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科新版高二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沪科新版高二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沪科新版高二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沪科新版高二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沪科新版高二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科新版高二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玷辱陶冶良晨美景安然无恙B.拮据矜持平心而论天高地迥C.拂拭迟顿唉声叹气兼听则名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____(高)乎高哉凡六百一十六____(字)B.填然____(动词,击鼓)之非能____(用做动词,游水)也C.合____(通“纵”)缔交赢粮而____(通“影”)从D.而____(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____(向南,动词)取汉中3、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齐白石的画大体是某植物和一两只草虫结合在一起,植物用意笔,草虫用工笔。那些莲叶啦,树丛啦,〔〕好像是用大笔饱蘸了墨汁随便挥洒而成;而那些蝉啦,蚱蜢啦,则画得细致极了,那真是〔〕描绘出来的,纤细的触须,虫翅上的脉络,都〔〕。这两种笔墨结合在一起,彼此衬托,〔〕:植物更显得欣欣向荣,草虫更显得〔〕。A.用墨如泼惜墨如金清晰可见相映成趣生气蓬勃B.浓墨重彩轻描淡写依稀可见相映生辉勃勃生机C.粗犷豪放刻意求工历历可辨相得益彰栩栩如生D.寥寥数笔煞费苦心历历可数相互配合呼之欲出4、中秋溯源①所谓“中秋”,原为季节描述,八月十五日处于仲秋之中,故称中秋。今人文章中,多喜追溯至《礼记·月令》篇作为“仲秋”两字之始。然而《月令》篇本意,是为说明各月天时、祭祀对象、物候特征以及对应的行为举措,其中绝无节庆记载。②而在今日很多辞书中,将中秋节描述为北宋时期所定,实际对查《宋史·太宗纪》两卷均无此事。此事记载实出自《渊鉴类函》卷二十《中秋三》所注引的《唐太宗纪》。此书如今已然散佚,同时对查正史新旧两唐书,《太宗纪》中同样无此记载。以正史体例,倘若其间果有朝廷敕令将某日定为全国性的节庆,绝不可能无一字记载。③但是在唐代的诗文著作中,已然出现八月十五赏月的叙述,如著名的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不过在笔者看来,此诗恰恰说明当时中秋虽有赏月习俗,然而并无“中秋节”,因为一则此诗题中并未指明此日为中秋节,再则杜甫还有《十六夜玩月》《十七夜对月》二诗。④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文献记载中,很难找到一个将八月十五对应为“中秋节”的明确日期,但却随处可见今人耳熟能详的中秋习俗。在唐代,如果用今天的话说,并非“法定节假日”,而是百姓自娱自乐的节日。但因内容形式被广大民众喜闻乐见,逐渐扩大其影响,至明清时期,终于成为与正月节(旧历年)、五月节(端午)齐名的三节之一。⑤今天的中秋节,月亮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赏月,吃月饼,甚至还要以圆月的口彩讲团圆一事,都是习见礼俗。但是细读文献,对月起兴,吟咏相思并不仅限于中秋,而举头望月,玩赏感叹也不仅限于八月。那么中秋和月亮的关系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⑥前文引《礼记·月令》中,并无只言片语提及月亮与秋天的关联,而秋日百姓所进行的活动,也无与月相关者。真正将秋与月对应的,是皇家祭祀典礼。《国语·周语上》中记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韦昭注曰:“礼,天子搢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拜日於东门之外,然则夕月在西门之外也。”《国语》一书,虽作者存在争议,但学界一致认为其取材自春秋各国所保存史料,注《国语》的韦昭,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充分说明了自西周起,王室已开始祭祀日月,而在后汉三国期间,秋日于西郊祭月,成为典礼。沿及明清,屡经变化,形成了皇家祭祀典仪。⑦皇家祭祀民众虽不能参与,但能领略其事的慎重与盛大。凡祭祀之日,不但皇帝亲临,且需提前数日奉行斋戒、预备等一系列繁复活动。古时天子一举一动,皆为国人瞩目。皇家行为,一定会对民众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世间昼夜轮替,四季更迭,在先民心中,对这种自然现象不免产生敬畏之情,无论古今中外,皆有以四季、日月为主题的祭祀典礼或艺术形式。虽然民间习俗很多未能载入典籍,但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相沿成习。而皇室以国家之力举办祭典,也给相对散乱无序的民间信仰习俗,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指引。综合所有因素,中秋节与月亮就建立了联系。(选自2014年9月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各项对“中秋节”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关于原文论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今人多喜欢把《礼记•月令》篇中“仲秋”两字作为“中秋节”的起源。然而《月令》篇中绝无节庆记载。B.“中秋节”被定作八月十五在文献中很难找到依据,但文献中却随处可见今人耳熟能详的中秋习俗。C.“中秋节”被描述为北宋时期所定,实际应该是唐朝太宗时期所定,因为该事件的描述出自《渊鉴类函》卷二十《中秋三》注引《唐太宗纪》。D.中秋节及其习俗起源于王室祭典与民间习俗的结合;同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自我完善,最终成为了今天民众熟悉的中秋佳节。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小学教的工作平凡而细致,但却是我们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之一。B.据了解,我市移动公司针对春节期间手机短信密集发送,对今年的发送量进行了预测,并事先做好了相关准备工作。C.过去,一些地方领导常超标准安排上级领导住宿,甚至把级别不高的上级领导也安排进豪华套间,不仅浪费,还助长了奢靡之风。D.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群体面巨大的安全隐患,根本原因是没有树立起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优先保护原则所致。6、一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中纪委监察会议强调,一定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反腐教育,并且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他们廉洁奉公,避免____变质。②近日,落户我市的全国首座家庭体验型商城正式____,这是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③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____它们存在过,它们便是传统文化。A.蜕变起用只有B.蜕化启用只要C.退化启用只有D.退化起用只要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距高考还有一百天,在学校的誓师大会上,高三同学踌躇满志,意气昂扬,表达了为实现理想不懈努力的决心.B.这部小说刚刚在网上连载,就引起了巨大轰动.网友赞不绝口,接着,出版人、制片人、编剧纷至沓来.一夜之间,他红遍了大江南北.C.南怀瑾先生虽屡遭磨难,却矢志不渝,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夜以继日,宵衣旰食,先后出版了三十二部专著.D.黄山景区春风和煦,迎来了小长假的第一天,它秀丽的风光和优质的服务让广大游客如坐春风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欧洲历史上,体育、艺术界和上流社会有很深的渊源,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足球和艺术成为可以的文化现象。②“医疗改革试点”方案是《卫生局工作要点》中20个亮点之一。然而从年初开始酝酿,到年底还在讨论,整整一年,这个亮点______没有亮起来。③据媒体报道,央视的审查制度堪称,五次审查需要照顾到方方面面,俗称“过五关”,其中正式审查至少2次。A.等量齐观始终严苛B.一视同仁始终苛刻C.一视同仁最终严苛D.等量齐观最终苛刻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其他的什么?B.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C.“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D.据考证,古历下亭址在今名士阁西侧(该处现有一石碑,正面题“古历下亭址”五个大字,背面刻有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0、欣赏诗歌要做到四抓: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11、在《琵琶行并序》一文中形容音乐忽然爆发、激越雄壮的两句诗是:____,____。12、请找出下列三项中有语病的一项;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

①与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相关造成的现象;如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扩大等,都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危害。

②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驻军图》中;标有“箭道”二字的城堡上,可看到有道路蜿蜒而下。

③按照一定顺序准确无误地将一长串数字记住;比牢记内容相互关联的文本或图像难度更大。

有语病的一项是:____

针对性修改:____13、老师的职能是____,择师的标准是____。14、____,龙光射牛斗之墟;____,徐孺下陈蕃之榻。1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是“____,无言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柳永《凤栖梧》);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____”。(辛弃疾《青玉案》)16、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着重写今曰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诗歌鉴赏(共5题,共10分)17、送江水曹①还远馆谢朓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注】①水曹:官名。诗歌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18、阅读下面一诗宋词,回答问题。燕山九日作①【宋】范成大万里汉家使,双节②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③济黄流。____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对重九、须烂醉,莫牵愁。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袖里天书⑤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注释】①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奉命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农历九月九日出使期间。②双节:使节出行时的仪仗。③禹: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④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⑤天书:南宋至金国的国书。(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2)请赏析上阕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答出两点即可)19、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②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B.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C.“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

D.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巾”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终日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

E.“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柳永《风霖铃》的下阙。请比较“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20、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首联景中含情;寒冷孤寂的冬夜图景中蕴含着诗人漂泊天涯的凄冷心境,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B.颔联先后从视觉和听觉描写黎明前的鼓角声和星河的动荡;创造出雄浑的意境,表达了深沉悲壮的情怀。

C.颈联中百姓的哭声;樵夫的歌声异常凄凉悲怆;可能是诗人听到鼓角之声后产生的一种超越时空的联想。

D.尾联以诸葛亮;公孙述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要掩埋于黄土中来自慰;使忧愤的情绪得到真正排解。

E.全诗从寒宵写到五鼓;从时局写到先贤,从山川雪野写到痛苦的生民,从国家历史写到个人命运,气象雄浑。

(2)本诗内蕴深厚,情感丰富。你能读出儿种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2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晚泊。

陆游。

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

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

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注】①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黜;闲居四年后被任命为夔州通判,此诗即作于赴任西行途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______

A.从欧阳修的首句“卧闻”可以看出作者晚泊时的闲适惬意;三次描写月亮也营造出了清新。

恬淡的美丽意境;烘托了作者轻快散淡的心境。

B.“水上人歌月下归”使得作者触景生情;产生思乡之意,而“一阙声长听不尽”则表现出作者在渔歌声中思绪翩飞,愁绪渐浓的情形。

C.陆游诗歌的最后一句用“落日”照应题目;而落日残阳中只闻啼鸦戍楼,不见人影的荒凉萧瑟景状,则有力烘托了诗人漂泊无归的凄凉心情。

D.陆诗的颔联实写路途中的所见所历之景;说明路途艰辛,也暗示了自己的人生多舛,命途坎坷,抒发了自己被贬之后的黯然心情。

E两首诗歌都描写夜晚水边所见;因而景物特点非常相似,都呈现出冷清萧条的特质。只是欧诗以景物描写贯穿全文,陆诗却加入了叙事。

(2)同为晚泊,两位作者的心境及其表现手法却不尽相同,请作简要分析。评卷人得分四、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18分)22、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处,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然则崇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柰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苟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____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肱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____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选自《墨子•兼爱中》,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之与人之相贼贼:偷窃B.是以仁者非之非:反对C.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特:只是D.十闻鼓音,破碎乱行碎:聚集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体现墨子“兼爱”思想的一组是(3分)(1)社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2)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悔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3)天下之十君子特不识其利、辨其故也。(4)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5)然,乃若兼则善矣。(6)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以皆难也。A.(1)(2)(6)B.(2)(3)(4)C.(1)(2)(4)D.(3)(4)(6)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开篇,墨子先明“仁人”的事业就是“兴利”与“除害”,然后就什么是“害”进行了明确地阐述。B.墨子认为,“害”就是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人与人相贼,君对君不惠,臣对臣不忠,父对子不慈爱,子对父不孝顺,兄弟之间不协和,并且认为这是天下“祸篡怨恨”的缘起。C.墨子认为,“兼相爱”“交相利”才是“除害”“兴利”的最好办法,只要普遍地不分远近不分亲疏互相施爱,互相使对方得到好处,天下所有的祸害、篡夺、仇怨、憎恨就不会发生。D.墨子认为,“天下士君子”不懂得兼相爱交相利的好处,分辨不清事情的得失,“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楚灵王好士细要”“越王勾践好士之勇”的故事,就是最有力的例证。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2)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23、李士谦传(节选)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____母以孝闻。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伯父魏岐州刺史玚,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____。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至于亲宾来萃,辄陈樽俎,对之____坐,终日不倦。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饮,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____?”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闻而自责曰:“何____为人所疏,顿至于此!”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____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千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____之,抚____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____”(节选自《隋书·李士谦传》)(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2)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2)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请问李士谦“阴德”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点概括。评卷人得分五、文学作品阅读(共2题,共1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14年,由开心麻花团队演出的小品《扶不扶》,将一直被热议的“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社会话题搬上春晚舞台。而据调查,超过八成公众坦言,面对老人摔倒,自己存在“道德焦虑”。你是怎样看待这种社会现象的?请针对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要求:(1)不少于700字;(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25、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诗歌)。很久没有这样一部影片,上映后几乎收获零差评——它便是前段时期热映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影片广受赞誉的背后,有这样一些数据尤其值得我们品味:这部电影从筹备到拍摄,整整花费了近4年时间;为了说服投资方,导演李安花了一年时间,亲自将海上70分钟的漂流过程画成卡通;参与电影制作的工作人员超过14000名,累计工作时间超过600000小时。评卷人得分六、写作题(共1题,共5分)26、作文(70分)有个班级获得了校运动会“道德风尚”奖,有人向校长提出疑惑: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并没有发现这个班的道德风尚比其他班级高在何处。校长笑着说:你忽略了一个细节——在大家都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的时候,惟有这个班的同学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当然,崇尚道德风尚,备受人们赞赏的不一定都是为自己和别人的成绩、成功而喝彩,也有为战胜困难、挫折而喝彩的,有为某种精神或勇气而喝彩的——请以“喝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解析】【答案】B2、D【分析】D.南:名词作状语;向南;译文:向南攻取汉中;

故选:D。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用法;学生应重视课本所学,加强识记和累积,熟练掌握120个常见实词,重点关注多义实词古今差别大的义项,以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

词类活用知识--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活用为意动。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丽。)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耻,以为耻。)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耻,以为耻。)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

5.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怪。)

(三)数词活用为意动。

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解析】D3、C【分析】【分析】成语运用要准确;恰当、贴切。解答成语运用题;正确理解语义是前提;辩明语义的轻重、色彩的褒贬、适用的对象等方面的差异是保证;在具体的语境中,考察其搭配是否得当,使用是否得体,照应是否周密是关键。

彼此勾连,前后照应,是解本题的关键。①处“用墨如泼”、“浓墨重彩”、“寥寥数笔”,与后文语意部分重复,照应不周;“粗犷豪放”强调风格,承前“用意笔”,启后对用笔用墨特点的解说。②处用“刻意求工”与“用工笔”呼应,其它三个则不能表明“工笔”的特点。③处用“历历可辨”强调“一个个清清楚楚,可以辨清”。“依稀”与前文语意不符,“清晰可见”没有强调意味,“历历可数”与前文“脉络”不能搭配。④处只有“相得益彰”与后文“更”呼应。⑤处“生气蓬勃”、“呼之欲出”指人,“勃勃生机”用在补语位置语句不通。4、【小题1】C【小题2】D【小题3】A【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概念题型上往往这样设题:部分与整体、夸大与缩小、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颠倒是非等。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C项,曲解文意。对应的原文“此书如今已然散佚,同时对查正史新旧两唐书,《太宗纪》中同样无此记载”,可知也不是“唐太宗时期”所定。故选C。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论证方法等相关内容的能力。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事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的总称。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D项,无中生有。“其中皇家祭祀典礼是外因,民间习俗代代相传是内因”于文无据。故选D。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项,选项对应原为是“至明清时期,终于成为与正月节(旧历年)、五月节(端午)齐名的三节之一”,范围划分不当。故选A。【解析】。【小题1】C【小题2】D【小题3】A5、C【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另外,还要考虑到我们平时的表达习惯,日常用法等。A项,滥用承前省略导致缺主语,后一句“但却是”的主语是工作,不合逻辑;B项,“针对”缺宾语,应在“密集发送”的后面加“的情况”;D项,句式杂糅,“根本原因是所致”。故选C。【解析】C6、C【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词语并运用词语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求能够准确判断各相似词语的意思,并能够联系语句的内容准确运用。做客观题时,也可以运用排除法。蜕变:比喻形质的改变、转化。蜕化:指虫类脱皮,比喻人形质改变,且一般倾向于往好的方面改变,一般具有褒义色彩。退化:(1)指生物体的一部分器官变小,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2)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退化”一词具有贬义色彩。起用:多用于与人有关,如“起用一代新人”。启用:一般用于与物有关,如“新船闸启用”。只有:表示条件唯一。只要:表示条件非唯一。根据各句语境,只有C选项吻合,故选C。【解析】C7、B【分析】A.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误解词义;误解为“内心充满斗志”;

B.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使用正确;

C.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对象错,这里指写作;

D.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望文生义;误解为“感受到温暖”。

故选:B。

把握成语意义的方法:①了解成语的特点;把握基本义.②注意成语的出处,把握特殊义.有些成语,来自诗文典故,具有特殊的含义,要力求掌握这种意思,以免自我理解,望文生义.③体察使用的语境,把握比喻义.

成语辨析题的设错角度。

一;望文生义.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二;断词取义.成语的意义具有完整性.如果只注意某些语素;而忽视其他语素,就会破坏整个成语的意义.

三;轻重失度.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别;切不可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四;语义重复.成语的意义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成语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就可能造成成语意义和句子语义的重复.

五;自相矛盾.如果不注意成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也极有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矛盾.

六;形近混淆.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上极可能混淆.

七;不合对象.有些成语的使用有其特定的对象和范围;不能随意搬用.

八;褒贬颠倒.成语往往含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一般说来,褒词不能贬用,贬词不能褒用,否则会影响感情的正确表达.

九;谦敬错位.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用于己方,不能用于对方;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用于对方,不能用于己方.如果辨别不清,就会造成谦敬错位.

十、语法不通.各个成语的词性是不同的,所以其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对成语的词性把握不清,就会造成句子的语法错误.【解析】B8、A【分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义辨析的能力。一视同仁: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始终:自始至终,从头到尾持续不断;最终:最后的结果。严苛:指严厉苛刻,常与“制度”“法律”搭配;苛刻:指条件要求等过高,过于严厉刻薄,此处应用“严苛”。所以选A。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析】【答案】A9、D【分析】试题分析:A.后三问是选择问,应将“体型”、“亲切”后的问号改为逗号;B.书名号应改为引号;C.句末引号内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析】【答案】D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0、抓题目抓作者抓诗句抓注释【分析】【分析】欣赏诗歌要做到四抓;即为抓题目;抓作者、抓诗句、抓注释。具体来说,抓题目,就是抓住题目中隐含的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感方面的信息;抓作者,就是要学生知人论世(知其生平遭际、性情风格、思想功绩);抓诗句,就是要学生了解作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怎么写,要考虑作品的意境、意象、技巧以及情感等;抓注释,就是要学生通过察看注释。了解作品中难理解的词语以及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以及情感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欣赏方面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难度为中等。11、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分析】【分析】琵琶女弹奏的乐曲一共是三个乐章;要求默写的句子应该是第三个乐章的开头:当第二个乐章声音渐低,甚至无声的时候,高昂的音乐猛然爆发,强烈而真实地表达了琵琶女当时的情感。答案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言名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再平时的学习中,重点把握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的意思,并且还要准确无误的默写出来。12、①删掉“与”和“相关”(或者删掉“造成”)【分析】【分析】①是句式杂糅,“与相关”和“造成的”两个句式杂糅,选择一种句式即可。13、传道授业解惑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分析】【分析】就如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不管在哪一方面,只要比自己强的人,都可以认为是自己的老师。不论年纪;贵贱,只要能实行教师的职能:传道授业解惑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根据题干要求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相关内容,按要求自己组织语言,写出答案。14、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分析】【分析】根据题干提示的语言环境;准确的写出所填的语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言名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再平时的学习中,重点把握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的意思,并且还要准确无误的默写出来。15、昨夜西风凋碧树昨夜西风凋碧树灯火阑珊处【分析】本句要注意“凋”“憔悴”“阑珊”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奈”、“似”、“识”。特别注意形近字,通假字。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三、诗歌鉴赏(共5题,共10分)17、略

【分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作答时要在完全理解诗作的基础上,根据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来用心揣摩作者的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分析时要抓住景物特征,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首联分别从高、远两个方面描写了送别的场景,荒凉凄清的景物渲染出一种离愁别绪。颔联透露出江水曹的游宦生涯,此行所去,只是远馆,而非故乡,故而客中作客,无慰“怀旧望归”之情,只能更增羁旅情怀。“日暮有重城”,时光的流逝暗示出依依惜别的深情,而高城暮色的景物又加浓了伤别的情绪。

【解析】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孤独寂寞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上片描写词人在暮春夏初时节游览之景,引出了下片回忆,词人想到过去跟故人一起快意游赏,故人频繁叮咛,而如今却独自一人凝神,想再次遇到故人却成枉然。

18、略

【分析】(1)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本词上阕写清秋出使所见,叹故国山河寥落;下阕写重阳佳节抛开愁绪、赏花饮酒之时,仍心系使命。表现了词人身处险境仍坚定忠贞的报国决心。“双节照清秋”表达羁旅孤寂之感;“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佳节出使引发的家国乡情;岁月流逝之叹。(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的答题步骤: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本词上阕写清秋出使所见,叹故国山河寥落;下阕写重阳佳节抛开愁绪、赏花饮酒之时,仍心系使命。表现了词人身处险境仍坚定忠贞的报国决心。属于借景抒情的手法。“无限太行紫翠”等句,写出途出所见群山连绵,气势雄伟,作者借景抒情,表现作者对祖山河的深情,爱国情怀浓厚。在永定河和山海关西北的长亭,太行山上远远望见的青松紫叶,是大笔勾勒与色彩点染相结合。【解析】(1)羁旅孤寂之感;岁月流逝之叹;佳节出使引发的家国乡情;途经北宋旧地引发的故国之叹;决心不辱使命为国献身死而无憾的慷慨豪迈。(2)①借景抒情,借桑榆、太行、卢沟这些西北空旷寥落之景,表现内心的孤独落寞之情和故国之叹;②大笔勾勒与色彩点染相结合,寥落的桑榆关,连绵的太行山,紫翠的色彩点亮了西北的荒凉冷落,在孤独落寞中隐含着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19、略

【分析】(1)B.“局部细景的雕琢”错;冯延巳善于用大境写柔情,空间境界阔大,如“天长烟远”意境开阔,并不是局部细景的雕琢;C.“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错,“惊”字并非指笛声将送别之人吓了一跳;从美梦申惊醒,作者是从满腔愁绪中惊醒,而且“禽”惊飞尚且成双成对,感叹离散的人不能团聚,人不如鸟,更增添离人心头愁苦;E.“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错,“一晌”指时间短,表达出主人公短时间内感情起伏、变化剧烈,对时间、生命无常的感悟并无依据。

(2)比较两首词的词句的异同;要找准比较点,一般要从意象;主旨感情、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异同。从冯词“新柳万枝金”和柳词“杨柳岸”可知,都写了“柳”这一古代表达离别之情常用的意象;从冯词“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中可以看出,新柳、金写出了春天柳叶新抽,阳光普照在柳树上金光闪烁,是一派充满勃勃生机的景象,作者以乐景衬哀情,让离别之愁表达的更加强烈,而柳词“杨柳岸,晓风残月”,选取了的杨柳、晓风、残月充满萧瑟、悲凉特点,烘托了离别后孤寂凄凉的氛围,抒发词人伤离别之情。

答案:(1)AD。

(2)相同点是两句都借“柳”的形象来表达惜别留恋之情。不同点是;冯词描绘了春光中万枝新柳闪烁金光的鲜丽春景,以乐景写衷情,倍显主人公离索惜别的愁情;柳词描绘了晓风残月下杨柳岸清冷萧索的秋景,渲染了离别后的寂寞相思之意。

(1)考查理解赏析词的内容;要准确理解词句含义,抓住关键词把握作者表达出的感情。

(2)考察比较两首词的异同;要从意象;感情、手法特点等方面比较。

怎样分析以乐景写哀情:

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领会诗人的感情倾向。在这一过程中遵循“四看”原则,即看题目看作者看正文看注释,这样容易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是忧愁,是欢乐,是悲愤,还是激昂。题目往往是诗歌的题眼,通过题目能让读者明白诗歌所包含的时间地点写作对象内容等,进而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作者往往能够提供语言特点,写作风格;正文是最重要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从中充分的表现出来;有些诗歌后面有小注,它往往提供诗歌的背景,不可忽视,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有重要的作用。

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再进一步感受诗中景物描写的特征,如果景物的色彩是明朗的如红、绿、青、翠、嫩、白、明亮等等,或者景物是让人赏心悦目的,如清风、明月、红花、绿叶、鸟鱼虫等等,再或者表示季节天气时间的词,如春天、夏天、晴天、清晨,晌午等等一切让我们觉得心情舒畅的景色,那么我们则一般认为这样的景物是乐景。【解析】AD20、略

【分析】(1)B.“先后从视觉和听觉描写黎明前的鼓角声和星河的动荡”错误;应是“从听觉和视觉描写黎明前的鼓角之声和星河的动荡”;D.“使忧愤的情绪得到真正排解”错误,其忧愤的情绪并未得到真正排解。

(2)“岁暮阴阳催短景”中的“催”“短”突出的是人生的感慨;表达出的内心的悲哀情怀;“天涯霜雪霁寒宵”中“天涯”“寒”字表达出诗人客居他乡,飘泊天涯的凄怆与悲伤;“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写出自己听到战鼓声对百姓的担忧;“野哭千家闻战伐”写出战争的残酷,突显出对百姓流离失所的同情;“卧龙跃马终黄土”写出的是英雄终究会成为白骨,任何人都无法摆脱这种命运,写出一种宇宙的无常,突出内心的感慨;“人事音书漫寂寥”这是写出人世的寂寥,突出友人无法与自己联系的感慨与无奈之悲。

答案:

(1)BD

(2)①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岁暮阴阳催短景”的“催”字形象地写出了光阴荏苒、岁月逼人的慨叹,“短”表达了人生短暂的悲哀。②客居天涯的凄寒,“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沦落天涯四处飘零的凄凉。③忧国忧民的悲叹,颔联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④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慨叹,“卧龙跃马终黄土”,一世之雄最终成了黄土中的枯骨,更何况一般人呢!⑤老病孤独的寂寥,“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亲朋音信断绝的感伤和无奈。

译文:

年中白日的光阴逐渐缩短;寒夜霜雪笼罩着荒远天涯。破晓时军营中鼓角的悲壮,星河的影子在三峡上荡漾。荒野中的人家为战争痛哭,远处传来渔夫悲凄的歌声。英雄的业绩最终成了黄土,我何必介意书信音讯即少。

赏析: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层层铺开,步步推进,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开首二句写道:“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诗歌首先点明时间。上句中的“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景”同“影”。“短景”指冬天日短。“天涯”即天边,指夔州。“霁”即天放晴。首句的意思是说,年终一天比一天短。其中,一个“催”字用得很妙,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的冬日特点,而且使人觉得时光飞逝。次句“天涯霜雪霁寒宵”中的“天涯”指夔州,又暗含有沦落天涯意。意思是说,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诗能见到如此景象,可以说,真是彻夜难眠,感慨万千。

颔联写道:“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承接上联次句“寒宵”而来,描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星河”指天河。“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夔州在瞿塘峡西口,为三峡的起点。上句“五更鼓角声悲壮”是说,晴朗的夜空,鼓角声格外响亮,黎明时分,那声音更显得悲壮凄凉。诗人用“鼓角”、“五更”、“声悲壮”表明了兵戈未息、战争频繁不断。下句“三峡星河影动摇”是说雨后玉宇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诗人通过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深夜美景的赞叹,蕴含着悲壮深沉的情怀。

颈联写道:“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野哭”即乡野百姓的哭声。“战伐”指蜀地军阀混战的局面。“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起渔樵”即起于渔夫樵子之口。上句是说,听到征战的消息,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遍四野。诗人所描绘景象是多么凄惨。下句是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其中,“数处”指不止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真实形象地表现出来。诗人在这一联,用声音来抒发情感,“野哭”;“夷歌”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正好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尾联写道:“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这里,诗人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诗人运用典故,在比较中含蓄而深沉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终黄土”即最终都死去,同归黄土。上句的意思是说,(诗人)极目远眺夔州西郊的武侯庙与东南的白帝庙,一世之雄,他们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人事音书”即人情世故。“漫”即随他,不管他。下句的意思是说,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寂寞了。我们从最后两句来看,通过对“卧龙跃马终黄土”的描述,自然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正如沈德潜《唐诗别裁》中所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也就是说,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他是贤是愚,都烟消云散了。而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我的寂寥孤独,也就算得了什么。这与《茅屋为秋风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诗人一贯的人格与品质的最好表现。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解析】BD21、略

【分析】(1)A项错在“轻松散淡”;此时诗人内心是一片忧虑的状态,突出诗人的忧愁不自然;D项错在“实写”,应为“虚写”;E项错在“景物特点非常相似”,欧阳修诗歌中突出的景物特点为轻松明快的自然图景,陆游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是悲凉的,黯然的.故选BC.

(2)“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通过写边地荒凉,不见人影,表现作者仕途多艰;壮志难酬之悲.“作梦到巴东”是想象手法,“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是视听结合手法,突出诗人羁旅在外的惆怅.

答案:

(1)BC

(2)相同点是:都通过景物描写抒发羁旅在外的黯淡心情.

第一首的景物描写;主要通过视觉;听觉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抑郁的思乡之情和前途茫然的苦闷.

第二首先是想象;自己入蜀途中的所见之景,表现对前途的茫然和内心的凄凉之情.最后一句以景结情,边地荒凉,不见人影,表现作者仕途多艰;壮志难酬之悲.

译文:

《晚泊岳阳》:我躺在船上听到岳阳城里的钟声;航船就系在岳阳城边的树上.江面空阔,明月渐渐升起,天水相连,夜气漾漾,江路茫茫.夜深了,江上的月色特别皎洁,又传来舟子晚归时的歌声.一串长长的歌声还在耳边回响,可舟子荡起船桨,如飞似的驶过我停泊的地方.

《晚泊》:我半世以来飘零不定;像蓬草随风;谁想到今年又往巴东,那地方,已多次出现在我的梦中.我就要进入那险阻难行;万死一生的蜀地;行走在危机四伏的小路,面对高耸的百嶂千峰.邻船有人来借火种,荒野的神祠,总有人在祈求顺风.乘着晚潮船泊在淮水南岸,戍楼空无一人,只有乌鸦啼叫,回荡在凄迷的夕阳中.

赏析:

《晚泊岳阳》:首联“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点染停舟的地点及周围的氛围.先用倒装句写出,因“系舟岳阳城下树”,才有“卧闻岳阳城里钟”的意境.诗人先以“岳阳城下树”做为定点,然后,才移动他的视点,从上下;左右把握舟系城外的佳景,写听觉的远闻、近闻,视觉的远观、近观,从左右远近俯仰的转向,描摹岳阳城外的月光水色,倾听城内的晚钟和水上的晚唱,这一切都显得洒脱,旷达,毫无贬途中的黯然神伤之情.诗人先从钟声写起,钟声唤起了诗人的遐想,他是在贬谪途中于城外闻城内的“钟声”,这“钟声”令诗人无法闲卧孤舟,那么诗笔就自然移到舟外江面上的天.

颔联“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空江”二字,固然指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时的一片茫然之情,天地的空阔正显出了孤舟(即诗人)的渺小孤独无助.但月亮却是有情有义的,能及时而来,与诗人默然相对,为诗人排解贬谪夷陵的失意情怀.“空江明月”正是为写“失江路”做好了铺垫.诗人似乎想到了王勃的“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面对皎皎明月,面对“云水苍茫”的大江,诗人情不自禁要发出“路在何方”的疑问和叹惋.

继而颔联描绘月下晚唱:“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诗人的注意力重返现实时,已是夜深月上,眼前呈现一片“江月弄清辉“的美景,令人想起唐代张若虚的诗句,“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月似乎看出了诗人心中的迷茫,于是故弄清辉,照明诗人高洁澄清的本心,提示诗人要坚守超拔脱俗的人生志趣.忽然水上传来舟子的渔歌,声音嘹亮悠远,这歌声与城里钟声又互相融合在一起,晚钟与晚唱,在浩渺江面上弥漫无际.

结联的“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句,勾画了诗人被触动的心绪,当他蓦然听到归舟晚唱时,不禁在寂寞的旅途中获得一丝心灵的慰藉,陶醉于清辉江月及水上歌声之中.但是,由于轻舟短楫,疾去如飞,这一阕歌声还没听完,已经远逝了,岳阳城外的一切又归于宁静.诗人运用交错的声色描绘,以江面的歌声听不尽和轻舟疾行如飞的动态意象,给读者留下绵绵不尽的情思.诗人也以交错呼应之美,在实景的摹写中灵动地寄寓他旷达;孤寂的矛盾心境.

此诗写旅中思归;深藏不露;只是句句写景,然景中自有缕缕情思.以“城里钟”起,以月下歌止,拓前展后,留下足以使人驰骋想象的空间,同时以有意之“听”照应无意之“闻”,表现了感情的变化.全诗语句平易流畅,情意深婉曲折.

《晚泊》:诗首联就抒发身世之感;说自己长期辗转道路,似随风飘转的蓬草一样,没想到今年又往巴东去.以蓬草喻生涯无定,是前人常用的比喻,陆游用在这里,不但很切合他的身世,更因为他此刻离家不久,还带着离别的遗愁,所以分外凄切.“无归”二字,结合陆游生平以收复国土为己任,渴望战斗在前线来看,不仅仅是说自己似飞蓬,不能安居,而是对此行是到夔州,仍是闲职,不能为国出力而感到不满.次句写赴官巴东,构思巧妙,不直说其事,而说自己做梦到巴东,既说出了目的地,又表现了自己复杂的心情.陆游在出发以前,曾作《投梁参政》诗,直率地说自己“残年走巴峡,辛苦为斗米”,“但忧死无闻,功不挂青史”,梦到巴东,正是这一心情的反映.当然,三峡蜀道之难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次联便遥想此行前程的苦难,说蜀道是万死一生的险地,自己将步入那千峰百嶂之中.这两句是想象之词,也可理解为上联所说的梦中所历,在写行路难中,不免也有世路艰难的感叹.

诗的前两联是说明晚泊即乘舟出行的原因及黯然的心情;第三联正式入题写晚泊,通过泊船时的一件小事及眼前的景色来表现.邻舟乞火,乡间庙宇有船夫们祈祷顺风,看似漫不经心而出,实际上以借火说明夜泊,以庙宇说明所泊处不是很荒凉的地方;由此末尾再顺手带出晚泊的地点是淮南岸,眼前是落日;啼鸦、戍楼.尾句结得很萧索,与诗人的心情紧密相合.瓜洲属镇江,陆游曾在这里任职,当时斗志昂扬,满怀希望,以致他后来在诗中自豪地宣称他这段经历,有“楼船夜雪瓜洲渡”句.如今他旧地重到,见眼前萧然景色,叹仕途多艰,壮志难酬,心中感慨,可想而知.

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说自己早年学诗;“残余未免从人乞”,自从四十八岁到南郑从军,从现实中汲取了创作源泉,遂悟出诗家三昧.这首诗是陆游从军南郑以前的作品,格调远不如他晚年作品那么苍劲雄健,或多或少还可看出他向江西诗派作家曾几学习的痕迹.

但全诗看似随笔挥洒;仍能情意相贯,属对工整,是他前期诗中的佳章.清刘熙载《艺概》说陆游诗“明白如话,然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故足令人咀味”,就是指这一类诗.陈衍《宋诗精华录》说:“翁与石湖;诚斋皆倦游者,而石湖但说退居之乐,陆、杨则甚言老于道路之苦,似与官职大小亦有关系.”此评恐未真正说中放翁心事.

(1)本题考查对全诗综合把握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情感;内容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注意结合语境、手法.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诗歌表现手法很多.学生要对每一种手法都了解掌握;才能够正确加以判断.本题涉及视听结合;想象、以景结情.视听结合,即通过视觉、听觉的描写来描写景物;想象是在原有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诗人借助奇妙的想象展现丰富的情感世界;以景结情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解析】BC四、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18分)22、略

【分析】1.(贼:残害)2.(⑤是士君子的话,③⑥都不能直接体现“兼爱”思想)3.(这几个故事是用来证明“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的观点的)4.略【解析】【答案】1.A2.C3.D4.(1)(5分)兼相爱、交相利(做到普遍地无差别地相爱、互相使对方得利)有什么困难呢?只是国君不按照这一准则处理政事,而士不实行这一准则的缘故啊。(前一分句1分,后1分句4分,注意关键词“特”“弗”“故”)(2)(5分)等到一年,有的朝中大臣脸色变得黑中带黄。这是什么原因呢?君王喜欢这样,所以大臣们就能做到这样。(“比”“期年”“黧黑”“说”各1分,句意1分)23、略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有:“贷”“不登”“无以”“致谢”“子”“何”“阴”。注意语意准确连贯。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体现李士谦“阴德”的方面要抓住关键句“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千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概括即可。【解析】【小题1】(1)那以后又拿出数千石小米,来借给乡里人,正好碰到年成歉收,借债人没办法偿还,都跑来道歉。(2)现在我做的(事情),先生您全部知道,有什么阴德呢!”【小题2】(1)烧毁契据;(2)乐善好施;(3)居处节俭。五、文学作品阅读(共2题,共10分)24、略

【分析】试题分析:老人倒地该不该扶,要让我说,肯定是一个字——扶。因为老人毕竟年龄大了,手脚也不灵活,万一倒在地上,要是没有人帮忙扶起,将会导致老人会有生命危险。助人为乐原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倒地扶不扶,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可是,就在金钱的驱使下,就在和平安宁的今天,却成了困扰人们的一个大问题。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伸以援手,播撒爱心。其实,老人倒地该不该扶,其实不是问题,只要每个人都有一颗正直的心,所有的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期待着,有一天,老人倒地扶不扶,变成永远的过去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析】【答案】扶起善良如果看到一位老人跌倒,你扶不扶?这问题若是抛给一个小学生,怕是他们不用过脑便能说出答案,你我心知肚明那答案是什么;这问题若是抛给社会上的“成年人”,这答案便不一了。其实一切不过一念之间。“曾经那些年,天还是蓝的,水还是清的,奶粉是能喝的,老人是可以扶的„„”一切都源于彭宇案。扶或不扶,一念之间。关于彭宇,我敬佩他但无须赞美赘述。就如有人捐了几个钱给慈善机构一样,无须公众过问,无须轰动一时。仁善是大多数人的本性吧,就算不是你的本性,经过教养,也应把它装扮成本性吧。社会不怕伪善,至少伪善的人还有良知,长久以来,善良会成为他们的习惯,最可怕不过没有善恶判断力的人了。扶或不扶,只在善或不善,一念之间。怨或不怨,一念之间。最近兴起一句话:老太太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群体。而在我眼中,他们理应是最最和蔼可亲的一类人,何至于斯?为了四五万元钱,当真连心都不要了?这种行为,俗称“碰瓷”,我也曾遇过碰瓷,是一个年轻人假装“被撞车”,父亲很痛快的地送他去医院、做检查,还留了5000元现金,即使医院说他一点事都没有,即使是显而易见的笨拙的碰瓷。我是赞同父亲的做法的,对于那类人,我只有深深地怜悯以对,他们也是生活中的可怜人。辱骂、讽刺、只会让他们离道德愈行越远,不要再怨恨,用社会的宽容、体谅和大爱理解他们。如果你恨了,那你就输了。怨或不怨,怜或不怜,一念之间。信或不信,一念之间。如果你信了,那你就输了。你不堪一击的“道德”被一件偶然之事轻易打败。把给老太的话同样送给“信了”这件事的人,为了四五万,当真连良心都不要了?世上有两类可怕的人,一类是为了得到,另一类是为了不失去。这个年代,人人都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却不知有吃亏是福,“亏”是粪土之财,“福”是生命之光,至少于我,是愿意吃这亏的。不想失去的人啊,最好的方法便是给予,给予你的宽容,给予你的帮助,给予你的善良。信或不信,给或不给,一念之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念叶落,一念花开;一念暮色,一念晨起;一念悲,一念喜。扶起善良,一念菩提。25、略

【分析】试题分析:参考角度分析:这是一个关于“勤奋”的材料,天才也要付出99%的汗水,才能收获成功。当然,这是最明显的一个立意角度。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扩展到“慢工出细活”,“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等任何一部好的作品,都需要付出长久的坚持和努力,不光要有技术,更多的是耐心和坚韧。这就从简单的“勤奋”二字,上升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