:汝颍以爲险,江汉以爲池,限之以邓林,缘之以方城。然而秦师至而鄢郢举,若振槁然。(《荀子·议兵》)然则:然,代词;则,承接连词。应译爲“(既然)如此,那麽”。如:汤武之王也,不修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商君书·更法》)虽然:虽,让步连词;然,转折连词。应译爲“虽然(如此),但是”。如: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爲我爲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且夫:且,连词;夫,远指代词。应译爲“况且,(那)”。例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北冥有鱼》)若夫:若,连词;夫,远指代词。应译爲“至于那……”。例如: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北冥有鱼》)今夫:今,连词,表示提示语气;夫,远指代词。应译爲“至于(那)……”。如: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孟子·告子上》)因此,在古代汉语中遇到貌似现代汉语双音词的语言单位,大多是两个单音词的临时组合,不要轻易地看成是双音词,否则便会误解词义。复音词——以双音词为主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词叫做复音词。如:关关、蒹葭、十五、乡里人。古汉语复音词可分为两类:一是只含有一个语素的单纯复音词,如后文提到的叠音词、联绵词;二是含有两个及以上语素的合成复音词,即合成词。相比古代汉语单音词的主导地位,复音词的数量较少。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同时包含少量的复音词。复音词中,既有合成词,也有少量的单纯词。三、单音词与复音词的转化关系(一)单音词向复音词转化的方式古汉语单音节词向复音词变化,基本采取的三种方式:用新的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节词)代替单音词。单音词与复音词没有相同词素。如:师——军队伐——攻打快——称心川——河流古代单音词加上词头(前缀)或词尾(后缀),构成复音词。如:虎——老虎鼠——老鼠房——房子燕——燕子两个或多个同义或近义的单音词构成现代的复音词。这种方式在汉语复音化过程中占大多数。如:友——朋友危——危险悲——悲哀聪——聪明(二)单音词向复音词转化的原因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知能力和范围的拓展,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需要语言加以指称。2.汉语固有的单音节词汇系统不能满足人们表达信息日益精确化和复杂化的需要,因此必须对其加以改造,而复音化则是一个十分快捷有效的方法。3.中国人发音系统的变化,使得汉语语音系统越来越简单化。人们能够发出的语音越来越少,这也促进了复音化的发展。单纯复音词与合成复音词单纯复音词由一个语素(“语素”可参照现代汉语语法)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一般说来,绝大多数的单音词都属于单纯词,例如:山、水、走、跑、大、红。但在复音词中,也同样包含部分单纯词,这样的词我们叫做单纯复音词。其中,尤以叠音词、联绵词、外来音译词和附音词四类单纯复音词较为特殊。叠音词——重叠两个或以上相同音节而成的复音词,主要功能是摹拟声音、描绘状貌等。1.摹拟声音。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周南·关雎》)(鸟鸣声)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磨刀声)2.描绘状貌。如: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陌上桑》)(轻快貌)(从容貌)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岳阳楼记》)(水势阔大貌)3.其他用途。如:燕燕于飞,参差其羽。(《诗经·豳风·燕燕》)(补充音节)旦日,军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胜世家》)(处处,指明处所)*值得注意的是*:双音节形态的叠音词是指两个音节重叠成义而不能分别单说的双音节词,例如:“猩猩、蝈蝈、潺潺、彬彬、翩翩、夭夭”等,它们与“爹爹、哥哥、跑跑、看看”等两个单音节词的重叠形式不同。因为重叠是一种词法表达手段,表达时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而叠音是一种构词手段,不叠音就不能包装承载词义;换言之,“猩猩”一类词的每个音节不能单说,不能单独表意;而“妈妈”一类词的每个音节可以单说,能够单独表义。(二)联绵词——两个字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我们称之为联绵词。联绵词是汉语中特殊的词汇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联绵词的结构特点联绵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双音单纯词,因此没有结构问题,只有形式上的特点。从形式上看,联绵词由两个字记录,这两个字不是语素,而仅仅是音节的记录符号,因此,联绵词不能拆开来讲,如果拆开来得到的是两个不能独立表示意义的音节。即,记录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记音符号,它们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已经失去,只有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才有词义,因此,不能把联绵词拆成两个字的意义的组合。例如:A.于是焉何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秋水时至》)B.陟彼高冈,我马玄黄。《诗经·周南·卷耳》)C.计犹豫,未有所决。(《汉书·高后纪》“望洋”并非是望着海洋,“洋”在《说文》中本训水名,直到宋朝才有“海洋”的意义。“望洋”又写作“望羊”“望阳”,意思是“仰视”。“玄黄”也是联绵词。《尔雅·释诂》:“隳頽、玄黄……,病也。”“犹豫”又写作“犹与”“由与”“尤与”“犹夷”等,都是迟疑不决的意思。但是,从联绵词的形成过程或来源上看,联绵词是有结构问题的。主要有三个类型:(1)义合式。这类联绵词本是两个单音词,本可以单独解释和运用,凝固后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双音结构,成为联绵词。例如,“绸缪”中的“绸”与“缪”在上古文献中都曾经单独使用过,均是“捆绑”义,引申有宛转腾绕之义,凝固成联绵词后保留了此义。(2)衍音式。这类联绵词是由一个单音词向前或向后衍化出一个表音音节,衍化出的音节虽然用汉字书写,但没有表义作用。向前衍化的如“参差”“囹圄”等,向后衍化的如“趑趄”“菡萏”等。(3)摹声式。摹拟声音而产生的联绵词。如摹拟自然爆破声的“霹雳”,摹拟动物鸣叫声的“蟋蟀”,摹拟人类情绪发声的“嘘唏”等。联绵词的语音特点联绵词在语音上多有双声叠韵的关系。双声——两个音节古音声母相同,叠韵——两个音节古音“韵”相同。根据两字语音上的关系,联绵词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双声联绵词。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庖丁解牛》)叠韵联绵词。如:敌弃炮仓皇遁,谢庄遂安。(《冯婉贞》)适莽苍者,三餐而饭,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双声兼叠韵联绵词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诗经·周南·关雎》)既非双声又非叠韵联绵词。如: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因跳踉大闞,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值得注意的是*:一是这里所说叠韵的“韵”,与“韵母”不同。韵母包括一个音节除去声母的所有部分——介音、主要元音和韵尾,而“韵”则只包括主要元音和韵尾,不包括介音。因此,叠韵联绵词是指两个音节的韵即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介音不一定相同,如“辗转、崔嵬、婵媛”等。二是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联绵词的语音关系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例如,上文讲到的“望阳”古音叠韵,“玄黄”古音双声,“犹豫”古音双声,按今音读的话,“望阳”仍是叠韵,“玄黄”不是双声了,“犹豫”仍是双声。再如:“仓庚、芣苢”在古代是叠韵联绵词,今天读起来已经不叠韵了。这是古韵不同于今韵的表现。“缤纷、匍匐”在古代是双声联绵词,今天读起来已经不双声了。这是古声母不同于今声母的表现。因此,判断古代汉语中联绵词的语音关系,一定要根据古音,而不要根据今音。联绵词的形体特点因为记录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记音符号,字义已经不再发挥作用,而汉字中同音字又非常多,因此,古代文献中联绵词在词形上的特点是写法比较自由,记录同一个词有时用不同的字,造成了一词多形的特点。“望阳”“犹豫”等联绵词都是这样。再如:“匍匐”又写作“蒲服”“匍伏”“蒲伏”“扶服”等;“委蛇”又写作“逶蛇”“逶移”“逶迤”等。但是,由于汉语书面语具有以形别义的特点,联绵词的一词多形影响了对书面语言的准确理解,因此,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对联绵词的众多形体,人们通过有意的选择、给记音的字加义符等手段,竭力使联绵词的记录形式达到形义统一,淘汰那些形义脱节、容易引起误解的词形,使联绵词的形体逐渐走向了表义化、固定化,许多异体得以淘汰,退出了书面交际领域。例如,上述几个形体众多的联绵词经常出现在书面语言中的是“犹豫、匍匐、逶迤、望洋”,其他形体只存在于古代文献和工具书中,在后代书面语言中逐渐被淘汰了。(三)外来音译词古代汉语中有一些从外族语言中音译过来的词,一般称之为“音译词”。音译也是一种“摹声”,即摹拟外族词的语音。例如:①駃騠。《说文·马部》:“駃騠,马父驘子也。”《淮南子·齐俗训》:“六骐骥,四駃騠。”注:“北翟之良马也。”“北翟”即“北狄”,非华夏区域。“駃騠”为北翟之语,摹拟其音而成词。②騊駼。《说文·马部》:“騊駼,北野之良马也。”“北野”亦华夏之外地域。《汉书·扬雄传》:“前番禺,后陶涂。”顔师古注:“騊駼马出北海上,今此云后陶涂,则是北方国名也。”可见“騊駼”因其国名“陶涂”而得称。此外,随着一些外来事物的引入也会产生相应的音译词。如:葡萄、苜蓿、浮屠、罗汉、琵琶、月氏、袈裟、琉璃、天竺。【注意】联绵词和音译词是纯粹的记音符号,因此,只要读音相同相近可以有多种写法。如:“犹豫”又可以写成“优与”、“犹预”、“容与”、“游移”、“夷由”等;“望洋”又可写成“汪洋”、“望羊”、“望阳”、“汪羊”等。附音词——既是单纯复音词,也是合成复音词在原单音词上加词头或词尾所组成的词,我们称之为附音词。由于词头词尾(即虚语素)只是黏着在表示概念的实语素前后的附着成分,一般只表示词性和感情色彩,多不表示实际意义,所以这样的复音词通常归类到单纯词的范畴。如:阿娘、石头、斧子、晏如等。合成复音词合成复音词(以下简称“合成词”),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组成的复音词。其构成语素在古汉语中往往能够单独运用,但其意义却不是构成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从构成合成词内各语素间的关系上,我们可以将合成词划分为两大类:一是附加式合成词;二是复合式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这一类合成词由实语素和虚语素构成,实语素是词义的核心部分,虚语素一般只表示词性和感情色彩。详见上文“附音词”介绍。复合式合成词(以下简称“复合词”)这一类合成词由两个以及上实语素构成,语素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复合式合成词有并列式、偏正式、支配式、主谓式四种结构:并列结构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并列构成的复合词。这两个语素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修饰、限制、补充、帮助等关系。例如:仓廪干戈膏腴宾客祭祀倾覆斟酌谨慎和睦这种由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复合词在古代汉语双音词中占大多数。也有个别复合词是由两个反义语素并列构成的,例如“缓急”。2.偏正结构两个语素之间有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的复合词。例如:布衣东宫天子诸侯百姓锦衾狐裘羌笛“布衣”本指布料衣服,后转指穿布衣的人,即平民。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诸葛亮《出师表》)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史记·李斯列传》)“东宫”本指东边的宫殿。因为太子住东宫,所以转指太子。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诗经·卫风·硕人》)3.支配结构——又称“动宾结构”两个语素之间有支配和被支配关系的复合词,又叫动宾结构。例如:执事将军当道持戟败绩知府司寇司马拾遗稽首“执事”意思是执掌事务,以后执掌事务的人也称“执事”。先秦时常用“执事”尊称别国国君,以此表示不敢直称其君。例如《左传·成公三年》:“虽遇执事,其弗敢违。”这里的“执事”是晋臣知罃称楚共王。像“执事”这样由动宾结构形成的指人的名词还有一些。例如:“将军”的“将”,本来读jiàng,是率领的意思。“将军”即“率领军队”,以后转指率领军队的高级武官。“当道”本比喻身居要位,后用来指“当权者”。“持戟”本指拿着武器,后借指“战士”。不少职务名称,如“司寇”“司马”“拾遗”等也都是由动宾短语变成的。4.主谓结构两个语素之间有帮助与被帮助关系的复合词。例如:地震日食霜降夏至月食“地震”“日食”等词,最早见于《春秋》等史书。《国语·周语》:“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这是对地震现象所作的最早的解释。《左传·昭公七年》:“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晋侯问于士文伯曰:‘谁将当日食?’”这是以日食附会人事变化的记载。(三)复合词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复合词的形成是汉语由单音化向双音化发展的结果。最初是两个单音词的临时组合,是短语,后来才形成专指义,成为复合词。例如:国家:“国”指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家”指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如果“国家”连用,指的仍然是“国”和“家”的概念,那麽“国家”是短语,如果“国家”连用只泛指“国”,不再指“家”,那么“国家”是复合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国家”做为短语和复合词并存。从单音词的临时组合到凝固成一个复合词,常常伴随着意义的变化。也就是说,复合词的意义不再像短语一样,是两个单音词的简单相加,而是另外有了专指义。例如:春秋:原指季节,凝固成复合词以后就变为泛指“时间”,进而指“年龄”。如《汉书·苏武传》:“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社稷:本指土地神与谷神。古人专门为此二神立庙进行祭祀。如《礼记·王制》:“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句中的“社稷”还是短语。后来,由于“社”“稷”是国家的重要标志,因而“社稷”结合在一起,表示“国家”的意思。在“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中,“社稷”已经是词而非短语了。寻常:原来为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绿色金融借款合同示范文本4篇
- 2025年度门面房租赁合同(含装修限制条款)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品质木枋原料供应合同4篇
- 2025年度企业财务合规审计聘用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喷砂机销售及零配件供应合同4篇
- 2025版彩钢房仓储服务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苗木种植与生态城市建设合同4篇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校园物业管理与服务合同下载3篇
- 2025年度园林绿化养护劳务承包合同样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创业投资借款合作协议合同-@-1
- 化学-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5届高三调研考试(三)试题和答案
- 智慧农贸批发市场平台规划建设方案
- 林下野鸡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3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招聘考试真题
- Python编程基础(项目式微课版)教案22
- 01J925-1压型钢板、夹芯板屋面及墙体建筑构造
- 欠电费合同范本
- 2024年新高考地区数学选择题填空压轴题汇编十八含解析
- 大型商场招商招租方案(2篇)
- 2022年袋鼠数学竞赛真题一二年级组含答案
- 三氟乙酰氯(CAS:354-32-5)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