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A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人教A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人教A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人教A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人教A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A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7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隋朝的统治与历史上____的统治最为相似()A.秦朝B.西汉C.东汉D.西晋2、曾写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白居易,他的诗具有的风格是()A.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B.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C.大气磅礴,意境开阔D.平易近人,通俗易懂3、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历史上把唐朝鼎盛时期称为()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开皇之治4、宋太祖曾说:“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浊,亦不及武臣一个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A.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B.设枢密使,管理军事C.设通判,监督知州D.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5、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绵延两千多公里,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B.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C.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D.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你来到战国,随着____和____的推广,各国经济不断进步和社会不断发展。7、南宋的都城是_______。8、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______;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治世是______。9、玄奘编写的《大唐西游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和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10、隋朝大运河以______为中心,北达______,南至______,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11、秦朝统一后,在中央设置的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的官是______,掌管军事的官是______。12、春秋时期,最先争当霸主地位的人是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3、约公元2070年,黄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______(判断对错)14、现在的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______(判断对错)15、隋唐书法,名家辈出,《玄秘塔碑》是颜真卿的作品。16、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的发展,邢窑的青瓷、越窑的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17、司马光编写的《史记》是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巨著。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改错题(共1题,共5分)18、顾恺之修筑的都江堰,至今流传着“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经验总结,是世界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评卷人得分五、列举题(共1题,共5分)19、(1)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宋钦宗宋徽宗及后宫三千国余人,史称_____________。(2)“颜筋柳骨”是对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书法的评价。(3)大画家______________的《》,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的繁华景象。(4)北宋的__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5)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著有《》一书,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明末科学家__________著有《天工开物》一书,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4题,共8分)20、阅读下面材料:“大宋皇帝谨致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成信,虔诚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续资治通鉴长编》完成(1)~(2)题:(1)材料中的“大宋皇帝”是谁?“北朝”是指什么政权?(2)此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应如何评价此事件?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材料一中的“苏湖”在什么流域?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综合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现象最终完成于何时?

(3)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2、鲁迅在《电的利弊》中写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1)鲁迅的文章中有几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你还知道中国古代的哪一些“四大发明”呢?简要说说这些发明带来的影响(任意两项)23、某同学前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心里很难过。你认为用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什么观点可以劝导他?并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比较隋朝和秦朝。两者都是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故选A。【解析】【答案】A2、D【分析】曾写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白居易,他的诗具有的风格是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提倡诗歌要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他的《秦中吟》《新乐府》等讽喻社会,同情人民。他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故选:D。

本题考查了白居易。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与特点。【解析】D3、C【分析】据材料“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但唐朝鼎盛时期是唐玄宗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故选:C。

本题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为切入点,考查开元盛世相关知识。

本题掌握开元盛世等相关知识。重点分析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过程。【解析】C4、D【分析】宋太祖曾说:“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浊,亦不及武臣一个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注意阅读理解材料,特别是最后一句“亦不及武臣一个也”即重用文臣.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解析】【答案】D5、A【分析】略【解析】A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铁农具牛耕【分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各国经济不断进步,社会不断进步。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的知识点。7、略

【分析】本题考查南宋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故填临安。【解析】临安

8、陈胜、吴广起义文景之治【分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治世。

故答案为:

陈胜;吴广起义;文景之治。

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解析】陈胜、吴广起义文景之治9、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玄奘西行的相关史实。唐代高僧玄奘于贞观初年前往天竺取经,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经历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和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解析】【答案】错误:《大唐西游记》改正:《大唐西域记》10、略

【分析】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隋朝大运河从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最北段是永济渠,最南段是江南河.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巩固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交流.

故答案为:

洛阳;涿郡;余杭.

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

掌握隋朝大运河的分段及历史意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洛阳;涿郡;余杭11、略

【分析】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

故答案为:

丞相;太尉.

本题以秦朝统一后;在中央设置的官员为切入点,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本题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丞相;太尉12、齐桓公【分析】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不断进行争霸战争,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了强大的军队,管仲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故答案为:齐桓公。

本题以春秋时期的历史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春秋五霸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以春秋争霸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春秋五霸的知识点的记忆能力。【解析】齐桓公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3、×【分析】约公元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不是黄帝。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知道建立夏朝的是禹,不是黄帝。

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14、√【分析】在中国可以被称为六朝古都的城市有北京;南京、西安等城市;这些城市都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在它们的身上具有鲜明的代表性。现在的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后燕、辽、金、元、明、清)。,这个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六朝古都。注意识记题目强调的地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现在的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解析】√1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玄秘塔碑》。《玄秘塔碑》书法家柳公权的作品,不是颜真卿。【解析】【答案】错16、×【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繁盛的经济。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有了重要发展,已经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出现不少名窑,其中以越窑的青瓷;刑窑的白瓷和是唐三彩最为盛名,人称“越青邢白”,故题目的说法错误。

【点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17、×【分析】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是后世编写史书的范例。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史记》。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汉科技、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成就。【解析】×四、改错题(共1题,共5分)18、错误:顾恺之;订正:李冰.【分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答案为:错误:顾恺之;订正:李冰。

【点评】本题以“都江堰”“世界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了都江堰的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五、列举题(共1题,共5分)19、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靖康之变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靖康之变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故为:靖康之变。(2)本题主要考查了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当推颜真卿和柳公权。颜真卿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颜体”,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他的字方折俊丽,骨力劲健,后人把柳书与颜书并称为“颜筋柳骨”。故为:颜真卿、柳公权。(3)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史实。根据所学知识,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这是两宋绘画的一个特色,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故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4)本题主要考查了《资治通鉴》的相关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将近三百卷。故为:司马光、《资治通鉴》。(5)本题主要考查了李时珍和宋应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著作是《本草纲目》。全书共收1892种药物,附药方11000多则,插图1160幅,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为:《本草纲目》;宋应星。【解析】(1)靖康之变。(2)颜真卿、柳公权。(3)张择端、《清明上河图》。(4)司马光、《资治通鉴》。(5)《本草纲目》;宋应星。六、简答题(共4题,共8分)20、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第(1)问从材料内容“大宋皇帝谨致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成信,虔诚观盟”,可知材料中讲的事件是澶渊之盟。结合教材内容,可知,材料中的“大宋皇帝”是宋真宗。“北朝”是指辽。第(2)问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一子目澶渊之盟中的内容:“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义: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娟等钱物,称为‘岁币’。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澶渊之盟’。”可知,此材料反映了澶渊之盟。对于这一事件的评价这一历史事件给人民带来和平安定的生活,但它也有消极影响。对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说,结束了辽宋几十年的战争,此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和平状态,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考点:澶渊之盟【解析】【答案】(1)宋真宗。辽。(2)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说,结束了辽宋几十年的战争,此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和平状态,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21、略

【分析】

(1)本题考查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的相关知识;把握材料一中的“苏湖”所在的流域和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2)本题考查材料一;二;说明的历史现象和这种现象最终完成的时间.

(3)本题考查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

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1)据所学知;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中的“苏湖”指的是苏州和湖州,当时主要生产的粮食作物是水稻,特别是原产于越南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2)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意思是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南方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据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和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粮仓;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宋朝经济重心南移.

(3)据所学知;由于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南方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因而出现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

故答案为:

(1)苏州;湖州;水稻.

(2)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两宋时期.

(4)江南战乱比较少;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自然条件的变化;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等.22、略

【分析】

本题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