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0万吨高等级道路沥青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_第1页
年产100万吨高等级道路沥青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_第2页
年产100万吨高等级道路沥青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_第3页
年产100万吨高等级道路沥青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_第4页
年产100万吨高等级道路沥青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报告-1-年产100万吨高等级道路沥青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一、项目概况1.项目基本情况(1)本项目位于我国某省某市,占地约200亩,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沥青原料储存设施、生产车间、产品储存库、办公楼、食堂等配套设施。项目设计年产量为100万吨高等级道路沥青,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外市场,满足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2)项目采用先进的SBS改性沥青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料进料、加热、改性、冷却、储存、装车等环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沥青烟雾、苯系物、重金属等。为了确保生产安全和员工健康,项目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了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力求将职业病危害降到最低。(3)项目在选址、设计、施工及运营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项目符合职业病危害防治要求。项目投产后,预计将创造约500个就业岗位,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项目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危害监测,确保员工职业健康权益得到充分保障。2.项目规模及工艺流程(1)项目规模设计年产量达到100万吨,采用现代化的生产线,配备了国际先进的沥青生产设备。生产设施包括原料预处理系统、反应釜、冷却装置、混合系统、包装设备等,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2)工艺流程方面,项目采用SBS改性沥青生产技术,从原料的进料、加热、改性、冷却、混合到最终产品包装,每一步都严格遵循工艺规范。原料预处理系统负责对沥青原料进行过滤和预处理,确保原料质量;反应釜则进行沥青的改性处理,提高其性能;冷却装置确保产品温度适宜,便于后续操作;混合系统则对改性沥青进行均匀混合,确保产品一致性;最后,包装设备对产品进行定量包装,准备出厂。(3)整个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控制,通过计算机监控系统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生产过程稳定可靠。项目还配备有先进的环保设备,如废气处理系统、废水处理系统等,确保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此外,项目还设有专业的研发中心,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竞争力。3.项目地理位置及环境状况(1)项目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我国某省某市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区域,交通便利,距离市区约20公里,临近主要高速公路和铁路网,便于原料运输和产品外销。开发区基础设施完善,电力、供水、通讯等配套设施齐全,为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项目周边自然环境良好,地处平原地带,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有利于沥青生产过程中的通风散热。区域水资源丰富,水质达标,满足生产用水需求。同时,项目所在地区空气质量优良,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有利于保障生产环境和员工健康。(3)项目在选址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周边未设有污染型企业,远离居民区,减少了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将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废气处理、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回收等,努力实现绿色生产,为建设生态文明贡献力量。二、职业病危害识别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沥青及其添加剂中的苯系化合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在高温下易挥发,对员工呼吸系统造成危害。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高温等,长时间接触可能导致听力下降、肌肉骨骼疾病等。生物因素则涉及生产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微生物和病毒。(2)在本项目中,化学因素是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沥青生产过程中,原料加热、改性处理等环节会产生沥青烟雾、苯、甲苯等有害气体,对员工的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造成刺激和伤害。此外,沥青中的重金属如铅、砷等也可能通过呼吸道、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对健康产生长期影响。(3)物理因素方面,生产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可能导致员工听力下降、肌肉疲劳等症状。高温环境则可能引起中暑、热射病等职业病。生物因素在本项目中的危害相对较小,但仍需关注生产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微生物和病毒,如通过适当的通风和个人防护措施来降低这些因素的危害。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在沥青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主要涉及原料处理、加热、改性、冷却、包装等各个环节。具体识别内容包括:沥青原料中含有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雾和苯系化合物,以及沥青产品中的重金属如铅、砷等。此外,生产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振动、高温和冷却水中的微生物也是识别的重点。(2)针对化学因素,通过现场监测和风险评估,识别出沥青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沥青烟雾、苯、甲苯、二甲苯、苯并芘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及铅、砷、镍等重金属。这些物质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可能导致职业病如呼吸道疾病、皮肤过敏、重金属中毒等。(3)物理因素方面,通过设备运行数据和现场调查,识别出沥青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噪声、振动、高温和低温。噪声主要来源于生产设备的运行和操作,振动可能来源于设备或运输车辆,高温和低温则与生产环境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听力下降、肌肉骨骼疾病、中暑、冻伤等职业病。通过上述识别,可以针对不同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员工健康安全。3.职业病危害程度评估(1)职业病危害程度评估主要基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接触时间、暴露频率以及员工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在本项目中,通过现场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评估了沥青生产过程中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情况。结果显示,沥青烟雾、苯、甲苯等化学物质的浓度普遍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表明这些因素的暴露风险较低。(2)对于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高温等,通过现场测量和员工问卷调查,评估了这些因素对员工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噪声和振动水平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但高温环境对部分岗位的员工存在一定影响。针对这些因素,项目已采取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以降低职业病危害程度。(3)综合评估表明,沥青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的健康风险可控。但需注意的是,长期接触低浓度有害物质也可能导致慢性职业病的发生。因此,项目将持续关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确保员工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作业,并定期对职业病危害程度进行重新评估,以持续改进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1.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主要包括原料、生产过程、设备运行以及辅助设施等方面。在沥青生产中,原料沥青本身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些物质在加热和改性过程中会释放到空气中,成为主要的职业病危害来源。此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溶剂等也可能含有有害成分。(2)生产过程中的加热、改性、混合等环节会产生沥青烟雾和有害气体,这些气体通过通风不良或设备泄漏进入工作环境,对员工健康构成威胁。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以及高温或低温环境,也是职业病危害的来源之一。此外,储存沥青的罐体和管道等辅助设施可能因老化、破损等原因导致泄漏,进一步增加职业病危害风险。(3)项目周边环境也可能成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例如,沥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等可能对周边大气和水体造成污染,进而影响员工的健康。因此,项目在选址、设计和运营过程中,需充分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消除这些因素对员工和周边环境的影响。2.职业病危害因素传播途径(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呼吸道吸入、皮肤接触和消化道摄入。在沥青生产过程中,呼吸道吸入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到的沥青烟雾、苯、甲苯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对员工的肺部和全身健康产生危害。(2)皮肤接触也是沥青生产中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因为皮肤直接接触沥青原料或产品,导致皮肤过敏、炎症甚至中毒。此外,设备泄漏、原料溅洒等情况也可能使员工皮肤暴露于有害物质中。(3)消化道摄入虽然不是沥青生产中的主要传播途径,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员工不慎摄入含有有害物质的原料或产品,也可能导致职业病。此外,项目周边环境中的空气、水源污染也可能通过食物链影响员工的健康。因此,项目需采取全面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确保员工免受多种传播途径的危害。3.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方式(1)在沥青生产过程中,员工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的方式暴露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直接接触主要是指员工在生产现场直接操作设备、处理原料或产品时,通过皮肤或呼吸道直接接触到有害物质。例如,沥青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烟雾、苯系化合物等,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吸入或皮肤接触到这些物质。(2)间接接触则涉及员工在非直接操作区域,如休息室、办公室等,由于空气流通不畅或设备泄漏,也可能接触到有害物质。此外,员工在更衣室、食堂等区域也可能间接接触到污染物,尤其是在工作结束后,衣物上可能携带的有害物质可能通过家庭接触传递给家庭成员。(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方式还包括通过生产设备或工具的表面传播。例如,设备表面的油脂、尘埃等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员工在维护或清洁设备时,通过手部接触可能将有害物质带入体内。因此,项目需确保所有生产设备和工具的表面清洁,并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以减少员工的接触风险。同时,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减少员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机会。四、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1.工程技术措施(1)工程技术措施是本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的关键。首先,在生产车间设置高效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降低有害物质浓度。通风系统包括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针对不同生产环节的特点进行设计,以有效控制沥青烟雾、苯系化合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2)在生产设备上安装废气净化装置,如活性炭吸附装置、静电除尘器等,对排放的废气进行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放至大气。同时,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止泄漏,减少有害物质的直接排放。此外,对生产区域进行封闭设计,减少有害物质扩散到非生产区域。(3)对于噪声和振动问题,通过采用低噪声设备、设置隔音屏障、定期维护设备等方式进行控制。在高温作业区域,安装冷却装置和隔热材料,降低工作环境温度。对于低温作业区域,提供保暖措施,如加热设施、保暖衣物等,以减少低温对员工健康的影响。通过这些工程技术措施,确保员工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2.组织管理措施(1)组织管理措施是本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成立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的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包括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组织实施各项防护措施等。(2)制定并实施职业病危害防治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责任和操作规程。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病危害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危害问题。(3)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对生产设备和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职业病危害因素。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能够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减少事故损失。此外,与当地卫生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报告职业病危害情况,共同推进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3.个人防护措施(1)个人防护措施是本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的重要补充。针对沥青生产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有害物质,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护手套、防护服、防护眼镜等。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有害物质对身体的直接接触。(2)对于特定岗位,如沥青加热和改性操作岗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供额外的个人防护措施,如防毒面具、防护靴等。同时,设置专门的更衣室和洗浴设施,确保员工在离开工作区域前,能够彻底清洗身体和衣物,减少有害物质的残留。(3)定期对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检查和更换,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同时,对员工进行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培训,使其了解各种防护用品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此外,通过现场监督和巡查,确保员工在作业过程中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从而有效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五、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设备1.防护设施类型及配置(1)防护设施类型主要包括通风系统、废气处理设施、防尘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等。通风系统采用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相结合的方式,以降低工作场所的有害物质浓度。废气处理设施包括活性炭吸附装置和静电除尘器,用于处理沥青加热和改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2)防尘设施包括防尘口罩、防尘服和防尘手套等,用于防止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吸入沥青粉尘。此外,生产区域设置防尘喷淋系统,通过喷淋水雾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浓度。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根据不同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定制,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得到适当的防护。(3)防护设施的配置充分考虑了生产流程和员工的实际需求。通风系统覆盖所有产生有害物质的区域,废气处理设施与通风系统相连接,确保废气得到有效处理。防尘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遵循国家标准,并根据员工的岗位和工作内容进行调整,确保防护设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对防护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2.设备选型及防护功能(1)设备选型方面,本项目优先考虑使用低噪音、低振动、节能环保的设备,以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例如,在沥青加热环节,选用高效节能的加热设备,并配备温度控制系统,避免过度加热导致的烟雾和有害气体排放。(2)针对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的设备,如反应釜、输送带等,配置防护功能,如废气收集罩、密封装置等,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泄漏和扩散。反应釜配备废气收集系统,将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导入处理设施,防止其排放到工作环境中。(3)在设备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设备的防护功能,如采用防尘材料、耐磨材料等,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同时,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防护功能的有效性。此外,对于可能产生高温或低温的设备,采取隔热、冷却措施,保护操作人员免受高温或低温伤害。通过这些措施,确保设备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有效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3.防护设施维护及管理制度(1)防护设施维护及管理制度旨在确保所有防护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有效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该制度要求对通风系统、废气处理设施、防尘设施等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但不限于清洁、润滑、更换磨损部件等。(2)制度规定,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防护设施的维护工作,并定期接受专业培训,确保具备必要的维护技能。维护记录需详细记录每次检查和维护的时间、内容、责任人等信息,以便于追溯和评估。(3)对于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制定定期更换和检查制度,确保员工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始终符合安全标准。同时,对员工进行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培训,提高员工对防护设施重要性的认识,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防护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此外,对防护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六、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措施1.应急救援预案(1)应急救援预案是本项目应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重要手段。预案内容包括事故类型、事故发生前的预防措施、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响应程序以及事故后的处理措施。预案涵盖了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如化学物质泄漏、火灾、爆炸等。(2)预案明确规定了应急组织机构的职责和人员配置,包括应急救援指挥部、现场指挥、医疗救护、通讯联络等小组。每个小组都制定了详细的职责分工和操作流程,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3)预案还规定了应急物资的储备和分发流程,包括急救药品、防护用品、消防器材等。应急物资库应定期检查和补充,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投入使用。此外,预案要求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2.应急救援组织及人员(1)应急救援组织结构设立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下设现场指挥组、医疗救护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等多个小组。(2)现场指挥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具体指挥和协调,包括确定事故范围、组织人员疏散、指挥救援行动等。医疗救护组由具备急救知识的医务人员组成,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组织转运至医院。通讯联络组负责保持与外部救援机构的联系,确保信息畅通。(3)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均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应急救援预案和操作流程。员工需定期参加应急演练,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救援工具,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安全地投入救援工作。同时,建立应急救援人员的健康档案,关注其职业健康,确保救援工作的人身安全。3.应急救援设备设施(1)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是保障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项目配备了急救箱、担架、灭火器、消防栓等基本急救和消防设备。急救箱内包含常用药品、消毒用品、绷带、剪刀等急救用品,用于处理轻微受伤和中毒情况。(2)针对可能发生的化学物质泄漏事故,项目配备了专业的化学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及化学物质中和剂、吸附剂等应急处理药剂。此外,还配备了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和辐射检测仪,用于监测事故现场的有害气体和辐射水平。(3)为了确保应急救援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项目建立了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洗和更换易损件。同时,对应急救援设备进行定期演练,确保所有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熟练使用这些设备。此外,项目还制定了应急预案,明确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启动应急救援设备。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职业健康检查1.职业病危害监测计划(1)职业病危害监测计划旨在对沥青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其浓度或强度在安全范围内。监测计划包括对生产环境中的空气、噪声、振动、温度、湿度等物理因素,以及苯、甲苯、二甲苯等化学物质的浓度进行监测。(2)监测计划将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行业规范,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监测频率和监测点。对于高风险岗位,如沥青加热和改性操作岗位,将增加监测频率,确保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3)监测计划要求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仪器和方法,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监测数据将及时记录和分析,如发现超标情况,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包括调整作业方式、改进防护设施等。同时,监测结果将定期向员工公布,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和参与度。2.职业健康检查制度(1)职业健康检查制度是本项目保障员工健康的重要措施。制度规定,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必须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体检、在岗期间定期体检和离岗时体检。(2)上岗前体检旨在评估员工是否适合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包括心肺功能、听力、视力等检查。在岗期间定期体检至少每年一次,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呼吸系统、皮肤、血液等,以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的潜在影响。(3)离岗时体检是对员工离职前健康状况的全面评估,确保员工在离开岗位时无职业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将记录在员工健康档案中,并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解释。对于检查结果异常的员工,将根据医生建议采取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包括调整工作岗位、进行治疗等。此外,企业将定期对职业健康检查制度进行审查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病危害风险。3.职业病危害监测结果分析(1)职业病危害监测结果分析是对监测数据进行的系统评估,以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实际暴露水平和员工健康风险。分析内容包括对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趋势分析、风险评估和比较。(2)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识别出高浓度或高强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分析其可能的来源和传播途径。例如,如果发现某岗位的苯系化合物浓度持续高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则需进一步调查该岗位的生产工艺、设备状况和操作流程,以确定超标原因。(3)职业病危害监测结果分析还包括对员工健康检查数据的评估,以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员工健康问题的关联性。分析结果将用于指导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改进,包括调整防护措施、加强个人防护、改善工作环境等。同时,分析结果也将作为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依据,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八、职业病危害评价结论1.职业病危害评价总体结论(1)本项目在沥青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如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等。通过职业病危害识别、分析和评估,得出总体结论:在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后,本项目对员工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2)项目已实施了一系列工程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如通风系统、废气处理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健康检查等,有效降低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的暴露风险。同时,通过定期监测和评估,确保各项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和适应性。(3)虽然本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可控,但仍需持续关注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不断优化防护措施,加强员工培训和健康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病危害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总体而言,本项目在职业病危害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不断努力,以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2.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有效性分析(1)工程技术措施的有效性分析显示,通风系统的运行有效降低了工作场所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废气处理设施对排放的废气进行了有效净化,符合国家排放标准。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显著减少了员工直接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2)组织管理措施的有效性体现在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全面规划和实施上。通过建立健全的职业病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和健康教育,提高了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同时,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和监测,确保了职业病危害的及时发现和控制。(3)整体来看,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实施,使得本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通过持续监测和评估,各项措施的效果得到验证,证明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然而,仍需注意到,职业病危害防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防护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和挑战。3.职业病危害控制建议(1)针对沥青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建议进一步加强通风系统的设计和维护,确保各生产环节的通风效果,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同时,考虑在关键作业区域安装局部排风系统,针对特定有害物质进行有效控制。(2)对于设备维护和更新,建议定期检查和维护生产设备,减少设备泄漏,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同时,考虑采用更加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以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3)在组织管理方面,建议持续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病危害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此外,建立更加完善的职业健康检查和监测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危害问题。同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九、附件1.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1)本项目在职业病危害防治方面遵循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