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髓腔内输液通路专家共识讲解课件_第1页
中国骨髓腔内输液通路专家共识讲解课件_第2页
中国骨髓腔内输液通路专家共识讲解课件_第3页
中国骨髓腔内输液通路专家共识讲解课件_第4页
中国骨髓腔内输液通路专家共识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骨髓腔内输液通路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什么是骨髓腔输液IO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建立的紧急输

液方法,是利用长骨骨髓腔中丰富

的血管网将药物和液体经骨髓腔输入血液循环,是一种能够快速,安

全,有效的建立血管通路的方法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发展史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优势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原理骨髓腔内输液通路的建立骨髓腔内输液通路的临床应用骨髓腔内输液通路的未来展望Q安口

食主

容—骨髓腔内输

液技术的发

展史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战地医疗

机构使用骨髓腔

输液技术挽救了

4000余名士兵性

命1990年,在《新

英格兰医学杂志》

上指出,任何可

以静脉输注的药

物均可经骨髓腔

内途径进入循环

系统2010年AHA

的心肺复苏指南再次强调:如果不能成功建立静脉通路,应该尽早考虑建立骨髓腔内通路,优于气管内给药通

路1986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正式批准将骨髓腔内输液技术列入儿科的急救复苏程序

当中2005年AHA

等多个委员会的治疗指南中均推荐:在急救过程

中,建立血管通路时应尽早考

虑使用骨髓腔内途径,如成人在外周静脉穿刺2次不成功应马上建立骨髓腔内通路01030502

04与外周静脉通路及中心静脉通路相比,骨髓腔内通路具有操作成功率高、耗时短、易掌握的优势。骨髓腔内输液与中心静脉置管相比,操作成功率更高,耗时更短,具有极大优势。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优势指标外周静脉穿刺骨髓腔内输液中心静脉置管建立速度难易程度输注品种

选择顺序2.5~30

min[10-13]易:血流动力学稳定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药物、血液首选1.2~1.5

min[14-15]8.0~15.6

min[14-16]易

难药物、血液

药物、血液次之或首选

最后推荐意见1:在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如外周静脉穿刺2次不成功

应马上建立骨髓腔内输液通路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优势表1抢救状态下三种通路

比较推荐意见2:循环衰竭时,骨髓腔内静脉网仍然保持非塌陷状态且

与体循环保持连接,可以作为输液通路,骨髓腔内输入药物的药

代动力学、效学及用药剂量与静脉用药相似骨髓腔由网状的海绵静脉窦状隙组成,在骨髓腔中有很多高度分化的非塌陷的静脉网,与血液循环相通,这些非塌陷性的微小静脉网络可以像海绵一样能够快速吸收灌注到其周围的液体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原理骨髓腔内输液装置为保证骨髓腔输液通路的稳定,避免液体外渗,建议选择带有螺纹的骨髓穿刺针。专业的骨髓腔输液装置,操作更为简便快捷,根据驱动

原理分为手动式、电动式、及弹射式。穿刺针需要依据患者年龄、体

重及皮下脂肪的厚度选择合适的型号推荐意见3:建立骨髓腔内输液通路既可使用专业的骨髓腔输液装置,亦可

使用普通的骨髓穿刺针,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更推荐专业的骨髓腔输液装置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建立

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建立骨髓腔内输液及配套装置

液体驱动手柄穿刺针输液器加压袋图

一·

液体滴速:平均5L/小时·

药物或液体3秒钟内到达右心房

·

疼痛管理需要的药物更少·

双下肢或骨盆损伤时应用·

仅适用于新生儿/婴儿/儿童·

液体滴速:平均1L/小时

·

比肱骨有更高穿刺成功率小儿骨髓腔内输液选择的部位主要在胫骨的近端或远端,股骨的远端

成人骨髓腔输注部位选择在胫骨、肱骨或胸骨柄理想的骨髓腔内,输液部位具备以下特点,骨皮质较薄,容易穿透;

有较容易辨别的骨性标志;表面覆盖组织少;容易在艰难环境中完成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建立IO

临床穿刺点的选择和定位PROXIMAL

HUMERUS肱骨近端股骨远端DISTAL

FEMURPROXIMAL

TIBIA胫骨近端

S骨TA远LTI

IA胫DI将的手掌放在患者肩部前面。你手掌下面感觉像“球”的区域大致是目标区域。将只手的尺侧在上臂侧面沿中线放置。6从肱骨到外科颈之间深触诊。穿刺点位于肱骨大结节最突出的部分外科颈上方1-2厘米。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建立EZ-IO临床穿刺点的定位-肱骨近端

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建立EZ-IO临床穿刺点的定位-股骨远端股骨远端穿刺位点仅适用于

新生儿/婴儿/儿童通过触诊确认髌骨上缘!伸直下肢,穿刺点位于沿髌骨上

缘向上约1-2厘米处!新生儿

婴儿

儿童

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建立EZ-IO临床穿刺点的定位-胫骨近端胫骨粗隆定位:伸直下肢,髌

骨下缘约1cm处!伸直下肢,穿刺点位于胫骨粗隆内侧约1厘米处的胫骨平坦处!胫骨粗隆定位:伸直下肢,

髌骨下缘约3cm处!伸直下肢,穿刺点位于胫骨粗隆内侧2cm处的胫骨平坦处!新生儿婴儿儿童成人青少年胖儿童内踝近端1-2cm

处,约1横指!

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建立EZ-IO

临床穿刺点的定位-胫骨远端新生儿婴儿儿

童穿刺点始于内踝最突出部位的近端约1-2厘米处。触摸胫骨的前部和后部边

界,以确认植入部位在骨的平坦部位!穿刺点始于内踝最突出部位的近端

约3厘米处。触摸胫骨的前部和后部

边界,以确认植入部位在骨的平坦

部位!内踝近端3cm

处,约2横指!成人青少年胖儿童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建立首选穿刺点推荐意见4:首选胫骨近端作为骨髓腔内穿刺部位,其他穿刺部位还包括肱

骨和胸骨柄胫骨穿刺点定位图穿刺点定位手指在央际的穿刺成侧面图手指在胫骨粗险侧正面图手指在胫骨机险上骨髓腔内输液穿刺操作(以应用最多的胫骨穿刺为例)(1)

位:伸直下肢,穿刺点位于髌骨下3cm和内侧2cm的胫骨平坦处(2)

毒:戴无菌手套,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5cm,由内向外2-3次皮肤消毒,覆盖洞巾(3)

穿

刺: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骨髓腔垂直进针

(4

)

抽:拔出针芯,注射器回抽到骨髓确定位置正确(5)

定:将穿刺针与皮肤固定,防止松动或移位(

6)冲管:用5-10ml生理盐水冲洗输液导管,意识清醒者给与利多卡

因麻醉(7

)

液:连接输液管进行输液(8)

除:骨髓腔内通路建议留置时间不超过24h,

特殊情况最长留置

不超过96h[1]推荐意见5:骨髓腔内输液操作步骤分为定位-消毒-穿刺-回抽-冲管(必要时

麻醉)-输液-拔除,同一部位骨髓腔内输液通路留置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建立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建立连

到EZ-IO

针柄之前需要用液体冲洗EZ-Connect。d延长管容量为1ml。(注意:如果患者对疼痛敏感,可以考虑用2%的无防腐剂无

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冲洗EZ-Connect)

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建立胫骨/股骨与骨平面呈90度角穿刺进针肱骨与人体解剖学平面呈45度角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建立切记:这是医疗行为,不是建筑工程注意不能回撤当穿刺进入骨内,

将扳机上的手移开如果操作过程中有回撤动作,会导致穿刺针移位或漏液有落空感时立即停止骨髓腔内输液的速度骨髓腔内的血管压力通常相当于身体平均动脉压的1/3,所以骨髓腔内输液需

要适当加压,在加压的条件下,骨髓腔内的输液速度可达到原速度的数倍。可

成功用于抢救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推荐意见6:如需快速补液,建议使用输液泵或加压输液袋进行骨髓腔内输液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建立02任何疾病急需经血

管通路,补液治疗

或药物治疗,但无

法建立常规静脉通

路,均可采用骨髓

腔内输液技术进行01适应症:心脏骤停、

休克、创伤、大面

积烧伤、严重脱水、

持续性癫痫、呼吸

骤停、恶性心律失常

等骨髓腔内

输液技术

的临床应用穿刺部位骨折穿刺部位感染假肢等成骨不全严重骨质疏松,缺少足够解剖标志,穿刺点48小时内接受过骨髓腔输液等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临床应用绝对禁忌证

相对禁忌症脂肪栓塞

骨折穿刺针断裂有文献记载的相关并发症整体发生率小于1%骨髓腔内输液通路的临床应用液体外渗误入关节并发症感染骨髓腔内输液通路的未来展望骨髓腔内输液技术不仅可将药物或液体快速输入血液循环,在其他方面亦有其优势,比如在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经骨髓腔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血液系统肿瘤已经进入临床试试验阶段,其疗效好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减轻,还可经骨髓腔内通路获取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信息。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一技术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Dev

SP,Stefan

RA,Saun

T,et

al.Videos

in

clinical

medicineInsertion

ofan

intraosseousneedle

in

adults

[J].NEnglJMed,2014,370(24):e35[2]汪宇鹏,祖凌云,高炜,等北京地区医护人员对骨髓腔内输液知晓现况的调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9):77-81(3)Drinker

C,Drinker

K,LundC.The

circulation

in

the

mammalian

bone

marrow[J].AmJPhysiol,1922,62:1-92[4]Sawyer

RW,Bodai

BI,BlaisdellFW,et

al.The

current

status

of

intraosseous

infusion[JJ.JAm

Coll

Surg,1994,179(3):353360(5)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and

Emergency

CardiacCare(ECC).NationalAcademy

ofSciences-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J].JAMA,1986.255(21):2905-29896)Fiser

DH.Intraosseous

infusion[J].N

EnglJMed,1990,322(22):1579-1581.7)ECC

Committee,Subcommittees

andTask

ForcesoftheAmericanHeartAssociation.2005AmericanHeartAssociationGuidelinesforCardiopulmonaryResusc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