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优秀]《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篇
[优秀]《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11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
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学设计«黑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春江花月夜》
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过程:
一、导入
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引人注目,
闻一多先生曾将此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评论家说张若虚这一首诗可以“孤篇盖
全唐"。今天我们来欣赏这篇经典诗作。
二、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
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三、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描述了动人心弦
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
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
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四、赏析诗歌
(一)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
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1、提示: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
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
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
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2、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
画面。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一部分描绘的'画面意境: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
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
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
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1、提示: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
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
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2、放映课件字幕及配画,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3、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
重点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
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三)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
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
轮可爰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
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
「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
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
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
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
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
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升阔的。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
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蜀励着,断续着。
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
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
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
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
诗歌意境。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斑烂的色彩,很有艺术效果。同是写月光,就有
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霞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
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
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因为衬1无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
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因此随着景物出现变化,而取得了斑烂多彩的效果。
同时,诗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等诗句,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统一,表现
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
五、再次欣赏教师诵读这首的配乐范读录音
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吟诵,细细体会诗歌美好而幽远的意境。
六、作业
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作业参考答案:
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
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
里。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
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见
长江送走东流水。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
思的人J府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
不去,泻满捣衣砧月单了还来。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
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
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
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
荡着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
板书:春江花月夜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幽美深远
理:宇宙人生哲理短暂——永恒
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凄清婉转
课外延伸:
古人在诗歌中常常喜欢用"月"和"江水"的意象来表情大意,试找出几句,并分析这两种
意象含盖的情素。
(1)明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刘禹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意象含盖的情素:思念,怀想,寂寞,冷落,凄美。
(2)3: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的《卜算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宋在弃疾《南乡子》)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意象含盖的情素: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绵延思念,愁情。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2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是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主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
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
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
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
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
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
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
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
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一、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张若虚(约660-720)唐代诗人,江苏扬州人。张若虚所生活的时代,正
值唐朝鼎盛时期,同时也是唐诗发展进入空前辉煌时期的前奏。张若虚从小致力于诗文学习,以
擅长诗歌而闻名于世,与当时的贺知章、张旭、包融,并有“吴中四士”之称。赴长安求官时,
他曾以“文辞透逸"一度轰动过京城,不知为什么,张若虚的仕途却不佳,从现存的'资料来看,
仅做过T壬兖州兵曹地方小吏,张若虚的作品,今仅存诗两首,其一便是上面这首脍炙人口、并
使他名垂后世的《春江花月夜》。另一首为五言律诗《代答闺梦还》,两首均收入《全唐诗》。
2、背景提示
《春江花月夜》一向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调、反复咏叹的手法,
细腻地描绘了春江月夜的绮丽景色,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廖廊静谧的迷人境界.《春江花月夜》本
是乐府旧题,《旧唐书・音乐志》记载:"《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为
陈后主所作。"《乐府诗集》中收录的一些《春江花月夜》,多为五言四句,且内容平平。张若
虚此篇虽说也没完全摆脱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全诗气象恢宏、意境深沉,与那些同名作品
有天壤之别。特别是其诗情与哲理自然融合的笔法、清丽新颖的语言风格,与初唐流行的浮艳诗
风截然不同,以至于李白、杜甫等一些大诗人渚B从中吸取过艺术营养。后人还将《春江花月夜》
中运用回环、往复、连珠、对偶等修辞手法,以及音韵调配这些艺术特色,总结为"《春江花月
夜》之格"。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3、写月亮的诗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二、学习过程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给下列!)口点的字注音:
渊渊皆似霰绕芳甸汀上皎皎扁舟子捣衣砧碣石潇湘
2、再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含义:
泡渊酸穷已但见扁舟清风浦上不胜愁不知乘月几人归逐月华摇情可怜楼上月徘徊水成文3、
熟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
空明的美妙境界。
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
的相互关系。
第三部分:()由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
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TB分又分为两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
为一层,写();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
三、合作探究
1、欣赏诗的景物美
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在前八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
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副画面。
2、领悟诗的哲理美
读"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本段引发怎样的人生哲理问题?
3、体会诗的情感美。
读“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赏析思妇怀远片段。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我国标题性器乐曲自身的美及内在的情感表达,感受乐曲优美、迷人的意境,体味
乐曲幽远、和谐、含蓄、宁静的东方古典美。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内涵和民族乐器的表现力,
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通过以音乐为主线,对同名诗歌、绘画、舞蹈的欣赏,构建起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
系与互通,了解它们各自独特的风情和共同的神韵加深对包容于音乐中的广阔文化内涵的体验。
3.了解我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鱼咬尾"及"换头合尾”的曲调处理变奏手法。
教学重点:了解民族器乐曲"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民族调式的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简介《春江花月夜》
这是一首中国古典乐曲,原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阳箫鼓》,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乐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巧妙细腻的器乐组合,形象地描绘了"夕阳"、"渔舟"、"暮鼓"、
"花影"等春江迷人的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有十部分组成:引子与江楼
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涧澜拍岸、软乃归舟、尾声。
二、聆听乐曲
1。听乐曲引子请学生思考:
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能听出哪些乐器在演奏?引巴课题《春江花月夜》。
2。琵琶:弹拨乐器,木制,原称"批:把",由演奏方式而得名。公元四世纪由西域传入内
地,在乐队中应用相当广泛。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感受。
3.学生随音乐学唱全曲的主要旋律谱例:江楼钟鼓
002
(1)聆听感受全曲的主要旋律。
结构特点一:鱼咬尾
提示学生注意前乐曲结尾的音与后句开头的音是相同的,乐句间连锁传递,环环相扣,使得
旋律流畅,格调平和委婉。自然引出我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的常用手法"鱼咬尾"。
"鱼咬尾"是我国传统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其特点是前句旋律的尾音与后句旋律的首音形
成各种形式的重叠。
(2)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唱主要旋律两遍,体会旋律的委婉平静,优美如歌。
4.学唱主题旋律
5.完整欣赏《春江花月夜》
月上东山:(第一变奏)
1.音乐与第一段对比有何变化?(旋律如何走向等)
2.请注意结尾音调
优雅如歌的旋律、典雅协调的色彩,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在云层中
游移出没的情景。
花影层叠(第二变奏)
1.这段音乐的旋律中最有特点的乐思是哪部分?为什么?
2.结尾有什么特点?
乐曲描写了阵阵清风吹皱一江春水,葱葱花木掩映月色朦胧的画面,岸边簇簇鲜花倒映在江
水中,增添了江山秀丽的色彩。
"花影层叠"与"月上东山”的收束句完全一样,又与主题的收束基本相同;而在收束前,
它们的旋律都做了明显的变奏,这种创作手法叫做"换头合尾"。
这一创作手法在后面的几个段落音乐里也被采用或者变化地采用。
结构特点二、换头合尾
《春江花月夜》由引子和主题、主题的六次变奏和尾声组成。尽管前面部分旋律多变,但每
段结尾基本相同,将乐曲的多个画面融为T本.这是中国传统音乐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一换
头合尾。
003
这种"换头合尾"式的变化展开手法,体现了我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它使全曲弓势连
贯I融会统一I
提示学生:音乐艺术的主体特征是音乐情感表达的‘概括性和艺术表现的非具象性,欣赏乐
曲时可以视听结合,借助画面来感受音乐,但不宜机械地寻求标题与音乐之间的具体联系,不必
拘泥于每段小标题所提示的具体景物,而应该从体味音乐作品自身的美和所蕴涵的情感入手,领
略包容于其中的广阔的文化内涵。
四、欣赏1?欣赏配乐诗朗诵《春江花月夜》体味诗韵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湘涌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提问:诗歌的意境与乐曲表现的意境相同吗?这两部作品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欣赏2
绘画《春江花月夜》:感受画的意境.
提问:画面与《春江花月夜》的主题吻合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学生带着问题仔细欣赏装饰画《春江花月夜》。
师生交流:画的构图很合理,色彩运用恰到好处,很和谐,黄色的月亮在蓝色调的背景衬托
之下愈发显得明亮,倒影和小船隐约可见,几座山头有明有暗,通过明度上的对比拉开了画面的
空间距离,给人以更多的想象余地。整个画面表现出春江花月之夜的一种悠远、朦胧、宁静之美,
与主题非常吻合。
欣赏3
古典舞《春江花月夜》
师:在我国古代,乐与舞是不分开的,乐就包括舞,现在相对分成两个专业,但他们的密切
关系是分不开的,舞蹈离不开音乐。乐曲凭借声音塑造听觉形象,舞姿凭借形体塑造视觉形象,
二者合为一体,才构成了舞蹈艺术形式。悠远婉转的曲调令人心旷神怡,古典舞《春江花月夜》
又把我们带入梦幻般的意境。
提问:舞蹈的动作和情节与音乐的节奏和情绪和谐一致吗?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观赏后回答:整个舞蹈的动作很美,很舒展,情节有趣,舞蹈动作的幅度、快慢与音乐
的节奏、情绪和谐一致。当音乐起伏大时,动作的幅度也大;音乐欢快时,动作的节奏也快而轻
巧;而音乐平静时,舞蹈动作和情绪也较平和。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舞蹈是音乐的一种表现方
式。
3.分组讨论分析
(1)诗歌、美术、舞蹈的欣赏,对理解、体验乐曲《春江花月夜》有帮助吗?为什么?
(2)《春江花月夜》的音乐与诗歌、美术、舞蹈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有什么共
同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后同教师进行交流:
通过欣赏诗歌、绘画和舞蹈《春江花月夜》,开阔了文化视野,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音
乐与诗歌、绘画、舞蹈虽属不同的几种艺术门类,但它们是姊妹艺术,彼此相通,互相交融,音
乐中有浓浓的诗情画意,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式,舞蹈是"看得见"的音
乐,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二者密不可分。音乐与诗歌、绘画、舞蹈都是塑造艺术形象,
诉诸于情感表达,表现出一种共同的美,就是悠远、和谐、含蓄、宁静的东方古典美,一种田园
牧歌式的美。
师:《春江花月夜》是自然、历史、人生之千古绝唱。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典艺术中
有无数珍品,他们既有各自独特的风情又有共同的神韵,这就是悠远、和谐、含蓄、宁静的东方
古典美,这充分表明,艺术既有千姿百态又有共同的文化内涵。我们要借助其他艺术门类丰富我
们的音乐素养,他们与音乐相融相衬,相互渲染,加深了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同时加深了我们对
包容于音乐中的广阔文化内涵的体验。
五、表现与创造
1、演唱《春江花月夜》的主要旋律。
2、以《春江花月夜》为题,选择下列你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表演。
a.一首小型歌曲b.一幅画c.诗歌
d.散文e.自编舞蹈片段
要求:与音乐有机结合,体现出东方古典美,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分小组,发挥每个同学
的爱好特长,将几种形式结合起来,展示给大家。
最后,让我们再次演唱全曲的主旋律,感受乐曲优美、迷人的意境,体味乐曲悠远、和谐、
含蓄、宁静的东方古典美。在演唱《春江花月夜》的主要旋律中结束本课。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
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刘禹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望月远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就说出了这么多写月亮的诗句,并且这些诗句中的月亮各有独特
的含义,寄托着诗人不同的情感。我们一起归纳总结以下这么多的月亮大体有哪几种含义。
1、征夫游子思乡之情,例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女子相思怀远之情,例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离愁别绪之情。例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怀古伤今之情。例如: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5、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例如: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师:皎洁的月亮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寄托着别样的情感。在人才辈出、群
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更有位诗人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成为“孤篇横绝
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诗人便
是张若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诗人笔下的月下美景。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
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日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
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
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
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升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
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
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
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朗读
可以说:"诗歌是文字的音乐”.它有铿锵有力的节奏,有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韵律.让
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吟诵诗歌那形象、生动、立体的语言,感受铿锵有力的节奏,聆听它内在的或
高昂或低沉韵律,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1、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
2、教师范读,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
3、诵读指导
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4乍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
声。
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4、师生共读,用情感去点燃情感。
四赏析课文
(一)、景一春江花月夜美景
1首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感受一下诗歌中描绘的意境(生朗读。)
2这首诗歌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呢?这些景物描写又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哪部分呢?
提示: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
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
流绕着芳草更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
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生答:春、江、花、月、夜。景物描写主要集中在开头部分。)
3下面我们有请女同学齐声朗读课文"春江潮水连海平"到"汀上白沙看不见”这部分,同
时思考诗人笔下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呢?
(生答:幽美而深远。空明澄澈,美妙绝伦。)
诗人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
力的物象,构成令人心驰神往的神秘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幽美恬静而又不乏流光
溢彩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我们能否用两个短语简单概述这幅画面?
(二)、理——宇宙人生哲理
1看到了如此美景,诗人又想起了什么呢?
(生答:诗人想到了人生短暂、宇宙永恒。)
是的,面对着幽美深远的月下美景,诗人的思绪触碰到了人生、宇宙。由月之"照"人从描
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请T立同学朗读"江天一色无纤尘"到"但见长江空流水”这四联。
提示: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诗人身处
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
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
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这位同学朗读时感情比较充沛,不过,还应注意"何人""何年"要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
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诗人的这些思索真的就只是感叹人生的短暂,宇宙的无穷?我们来匕瞰张若虚的宇宙人生哲
理与另几句诗歌的哲理有什么不同。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选出代表发言。)
(生答:课文中的宇宙人生哲理比讲义诗句的似乎要豁达一些.)
(生答:张若虚笔下的人不是指自己,也不是指个人,而是指整个人类。)
刚才这几位同学分析得都有一定道理,讲义中的诗句,譬如苏轼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
之无穷",面对浩荡无尽的江水,诗人觉得个人真是太渺小,人生真是太短暂了,生命的转瞬即
逝实在令人哀叹伤感。而张若虚却没有落入"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窠臼中,而是翻出新意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虽然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的存在却是绵延久
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与"年年只相似”的将月才得以共存。诗人从大自然从宇宙
中感受到的不是颓废和绝望,而是一种欣慰,这种追求和希望使那丝伤感也变得旷达起来,哀而
不伤。
(生讨论以短语概括本诗节意境:清明洁净,奥妙无穷。)
(三)、情一游子思乏相思之情
师: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抒情诗由"情”出发,是诗人感于外物后
一份心灵颤动的美妙,一份鲜活的感动,一份撞击心灵的真诚。
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诗人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余下的
部分。
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又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生齐声答:游子的思归之情,思妇的相思之情。)
是啊,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大自然景色转到了这人生图象,引出这男
女相思的离愁别恨。刚才同学一致认为是思妇相思之情和游子思归之情,那么其中哪些表达思妇
相思,哪些表达游子思归呢?诗人又是如何表达的呢?
1"可怜楼上月徘徊"八句承"何处相思明月楼”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
说思妇的思念,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思念之情。
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月的光影明灭不定;二是
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
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卷不去","拂还来"
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
2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一花落幽漳,春光将老,人还远在天涯,情何以堪!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江漳落月,更衬托出他的凄苦寂寞
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渲染
了他的孤寂;"无限”也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张若虚笔下的春之画,江之卷,花之容,月之貌,夜之景,
也品味了诗人与众不同的宇宙人生哲理。诗人认为人生的短暂的,而人类却是绵延久长,可以与
江月共存的。同时,我们还赏析了诗中的游子思归和思妇相思之情,学习了诗人巧妙的手法。学
习了这么优美的诗篇,今晚,仰望天空,看到那弯清冷的新月时,我们又能生出多少美丽的遐想
啊?
六,作业
背诵《春江花月夜》全诗;
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作业参考答案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
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
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后又从
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见长江送
走东流水.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
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
惮了还来.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干呈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
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花已经落去,
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
的路.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
七^寸板书:
春江花月夜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幽美深远
理:宇宙人生哲理短暂——永恒
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凄清婉转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带着情感欣赏诗歌,有情地朗读诗歌的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培养学生结合诗歌意境,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情感,进而欣赏诗歌的
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
(1)制作课件,多媒体的使用。
(2)以第一人称改写思妇怀远的片段”白云一片去悠悠……鱼龙潜跃水成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首诗,它是一曲思乡的歌,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有这样一首诗,它是那壶醉人
的酒,浸湿了多少断肠人的眼;有这样一首诗,穿越创世清光寥远的长河,流淌在行客孤独的心
田。《春江花月夜》就是这样一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倾听来自初唐的这曲千古绝唱。
二、赏析全诗:
(一)、整体感受:
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朗诵,以此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听读请大家聆听此诗的朗诵聆听时注意他朗诵的语速的缓慢急促、语调的激越平缓低沉、
停顿与重音。
自读: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全诗,希望能够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齐读:朗读时请注意声音的缓急轻重,诗人抒发了一股怎样的情思?
明确:乡愁
朗读点评(略)
整体概说:
《春江花月夜》从春天、长江、花林、明月、夜晚五方面切入,其中以"明月"为诗情的纽
带,由此引出种种意象,互相穿织在一起,吟咏诗人拂拭不去的乡愁。
(二)、分片段欣赏:
A、景致:
全诗融情、景、理于一体,下面请大家找出描绘月景的诗句。
明确:前八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涌涌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读:(1)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八句诗,尽量读出诗句的意境来。注意语速快慢、
语调的轻重。简评(略)
描述: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这八句诗用自己优美的语句描绘下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景致?
展示:师生皆可。
如:烟波浩淼的江面上潮水奔腾,仿佛与大海连成了一体,雄伟壮阔。一轮明月伴随着滔滔
江水一同生长,绵延的江水波螂粼,水天一色,哪处的春江不在月光的朗照之下!江水蜿蜒曲
折地绕过芳草遍布的原野。月色倾泻在花树上,像撒了一层洁白的雪。夜空中飘飞的微霜在月光
的清辉中也似乎迷失了踪迹,江边小块陆地上的白沙也看不清楚了。
诗人由远及近、从上到下,描绘了一幅浩淼壮阔、明丽清幽的春江花月夜图。
集体朗诵:在刚才我们描述的基础上,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八句诗。
教学设想:学生从有感情的朗读到用优美的语句描述诗句,让自身融入诗歌内容来感受诗歌
的意境美。
B、情理:
问:诗人面对如此良辰美景,发出了怎样的人生感叹?请朗读相关诗句。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读:请大家自由朗读,感受诗人内心涌动着怎样的情怀?
学生回答:
如:(1)、"皎皎空中孤月轮",诗人借这轮孤月抒发内心孤独寂寞的思乡之情。
(2)、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
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感受到诗人因人生的'短暂与宇宙的无穷而深感惆怅。
(回答从这两方面入手,意思相同即可。)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回忆古人相关主题的语句,如“寄蜉蟒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
身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等。
小结:人生短暂与宇宙无穷,历来是文人感叹的主题。诗人却从短暂的人生中,看到了人类
存在的绵延悠长。"代代无穷已"的人生与"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从中得到了欣
慰。诗人虽对人生短暂而感伤,但并不颓废而绝望,这源『他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C、思妇怀远片段:
生命之河就像这流水一样经久不息。流水无情,江月有恨。由此引出下篇思妇怀远的情结。
请大家齐声朗读下面六联,注意语速、语调的变化。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楼上剪不断,理还乱的相思,我们同学化用自己一双双巧手描摹出了这位女子的心事。下面
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投影展示学生的想象片段:
如:白云随着风悠然飘去,离我远去。青枫浦的枫叶红了又绿,春去了又回。我的愁还是愁,
思依然思。你却是不归,今夜又是谁家飘荡江湖的游子,又是哪位对月寄寸诸思念。楼上的明月
正照着梳妆台,照出一片相思冰凉,一片寸断肝肠。只恨月太明,卷起玉帘,卷不去它半分清辉。
照在砧上,拂去了水也拂不去它的一寸光华。相思无限化作泪,凉如水,更胜清辉。只愿随着月
光,照耀着你。却只能仰望鸿雁,俯视鱼龙,却依旧比不上月光,只是泛起微微水纹,化作点点
相思,相思点点.
(选择其中一两篇既可。)
点评:同学们将思妇的内心世界描写得非常形象细腻,其中一卷、一拂这两个小动作的描写
可谓细致入微。同学们,除此之外,诗人还运用了哪些表达手法来描写思妇的愁苦?先请大家来
了解一下诗歌的表达手法。(投影展示)
投影展示:
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动作描写等)、议论、抒情
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二、表现手法: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点面结合、
衬托(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烘托、渲染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仗、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要求:下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两句分析诗人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手法来书写思妇的愁苦?请你
书写在书的空白地方。
学生发言:略
如以下角度,意思相近就可。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运用"白云"、"青枫浦"这几个诗歌中常用来表示
离愁的意象来渲染离愁别绪,达到了融情于景的效果。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中的"扁舟子"、"相思"诗人直接流露了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可怜楼上月徘徊"的"徘徊"一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月光1以乎也对这位思妇心生爱怜,
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来陪伴她,为她疏愁解闷"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此时同在一轮明月之下,却人隔天涯。只希望多情
的月辉能带去我对你的思念。"愿"直接抒发了思妇的愁苦与期待。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本想叫鱼雁传递音讯,可如今鸿雁长飞却飞不出光
的影子,鱼龙潜跃,只激起点点波澜。诗人借景抒情,思妇内心的愁苦无以言语。
D、游子思乡
从别后,忆相逢,柔肠一寸愁千缕,几回魂梦与君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诗人以思妇怀
远的方式虚写游人的乡愁,达到了虚实相生的效果。下篇水到渠成地生发了游子的思归之情。
请大家自由朗诵。
三、总结全诗:
朗读:集体朗读(注意朗读时语速的缓慢急促、语调的激越平缓低沉、停顿与重音)
由朗读较好的学生来朗读,其它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全诗总结: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
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
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一高悬一西斜一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
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
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
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
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唐诗鉴赏词典》)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6
一、导语设计: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
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所以说,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
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
的载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铝合金道牙施工方案
- 智慧城市治理-第2篇-深度研究
- 农业产业链优化-深度研究
- 学校实体围墙施工方案
- 青石板汀步施工方案
- 侧链去中心化存储-深度研究
- 孤独症早期筛查方法-深度研究
- 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广播-深度研究
- 2025年广西经济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水利云播五大员考试题库(含答案)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基础预防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中药饮片验收培训
- 手术室专科护士工作总结汇报
- DB34T 1831-2013 油菜收获与秸秆粉碎机械化联合作业技术规范
- 创伤处理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培训课件
- 抖音认证承诺函
- 高等数学(第二版)
- 四合一体系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ICD-9-CM-3手术与操作国家临床版亚目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