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教版高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教版高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教版高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教版高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教版高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版高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15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动物精子体外获能培养中一般适合化学诱导的是A.羊B.猪C.家兔D.鼠2、【题文】下列除哪种激素外,都能促进植物生长()A.生长素B.赤霉素C.细胞分裂素D.乙烯3、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B.能量沿食物链循环流动C.能量在各营养级间可以循环利用D.消费者的级别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多4、【题文】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分别属于A.群落和种群B.种群和生态系统C.种群和群落D.群落和生态系统5、能影响种群密度的是()A.年龄组成B.性别比例C.出生率、死亡率D.以上都是6、某一品种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若使其在夏季开花,应当采取的关键措施是适当时期()A.补充光照使光照时间延长B.适当提高温度C.遮光使光照时间缩短D.适当多浇水7、图中乙图是甲图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丙图是乙图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A→BB.C处,细胞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C.丙图中物质a的分泌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D.丙图的b如果不能与a结合,则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抑制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8、某兴趣小组为验证2;4﹣D对插条生根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A.剪取同一杨树植株上长势与长度相同;部位相近且有3个芽的健壮枝条20根;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B.甲组每根插条上都保留3个芽;乙组每根插条上的芽全部去除;

C.将甲组插条的下端插入适量蒸馏水中;乙组插条的下端插入等量适宜浓度的2,4﹣D溶液中.两组均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D.每天观察;记录插条上芽的数目.

请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

(1)每组选取多根插条的目的是____.

(2)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两项不合理之处.

①____;

②____.

(3)实验设计改正后,甲组起____作用.9、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____.其分泌部位是____,其作用____.10、在某鱼塘中有A.B.C.D四种鱼;其营养结构如图甲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若该鱼塘只有C种鱼,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池塘的承载量(k值)是____,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D两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____所示;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B两种鱼(假设二者都只取食同一种藻类),两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____图所示.

(2)科研人员对该鱼塘由浮游藻类、A和D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食物链环节ⅠⅡⅢ和GP=55.6×102

NP=1.3×102GP=176×103

NP=6×103GP=50.5×106

NP=41.7×1060.020.030.8554.3×102170×1038.8×106未利用﹣﹣62.8%99.7%①Ⅲ所代表的生物是____,其呼吸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____.

②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在10%﹣20%这一范围,据表分析原因是____

③第二营养级生物GP量中的能量去路除表格显示的途径还有____,____11、(8分)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请分析回答:(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________的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2)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________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图中因抗体________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抗体与________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病。12、如图所示为用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养出④⑤⑥⑦四个品种的过程.

(1)用①和②通过Ⅰ和Ⅱ过程培育出⑤的过程中,由③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bb占的比例为____.

(2)通过Ⅲ和Ⅴ培育出⑤;该方法培育出的个体都(是/不是)______纯合体.

(3)由③培育出的⑥.该个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是________________个.IV过程需要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⑤通过Ⅵ过程培育出⑦的过程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13、如图所示为细胞融合技术的一些过程:(10分,每空1分)

细胞融合(1)从A细胞和B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中,必须用________处理。(2)若A细胞为骨髓瘤细胞,B细胞为B淋巴细胞,那么D细胞称为________细胞,由D细胞连续分裂产生大量的细胞的过程,称为________过程。这种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________。(3)若A、B细胞为单倍体烟草植物的体细胞,那么这样的细胞已经用酶降解脱掉了________。这种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由此生成的细胞经培养形成的细胞团称为________。(4)若将基因型为AaBB的番茄细胞,与基因型为AAbb的番茄细胞融合,由融合细胞培养成的愈伤组织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5)若将染色体组成为2A+XX的人细胞,与染色体组成为2B+XX的鼠细胞融合,培育成的人—鼠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14、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素,无色,细针状结晶,对小鼠和人体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流涎、呕吐、便血、痉挛等,以致死亡。该外毒素为环状肽,结构式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1)该化合物中含有游离的________个氨基,________个羧基。(2)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________种。(3)该化合物称为________肽化合物。(4)该化合物具有8个氮原子,其中________个位于肽键上,________个位于R基团上。(5)该化合物具有10个氧原子,其中________个位于肽键上,________个位于R基团上。(6)该外毒素在形成过程中失去了________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15、如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营养级越高,可利用能量_______。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3)若图甲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图: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6、动物的行为按其形成可划分为趋性、本能、反射、模仿、印随、条件反射.()17、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组织中的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18、在基因工程操作中可以用DNA聚合酶代替DNA连接酶,因为其化学本质相同。19、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20、在人的心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跟其他细胞是相同的.21、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正常孩子神经元突起及突触大大增多,智商会较高。2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判断对错)23、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并且对生物自身大多是有害的.(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识图作答题(共2题,共6分)24、反馈在神经网络中广泛存在。闰绍细胞是脊髓内的一种抑制性神经元,如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闰绍细胞共同支配肌肉收缩的途径。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脊髓在反射弧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图中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刺激a点,产生兴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膜对______的通透性增加而内流,产生____电位.闰绍细胞释放神经递质,使______(填"Na+""K+"或"Cl-")内流,从而抑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3)刺激b,在图中_____________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______________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闰绍细胞发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其中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m2·a),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kJ/(m2·a)。

(2)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3)从图中可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________的部分。评卷人得分五、探究题(共2题,共10分)26、图甲中①②③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图乙中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和神经细胞一样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①方式中;若靶腺为甲状腺.则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______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某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甲状腺的分泌.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是图甲中的______(填标号)方式.

(2)与图甲中A处兴奋传递相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方向的特点是______.

(3)图乙中神经元①受到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首先进入______,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神经元②膜外______离子内流,产生兴奋.

(4)若给图乙中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_____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若在图乙中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_____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5)动物的神经中枢在功能上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低级神经中枢往往受到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这种状况反应了神经系统的______调节.

(6)重症肌无力是______病,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上的______当作抗原,产生抗体进行攻击,从而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肌肉收缩无力.27、如图人体体温调节局部过程;ABCD为细胞或器官,mnp为有关物质.请据图回答:

(1)当人体爱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只能由A传递到B,而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

(2)如果某人长期缺碘摄入;激素m分泌量会______,使激素p分泌量______,进而导致甲状腺增生引发大脖子病.该图中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______.

(3)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是______;除调节体温外,它还是调节______的神经中枢(至少答2方面生命活动).

(4)兴奋从A传递到B的结构是______,该结构由______组成.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解析】试题分析:在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通过采用的方法有培养法和化学诱导法,对于啮齿动物、家兔和猪等动物的精子,一般采用培养法;对于牛、羊等家畜的精子常采用化学诱导法,即将精子放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或钙离子载体A23187溶液中,用化学药物诱导精子获能。考点:考查精子获能的方法。【解析】【答案】A2、D【分析】【解析】五大类植物激素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是促进生长发育的物质,乙烯和脱落酸则是抑制生长、促进成熟的物质。【解析】【答案】D3、A【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A.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正确;

B.能量沿食物链或食物网单向流动,B错误;

C.能量在各营养级间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

D.消费者的级别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少,D错误。

故选A。

【解析】A4、C【分析】【解析】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可以构成一个种群;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包括这片草原上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即各个种群的总和,就构成群落。【解析】【答案】C5、D【分析】【分析】种群数量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学生理解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6、C【分析】【分析】菊花属短日照植物,在秋季开花;若使其在夏季开花,应当适当遮光,使光照时间缩短。7、D【分析】【解答】解:A;根据神经元的结构可知甲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A→B;A正确;

B;细胞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B正确;

C;丙图中物质a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分泌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C正确;

D、丙图的b如果不能与a结合;则不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

故选:D.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中A、B为两个神经元,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结构为突触;图乙为突触的放大图,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图丙为神经递质的产生与释放,a表示神经递质,b表示受体.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8、减少实验误差(排除偶然因素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或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甲、乙两组插条上芽的数量不等(或没有控制好变量)观察、记录插条上芽的数量不对(或观察记录的指标不对)对照【分析】【解答】(1)每组选取多根插条的目的是排除偶然因素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

(2)分析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设计的不合理的地方有:没有控制好变量,甲乙两组插条上芽的数量不等;观察记录的指标不对,不应记录插条上芽的数量,应观察记录根的条数.

(3)实验设计改正后;甲组起对照作用.

【分析】本试验为验证2,4﹣D对插条生根的促进作用,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2,4﹣D,其他都为无关变量,应严格控制,实验的因变量为枝条的生根数量.9、促胰液素小肠粘膜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分析】【解答】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促胰液素;是小肠粘膜分泌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故答案为:

促胰液素;小肠粘膜;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小肠粘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10、b丁丙浮游藻类维持正常生命活动Ⅲ未被Ⅱ利用的能量太多被分解者利用流向下一营养级【分析】【解答】(1)从图乙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种群数量增加到a后,环境并不能承受,资源不能满足种群生长的要求,种内斗争加剧,种群数量减少,并最终在b位置左右保持稳定,因此池塘的承载量(K值)为b.A和D两种鱼为捕食关系;对应图丁;A和B两种鱼的食性相同,对同一种浮游藻类竞争激烈,竞争能力弱的将被淘汰,对应图丙.

(2)①Ⅲ所代表的生物是浮游藻类;其呼吸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②分析表格可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仅为0.3%,小于10%﹣20%,可能的原因是Ⅲ未被Ⅱ利用的能量太多.

③第二营养级生物GP量中的能量去路除表格显示的途径还有被分解者利用;流向下一营养级.

【分析】1;据图分析;图乙表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丙、丁分别表示竞争和捕食.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总同化量最大的是Ⅲ,应是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其次是Ⅱ,应是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同化量最小的是Ⅰ,应是该生态系统的第三营养级.11、(1)神经递质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神经—体液(2)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糖原(3)1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自身免疫【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血糖的调节的知识,熟记和掌握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另外葡萄糖可直接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

图中抗体1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得胰岛素不能合成分泌,血糖浓度升高;抗体2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得血糖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抗体1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解答】(1)兴奋传到时;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细胞产生反应.从图上可以看出,胰岛B细胞分泌的因素还有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2)从图中可知;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也能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

(3)抗体1致病原因是由于抗体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由于产生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解析】(1)神经递质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神经—体液(2)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糖原(3)1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自身免疫12、(l)(2)是(3)4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4)基因重组【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各种育种方法的原理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题中所涉及的育种方式有:

1;杂交育种(Ⅰ→Ⅱ);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2;单倍体育种(Ⅰ→Ⅲ→Ⅴ);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3;多倍体育种(Ⅰ→Ⅳ);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4、基因工程育种(Ⅵ),其原理是基因重组。【解答】(1)用①和②通过Ⅰ和Ⅱ过程培育出⑤的过程是诱变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由③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bb所占的比例为(2)通过Ⅲ和Ⅴ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③培育出④过程叫花药离体培养,Ⅴ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该方法培育出的个体都是纯合体。(3)由③培育出⑥是多倍体育种,③是二倍体,⑥是四倍体,个体⑥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是4个。IV过程需要的处理是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4))⑤通过Ⅵ过程导入外源基因,培育出⑦的过程叫基因工程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基因重组。【解析】(l)(2)是(3)4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4)基因重组13、(1)灭活的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2)杂交瘤克隆(细胞培养)特异抗体(单克隆抗体)(3)细胞壁纤维素酶果胶酶愈伤组织(4)AAAaBBbb(5)2A+2B+2X+2X【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方法及用途,掌握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及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解答】(1)诱导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常用灭活的病毒作诱导剂;诱导植物细胞融合过程常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

(2)骨髓瘤细胞与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可通过细胞培养使D细胞连续分裂;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繁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3)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所以需要先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由此生成的细胞经培养形成的细胞团称为愈伤组由融合细胞培养成的愈伤组织细胞的基因型是织。

(4)细胞融合时可能发生同种细胞融合和不同细胞的融合,由融合细胞培养成的愈伤组织细胞的基因型是AAAaBBbb。(5)若将染色体组成为2A+XX的人细胞,与染色体组成为2B+XX的鼠细胞融合,培育成的人—鼠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A+2B+XX+XX。

【解析】(1)灭活的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2)杂交瘤克隆(细胞培养)特异抗体(单克隆抗体)(3)细胞壁纤维素酶果胶酶愈伤组织(4)AAAaBBbb(5)2A+2B+2X+2X14、(1)00(2)5(3)环状七(4)71(5)73(6)7126【分析】【分析】本题以外毒素为素材,结合外毒素结构式,考查蛋白质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及特点,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能根据外毒素结构式判断其中氨基酸数目、种类及肽键的数目。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外毒素的结构式,其中a表示肽键,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其结构简式为-CO-NH-;b表示R基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它们的区别就在于R基不同。【解答】(1)由于该外毒素为环状肽,首尾相连,所以该化合物中不含游离的氨基(-NH2)和羧基(-COOH),故该化合物中含有0个游离的氨基,0个游离的羧基。(2)由于该化合物中有3个R基团都是-CH3,其余4个都不相同,所以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5种。(3)该化合物中是由7个氨基酸组成的,且是环状肽,该化合物称为环状七肽化合物,含有7个肽键。(4)据图分析可知:该化合物具有8个氮原子,其中7个位于肽键上,1个位于R基团上。(5)据图分析可知:该化合物具有10个氧原子,其中7个位于肽键上,3个位于R基团上。(6)该化合物合成过程中脱去7分子水,相对分析质量减少7×18=126。【解析】(1)00(2)5(3)环状七(4)71(5)73(6)712615、(1)太阳能(或同化固定的能量)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越少

(2)Ⅱ同化固定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y×100%

(3)25A/(1+4x)【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学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及意义,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正确分析题图。解题的关键是获取图中有效信息准确答题。【解答】(1)图甲中,I表示生产者,II、III、Ⅳ分别表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M1、M2分别代表太阳能和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营养级越高,可利用能量越少。(2)图乙中,A表示II的摄入量,B表示II的同化量,D表示II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表示II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F表示下一营养级的摄入量。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II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营养级II所同化的能量,所以能量传递效率=(营养级II同化量÷营养级I同化量)×100%=b/y×100%。(3)假设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y,其中有xy的能量直接提供给丙,有(1-x)y的能量间接提供给丙;要使消耗甲最少则用20%的能量传递率,即则计算可得【解析】(1)太阳能(或同化固定的能量)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越少

(2)Ⅱ同化固定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y×100%

(3)25A/(1+4x)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6、B【分析】【解答】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包括非条件反射;趋性和本能;学习行为包括模仿、印随、条件反射等;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

故答案为:×

【分析】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包括身体的运动、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各种叫声等.17、A【分析】【解答】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组织中的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中的水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增加,小部分的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因此淋巴也增加,故正确。【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三大主要组成成分: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相互转换与物质的跨膜运输相结合。18、B【分析】【解答】DNA聚合酶与DNA连接酶的化学本质虽然相同;都是蛋白质;成键也相同,但二者的作用是不同的,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DNA片段间相邻两个脱氧核苷酸;DNA聚合酶是延伸原有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将单个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原有的链的末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DNA聚合酶与DNA连接酶,要求学生能够区别二者。19、A【分析】【解答】解: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蛋白质水解后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蛋白质是大分子化合物,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所以蛋白质水解后最终产物是氨基酸.20、B【分析】【解答】解:人体心肌细胞新陈代谢旺盛;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因此其细胞中所含线粒体数量较其他体细胞多.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21、A【分析】【解答】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学习与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神经元突起及突触的增多,可以增强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智商有所提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元和智商之间的关系。22、A【分析】【解答】解: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而着丝点不分裂,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所以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3、A【分析】【解答】解: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和多害少利性,是广泛存在的,对生物自身大多是有害的.故答案为:正确【分析】1、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不定向性.2、基因突变发生的原因:内因和外因,其中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包括化学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3、基因突变分为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4、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四、识图作答题(共2题,共6分)24、(1)神经中枢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肉

(2)Na+动作Cl-

(3)c、d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具有双向性,因此c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因此d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a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4)抑制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各部分的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兴奋和传导,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明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在突触处单向传递是解题的关键。【解答】(1)脊髓在反射弧中属于神经中枢,图中的效应器是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肉。(2)刺激a点,a处产生兴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而内流,产生动作电位,闰绍细胞释放神经递质,使Cl-内流,从而抑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3)刺激b处,因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因此c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又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因此d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而a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4)由于闰绍细胞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当运动神经元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会抑制脊髓前角神经元和肌肉细胞,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可使脊髓前角神经元由兴奋状态恢复为抑制状态,即闰绍细胞发挥的作用是抑制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解析】(1)神经中枢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肉(2)Na+动作Cl-(3)c、d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具有双向性,因此c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因此d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a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4)抑制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25、(1)850;(2)15%;(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能量流动;有益。【分析】(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即第一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也就是生产者的同化量,分析题图可知,生产者的同化量为850kJ/(m2•a)。(2)分析题图可知,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36kJ/(m2•a),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20.4kJ/(m2•a),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20.4/136=15%。(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就是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析】(1)850;(2)15%;(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能量流动;有益。五、探究题(共2题,共10分)26、促甲状腺激素释放;②;双向传导;突触间隙;钠;不能;能;分级;自身免疫;相应的受体【分析】解:(1)若图甲①模式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则该调节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其中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又可以分泌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