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牛津译林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丧失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2、某校研究性小组和对某农业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进行了认真调查分析;并绘出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中共有五条食物链,其中蛇共占有三个营养等级B.在农田里除草灭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农作物C.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固定太阳能的总量等于其他生物同化的能量之和D.该生态系统由于生物种类较少,抵抗力稳定性较小而容易遭到破坏3、如图所示为某人工松林18年间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统计(单位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能量Q”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无需人工能量投入该松林才能维持其稳定性C.18年间该松林中分解者获取的总能量是285×1010D.动物的存在加快了人工松林的物质和能量循环4、高强度的森林大火,能破坏土壤的化学、物理性质,降低土壤的保水性和渗透性,使该林地及其低洼地的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沼泽化。另外,由于土壤表面炭化增温,还会加速火烧迹地干燥,导致阳性杂草丛生。下图是发生高强度火灾后的某地植物甲的种群密度、优势物种高度、物种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火烧后的黑色物质会大量吸收太阳能,使土壤表面增温,但不会改变群落演替方向B.火灾后土壤中植物甲的繁殖体可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C.图中优势物种高度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说明该地正在向森林群落演替D.森林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可以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5、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A.①③④⑤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⑥D.③④⑤⑥6、甲、乙、丙、丁四种群落类型的代表动植物分布情况如下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甲乙丙丁代表动物爬行蜥蜴树袋鼠旅鼠斑马代表植物仙人掌、梭梭树三叶橡胶树、望天树地衣、苔藓尖毛草
A.甲中植被极度稀疏,动物均有独特的生存方式以适应环境B.乙中的植物种类丰富,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和攀缘动物C.丙中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不存在生物多样性D.丁主要分布在雨量不均匀的区域,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8、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曲线增长(如下图中甲曲线);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形曲线增长(如下图中乙曲线)。结合下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e点B.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C.若乙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前D.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9、若人为引入某种外来物种,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v=(第N+1年的种群数量-第N年的种群数量)/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外来物种引入不一定能增加生物的多样性B.外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均会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形增长C.一个群落中入侵种群的个体数量增加属于演替过程D.种群增长不受当地非生物因素制约,种群密度能无限增大10、下列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获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C.易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11、如图为深海冷泉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其中的共生甲烷氧化菌可利用冷泉喷发的甲烷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通过与硫酸盐还原菌组成的联合体催化甲烷释放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烷氧化菌在生态系统的成分可能是生产者和分解者B.海虾和多毛类动物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C.流经该冷泉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最终转变为热能D.生活在冷泉中的冰蠕虫具有重要的医学研究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12、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时出生率和死亡率、λ(等于Nt+1/Nt)、增长率及增长速率是判断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指标,下列曲线代表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的是()A.B.C.D.1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网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稻田中放养草鱼,会使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复杂C.硝化细菌属于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某甲虫通过分解落叶获得养分,该甲虫属于分解者14、下图分别表示a、b两个物种随时间推移的数量变化;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图表示的两者关系正确的是()
A.甲是互利共生B.甲是竞争C.乙是捕食D.丙是竞争15、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有大片天然草地。20世纪,因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草地严重退化。为此我国政府启动了多项保护措施,大幅度的减畜工作是其中一项。下图为三江源地区实施减畜工程前后载畜压力指数(草地现实载畜量与草地理论载畜量的比值)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畜工程可使草地产草量下降,进而使草地载畜压力指数降低B.在草地中大力种植各种灌木和乔木,不能提高退化草地稳定性C.实施减畜工程后,草地仍处于超载状态,还需进一步减畜减压D.现实载畜量高于理论载畜量使草地退化,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6、___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17、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_______,如_______,以及动物的_______等,这就是化学信息。如_______以及哺乳类等生物体中都存在能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______。18、动物的_______,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_______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如雄鸟在求偶是会进行复杂的________。19、______越复杂,_______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_______。_______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和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20、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和_______。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与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21、能量形式的变化:太阳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_______→热能22、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_____越多,对_____和_____的影响就越大。23、群落的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______的多少称为丰富度。24、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1题,共10分)25、下图是轮叶黑藻细胞光合作用相关过程示意图。研究表明:水中CO2浓度降低能诱导轮叶黑藻(一种沉水植物)光合途径由C3向C4途径转变,C4途径可使轮叶黑藻适应低CO2浓度的环境;而且两条途径在同一细胞中进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2)为图中物质A的还原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图中催化CO2固定的两种酶(PEP羧化酶、Rubisco)中,与CO2亲和力较高的是PEP羧化酶,这是_______的结果,意义是_______。
(3)在光照条件下,轮叶黑藻细胞叶绿体的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叶绿体基质;轮叶黑藻细胞中丙酮酸产生的场所有_________。
(4)黑藻是一种常见的沉水高等植物,某实验小组利用黑藻进行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实验步骤的目的主要实验步骤材料准备取若干盛有一定量浓度为1%的①______溶液的玻璃瓶,将玻璃瓶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每个玻璃瓶中均放入等量、新鲜的黑藻叶片,用橡胶塞密封②______甲、乙、丙三组玻璃瓶双侧各等距离放置1个18W的LED灯,分别控制灯距为10cm、15cm、20cm。作为对照组,对丁组玻璃瓶进行遮光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实验数据记录组别甲乙丙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组别甲乙丙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组别甲实验结果分析甲到丙瓶内氧气的释放速率可以表示这段时间内黑藻的③______。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可以表示这段时间内黑藻的呼吸速率。
该实验的目的是④_______;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⑤______。组别甲乙丙丁瓶内氧气的变化速率(mg•h-1)6.474.221.98-2.14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上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
【详解】
A;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因此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而不是丧失,A错误;
B;芦苇、香蒲属于挺水植物;由于其茎叶部分高出水面,因此它们更能够充分的利用光照,因此引种二者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B正确;
C;放养植食性鱼类;鱼类可以以水中的浮游植物为食物,这样,浮游植物中的能量就流向鱼类,进而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C正确;
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D正确。
故选A。2、C【分析】【分析】
1;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2;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实现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少;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弱,抵抗力稳定性越弱。
【详解】
A;据图分析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五条食物链,其中蛇共占有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和第五营养级,共三个营养等级,A正确;
B;杂草和农作物存在竞争关系;虫以农作物为食,在农田里除草灭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农作物,B正确;
C;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固定太阳能的总量大于其他生物同化的能量之和;C错误;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少;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弱,抵抗力稳定性越弱。该生态系统由于生物种类较少,抵抗力稳定性较小而容易遭到破坏,D正确。
故选C。3、D【分析】【分析】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去向主要包括:一是呼吸作用消耗的;二是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三是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四是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
【详解】
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除了能量Q外;还包括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A错误;
B;从图中信息可知;人工松林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从生产者到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极低,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应人工补充能量,B错误;
C、分解者获得总能量要大于285×1010;因为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中还有动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错误;
D;动物属于消费者;消费者的存在加快了人工松林的物质循环,D正确。
故选C。4、A【分析】【分析】
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详解】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火烧后的黑色物质会大量吸收太阳能,使土壤表面增温,即改变了该地的环境条件,会改变森林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A错误;
B;火灾后土壤中保留有植物甲的繁殖体;故该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而繁殖体的存留可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B正确;
C;图中优势物种高度和物种丰富度不断的增加;说明该地正在向森林群落演替,C正确;
D;森林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增加该地的物种数目,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自我调节能量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升高,D正确。
故选A。5、A【分析】【分析】
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上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
【详解】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在占地面积相同情况下提供了更多空间;提高了生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①正确;
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②错误;
③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③正确;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④正确;
⑤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等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⑤正确;
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光照决定的;⑥错误。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6、C【分析】【分析】
据表格分析:甲表示荒漠;乙表示热带雨林,丙表示冻原,丁表示草原。
【详解】
A;甲中代表植物为仙人掌、梭梭树;说明丁为荒漠,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多数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而不是产生需要更多水才能溶解的尿素,A正确。
【点睛】
B;乙表示热带雨林;乙中的植物种类丰富,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和攀缘动物,B正确;
C;丙表示冻原;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但依旧存在生物多样性,C错误;
D;丁表示草原;主要分布在雨量不均匀的区域,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D正确;
故选C。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B: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详解】
A;碳循环过程中;碳在生物群落内的流动过程要依靠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
B;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B正确;
C;碳元索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主要是土壤微生物,C正确;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正确。
故选BCD。8、B:C【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甲表示J型曲线,乙代表S型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表示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值,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在K/2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详解】
A;捕鱼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c点之后、e点之前;捕捞后的种群数量应该维持在K/2,因为c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有利于保护鱼类资源,A错误;
B;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达到K值,e点后增长速率为0,B正确;
C;若乙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c点之前种群数量较少,增长速率较慢,故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前,即种群数量越少越好,C正确;
D;K值是环境容纳量;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D错误。
故选BC。9、B: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
【详解】
A;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可能使物种多样性下降;A正确;
B;外来物种进入新环境也有可能不适应当地环境被淘汰;B错误;
C;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C错误;
D;种群增长受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共同制约;D错误。
故选BCD。10、A:B:C【分析】【分析】
自然保护区就是就地保护该地区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和生存环境;迁地保护则是把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迁移到动物园;科研所等进行保护和繁殖,对于珍稀濒危物种,国家立法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并买卖。
【详解】
A;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其中保护的生物本来就生活在保护区内,而不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获的野生动物,A错误;
B;不能让人类对保护区有较多的干扰;B错误;
C;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濒临灭绝的物种)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C错误;
D;对于濒危物种应禁止采伐或捕杀;并采取人工繁殖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加以保护。
故选ABC。11、A:B【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详解】
A;据题意可知;共生甲烷氧化菌可利用冷泉喷发的甲烷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当共生甲烷氧化菌利用甲烷合成有机物是其作为生产者,当共生甲烷氧化菌直接利用甲烷中能源时其作为分解者,A正确;
B;由图可知;海虾和多毛类动物的种间关系为捕食(海虾不是共生多毛类动物)和种间竞争(二者共同食物来源有贻贝类和管状蠕虫类),B正确;
C;流经该冷泉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甲烷和硫酸盐释放的能量;C错误;
D;生活在冷泉中的冰蠕虫具有重要的医学研究价值;医学研究价值为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AB。12、C:D【分析】【分析】
1;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种群数量增加,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种群数量减少。
2;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详解】
A;图中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的增长率大于0,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种群的增长率小于0,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所以A选项代表的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A错误;
B、当0<λ<1时,种群数量减少,当λ>1时;种群数量增加,所以B选项代表的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
C;增长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图中种群的增长率为1,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C正确;
D;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数量;图中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增加地越来越慢),D正确。
故选CD。13、B: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详解】
A;食物网中的生物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所以食物网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错误;
B;放养草鱼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使其营养结构更加复杂,B正确;
C;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是自养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C正确;
D;某甲虫通过分解落叶获得养分;属于腐生型异养生物,因此该甲虫属于分解者,D正确。
故选BCD。14、A:C:D【分析】【分析】
共生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数量曲线呈平行关系。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数量曲线分析有时相反,有时平行。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中,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竞争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会被消灭。
【详解】
甲中两种群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互利共生关系;乙中两种群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丙中两种群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竞争关系。故选ACD。
【点睛】15、B:C【分析】【分析】
生态工程遵循原理之一协调原理;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详解】
A;减畜工程有利于草地恢复生长;使草地产草量提高,进而使草地载畜压力指数降低,A错误;
B;种植植物应考虑当地的环境;本地区环境条件特殊,不能种植各种灌木和乔木以提高其稳定性,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实施减畜工程后,减畜后载畜压力指数仍大于1,草地仍处于超载状态,还需进一步减畜减压,C正确;
D;现实载畜量高于理论载畜量;超过了草场的最大承载量,因而使草场退化,这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D错误。
故选BC。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6、略
【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河流的自净能力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详解】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点睛】【解析】负反馈调节17、略
【解析】①.化学物质②.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③.性外激素④.昆虫、鱼类⑤.信息素。18、略
【解析】①.特殊行为②.生物的行为特征③.求偶炫耀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网生态系统强食物链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载体动力无机环境生物群落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化学能22、略
【分析】【详解】
一般用生态足迹来测算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解析】资源生态环境23、略
【解析】①.物种组成②.物种数目24、略
【分析】【详解】
(1)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因此只能通过与遗传性状相近的其他地理隔离群中6只雌鸟杂交来繁殖后代。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够传递下去。
(2)建立的“人工A种群”属于弱小种群,应采用人工方法控制对A种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使用标志重捕法。【解析】①.杂交②.基因③.竞争④.捕食⑤.标志重捕法四、实验题(共1题,共10分)25、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C3途径是指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DNAP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北京个人房屋买卖二手房税费结算合同2篇
- 2024款新能源汽车租赁与充电服务合同
- 2024版权方与出版公司图书出版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按摩技师个人工作室运营管理合同3篇
- 2024版投影仪采购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家政保姆服务合同范本:家庭财务助理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烘焙食品原料购买与加工服务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贷款居间合同规范范本3篇
- 监理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全真习题及答案二
-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线性代数(理工)》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色彩基础知识ppt
- 加油站冬季安全教育
- 皮尔逊Ⅲ型曲线模比系数计算(共享版).xls
- 专业群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职责
-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
- (完整版)市政工程施工工期定额(定稿).docx
- 商业发票INVOICE模板
- 2006年工资标准及套改对应表(共7页)
- 超声波焊接作业指导书(共8页)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PPT
- 双梁桥式起重机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