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课后习题第二章综合训练_第1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课后习题第二章综合训练_第2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课后习题第二章综合训练_第3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课后习题第二章综合训练_第4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课后习题第二章综合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综合训练一、选择题下表是两个不同年份甘肃省荒漠化土地分析结果表。据表完成1~2题。荒漠化类型2004年土地面积/104hm22009年土地面积/104hm2动态变化年变化率/%风蚀1560.471549.83-10.64-0.14水蚀289.11284.91-4.20-0.29盐渍化68.9170.261.350.39冻融16.2816.290.010.011.关于甘肃省荒漠化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最主要的类型是风蚀荒漠化,是因为当地多大风②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远小于风蚀荒漠化,是因为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地面径流少③冻融荒漠化土地面积变化小与人为因素关系较小④甘肃省各类荒漠化土地面积均呈增加趋势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2.甘肃省盐渍荒漠化土地面积呈上升趋势,下列治理措施可行的有()①实行排灌结合②大力发展灌溉农业③种植耐盐碱的作物④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西北牧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畜牧区。下图为西北牧区某区域1996—2005年和2006—2015年不同植被面积动态变化图。据此完成3~5题。3.1996—2005年该区域()A.草丛退化面积最大B.沼泽变化幅度最小C.森林退化严重D.阔叶林分布面积较广4.与1996—2005年相比,2006—2015年该区域植被面积动态变化说明()A.人类活动加剧B.保护力度加大C.全球变暖D.区域人口锐减5.进一步改善该牧区生态环境的合理措施是()A.提高土地产出效率B.调整农业结构,进行生态退牧C.大幅提高森林覆盖率D.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6~8题。降水序号降水历时/d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750m3/s6.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流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 D.增大河流径流量7.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 B.沟谷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的坡面(2021福建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我国华北某滨海平原受海洋和气候的双重影响,土壤盐碱化严重。为解决春季土壤返盐问题,经过长期实践摸索,该地区自12月10日起采取用地下咸水对盐碱地进行结冰灌溉的措施,效果显著。下图示意该地区12月10日至次年3月31日,未灌溉土壤和结冰灌溉土壤表层含盐量和含水量的变化。据此完成9~11题。9.与内蒙古河套平原灌区相比,该地区土壤盐碱化成因不同之处主要是()A.春季蒸发旺盛B.地势低洼C.地下水盐度高D.灌溉不当10.图中表示结冰灌溉后土壤表层含盐量变化曲线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1.与传统的引淡淋盐相比,地下咸水结冰灌溉()A.治理效果更好B.可降低地下水位C.适用范围更广D.可节约淡水资源读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12~13题。12.有关资源型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资源年开采量达到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B.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时,资源总开采量达到最大值C.衰退期警戒阶段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D.衰退期发展阶段资源年开采量仍呈上升趋势13.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做法不合理的是()A.将资源开采业集中到赢利多、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B.发展交通运输,合理引入区域以外的资源C.利用高新技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D.加强资源立法和执法,停止资源开采(2022重庆高二期末)下图是明清时期我国某村落雨洪集蓄系统的复原图。该系统包括雨洪收集、蓄积供水和排水三个子系统,其中雨洪收集子系统由集水槽(渠)、汇水区组成;6个小型泊池(除黄树岭泊池)和渗水坑通过或明或暗的水渠沿街道连接,共同构成了雨洪蓄积供水和排水子系统。读图,完成14~15题。14.根据材料信息推测,该村落最可能位于()A.山西省 B.青海省C.湖南省 D.贵州省15.明清时期,该村较肥沃的耕地可能位于村庄的()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读黄土高原各类矿产潜在价值所占比重表,完成16~18题。矿产种类各类矿产潜在价值占总价值的比重/%能源矿产(主要是煤)92.17金属矿产3.95非金属矿产3.88合计10016.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黄土高原矿产资源的特点是()A.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B.开采条件好,综合效益高C.矿种多、质量好D.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17.下面是某同学对表中数据92.17%的理解,正确的是()A.它是黄土高原煤炭资源储量占本地区能源矿产总储量的比重B.它是黄土高原煤炭资源储量占全国能源矿产总储量的比重C.它是黄土高原能源矿产潜在价值占本地区矿产潜在价值的比重D.它是黄土高原煤炭资源潜在价值占全国能源矿产潜在价值的比重18.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黄土高原的发展方向是建成全国的()A.能源生产供应基地B.木材生产和加工基地C.商品粮、棉生产基地D.畜牧业生产基地二、综合题19.我国东、西部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显著,2022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3周年,进一步缩小区域差异,谋求和谐发展,是当务之急。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根据对两个省级行政区的了解,完成下面表格。比较项目省级行政区青海省广东省地形高原、山地为主城镇化水平较高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人口密度大(2)分析两个省级行政区的农业生产活动,判断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3)青海省矿产资源丰富,但是工业不发达,广东省矿产资源贫乏,但工业较发达,请分析原因。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大风日数多、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缺林!缺水!缺土!缺粮!缺钱!广西壮族自治区1000多万石漠化地区的群众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截至2016年年底,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53.29万公顷,占该地区土地总面积的6.5%。广西石漠化土地相对集中于河池和百色两市,面积分别为57.91万公顷和35.07万公顷,分别占全区石漠化土地面积的37.8%和22.9%。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跨越的鸿沟。(1)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石漠化问题严重的地区之一,结合区域自然条件试分析石漠化的成因。(2)石漠化对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危害?(3)结合对土地退化的理解,你认为应如何遏制广西壮族自治区石漠化的蔓延?22.(2021湖北十堰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太原市是我国建立的第二个航天发射基地。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太原市重工业完成了从修理仿制到自主生产的转变,太原工业以重工业、能源工业、化工和军工为主。自20世纪末以来,太原市承担起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领头羊”的重任。目前,太原经济圈以太原市为中心,向外辐射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在经济总量上占山西省的40%,是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1)指出早期太原市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2)说明自20世纪末以来,太原市能够承担起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领头羊”重任的原因。(3)分析太原经济圈的形成对经济圈内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

第二章综合训练1~2.1.C2.D第1题,由表可知,风蚀荒漠化和水蚀荒漠化面积在减小。甘肃省风蚀荒漠化面积最大,这是因为甘肃省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近,多大风天气。该省气候干旱,水蚀荒漠化面积远小于风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与气温有关,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小。第2题,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实行排灌结合均可使地表盐分减少;种植耐盐碱作物是生物治盐的方式,有利于遏制盐渍化的发展。3~5.3.C4.B5.B第3题,据图可知,草丛退化面积的比例较大,但退化面积无法确定,A错误;荒漠稳定的比例最大,轻微恢复和轻微恶化的比例相当,所以荒漠变化幅度最小,B错误;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明显恶化和轻微恶化的比例很大,说明森林退化严重,C正确;无法确定阔叶林分布面积,D错误。第4题,读2006—2015年不同植被面积动态变化图可知,各种植被轻微恢复和明显恢复的比例大幅度增加,说明保护力度加大,B正确。第5题,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势必会过度放牧,不可取,A错误;调整农业结构,进行生态退牧,可进一步改善牧区的生态环境,B正确;牧区的自然条件适合草类植被的生长,不利于森林植被生长,C错误;本地河流少,水量小,蒸发量大,不适合跨流域调水,D错误。6~8.6.B7.B8.D第6题,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主要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与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A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正确;降水量的多少与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C错误;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提高,河流径流量会减小,D错误。第7题,第5次降水时间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误;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较大,降水强度大,②正确;前面连续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增多,接近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式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正确;植被截流作用对每次降水相差不大,④错误。第8题,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低,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低,A、B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多,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低,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错误;经过连续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枯枝落叶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含沙量,故D正确。9~11.9.C10.D11.D第9题,由材料“我国华北某滨海平原受海洋和气候的双重影响”可知,与内蒙古河套平原灌区相比,华北某滨海平原受海洋水的影响,地下水盐度高,导致土壤盐碱化严重,C正确。内蒙古河套平原灌区、华北某滨海平原两地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地势低平、人类不合理的灌溉是导致土壤盐碱化的共同原因,A、B、D错误。第10题,材料“该地区自12月10日起采取用地下咸水对盐碱地进行结冰灌溉的措施,效果显著”,说明采取结冰灌溉土壤可降低土壤表层含盐量,增加土壤含水量。读图可知,④为结冰灌溉后土壤表层含盐量变化曲线,D正确。第11题,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两种方法都能缓解土壤盐碱化,传统方法可大规模使用,证明治理效果不差,A错误。因为是增大水量将土壤中的盐分淋溶带走,所以两种方法均会提高地下水位,B错误。地下咸水结冰灌溉只适用于地下咸水丰富且冬季有结冰期的地区,C错误。地下咸水结冰灌溉无需额外使用淡水,且华北地区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淡水资源不足,可节约淡水资源,D正确。12~13.12.C13.D第12题,注意多轴坐标的准确读图,图示70%所在的纵坐标是资源总开采量占资源总量的比重,反映当资源总开采量占资源总量的比重超过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衰退期;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时,资源总开采量还在增加;衰退期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故C正确。第13题,节约资源、实现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是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一般做法,而停止开采资源显然不符合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4~15.14.A15.D第14题,根据图中海拔信息排除青海省(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其海拔应更高),B错;该村落建设众多泊池和集水渠以收集雨洪,收集的雨洪供村落生产、生活用水,由此可知该地降水相对不足,水资源较为短缺,最可能为山西省,结合图中“黄土”等信息也可进一步明确为山西省,A正确;湖南省水资源丰富,C错;相比于山西省而言,贵州省降水较多,同时,贵州省多喀斯特地貌,水分易下渗,以图示方式(集水槽)收集坡面径流的可能性不大,D错。第15题,该村西南方向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为壤质土,土壤肥力较高,D正确。16~18.16.D17.C18.A第16题,表中数据显示,黄土高原的矿产资源主要是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第17题,根据表中数据及表头即可得出,92.17%是黄土高原能源矿产潜在价值占本地区矿产潜在价值的比重。第18题,本着发挥地区优势的发展方针,黄土高原适宜建成我国的能源基地。19.解析第(1)题,比较两个省级行政区的区域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青海省和广东省由于地理位置不同,自然地理特征存在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高寒的气候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活动以畜牧业为主,在河谷地带由于地势低、气温高,可以发展种植业;而广东省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第(3)题,从工业的发展条件分析即可。答案(1)比较项目省级行政区青海省广东省地形丘陵、平原为主城镇化水平较低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人口密度小(2)青海省以畜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广东省以水稻种植业为主。影响其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和气候。(3)青海省虽矿产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广东省虽矿产资源贫乏,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又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省级行政区,因此工业较发达。20.解析第(1)题,M处沙源较丰富的原因:一是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二是该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水汛期与枯水期明显,河床裸露提供沙源,风沙在此沉积。第(2)题,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且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河谷的走向与风向一致,对风阻挡作用小,两条河流在H县城附近交汇,且该地峡谷较窄,形成风口。第(3)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两种观点都可以,但论据必须与所选观点一致。答案(1)(M处附近)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导致狭管效应,形成风口。(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邻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变长;西北季风在M处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该区域位于半湿润地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水土保持效果较为显著(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选择一种观点作答,所提供的论据应支持所选择的观点。)21.答案(1)自然原因: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地貌发育,石漠化土地面积广大,成土速度缓慢,植被覆盖率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人为原因:石漠化地区人口不断增多,毁林开垦,过度樵采、放牧,乱采石矿等,人为破坏严重,致使有限的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严重的石漠化。(2)石漠化导致生态恶化,生存条件逐渐丧失,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威胁石漠化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石漠化引起的生态恶化加剧了贫困,阻碍了区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