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流动人口管理制度
流动人口管理制度1
一、社区和责任区民警要定期入户访杳,把办理暂住户口登记和暂住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
容,要求外来流动人口办好暂住登记和暂住证。
二、掌握暂住人口的底数和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搞好外来流动人口循环簿登记工
作。
三、坚持社区警务协作制。警务实行包片制管理,掌握流动人口情况,社区与之及时沟通;
四、凡是流动人口到社区务工、就业,社区干部都g了解掌握家庭情况和生育状况,并向他
们宣传计划生育相关知识;
五、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社区警务站要搞好租赁房屋登记工作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
严格依法办事,切实保障暂住人口的合法权益。要配合社区搞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
六、要与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暂住人口登记管理和协调配合。及时沟通暂住人口的有关信息,
提高外来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
流动人口管理制度2
1.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管理机制。
2.负责指导、协调全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3.负责拟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法
规、规章和政策。
4.负责组织全市有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发展趋势研究。
5.负责对不按照规定办理婚育证明,经其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通知后,逾期仍
不补办或者拒不交验婚育证明的,对与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形成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个人拒不履
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取证。
流动人口管理制度3
为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一、用工单位(雇主)、出租房屋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履行相关义务
L与育龄流动人口形成劳动关系的用工单位应当负责对被招用的雇工的计划生育进行管理,
并接受现居住地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计划生育部门的监督管理。
2.向流动人口出租和借房的个人、雇主,要配合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做好流动人口
的计划生育工作。
3.流动人员流入居住地后,首先向用工单位和出租房屋的雇主出示婚育证明,然后到流入地计
划生育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并签定有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协议。
4.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不齐备的,应当要求本人限期补办,逾期仍不补办或不提交相关手续的,
用工单位或雇主不得提供房屋和工作之便。
二、用工单位和出租房屋者的.个人责任
1.有关部门、单位或个人违反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办理、交
验、检查、核实《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中有违法行为的,应追究有关部门、单位、个人的法律责
任,并按规定严肃处罚。
2.依据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有违反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和个人
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责令限期改正:
(1)干涉、阻碍他人实行避孕、节育措施;
⑵藏匿、包庇违反计划生育的人员;
(3)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阻碍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4)对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及其家庭成员实施打击报复;
⑸扰乱计划生育工作部门的正常工作秩序;
(6)其他妨碍计划生育工作的行为。
流动人口管理制度4
1.负责对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审核、报批管理。
2.负责组织全市有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发展趋势研究的'审核、报批管理。
3.负责拟定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审核、报批管理。
4.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管理机制的审核、报批管理。
5.负责指导、协调全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审核、报批管理。
6.负责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软件的开发、网络建设与维护的审核、报
批管理。
7.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流动人口管理制度5
军乐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制度根据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推进情况为不断提高推
进工作质量和整体水平,特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一、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制度
镇流管办代表党委、政府具体负责此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工作的组织协调,对各流管站
的工作进行指导。同时,组织人员培训与信息录入工作。
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工作联席会会议制度,由镇分管计生工作的副镇长牵头,每月组
织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相关职能部门,主要收集此次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的工作情况,研究存在的
问题,提出工作意见和要求。
各流管站负责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宣传动员、
信息采集小组的人员组成、采集人数和每个人员的具体选择确定、信息采集的组织、信息倒查、
表格审查、建立台账,以及常态化管理等事项。
镇各职能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工作。
群工办、经发办、派出所等部门落实相关服务与管理工作。
落实用工单位、经营业主的协调责任,全面推进"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的流动人口服
务管理业主责任制,
各用工单位、经营业主要确定人员,积极协助所在村(社区)流管站做好用工人员情况、员
工租住情况的信息采集与报送工作,规模主要企业由社区民警协调相关人员采集信息。
对流动人口实行与常住人口"同宣传,同教育,同服务,同管理"四同管理机制,不断增强
他们的归宿感,真正从各方面全面融入军乐生活。
村(社区)民警和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负责对各村(社区)流动人口的检查与质量考核,指
导各村(社区)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制度
各流管站主要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单位、企业、住宅小区、商业店铺、居民小组的流动人口信
息采集工作,包括《房屋基本信息调杳表》、《流动人口基本信息调杳表》和《大型用工单位基
本信息调查表》。
按照方便群众、便于管理、发挥实效的原则,各流管站应确定足够数量的信息采集员、信息
采集点,除逐户采集信息外,还应在显著位置公示流管站或信息采集的联系电话。
信息集中采集过程中,应主动宣传流动人口信息调查的意义,积极争取房主或流动人口的理
解、支持和配合。如遇到仍不配合时,应及时片区民警前来协调。
采集信息时,所填写的调查表应当真实、准确、可靠,确保信息采集质量,不得漏采和采集
不完整。
整个信息采集工作,由镇流管办、各流管站负责指导与检查。
三、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三级巡查制度
(一)巡查工作
实行三级巡查责任制,即镇流管办巡查各流管站,各流管站巡查本辖区内的信息采集与维护
情况,流动人口协管员巡查网格化管理责任区域,分别由镇流管办和各流管站制定巡查计划并组
织实施。通过开展实地倒查,检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与流动人口的登记情况、用
工单位的流管工作。
(二)巡查时限
镇流管办每周对各流管站工作进行一次巡查;所有巡杳工作应当做好记载。
(三)巡查人员
镇流管办对各流管站工作的巡查,由镇流管办工作人员承担,各流管站对各(村)居民小组
长信息采集情况、系统增减维护情况的巡查由站长、专兼职协管员或站长指定一名村(社区)干
部承担;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对辖区或责任区内用工单位的巡查由承担责任区的专兼职协管员
负责。
(四)巡杳内容
镇流管办对各流管站的巡直,主要包括该村(社区)一周内流动人口的变动情况,各采集点
对变动房屋、人员的信息采集情况,以及系统信息数的增减维护等内容。
各流管站对本辖区内的信息采集与系统增减情况的巡查,主要查信息采集小组是否认真履行
信息采集工作、所采集的信息是否真实、有无遗漏或错误等内容,查是否按时对系统进行信息增
减与维护等内容。
专兼职协管员对责任片区的巡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新增流动人口情况,及时登记上报并入户开展"三直三见面"。
b、原有出租房屋变动情况,发现变动的及时登记上门登记。
c、对片区内用工单位使用流动人口情况,及时收集人员名册。
(五)巡查要求
各级巡查组织要将巡查情况如实登记,并建立巡查台账,包括巡查单位名称、时间、地点、
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或防范意见,巡查人员签名等内容。
各级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责令立即整改。
巡鲂式,应结合实际,统筹悔调,科学安排,讲求实效。要将日常检查与各级政府布置的
'专项检查计划紧密结合起来,将自行组织巡查和联合开展巡查结合起来,做到巡查工作的全覆
盖。
四、用工单位经营业主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管制度
为进一步落实使用流动人口的用工单位、经营业主的协管责任,根据《成都市暂住人口治安
管理规定》、《四川省暂住人口治安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按照“谁用工,谁管理,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使用流动人口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应当负责对流动人口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负责协助当地政府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
全面推进用工单位、经营业主流动人口服务协管责任制,使用流动人口的用工单位负责人为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责任人,负责落实本单位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
使用流动人口的单位法人及其他组织应当每年与公安派出所签订治安管理认真履行治安责
任,协助搞好社会稳定工作,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
用工单位和经营业主负责督促使用流动人口办理暂住证,不得雇佣为依法申报暂住证的流动
人口。
流动人口管理制度6
一、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按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国
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若干规定》和《吉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若干
规定》等有关规定,建立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机制,实现"属地化
管理、市民化服务",维护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
二、建立《婚育证明》发放、查验制度,督促未办理《婚育证明》)的流动人口在规定的期限
内办理户籍地的‘《婚育证明》。
三、为毛钳划生育的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夫妻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定期开展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检杳。
四、建立两地联系制度,及时向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户籍地或现居住地发送或反馈计划生育相
关信息。
五、做好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应用工作,及时、准确地收集、录入、发送相关信息。
六、协调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奖励政策。
流动人口管理制度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维护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
益,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国务院《流
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
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县(市、区)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者以
生育为目的异地居住,时间在30日以上的育龄人口(以下简称流动人口)。
户籍在本市,并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湾里区除外)跨区
流动,以及异地探亲、访友、就医、上学、出差等育龄人口,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应当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优质服务的原则,
实行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保障流动人口依法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与生育有关的各项权利。
第四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目
标管理责任制。
第五条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县(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所辖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负责所辖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有关管理和服务工作。
市和县(区)公安、民政、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建设、交通、教育、财政等行政管
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有关单位,应当协助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二章职责
第六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现居住
地管理为主。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
理和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对流动人口进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二)指导已婚流动人口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落实避孕节育措施;
(三)为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生育证,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
(四)与已婚流动人口签订计划生育合同;
(五)与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建立联系,做好流动人口计
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信息沟通工作;
(六)帮助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家庭解决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实际困难;落实有关
法律、法规规定的奖励、优惠政策;
(七)依法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对流动人口进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二)查验婚育证明,督促无婚育证明的流动人口限期补办,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
(三)指导、督促辖区有关单位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四)与外来承包、施工、经营的单位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
(五)组织为已婚流动人口提供避孕节育技术等生殖保健服务,对已婚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
况进行检直;
(六)与已婚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建立联系,通报已婚
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
(七)依法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
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村民自治、
社区居民自治内容,并组织村(居)民参与制定和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方案。
第十条流动人口现居住地有关单位按照下列规定,负责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施经常
性管理:
(-)流动人口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由用人单位负责;
(二)流动人口在商品、集贸市场内从事个体经营的,由市场经营者或者市场管理机构负责;
(=)其他流动人口,由现居住地的村民委员会或者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
第十一条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单位,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与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确定专人负责流动人口计
划生育工作;
(二)配合查验婚育证明,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
(三)组织已婚流动人口接受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开展的避孕节育技术等生殖
保健服务和避孕节育情况检查;
(四)掌握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发现计划夕M不孕或者计划外生育的情况及时向乡(镇)
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告。
第三章管理和服务
第十二条流动人口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凭合法的婚姻、身份证件到县(区)人口和
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全国统一的婚育证明。县(区)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收到婚育证明申请之日
起3日内办理完毕。
第十三条已婚流动人口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与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签
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同。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同应当合法、公平、合理,体现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不得损害流
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同文本由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十四条流动人口应当在到达现居住地30日内,持本人身份证件到现居住地的乡(镇)
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
现居住地的乡(镇队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查验婚育证明后应当在婚育证明上验证盖章,
并登记造册;对未持有婚育证明的流动人口,应当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补办。
第十五条流动人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婚育证明可以由现居住地的县(区)人口和计划
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
(-)婚姻、生育信息完整、准确的;
(二)在现居住地依法办理暂住登记或者居民登记1年以上,并具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
(三)已采取绝育措施的。
现居住地发证机关办理婚育证明,应当向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
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实有关情况,并及时将办理情况向户籍所在地通报。
第十六条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流动人口有关证照时,应当按照规定核查婚育证明;对
没有婚育证明的,应当及时通报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第十七条向流动人口出租或者出借房屋的房主,应当主动配合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
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发现计划外怀孕或者计划外生育的情况应当及
时向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或者有关计划生育管理机构报告。
第十八条外来承包、施工、经营的单位应当与现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
处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并将本单位已婚育龄人口生育节育情况登记造册报现所在地的乡(镇)
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备案。
第十九条流动人口夫妻申请生育第一胎,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
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可以为其办理一胎生育证:
(-房方为现居住地的户籍人口女方因婚姻事实迁入现居住地或者所生子女随父落户的;
(二)夫妻双方在现居住地共同居住1年以上,有稳定的职业和住所的。
第二十条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办理一胎生育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夫妻双方要求生育第一胎的申清;
(二)夫妻双方的居民身份证;
(三)夫妻双方的结婚证;
(四)婚育证明。
现居住地发证机关办理一胎生育证,应当向户籍所在地县(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
理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实有关情况,并及时将办理情况向户籍所在地通报。
流动人口申请办理一胎生育证,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发证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
起15日内办理完毕;不符合条件的,发证机关应当书面答复,说明理由。
第二十一条流动人口夫妻申请再生育的,按照女方户籍所在地的生育规定执行;但女方因
婚姻关系在现居住地生活1年以上形成事实迁移的,经女方户籍所在地出具生育情况证明,可
以按照女方现居住地的生育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为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生育证不得收取工本费及其他任何费用。
第二十三条已婚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情况由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定期组织检查。已婚流动人口应当接受现居住地组织的检查。
已婚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情况,由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向其户籍所
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也可以由其自行将依法取得的避孕节育情况证明
寄回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改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对未通报避孕节育情况或者未寄回避孕节育情况证明的,已婚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
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通知其回户籍所在地接受检杳。现居住地已将已婚流动人口的避孕
节育情况向户籍所在地通报或者已婚流动人口已自行将依法取得的避孕节育情况证明寄回户籍
所在地,户籍所在地不得要求其返回接受避孕节育情况检查。
第二十四条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
育统计制度,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计工作。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
办事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主管机关责令改正,并可以给予通报批评;对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无正当理由拒绝或者拖延办理婚育证明、生育证的;
(二)办理婚育证明、生育证收取工本费或者其他费用的;
(三)通报虚假的已婚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的;
(四)现居住地已将已婚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情况向户籍所在地通报,或者已婚流动人口已
自行将依法取得的避孕节育情况证明寄回户籍所在地户籍所在地仍要求其返回接受避孕节育情
况检杳的;
(五)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情形的。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流动人口未办理婚育证明,经其现居住地的人口和计划生育
行政管理部门通知后,逾期仍拒不补办或者拒不交验婚育证明的,由其现居住地的人口和计划生
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与流动人口形成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不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
育管理职责的,由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处以
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流动人口管理制度8
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保障外来旅游和暂住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我社区居住秩序,实现经济
可持续发展,共建繁荣、共保安宁,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
管理制度。
一、坚决贯彻和执行上级领导机关有关夕侏人口管理工作的各项规定和制度;
二、要对各旅店、客栈入住人口登记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督促他们做好
台账,发现可疑人员及时向公安部门、村委会报告。
三、加强暂住证管理。做到一人一证最长有效期为一年,不得随意转让、冒领、伪造、骗取。
每月一次对我村的流入暂住人口进行排杳,全面掌握外来人员的流量和动态,对新暂住人口或暂住
证过期的,要督促其到派出所申报临时暂住户口,办理暂住证。对不及时办理暂住证的,按有关规定
处罚。
四、在排查中如发现暂住人口有违反国家的法律、法令和计划生育规章制度的,要及时向有
关部门报告。
五、对我社区外出人口开展必要的、有效的计划生育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做好《流动
人口婚育证明》的•审核工作,对已外出的应予补办。负责做好与现居住地的联系和信息沟通工作。
六、加强和改进收容遣送工作。对于无合法证件,无固定场所和无正当生活来源的流浪乞讨
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按有关规定予以收容和遣送。
七、切实保护流动人员的合法权益。对有序流动、遵纪守法的夕俅务工经商人员,在政治上、
经济上、法律上一视同仁。
流动人口管理制度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维护我省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
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流动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地区暂住的人员。
出差、探亲、访友、旅游、就医人员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流动人口管理实行宏观控制、综合治理的方针和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鼓励农业综合开发和发展乡镇企业,加快4城镇建设,就地消化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
力。
第五条建立健全以户口管理为基础、治安管理为重点、劳动管理为纽带、其他管理相配套的
管理机制和流动人口的管理、教育、服务体系。
第六条本条例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公安、劳动、工商、计划生育、民政、卫生、建设、
农业、交通等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
第七条流动人口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管理
第八条流动人口在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之前,必须在当地办理有关手续:
(-)属于育龄人员应申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的,按照《辽宁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
管理实施办法》办理;
(二)跨县(含县级市、区,不含本城市市区,下同)务工或者从藜营活动的,到劳动部
门办理《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
第九条流动人口到达暂住地后,应按照公安机关的规定申领《暂住证》,申报暂住户口登记
或者旅客登记。
第十条流动人口中育龄人员在申领《暂住证》之前,应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到暂住
地计划生育部门办理《计划生育查验证明》。
第十一条流动人口中跨县务工或者从事经营活动的人员应在到达暂住地15日内,持《外出
人员就业登记卡》和《暂住证》,育龄人员还应持《计划生育查验证明》,到暂住地劳动部门领
取《辽宁省外来人员就业证》,并副劳动部门指定的职业介绍机构登记。
成建制来暂住地独立承包建筑工程或者为工程提供劳务的应按规定到暂住地有关部门办理
手续。
第十二条流动人口从事医疗活动,必须经暂住地市卫生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流动人口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按有关规定到暂住地工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取得营
业执照后必须依法经营。
第十四条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必须按规定接受预防接种。
第十五条单位或者个人雇用流动人口务工,必须到劳动部门或者其指定的职业介绍机构雇工
登记,办理有关手续,并与被雇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雇用流动人口务工集体食宿的,用工单位或者雇主必须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接受卫生监督
检查。
第十六条单位或者个人向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严禁擅自出租。
第十七条雇用流动人口或者出租房屋给流动人口的单位或者个人,有责任监督流动人口的治
安、计划生育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八条对无合法证件、无固定住所、无正当经济来源的流动人口,公安部门配合民政部门
予以收容遣送。
第三章流动人口管理费
第十九条流动人口中跨县务工或者从事经营活动的人员应缴纳流动人口管理费。
缴纳流动人口管理费后,不再缴纳城市人口增容费但暂住地常住户口居
民按规定缴纳的费用,流动人口也应缴纳。
第二十条流动人口管理费的征收、使用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四章罚则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的,由公安机关按下列规定处罚:
(一)不按规定申报暂住登记或者申领《暂住证》经通知仍不申报或者申领的.,处50元罚
款,限期补办;逾期仍不补办的,责令限期离开暂住地。
(二)骗取、冒领、转借、转让、买卖、伪造、变造《暂住证》的,收缴《暂住证》,处
500元以下罚款,行为人有违法所得的,除没收违法所得外,处违法所得一至三倍的罚款;是流
动人口的,还应责令限期离开暂住地。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的,由有关部门按下列规定处罚:
(-)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雇用流动人口未到劳动部门或者其指定的职业介绍机构办理有关
手续的,劳动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按每雇用1人处1000元以下罚款。
(二)雇用流动人口务工集体食宿未向卫生部门报告的,卫生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
1000元以下罚款。
(三)雇用流动人口或者出租房屋给流动人口,发现流动人口有治安、计划生育问题未向有
关部门报告的,由公安、计划生育部门处200元至1000元罚款。
第二十三条流动人口不按规定缴纳流动人口管理费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责令其限期
补交,并处以应交款额2至5倍的罚款;逾期不交的,责令其离开暂住地。
第二十四条本条例没有规定处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处罚规定的,由有处罚权的部门依法处
罚。
第二十五条执行本条例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忠于职守、公正廉洁。滥用职权、徇私舞弊、
弄虚作假的,对直接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条例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省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
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流动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市、县、乡(镇),在其他地区暂
住的公民。
第三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活动的流动人口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流动人口管理实行“政府领导,公安为主,各方参与,综合治理”的原则。劳动、计
划生育、民政、卫生、工商等有关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责,做好流动人口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省、市(行署)、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领导本行政区域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各级公安机关是本级人民政府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其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负责流动人
口管理的日常工作,并组织实施本规定。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
(-)贯彻实施有关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定期研究部署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解决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三)组织领导各部门、各单位落实流动人口管理措施。
第七条各级公安机关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
(-)宣传、贯彻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组织落实本级人民政府部署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三)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情况;
(四)按规定为流动人口办理有关证件,并收取工本费;
(五)培训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人员,对基层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业务指导;
(六)协调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进行宣传教育,加强对流动人口治安、消防、就业、计划生
育、卫生防疫、纠纷调处、收容遣送等方面的工作。
第八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村)民委员会应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做好本
辖区流动人口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九条流动人口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拟在暂住地居住1个月以上、年满16周岁的公民,
到新的暂居地3日内,应申报暂住户口登记,申领《暂住证》。《暂住证》的申领、使用、管
理等按公安部颁布的《暂住证申领办法》执行。
第十条单位和个人将房屋出租给流动人口的,须持户口证明和房产证明,到所在地公安机关
申报登记;终止房屋租赁时,应到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第十一条租用房屋的流动人口留宿他人的,应到所在地公安机关申报登记。
第十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劳务和经营活动的流动人口,应到劳动部门领取外出人员
登记卡和外来人员就业证,到暂住地公安机关申领《暂住证》。
成建制来本省的务工队伍,须挎企业所在地省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外出务工许可证明
和人员花名册及外出人员登记卡在暂住地劳动部门领取外来人员就业证后到公安机关申领《暂
住证》。
招用流动人口100人以上的用工单位,应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并按要求采取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卫生措施。
第十三条流动人口中的育龄人员应凭常住户口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的云计算服务合同
- 不可撤销信用证范文(2024版)
- 2025年度草种市场调研与销售合同3篇
- 《任教学科语》课件
- 2024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合同
- 2024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务:国有企业合规管理细则3篇
- 2025年度草场租赁与草原畜牧业发展协议3篇
- 2024年网络直播平台技术服务与授权合同
- 2024房地产公司合同类别
- 2025年度航空航天发动机采购合同范本与性能测试要求3篇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3:4组织环境-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雷泽佳编制-2025B0)
- 2024-2030年中国管道检测工程行业前景分析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 考级代理合同范文大全
- 2024解析:第三章物态变化-讲核心(原卷版)
- 新的护理交班模式
- 安全行车知识培训
- 2024年安徽省高校分类对口招生考试数学试卷真题
- 第12讲 语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原卷版)
- 2024年采购员年终总结
- 2024年新疆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