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放风筝》教案 (一)_第1页
2024年《放风筝》教案 (一)_第2页
2024年《放风筝》教案 (一)_第3页
2024年《放风筝》教案 (一)_第4页
2024年《放风筝》教案 (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放风筝》教案

《放风筝》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放风筝的基本方法,乐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享受大自然的乐趣,乐于与朋友合作放风筝

教学准备:

1、教师确定放飞的地点,时间

2、通知各小组幼儿带上自己制作的风筝

3、带上修补的工具,如剪刀,胶水,纸,绳子等

教学过程:

1、确定地点要开阔和安全。

2、与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放飞风筝,确定风向风力。

3、每小组幼儿互相协作放飞风筝。

4、若有某小组幼儿的风筝不能起飞,组织大家讨论风筝不能起飞的原因(骨架太松,不对

称,尾巴轻等问题).

5、鼓励幼儿探索解决的'办法,并对风筝进行改进。

6、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并夸奖幼儿的表现。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喜欢的活动——放风筝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第

一环节由幼儿感兴趣的放风筝活动引入谈话,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第二环节让幼儿观看小朋友

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而发生事故的情景,从而体会到放风筝时因为不注

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所带来的后果。第三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方

式让幼儿总结出放风筝时应该要注意的事项及放风筝地点的选择等,达到了本次活动预定的目标。

因整个活动用故事贯穿,并伴随着多媒体的演示,所以幼儿的兴趣特别高。所以我觉得本次活动

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1、内容贴近生活。

2、形式灵活,为幼儿提供充分讨论的机会,教学过程轻松有趣。因此活动效果很好,幼儿

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放风筝》教案2

微风吹拂,大地回春,小区的草坪,郊外的绿地上,都会有家长带着孩子放风筝,风筝以它

优美的造型,鲜艳的色泽,在空中盘旋的舞姿,深深吸引孩子们的心。《放风筝》描绘的是幼儿

熟悉和喜欢日常生活中放风筝的游戏,故事中非常巧妙的将白云想象成风筝,有着无穷无尽变化

的风筝,既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富有童趣,又使故事内容具有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1.熟悉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和画面情景。

2.能通过观察画面以及想象大胆猜想故事情节,理解童话的内涵。

3.体验大胆表达的乐趣。

1.活动前丰富幼儿对云彩的想象(如:大白鹅、小白马等)

2.教学课件、跟故事相匹配的图谱一套。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春天来了,你们在春天里会玩哪些游戏?想知道小动物是怎样放风筝的吗?我们一起

来看看。

二、播放课件,帮助幼JLf里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

提问:小朋友们看!他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呢?2.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匹配与小动物相

应的风筝。

提问:胡萝卜风筝是谁的?为什么?小金鱼风筝是谁的?为什么呢?

小结:是呀,孩子们,你们说的很对!胡萝卜是小兔的最爱苗咪呀,他最喜欢吃小鱼了。

3.教师提问,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提问:剩下一个小白云的风筝是谁的呀?小白云怎么变成4潴的.风筝了呢?我们一起来听

听故事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想象故事内容

1.教师以提问以及留空填充的方式,引导幼儿匹配故事图谱。

呼啦,呼啦,小兔握着一个XX风筝,小猫握着一个XX风筝。

2.借助课件分析故事内容,帮助幼理解童话的内涵。

提问:小兔放的什么风筝?小猫放的什么风筝?小兔、小猫都有风筝,小猪没有风筝是谁帮

助了他?

3.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想象白云的形态

提问:小白云一会变成了什么?一会变成了什么?一会又变成了什么?

小结:会变的小白云真有趣。小朋友们想一想小白云除了会变成

小绵羊、大白鹅、小白马,还会变成什么呢?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四、玩游戏"白云变变变",引导幼儿想象创编故事内容

1.提问:故事中哪个小动物的风筝很有趣?为什么呢?小猪的风筝还会变成什么呢?

2.幼儿自由创编,鼓励幼儿用一会变成…怎么叫?这样的句式进行创编。

故事放风筝

"呼啦,呼啦!”小兔在放一只胡萝卜风筝。

"呼啦,呼啦!"小猫在放一只金鱼风筝。"吧嗒,吧嗒!"小猪空着手跑来了。

小白云说:"我来当你的风筝吧"

小白云一会儿变成小绵羊,"咤哮峰"叫着;一会儿变成大白鹅,

"昂昂昂”叫着;一会儿变成小白马,"哒哒哒"跑个不停。"呼啦啦,小猪再见!"

《放风筝》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L学会本课"盈"等10个生字,掌握"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等词语.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能力提高:

1.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

思想感情。

2.有语气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设计:

一、导课.

春天到了,和暖的阳光普照大地,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样的天气里同学们最

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板书:放风筝)听说过花儿也会放风筝吗?(板书:花儿也会)你们看到这

个题目,有什么疑问?

(学生会说到:花儿如何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能否解决?

1.学生自由读文,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何以分组朗读,或者按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读的同学做评价。

老师评价学生的读文情况。

刚刚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同学们都有个问题: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那现在我们就来找找,请同学们快快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学生谈到哪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来想像学习,全诗共有4个小节,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节:写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学生边读边想,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第二到四小节:描写了远处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画了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

好,描画了一幅快乐、祥和的景象。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蜻蜓,

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并讨论:花儿也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在这里,学生要明白:花儿会放风筝的原因,写出了花1次口小动物的快乐,抒发了作者渴望

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和睦相处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

学习了本诗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春天的美好)。

四、板书设计:

花儿也会放风筝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蝴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美吗?想不想再读一读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一会把你脑海中出现的画

面描述给大家:(学生读文)

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谈谈自己想像中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

感情。)

二、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三小节:

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

有的在半空中盘旋滑行……

让学生合理想像,补充:有的在……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四小节:

不对,不对,那不是风筝,那是一……让学生进行扩展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盈:注意中间的"又"字;

蜻蜓的“蜓"上面是“壬”;

瞧是左右结构的字。

四、作业.

1.有表情地背诵全诗。

2.说说花儿还会放什么风筝?

《放风筝》教案4

动作建议:

1、A段八拍一个乐句,乐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动作,后四拍则变一个造型。

2、教师在B段中的示范动作尽量要优美.用教师自己的体态去感染孩子。

3、教师B段音乐中,做前、后、左转、右转吊线暗示,教师鼓励幼儿理解后应尽快按暗示

的方向变化身体位置和姿势。

教学活动建议: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瞬)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2、感受A段音乐,学习变风筝造型。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Q)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3、感受A、B段音乐,初步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I)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

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

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

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4、和幼儿一起玩放风筝的游戏,完整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寺旨挥

5、出示中国龙的图片,引导幼儿如何集体合作变中国龙风筝。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

幼儿园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

一、作品

游戏玩法建议

1、点兵点将游戏中尽量让每个幼儿有游戏的机会。

2、演唱歌曲部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3、游戏形式逐渐递增,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

二、教学活动建议

1、草帽17顶、老爷爷的装扮一套、带绳子的塑料筐两个。

2、听过故事《猴子学样》。

1、感受黄梅戏的曲调风格,体会其中的诙谐和幽默。

2、尝试根据情节、角色创编动作帮助理解记和忆歌词.

3、乐于参加戏剧表演,注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要拥挤。

1、欣赏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导入课题。

(I)教师:你们听过黄梅戏吗?黄梅戏是安徽的一种地方戏曲。

(2)教师完整地表演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幼儿欣赏。

2、初步熟悉歌词,理解戏曲内容,了解戏中角色。

⑴教师:戏曲里表演的是什么故事?

⑵教师再次完整演唱并提出要求。

教师:戏曲里有哪些角色?他们怎么唱的?

3、幼J励步学习戏曲中的对唱部分。

(1)教师:老爷爷做了哪些动作?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幼儿回忆戏曲中的.爷爷角色唱段并学唱。

(2)教师:小猴子怎么学样的?师生互动,交换角色进行表演。

(3)游戏"草帽在哪里"。

以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人的递进的方式帮助幼掌捏对唱部分,注意根据幼儿的掌握情

移时调整速度和韵味。

4、幼JL尝试完整地演唱黄梅戏《新猴子学样》。

5、师生分角色完整表演戏曲,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大胆表演。

Q)提出表演要求,幼儿进行黄梅戏表演唱。

教师:小猴子怎样发现草帽的?他们说了什么?

幼儿学说黄梅戏中的说白,并学唱戏曲中的猴子角色唱段。

(2)利用道具完整表演。

(3)延伸游戏内容:启发幼儿最后不再学样,改变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幼儿园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前奏随乐做拍手的动作

1-4小节,随音乐节奏做"走”的动作,并在最后一音符时拍手。

5-6小节,背对背扭扭屁股。

7-8小节,面对面做鬼脸。

9-10小节,同5-6小节。

11-12小节,同7-8小节。

游戏玩法建议

1、合乐做动作模型:幼儿自己随乐做动作。

2、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两名幼儿游戏。

3.大公鸡来了时(低八度音乐响起间奏):幼儿定住,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公鸡"

在其中来回走动,以多种方式逗毛毛虫.

二、教学活动建议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

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

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一,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T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

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走了.

2、创编"扭屁股""做鬼脸"的动作模型。

师:我是一只毛毛虫,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个人都扭一扭,还要做鬼脸,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乐,并合乐做动作模型。

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

(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

(5)幼儿随乐游戏。

5、创编不同的做鬼脸逗乐的动作。

(1)师:还可以怎样做鬼脸逗乐?请你来试试。看看他的鬼脸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

样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

6、迁移双圈舞的经验,换朋友进行游戏。

(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

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

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

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7、戏剧游戏:毛毛虫与大公鸡。

(I)师:这回啊,毛毛虫们,可能在玩游戏的时候真有大公鸡要来做我们哦,我们要怎么样?

能不能动?我们先试一试,我来挠挠这只毛毛虫,嗯,他没动,是个小石头,这只呢?

(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动作一音

乐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

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J脩索背对背扭屁股

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人

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2、第4小节

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未拍手.

歌曲《欢乐颂》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以及歌唱活动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以及节奏感。

3.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大胆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图片:白云,蓝天。

2.图谱、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白云、太阳

教师:小朋友们看,图片上有什么?天多蓝呀高高的在上面,谁来了?又有谁来了?

多美的画面呀,蓝天高高,白云飘飘,太阳公公在微笑。这么美,我们来一起说一下。

过渡语:我们看到的这些美景,还有一首好听的歌呢,就表现了欢乐、高兴的心情,名字就

叫"欢乐颂"。

请小朋友快速的找一把椅子坐下,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二、展开

1.课件欣赏歌曲(播歌词音乐,放课件)

教师:歌里都唱了些什么?是不是咱们刚才看见的美景呀?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利用图谱朗诵歌词

教师:小朋友说的可真好,现在我就来演唱一遍这首"欢乐颂"送给大家。

3.教师表演唱(放伴奏)

4.看课件,师生唱(放伴奏,点课件)

教师:刚才我看到有的小朋友都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一起唱起来了,让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

来唱一唱.

老师唱得大声一点,小朋友可以小声一点。

你们第一遍就唱得这么好,真不错,相信再唱一遍时,小朋友的声音一定会勃口宏亮、好听,

对不对?

5.教师指挥,幼儿唱(放伴奏)

教师:小朋友,你们唱得太好听了,我觉得咱们都可以组成一个合唱团了,我来当指挥,你

们就是合唱团的演员,好不好?

那一会我们唱得时候,大家一定要看我的指挥,我的手动作小,小朋友就小声唱,我的手动

作大,小朋友就大声唱,咱们来试试好不好。

过渡语:小朋友可真棒,都会用大小声表现歌曲了,你们知道吗?不仅你们喜欢唱,大人也

喜欢唱,咱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唱的!

6.观看"欢乐颂"嬲(放祯濒)

引导语:欢乐颂这首乐曲,是一首世界名曲,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每当人们高兴

快乐的时候,或是欢庆重大节日时,人们都会唱起这首歌,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寄托美好的祝

福。

7.小结(放歌词音乐)

摘草莓——大班幼儿歌曲教案

活动

在翻阅《歌唱活动》一书时,我看到了"摘草莓”这个活动,歌曲旋律很轻快、活泼;歌曲

内容也有些情节性,易于孩子理解,很适合孩子来演唱。但是,这个活动的第二声部设计得比较

难把握。于是,我针对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进行了全面修改,并开展了此活动,应该说活动选

材的灵感完全来源于学习,来源于书本。

活动目标:

L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练声。

"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

学习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

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三、练习两个声部。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

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结束:“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反思:

1、图谱与歌曲的结合。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背景图、大图谱以及小图谱,活动中,我先利用大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

一声部,在用小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吸引、调动孩子来参与活动,并通过摆一摆、看一

看,使孩子们从中理解了歌词,记忆了歌曲。

2、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尝试演唱两声部的歌曲对于第二声部的切入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

所以在活动中我利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被分成两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挥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动流程层层递进,过渡流畅。

用《摘苹果》的曲调来唱《摘草莓》练声,从两声部练声到学习新歌,再加入第二声部,环

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过渡时,紧接练声时的情景衔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来引出新歌,引出

老师的范唱。在出示大图谱时,由于每张大图谱上有两句歌词,所以范唱完让孩子说,当孩子说

出一句的时候,我会追问与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风轻轻吹,还有什么在飞?""什么在风中

飘香味?""一颗颗红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几次?”等等语句组织得很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的,总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有些

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摆大图谱的时间控制得再短一点,再紧凑一些,在请

两三个孩子摆完后,我就可以清唱来纠正孩子摆放的对错与否。

《放风筝》教案5

设计意图:

小班幼JL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通过日常观察,时常看见孩子在点数仍然存在于唱数阶

段,没有办法进行手口一致地点数、计数。《幼J威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和发

展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计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重要方面。

小班幼儿在点数时经常会出现重数、漏数、乱数等手口不一致的现象,这都是由于他们不理解数

的实际意义而造成的。小班幼儿的学习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因此,5以内的基数是符合小班下

学期需要与发展水平的•那么如何子在玩中学呢?所以此次活动我选用了既具有乡村特色又

通过园本课程春天中的的风筝。通过公园里的花和小朋友初步接触4以内的数,接着有风筝的

线断了增加难度感知5以内的数,在活动过程中手口一致的点数。

活动目标:

1、引导幼JL,学习手口一致点数数量为4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

2、学习排除干扰根据颜色寻找一定的路径,发展观察力。

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和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4的数字卡T长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为4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出示教学挂图,引导

幼儿看图)老师:小朋友们好,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数学的世界进行探索吧!春天来了,草地上漂

亮的花朵都开放了。我们来数数有几朵花?

(引导幼儿点数)老师:来,我们一起来数吧,1,2,3,4,5我们数到几了呢?对!数

到5了!广场上有5朵花!

老师:我们再来数一遍吧!

(引导幼儿再次集体点数并说出总数)老师:冈烟域们是大家一起来数的,现在哪个小朋友

自己到前面来数一数呢?

(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点数,注意引导幼要手口一致地点数)老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草

地上还有什么呀?哦,有小朋友,广场上有几个小朋友呀?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哦,广场上有

四个小朋友。

老师:还有什么呢?

(引导幼儿观察挂图找出风筝。)老师:有风筝!有几只风筝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原

来啊广场上开了4朵花,还有4个小朋友,有4只风筝呢。一个苹果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两

根香蕉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那四朵花用数字几表示呢?对啦用数字4来表示,小朋友们看一

看数字4,跟它打个招呼吧。

二、引导幼儿排除干扰,根据颜色寻找拟定的路径。

1、引导幼学习排除干扰,根据颜色寻找一定的路径。

老师:瞧,他们在放风筝呢?不好了,他们的风筝缠绕到一起了!我们来帮帮他们找风筝吧!

我们先来找一找第一个小女孩的风筝是哪一个呢?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回答。如果幼儿回答出了是猫头鹰风筝,可以继续追问你是怎么知

道的?并帮助幼儿总结)老师:小朋友说是看到了图画上小朋友手里风筝的颜色,跟着线的颜色

找到的‘!还有一些别的风筝也绕在了T,请小朋友们上区域活动的时候把它们找出来好吗?

三、活动结束。

老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的数字4,请小朋友们要记住它跟它做好伙伴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喜欢的活动——放风筝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

目标来看:目标表述角度一致,都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材料准备看:材料准备丰富,有精神的

和物质的准备,材料投放有阶梯性,体现了"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这T念,支持和引导幼

儿操作,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有一定的提高,且材料功能性强,有一物多玩的功能。从活动过

程来看:渗透了社会、艺术等领域,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体现了"关注

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这一理念。活动中运用实物教具操作教学有很强的真实感和可操作性,

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得活动组织轻松,便于老师引导幼儿操作,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参与

兴趣。

《放风筝》教案6

歌唱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2、通过符号掌握和表现歌曲中的连贯与停顿。

3、能正确地对待评价,并从同伴的表演中获取信息。

活动准备:

1、对风筝的形状、特征、玩法有一定的了解。

2、两种不同符号的条形卡纸。

3、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在《化蝶》的乐曲的伴奏下,做"蝴蝶飞"进教室,每句句末做采花蜜动作,表现乐

句的起止。

二、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曲,谁会用优美和活泼的唱法演唱歌曲。

2、全体幼儿分成两组,用唱衬词的方法,练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三、学习唱新歌《放风筝》。

1、春天到了,一阵阵春风吹来,小朋友都到田野去玩,有的小朋友还放起了风筝,你们有

没有见过风筝呀?幼1序习新歌词,教师说出歌词后,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念歌词.

2、教师范唱歌曲,幼感受歌词优美的情绪。

3、我们来听钢琴是怎么唱歌的,钢琴唱一句我们就跟着唱一句哦,幼儿跟随教师轻声学唱

曲。

4、教师出示条形卡纸。比较两种符号的表现方法。(连贯与断顿)

教师出示波浪线问:"你们知道这代表什么吗?"

幼儿自由猜测。教师,这个符号在唱歌中表示连贯,就是我们要一直唱。

教师出示小三角形的卡纸,这在唱歌中会表示什么呢?

哦,这在唱歌中表示要短顿的唱。

5、倾听歌曲伴奏,体会歌曲的什么地方要连贯的唱,什么地方要短顿的唱。

6、边看教师(幼儿)指符号,边唱歌曲。

我们来看着图来唱歌,我来请唱歌好听的小朋友做小老师,指图我们唱歌。

四、有表情的、唱歌。

1、讨论:用怎样的歌声表现风筝在天空中飘盈?

用怎样的歌声表现放风筝时的快乐?

2、根据讨论的结论,进行练习。(优美连贯;活泼轻巧的)

五、轮流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其余幼J导做评论员,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幼1屏习

他人的长处,正确对待同伴的评价。

六、复习活动:打击乐《拔跟芦柴花》。

1、在教师与幼儿的指挥下,分别演奏两次,注意演奏时用合适的力度,与同伴合作表演。

2、正确的收拾活动室,整理打击乐器。

《放风筝》教案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说出风筝的不同形态。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地画出形状不同的风筝。

3、风筝的两边图形要对称。

4、认读汉字:骨架、左右对称.

活动准备:

各种形态的风筝活动前组织幼儿放风筝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风筝,说出风筝的不同形态。

师:小朋友,这两天你们都在放风筝,请你说说看,你见过什么样子的风筝?

二、讨论风筝的共同点,认读汉字:骨架、左右对称。

师:这些风筝形状虽然不同,但是它们却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教室里的风

筝,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幼儿每说出一个特点,教师及时出现相应的汉字。)

三、分析风筝的图案和色彩.

师:小朋友真能干,发现了风筝许多相同的.地方,有骨架,有一根长长的线,风筝的身体

左右对称,有的风筝上的图案也左右对称,还有飘带(教师一边说,一边指着汉字)。那你最喜

欢哪只风筝?请你上来说一说.

师:现在请小朋友分组,去看看你喜欢的风筝有哪几种颜色,有哪些图案,相互之间说一说,

然后再告诉老师,好吗?

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也来设计风筝,你们愿意吗?在画的时候要注意风筝的两边要对称,

把你喜欢的图案、花纹和色彩都用上去,也可以模仿这些图案和颜色,你们会吗?画完了我请小

朋友把你的风筝剪下来,贴到这幅图的天空中,剪的时候边上要留些白纸,这样风筝才好看。好,

开始吧。

四、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五、评价幼儿作品:

师:今天小朋友画出了自己设计了许多漂亮的风筝,你们看,这些小朋友放着你们设计的风

筝,多开心呀!他们说:中班的小朋友真能干,颜色涂得很均匀,色彩搭配得也很好,图案设计

得更漂亮,小朋友,你们开心吗?刃哦们也去放风筝吧。

《放风筝》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初步观察图画,初读课文。

学习内容:

前两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初步观察画面,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春天来了,春光是这样地明媚,这是放风筝的好季节。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们当中谁放过

风筝?谁能给大家说说自己放风筝的情景?风筝上天了,我们的心也跟着风筝飞上了蓝天,想象

的翅膀随着飘荡的风筝展开了。放风筝这是一项偷快而有意义的活动o今天我们就学习《放风

筝》这一课。

二、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写了()和()星期天()的事。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分析结构,识记字形。

仙鹤(h8):一种腿很长、嘴巴很尖的美丽的大鸟。(鹤:读音(h8):分析字

橘(ju)红:像橘子一样红的颜色,红中带黄。(分析字形:右上是"矛",一撇不能丢;右

下是"同","八"不能少。)

斑(bln)纹:"斑"是左中右结构的字,突出中间的"文"。

缓(hu3n)缓:慢慢地。(指导写好右半边。右上是;右中是"一",不是"="

右下是"友".)

翘(qi4。)着:教学字形:左上不能写成"戈";左下是"兀",竖弯钩要写得宽一些,才能

包住"羽”.

拽(zhu4i):左右结构。右边是"曳",最后一笔是"撇".这个字是"拉"的意思。

(2)多音字。

"骨”是多音字,在文中“骨碌碌"f中"骨"应该读"g&".

(3)理解词义。

宇宙:"宇"在字典中指所有的空间。"宙"古往今来所有的时间。因此这个词是指所有的

空间和时间,也可理解为无边无际的天空。

各式各样:许多不同的式样或方式。文中是指风筝的式样各不相同。

缓缓:不迅速,慢慢地。文中指风筝在慢慢地飞上天空。

精致:"致"是细密、精细的意思,"精致”是精巧细致的意思。课文中是指称"小卫星"

的风筝做得精巧细致。

三、朗读课文初步观察图画。

1、读课文.

2、问题:有几个自然段?哪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哥哥放风筝?

3、看图读课文,说说图上的内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写了什么?(放风筝的时间、地点、和天气。)

3、理解"阳光明媚"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中描述了画面中"我"和哥哥放风筝的情景的语句。

2、思考:"我"看到了哪些风筝?重点写了什么?

3、汇报交流.

4、熟读本段文字体会写法.(由点到面)

5、用自己的话说说,五颜六色的风筝在天上飞是怎样的情景,想像空中还会有什么风筝?

(小组交流)

6、对照图片说说。

六、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看图理解课文,了解孩子们兴高采烈放风筝的过程。

2、

学习

作者有顺序地观察和叙事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并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看瓦蓝瓦蓝的天空"

的美丽景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放过什么风筝?谁来说说?

2、谈话:今天我们继续

学习

《放风筝》这篇课文。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和哥哥什么时候,在哪儿放风筝,看到了各

种各样的风筝在天上飞,这节课我们来

学习

他们是怎样放风筝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谈话:课文这一段描绘了什么情景?

课文中这一段描述了画面中"我"和哥哥放风筝的情景。

2、同桌两个同学按照学习前面自然段的基本步骤,合作学习:

①读一i卖,弄清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

②画一画,段中描写有“我"和哥哥动作的词语.

③演一演,说一说。分角色表演"我"和哥哥放风筝的过程,边演边说。

3、表演复述:

①:请出一组同学上台表演,观众评说。

②: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举着“大蜻蜓"拽着风筝才收住脚拿拉停

(因为"举"含有用力向上的意思,"拽"有紧抓的意思「收’因为在奔跑中急停下来)

4、总结写法:通过学习这一段,请你想一想怎样才能把活动中的情景写得清楚具体?

(要写得清楚,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要写得具体,要准确抓住活动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

学习四、五自然段

1、读中理解:默读这两段,思考这两段分别抓住了"大蜻蜓”的什么特点?

2、读中感悟:

①文意第四自然段怎样表现"大蜻蜓"的'高?

(借飞机来赞扬风筝飞得高,抓重点词"仿佛","嚷","仿佛"说明"大蜻蜓”并没有

比飞机飞得高,但由于飞机大,风筝小,飞机远,风筝近,在高高的天空中,人们看上去感觉到

飞机到飞得比较低,"大蜻蜓"仿佛比飞机飞得还高。"嚷"大声叫,充分表现了"我"欢快的

心情。)

②文章第五自然段怎样表现"大蜻蜓”的美?

(借小鸟来衬托它的美),练习用"缓缓"造句。

③想象说话,你是只小鸟,看到旁边飞起的这只美丽的“大蜻蜓”会围着它说些什么?

3、朗读打擂:①体会感情,看到自己的“大蜻蜓"飞得这么稳,这么高又这么美?你心

里感受怎样?怎样表现出来?

②听范读,再自由试读。

③比一比,赛一赛,朗读擂台赛正式开幕。

(选手两名,其它同学听读、评介)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理清层次:

①自主学习这一段,弄清句与句之间关系?

(这一段共四句,先写天空中风筝越来越多,再分着具体地描写了“小蜜蜂"风筝、"大金

鱼"风筝、"小卫星风筝”.

②/」老师串讲,汇报学习心得。

2、质疑启思:这一段具体地描写了三种风筝,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写的呢?

颜色美:金黄色、绿色、鲜红色、金

姿态美:翘、飞、摆、游、闪、飞行、

想象美: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

好像在水里游

好像在宇宙中飞行

3、想象续说:天空中这么多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风筝,挑选出你最喜爱的一种或以前你

放过见过的一种,具体描述一下.

(“仙鹤"风筝:那洁白的仙鹤,弓长开双翅,在云朵上翩翩起舞,多么高贵迷人!

"鹦鹉"风筝:那小巧玲珑的鹦鹉,披着一身翠绿的衣裳,嘴巴一张一合的,正热烈欢迎着

春姑娘的到来。

“燕子"风筝:那活泼可爱的“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风筝"盛会,它黑色的剪

刀似的尾巴,剪得桃花红,剪得柳叶翠,剪出……)

4、总结写法:怎样使观察更细致、生动?

5、扩展练习

仿照这一段的写法写一E殳话。(学生先讨论说说)

提示:(1)今天的学校可真热闹..........

(2)这棵树可真高啊..........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齐读这段)

体会情景:飘荡的风筝,在蓝天衬托下,给我们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的享受.

六、总结全文。

升华中心:这不同的各具特色的美,才组成了我们丰富多采的生活。亲爱的同学们,拿起你

手中的笔,描绘出你眼里的、心中的那份美丽,让我们共享这个美好的世界吧!

《放风筝》教案9

活动目标:

1.根据A段音乐欢快、B段音乐悠扬的特点,表现做、放风筝.

2.尝试与同伴合作放风筝,体验活动的快乐.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有做、放风筝的经验、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和幼儿一起回忆做、放风筝的情景。

二、随A段音乐“做风筝"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喜欢的风筝。

2.教师随音乐表演“剪扎风筝”。

3.提问:风筝是怎么做出来的?剪几下?扎几下?

4.师幼T随音乐"剪扎风筝”。

三、随BE殳音乐"放风筝"

1.观看动画,提问:风筝在天上是怎么飞的?

2学」'风筝飞一飞。

3.老师当放风筝的人,幼儿当风筝,师生共放风筝。

四、随AB段音乐做、放风筝,创编风筝造型

1.随ABE殳音乐做、放风筝。

2.观看课件,自选内容创编风筝造型。

3.师生合作做、放风筝。

五、改变放飞方向,合作放风筝

1.师生合作:幼儿当放风筝的人,老师当风筝合作表演。

2.生生合作:一人当放风筝的人,一人当风筝合作表演。

六、师生合作随音乐放飞巨龙风筝

老师当放风筝的人,幼儿合作当巨龙风筝,随音乐游戏。

教学反思:

作品的'语言简洁明快,多重复,富有韵律感,其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声词,更增加了语言的

形象性和生动性,因此,非常适合小班幼学习和理解。

童话《放风筝》描绘的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日常生活中放风筝的游戏,非常巧妙的将小白云

想象成风筝,又有着无穷无尽变化的风筝,既符合幼儿的思维的特点,富有童趣,又使故事内容

具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小兔在放一只胡萝卜风筝,苗在放一只金鱼放在风筝,小猪空着手跑

来,如果没有风筝他会多么不开心呀!小白云的帮助,让他获得了最有意思的、最会变化的风

筝,极大的满足了小猪放风筝的心愿,也留给小读者无限的遐想。

活动设计的第1环节,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与幼儿交流春天里玩的游戏,自然的将“放风筝

"引入活动,引发幼儿对“放风筝”经验的联想。第2环节,引导幼儿边看画面边听教师将故

事,同时让幼儿通过动作参与,初步膨口故事的内容。第3环节,教师运用留空让幼儿填充的

方式,引导幼儿较完整的讲述故事。第4环节,教师应积极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创编

新的故事内容。

在最后一环节中,可能由于教师的语言不够生动活泼,无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以

致于幼儿的思想开小差,活动无法顺利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多加强

《放风筝》教案10

活动目标:

1、认识小动物并且能说出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

2、能与小伙伴体验放风筝的快乐。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图片:小黄狗、(肉骨头)、小猫、(小鱼)、小猴(桃子)、小蜜蜂、小黄狗放肉骨

头风筝、小猫放小鱼风筝、小猴放桃子风筝

2、塑料袋、毛线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动物图片,引题

1、提问:

①宝宝们看,(出示图片)谁来了?(小猫)②小猫怎么叫的?(瞄~嘀~啮~)③小猫最

爱吃什么?(出示小鱼图片)④学说:小猫最爱吃小鱼

2、听,(教师模仿/」峋叫)汪汪汪提问:

①谁在叫?(小狗)②小狗最爱吃什么?(出示肉骨头图片)③学说:小狗最爱吃肉骨头

3、出示(小猴图片)提问:

①看,这是谁?(小猴子)②小猴最爱吃什么?(出示挑子图片)③学说:小猴最爱吃挑子

(二)根据教师的讲述引导幼儿的想象

1、今天呀,小猫、小狗、小猴一起来到我们幼儿园玩,它们还带上了自己喜欢的风筝,你

们猜:

2、提问①小猫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随意说)好,那我们来看看小猫到底带的是什么风筝。

'(出示图片)原来是小鱼风筝呀。”②学说:4编放的是小鱼风筝

3、提问①小狗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随意说)好,那我们来看看小狗到底带的是什么风筝。

"(出示图片)原来是肉骨头风筝呀。“②学说:小狗放的是肉骨头风筝

4、提问①小猴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随意说)好,那我们来看看小猴到底带的是什么风筝。

'(出示图片)原来是桃子风筝呀。1•②学说:小猴放的是桃子风筝

5、小蜜蜂看到小动物们玩得那么开心,它也来了。

6、提问①小蜜蜂怎么来的?(飞来的)那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它的本领吧(师幼一起模仿)

(三)讨论

1、小动物们都放着自己喜欢的风筝,那你们想不想去放风筝呢?

2、你们想放什么风筝?

那好吧!今天老岫给小宝宝们准备了风筝,那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吧,出发喽!

(四)放风筝幼儿每人手中各一份教师制作的塑料袋风筝,让他们体验放风筝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和画面情景。

2.通过观察画面以及想象创编活动,理解童话的内涵,并创编故事中的部分情节。

3.积极参加创编活动,学会大胆表达。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放风筝》。

2.课件

3.跟故事相匹配的图谱一套。

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春天来了,你们在春天里会玩哪些游戏?

2.教师:想知道小动物是怎样放风筝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逐句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讲述故事内容。

2.讲到"小白云一会儿变成小绵羊……"时幼儿边学做小绵羊的动作边学绵羊的叫声(教师依

此类推,教师小朋友一起边学边做动作)

(三)教师边演示边带领幼儿讲故事。

L教师以提问以及留空填充的方式,指导幼儿完整地讲述故事。

2.借助图谱分析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童话的‘内涵。

师:小兔放的什么风筝?小猫放的什么风筝。

师:小兔、小猫都有风筝,小猪没有风筝是谁帮助了他?

师:小白云一会变成了什么?一会变成了什么?一会又变成了什么?

师:会变的小白云真有趣。小朋友们想T小白云除了会变成小绵羊、大白鹅、小白马,还

会变成什么呢?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四)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想象创编故事中的部分情节。

1.教师帮助幼>1睹创编的故事情节整理成规范的语言故事。例如:小白云一会儿变成小鸭子,

嘎嘎嘎叫着……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讲述新编的故事.

教学反思:

作品的语言简洁明快,多重复,富有韵律感,其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声词,更增加了语言的形

象性和生动性,因此,非常适合小班幼J序习和理解。

童话《放风筝》描绘的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日常生活中放风筝的游戏,非常巧妙的将小白云

想象成风筝,又有着无穷无尽变化的风筝,既符合幼儿的思维的特点,富有童趣,又使故事内容

具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小兔在放一只胡萝卜风筝/摘在放一只金鱼放在风筝,小猪空着手跑

来,如果没有风筝他会多么不开心呀!小白云的帮助,让他获得了最有意思的、最会变化的风

筝,极大的满足了小猪放风筝的心愿,也留给小读者无限的遐想。

《放风筝》教案11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了解孩田门是怎样放风筝的,激发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的

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和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的。

3、会本课生字新词。

4、看图,读课文,把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多读几遍。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范读课文。这篇课文有7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部分。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

2、记忆字形.

3、理解词义。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

2、看图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一段内容.

1、读课文,这段说的是什么?

2、高高兴兴地去干十么?

二、理解第二段内容。

1、哪句话具体写放风筝的.人很多?

2、哪句话具体写放风筝的式样很多?

3、我跟哥哥说什么?表现“我"的什么心情?

三、理解第三段内容。

1、读课文,这段说的是什么?

2、第一句话说的周十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3、第二句话说的是什么?"赶紧"说明什么?

4、此时的“大蜻蜓"怎么样了?

5、第四句讲了什么?

四、学习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1、读课文,说说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讲了什么?

2、我一边拍手一边嚷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嚷?说明什么?

3、4但好象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