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课后巩固得分题型一:课内文言文建议用时:40分钟得分题型一:课内文言文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1)一日克已复礼古义:今义:一天;有一天。(2)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古义: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3)《诗》可以兴,可以观古义: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表示值得。(4)小子何莫学夫《诗》古义: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A.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B.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C.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D.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可以兴,可以观
兴:激发人的感情B.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C.文胜质则史
史:虚饰,浮夸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知晓,明白4.下列对“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一句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句话可译为“从近处来说可以侍奉父母,从长远来说可以辅佐君王”。B.这句话强调了“诗”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C.这句话充分说明孔子对“诗”的重视。D.“事君”就是做官,是古代教育的最高理想。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认为,“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且责任重大,应为此奋斗终生。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孔子的义利观,从个人道德着眼,主张个人在面临选择之时,应舍利取义。这里的“利”,主要是私利。C.“克已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来说,“礼”是“仁”的内化和自觉。D.孔子认为学《诗经》好处很多,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题型二:题型二:情景默写7.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5)《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________,________。(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自勉。题型三:课外文言文题型三:课外文言文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问题。(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2)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在上述两则文字中,孔子对他大加赞扬。B.颜回勤于学习,独立思考,能做到闻一知十,即由一点能推知十点。C.孔子希望大家能像颜回那样,刻苦学习,举一反三。D.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子贡以雄辩著称,孔子批评他说话过于谦虚。9.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表示,“吾与女弗如也”应理解为“我与汝均不如”。据此联系上述两则材料,简要说明孔子的教育技巧。题型四:题型四: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儒家的重义轻利,是不言私利,反对见利忘义,不想因利而害义的观点。从孔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中也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的观点。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的观点,也阐明了人们在待人接物中,只有先讲求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后来董仲舒讲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讲的“必以仁义为先”也都是这个道理。因此,关于人的利欲问题,儒家诸子欲于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那就是重义轻利、以义为先。其主旨就是主张在合乎“义”的前提下,去取得正当的、更长远、更大的“利”,从而在这个支点的基础上平衡社会的利益关系,从而发展出一套修身治国之道。由此可见,孟子的义利观着实开创了义与利理论的新篇章,为后世儒家诸子“义”的学说的生生不息奠定了基础。中国儒家“义”的思想千年不衰,其中必然有值得我们当世借鉴的理论。虽然有人认为儒学只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过时的东西,如同“义”这种准则性的学说于当世已经没有价值,但是这些人忽略了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没有人文精神的调治,社会的发展可能是畸形的。孟子大义为先的思想,激励着近代革命人士为民族大义前赴后继、舍生取义,让民族于危难中重义轻利,不论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还是在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重“义”的思想已然成为中国人血液中的因子,融入到危难之时的志士心中。这些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结和升华为“见义勇为、大义为先”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浩然正气。然而,当今社会中一些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混乱,这些人金钱至上,弃精神道义于不顾,发不义之财,得不义之利。此类以利为上的功利主义,是一种缺乏诚信、道义的危险信号。对于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我们的“义利观”应该与时俱进,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应该欣赏、钦佩并推崇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行为。退一步讲,我们在生活中面对“义”与“利”的冲突时,我们应该合理地平衡这两者的关系,把“义”放在首位,以义统利。毕竟“好义”和“欲利”是两种人性,其中虽有交集但并不是不可共存。于个人而言,正确地看待和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是做人、立身的大事,我们不可陷于个人的利欲之中,为人处事应见利思义,应在道德与利益的抉择中站到“义”的一方。正如《礼记·纂言序》讲“其截然而裁制也谓之义”。对于此处之“义”,我认为,截然者,乃界限分明之意;裁制者,乃束缚之意。“义”于我们,更多的应是一种道德的准则与精神上追求的目标,有了“义”的准则约束,我们在“利”的道路上才不会迷失自我。朱子《大学·章句序》中说“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或许也是在表达后世的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浅薄,知者已鲜矣。而《大学》的结语又重在义利之辨,颇具深意。或许我们着实需要铭记《大学》的结语,“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由是则使国人以义为先、见利思义;由是则得以国泰民安而天下平;由是才可以实现“明明德于天下”。我们当今需要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义”中以仁义为先、利益在后的精华思想,让“义”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用“义”这种价值观来引导社会稳步发展,这无疑对当世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选自杨喆《义者,宜也——对孟子义利观的思考》,有删改)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强调的义利观,可以引导人们在协调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找到一个平衡义与利的支点。B.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是否定人求“利”,认为“义”与“利”发生矛盾时,应该舍“利”。C.孔子看来,追求富有和高贵的地位,厌恶贫穷和低贱的地位,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合情合理,不主张“重义轻利”。D.董仲舒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的“必以仁义为先”都阐明了只要先讲求了“义”,就可追求大利的道理。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提及孔子关于“富贵”与“贫贱”的言论,旨在阐明儒家并不是杜绝求利的欲望,一味追求义的。B.文中先贤们有关“义”“利”的观点内容不尽相同,但都论证了在利欲问题上,儒家倡导重义轻利、以义为先。C.文章运用例证法、引证法,从儒家义利观对各时期人们的不同影响的角度,论述了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淡薄。D.文章论述近代革命人士舍生取义之举,为阐述儒家义利观对我们的民族思想性格、行为方式的深远影响提供了例证。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名句,体现了儒家的义利观。B.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地遵守它。C.当今社会,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儒家的义利观,鄙视那些追求正当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人们。D.现代的人们应该理解、继承和发扬儒家义利观,从而在思想行为中避免唯利是图,践行以义为先。题型题型五:语言文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对于孔子所讲的“仁”,要从孔子所处的历史环境中给予评价。从根本上说,“仁”字的本义是“仁者,人也”,也就是“拿人当人”,也就是“爱人”。孔子生于乱世,他家原是宋国的贵族,后来家族渐渐没落,到鲁国。他幼年丧父,年纪不大就出去谋生,还要奉养母亲,(
)。当时正值列国纷争、、拿人不当人的奴隶社会末期。面对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现实,孔子举起“拿人当人”的“仁”字旗帜,倡导“泛爱众而亲仁”,无疑是很伟大的,而且他也是就自己所能来自己的学说的。在孔子以前,学校在贵族手中,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于是,从孔子开始办私人学塾,以“有教无类”广收平民子弟。这就是孔子伟大人格的一个具体体现。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流落
生灵涂炭
践行
把持B.流浪
寸草不留
实行
陷落C.流浪
生灵涂炭
实行
把持D.流落
寸草不留
践行
陷落1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三羟基丙烷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烘焙奶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水管接头配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支撑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割草机电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五位超载保护插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键盘开关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版社区垃圾分类回收与运输服务合同模板3篇
- 2025至2030年PMMA亚克力板材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建筑膜产品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法语专四四级词汇
- 动物检疫技术-动物检疫的对象(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 中考记叙文阅读
- 《计算机应用基础》-Excel-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产科沟通模板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期末提升试题
- GB/T 7462-1994表面活性剂发泡力的测定改进Ross-Miles法
- GB/T 2934-2007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
- GB/T 21709.13-2013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3部分:芒针
- 2022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急诊科进修汇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