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课内文言积累过关训练解析版_第1页
专题08:课内文言积累过关训练解析版_第2页
专题08:课内文言积累过关训练解析版_第3页
专题08:课内文言积累过关训练解析版_第4页
专题08:课内文言积累过关训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8课内文言积累过关训练一、【北京市西城区20-21学年七年级下期末】阅读《爱莲说》,完成下面小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求之地中何陋之有B.自李唐来自钱孔入自始至终C.香远益清大有所益精益求精D.予谓菊权谓吕蒙曰特殊称谓11.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甲】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翻译:(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理解:这个语句描绘了莲花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都能独立不移、保持清白操守的高洁形象。【乙】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翻译: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理解:这个语句其实是说像陶渊明这样的真隐士太少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要成为像陶渊明那样避世隐居之人的想法。12.托物言志是中国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阅读下文,结合文意说说《爱莲说》和《松喻》各是怎样运用这种写作手法的。松喻王踔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有人移之盆盎①,置之华屋之内,屈②其枝,缚其节③,灌之溉之,蓬蓬如偃盖④焉,非不取悦于人。然以视夫⑤油岭⑥之间,干⑦青云,凌碧霄,矫矫⑧郁郁于严霜积雪者,相去⑨如何也?嘻!士君子之失身于人,亦犹是尔。注:①[盆盎]花盆一类的盛器。②[屈]使……弯曲③[节]树木枝干交接处。④偃[(yăn)盖]车盖或伞盖。⑤[夫(fú)]代词,那些。⑥[岫(xiù)岭]山峰。⑦[干]冲。⑧[矫矫]威武的样子。⑨[去]距离,差距。【答案】10.B11.乙12.示例:《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爱的高洁追求。《松喻》借对松树在花盆中取悦于人的不屑和对其在山峰上自由生长的赞美,表达了作者保持操守、不被束缚的傲岸心志。【解析】【分析】【10题详解】A.之:的/代词,代指石兽/宾语前置的标志;B.自:从/从/从;C.益:更加/好处/更加;D.谓:认为/对……说,告诉/称呼;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乙句“表达了作者要成为像陶渊明那样避世隐居之人的想法”错误,作者以菊花正衬,表明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故选乙。【12题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甲文借莲花的坚贞高洁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乙文借松树的挺直向上以及山谷和屋内生长情况的对比体现了作者正直傲岸的志趣。【点睛】《爱莲说》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松喻》译文松树的性格是挺直向上。就是几尺高,可顶也是直直的。有人将它移栽到盆中,放它到华美的屋内,弯曲它的枝杆,绑缚它的关节,施肥灌溉,形状好像撑开的伞,这样子并非不招人喜欢。但是看那些山谷山岭之间,直插青天,凌驾蓝天,茂盛葱郁(地生长)在严霜积雪的松树,相差多少啊!唉!贤士君子委身于人,也如同这松树一样。二、【安徽省马鞍山市20-21学年七年级下期末】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权谓吕蒙曰()(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及鲁肃过寻阳()(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18.孙权劝学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19.文章写吕蒙的学习过程仅用“蒙乃始就学”一句话带过,而写他的学习成效又用鲁肃的见闻和行动来表现,这是什么描写角度?这样写有什么妙处?20.本文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答案】16.①.对……说②.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③.等到④.知晓事情17.(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18.但当涉猎,见往事耳。19.采用侧面描写的角度//侧面烘托的角度,妙处:(1)“蒙乃始就学”一语带过,使文章详略得当,与文章标题“劝学”更贴合。(2)结尾用鲁肃的见闻和行动来写吕蒙的学习成效,表明了吕蒙学习的惊人长进。20.(1)孙权: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2)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坦率真诚。(3)鲁肃:直爽,敬才,爱才。【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孙权对吕蒙说。谓:对……说。(2)句意为: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3)句意为: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等到。(4)句意为: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事:知晓事情。【17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1)但: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耳:罢了。(2)以为:认为。大有所益:有很大的益处。【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从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可以看出,孙权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故答案为:但当涉猎,见往事耳。【19题详解】本题考查描写方法。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出,主要内容是“孙权劝学”,因此“蒙乃始就学”一句话带过,选材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写他的学习成效又用鲁肃的见闻和行动来表现,这是侧面描写,通过写鲁肃的“大惊”“结友而别”可以看出,吕蒙与原先判若两人,从而突出他学习的惊人长进。【20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文中的“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和“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可以看出,孙权面对不愿学习的吕蒙,用心劝告,设身处地,现身说法,表明孙权是一个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的君主;结合“蒙辞以军中多务”和“蒙乃始就学”及“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可以看出,吕蒙知错就改,乐于接受劝告,而又勤奋好学,坦率真诚;结合“大惊曰”和“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可以看出,鲁肃对吕蒙的变化毫不掩饰,表明他是一个直爽的人;与吕蒙结拜,表明他是一个敬才、爱才的人。【点睛】译文: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三、【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1学年七年级下期末】阅读以下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注释】①书:写信。②让:责备。③露布:公开的文告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管理B.见往事耳见:了解C.及鲁肃过寻阳过:经过D.即更刮目相待待:看待8.翻译下面的句子。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进步巨大,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B.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C.文章善于刻画人物,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D.吕蒙读书的功效主要通过鲁肃从侧面展现,他的惊叹衬托出吕蒙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答案】7.A8.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9.C【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意思是: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治:研究。不是“管理”。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士(指读书的人)、三日(多日)、更(另外)”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9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从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刻画人物时主要用了语言描写和对比衬托的手法,并不是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四、【湖北省天门市20-21学年七年级下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中通外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B.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濯清涟而不妖/有卖油翁释担而立10.下列句子停顿不合理的一项是()(限断一处)A.世人/甚爱牡丹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晋陶渊明/独爱菊 D.陶后/鲜有闻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B.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菊花、莲花以及牡丹的喜爱。C.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避世隐居;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洁身自好,保持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答案】9.C10.B11.B12.(1)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2)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解析】【分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中间/射中;B.更加/好处;C.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连词,表示转折/连词,表示承接。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仔细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答案即可。B有误,句意为: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而”字后面发生转折,故断句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B有误,应该是托物言志,表达了对莲花的喜爱。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1)之,的。宜,应当。(2)求,寻找。固,固然。颠,颠倒,错乱。【点睛】译文:水中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是很多了。五、【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20-21学年七年级下期末】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10.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发?【答案】8.(1)到,等到(2)另,另外9.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10.①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人和事。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④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⑤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要虚心接受教育。【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及,到,等到。(2)句意为:就要用另外新的眼光来看待。更,另,另外。【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本句中的重点词有:但,只,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10题详解】本题考查感悟启示。扣住吕蒙变化的原因,结合自身实际,谈出自己的启示即可。比如:①从“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可以得到启示:要多读书,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见识。②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以得到启示:一个人无论天赋多好,如果后天不学习,依然不能成功;相反,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③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点睛】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另外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六、【青海省西宁市20-21学年七年级下期末】阅读《卖油翁》,回答问题。卖油翁欧阳修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康肃忿然曰忿然:(2)徐以杓酌油沥之徐: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康肃笑而遣之何陋之有C.尝射于家圃求二石兽于水中D.公亦以此自矜蒙辞以军中多务13.用现代汉语翻译“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一句。14.文章第②段通过两人的对话体现了陈尧咨、卖油翁怎样的性格特点?1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答案】11.(1)气愤的样子(2)慢慢地12.C13.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14.陈尧咨骄傲自大、傲慢无理、率真暴躁;卖油翁沉稳老练、从容自若、神闲气定、不卑不亢。15.①熟能生巧,即使有长处也不要骄傲自满;②做事要精益求精,不能满足于现状;③不管你有多大本事,做人都要内敛,要含蓄,要低调,不要张扬自满。【解析】【分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判断词义。(1)句意:陈尧咨气愤地说。忿然:气愤的样子。(2)句意:慢慢地用勺子倒油注到葫芦里。徐:慢慢地。【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理解。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代词,代指卖油翁/宾语前置的标志词,不译;C.介词,在/介词,在;D.介词,凭借/介词,用;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其:代指陈尧咨;发矢:射箭;但:只,只是;微颔:微微点头。【14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文段内容,由“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可看出陈尧咨骄傲自大、轻慢无礼。再由“康肃忿然曰”和“尔安敢轻吾射!”可知,陈尧咨暴躁易怒、性情直率;由“无他,但手熟尔”可知,卖油翁镇定自若,沉稳冷静。再由“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可知,卖油翁倒油技术高超、娴熟老练。“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也能体现卖油翁的气定神闲、不卑不亢。【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的理解。分析文章内容,本文的陈尧咨因“善射,当世无双”而沾沾自喜、骄傲自大,而后遇到了技艺更为高超的卖油翁,只能“笑而遣之”。由此可见,一山还有一山高,强中自有强中手。熟能生巧是必然的,但我们千万不能因为自己有一点长处或者成绩而骄傲自满,要时刻保持谦虚冷静。再从卖油翁的角度看,卖油翁拥有“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的高超酌油技艺,可却从不卖弄,所有我们也应当像卖油翁一样做事追求精益求精、登峰造极,不能满足于现阶段取得的一点成绩。而且要学习沉稳谦虚、低调内敛,方可达到更高的境界。【点睛】参考译文:《卖油翁》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他曾经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七、【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1学年七年级下期末】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只 B.濯清涟而不妖濯:洗C.不蔓不枝蔓:枝茎 D.宜乎众矣宜:应该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石兽并沉焉B.濯清涟而不妖而钱不沾湿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何陋之有D.莲,花之君子者也卿今者才略9.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北宋哲学家,“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B.《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的主旨是“爱莲”即爱君子之德。C.作者用“菊”和“牡丹”来反衬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品质。D.“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一句揭示了自唐朝以来,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答案】7.C8.B9.C【解析】【7题详解】C.句意:不生藤蔓不长枝节。“蔓”是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的意思。故选C。【8题详解】A.用于句末,表示陈述语气\兼词,相当于“于”“于之”;B.表转折,却\表转折,却;C.用在主谓之间,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D.“者”“也”连用,表判断\用在时间词后面,起语助作用,可不译;故选B。【9题详解】C.作者认为菊是花中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者,莲是花中君子,作者对于菊并无批评排斥之意,所以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故选C。【点睛】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八、【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20-21学年七年级下期末】古人作品脍炙人口,古人智慧熠熠生辉。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各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8.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1)山门圮于河(2)棹数小舟9.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自缘身在最高层缘木求鱼B.尔辈不能究物理寻根究底C.二石兽并沉焉并行不悖D求二石兽于水中求同存异10.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__________________,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__________________,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_________________?11.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登飞来峰》一诗中,“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现塔高。B.《河中石兽》中像讲学家那样的学者对外界事物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原地寻找石兽,总会遭到别人无情的嘲讽。C.《登飞来峰》一诗将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起来,借写登高远望的感受,以理入诗,蕴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D.《河中石兽》一文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断”的深层思考。【答案】8(1)pǐ(2)zhào9.A10.①.这不是木片②.只了解其一③.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11.B【解析】【8题详解】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结合掌握的知识可知,“圮”应读pǐ,意思是毁坏,倒塌;“棹”应读zhào,意思是划(船)。【9题详解】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A.缘:因为/沿着;B.究:均为推究;C.并:均为一起;D.求:均为寻找;故选A。【10题详解】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是,这;木柿,木片;②句中重点词:但,只;臆断,主观判断。【11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B.“总会遭到别人无情的嘲讽”说法有误,通过文章内容“众服为确论”可知,讲学家的说法得到了寺僧的认可;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乙沧州的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门前的两只石兽也一起沉没在此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还是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坚硬沉重,泥沙的特点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了吗?”大家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九、【山西省太原市20-21学年七年级下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请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划出停顿节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惟吾德馨(2)可以调素琴(3)濯清涟而不妖(4)亭亭净植8.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翻译: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周敦颐赋予菊、牡丹、莲不同的象征意。你认为刘禹锡最符合哪一种花?请结合下面材料和《陋室铭》说说理由。浪淘沙九首(之八)刘禹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答案】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7.(1)品德好(2)调弄(3)洗(4)竖立8.①.(1)到陋室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交往的人里没有知识浅薄的人。②.(2)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9.示例:我认为刘禹锡更符合莲的品格。他因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并没有像泥沙一样永远下沉,身居陋室,与博学的人交往,安于“调素琴,阅金经”的闲散生活,坚信淘尽了泥沙就会露出闪亮的黄金,决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精神乐观,胸怀旷达,可谓“德馨”,体现了周敦颐笔下莲的品质。【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主谓之间需要断开,故断句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句意为:只是我品德好。德馨,品德好。(2)句意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弹奏。(3)句意为: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濯,洗。(4)句意: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植,竖立。【8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要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1)鸿儒,博学的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2)蔓,横生藤蔓;枝,旁生枝茎。【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和生活态度对比探究。解答时,首先要熟悉文章内容,然后分析作者在各自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怀和生活态度,然后从中提取出相同之处进行概括归纳即可。解答此题首先明确三种花的寓意,菊代表隐逸者,牡丹代表富贵者,莲代表着品德高尚的君子。而刘禹锡更符合莲的品格。由《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刘禹锡被贬身居陋室,但保持着自己高洁的品质。由“谈笑有鸿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在逆境当中他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决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就像莲花一样高洁傲岸。链接材料更能反映刘禹锡莲花一样的高洁品质。“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以坚定的语气表明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人也不都会如泥沙一样沉入江底,也有人努力奋争、搏击不已。“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诗人借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尽管谗言诽谤,小人诬陷,以至于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被罢官降职,逐出朝廷,贬谪他乡,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沉沦于现实的泥沙之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历经艰辛和磨难之后,终究还是要洗清冤屈,还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样,尽管“千淘万漉”,历尽辛苦,但是终究总会“吹尽狂沙”,是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这正如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不管什么样的环境当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气节。据此概括作答即可。【点睛】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很多了!十、【天津市红桥区20-21学年七年级下期末】阅读《河中石兽》,完成下面小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9.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阅十余岁(经过) B.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冲刷)C.竟不可得(竟然) D.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10.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有误的是()A.一讲学家设帐寺中(省略句,应为“讲学家设帐于寺中”)B.当求之于上流(判断句,可译为“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动句,“为”表被动,可译为“被”)D.求二石兽于水中(倒装句,应为“于水中求石兽”)11.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讲了两只落水的石兽,既未被河水冲到下游,也未原地不动沉入河沙中,居然逆流而上,到了数里外的上游的故事。B.这篇文章告诉我们遇事要多动脑筋想想,析各方面因素尽可能避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错误认知。C.文中出现两次“笑”:一是讲学家对寺僧的嘲笑表现了讲学家自恃博学的心态;二是老河兵笑讲学家表现了老河兵的自信。D.故事的结局是在下游数里外找到了石兽,说明只有老河兵考虑了各种因素,得出了正确答案。【答案】9.C10.B11.D【解析】【分析】【9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C项句意为:到底还是没找到。竟:终了,最后。故选C。【10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式的理解。B项“当求之于上流”属于倒装句,正常的语序应为“当于上流求之”。故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D项“在下游数里外找到了石兽”理解有误,应该是在上游的数里外找到了石兽。故选D。【点睛】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门前的两只石兽也一起沉没在此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还是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坚硬沉重,泥沙的特点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了吗?”大家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十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20-21学年七年级下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4.本文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1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1)沿河求之,不亦颠乎()(2)阅十余岁()16.翻译下列句子。(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17.文章围绕寻找石兽,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看法和方法?18.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答案】14.①.《阅微草堂笔记》②.纪昀15.①.颠倒、错乱②.经过,经历16.(1)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带走呢?(2)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止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