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94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2HCl+CuO═CuCl2+H2OB.2NaOH+CO2═Na2CO3+H2OC.2HCl+Cu(OH)2═CuCl2+2H2OD.CaCO3+2HCl═CaCl2+H2O+CO2↑2、有一种叫做“压电陶瓷”的电子元件,当对它挤压或拉伸时,它的两端就会形成一定的电压,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在煤气灶的点火开关中已经使用到了这种高科技的陶瓷材料,只要用旋钮给压电陶瓷片施加压力,压电陶瓷片就会产生10kV~20kV的高压,形成火花放电,从而点燃可燃气体.则这种“压电陶瓷”属于()A.金属材料B.有机合成材料C.无机非金属材料D.超导材料3、下列不属于化学制品的是()
A.光导纤维和玻璃。
B.钢铁和水泥。
C.煤和石油。
D.塑料和橡胶。
4、(2009•闵行区模拟)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A.分子由原子构成B.原子间也存在一定的间隙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D.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5、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rm{NaCl.BaCl_{2}.Na_{2}CO_{3}}B.rm{KNO_{3}.HCl.CaCl_{2}}C.rm{H_{2}SO_{4}.FeCl_{3}.NaNO_{3}}D.rm{NaOH}6、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浓硫酸加入水中B.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C.向一定质量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D.向饱和石灰水加入一定质量的生石灰7、下列关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置换反应的产物中一定有金属单质B.化合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单质C.分解反应的产物都是化合物D.复分解反应的产物都是化合物8、小红同学在做使用量筒量取液体的实验中;第一次俯视读数为20mL,倒出一部分后,第二次仰视读数为10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等于10mL
B.大于10mL
C.小于10mL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NO2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目前治理它的方法是在一定条件下用氨气(NH3)与NO2反应:6NO2+xNH37N2+12H2O;则x的值是()
A.4
B.5
C.6
D.8
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制成钻石B.二氧化碳有毒,所以不能供给呼吸C.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11、把6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冷却至室温,下列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剂的总质量保持不变B.溶液的总质量保持不变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D.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12、除去氯化钠中的杂质碳酸钠;下列方法不能实现的是()
A.加适量盐酸;蒸发结晶。
B.加适量氯化钙;过滤后蒸发结晶。
C.加适量氢氧化钡;过滤后蒸发结晶。
D.加适量氢氧化钠;过滤后蒸发结晶。
1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rm{(}rm{)}A.rm{3}个硫酸根离子:rm{3SO_{4}^{2-}}B.rm{2}个镁原子:rm{Mg_{2}}C.五氧化二磷分子:rm{O_{2}P_{5}}D.标出氯化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rm{Caoverset{-1}{Cl_{2}}}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氮肥不但能促进农作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还能提高产量B.CO2的排放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C.合金、塑料、橡胶等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D.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15、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可能是下列的()A.氢氧化钙溶液、一氧化碳B.稀硫酸、氨气C.酒精、氧气D.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16、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和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比较;不正确的是()
A.反应都不需要加热。
B.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
C.所用药品的状态相同。
D.都能用排水法收集。
17、“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沼气池清理前进行灯火实验C.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8、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氮原子____(2)4个硫酸根离子____(3)3个水分子____(4)亚铁离子____.19、句中划线的词语,可能指①反应条件②实验现象③实验结果,试从这三者中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点燃木炭____,木炭燃烧____,木炭变成二氧化碳____20、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学习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的实录:
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用胶头滴管吸取10%的稀盐酸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1)探究实验中的能量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你认为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
(2)探究反应终点问题:21世用什么方法证明此反应已恰好完全进行?
小红说:在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颜色没有变化,则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小文说: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预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然后再加入稀盐酸,若溶液颜色刚好变成无色,则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你认为他们的说法,谁的观点不正确?____理由是____;
(3)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
例如:①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盐酸过量;
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
③小凤在她的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原因是NaOH溶液已变质.21、在一堂科学实验课上;老师为每组同学分别提供了-瓶氢氧化钠溶液,让他们用1%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下是几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
(1)甲组同学的实验如图1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满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请回答:酚酞溶液的作用是____;
(2)乙组同学的设想是: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用pH试纸多次测定溶液pH的办法,达到实验目的.
由于用pH试纸需多次测定;较繁琐,且所测数值不够精确.在老师指导下,乙组同学取了5g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数字化实验,由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简单表示为图2).
请回答:b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填离子符号);
(3)丙组同学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这一“异常现象”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证明: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
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请简要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___.
22、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实验室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照最少量取用,液体取用____,固体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3题,共27分)23、铁生锈是化学变化,因此铁和铁锈不是同一种物质.____.24、当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二氧化碳的分子间隙没有了.____(判断对错)25、人体缺钙元素能导致智力低下____.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2题,共16分)2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Mg;Cu、Fe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开展了一下以下探究活动.
(1)进行试验;获得结论.完成如下实验报告,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
案。
一将Fe丝浸入CuSO4溶液中Fe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金属活动性:Fe____Cu(填“>”或“<”)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属于____反应.方。
案。
二将Mg和Cu分别在空气中灼烧发现____(填元素符号)能剧烈燃烧,而另一种不能金属活动性:Mg____Cu(填“>”或“<”)
方。
案。
三分别将Mg和Fe放入____(一种酸)溶液中,观察现象观察到____(填元素符号)产生气泡的速度较慢金属活动性顺序:Mg>Fe(2)反思与交流.经过讨论;该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比较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快慢,有两种测定方法:
方法一是在相同时间内测量氢气体积的大小.若用右图所示装置测量,则接口c应与____(填“a”或“b”)相连.
方法二是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氢气时____.27、近年来全球不少地区出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为防止疫情蔓延,必须迅速对疫区进行隔离,并对受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禽舍进行消毒.资料显示:禽流感病毒在高温;碱性环境(如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或次氯酸钠等消毒剂中生存能力较差.请回答:
(1)KMnO4属于____(填写“氧化物”、“酸”、“碱”或“盐”),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价.
(2)配制消毒用的1000g0.5%的高锰酸钾溶液,需要高锰酸钾固体____g.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A、2HCl+CuO═CuCl2+H2O;是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B、2NaOH+CO2═Na2CO3+H2O;是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2HCl+Cu(OH)2═CuCl2+2H2O;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
D、CaCO3+2HCl═CaCl2+H2O+CO2↑;是盐与酸的反应,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2、C【分析】【分析】根据压电陶瓷也是陶瓷中的一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压电陶瓷也是陶瓷中的一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而不是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超导材料.
故选:C.3、C【分析】
A;光导纤维和玻璃是经过化学加工的制品;属化学制品;
B;钢铁和水泥也是通过化学变化合成的;也是化学制品;
C;煤和石油属于常规的化石燃料;不属化学制品;
D;塑料和橡胶也是通过化学变化合成的;也属化学制品;
故选C.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制品这一基本概念;化工合成的物品属于化学制品,自然界存在的物质都不是化学制品.
4、D【分析】
A;图示表明;反应前的两种分子和反应后生成的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故A正确;
B;反应前后的中间图片为分子分解出的原子;可表示原子间存在间隙;故B正确;
C;反应前后的中间图片为分子分解出的原子;此图表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故C正确;
D;反应前的分子构成不同;说明为两种物质参加反应;反应后生成的2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说明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因此,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D.
【解析】【答案】A;构成物质的分子由原子构成;利用微观图中分子构成;可证明;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存在间隙;找出证明此知识的示意图;
C;此变化过程体现出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事实;
D;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根据图中分子构成;判断物质的种类.
5、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溶液共存。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溶液的颜色即可解答。【解答】A.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B.三种物质不发生反应,能共存,且溶液无色,故B符合题意;C.三种物质不发生反应,能共存,但铁离子为黄色,故C不符合题意;D.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会反应生成水,氢氧根离子与铵根离子会产生氨气和水,不能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解析】rm{B}6、A【分析】【分析】根据稀释浓硫酸时,放出热量分析;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分析其溶液rm{pH}变化情况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含义分析;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释放大量的热量,氢氧化钙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分析解答即可。【解答】A.稀释浓硫酸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然后温度下降,恢复至室温,但不会低于室温,故A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B.加入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rm{pH}增大,当稀盐酸消耗完时,氯化钙溶液呈中性,rm{pH=7}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rm{pH}不变,当氯化钙消耗完时,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rm{pH}增大并且大于rm{7}故B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C.根据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单质,其化学方程式为rm{Zn+2AgNO_{3}=Zn(NO_{3})_{2}+2Ag}可知,该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并且减小较快,当消耗完硝酸银后,锌粉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rm{Zn+Fe(NO_{3})_{2}=Zn(NO_{3})_{2}+Fe}可知,该反应反应后溶液质量逐渐增大,当消耗完硝酸亚铁时,加入锌粉,其溶液质量不变,故C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D.由于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释放大量的热量,氢氧化钙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当完全反应后,温度逐渐下降,氢氧化钙溶解度逐渐增大,恢复反应前温度时,溶解度与反应前相同,并且保持不变,故D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故选A。【解析】rm{A}7、D【分析】【分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另外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解析】【解答】解:A;不正确;因为置换反应不一定有金属单质生成;例如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的反应.
B;不正确;因为化合反应的反应物可以不是单质.例如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C;不正确;例如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产物为单质
D;正确;因为复分解反应中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故选D8、C【分析】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俯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2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仰视读数为10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10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10mL.
故选C.
【解析】【答案】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9、D【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6NO2+xNH37N2+12H2O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H,24;N,14;O,12;已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N,6;O,12;比较分析可知X个NH3中共含有8个N原子;24个氢原子,所以X的值为8.
故选D.
【解析】【答案】解此题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别统计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比较分析就可以求出x的值.
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BD【分析】【分析】A.根据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解答;
B.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是无毒;
C.根据干冰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不支持燃烧的气体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分析.【解析】【解答】解: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以用作钻探机的钻头,故正确.
B.二氧化碳没有毒性;故错误;
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正确;
D.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很多;如氮气;稀有气体等,所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错误.
故选BD.11、AD【分析】【分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60℃时,一杯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时,溶解度变小,会有晶体析出,这时原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变化,但溶剂的质量不变.【解析】【解答】解: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一杯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时,溶解度变小,会有晶体析出,溶剂的质量不变.正确。
B;降低温度时晶体析出;导致溶质的质量减少,溶液的质量也随之减少.故原说法错误.
C;温度降低;晶体析出,溶液中的硝酸钾质量会减小.故原说法错误.
D;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故选A、D.12、CD【分析】
A;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这种方法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钠.
B;氯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可以用这种方法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钠.
C;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在除去碳酸钠的同时又带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能用这种方法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钠.
D;氢氧化钠不能和碳酸钠反应;不能用这种方法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钠.
故选CD.
【解析】【答案】可以根据氯化钠和碳酸钠及其加入的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AD【分析】解:rm{A}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1}个电荷时,rm{1}要省略rm{.}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rm{3}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rm{3SO_{4}^{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rm{2}个镁原子表示为:rm{2Mg}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C、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五氧化二磷分子可表示为rm{P_{2}O_{5}}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D、氯化钙中钙元素显rm{+2}价,氯元素显rm{-1}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氯化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rm{Caoverset{-1}{Cl}_{2}}.
故选:rm{AD}.
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rm{1}个电荷时,rm{1}要省略rm{.}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rm{(}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rm{)}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解析】rm{AD}14、AD【分析】【分析】A;氮肥能使农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还能提高产量.
B;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
C;根据主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分析.
D、根据金属资源的保护分析.【解析】【解答】解:A;氮肥能使农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还能提高产量;故A错误;
B、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CO2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故B错误;
C;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C错误;
D;常见的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故D正确.
故选:AD.15、BD【分析】【分析】水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小水的沸点越低.压强越大水的沸点越高.稀硫酸能吸收氨气,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打开夹子时①中的气体进入②中,从而使得①中的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了.【解析】【解答】解:A;氢氧化钙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打开夹子时①中的压强不变,水的沸点不变.故此选项错误.
B;稀硫酸能吸收氨气;打开夹子时①中的气体进入②中,从而使得①中的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了.故正确;
C;酒精与氧气不反应;无压强的变化,故此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打开夹子时①中的气体进入②中,从而使得①中的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了.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BD.16、BD【分析】
A;双氧水常温下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之下可以生成氧气;而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也是常温下进行的,不需要加热,故A说法正确;
B;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说法错误;
C;双氧水为液体;而二氧化锰为固体,是固液反应;而大理石是固体,盐酸是液体,该反应也是固液反应,故C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其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只能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来收集,故D说法错误.
故选BD.
【解析】【答案】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在常温下即可反应;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条件也是常温下进行的;
B;根据反应的生成物及分解反应的定义来判断;
C;根据所选择的药品的状态来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17、AB【分析】【分析】A;身上着火如果乱跑则会加速空气的流动;提供更充足的氧气,而使火势更旺,可以据此解答;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防止触电的情况判断;
D、根据厂内具有可燃物考虑;【解析】【解答】解:
A;身上着火如果乱跑则会加速空气的流动;提供更充足的氧气,而使火势更旺,所以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B;沼气具有可燃性;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水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都含有易燃的微粒;所以应该严禁烟火,否则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8、略
【分析】【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解析】【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原子表示为:2N.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4SO42-.
(3)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水分子可表示为:3H2O.
(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亚铁离子可表示为:Fe2+.
故答案为:(1)2N;(2)4SO42-;(3)3H2O;(4)Fe2+.19、略
【分析】【分析】对比①反应条件②实验现象③实验结果三者含义的不同,并结合实例进行区别.【解析】【解答】解:点燃木炭;木炭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点燃就是满足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燃烧条件,因此为反应条件;
木炭燃烧;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剧烈氧化时所表现出的一种现象,为实验现象;
木炭变成二氧化碳;木炭通过化学变化生成了二氧化碳,这是实验的结果,不能作为实验现象,因为现象是观察到的,而二氧化碳无色无味的气体,无法观察到.
故答案为:①,②,③.20、略
【分析】【分析】弄清中和反应的实质: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的过程,而且酸和碱发生反应会导致溶液的酸碱性发生质的变化,同时放出热量.【解析】【解答】解:(1)由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会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故答案为:反应放出热量.
(2)由于酚酞试液遇到酸性或中性溶液都不变色;因此酚酞不变色,溶液可能是酸性,也有可能是中性.
故答案为:小红;如果盐酸过量,加入酚酞试液,溶液也不变色.
(3)由于该实验的一个方面是探究两种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用胶头滴管滴加是为了防止所加溶液过量,在反应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反应物充分反应;
故答案为:使反应充分.21、略
【分析】【分析】(1)根据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可以用来检验酸碱是否发生中和反应;
(2)根据溶液pH的变化图象的意义,分析a的含义、b点溶液中的阳离子.
(3)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方程式,根据碳酸钠的性质分析设计除去碳酸钠的实验方案.【解析】【解答】解:(1)①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酚酞溶液的作用是: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成;
(2)由溶液pH的变化图象可知,在a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说明了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中和;在b点时,溶液呈酸性,氢氧化钠全部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溶液中还有剩余的盐酸.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是:Na+、H+;
(3)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的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由于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既除去了杂质碳酸钠,又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所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实验方案是:加适量澄清石灰水,过滤.
故答案为:(1)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完成;(2)Na+和H+;(3)加适量澄清石灰水,过滤.22、略
【分析】【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公务员考试朝阳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前冲刺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浙江嘉兴市嘉善银粮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启东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青岛双星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国电子数据产业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广告传媒租赁合同
- 浙江省金华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综合练习((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水电站水电租赁协议与水电发电量共享合同3篇
- 2024版民用定制衣柜销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瑜伽教练雇佣合同3篇
- (完整版)中职数学习题及答案
- GB∕T 41627-2022 动物源空肠弯曲菌检测方法
- 供货保障措施
- (完整版)常用乐高零件清单汇总
- 消防四个能力
- 机动车环检标准方法验证模板
- AQL标准抽样检验表
- 美国Control4智能家居设计方案解说资料
- DES算法Matlab代码
- 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单(正反打印)
- 电缆热稳定校验计算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