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3首古诗常考知识点汇编_第1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3首古诗常考知识点汇编_第2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3首古诗常考知识点汇编_第3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3首古诗常考知识点汇编_第4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3首古诗常考知识点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3首古诗常考知识点汇编1、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翻译: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作者简介: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主旨:这是一首写隐者闲适生活以及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问答题:(1)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答: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答: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3)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答:赞同。①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即“以声写静”;②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4)“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什么图景?答:描绘出一幅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静寂图景(5)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却不觉得孤独?答: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有他陪伴,向他倾述,所以就不觉得孤独。2、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翻译: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主旨:本诗叙述了诗人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笛声,勾起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心绪。问答题:(1)“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答:①“飞”字写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②“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2)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答:①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表达效果: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②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3))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答:它的寓意是惜别怀远的象征。(4)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3、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翻译: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主旨: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远赴边疆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托使者带平安口信以慰家人的场景,抒发了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作者简介:岑参,唐代边塞诗人。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问答题:(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2)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4、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翻译: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主旨:这首诗运用拟人的手法,从花草树木的角度抒写了对春天的留恋之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情怀。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问答题:(1)一、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晚春景致?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答:草木留春,万紫千红。(2)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赏析。答: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3)分析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答: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4)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答: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百首无成;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5)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答: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6)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答: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5、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翻译: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主旨: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愁绪,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望,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作者简介: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问答题:(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2)“古人”“来者”分别指的是?“独”字表现了作者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的感情基调。答:“古人”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孤独寂寞凄凉;直抒胸臆;苍凉悲壮。(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答: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6、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翻译: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主旨:描写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对泰山(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对前途充满信心的雄心和气概。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问答题: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远望运用设问,写远望所见,总括泰山全貌,借齐鲁之地距离之远衬托泰山连绵青翠,雄伟高大的山势。表现诗人初见泰山时兴奋、惊叹和仰慕之情。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上一句虚写,下一句实写。“钟”,聚集,运用拟人修辞,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的偏爱,虚笔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分。运用比喻修辞,把泰山比作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割断阳光,使山南山北一明一暗,生动形象地写出泰山的高大巍峨、遮天蔽日。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细望描写画面:白日里望山腰间层层云气升腾,令人心胸震荡,黄昏时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回归山林,使人极目远视,眼眶有似决裂。例:细望泰山,运用对偶,写出作者陶醉于泰山的美景,以云鸟衬托了泰山的高峻、幽深。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终当,终要,会:一定。凌:登上。主旨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诗人想象登高而望,直抒胸臆,写出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蕴含哲理:站得高,看得远;只有不畏艰险地攀登,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表达了诗人不仅要攀登泰山的顶峰,更要攀登人生的顶峰,体现他早年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7、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翻译:飞来峰上的千寻高的塔,听说鸡鸣的时候就能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视线,是因为我身处在最高的地方。主旨: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神宗时任宰相,实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问答题: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运用夸张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一句实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飞来峰的雄伟高大,运用夸张手法,借古塔之高,突出自己立足点之高;第二句虚写在高塔上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表现诗人高瞻远瞩、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奠定全诗感情基调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主旨句,借景说理,一语双关,“浮云”既指眼前漂浮的白云,也指困难、挫折、障碍(奸佞小人)。“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道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3.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精神或形象?哲理:①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②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形象:高瞻远瞩,踌躇满志,不怕困难,勇往直前。8、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翻译:千万不要笑话农家腊月酿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足够的鸡、猪等佳肴来款待客人。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我正怀疑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布衣朴素、简朴的古风依然保存。今后如果可以趁着月明来闲游,我要拄着拐杖,乘着夜色,随时来敲开朋友家的门。主旨:本诗以“游”字为线索,通过记述诗人游山西村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欢悦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①赞美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②表达了诗人悠闲惬意之情,③对山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问答题: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渲染丰收之年农村宁静、欢悦的气氛。“莫笑”写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待客倾其所有,热情好客的风尚,赞美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绘画面: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了一个山村。赏析示例:“重”“复”二字写出了山和水的曲折幽深;“暗”突出了柳树的繁茂荫浓;“明”突出了鲜花的娇艳明丽。哲理:在逆境中不放弃希望,只要坚持下去,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暗含诗人摆脱逆境的强烈愿望,表现诗人对前途充满希望。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赏析:运用烘托的写法,借热闹的乡俗民事,烘托出村民丰收后的欢乐,表现了村民的淳厚质朴。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即随时,“闲乘月”指趁着月明来闲游。写出诗人对山西村田园生活的喜爱和留恋,表达了诗人悠闲惬意的心境。5.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四联诗的内容。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首联,农家盛情款待;颔联,村庄景色诱人;颈联,乡村民风古朴;尾联,再来农家作客。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9、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它化作春泥后更好地培育新花。主旨:抒写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心情,表现诗人不甘沉沦,虽远离官场仍要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作者简介: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问答题: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浩荡”修饰“离愁”,写出了离愁的深广;“白日斜”象征当时的国运与局势,运用环境描写,写出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途穷、孤清寂寥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复杂心情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比喻,移情于物,诗人以落花自喻,掉落的花瓣并不是冷酷无情、自哀自怜的,是消融在泥土中以更好地保护盛开的鲜花,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前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后常用来赞颂牺牲自己,培育新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10、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翻译:烟雾和月色笼罩着寒冷的水面和沙岸。入夜,我将小舟停靠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商女不知道亡国的遗恨,还在对岸唱着《玉树后庭花》。主旨:运用典故、借古讽今,通过写歌女不知亡国恨来写上层人物只顾自己享乐不顾国家艰难,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问答题: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互文,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迷茫、冷寂的景象,写出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渲染了凄清的气氛,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夜泊秦淮近酒家。”①紧扣文题,点题的作用②承上启下,由上文写秦淮河之景过渡到下文写商女唱歌③点明了时间、地点。并以“近酒家”引发思古之幽情。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借用典故,借陈后主作《玉树后庭花》的典故,用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犹”将诗人对历史的咏叹与现实的思考紧密联系起来,暗示晚唐统治者正重蹈覆辙,走向亡国。透露出作者的批判之意、忧虑之情。弦外之音——讽刺那些王公大臣、官僚贵族等封建统治者,因为当时的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们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表示了作者的忧虑与愤慨。11、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翻译: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政治才能更是无人能比。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询问鬼神之事。主旨:诗人借吊贾谊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同时批判了当时晚唐统治者醉心于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问答题: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叙述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求”“访”颂扬汉文帝求贤意愿殷切,待贤态度谦虚真诚。“无伦”赞美贾生才华横溢,无与伦比,突出汉文帝对贾生的推崇器重,与下文的“问鬼神”形成巨大反差,突出强调对汉文帝不识贤才的讽刺。2.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本首诗写的汉代,表面嘲讽汉武帝不能实贤、任贤;其实是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3.本诗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1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翻译: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万山深处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又马上被另一座山阻拦。主旨:哲理: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刻度困难,履险如夷。作者简介: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问答题:1.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